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閱讀文化用什麼方法好

閱讀文化用什麼方法好

發布時間:2022-07-28 10:13:33

Ⅰ 你有什麼好的讀書方法

關於讀書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體系。為此,我推薦兩本讀書方法的書籍,兩本書講述的方法是目前比較通用和認可的,很多人自己獨創的讀書方法,也會或多或少的借鑒這兩本書中的理念,供你參考。

二、《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作者大岩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用平實、易懂的語言,像朋友一樣跟分享了自己讀書過程中的實際經驗,整本書沒有很多的贅述,是一本實用性很強的商業類讀物閱讀指南。

在這本書中,作者重點強調了一個內容:如何通過有效閱讀,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作者分享了4個步驟,堅持刻意練習,就可以成為一位「讀書家」。

總之,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起來,而不是僅僅是學了方法就束之高閣。

Ⅱ 閱讀傳統文化的文章方法

閱讀傳統文化的文章的方法就是先要了解一些傳統文化的背景以及意義,因為在閱讀相關的文章的時候,如果你是沒有提前去了解傳統文化具體是什麼樣子的話,可能沒有能夠更好的去理解文章裡面的內容。


所以在閱讀傳統文化的文章的方法裡面的第一個就是需要去了解傳統文化的一些相關的概念以及定義,然後了解一下它的由來以及背景,然後第二個方法就是需要給多一些耐心去了解傳統文化的文章。

因為傳統文化的描寫的話相對是沒有那麼的生動出彩的,所以說,像這種比較枯燥的一些傳統知識的話是要給一些耐心去進行了解的,所以以上就是閱讀傳統文化的文章的方法。

Ⅲ 你在閱讀時用了什麼方法

①采訪式閱讀,要成為一本書的記者,而不是讀者

采訪式閱讀要求讀者要像記者一樣,身體前傾,後背舒展,用正確的「記者的姿勢」開始閱讀。閱讀中,不斷進行提問和思考,閱讀到的信息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做支撐?有什麼意義?若是經常問出這些問題,就可以最大化的把接收到的信息變成自己的知識。這樣一來,身為「記者」的你,會比讀者更早一步踏入書中的感情色彩中,文章的脈絡對你來說也會更加清晰。

②快速閱讀法,培養言簡意賅的能力

經常讀完一本書,別人問這本書講了什麼?有的人說不出來,有的人說了很多卻抓不住重點,一本書很長,很容易讓人產生「自己讀懂了」的錯覺。對此,要改變傳統逐字逐句的閱讀方法,學會快速閱讀法,簡單來說就通過快速的閱讀文章、材料,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做題效率,可以詳見「精英特速讀記憶」軟體,無論是語文還是英語都有明顯的改善和幫助。

③檢驗閱讀法,增強多角度看事物的能力

大家一定有這樣的經歷:學到一個新概念或者新知識,然後在另一本書中再次看到時,腦中殘留的記憶就會被再次「勾起來」,此時海馬體就會很敏感,感覺這個內容很重要,於是自動就會把這部分內容歸入長期記憶中,這也是檢驗閱讀的好處,有助於記憶。

Ⅳ 閱讀的好方法都有什麼

1、泛讀:泛讀就是廣泛閱讀,指讀書的面要廣,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具備一般常識。不僅要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也要讀社會科學方面的書,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都應廣泛地閱讀,以博採眾家之長,開拓思路。

2、精讀:要細讀多思,反復琢磨,反復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了解於心,以便吸取精華。對本專業的書籍及名篇佳作應該採取這種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說,精讀是最重要的一種讀書方法。

3、通讀:即對書報雜志從頭到尾閱讀,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了解全貌,以求一個完整的印象,取得「鳥瞰全景」的效果。對比較重要的書報雜志可採取這種方法。

4、跳讀:這是一種跳躍式的讀書方法。可以把書中無關緊要的內容放在一邊,抓住書的筋骨脈絡閱讀,重點掌握各個段落的觀點。有時讀書遇到疑問處,反復思考不得其解時,也可以跳過去,向後繼續讀,就可前後貫通了。

5、速讀:這是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以採取"掃描法」,一目十行,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適用於閱讀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等。

6、選讀:就是讀書時要有所選擇。古往今來,人類的文化寶藏極為豐富。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不加選擇,就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書目,進行閱讀,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關於「讀書的好方法有哪些」的介紹,如果你喜歡讀書的話,不妨嘗試上面的煩方法去學習,希望對你有用吧!

Ⅳ 閱讀用什麼方法好

閱讀通常分五個步驟進行:
1、瀏覽。就是對文章做鳥瞰式感知,用較短的時間通讀一遍,獲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總體的印象,概括了解文章的主題,大意或觀點、材料。
2、提問。根據瀏覽的印象和自己的需要,提出需要弄清的問題,使閱讀文章的目標具體明確。提問可以從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去設計。內容方麵包括中心思想、社會意義、作者的情況、寫作的背景與動機、內容要點、主要章節和段落的研究等;形式方麵包括文章的結構布局、各個部分的關聯、體裁形式、表達手段、用語特點、詞句的推敲等。
3、精讀。這是關鍵的步驟,必須認真閱讀文章,圈點、批劃、評注,弄清詞句含義,逐段理解內容,理清線索,把握主題,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作摘要,抄卡片,寫筆記,列提綱,繪圖表等,求得切實具體地解決問題。
4、背誦。強調記住需要記憶的內容,不一定都是一字不差的背誦,可以作嘗試性回憶,再與文章對照反復記憶,力求記得准確、迅速,也可以復述文章的主要內容,默寫提綱,記住要點。
5、復習。包括系統整理提綱和讀書筆記,重溫主要問題解決的辦法,完成必要的練習。通用式閱讀法,綜合運用了感知、記憶與思維的規律,能使閱讀獲得較好的效果。

Ⅵ 高效閱讀的技巧有哪些

1、重復閱讀法。
書讀三遍,其義自現。我給學生們講過我的例子,我說我是學社會學的,而後對心理學感興趣了。但是自己是個門外漢怎麼辦?最簡單的入門方法就是讀《心理學的歷史》,這本書我讀了4遍,終於覺得自己有點心理學的常識了。第1遍的時候,記住點兒人名,都說很多歷史上的大人物做到「過目不忘」,我是做不到;第2遍的時候,隱隱約約記住點歷史事件;第3遍的時候,有了整體的框架,牢記住了時間軸;第4遍的時候重點時期對應重點人物,重點人物對應重點觀點,重點觀點對應重點貢獻。
2、對比閱讀法。
我在讀《心理學的歷史》的時候,我又選擇了一本書作為「對比材料」,我當時選的是申荷永老師的《理解心理學》。一個是西方的大師,一個是東方的大師;一個是歷史的的結構,一個是流派的結構。我在閱讀時候互相比照,看看他們之間到底有沒有說法不一的現象,就像找茬的頑童一般,當然也看到了補充,其實對比閱讀,不是在驗證,而是在加深記憶。今天早上還和申老師聊天,我說您是我的心理學啟蒙老師,這話一點也不假。
3、文化閱讀法。
一個人學習好,閱讀好,寫作好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經驗豐富,而經驗豐富的另外一種說法叫做有文化。我們舉個例子,當中國人在文章中提到蝙蝠之後,後面會出現什麼內容呢?小孩子也許會害怕,但是大人們一定是笑逐顏開,因為蝙蝠是「福」之兆;當外國人在文章中提到蝙蝠之後,會出現什麼樣的場景呢、人們會很討厭,因為西方人把蝙蝠當作吸血鬼的化身。換句話說,你想讀好一篇文章,你是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否則你的閱讀效率一定很低。我把這種通過文化而提高閱讀或溝通效率的活動叫做「文化聯想」。缺乏文化聯想的人學習會差,溝通會差,閱讀會差,寫作會差,這是因為文化是大家的一種共識,簡言之,大家都認這個符號。文化在哪裡?文化如寶藏在昨天,今天如沙塵將它埋葬。
4、詞性閱讀法
也許你會說這些都是抽象的,如何短期提到學生的應試閱讀成績呢?這種提法就顯得很沒有「文化」,因為閱讀、寫作抑或是學習沒有短時間內就可以突破的,堅持重復閱讀、對比閱讀與文化閱讀一定會有收獲。
第一步,通讀
第二步,找名詞。一篇文章一定有一個主題,或者說有一個主角,這個主角肯定是一個名詞,而且是文章中提到最多的那個名詞。這一步很簡單,但是卻搞明白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文章在說什麼或討論誰?
第三步,情境聯想。名詞同時也象徵著一種情境,你是誰,意味著在你身上只能發生什麼事情。比如消防員應該去救火而不是唱歌,教師應該去教書而不是給人看病。快速把關注點放在這個名詞上,並對它進行情境聯想,以它為中心,然後輻射出現很多條線,每條線對應和這個名詞相關的知識或典故。我們以《老人與海》為例,很顯然這篇文章的主題是老人不是海,所以我們以老人為中心進行文化聯想,老人象徵著衰老、緩慢、勢單力薄,也同時具有經驗豐富、智慧的特點。海明威的這本書之所以可以打動所有讀者,恰恰是因為衰老、緩慢、勢單力薄的老人典型形象被顛覆,他抗擊大馬林魚的表現產生了反差,形成了心靈的震撼,突出了人物勇敢的性格與正面形象,讓人們認識到了生命在危難間所呈現出的巨大力量。
第四步,找形容詞。形容詞就是為了名詞而存在的,而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價值,它代表了作者的情感。A的N,N是名詞,A在不同的人眼中是不一樣,就像「情人眼裡出西施」。同樣是寫梅花,有的人寫《美麗的梅花》,有的人寫《耐寒頑強的梅花》,有的人寫《瘦骨嶙峋的梅花》,可以說形容詞反映了文章的整體基調,你要在閱讀的過程中,快速找到作者的寫N時的A是什麼樣的。這點非常關鍵!很多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並沒有搞清楚A是什麼所以答一道題錯一道題。
第五步,找動詞V。動詞不是角色,也不是情感,而是細節。無論是巴金還是老舍,無論是金庸還是古龍,任何一個大作家都非常擅長動詞的使用,因為動詞才是文章的細節,好文章恰恰是看細節。可以說一個動作就是一個高潮,一個動作就是轉折。我們需要關注動詞集中的部分,那一定就是故事的最高潮,也可以將其稱為語文老師所謂的重點段了。
第六步,還原。ANV=形容詞+名詞+動詞。如果說閱讀的第一項能力是什麼,我說是概括能力。因為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觀點讓別人接受,但是每個人都知道一句話是根本不可能輕易讓人接受的,於是才產生了作文。我們就是要把文章還原到最初狀態,即作者當初在頭腦中醞釀的那句話ANV。
第七步,通讀
第八步,答題
很顯然,中心從名詞向形容詞轉移,也就是說從客觀的事物變成主觀的感受,閱讀要的就是兩個主觀世界的碰撞(讀者與作者),而閱讀題則不需要,閱讀題不需要你游自己的主管的感受,只需要你來記錄作者的感受。從這個角度說,閱讀題比閱讀的要求是低了一塊的。將來考試如果能夠加入碰撞,將會帶來一場閱讀的革命。

我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立場與背景。由於書是歷史的符號,那麼書或者文章一定是歷史的產物。所以回到我們最開始提到的文化閱讀,就變得非常棘手,要想提高閱讀,方法是一方面,但文化積累是另一方面。最後要記住的是總結與提煉,如讀魯迅,魯迅的文章出自魯迅,就一定帶有魯迅的味道,你就要知道魯迅代表那個階層,他擅長寫什麼題材和文體,他支持什麼,他批判什麼,他為誰而寫等,這些問題就是圍繞作者展開的,可以說作者的價值觀與性格一生鮮有改變,平常的積累也就成了閱讀的線索。
從消遣閱讀到功能閱讀,將標志著中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學會閱讀將成為自學的最大助力,將更好的幫助語文以及其他各個科目的學習。

Ⅶ 讀書的最好方法是什麼

科學的學習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條件。以下我分別從預習、上課、作業、復習、考試、課外學習、實驗課等七個方面,談一下學習方法的常規問題。應當說明的是,我這里所談的是各科學習的一般規律,不涉及具體學科。有關不同學科的學習方法,後面教師們有專文論述。

一、預習。預習一般是指在老師講課以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課的准備。所以,預習就是自學。預習要做到下列四點:

1、通覽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

2、預習時如發現與新課相聯系的舊知識掌握得不好,則查閱和補習舊知識,給學習新知識打好牢固的基礎。

3、在閱讀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聽課時特別注意。

4、做好預習筆記。預習的結果要認真記在預習筆記上,預習筆記一般應記載教材的主要內容、自己沒有弄懂需要在聽課著重解決的問題、所查閱的舊知識等。

二、上課。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不言而喻,上課也應是同學們學好功課、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決定性一環。上課要做到:

1、課前准備好上課所需的課本、筆記本和其他文具,並抓緊時間簡要回憶和復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2、要帶著強烈的求知慾上課,希望在課上能向老師學到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3、上課時要集中精力聽講,上課鈴一響,就應立即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有意識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種因素。

4、聽課要抬頭,眼睛盯著老師的一舉一動,專心致志聆聽老師的每一句話。要緊緊抓住老師的思路,注意老師敘述問題的邏輯性,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

5、如果遇到某一個問題或某個問題的一個環節沒有聽懂,不要在課堂上「鑽牛角尖」,而要先記下來,接著往下聽。不懂的問題課後再去鑽研或向老師請教。

6、要努力當課堂的主人。要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認真觀察老師的每一個演示實驗,大膽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積極參加課堂討論。

7、要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老師的「開場白」往往是概括上節內容,引出本節的新課題,並提出本節課的目的要求和要講述的中心問題,起著承上起下的作用。老師的課後總結,往往是一節課的精要提煉和復習提示,是本節課的高度概括和總結。

8、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最好是一邊聽一邊記,當聽與記發生矛盾時,要以聽為主,下課後再補上筆記。記筆記要有重點,要把老師板書的知識提綱、補充的課外知識、典型題目的解題步驟和課堂上沒有聽懂的問題記下來,供課後復習時參考。

三、作業。作業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通過作業不僅可以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學過的知識加以運用,以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發展自己的智力,培養自己的能力。作業必須做到:

1、先看書後作業,看書和作業相結合。只有先弄懂課本的基本原理和法則,才能順利地完成作業,減少作業中的錯誤,也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2、注意審題。要搞清題目中所給予的條件,明確題目的要求,應用所學的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3、態度要認真,推理要嚴謹,養成「言必有據」的習慣。准確運用所學過的定律、定理、公式、概念等。作業之後,認真檢查驗算,避免不應有的錯誤發生。

4、作業要獨立完成。只有經過自己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才能促進自己對知識的消化和理解,才能培養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能檢驗自己掌握的知識是否准確,從而克服學習上的薄弱環節,逐步形成扎實的基礎。

5、認真更正錯誤。作業經老師批改後,要仔細看一遍,對於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認真改正。要懂得,出錯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弱點的地方。經過更正,就可以及時彌補自己知識上的缺陷。

6、作業要規范。解題時不要輕易落筆,要在深思熟慮後一次寫成,切忌寫了又改,改了又擦,使作業塗改過多。書寫要工整,解題步驟既要簡明、有條理,又要完整無缺。作業時,各科都有各自的格式,要按照各學科的作業規范去做。

7、作業要保存好,定期將作業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復習時,可隨時拿來參考。

四、復習。復習的主要任務是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過程中提高運用知識的技能技巧,使知識融匯貫通。同時還要通過歸納、整理,使知識系統化,真正成為自己知識鏈條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復習要做到:

1、當天的功課當天復習,並且要同時復習頭一天學習和復習過的內容,使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對老師講授的主要內容,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和關鍵,特別是聽課中存在的疑難問題更應徹底解決。重點內容要熟讀牢記,對基本要領和定律等能准確闡述,並能真正理解它的意義;對基本公式應會自行推導,曉得它的來龍去脈;同時要搞清楚知識前後之間的聯系,注意總結知識的規律性。

2、單元復習。在課程進行完一個單元以後,要把全單元的知識要點進行一次全面復習,重點領會各知識要點之間的聯系,使知識系統化和結構化。有些需要記憶的知識,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地記憶。

3、期中復習。期中考試前,要把上半學期學過的內容進行系統復習。復習時,在全面復習的前提下,特別應著重弄清各單元知識之間的聯系。

4、期末復習。期末考試前,要對本學期學過的內容進行系統復習。復習時力求達到「透徹理解、牢固掌握、靈活運用」的目的。

Ⅷ 有什麼好的讀書方法

讀書的方法有多種多樣,下面介紹常見的十種方法。

(1)泛讀

泛讀即廣泛閱讀,指讀書的面要廣,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具備一般常識。不僅要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也要讀社會科學方面的書,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都應廣泛地閱讀,以博採眾家之長,開拓思路。馬克思寫《資本論》曾鑽研過1500種書,通過閱讀來搜集大量的准備資料。

(2)精讀

朱熹在《讀書之要》中說:「大抵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省得爾。」這里「熟讀而精思」,即是精讀的含義。也就是說,要細讀多思,反復琢磨,反復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了解於心,以便吸取精華。對本專業的書籍及名篇佳作應該採取這種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說,精讀是最重要的一種讀書方法 .

(3)通讀

即對書報雜志從頭到尾閱讀,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了解全貌,以求一個完整的印象,取得「鳥瞰全景」的效果。對比較重要的書報雜志可採取這種方法。

(4)跳讀

這是一種跳躍式的讀書方法。可以把書中無關緊要的內容放在一邊,抓住書的筋骨脈絡閱讀,重點掌握各個段落的觀點。有時讀書遇到疑問處,反復思考不得其解時,也可以跳過去,向後繼續讀,就可前後貫通了。

(5)速讀

這是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以采勸掃描法」,一目十行,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適用於閱讀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等。

(6)略讀

這是一種粗略讀書的方法。閱讀時可以隨便翻翻,略觀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評論的關鍵性語句,弄清主要觀點,了解主要事實或典型事例。而這一部分內容常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所以重點看標題、導語或結尾,就可大致了解,達到閱讀目的。

(7)再讀

有價值的書刊雜志不能只讀一遍,可以重復學習,「溫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斯泰認為「重讀一本舊書,就彷彿老友重逢」。重復是學習之母。重復學習,有利於對知識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記憶的強化劑。

(8)寫讀

古人雲:「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說。讀書與作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合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並且能增強閱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讀

讀書之前可以先讀書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內容概要,明確寫書的綱領和目的,有指導地進行閱讀。讀書之後,也可以再次讀書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鞏固提高。

(10)選讀

就是讀書時要有所選擇。古往今來,人類的文化寶藏極為豐富。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不加選擇,眉毛鬍子一把抓似地讀書,就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書目,進行閱讀,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研究法
中年學者王通訊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他認為:掌握觀大略讀書法,「要緊的有五條:(1)要有一定的哲學修養,善於概括提煉。(2)既要鑽進書中,又能站在書上,獨立思考。(3)經常注意最先進的知識,站在本學科知識的前沿。(4)弄通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原理,尤其是其中的關鍵者。(5)精通唯物辯證法。」
二、回憶法
「回憶法」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種讀書方法。巴金在《讀書》雜志上撰文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上,等候護士同志兩點鍾來量體溫。我坐著,
一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一些書,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點美好的東西。」
三、結合法
「結合法」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讀書方法。老舍說:「讀了一本文藝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幾本作品,最好找些有關這些作品的研究、評論等著述來讀,也應讀一讀這個作家的傳記。」
把作品與作家傳記以及文藝評論結合起來讀,我們將這種讀書方法稱之為「結合法」。
四、記帳法
散文家、《北京日報》高級記者曹世欽有一本珍貴的小本子,那是他幾十年來記錄的「讀書帳」。他從青年時代起就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讀書時除了作點讀書筆記之外,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每讀一本書,都記錄在一個專門的小本子上,前邊記讀畢的月日,中間記書名、作者及其國籍,後邊記書的字數。
五、無心栽花法
作家張一弓曾經專為中學生寫過一篇文章,介紹自己的讀書生活。文中寫道:「我的閱讀興趣常常是由一種自得其樂的願望引起的。在寫這篇短文之前,我閱讀乃至朗誦了《新概念英語》的幾節課文。但我並沒有系統地學習英語的計劃,不打算去給沸騰了一些時候的「出國熱」再加上一點溫,更不敢奢望當一當外交官或翻譯家。我所以閱讀、朗讀而不是「學習」《新概念英語》,完全出於讀了較多的方塊字以後,想在一種拼音文字中換一換語言感覺的興趣。可以設想,用自以為是的英語發音和語調,隨心所欲地表現和欣賞某種好像是英語的音樂性,而不必擔心英國人是否聽得懂,的確是一件愜意的事。
六、讀寫結合法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年輕時曾留學英、法,學過文理科不少專業的功課,他尤為喜歡文學、心理學和哲學三科。他讀書是很勤奮、很認真的,總是一邊讀一邊寫讀書筆記。隨著學識的不斷增多,他就不光是寫讀書筆記,而是邊讀書邊寫起論文和著作來了。還在學生時代,他就寫出了《文藝心理學》、《美學》、《悲劇心理學》等多種專著。根據自己的切身體驗,朱先生後來在向青年學生介紹讀書方法時,總是提倡邊讀書邊寫作。他說:「做學問光讀不寫不行。要寫就要讀得認真一點,要把所讀的在自己頭腦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就會懂得較透一些,使作者的思想經過消化,變成自己的精神營養。」

較常用邊讀邊寫法,還有回憶法也會用,結合法與記帳法都是不錯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書讀百遍,其義自顯,學到老活到老。書是朋友、是老師,也是孤獨中的明燈

閱讀全文

與閱讀文化用什麼方法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半水調漂方法視頻 瀏覽:373
kindle使用方法說明書 瀏覽:854
油畫無痕掛鉤使用方法 瀏覽:839
幼兒貼肚臍貼的正確方法 瀏覽:47
內開窗安裝方法 瀏覽:565
質性研究主題分析方法 瀏覽:448
汽車提速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489
科三有什麼方法定好油門 瀏覽:743
電腦表格列印方法 瀏覽:454
泡腳片的使用方法 瀏覽:904
滾動手機屏保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898
3d圖片黑斑處理方法 瀏覽:809
應用方法研究 瀏覽:825
如何分析人物的描寫方法 瀏覽:1000
提高游戲幀數最快的方法手機 瀏覽:501
乳清蛋白粉使用方法 瀏覽:402
簡單繩子打結的方法 瀏覽:424
格力微波爐使用方法 瀏覽:696
老太太突然尿頻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400
ph胎盤按摩膏使用方法 瀏覽: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