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結構內力新分析方法

結構內力新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8 05:55:07

1. 結構力學機動分析

結構力學是固體力學的一個分支,它主要研究工程結構受力和傳力的規律,以及如何進行結構優化的學科,它是土木工程專業和機械類專業學生必修的學科。結構力學研究的內容包括結構的組成規則,結構在各種效應(外力,溫度效應,施工誤差及支座變形等)作用下的響應,包括內力(軸力,剪力,彎矩,扭矩)的計算,位移(線位移,角位移)計算,以及結構在動力荷載作用下的動力響應(自振周期,振型)的計算等。結構力學通常有三種分析的方法:能量法,力法,位移法,由位移法衍生出的矩陣位移法後來發展出有限元法,成為利用計算機進行結構計算的理論基礎。

2. 簡答題 在用力法和位移法求解結構內力時,怎樣利用對稱性簡化計算

兩種方法的前提是對稱結構受一般荷載作用時,要把荷載分解為對稱和反對稱兩組,在利用對稱性進行分析。
通常方法:半剛架法(利用對稱性和反對稱性選取),在此基礎上都可使基本未知量個數減少。
力法還可以選取對稱的基本體系,利用對稱性結論簡化計算。
你可以看看結構力學書上對稱性利用一章的內容,在此一句話難以回答你的問題。

3. 高層建築結構分析

1、引言

自1885年美國興建第一幢高層建築——芝加哥保險公司大樓(10層,55m)以來,高層建築的發展很快,從20世紀初至1979年,全世界建成200m以上的高層建築有50幢以上,其中大部分建築在美國。其中著名的有1972年建造的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大廈(110層,417m,415m),1974年建造的美國芝加哥西爾斯大廈(Sears Tower,110層,443m)。

在我國,目前高度在104m以上的高層建築超過100幢,分布在上海、廣州、北京、深圳等20個大城市,其中以上海為最多。1998年建成的金茂大廈(88層,420.5m),是世界第三高樓。

2、高層建築結構設計特點

(1)水平荷載成為決定因素。一方面,因為樓房自重和樓面使用荷載在豎構件中所引起的軸力和彎矩的數值,僅與樓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載對結構產生的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豎構件中引起的軸力,是與樓房高度的兩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對某一定高度樓房來說,豎向荷載大體上是定值,而作為水平荷載的風荷載和地震作用,其數值是隨結構動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較大幅度的變化。

(2)軸向變形不容忽視。高層建築中,豎向荷載數值很大,能夠在柱中引起較大的軸向變形,從而會對連續梁彎矩產生影響,造成連續梁中間支座處的負彎矩值減小,跨中正彎矩之和端支座負彎矩值增大;還會對預制構件的下料長度產生影響,要求根據軸向變形計算值,對下料長度進行調整;另外對構件剪力和側移產生影響,與考慮構件豎向變形比較,會得出偏於不安全的結果。

(3)側移成為控制指標。與較低樓房不同,結構側移已成為高樓結構設計中的關鍵因素。隨著樓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載下結構的側移變形迅速增大,因而結構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側移應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內。

(4)結構延性是重要設計指標。相對於較低樓房而言,高樓結構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變形更大一些。為了使結構在進入塑性變形階段後仍具有較強的變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別需要在構造上採取恰當的措施,來保證結構具有足夠的延性。

3、高層建築的結構體系

(1)框架-剪力牆體系。當框架體系的強度和剛度不能滿足要求時,往往需要在建築平面的適當位置設置較大的剪力牆來代替部分框架,便形成了框架-剪力牆體系。在承受水平力時,框架和剪力牆通過有足夠剛度的樓板和連梁組成協同工作的結構體系。在體系中框架體系主要承受垂直荷載,剪力牆主要承受水平剪力。框架-剪力牆體系的位移曲線呈彎剪型。剪力牆的設置,增大了結構的側向剛度,使建築物的水平位移減小,同時框架承受的水平剪力顯著降低且內力沿豎向的分布趨於均勻,所以框架-剪力牆體系的能建高度要大於框架體系。

(2)剪力牆體系。當受力主體結構全部由平面剪力牆構件組成時,即形成剪力牆體系。在剪力牆體系中,單片剪力牆承受了全部的垂直荷載和水平力。剪力牆體系屬剛性結構,其位移曲線呈彎曲型。剪力牆體系的強度和剛度都比較高,有一定的延性,傳力直接均勻,整體性好,抗倒塌能力強,是一種良好的結構體系,能建高度大於框架或框架-剪力牆體系。

(3)筒體體系。凡採用筒體為抗側力構件的結構體系統稱為筒體體系,包括單筒體、筒體-框架、筒中筒、多束筒等多種型式。筒體是一種空間受力構件,分實腹筒和空腹筒兩種類型。實腹筒是由平面或曲面牆圍成的三維豎向結構單體,空腹筒是由密排柱和窗裙梁或開孔鋼筋混凝土外牆構成的空間受力構件。筒體體系具有很大的剛度和強度,各構件受力比較合理,抗風、抗震能力很強,往往應用於大跨度、大空間或超高層

4、高層建築結構分析

4.1 高層建築結構分析的基本假定

高層建築結構是由豎向抗側力構件(框架、剪力牆、筒體等)通過水平樓板連接構成的大型空間結構體系。要完全精確地按照三維空間結構進行分析是十分困難的。各種實用的分析方法都需要對計算模型引入不同程度的簡化。下面是常見的一些基本假定:

(1) 彈性假定。目前工程上實用的高層建築結構分析方法均採用彈性的計算方法。在垂直荷載或一般風力作用下,結構通常處於彈性工作階段,這一假定基本符合結構的實際工作狀況。但是在遭受地震或強台風作用時,高層建築結構往往會產生較大的位移,出現裂縫,進入到彈塑性工作階段。此時仍按彈性方法計算內力和位移時不能反映結構的真實工作狀態的,應按彈塑性動力分析方法進行設計。

(2) 小變形假定。小變形假定也是各種方法普遍採用的基本假定。但有不少人對幾何非線性問題(P-Δ效應)進行了一些研究。一般認為,當頂點水平位移Δ與建築物高度H的比值 Δ/H > 1/500時, P-Δ效應的影響就不能忽視了。

(3) 剛性樓板假定。許多高層建築結構的分析方法均假定樓板在自身平面內的剛度無限大,而平面外的剛度則忽略不計。這一假定大大減少了結構位移的自由度,簡化了計算方法。並為採用空間薄壁桿件理論計算筒體結構提供了條件。一般來說,對框架體系和剪力牆體系採用這一假定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對於豎向剛度有突變的結構,樓板剛度較小,主要抗側力構件間距過大或是層數較少等情況,樓板變形的影響較大。特別是對結構底部和頂部各層內力和位移的影響更為明顯。可將這些樓層的剪力作適當調整來考慮這種影響。

(4) 計算圖形的假定。高層建築結構體系整體分析採用的計算圖形有三種:(1)一維協同分析。按一維協同分析時,只考慮各抗側力構件在一個位移自由度方向上的變形協調。在水平力作用下,將結構體系簡化為由平行水平力方向上的各榀抗側力構件組成的平面結構。根據剛性樓板假定,同一樓面標高處各榀抗側力構件的側移相等,由此即可建立一維協同的基本方程。在扭矩作用下,則根據同層樓板上各抗側力構件轉角相等的條件建立基本方程。一維協同分析是各種手算方法採用最多的計算圖形。(2)二維協同分析。二維協同分析雖然仍將單榀抗側力構件視為平面結構,但考慮了同層樓板上各榀抗側力構件在樓面內的變形協調。縱橫兩方向的抗側力構件共同工作,同時計算;扭矩與水平力同時計算。在引入剛性樓板假定後,每層樓板有三個自由度u,v,θ(當考慮樓板翹曲是有四個自由度),樓面內各抗側力構件的位移均由這三個自由度確定。剪力樓板位移與其對應外力作用的平衡方程,用矩陣位移法求解。二維協同分析主要為中小微型計算機上的桿系結構分析程序所採用。(3)三維空間分析。二維協同分析並沒有考慮抗側力構件的公共節點在樓面外的位移協調(豎向位移和轉角的協調),而且,忽略抗側力構件平面外的剛度和扭轉剛度對具有明顯空間工作性能的筒體結構也是不妥當的。三維空間分析的普通桿單元每一節點有6個自由度,按符拉索夫薄壁桿理論分析的桿端節點還應考慮截面翹曲,有7個自由度。

4.2高層建築

(1) 框架-剪力牆結構

框架-剪力牆結構內力與位移計算的方法很多,大都採用連梁連續化假定。由剪力牆與框架水平位移或轉角相等的位移協調條件,可以建立位移與外荷載之間關系的微分方程來求解。由於採用的未知量和考慮因素的不同,各種方法解答的具體形式亦不相同。

框架-剪力牆的機算方法,通常是將結構轉化為等效壁式框架,採用桿系結構矩陣位移法求解。

(2) 剪力牆結構

剪力牆的受力特性與變形狀態主要取決於剪力牆的開洞情況。單片剪力牆按受力特性的不同可分為單肢牆、小開口整體牆、聯肢牆、特殊開洞牆、框支牆等各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剪力牆,其截面應力分布也不同,計算內力與位移時需採用相應的計算方法。

剪力牆結構的機算方法是平面有限單元法。此法較為精確,而且對各類剪力牆都能適用。但因其自由度較多,機時耗費較大,目前一般只用於特殊開洞牆、框支牆的過渡層等應力分布復雜的情況。

(3) 筒體結構

筒體結構的分析方法按照對計算模型處理手法的不同可分為三類:等效連續化方法、等效離散化方法和三維空間分析。

等效連續化方法是將結構中的離散桿件作等效連續化處理。一種是只作幾何分布上的連續化,以便用連續函數描述其內力;另一種是作幾何和物理上的連續處理,將離散桿件代換為等效的正交異性彈性薄板,以便應用分析彈性薄板的各種有效方法。具體應用有連續化微分方程解法、框筒近似解法、擬殼法、能量法、有限單元法、有限條法等。

等效離散化方法是將連續的牆體離散為等效的桿件,以便應用適合桿系結構的方法來分析。這一類方法包括核心筒的框架分析法和平面框架子結構法等。具體應用包括等代角柱法、展開平面框架法、核心筒的框架分析法、平面框架子結構法。

比等效連續化和等效離散化更為精確的計算模型是完全按三維空間結構來分析筒體結構體系,其中應用最廣的是空間桿-薄壁桿系矩陣位移法。這種方法將高層結構體系視為由空間梁元、空間柱元和薄壁柱元組合而成的空間桿系結構。空間樑柱每端節點有6個自由度。核心筒或剪力牆的牆肢採用符拉索夫薄壁桿件理論分析,每端節點有7個自由度,比空間桿增加一個翹曲自由度,對應的內力是雙彎矩。三維空間分析精度較高,但它的未知量較多,計算量較大,在不引入其它假定時,每一樓層的總自由度數為6Nc+7Nw(Nc、Nw為柱及牆肢數目)。通常均引入剛性樓板假定,並假定同一樓面上各薄壁柱的翹曲角相等,這樣每一樓層總自由度數降為3(Nc+Nw)+4,這是目前工程上採用最多的計算模型。

5、結論

隨著高層建築進一步的發展,滿足高層建築的形式,材料,力學分析模型都將日趨復雜多元,為了革新高層建築,體現其魅力,追求新的結構形式和更加合理的力學模型將是土木工程師們的目標和方向。

4. 靜定結構內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結構的受力分析一直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而所有的受力分析的基礎就是彎矩圖,如果我們能很快地畫出彎矩圖,受力分析將被大大簡化。當我們能夠畫出彎矩圖時,結構的軸力圖和剪力圖也能被很快的畫出。

5. 排架按結構形式可分哪幾種分別採用何種計算方法進行內力分析

排架按結構形式可分以下幾種:
1、跨數分:單跨、雙跨和多跨;
2、高度:等高、不等高和鋸齒形。
分別採用以下三種計算方法進行內力分析:
1、等高鉸接排架當排架柱頂作用有水平集中力P時,採用剪力分配法進行內力分析;
2、在任意荷載作用下,採用剪力分配法和位移法聯合求解;
3、不等高鉸接排架則採用力法進行內力分析。

6. pkpm在建築結構進行內力分析時採用什麼方法

為安全考慮,對於多遇地震設計基本上全部採用彈性分析!
當特殊結構要求進行旱遇地震設計時,才會選擇彈塑性分析,考慮內力重分布。
這些在pkpm程序中的satwe裡面有專門對應的開關設置。

7. 怎樣學好結構力學

1、構造分析要學透
2、靜力平衡熟練掌握,靜定結構內力都可解
3、單位位移法施加荷載要正確
3、力法位移法基本思想要記牢
4、特殊問題有辦法,如溫度,支座沉降問題,斜桿,剛臂問題
5、一定要會對稱
6、計算能力要過關

8. 平面框架結構結構內力計算方法中,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分層法需要作哪些修正

◎框架結構按承重體系分為哪幾類?說明優缺點。
☞(1) 橫向框架承重方案:優點:橫向框架數較少有利於增加房屋橫向抗側移剛度;縱向連系梁截面尺寸較小,有利於建築的通風採光。缺點:主梁截面尺寸較大,使結構層高增加。
(2)縱向框架承重方案:優點:適用於大空間房屋,凈空高度較大,房屋布置靈活。缺點:進深尺寸受到板長度的限制,同時房屋的橫向剛度較小。
(3)縱橫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優點:各桿件受力較均勻,整體性能較好。

◎框架體系的優點是什麼?說明它的應用范圍。
☞框架結構體系的優點是:整體性和抗震性均好於混合結構,平面布置靈活,可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也可形成豐富多變的立面造型。適用范圍:工業廠房及公共建築中廣泛使用。

◎框架結構的設計步驟是什麼?
☞(1)結構平面布置;(2)柱網和層高的確定;(3)承重方案的確定;(4)荷載計算;(5)內力、位移計算;(6)配筋計算;(7)鋼筋選擇;(8)繪制結構施工圖。

◎怎樣確定柱網尺寸?
☞框架結構柱網應滿足房屋使用要求,同時構件的規格、類型要少,柱網間距一般不宜小於3.6m,也不宜大於6.0m,柱網跨度根據使用要求不同,有2.4m、2.7m、3.0m、5.8m、7.5m、8.0m、12.0m等。

◎怎樣確定框架梁、柱截面尺寸?
☞框架梁的截面尺寸,(1)應滿足剛度要求(2)滿足構造要求(3)滿足承載力要求。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1)應滿足穩定性要求(2)滿足構造要求(3)滿足承載力要求。

◎怎樣計算水平荷載作用下框架的內力和側移?
☞水平荷載作用下框架內力的計算方法用反彎點法和D值法。具體計算步驟是:反彎點位置的確定;柱的側移剛度的確定;各柱剪力的分配;柱端彎矩的計算;梁端彎矩的計算;梁的剪力的計算。
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側移的計算:可認為是由樑柱彎曲變形引起的側移和柱軸向變形的疊加。

◎修正反彎點法(D值法)計算要點是什麼?
☞修正反彎點法(D值法)的計算要點是:1)修正柱的抗側移剛度;2)修正反彎點剛度;3)柱的剪力分配;4)柱端彎矩計算;5)梁端彎矩的計算;6)梁的剪力的計算。

◎怎樣計算在重力荷載下的框架內力?
☞重力荷載作用下框架內力計算:重力荷載屬於豎向荷載,將多層框架分層,以每層梁與上下柱組成的當成框架作為計算單元,按無側移框架計算,一般採用彎矩分配法或迭代法。

◎彎矩二次分配法的計算要點是什麼?
☞彎矩二次分配法:1)求固端彎矩;2)求分配系數、傳遞系數;3)進行兩次彎矩的分配與傳遞;4)求梁端彎矩。

◎什麼是梁、柱的控制截面,怎樣確定控制截面的內力不利組合?
☞梁的控制截面在跨中附近(正彎矩最大截面)和梁與柱相交處(負彎矩最大截面)。
柱的控制截面在梁底部(柱的上端)和長腸拜段之燈瓣犬抱華梁頂部(柱的下端),即軸向壓力最大截面。
控制截面內力不利組合:豎向荷載的布置方法有逐跨施荷組合法;最不利荷載位置法;滿布荷載法。不同的布置會產生不同的內力,由最不利布置方式確定內力。水平荷載(風荷載和地震荷載)的布置方法:在矩形平面結構中,正負兩方向作用荷載下內力大小相等,符號相反,所以只需作一次計算,將內力加上正、負號即可。

◎簡述什麼是單向板?其受力與配筋構造特點是什麼?
☞單向板:是指板的長邊與短邊的比值大於3的情況。受力特點是板上的荷載主要沿短邊方向傳遞,而長邊方向傳遞的荷載很少,可以忽略不計。配筋構造特點:板中受力鋼筋的配筋方式有彎起式和分離式。受力鋼筋一般採用HPB235級,直徑常用6mm,8mm,10mm,間距應滿足構造要求。構造鋼筋有分布鋼筋、板頂部附加鋼筋等。

◎什麼是雙向板?試述其受力與配筋構造特點是什麼?
☞雙向板:是指板的長邊與短邊的比值小於等於2的情況。受力特點是板上的荷載沿短邊和長邊方向傳遞。
配筋構造特點是:板的受力鋼筋沿兩個方向分別布置,鋼筋配置方式有彎起式和分離式。板頂部沿兩個方向應設置附加鋼筋。

◎板式樓梯與梁板式樓梯有何區別?你設計的建築屬於哪種類型的樓梯?
☞板式樓梯:是一塊斜放的板,板的兩端支撐在平台樑上。板式樓梯的梯段按斜梁進行配筋計算;斜板較厚,當跨度較大時,材料用量較多,板式樓梯外觀完整,輕巧美觀。
梁式樓梯:在樓梯斜板側面設置斜梁,踏步板支撐在斜樑上,斜梁再支撐在平台樑上。梯段較長時,較為經濟,但是施工復雜,外觀顯得笨重。

◎板式樓梯與梁板式樓梯的踏步板的計算與構造有何不同?
☞板式樓梯的踏步板按簡支斜板計算。其構造斜板上部應配置適量鋼筋,為彎起式配筋,跨中鋼筋應在距支座邊緣四分之一凈跨處彎起。也可為分離式配筋。踏步板中分布鋼筋應在受力鋼筋的內側,一般應在每踏步下設置一根。
梁式樓梯踏步板計算為兩端斜支在斜樑上的單向板,踏步的高度由構造確定。踏步板的計算為特殊的梯形截面,一般在豎向切除一個踏步,按豎向簡支計算。踏步板的配筋按計算確定,且每一級踏步受力鋼筋不少於2φ6,沿梯段寬度應布置間距不大於300mm的φ6分布鋼筋。

◎少筋梁、適筋梁和超筋梁的破壞特徵是什麼?在設計中如何防止少筋梁和超筋梁?
☞少筋梁的破壞特徵:由於鋼筋配置較少受拉區混凝土一裂即壞,鋼筋屈服甚至被拉斷。少筋破壞屬於脆性破壞。
適筋梁的破壞特徵:當鋼筋用量適宜時,受拉區混凝土開裂,隨著荷載的增加,鋼筋屈服,荷載進一步增加,受壓區混凝土壓碎破壞。屬於延性破壞。
超筋梁破壞的特徵:由於鋼筋用量較多,鋼筋還沒有屈服,受壓區的混凝土已被壓碎而破壞。屬於脆性破壞。
設計中根據ξ≤ξb ,防止超筋破壞;根據ρ≥ρmin,防止少筋破壞。
◎在受彎構件中,斜截面有哪幾種破壞形式?它們的特點是什麼?
☞ 斜截面破壞形式有:1)斜壓破壞,其特點是:當剪跨比較小,而腹筋用量較多時,隨荷載增加時,在梁端附近,出現很多斜裂縫,破壞時象短柱一樣被壓碎,此時箍筋一般未屈服。2)剪壓破壞,其特點是:當剪跨比適中,腹筋用量適當時,在梁的剪彎區,首先出現主斜裂縫,隨著荷載的增加,主斜裂縫延伸,受壓區混凝土在正應力和剪應力共同作用下被壓碎,此時箍筋也屈服。3)斜拉破壞,破壞特點是:當剪跨比較大,箍筋用量較小時,斜裂縫一旦出現很快就向上下延伸,然後將梁劈裂成兩部分而破壞。(以有腹筋梁為例)

◎什麼是腰筋?它的作用是什麼?
☞腰筋:當梁高h>700mm時,應在梁的兩側沿梁高每隔300~400mm處,各設一根直徑不小於10mm的腰筋,並用拉筋聯系,拉筋間距一般取箍筋間距的2倍。
作用:防止當梁太高時,由於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形而產生的豎向裂縫,同時也是為了加強鋼筋骨架的剛度。

◎為什麼箍筋和彎起鋼筋間距S要滿足一定要求?
☞梁內箍筋和彎起鋼筋間距不能過大,以防止在箍筋或彎起筋之間發生斜裂縫,從而降低梁的受剪承載力。所以最大間距S要滿足規范要求。

◎構成建築的基本要素是什麼?
☞構成建築物的基本要素是:(1)建築功能:是三個要素中最重要的一個。建築功能是人們建造房屋的具體目的和使用要求的綜合體現。(2)建築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構成建築的重要因素。(3)建築的藝術形象,是以其平面空間組合,建築體型和立面,材料的色彩和質感,細部的處理及刻畫來體現的。

◎民用建築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民用建築的構造組成:由基礎、牆體或柱、樓板層、樓梯、屋頂、地坪、門窗等幾部分組成。

◎影響建築構造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建築構造的因素有:(1)外力作用的影響:永久荷載(如自重)、活荷載(風、雨、雪、地震荷載等);(2)自然界的其他影響,不同地域,不同的氣候條件對房屋的影響是不相同的,應根據實際情況對房屋的各有關部位採取相應的構造措施,如保溫、隔熱、隔潮、防水、防凍脹、防溫度變形等破壞,以保證房屋的正常使用。(3)人為因素的影響。(4)技術和經濟條件的影響。

◎建築構造的設計原則是什麼?
☞建築構造的設計原則:(1)滿足建築的使用功能的要求。(2)確保結構安全。(3)適應建築工業和建築施工的需要。(4)注重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5)注重美觀。

◎按照建築的使用性質分類分哪幾類?你所設計的建築屬於其中的哪一類?
☞按照建築的使用性質分:(1)民用建築。(2)工業建築。(3)農業建築、民用建築又分建築又分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

◎何謂基礎的埋置深度?你設計的建築物基礎埋深是多少?
☞基礎埋置深度:指從市外設計地面至基礎地面的距離。
你設計的建築物基礎埋深:

◎為什麼沿外牆四周要設置散水或明溝?你做的是哪種類型?怎樣做的?
☞為了防止屋頂落水或地表水侵入勒腳危害基礎,必須沿外牆四周設置明溝或散水,將地表水及時排離。
散水的構造做法:坡度一般3%—5%,寬度一般600—1000mm。當屋面為自由落水時,散水寬度應比屋檐挑出寬度大150—200mm。

◎你設計的建築物牆面進行裝修了嗎?裝修的目的是什麼?你選擇的是哪一種類型?
☞裝修的目的:(1)保護牆體、提高牆體的耐久性。(2)改善牆體的熱工性能、光環境、衛生條件等的使用功能。(3)美化環境,豐富建築的藝術形象。

◎牆體中為什麼要設水平防潮層?你選擇的是哪種構造類型?設在什麼位置?
☞在牆身中設置防潮層的目的是: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礎牆上升,防止位於勒腳處的地面水滲入牆內,使牆身受潮。水平防潮層一般應在室內地面不透水墊層(如砼)范圍以內,通常在負0.006m標高處設置,而且至少要高出市外地坪150mm,以防雨水濺濕牆身。當地面為透水材料時(如碎石、爐渣)水平防潮層的位置應平齊或高出室內地面60mm,既在+0.06mm外。

◎板在構造上需滿足哪些要求?
☞樓板的設計要求是:(1)強度和剛度的要求.強度要求是樓板應保證在自重和使用賀在荷載作用下安全可靠,不發生任何破壞.剛度要求是指樓板在一定荷載作用下不發生過大變形,保證正常使用.(2)保溫,隔熱,放火,隔聲等要求.(3)便於在樓層和地層中敷設各種管線.(4)經濟要求,一般樓地面約占建築物總造價的20%~30%,選用樓板時應考慮就地取材和提高裝配化程度等問題.

◎你設計的樓梯梯段寬度是多少?怎樣確定的?
☞樓梯樓段的寬度:是根據通行、人數的多少(設計人流股數)和建築的防火要求確定的.《建築設計放火規范》規定了學校,辦公樓,商店,和候車室等民用建築樓梯的總寬度.樓梯的總寬度通過計算確定,以每100人擁有的樓梯寬度作為計算標准,俗稱百人指標.我國規定每股人流按[0.55+(0~0.15)]m的計算,其中0~0.15m為人在進行中的擺幅.非主要通行的樓梯應滿足單人攜帶物品通過的需要,樓段的凈寬一般不應小於900mm。

◎你選擇屋面的排水方式是哪種?怎樣設計的?
☞屋面的排水方式有兩大類:1無組織排水,又稱自由落水。其排水組織形式是屋面雨水順屋面坡度排至挑檐板外自由滴落。常用於建築標准較低的低層建築或雨水較少的地區。2有組織排水,屋面雨水順坡匯集於檐溝或天溝,或在檐溝或天溝內填0.5%—1%縱坡使雨水集中至雨水口,經雨水管排至地面或地下排水管網時稱有組織排水。

◎你設計的樓梯坡度是多少?怎樣確定的?最適宜的坡度是多少?
☞樓梯的坡度:范圍在23°—45°之間,正常情況下應當把樓梯坡度控制在38°以內。一般認為30°是樓梯的適宜坡度。

◎在設計中,你選擇的砌築牆體材料是哪種?牆體有什麼用?
☞牆體的作用:1) 承重作用;2) 圍護作用;3)分隔作用。

◎在進行地基和基礎設計中,應滿足哪些要?
☞基礎與地基的設計要求:1)地基應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和均衡程度;2)基礎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久性;3)經濟要求。

◎單向、雙向板怎樣區分?
☞肋形樓蓋的板一般四邊都有支撐,板上荷載通過雙向受彎傳到支座上。但當板長四邊比其短邊長的多,板上荷載主要沿短邊方向傳遞到支撐構件上,沿長邊方向傳遞荷載很少,可以忽略不計。對於主要設短跨受彎的板,受力鋼筋將沿短邊方向布置,在垂直於短邊方向只布置按構造要求設置的構造鋼筋稱單向板;板在兩個方向上彎曲均不可忽略,板雙向受彎,板上荷載沿兩個方向傳到樑上稱為雙向板。

◎結構的抗震等級如何確定?
☞根據建築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乙丙丁四類。

◎建築抗震設計的標准、步驟是什麼?
☞建築抗震設計的標準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兩階段設計:第一階段,按小震作用效應和其他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驗算構件的承載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驗算結構的彈性變形。第二階段,在大震作用下驗算結構的彈塑性變形。

◎場地類別如何確定?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規定,建築場地類別按場地類型和場地覆蓋層厚度劃分四類。

◎地震作用計算採用什麼方法?
☞我國廣泛採用加速度反應譜理論確定地震作用。所謂加速度反應譜理論就是單質點彈性體系在一定地面運動作用下,最大加速度反映與體系自振周期關系曲線,利用已知體系自振同期,利用反應譜曲線可很方便確定體系加速度反應進而求地震作用;對於高層建築不規則建築還採用時程分析法來計算結構地震反應,先選定地震地面加速度曲線,然後用積分法求解運動方程,算出每一個時間增量的結構反應,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應。

◎除底剪外,還有哪些計算地震作用方法?
☞靜力法,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映譜法,時程分析法。

◎結構自振周期如何確定?
☞對於n個質點彈性體系,振動時含有n個自振頻率,即有n個自振周期,其中最長一個自振周期稱為基本周期。

◎水平荷載作用下,需要對結構進行什麼變形驗算?
☞多遇地震作用下結構彈性位移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結構的彈塑性位移。

◎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的內力計算方法是什麼?
☞豎向反應譜法,靜力法。

◎什麼是彎矩調幅,目的是什麼?
☞所謂彎矩調幅法是先按彈性理論求結構控制截面的彎矩值,然後根據需要,適當調整某些截面的彎矩值,通常是對那些彎矩較大(絕對值)的截面的彎矩進行調整。截面彎矩調幅值與按彈性理論計算的截面彎矩值的比值稱為調幅系數,彎矩調幅系數一般在0-0.25之間,這樣一來調幅後的彎矩就是原來的75%-100%。跨中增加的鋼筋比支座按照彈性分析減少的小得多,所以更加經濟了。

◎什麼是短柱,短柱的缺點,如何處理?
☞短柱,柱凈高小於4倍柱截面高度。短柱缺點:剛度大,會吸收較大的地震剪力容易發生剪切破壞,造成脆性錯斷。處理方法:避免框架房屋中的錯層、夾層或半高填充牆、或不當設置某些聯系梁。

◎繪出肋形結構中梁、板的計算簡圖?

◎梁中鋼筋有哪些?各有什麼作用?
☞梁中鋼筋有縱向鋼筋和橫向鋼筋,其中縱向鋼筋有縱向受力鋼筋和構造鋼筋(包括架立鋼筋和腰筋等);橫向鋼筋包括箍筋和構造鋼筋。縱向受力鋼筋的作用是承受拉力或壓力;架立鋼筋的作用是固定箍筋,腰筋的作用防止當梁太高時,由於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形而產生的豎向裂縫,同時也是為了加強鋼筋骨架的剛度。箍筋的作用是承擔剪力,約束混凝土橫向變形,固定縱向鋼筋。

◎柱中的鋼筋如何選擇和確定?
☞柱中的鋼筋是由計算和構造要求確定的。受力鋼筋應滿足承載能力要求和穩定性要求,箍筋應滿足構造要求。

◎你所設計的建築主要應滿足哪些功能要求?
☞根據自己的設計具體情況回答。

◎單向板肋形結構的計算單元是如何確定的?
☞單向板肋形結構的計算單元,是板塊、次梁、主梁。連續板和連續梁的計算簡圖是多跨連續梁。

◎肋形結構中連續梁的配筋計算步驟是什麼?
☞肋形結構中連續梁的配筋計算步驟是:1)確定計算簡圖,包括荷載簡化,支座簡化,跨度和跨數的確定;2)內力計算及內力組合;3)配筋計算,按T形截面和矩形截面承載力計算進行配筋。

◎什麼是分布鋼筋?它起什麼作用?
☞分布鋼筋是板中的構造鋼筋,沿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布置。其作用是將板上的荷載有效地傳遞到受力鋼筋上,防止由於溫度或混凝土收縮等原因沿跨度方向引起的裂縫,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

◎肋形結構內力計算常用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特徵?
☞肋形結構內力計算方法有:彈性方法和內力塑性重分布方法。前者在內力計算時將結構看成彈性體,按結構力學方法進行內力計算。後者將結構的塑性變形予以考慮,將塑性變形後的內力進行調整。

◎建築物有哪些主要構造?簡述其作用。
☞建築物的主要構造有:①基礎:作用有承擔全部荷載;②牆體:作用是承受樓板或屋面板傳來的荷載,具有圍護作用,和分隔作用;③樓地面:承受荷載,是建築物的水平分隔構件;④樓梯:是建築物的垂直交通設施,承受荷載;⑤屋頂:承受屋面荷載,起圍護作用;⑥門窗:具有採光通風作用,具有圍護作用,門還具有疏散作用。

◎結構的極限狀態有哪幾種?寫出其表達式。
☞結構的極限狀態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其表達式分別為:γ0S≤R (γ0—結構重要性系數;S—結構效應組合的設計值;R—結構構件抗力的設計值)和S≤C(C——結構或結構構件達到正常使用要求的規定限值)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基本組合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短期組合長期組合

◎梁的正截面計算有哪幾種類型?
☞梁的正截面計算有單筋矩形截面,雙筋矩形截面,T形截面3種類型。

◎柱的正截面計算按什麼構件進行配筋計算?為什麼?
☞柱的正截面計算按受壓構件計算,因為柱主要承受軸向壓力作用。

◎肋形結構中連續板的配筋有幾種方式?
☞肋型結構連續板的配筋方式有:彎起式和分離式。

◎簡述梁的斜截面承載力計算步驟。
☞梁的斜截面承載力計算步驟是:在正截面承載力計算基礎上進行。1)剪力設計值計算;2)腹筋計算:截面尺寸驗算。包括箍筋與彎起筋計算,配箍率驗算,3)包括選筋,畫出配筋圖。

◎如何控制梁中縱向受力鋼筋的彎起和截斷?
☞按梁中縱向受力鋼筋的彎起和切斷,應滿足構造要求,具體應由彎矩圖和抵抗彎矩圖來確定,即切斷時鋼筋應伸過理論切斷點,滿足一定的延伸長度;彎起時應在充分利用點以外彎起,即延伸長度不小於0.5h0

◎柱下獨立基礎的受力鋼筋如何確定?
☞基礎底板在地基凈反力作用下,在兩個方向均產生向上的彎曲,因此底板下部需雙向配筋,計算截面取柱邊或變階處,計算兩個方向彎矩時,把基礎視為固定在柱周邊的四邊挑出的懸臂板。

◎樁有哪些種類?各有哪些特點?
☞按材料分為①鋼樁:耐沖擊性能好,質量容易保證,造價較高,多用於特殊要求情況。②混凝土樁:取材方便,適用性強,廣泛採用。預制混凝土樁,施工質量比較穩定,造價高,施工時振動和噪音大,且貫入能力受多種因素限制。灌注樁:造價低,樁長、樁徑可靈活變化,施工振動和噪音較小。

閱讀全文

與結構內力新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滾筒洗衣機搖晃怎麼解決方法 瀏覽:509
半水調漂方法視頻 瀏覽:373
kindle使用方法說明書 瀏覽:854
油畫無痕掛鉤使用方法 瀏覽:839
幼兒貼肚臍貼的正確方法 瀏覽:47
內開窗安裝方法 瀏覽:565
質性研究主題分析方法 瀏覽:448
汽車提速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489
科三有什麼方法定好油門 瀏覽:743
電腦表格列印方法 瀏覽:454
泡腳片的使用方法 瀏覽:904
滾動手機屏保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898
3d圖片黑斑處理方法 瀏覽:809
應用方法研究 瀏覽:825
如何分析人物的描寫方法 瀏覽:1000
提高游戲幀數最快的方法手機 瀏覽:501
乳清蛋白粉使用方法 瀏覽:402
簡單繩子打結的方法 瀏覽:424
格力微波爐使用方法 瀏覽:696
老太太突然尿頻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