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細菌定植抗性研究的免疫學方法

細菌定植抗性研究的免疫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9 05:46:59

① 免疫學的抗體定量實驗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個困擾全球的健康問題,世界范圍內大約有3.5億人感染HBV,其中亞洲佔了3/4,僅中國就有近1.3億人攜帶HBV[1]. HBsAg攜帶率達9.7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達3 000萬人,其中約10-20%發展成為肝硬變,1-5%可演變成為肝細胞癌(HCC). 近來國內外對慢性乙型肝炎治療已有了很大進展,主要採用抗病毒、免疫調節、改善肝功能和防止慢性化發展等綜合治療. 近些年來,肝病學界已達成共識,認為抗病毒治療是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治療措施,目前用於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療的葯物主要有二類,一類是抗病毒葯物,具有直接抑制及殺滅病毒的作用; 另一類是免疫調節劑,通過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從而抑制及清除肝炎病毒. 但是這些葯物的效果還不穩定,治療費用昂貴,所以不論是從療效的角度,還是從經濟角度,人們都在尋求一種有效的方法來預測葯物的效果及進一步指導用葯. 先前人們選用免疫學的方法來預測抗病毒葯物的療效,隨著現代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又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相關研究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人們通過監測治療前、治療時及治療後病毒載量的變化可更准確的,更量化的預測葯物的療效,並為治療措施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據.

1 乙型肝炎病毒在細胞內的復制與清除
在HBV復制循環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特徵是共價閉環(ccc)或超螺旋DNA分子的形成,作為一種病毒的微染色體而存在[2]. 雖然HBV僅在宿主細胞內復制,病毒本身不能引起肝細胞病變,但是HBV通過細胞內免疫引發的肝損害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的主要原因[1].
乙型肝炎患者自體每日可清除外周血中大量HBV. 根據最近對HBV在人體內動力學研究,HBV的半衰期為26.4 h,病毒存活期為36.6 h,日更新率為48%,所以控制人體病毒感染的關鍵在於清除HBV cccDNA,抑制病毒復制[3-4]. Guidotti et al [5] 的研究得出在動物模型中,病毒第一階段的清除主要通過非細胞病理的作用清除或抑制cccDNA的產生,可能是通過細胞因子的作用. Whalley et al [6]在對人急性HBV感染的動力學研究中,得出病毒清除第一階段半衰期的平均數與動物模型中cccDNA半衰期相一致[7]. 該項研究提示病毒初始階段的清除機制或許與cccDNA的清除相關; 但是該實驗不能得出在病毒生活周期的下游階段可能受到的抑製作用,這些還需要大量直接的實驗加以驗證. 於是人們期望著能通過清除HBV的復制模板cccDNA來降低被感染細胞的產病毒的能力,由此可導致血清中相關病毒DNA的降低.

2 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治療
慢性HBV感染常常是由於早期暴露於HBV的結果,導致了病毒在缺乏強大抗體與細胞內免疫反應的情況下長期存在[8]. 如果人體的免疫機制不能及時清除HBV在體內的持續存在與活躍復制,必將導致肝組織損傷的不斷進展. 因此,要想阻止肝臟進行性損害,必須採取有效葯物清除或抑制HBV的復制,也就是說抗病毒治療是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治療措施.
目前用於抗病毒治療的葯物主要有兩類,一類為細胞因子,如干擾素,有a,b,g三種,a,b干擾素療效相似,臨床應用較廣泛,g-干擾素療效較差,應用受到限制. 他們一方面通過免疫調節發揮作用,另一方面也可直接抗病毒,然而IFNa的治療效果是有限的,長期應用才可抑制HBV復制,獲得持久性效應. IFNa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效果和療程有關,治療近期療效較高,遠期療效尚低,如果有針對的選擇病例,可以提高療效. 因為其不能清除cccDNA,停葯後可再次復制,也不能清除已整合入的細胞基因組的病毒基因,而且長期使用有很多的副作用,於是出現了另一類可大量直接抗病毒的葯物,即核苷類似物,通過抑制病毒聚合酶來阻止病毒的復制,如拉米夫定、泛昔洛韋、阿昔洛韋已用於臨床,阿德福韋、恩他卡韋和BMS-200475也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其中拉米夫定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在HBV復制循環過程中,病毒的逆轉錄酶是合成新的HBV DNA的前基因組mRNA模板所必需的,由此拉米夫定可阻止已被病毒感染的細胞生產新病毒[9]. 另外病毒的聚合酶是病毒進入細胞核之前形成雙鏈環狀DNA所必須的[10],故拉米夫定還可阻止病毒感染新的細胞[11]. 他與IFNa的不同之處是其不影響機體的免疫系統,最早用於治療免疫缺陷型病毒,後來發現其對HBV也有明顯的抑製作用,而且作用迅速,可降低HBV DNA低度可達106, 7拷貝/L,已廣泛用於臨床. 但是其對HBV的抑製作用是可逆的,停用葯物後HBV DNA又反復出現,低於或相當於基礎水平,而且也不能完全清除cccDNA,更不能清除已與細胞基因組整合的病毒,使HBsAg消失. 只有長期使用,持續性抑制HBV復制直至消耗cccDNA,才可獲得持久性效應[12],但是YMDD變異的存在,對其在臨床中的應用提出了挑戰,患者的選擇及停葯時機的選擇都是至關重要的. 近年來有效的抗病毒葯物的使用大大促進了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猴免疫缺陷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動力學數學分析的發展[13]. 反過來,在抗病毒的治療過程中,對於這些病毒感染的動力學的深入理解不僅為病毒發生機制提供了動力學圖譜,而且也為設計合理的治療措施提供了有力的依據,使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研究病毒動力學的重要性及其臨床意義.

3 乙型肝炎病毒載量
3.1 與抗原抗體的模式關系 早期人們多採用血清學方法進行乙型肝炎病原學診斷,預測其傳染性、疾病進程及預後. 在病毒復制過程中,也表達病毒特異蛋白,這些蛋白可激發機體的免疫系統,產成相應的抗體,故可通過檢測抗原抗體來間接反應病毒的復制水平. Gerken et al [14]用IFNa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期間,發現抗-HBcIgM和病毒載量有很好的相關性; 隋雲華et al [15]通過對838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得出HBV DNA定量與HBsAg、HBeAg、HBcAb 陽性的符合率為94.4% ,顯示了極好的特異性. 但是免疫學檢測存在許多無法克服的問題,如抗原變異、免疫交叉反應、免疫復合物的形成[16],這些都影響著血清學檢測方法的靈敏度和准確性的進一步提高,另外HBV的表達和機體的免疫反應的強弱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免疫學指標與臨床現象及病毒載量有可能不完全吻合. 隨著逆轉錄酶抑制劑的廣泛使用,病毒變異的廣泛存在,緊緊依靠免疫學指標已經不能完全解釋許多臨床現象. 血清學檢測不能准確地反應病毒的復制,故病毒載量的檢測被越來越廣泛地用於臨床診斷. 有學者在分析免疫學檢測與病毒載量檢測之間的關系時得出,HBsAg,HBcAb 陽性,HBsAg,HBeAb,HBcAb陽性組,HBV DNA的陽性率分別為38.6%和27.3%,顯示了HBV DNA定量的靈敏性[21]. 隨著一些抗病毒葯物的有效應用,臨床中發現某些HBeAg陽性的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呈陰性結果,提示血清學標志反映HBV復制狀態存在局限性. 李文清et al [23]調查了20例乙型肝炎患者(16例HBeAg陽性和4例HBeAb陽性)在拉米夫定治療期間,經12 wk和24 wk治療後,其HBV DNA含量迅速下降,部分HBV DNA含量低於檢測范圍,而呈陰性結果,其陽性率分別僅為75.0%和55.0%,而血清學標志無1例發生變化. 表明在抗病毒治療期間,血清學標志的變化滯後於HBV DNA含量的變化,HBV DNA定量檢測是反映HBV復制和葯物療效的判斷最直接、可靠的指標[17].
既往一般認為,血清HBeAg陰轉或抗-HBe出現預示病毒復制水平降低或病變趨於恢復[18],但有報道指出HBeAg陽性患者的病毒載量比HBeAg陰性患者的高[19],在其調查的116例患者中有42例(36.1%)血清HBeAg陰性,但仍可檢出HBV DNA,部分病例HBV DNA水平還較高,提示HBeAg陰轉不能認為HBV復制減少或停止. 近年的研究發現,這些患者中多數伴有HBV前-C區的基因突變,特別是第1896位核苷酸的突變,致使前-C區第28位密碼子(TGG)轉變為翻譯終止密碼子(TAG),導致HBeAg的合成、分泌障礙,但卻不影響HBV的復制[20]. 這種變異的HBV比野生型HBV更不易被機體清除,因而更易引起乙型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惡化,且與重型肝炎和肝癌密切相關[21]. 因此,血清HBeAg陰性而HBV DAN含量高的患者應引起臨床上重視,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隨著肝損害程度的加重,血清HBV DNA含量卻逐漸下降,提示病情可能越重,病毒復制水平越低. 這可能與CHB患者機體的體液和細胞免疫應答在造成肝損害的同時,也中和和清除血循環中的病毒顆粒有關[22],表現為免疫損傷越嚴重,肝損害程度也越嚴重,血清HBV DNA含量越低. 此外,隨著病程的延長,病情的加重,部分HBV DNA被整合到宿主肝細胞中,致使血清HBV DNA含量降低. 因此,CHB患者定量檢測血清HBV DNA含量對臨床判斷肝損害程度,指導抗病毒治療,估計其預後有重要意義.
3.2 病毒動力學 病毒的動力學研究主要通過假設的數學模型,結合抗病毒葯物作用下病毒載量的動態變化數據求解得到的病毒感染動力學特徵的基本參數. 了解病毒感染動力學過程,可以更清楚的理解病毒感染發生、發展、轉歸以及葯物治療效果. 最初的病毒動力學原理的研究是源於對HIV感染動力學分析,並促進了病毒動力學的發展. 在慢性病毒感染的患者中,病毒的水平通常被認為達到一個穩定或恆定水平,然後保持這一狀態很多年. 為了保持這一恆定的水平,機體必須以同樣的速率清除和生產病毒. 如果不保持清除與產出平衡的話,那麼病毒的數量就會慢慢地增加. 一旦恆定點建立,測量病毒載量將不能證實病毒的生產是減慢了,還是加速了. 因此為了獲得病毒生產與清除率的信息,不得不用抗病毒葯物打亂該系統. 例如,如果病毒生產能夠完全被阻止,那麼病毒載量將會下降,他下降的速率是清除的速率. 如果病毒的生產不能完全被阻止,那麼病毒載量下降的速率將不僅僅依賴於病毒清除的速率,而且也依賴於生產病毒的細胞的死亡率和抗病毒葯物的效果[23].
目前HBV動力學研究也有報道,獲得了一些重要參數[24],該參數包括病毒感染,細胞的死亡及抗病毒葯物的療效. 其中基本的動力學模型可用於研究HBV的感染,計算慢性感染過程中平衡病毒學載量,也適於研究抗逆轉錄病毒的抗病毒治療. Whalley et al [6]通過檢測急性HBV感染者病毒潛伏後期和臨床期血清病毒載量的動態變化,研究了HBV感染動力學過程. HBV復制很快,在2.2-5.8(3.7±1.5 d),經過一個峰值後,血清中病毒載量達到約1013拷貝/L. HBV DNA的清除經過2-3階段下降,第一階段為快速下降期,半衰期為3.7±1.2 d,接近於在其他嗜肝病毒中所觀察到的cccDNA通過非細胞病理機制清除時的半衰期. 最後的病毒清除階段半衰期范圍很廣泛,在4.8-284 d之間,這可能與感染肝細胞的清除率有關. 游離病毒的半衰期大多數為1.2±0.6 d. 他們估計在病毒復制高峰每天至少產生1013個病毒,平均一個感染肝細胞每天最多能產生200-1 000個病毒. Nowak et al [25]通過假設拉米夫定完全阻斷了病毒對細胞的感染,使感染細胞數量維持恆定,從而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提出了病毒清除表現為雙期過程的理論. Tsiang et al [26]對Nowak數學模型作了修正,他們假設感染的細胞並不維持恆定,引入了病毒抑制效率參數. 應用修正後的模型評價了阿德福韋對病毒的抑制效率參數,得出30 mg/d 阿德福韋對病毒的抑制效率為0.993±0.008, 即治療期間每天仍有0.7%的病毒產生. Lowin et al [27]提出病毒的下降模式可能存在更復雜的多階段模式-階梯式. 通過對病毒動力學的研究了解病毒在清除過程中的特點,從而可指導臨床評估葯物療效,以及針對不同的患者設計合理的治療方案.
3.3 動態學檢測與抗病毒治療 病毒載量一般指每毫升血清中病毒拷貝數,也表示肝臟病毒含量. 血清中,病毒DNA水平與病毒含量一致,病毒載量和病毒DNA水平意義相同; 但肝臟中的病毒DNA水平包括已包裝和待包裝的病毒DNA,因此病毒載量和病毒DNA水平不完全等同. 感染細胞和血清中的病毒半衰期均很短,因此血清病毒水平反應了病毒的復制水平,但病毒載量並不完全反映病毒的復制水平,其反映的是檢測前感染細胞釋放的病毒與被清除體外的病毒的累積差值. 數值大小不直接與感染細胞生成速度(復制水平)有關,而是與感染細胞的破壞速度和機體清除游離病毒的速度有關. 病毒載量可以通過測定病毒基因組來確定[28]. 病毒載量在不同患者、不同發病階段和不同發病類型中,相同大小的病毒載量可能表示不同的臨床意義. 以前,病毒載量的檢測僅用於基礎研究,現在被廣泛用於常規的病毒學診斷,並且檢測試劑已大量商品化. 在臨床病毒學中,病毒載量的測試主要用於四個目的: 即病毒學診斷; 評估患者的預後; 作為檢測抗病毒治療效果的標志; 評估患者的傳染性,即傳播的危險性.
病毒載量定量檢測使人們能夠比較清楚地了解病毒在體內的致病作用,彌補了免疫學方面的不足. Nowak et al [3]對使用拉米夫定治療的患者進行了隨訪觀察,監測其病毒載量的變化,利用數學模型分析病毒載量下降的特點、治療的效果. 結果發現,在治療的第2-4 wk,血清中病毒DNA降低分兩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主要是游離病毒的清除,第二階段主要是生產病毒的被感染細胞的清除. 當患者停止使用拉米夫定,病毒水平將會迅速增加至初始的穩定階段. Zeuzem et al [29]和Tsiang et al [26]也觀測到了病毒載量分兩階段下降這一特徵. 從這些研究中,按每天50%的反復率可估計游離HBV的半衰期約為24 h, 游離病毒的生產率約每天1012,被感染細胞的半衰期為10-100 d. Lowin et al [27]指出病毒的下降模式在一些患者中可能更加復雜,患者採用拉米夫定聯合泛昔洛韋,或聯合其他的核酸類似物,採用實時PCR法監測病毒的下降模式. 結果發現對部分患者而言,病毒水平不是按照前面所描述的典型的兩階段模型下降,其下降模式更像階梯式,提示HBV病毒動力學或許比先前提及的更為復雜,另外有兩例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更加快速的被清除,提示先前估計的游離病毒的半衰期為24 h並不是普遍存在的. Tsiang et al [26] 在近來的阿德福韋Ⅱ期臨床研究過程中,有15例慢性HBV患者接受了每天使用30 mg阿德福韋,持續了12 wk,結果血漿中HBV水平下降了104.1. 雖然病毒清除的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的初始階段與先前的兩階段模式相符合,但是病毒載量實際上處於不穩定狀態,在第二階段中病毒DNA以更低的速率持續下降,病毒載量的變化甚微,在治療30 d Nowak et al [25] 的模型不再適用. 血漿中病毒水平迅速和持續的降低依賴於病毒生產有效的抑制,因為這些都是由抗病毒治療的劑量與效力所決定的. 病毒生產完全抑制的缺乏,病毒徹底清除與肝纖維化危險性的降低及肝細胞癌的發展將主要依靠被感染細胞降低的有效率[30-31]. 顯然還需要大量的研究來證實這些有意義的發現.
血清HBV DNA檢測對監測病毒載量的變化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肝組織中的HBV DNA的檢測可更准確地反映病毒的復制情況. 張光曙 et al [32]通過肝活檢,檢測肝組織HBV DNA,結果發現在急慢性HBV感染中可提高確診率,尤其是慢性感染. 研究觀察證實血清內的HBV DNA檢出率和HBV DNA含量均明顯低於肝細胞,提示肝細胞內HBV DNA陰轉可能晚於血液,因而提示在抗病毒治療時,血內HBV DNA陰轉並不能說明肝細胞內亦已陰轉,在血液內HBV DNA陰轉不應隨即停止治療,應結合臨床表現及肝組織中HBV DNA是否陰轉來判定. 故除了監測血清中病毒載量的變化外,應該進一步檢測肝組織中的病毒DNA,因為其能更准確地反映病毒的復制狀況,但是由於取材較復雜,故臨床的應用受到限制.
病毒載量及其動態變化與臨床現象的關系比較復雜,需准確觀察低復制病毒的微量變化; 逆轉錄酶抑制劑的應用提高了乙型肝炎的治療效果,但這類葯物可引起HBV耐葯毒株的出現,從而引發停葯後反彈,是目前在乙型肝炎治療中比較棘手的一個問題[33-35]. 故應針對不同患者具體的發病階段和治療措施,適時、動態的測定多個時間段的病毒載量,在治療期間預測耐葯毒株,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這些都對HBV的治療有重要意義.

膠原蛋白實驗方法

中譯本序言
當今,國際上對結締組織尤其是膠原蛋白的研究相當活躍,其進展亦相當迅速,已引起我國生物學及醫學工作者的極大關注。

膠原蛋白是動物體內含量最多,分布最廣的蛋白質,與機體的生長、衰老及疾病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長期以來,中醫對一些難治性結締組織病(如肝、肺、腎等臟器的纖維化、動脈硬化、硬皮病、粘連包塊、疤痕、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紅斑狼瘡等)的治療有一定獨到之處,全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活血化瘀專業委員會已將結締組織增生性疾病作為血瘀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因之深入開展膠原研究對發展中醫學有一定幫助。近年來,隨著膠原研究的進展,一些與膠原代謝有關的疑難雜症的病理現象正在逐步闡明,1985年日本對有關膠原研究的投資竟佔全國年度總醫療經費的10%。

由於膠原性狀的特殊性,所以有必要將國外有關膠原蛋白研究的實驗方法介紹給我國眾多的讀者,以便使我國這一領域的研究盡快地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コぅへゲニ実驗法》一書是目前關於膠原蛋白實驗方法學較全面的一部著作。著者永井裕教授為膠原酶研究的創始人之一,藤本大三郎教授有關膠原蛋白架橋的研究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本書的其他執筆者也都是長期直接從事膠原蛋白研究的人員,因而得以使本書具有先進性及較高的實用價值。譯者劉平博士將本書譯成中文出版,對我國從事有關膠原蛋白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定會有所幫助,對我國的膠原研究亦將起一定的促進作用。

目 錄
1章:膠原蛋白的提取與精製
1.1膠原的性狀及提取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1.1可溶性膠原和不溶性膠原
1.1.2有關膠原的術語
1.1.3膠原溶液的性質
1.1.4沉澱溶液內膠原時的注意事項
1.1.5膠原溶液制備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1.6精製膠原的保存
1.1.7制備膠原用原材料的前處理
1.1.8試劑及器具
1.2前膠原的制備
1.2.1概述
1.2.2實驗方法
1.3硬組織中膠原的制備方法
1.3.1概述
1.3.2實驗方法
1.3.3注意事項和存在的問題
1.4各型膠原的制備
1.4.1I型、Ⅱ型、Ⅲ型膠原
1.4.2Ⅳ型、Ⅴ型、Ⅵ型膠原
1.4.3Ⅶ型(LC:LongChain)膠原
2章:膠原的分析
2.1羥脯氨酸的定量
2.1.1概述
2.1.2Woessner的方法(第I法)
2.1.3Kivirikko,Laitinen.Prockop等人的方法
2.1.4Inayama.Shibata,OhtsukiSaito的方法
2.1.5應用氨基酸分析儀的定量測定
2.2離子交換及層析方法
2.2.1概述
2.2.2實驗方法
2.3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SDs-PAGE)
2.3.1概述
2.3.2一維SDS-PAGE
2.3.3二維電泳
2.4熒光自顯影
2.4.1概述
2.4.2熒光自顯影的原理
2.4.3熒光自顯影的實際操作
2.4.4光密度檢測的定量方法
2.4.5熒光自顯影時諸條件的探討
2.4.6PPO的回收
2.5CB肽段的制備與分離
2.5.1CB肽段的制備
2.5.2CB肽段的分離
2.6羥賴氨酸-糖化合物的分析
2.6.1概述
2.6.2實驗方法
2.7架橋的分析
2.7.1還原性架橋的分析方法
2.7.2非還原性架橋的分析方法
3章:免疫學的實驗方法
3.1抗膠原抗體的制備方法
3.1.1概述
3.1.2實驗方法
3.2抗體的檢測方法
3.2.1概述
3.2.2實驗方法
3.3免疫組織化學的檢測方法
3.3.1概述
3.3.2實驗方法
3.4免疫電鏡的方法
3.4.1概述
3.4.2實驗方法
3.5遲發型過敏反應
3.5.1概述
3.5.2皮內試驗
3.5.3體外判斷法:細胞移動抑制試驗
4章:膠原代謝的研究方法
4.1應用細胞培養的膠原合成實驗
4.1.1組織(器官)細胞的分離
4.1.2生物合成實驗時培養系統的選擇
4.1.3放射性羥脯氨酸的定量
4.1.4用細菌性膠原酶檢測膠原合成率的方法
4.2脯氨酸羥化酶、賴氨酸羥化酶
4.2.1概述
4.2.2脯氨酸羥化酶的測定方法
4.2.3脯氨酸3-羥化酶活性的測定方法
4.2.4賴氨酸羥化酶活性的測定方法
4.3前膠原肽酶活性的測定
4.3.1概述
4.3.2實驗方法
4.4賴氨醯氧化酶
4.4.1概述
4.4.2實驗方法
4.4.3注意和存在的問題
4.5膠原酶及有關膠原分解酶活性的測定方法
4.5.1間質型膠原分解酶活性的檢測方法
4.5.2膜型(Ⅳ型及Ⅴ型)膠原分解酶活性的檢測方法
4.5.3明膠分解酶活性的測定方法
4.5.4酶的活化

② 免疫學在微生物學領域有哪些應用

微生物學(microbiology)生物學的分支學科之一。它是在分子、細胞或群體水平上研究各類微小生物(細菌、放線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原生動物以及單細胞藻類)的形態結構、生長繁殖、生理代謝、遺傳變異、生態分布和分類進化等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並將其應用於工業發酵、醫學衛生和生物工程等領域的科學。 所謂「免疫」原由拉丁字「immunis」而來,其原意為「免除稅收」(exceptionfromcharges), 也包含著「免於疫患」之意。免疫學是研究生物體對抗原物質免疫應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醫學科學。免疫應答是機體對抗原刺激的反應,也是對抗原物質進行識別和排除的一種生物學過程。 醫學微生物學是微生物學的一個分支,亦是醫學的一門基礎學科。它主要研究與人類疾病有關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態、結構、代謝活動、遺傳和變異、致病機理、機體的抗感染免疫、實驗室診斷及特異性預防等。學習醫學微生物學的目的,在於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與致病性;認識人體對病原微生物的免疫作用,感染與免疫的相互關系及其規律;了解感染性疾病的實驗室診斷方法及預防原則。掌握了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可為學習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的有關學科打下基礎,並有助於控制和消滅傳染性疾病。 新中國成立以來,免疫學在醫學上的應用已經有了很大進展。防治傳染病的生物製品不僅滿足國內的需要,而且支援其他一些國家。近年研製的新疫苗如化學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等,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中國已經消滅天花,並且基本上消滅和控制了人間鼠疫和真性霍亂等烈性傳染病。脊髓灰質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等常見傳染病的發病率已經大大降低。 這都是對我們作用非常大的學科,學好以後,可以為全人類做貢獻。

③ 免疫學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免疫學檢測方法可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④ 免疫學的檢測方法

免疫學檢測方法可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⑤ 常用的免疫學技術有哪些

以下是幾種常用的免疫學技術:

1.免疫熒光技術免疫熒光技術是利用熒光素標記的抗體(或抗原)檢測組織、細胞或血清中的相應抗原(或抗體)的方法.由於熒光抗體具有安全、靈敏的特點,因此已廣泛應用在免疫熒光檢測和流式細胞計數領域.根據熒光素標記的方式不同,可分為直標熒光抗體和間標熒光抗體.間標熒光抗體中一抗並不直接連接熒光素,而是先將一抗結合到蛋白,然後帶有熒光素的二抗再結合至一抗.通過二抗的結合,能將信號進行放大,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檢測的靈敏度,但是隨之帶來的高背景也降低了檢測的特異性.近年來,隨著熒光素和熒光檢測技術的不斷進步,熒光檢測的靈敏度已經接近同位素檢測的水平,直接標記的熒光抗體逐漸取代間接標記抗體.這些標記了熒光素的抗體直接結合至抗原,大大提高了檢測的特異性,使檢測的結果更加准確可靠.熒光檢測技術的發展,使得免疫熒光技術在傳染病診斷上有廣泛的用途,如在細菌、病毒、螺旋體感染的疾病,檢查IgM抗體,做為近期接觸抗原的標志.利用單克隆熒光直接標記抗體鑒定淋巴細胞的亞類.通過流式細胞儀,針對細胞表面不同抗原,可以同時使用多種不同的熒光抗體,對同一細胞進行多標記染色.


2.放射免疫檢測放射免疫檢測技術是目前靈敏度最高的檢測技術,利用放射性同素標記抗原(或抗體),與相應抗體(或抗原)結合後,通過測定抗原抗體結合物的放射性檢測結果.放射性同位素具有pg級的靈敏度,且利用反復曝光的方法可對痕量物質進行定量檢測.但放射性同位素對人體的損傷也限制了該方法的使用.


3.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酶聯免疫檢測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免疫檢測方法.該方法是將二抗標記上酶,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與酶催化底物的作用結合起來,根據酶作用底物後的顯色顏色變化來判斷試驗結果,其敏感度可達ng水平.常見用於標記的酶有辣根過氧化物酶(HRP)、鹼性磷酸酶(AP)等.由於酶聯免疫法無需特殊的儀器,檢測簡單,因此被廣泛應用於疾病檢測.常用的方法有間接法、夾心法以及BAS-ELISA.間接法是先將待測的蛋白抱被在孔板內,然後依次加入一抗、標記了酶的二抗和底物顯色,通過儀器(例如酶標儀)定量檢測抗原.這種方法操作簡單但由於高背景而特異性較差.目前已逐漸被夾心法取代.夾心法利用二種一抗對目標抗原進行捕獲和固定,在確保靈敏度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反應的特異性.近年來,抗原的定量檢測技術也不斷推陳出新.近年來,在夾心法ELISA的基礎上,開發了多抗原檢測試劑盒,能同時檢測微量液相樣本中多個抗原含量.這項技術的應用大大縮短了診斷的時間,提高診斷的可靠性和及時性.


4.免疫金膠體技術膠體金技術經過30多年的發展到現在已日趨成熟,該方法是將二抗標記上膠體金顆粒,利用抗原抗體間的特異性反應,最終將膠體金標記的二抗吸附於滲濾膜上,此方法簡單,快速,廣泛應用於臨床篩查.

⑥ 免疫學的應用

免疫學的應用:
1、免疫預防和免疫治療
①免疫預防:患病前的預防,即把疫苗接種到人體內,使人產生對傳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強了人的免疫力。通過預防接種,使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和記憶細胞(主要是得到記憶細胞),人們能夠積極地預防多種傳染病,但不能預防所有傳染病。

②免疫治療:患病後的治療,即在人體患病條件下,通過榆入抗體、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調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強,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2、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敗主要取決於器官供者與受者的人類組織相容性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3、疾病的檢測:利用抗原、抗體發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用相應的抗體檢驗是否有抗原;這里發生、分化,發育以及成熟,其中骨髓是B淋巴細胞生長發育和成熟的場所,T淋巴細胞則在胸腺生長發育和成熟;外周免疫器官可稱為刺激淋巴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和組織包括淋巴結、脾臟和粘膜相關淋巴組織等,淋巴細胞(T細胞和B細胞)成熟以後就會在這里長住,也在此對外來抗原產生免疫應答,發揮作用免疫作用。其中淋巴結分布在全身各個非黏膜部位的淋巴通道匯集處,脾臟是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黏膜淋巴相關組織包括長線管淋巴組織、鼻相關淋巴組織以及支氣管相關淋巴組織等,比如扁桃體、闌尾等。免疫分子有免疫球蛋白、補體、各種膜分子以及細胞因子等,免疫球蛋白本質就是一種蛋白質,補體系統有三十多種組分,各成分均為糖蛋白,細胞因子的本質也是蛋白質,由免疫細胞及組織細胞分泌,可以調控免疫細胞的分化發育和其功能,對機體的免疫應答也有調控作用。

什麼是免疫學免疫學的原理是什麼

免疫學是研究生物體對抗原物質免疫應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醫學科學.免疫學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時期即經驗免疫學時期、經典免疫學時期、近代免疫學時期和現代免疫學時期.
免疫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只有100年左右的歷史,最早只是細菌學的一部分,隨後又作為微生物學的一部分來看待.它是以研究抗微生物感染而發展起來的一門科學,隨後發現與微生物無關的抗原物質也引起機體的免疫應答,使得免疫學內容得到擴充,就有了現代免疫的概念,即「識別自己和對非己物質的清除」.
隨著近代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免疫學已成為生命科學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受到廣泛的關注.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被稱作推動現代生命科學前進的三駕馬車.如今,免疫學理論和技術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從深度上看,它已從整體水平、細胞水平,發展到分子水平,甚至基因水平;從廣度上看,它已滲透到許多相關學科,形成了內容豐富多彩的分子免疫學、細胞免疫學、免疫生物學、免疫組織學、免疫生理學、免疫化學、免疫葯理學、免疫病理學、免疫分類學、免疫遺傳學和臨床免疫學等學科.

⑧ 免疫學檢驗常用技術有哪些

以下是幾種常用的免疫學技術:
1.免疫熒光技術
免疫熒光技術是利用熒光素標記的抗體(或抗原)檢測組織、細胞或血清 中的相應抗原(或抗體)的方法。由於熒光抗體具有安全、靈敏的特點,因此已 廣泛應用在免疫熒光檢測和流式細胞計數領域。根據熒光素標記的方式不同,可 分為直標熒光抗體和間標熒光抗體。間標熒光抗體中一抗並不直接連接熒光素, 而是先將一抗結合到蛋白,然後帶有熒光素的二抗再結合至一抗。通過二抗的結 合,能將信號進行放大,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檢測的靈敏度,但是隨之帶來 的高背景也降低了檢測的特異性。近年來,隨著熒光素和熒光檢測技術的不斷進 步,熒光檢測的靈敏度已經接近同位素檢測的水平,直接標記的熒光抗體逐漸取 代間接標記抗體。這些標記了熒光素的抗體直接結合至抗原,大大提高了檢測的 特異性,使檢測的結果更加准確可靠。熒光檢測技術的發展,使得免疫熒光技術 在傳染病診斷上有廣泛的用途,如在細菌、病毒、螺旋體感染的疾病,檢查IgM 抗體,做為近期接觸抗原的標志。利用單克隆熒光直接標記抗體鑒定淋巴細胞的 亞類。通過流式細胞儀,針對細胞表面不同抗原,可以同時使用多種不同的熒光 抗體,對同一細胞進行多標記染色。
2.放射免疫檢測
放射免疫檢測技術是目前靈敏度最高的檢測技術,利用放射性同素標記抗 原(或抗體),與相應抗體(或抗原)結合後,通過測定抗原抗體結合物的放射 性檢測結果。放射性同位素具有pg 級的靈敏度,且利用反復曝光的方法可對痕 量物質進行定量檢測。但放射性同位素對人體的損傷也限制了該方法的使用。

3.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酶聯免疫檢測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免疫檢測方法。該方法是將二抗標記上 酶,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與酶催化底物的作用結合起來,根據酶作用底物後的 顯色顏色變化來判斷試驗結果,其敏感度可達ng 水平。常見用於標記的酶有辣 根過氧化物酶(HRP)、鹼性磷酸酶(AP)等。由於酶聯免疫法無需特殊的儀器, 檢測簡單,因此被廣泛應用於疾病檢測。常用的方法有間接法、夾心法以及BAS -ELISA。間接法是先將待測的蛋白抱被在孔板內,然後依次加入一抗、標記了 酶的二抗和底物顯色,通過儀器(例如酶標儀)定量檢測抗原。這種方法操作簡 單但由於高背景而特異性較差。目前已逐漸被夾心法取代。夾心法利用二種一抗 對目標抗原進行捕獲和固定,在確保靈敏度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反應的特異性。近 年來,抗原的定量檢測技術也不斷推陳出新。近年來,在夾心法ELISA 的基礎上, 開發了多抗原檢測試劑盒,能同時檢測微量液相樣本中多個抗原含量。這項技術 的應用大大縮短了診斷的時間,提高診斷的可靠性和及時性。
4.免疫金膠體技術
膠體金技術經過30 多年的發展到現在已日趨成熟,該方法是將二抗標記上 膠體金顆粒,利用抗原抗體間的特異性反應,最終將膠體金標記的二抗吸附於滲 濾膜上,此方法簡單,快速,廣泛應用於臨床篩查。

⑨ 免疫學在現代的實際應用是什麼

免疫學的實際應用
人工免疫和生物製品

免疫學作為研究手段

與免疫系統有關的疾病

人工免疫和生物製品

種牛痘預防天花是人類學會應用免疫方法預防疾病的第一個先例,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這個方法很有效 ,所以一度危害很大的病毒感染疾病天花在人類社會幾近絕跡。近代,已能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用於人工免疫的各種製品,統稱生物製品。生物製品大量用於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治療和診斷。

1)人工自動免疫生物製品

生物製品本身是抗原成分,注射抗原成份,使人體產生相應抗體,因而對相應的病毒或細菌有了抵抗能力。傳統的抗原成份有兩類:(1)活疫苗——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是活的結核桿菌,但經過處理,變成弱毒或無毒,注射時仍應當控制劑量。常用的脊髓灰質炎疫苗,麻痹疫苗均為活疫苗。(2)死疫苗——百日咳疫苗,傷寒疫苗等均為死菌體注射,安全性強。但需多次接種。後來又發展起類毒素,亞單位疫苗等新品種。近年來,基因工程疫苗逐漸走上應用。在找到病原微生物表面抗原蛋白的基礎上,可以用基因工程方法,把一種甚至幾種表面抗原蛋白的基因克隆出來,大量表達生產,收到安全性好,效價高,多重抗性等效果。例如,把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加上單純皰疹病毒基因,組合到牛痘苗基因組中去,製得可用針刺法接種的多價疫苗。

2)人工被動免疫生物製品

生物製品本身是抗體(或含抗體的抗血清)成份,注射抗體成份,使人體被動地獲得對相應病原菌或毒素蛋白的抵抗能力。其中專一性較強的是各種抗血清。如抗狂犬病毒血清,抗乙腦病毒血清,抗破傷風毒素抗血清。而免疫球蛋白製品專一性不強。如:胎盤球蛋白或血漿 r —球蛋白的注射,實際上是使人體增加非專一性的抗體成分。

免疫學作為研究手段

由於抗體—抗原結合的專一性,人們在研究中常常制備針對所研究的蛋白質的抗體,用於目的蛋白質的檢測和分離等方面。有時,也可以制備針對一段較小肽鏈或糖鏈的抗體,但是,制備時要加上佐劑以增強免疫效應;或把較小肽鏈連接到一個大的蛋白質分子上去,以增強免疫原性,這個較小肽鏈就稱為半抗原。酶聯免疫吸附法(簡稱ELISA)是常用的測定微量蛋白質的免疫方法,專一性強,靈敏度高,可檢測出少至10-9克蛋白質。

單克隆抗體技術

面對愈益提高的對抗體的需求——數量要多,質量要高,傳統方法暴露出固有的不足:一方面,這套操作程序太繁瑣,一隻只動物進行免疫,抽血,難以大批量生產;另一方面,所得到的抗血清,往往是多克隆的,即不但有針對目的抗原的抗體,也有針對非目的抗原的抗體,就針對目的抗原的抗體來講,一個大的蛋白質常常有若干個抗原決定簇 ,所得到的抗體也是針對各個抗原決定簇混雜著的。

單克隆抗體技術的問世解決了上述兩個難點。

用目的抗原(例如抗原A)免疫過的小鼠,脾臟中貯存有大量 B 細胞,這些 B 細胞能分泌針對抗原 A 的抗體,但是這些成熟了的 B 細胞不能再分裂繁殖。淋巴瘤細胞具有無限繁殖的能力,但是它們不能產生專一於 A 抗原的抗體。兩種細胞融合,產生出的雜交瘤細胞,具有雙方的長處,既能分泌專一於抗原 A 的抗體,又能無限增殖。

與免疫系統有關的疾病

1)過敏與移植排斥

這兩種情況,嚴格來講是免疫系統的正常反應。有的人對花粉過敏,每到花粉季節,就發生哮喘,有的人對一些蛋白質過敏,吃後身上發出「風疹塊」,有的人對蜜蜂蜂毒過敏,遭蜜蜂螫後可引起休克。這些情況都是起源於外源物(花粉,蛋白質等)激活 B 細胞,B 細胞產生的抗體作用於肥大細胞,使肥大細胞分泌過量的神經遞質—組胺。許多過敏反應是短期內身體某部分組胺過多引起的。所以許多脫敏葯物都和對抗組胺的效應有關。

皮膚,器官和肢體移植通常會引起人體的免疫排斥反應,應該說這是正常的身體對外來物的排斥和攻擊反應。為了移植成功,就需要使用免疫抑制葯物,把正常的免疫反應抑制下去,給移植物以存活的機會。

2)自身免疫疾病

按照克隆選擇學說,人體的免疫活性細胞在發育的過程中,那些針對自身蛋白質的淋巴細胞克隆就被消除了。所以,成熟的 B 細胞不會分泌針對自身蛋白質的抗體,成熟的 T 細胞也不會攻擊自身正常的細胞。由於某種特殊情況的出現,免疫活性細胞錯誤地向自身的組織和器官發起攻擊,這就是自身免疫疾病。常見的自身免疫疾病有: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 ,風濕熱等。一部分糖尿病人,也是因為自身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破壞胰島細胞,使胰島素不能正常分泌所致。目前,對自身免疫疾病的理解還很膚淺,發病機理並沒有真正弄清楚,治療也不甚得力。

3)免疫功能低下症

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可以來自幾個方面原因,其結果是使患者抵抗力減弱,易受感染。有的孩子生下來就患有嚴重綜合型免疫缺失症(SCID)。因為缺失一個編碼腺嘌呤脫氨酶(ADA)的基因,B 細胞和 T 細胞都不能正常發育成熟,這樣的孩子生下來就得放在無菌隔離(參見第六講)。1990 年進行了一次針對 SCID 病兒的基因治療,從患兒的骨髓中抽出骨髓細胞, 用基因工程手段,以逆轉錄病毒為載體把 ADA 基因,送入骨髓細胞,ADA 基因整合到細胞染色體中去 ,骨髓細胞發育成正常的淋巴細胞。再注射回患兒的骨髓中去。治療收到良好效果,4 歲的患兒有了正常的淋巴細胞,具備正常抵抗力,可以走出隔離室,和別的孩子一起上幼兒園(參見第六講有關圖片)。免疫功能低下也可能由腫瘤引起。癌細胞在發展中,常常分泌一些抑制免疫的成分,所以癌症病人通常表現免疫功能低下。手術切除除了避免擴散外,也起到清除抑制免疫的根源的作用。通常手術切除以後,加用一些激活和提高免疫功能的葯物。術後進行的化療,對骨髓細胞有較強破壞力。所以,化療也會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更有必要同時使用提高免疫功能的葯物。值得一提的是,情緒會影響免疫功能。樂觀向上的積極的精神狀態,有助於免疫功能正常發揮,而情緒壓抑悲傷會促使免疫功能低下。這正反映了大腦中樞對全身機能的調節作用。

4)愛滋病

愛滋病是獲得性免疫缺失綜合症(AIDS)的簡稱。一般認為,愛滋病的起因,來自一種人免疫缺失病毒(HIV)對 T 細胞的侵入。HIV 病毒侵入 T 細胞後,還能結合在寄主細胞染色體上,不斷增殖。其後果是使病人失去免疫能力。愛滋病是一種性傳播疾病。對愛滋病和 HIV 病毒的研究,在世界范圍內引起極大重視。

⑩ 細菌定植怎樣治療

常見的陰道炎有細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老年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又叫白色念珠菌性陰道炎,是一種有害真菌"白色念珠菌"引發的黴菌性陰道炎。因為私處菌群紊亂,黴菌、雜菌大量繁殖,陰道炎極度缺乏有益菌的保護,所以易反復發作。你發病時間長,一開始沒有及時調理正常,後來越來越嚴重,且長時間用抗生素,身體免疫機能降低,因此總是頻繁復發。黴菌性陰道炎其危害十分嚴重,除了外陰瘙癢、白帶異常等問題,還會引發宮頸炎、宮頸糜爛、宮頸癌、盆腔積液、盆腔炎等更嚴重的問題。最重要的是,黴菌會進入宮腔,引起輸卵管卵巢、影響生育,陰道菌群失衡造成的酸鹼度發生改變也不利於精子存活。在得黴菌性陰道炎的情況下即便懷孕,也會對胎兒發育造成影響,不利於胎兒健康。

閱讀全文

與細菌定植抗性研究的免疫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玉米和仙人掌的食用方法 瀏覽:967
手機種子下載方法 瀏覽:833
北京兒童多動症治療方法 瀏覽:719
快速畫圓的封口方法 瀏覽:677
手錶鋼化膜怎麼貼方法 瀏覽:471
機械盒子連接方法 瀏覽:554
如何在大學生活中獲益的方法 瀏覽:161
廚房鋼架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207
鑽石怎麼折立體方法圖解 瀏覽:308
6歲兒童專注力訓練方法 瀏覽:715
魅族鬧鍾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85
道教改名快速轉運的方法 瀏覽:199
內存卡不夠怎麼辦用什麼方法 瀏覽:486
用肉皮做皮凍方法視頻 瀏覽:142
科比不眨眼鍛煉方法 瀏覽:353
正規減肥方法有哪些 瀏覽:856
如何快速祛痘印的小方法 瀏覽:76
胱氨酸的檢測方法 瀏覽:737
57x7的正確計算方法 瀏覽:887
雀斑怎麼治療適合的方法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