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判斷一個化合物中氮原子的鹼性強弱
氮原子的雜化方式和鹼性的關系 氮原子的價電子在形成有機胺分子時的雜化軌道和碳原子一樣,有三種形式,即sp、sp2、sp3,但它是不等性雜化。在這三種雜化方式中,隨P電子成分的增加。其活動性增大,易提供電子(易吸引質子),則鹼性強。因此,不同雜化軌道鹼性強弱順序是: SP3>SP2>SP 季銨鹼中的氮原子以離子狀態存在,同時含有以負離子形式存在的羥基,故顯強鹼性。
『貳』 氮量的測定 凱氏法
1 范圍
本方法規定了地球化學勘查試樣中氮含量的測定方法。
本方法適用於水系沉積物及土壤試料中氮量的測定。
本方法檢出限(3S):0.002%氮。
本方法測定范圍:0.006%~0.4%氮。
註:本方法測得的氮不包括硝態氮、亞硝態氮。因硝酸根離子在煮解過程中不會完全還原為銨離子,且易揮發損失。但一般土壤樣品中硝態氮含量不超過全氮量的1%,故可以忽略不計(引自GB7848-87)。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方法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
下列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方法。
GB/T 20001.4 標准編寫規則 第4部分:化學分析方法。
GB 7848—87 森林土壤全氮的測定。
GB/T 14505 岩石和礦石化學分析方法總則及一般規定。
GB 6379 測試方法的精密度通過實驗室間試驗確定標准方法的重復性和再現性。
GB/T 14496—93 地球化學勘查術語。
3 方法提要
試料在硫酸鉀、硫酸銅和硒的共存下,用硫酸煮解氧化,使試料中的氮轉化為硫酸銨,再用氫氧化鈉鹼化後,加熱蒸餾逸出氨,經硼酸溶液吸收,用鹽酸標准溶液滴定並計算試料中氮的含量。
4 試劑
除非另有說明,在分析中僅使用確認為分析純的試劑和蒸餾水或去離子水。
4.1 氫氧化鈉
4.2 硼酸
4.3 硼砂
4.4 硒粉w(Se)=99%
4.5 硫酸(ρ 1.84g/mL)
4.6 鹽酸(ρ 1.19g/mL)
4.7 硝酸(ρ 1.40g/mL)
4.8 乙醇 w(CH3CH2OH)=95%
4.9 氫氧化鈉溶液 ρ(NaOH)=400g/L
4.10 鹽酸溶液[c(HCl)=1mol/L]
量取84mL鹽酸(4.6),用水稀釋至1000mL。
4.11 王水(1+1)
75mL鹽酸(4.6)和25mL硝酸(4.7)混合後,加入100mL水混勻。用時配製。
4.12 混合加速劑
將硫酸鉀(K2SO4)和硫酸銅()按10∶1比例,在玻璃研缽中研磨混勻,裝入寬口玻璃瓶中。
4.13 硒溶液[ρ(Se)=10.0g/L]
稱取5.0g硒粉(4.4)於250mL燒杯中,加入10mL王水(1+1)(4.11)溶解後,用水稀釋至500mL,搖勻。裝入磨口玻璃瓶中備用。
4.14 硼酸溶液[ρ(H3BO3)=20g/L]
稱取20g硼酸(4.2)溶解在1000mL水中。
4.15 甲基紅-溴甲酚綠混合指示劑 稱取0.1g甲基紅和0.5g溴甲酚綠,溶解在100mL乙醇(4.8)中,移入玻璃瓶中備用。其變色范圍:pH4.4(紅色)~pH5.4(藍色)。
4.16 硼酸溶液含有甲基紅、溴甲酚綠指示劑的混合溶液
100mL硼酸溶液(4.14),加入2mL甲基紅-溴甲酚綠混合指示劑(4.15),用稀的氫氧化鈉溶液及稀的鹽酸溶液調節溶液呈紫紅色,此時該溶液的 pH為4.5。
4.17 硼砂標准溶液[c(1/2Na2B4O7)=0.02000mol/L]
稱取1.9068g硼砂()(4.3)於250mL燒杯中,加入100mL水,溶解後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4.18 鹽酸標准溶液
吸取20 mL 1mol/L鹽酸溶液(4.10)於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後須用硼砂標准溶液(4.17)標定。
4.18.1 標定方法 平行分取3份各20.00mL硼砂標准溶液(4.17)於各150mL三角燒杯中,各滴加1滴甲基紅-溴甲酚綠混合指示劑(4.15),用鹽酸標准溶液(4.18)分別進行滴定,溶液由藍色變為紫紅色為終點。同時分取3份各20.0mL水作空白試驗滴定。分別記錄各次滴定溶液的體積。按以下公式計算鹽酸標准溶液濃度(4.18):
區域地球化學勘查樣品分析方法
式中:c——鹽酸標准溶液的濃度,mol/L;0.02000——硼砂標准溶液的濃度,mol/L;V1——硼砂標准溶液的體積,mL;V2——滴定硼砂標准溶液用去鹽酸標准溶液的體積,mL;V0——滴定空白試驗溶液用去鹽酸標准溶液的體積,mL。
5 儀器及器具
5.1 市售通用的凱式法定氮裝置
5.2 凱式燒瓶
規格:50mL。
5.3 三角錐瓶
規格:150mL。
6 分析步驟
6.1 試料
試料粒徑應小於0.097mm,經室溫乾燥後,裝入磨口小玻璃瓶中備用。
試料量 稱取0.1g~1.0g試料,精確至0.0002g。
6.2 空白試驗
隨同試料分析全過程做雙份空白試驗。所用試劑需與試料測定(6.4)手續中使用同一瓶試劑,加入量也應一致。
6.3 質量控制
選取同類型水系沉積物或土壤一級標准物質2個~4個樣品,隨同試料同時分析。
6.4 測定
6.4.1 試料的煮解 稱取試料(6.1)置於50mL凱式燒瓶(5.2)中,加入2g混合加速劑(4.12)及1mL硒溶液(4.13),加少許水潤濕,加入5mL硫酸(4.5),瓶口放一小漏斗;於通風櫃內,在調溫電爐上先低溫加熱,待溶液中無泡沫發生(約需15min)後,再升高溫度,使瓶內硫酸蒸汽迴流的高度控制在瓶頸上部的三分之一處,要經常搖動凱式瓶,直至試料和煮解液完全變為灰白帶綠色(約需15min)後,再繼續煮解1h。全部煮解時間約需85~90min。切勿煮干。煮解完畢,取下凱式瓶,冷卻,以待蒸餾。
6.4.2 蒸餾 在150mL三角錐瓶中加入5mL硼酸溶液含有甲基紅-溴甲酚綠指示劑的混合溶液(4.16),將其套在凱式定氮蒸餾裝置(5.1)的下端,埠置於硼酸溶液含有甲基紅-溴甲酚綠指示劑的混合溶液(4.16)液面以下3~4cm處。把煮解液全部轉入蒸餾器的內室,並用水沖洗凱式瓶4次,沖洗液用量不要超過40mL,打開冷卻水,經三通管加入20mL氫氧化鈉深液(4.9),立即關閉蒸餾室,打開蒸氣夾,用蒸氣蒸鎦。當三角錐瓶內的餾出液達到50~55mL(約需8~10min)後,用廣泛pH試紙置冷卻管口碰觸蒸餾液,如無鹼性反應,表示氨已蒸餾完畢。若仍為鹼性反應,應繼續蒸餾直至無鹼性反應。同時進行空白試驗(6.2)的蒸餾。
6.4.3 滴定 已蒸餾在150mL三角錐瓶吸收的氨溶液,用鹽酸標准溶液(4.18)滴定,滴定至溶液由藍色突躍變為紫紅色即為滴定終點,記錄鹽酸標准溶液(4.18)的體積。同時進行空白試驗的蒸餾及其吸收液的滴定,記錄鹽酸標准溶液(4.18)的體積。
7 分析結果的計算
按下式計算試料中氮的含量:
區域地球化學勘查樣品分析方法
式中:V——滴定試料溶液用去鹽酸標准溶液的體積,mL;V0——滴定空白溶液用去鹽酸標准溶液的體積,mL;c——鹽酸標准溶液(4.18)的濃度,mol/L;0.014——氮原子的毫摩爾質量,g/m mol;m——試料質量,g。
8 精密度
氮量的精密度見表1。
表1 精密度[w(N),10-2]
附 錄 A
(資料性附錄)
A.1 從實驗室間試驗結果得到的統計數據和其他數據
見表A.1。
本方法精密度協作試驗數據是由多個實驗室進行方法合作研究所提供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得到的。
表A.1中不需要將各濃度的數據全部列出,但至少列出3個或3個以上濃度所統計的參數。
A.1.1 列出了試驗結果可接受的實驗室個數(即除了經平均值及方差檢驗後,屬界外值而被舍棄的實驗室數據。)
A.1.2 列出了方法的相對誤差參數,計算公式為,公式中為多個實驗室測量平均值:x0為一級標准物質的標准值。
A.1.3 列出了方法的精密度參數,計算公式為,公式中Sr為重復性標准差:SR為再現性標准差。為了與GB/T20001.4所列參數的命名一致,本方法精密度表列稱謂為:「重復性變異系數」及「再現性變異系數」。
A.1.4 列出了方法的相對准確度參數。相對准確度是指測定值(平均值)占真值的百分比。
表A.1 N統計結果表
附加說明
本方法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提出。
本方法由武漢綜合岩礦測試中心技術歸口。
本方法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負責起草。
本方法主要起草人:張勤。
本方法精密度協作試驗由武漢綜合岩礦測試中心葉家瑜、江寶林組織實施。
『叄』 凱氏法測定氮
方法提要
試樣在硫酸鉀、硫酸銅和硒的共存下,用硫酸煮解氧化,使試樣中的氮轉化為硫酸銨,再用氫氧化鈉鹼化後,加熱蒸餾逸出氨,經硼酸溶液吸收,用鹽酸標准溶液滴定並計算試樣中氮的含量。
方法適用於水系沉積物及土壤中氮量的測定。
方法檢出限(3s):0.002%。
測定范圍:0.006%~0.4%。
儀器及裝置
通用的凱氏定氮蒸餾裝置。
凱氏燒瓶50mL。
錐形瓶150mL。
試劑
硫酸。
氫氧化鈉溶液(400g/L)。
鹽酸溶液c(HCl)=1mol/L量取84mLHCl,用水稀釋至1000mL。
(1+1)王水75mLHCl和25mLHNO3混合後,加入100mL水混勻。用時配製。
混合加速劑將硫酸鉀(K2SO4)和硫酸銅(CuSO4·5H2O)按(10+1)比例,在玻璃研缽中研磨混勻,裝入寬口玻璃瓶中。
硒溶液ρ(Se)=10.0g/L稱取5.0g優級純硒粉置於250mL燒杯中,加入10mL(1+1)王水溶解後,用水稀釋至500mL,搖勻。裝入磨口玻璃瓶中備用。
硼酸溶液稱取20g硼酸溶解在1000mL水中。
甲基紅-溴甲酚綠混合指示劑稱取0.1g甲基紅和0.5g溴甲酚綠,溶解在100mL乙醇中,移入玻璃瓶中備用。變色范圍:pH4.4(紅色)~pH5.4(藍色)。
含有甲基紅、溴甲酚綠指示劑的硼酸混合溶液取100mL硼酸溶液,加入2mL甲基紅-溴甲酚綠混合指示劑,用氫氧化鈉溶液及鹽酸溶液調節溶液呈紫紅色,此時該溶液的pH為4.5。
硼砂標准溶液c(1/2Na2B4O7)=0.0200mol/L稱取1.9068g硼砂(Na2B4O7·10H2O)置於250mL燒杯中,加100mL水,溶解後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鹽酸標准溶液吸取20mL1mol/LHCl溶液置於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標定分取20.00mL硼砂標准溶液置於150mL錐形燒杯中,加1滴甲基紅-溴甲酚綠混合指示劑,用鹽酸標准溶液進行滴定,溶液由藍色變為紫紅色為終點。同時分取20.0mL水作空白試驗。按下式計算鹽酸標准溶液濃度:
岩石礦物分析第四分冊資源與環境調查分析技術
式中:c為鹽酸標准溶液的濃度,mol/L;0.0200為硼砂標准溶液的濃度數值,單位用了mol/L;V1為硼砂標准溶液的體積,mL;V2為滴定消耗鹽酸標准溶液的體積,mL;V0為滴定空白試驗溶液消耗鹽酸標准溶液的體積,mL。
分析步驟
試樣的煮解。稱取0.1~1.0g(精確至0.0001g)試樣(粒徑小於0.075mm,經室溫乾燥後,裝入磨口小玻璃瓶中備用)置於50mL凱氏燒瓶中,加入2g混合加速劑及1mL硒溶液,加少許水潤濕,加入5mLH2SO4,瓶口放一小漏斗,於通風櫃內,在調溫電爐上先低溫加熱,待溶液中無泡沫發生(約需15min)後,再升高溫度,使瓶內硫酸蒸汽迴流的高度控制在瓶頸上部的1/3處,要經常搖動凱氏燒瓶,直至試樣和煮解液完全變為灰白帶綠色(約需15min)後,再繼續煮解1h。全部煮解時間需85~90min,切勿煮干。煮解完畢,取下凱氏燒瓶,冷卻,以待蒸餾。
蒸餾。在150mL錐形瓶中加入5mL硼酸混合溶液,將其套在凱氏定氮蒸餾裝置的下端,埠置於硼酸混合溶液液面以下3~4cm處。把煮解液全部轉入蒸餾器的內室,並用水沖洗凱氏燒瓶4次,沖洗液用量不要超過40mL,打開冷卻水,經三通管加入20mLNaOH溶液,立即關閉蒸餾室,打開蒸氣夾,用蒸氣蒸餾。當錐形瓶內的餾出液達到50~55mL(約需8~10min)後,用廣泛pH試紙置冷卻管口碰觸蒸餾液,如無鹼性反應,表示氨已蒸餾完畢。若仍為鹼性反應,應繼續蒸餾直至無鹼性反應。同時進行空白試驗的蒸餾。
滴定。已蒸餾在150mL錐形瓶吸收的氨溶液,用鹽酸標准溶液滴定,滴定至溶液由藍色突躍變為紫紅色即為滴定終點,記錄鹽酸標准溶液的體積。同時進行空白試驗的蒸餾及其吸收液的滴定,記錄鹽酸標准溶液的體積。
按下式計算氮的含量:
岩石礦物分析第四分冊資源與環境調查分析技術
式中:w(N)為氮的質量分數,%;V為滴定試樣溶液消耗鹽酸標准溶液的體積,mL;V0為滴定空白溶液消耗鹽酸標准溶液的體積,mL;c為鹽酸標准溶液的濃度,mol/L;0.014為氮原子的毫摩爾質量的數值,單位用g/mmol;m為試樣的質量,g。
注意事項
本方法測得的氮不包括硝態氮、亞硝態氮。因硝酸根離子在煮解過程中不會完全還原為銨離子,且易揮發損失。但一般土壤試樣中硝態氮含量不超過全氮量的1%,故可以忽略不計。
『肆』 測定含氮量除了用甲醛法外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測定含氮量除了用甲醛法外,還有凱氏定氮法,Nessler試劑法等。
凱氏定氮法是非常經典的測試氮含量的方法,各種有機氮都可以測量。經過硫酸消化後的溶液蒸餾出氨氣,滴定即可測出有機物中的氮含量。
Nessler試劑法是一種利用紅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用於測定空氣中、水體中氨氮含量的方法。碘離子和汞離子在強鹼性條件下,會與氨反應生成紅棕色膠態化合物,此顏色在波長420nm左右會有強烈的吸收。而生成的這類紅棕色膠態化合物的量會與其溶液的吸收值成正比,可用測試反應液的吸收值而測定氨氮的含量。
『伍』 測污水中的氨氮有幾種檢測方法
氨氮的測定方法,通常有納氏比色法、苯酚-次氯酸鹽(或水楊酸-次氯酸鹽)比色法和電極法等。納氏試劑比色法具操作簡便、靈敏等特點,水中鈣、鎂和鐵等金屬離子、硫化物、醛和酮類、顏色,以及渾濁等干擾測定,需做相應的預處理,苯酚-次氯酸鹽比色法具靈敏、穩定等優點,干擾情況和消除方法同納氏試劑比色法。電極法通常不需要對水樣進行預處理和具測量范圍寬等優點。氨氮含量較高時,尚可採用蒸餾﹣酸滴定法。
『陸』 鹼性檢驗氨氣的方法和體現氨氣還原性的方程式(注意:是化學方程式)
檢驗氨氣的方法: 氣體通過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試紙變藍,就為氨氣。
體現氨氣還原性的方程式:
4NH3 + 5O2 =催化劑 加熱= 4NO + 6H2O
2NH3 +3Cl2 = N2 + 6HCl
8NH3 +3Cl2 = N2 + 6NH4Cl
『柒』 檢測氮含量的方法!
一、材料:各種乾燥、過篩(60~80目)的植物樣品。
二、儀器設備:消化管; 微量凱氏定氮蒸餾裝;三角燒瓶;微量滴定管; 量筒;容量瓶;燒杯;移液管等。
三、植物樣品中氮元素含量檢測實驗:
1、樣品提取分離:准確稱取烘至恆重的樣品0.1000g~0.5000g(依樣品含氮量而定,含氮1~3mg宜),置10ml離心管中,加入5ml5%三氯乙酸,90℃水浴中浸提15min,不時攪拌。
取出後用少量蒸餾水沖洗玻棒,待溶液冷卻後,4000rpm離心15min,上清液棄去。並用5%三氯乙酸洗沉澱2~3次,離心,棄去上清液,最後用蒸餾水將沉澱無損地洗入鋪有濾紙的漏鬥上,去掉濾液後,將沉澱和濾紙在50℃下烘乾,用於蛋白氮的測定。
2、樣品的消化:取4支消化管編號。1號管直接放入稱好的材料用於測定總氮,2號管放入上述烘乾的濾紙和沉澱,用於蛋白氮的測定,3號管放入同樣濾紙一張、4號管不加任何樣品作為空白對照,注意將樣品放入消化管底部。
向各消化管加濃硫酸5ml,混合催化劑0.3g~0.5g,將樣品浸泡數h或放置過夜後,在管口蓋一小漏斗,放在遠紅外消煮爐上加熱消化。開始時溫度可稍低,以防止內容物上升至管口。泡沫多時,可從小漏斗加入2~3滴無水乙醇。
到管口出現白色霧狀物時,泡沫已不再產生;此時可逐漸升溫,使內容物達到微沸。直到消化液變為清澈透明為止。
消化過程中,若在消化管上部發現有黑色顆粒時,應小心地轉動消化管,用消化液將它沖洗下來,以保證樣品消化完全。消化過程約需2~3h。
3、定容消化完畢待溶液冷卻後,沿管壁仔細加入10ml左右無氨蒸餾水,以沖洗管壁,再將消化液小心轉入100ml容量瓶中。以無氨水少量多次沖洗消化管,洗滌液並入容量瓶。冷卻後用無氨水定容至刻度,混勻備用。
4、蒸餾及滴定 以下幾步進行:
A、儀器的洗滌:先經一般洗滌後,還要用水蒸氣洗滌。可按下列方法進行蒸氣洗滌。先在蒸氣發生器中加入2/3體積的蒸餾水(事先加入幾滴濃硫酸,使其酸化,加入甲基紅指示劑,並加入少許沸石或毛細玻璃管以防止爆沸)。
打開漏斗下的夾子,用電爐或酒精爐加熱至沸騰,使水蒸氣通入儀器的各個部分,以達到清洗的目的。在冷凝管下端放置一個三角瓶接收冷凝水。然後關緊漏斗下的夾子,繼續用蒸氣洗滌5min。
沖洗完畢,夾緊蒸氣發生器與收集器之間的連接橡膠管,蒸餾瓶中的廢液由於減壓而倒吸進入收集器,打開收集器下端的活塞排除廢液。
如此清洗2~3次,再在冷凝管下端換放一個盛有硼酸-指示劑混合液的三角瓶,使冷凝管下口完全浸沒在液面以下0.5cm處,蒸餾1~2min,觀察三瓶內的溶液是否變色。
如不變色,表示蒸餾裝置內部已洗干凈。移去三角瓶,再蒸餾1~2min,用蒸餾水沖洗冷凝管下口,關閉電爐,儀器即可供測定樣品使用。
B、標准硫酸銨測定為了熟悉蒸餾和滴定的操作技術,並檢驗實驗的准確性,找出系統誤差,常用已知濃度的標准硫酸銨測試三次。
在三角瓶中加入20ml硼酸-指示劑混合液,將此三角瓶承接在冷凝管下端,並使冷凝管的出口浸入溶液中。注意在加樣前務必打開收集器活塞,以免三角瓶內液體倒吸。准確吸取2ml硫酸銨標准溶液,加到漏斗中。
四、結果計算:
樣品中總氮量(%)=0.010×(V3—V0)×100×14/(W×1000×10)×100×氮的回收率樣品中蛋白氮含量(%)=0.0100×(V1-V2-V0)×100×14/(W×5×1000)×100×氮的回收率。
回收率(%)=0.0100×(V-V0)×14/(2.0×0.6×100)×100。
一、葯劑空白高的問題:
造成葯劑空白高主要原因是過硫酸鉀純度不夠。空白高於0.030 ,就需要提純過硫酸鉀。提純方法就是二次結晶過硫酸鉀:
1、(可以同時做兩份)在1L的大燒杯中加入約800mL水,50 攝氏度的水浴鍋上加熱(水浴鍋的溫度要用溫度計檢測下是不是正常,以免超過60攝氏度。過硫酸鉀在60 攝氏度以上會分解)。
我的經驗是先加入90 克過硫酸鉀,用一濾紙蓋在上面(避免污染),溶解速度慢, 可以邊做別的事邊提純,有空就去攪拌幾下,全部溶解之後(速度較慢)。
用勺子逐漸向燒杯中加入過硫酸鉀,一次不要加太多,溶了再加,直至不管怎樣攪拌,隔了近一小時多都不能溶解為止(剛好有一丁點兒不能溶解),這個過程挺漫長。
2.把完全溶解的飽和溶液放在室溫中自然冷卻,用一干凈的塑料袋包住燒杯口, 並用皮筋扎緊,再放進冰箱里(調到低溫度),放置一晚上,重結晶。建議同時用一個1L 的廣口瓶放一瓶無氨水在冰箱里冷藏(用於沖洗用)。
3.重結晶一夜後,第二天早上拿出來立即倒掉上清液,重結晶的晶體會結成一塊沉在瓶底,但其實結構很鬆散,用鋼勺什麼的弄兩下就離散開了,然後再清洗:用冰好的無氨水清洗幾遍,盡量不要讓下面的結晶流失。
4.二次結晶:清洗後的燒杯里只剩下下面的結晶,向燒杯中加入約400ML 的無氨水,攪拌溶解,這次跟次結晶不同的是向燒杯中慢慢地加入無氨水,一開始可以一次稍多點水 (看結晶的多少),剩下不多時要等久些,加的水也要少,直到有一丁點兒結晶不能溶解為止。
5.然後重復第2步驟(二次結晶)、第3步驟(清洗)。
6.清洗後倒掉上清液,把結晶移入一250ML的燒杯中,然後放入50攝氏度烘箱烘乾即可 (烘箱里的溫度要用溫度計檢測是否正常)。烘乾箱里不要放入其它物品,以免再次污染。
烘乾時間較長,(我的烘了二天三夜)可以晚上放烘乾箱里烘,白天放在50 度水浴鍋上蒸干一定。完全烘乾後的葯品跟原來的葯品一樣鬆散乾燥,攪動會發出清脆的聲音。
7 .烘乾後的葯品從烘箱里拿出要放在乾燥器里冷卻一小時以上。冷卻後用干凈的聚乙烯瓶裝好蓋緊。
8.實驗過程中加鹼性過硫酸鉀的時候一定要避免加在瓶口處。
二、總氮取水體積:
因為鹼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總氮取水樣量為10ML時,測定范圍為0.20mg/l7.00mg/l。總氮高於7 mg/l時要適當減少取水樣量。
如果取5ML水樣再稀釋至10ML 進行測定的話,高檢出限是14 mg/l。當總氮高於14 mg/l 時取水量就要再減少進行測定。我一般是取2ML水樣進行測定。
出水總氮低時可以取5ML水樣進行測定。 吸取水樣時要取靜止一定時間後的上清液。
三、要用新鮮的無氨水:
整個總氮的測定過程中所用的無氨水,包括加葯前稀釋至10ML 用的無氨水,消解後加的無氨水,以及測定吸光值時參比樣用的無氨水,都必須使用同一瓶水。 以免不同無氨水不同帶來的誤差。
四、密封事項:
比色管蓋子用生料帶纏好,這樣密封性更好,防止氨氮跑出。
生料帶對葯劑沒影響不會影響結果。但纏在蓋子上的生料帶要保持完好無損,以免碎屑掉入比色管內,影響吸光值,從而影響化驗結果。比色管蓋子一定要塞緊,然後用紗布和繩子扎緊。紮好後把紗布邊沿往下拔, 使紗布緊密包住蓋子。
五、滅菌鍋的溫度滅菌鍋的溫度設定為125度,消解時間設定為1小時。
六、趁熱拿出消解結束後,待滅菌鍋壓力降為0 後,馬上打開放氣閥放氣,放氣後馬上打開滅菌鍋蓋,立即拿出裝比色管的燒杯,把總氮的比色管(壓住總氮比色管的蓋子)趁熱多次搖勻,放回燒杯中,自然冷卻。
七、加入1+1鹽酸後,10分鍾之後測定吸光值(只要是10 分鍾後就行,時間長些不要緊,但要避免污染。)。分光光度計要預熱30分鍾以上,測定總氮的吸光值時,要先測220 波長的吸光值,全部測完了再測275波長的吸光值。
『捌』 總氮的檢測方法
鹼性過硫酸鉀消解光度法
方法提要
在60℃以上的水溶液中,過硫酸鉀可分解產生硫酸氫鉀和原子態氧,硫酸氫鉀在溶液中離解而產生氫離子,故在氫氧化鈉的鹼性介質中促使分解過程趨於完全。
分解出的原子態氧在120~124℃條件下,可使水樣中含氮化物的氮元素轉化為硝酸鹽。並且在此過程中有機物同時被氧化分解。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於波長220nm和275nm處,分別測出吸光度A220及A275,用以校正220nm有機物吸光度的干擾。
本法可測定水中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無機銨鹽、溶解態氨、及大部分有機含氮化合物中氮的總和。檢測范圍為0.05~4mg/L。
本方法的摩爾吸光系數為1.47×103L·mol-1·cm-1。
測定中干擾物主要是碘離子與溴離子,碘離子相對於總氮含量的2.2倍以上,溴離子相對於總氮量的3.4倍以上有干擾。
某些有機物在本法規定的測定條件下不能完全轉化為硝酸鹽時對測定有影響。
可濾性總氮:指水中可溶性及含可濾性固體(小於0.45μm顆粒物)的含氮量。
總氮:指可溶性及懸浮顆粒中的含氮量。
儀器和裝置
紫外分光光度計10mm石英比色皿。
醫用於提式蒸氣滅菌器或家用壓力鍋壓力為0.11~0.14MPa,鍋內溫度相當於120~124℃。
具玻璃磨口塞比色管25mL。
所用玻璃器皿可以用(1+9)HCl或(1+35)H2SO4浸泡,清洗後再用無氨水沖洗數次。
試劑
所用蒸餾水均為無氨水。
鹽酸。
硫酸。
氫氧化鈉溶液(200g/L)。
氫氧化鈉溶液(20g/L)。
鹼性過硫酸鉀溶液(40g/L)稱取40g過硫酸鉀(K2S2O8),另稱取15g氫氧化鈉(NaOH)溶於水中,稀釋至1000mL,溶液存放在聚乙烯瓶內,最長可貯存一周。
硝酸鉀標准儲備溶液ρ(TN)=100mg/L將硝酸鉀(KNO3)在105~110℃烘箱中乾燥3h,在乾燥器中冷卻後,稱取0.7218g溶於蒸餾水中,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標線在0~10℃暗處保存,或加入1~2mL三氯甲烷保存。此溶液可穩定6個月。
硝酸鉀標准溶液ρ(TN)=10.0mg/L用水稀釋硝酸鉀標准儲備溶液配製,用時現配。
校準曲線
於7支具塞比色管加入0.0mL、0.25mL、0.50mL、1.00mL、3.00mL、5.00mL、10.00mL硝酸鉀標准溶液(10mg/L),加無氨蒸餾水稀釋至10.00mL。
加入5mL鹼性K2S2O8溶液,塞緊磨口塞用布及繩等方法扎緊瓶塞,以防彈出。將磨口塞比色管置於醫用提式蒸汽滅菌器或家用壓力鍋,加熱,使壓力表指針到0.11~0.14MPa,此時溫度達120~124℃後開始計時。保持此溫度加熱半小時。冷卻、開閥放氣,移去外蓋,取出比色管冷卻至室溫。加1mL(1+9)HCl,用無氨水稀釋至25mL,混勻。用10mm石英比色皿,在紫外分光光度計上,以無氨蒸餾水作參比,於波長220nm與275nm處測量吸光度,分別按下式求出除零濃度外其他校準系列的校正吸光度As和零濃度的校正吸光度Ab從及其差值Ar。
岩石礦物分析第四分冊資源與環境調查分析技術
式中:As220為標准溶液在220nm波長的吸光度;As275為標准溶液在275nm波長的吸光度;Ab220為零濃度(空白)溶液在220nm波長的吸光度;Ab275為零濃度(空白)溶液在275nm波長的吸光度。
按Ar值為曲線的縱坐標,NO3-N含量為橫坐標(μg),繪制校準曲線。
分析步驟
水樣採集後立即放在冰箱中或低於4℃的條件下保存,但不得超過24h。水樣放置時間較長時,可在1000mL水樣中加入約0.5mLH2SO4,酸化到pH小於2,並盡快測定。
分析時品用200g/LNaOH溶液和(1+35)H2SO4調節pH至5~9。
取10.0mL試樣置於磨口塞比色管中。ρ(TN)>100μg時,可減少取樣量並用無氨水稀釋至10.0mL。
試液不含懸浮物時按校準曲線的操作步驟進行,於波長220nm和275nm處測量吸光度,並用公式(81.21)計算出校正吸光度A。
試液含懸浮物時按校準曲線的操作步驟進行後,待試液澄清後取上層清液於波長220nm與275nm處測量吸光度,並用公式(81.21)計算出校正吸光度A。
空白試驗以無氨水代替試樣,採用與試樣分析完全相同的試劑、用量,按校準曲線的操作步驟進行。
水樣中總氮的質量濃度計算參見公式(81.9)。
注意事項
當測定在檢出限附近時,必須控制空白試驗的吸光度Ab不超過0.03;超過此值,要檢查所用水、試劑、器皿和家用壓力鍋或醫用手提滅菌器的壓力。
『玖』 至少列舉8種不同的測定溶液中氮(硝態氮或者銨態氮)的方法。並說明該方法適合測定哪些土壤農化樣品中的氮
你這問的也太難了吧,還給的懸賞這么少……
紫外分光光度法;離子選擇電極法(硝酸根電極);試紙反射儀法;凱式定氮法;改良的硝酸試粉法;擴散比色法;雙波長分光光度法;離子選擇性電極對植物體中硝態氮測定;氣相色譜法測定亞硝態氮;百里酚光度法(土壤和有機肥料中硝態氮的快速測定);酚二磺酸法光度法;還原蒸餾法;最後一種:氨鹼性條件下,通過金屬鋅把NO3-還原成NO2-,再用對氨基苯磺醯胺將NO2-重氮化,隨後讓它與N—1—萘乙二胺進行偶聯反應,用538nm測定產生的紅色吸光度
具體的可以測定哪些土壤農化樣品中的氮,你就網路相應的方法或者上中國知網下載相應的文獻(這些方法都是關鍵詞,基本一搜就到)好了。
『拾』 水中磷、氮含量如何測定!
土壤農化分析不好用的
都是微量測定法
化肥中都是大量的
一般都是重量法
氮和有機質是滴定
你搜一個gb15063-2001的標准下載下來看看就知道了,可以針對磷有效性方面做個探討
或者氮的形態測定方面,因為不同形態的氮素對不同作物的有效性也不一樣,比如尿態
硝態銨態
等等
如果能夠結合使用效果方面做下分析對肥料的有效性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特別是硝態氮的測定,隱形硝態氮
就是說水解形成的硝態氮比例做一個反映對於旱田來說
硝態氮1個可以頂1.3個銨態的
有實用意義的才是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