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需最新的初中化學課程標准
可上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a6ff1d0100w6kz.html
例
第一部分 前 言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其特徵是研究分子和創造分子。化學不僅與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也是材料科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環境科學和能源科學等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是推進現代社會文明和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它在緩解人類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如能源危機、環境污染、資源匱乏和糧食供應不足等方面,同樣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化學學科的上述特徵,對新時期化學課程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教育,不僅要引導學生更全面地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律,而且要有助於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都得到良好的發展。
一、課程性質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體現啟蒙性和基礎性。一方面,要提供給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初步認識物質世界,提高學生運用化學知識、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幫助學生體驗科學探究,在活動中激發學生交流討論,啟迪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化學與環境、化學與資源、化學與人類健康的關系,逐步樹立科學發展觀,認識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增強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在實踐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其在面臨和處理與化學有關社會問題的挑戰時,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學的思考和判斷。
二、基本理念
1.使每一個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學習生動有趣的化學,激勵學生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秘,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學好化學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樹立為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而勤奮學習的志向。
2.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使他們都能具備適應現代生活及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化學基礎知識、技能、方法和態度,具備適應未來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科學素養,同時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3.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會實踐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在知識的形成、相互聯系和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學習科學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 使學生初步了解化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貢獻,認識化學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促進人類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認同化學將為實現人類更美好的未來繼續發揮它的重大作用。
6. 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評價方式。既考核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還要重視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學生學會反思和自我評價,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三、設計思路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包括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和實施建議四個部分,如圖1所示。
圖1設計思路
1.依據國內化學課程的現狀、國際科學教育和化學課程改革的趨勢,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提出化學課程改革的重點如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系;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強化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
2. 通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具體體現化學課程對學生科學素養的要求,並據此制訂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目標和內容標准,提出課程實施建議。
3.依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心理發展水平和全面發展的需求選擇化學課程內容,力求反映化學學科的特點,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系,以「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和「化學與社會發展」為內容主題,規定具體的課程內容標准。這些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和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需的化學基礎知識,也是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載體。
4.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式,在本《標准》的內容標准中單獨設立主題,明確地提出發展科學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內容及要求。
在內容標準的學習主題中設置了「活動與探究建議」,旨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觀察、調查、資料收集、閱讀、討論和辯論等都是積極的學習方式。這些活動本身也是化學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
5.《標准》中的「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包括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如化學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動的自然現象和化學事實、化學科學與技術發展及應用的重大成就、化學對社會發展影響的事件等。這些素材旨在幫助教師理解課程目標。教師可在相關主題的教學中利用這些素材來創設學習情景,生動地進行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的教育,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體驗化學與技術、社會的緊密聯系,引導學生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6.《標准》結合案例對化學課堂教學的實施、教學評價、教材編寫和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等多個方面提出相應的建議,以促進課程的順利實施。
四、關於目標要求的說明
《標准》對目標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詞語分別指向認知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體驗性學習目標。其中,認知性目標主要涉及比較具體的知識內容,體驗性目標主要涉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內容。按照學習目標的要求設有不同的水平層次,在描述課程目標和內容標准時,採用一系列詞語來描述學習水平的不同層次的要求。這些詞語中有的是對學習結果目標的描述,也有的是對學習過程目標的描述(見附錄1)。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獲得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他們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發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化學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更好地適應現代生活。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學習,學生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得到發展。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身邊一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性質及其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初步應用,能用簡單的化學語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學概念,初步認識物質的微觀構成,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徵,初步認識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
3.了解化學與社會和技術的相互聯系,並能以此分析有關的簡單問題。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初步學會設計並能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
二、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增進對科學探究的體驗。
2.初步學習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的信息,初步學習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能用變化和聯系的觀點分析常見的化學現象,說明並解釋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4.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2.初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世界是物質的」 「物質是變化的」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認識,逐步樹立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觀念。
3.感受並贊賞化學對改善人類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關注與化學有關的某些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4.增強安全意識,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可持續發展觀念。
5.初步養成勤於思考、敢於質疑、嚴謹求實、樂於實踐、善於合作、勇於創新等科學品質。
6.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樹立為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學習化學的志向。
第三部分內容標准
內容標准包括5個一級主題,每個一級主題由若干個二級主題(單元)構成。
一級主題
二級主題
科 學 探 究
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
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學習基本的實驗技能
身邊的化學物質
我們周圍的空氣
水與常見的溶液
金屬與金屬礦物
生活中的常見化合物
物質構成的奧秘
化學物質的多樣性
微粒構成物質
認識化學元素
物質組成的表示
物質的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徵
認識幾種化學反應
質量守恆定律
化學與社會發展
化學與能源、資源利用
常見的化學合成材料
化學物質與健康
保護好我們的環境
每個二級主題從「標准」 「活動與探究建議」兩個維度對學習內容加以說明。
「標准」規定了學習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最基本的學習要求。
「活動與探究建議」中所列舉的活動不要求全盤照搬,在教材編寫或教學時可依據實際情況選擇應用,也可以增補更適當的探究活動。其中的實驗探究活動應盡可能鼓勵學生主動去完成;綜合性較強的探究活動要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協作完成,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同工作能力。
每個二級主題還提供了一些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為教學設計提供一定的線索。教材編寫者和教師還可以選用其他的素材,創設更生動的教學情景。
一、科學探究
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它涉及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要素。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增進對科學的情感,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既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目標和重要內容,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標准》對科學探究主題的內容和學習目標從三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一)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
1.體驗到科學探究是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途徑。
2.意識到提出問題和作出猜想對科學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與假設必須用事實來驗證。
3.知道科學探究可以通過實驗、觀察等多種手段獲取事實和證據。
4.認識到科學探究既需要觀察和實驗,又需要進行推理和判斷。
5.認識到合作與交流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要 素
目 標
提出問題
1.能從日常現象或化學學習中,獨立地或經過啟發發現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2.能比較明確地表述所發現的問題。
猜想與假設
1.能主動地或在他人的啟發下對問題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設。
2.具有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猜想或假設作初步論證的意識。
制訂計劃
1.在教師指導下或通過小組討論,提出活動方案,經歷制訂科學探究活動計劃的過程。
2.能在教師指導下或通過小組討論,根據所要探究的具體問題設計簡單的化學實驗方案。具有控制實驗條件的意識。
進行實驗
1.能積極參與化學實驗。
2.能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進行實驗操作。
3.能在實驗操作中注意觀察和思考相結合。
收集證據
1.認識收集證據的重要性。
2.學習運用多種手段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觀察。
3.能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對觀察和測量的結果進行記錄,並運用圖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4.初步學習運用調查、資料查閱等方式收集證據。
解釋與結論
1.能對事實與證據進行加工與整理,初步判斷事實證據與假設之間的關系。
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或通過討論,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合理的結論。
3.初步學習通過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逐步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
反思與評價
1.有對探究結果的可靠性進行評價的意識。
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或通過討論,對探究學習活動進行反思,發現自己和他人的長處與不足,並提出改進的具體建議。
3.能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
表達與交流
1.能用口頭、書面等方式表述探究過程和結果,並能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
2.與他人交流討論時,既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又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
(三)學習基本的實驗技能
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學生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學習化學和進行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化學實驗應高度關注安全問題,避免污染環境,要求學生遵守化學實驗室的規則,初步形成良好的實驗工作習慣。初中學生的化學實驗技能應達到如下要求。
1.能進行葯品的取用、簡單儀器的使用和連接、加熱等基本的實驗操作。
2.能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實驗需要選擇實驗葯品和儀器,並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學會配製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4.初步學會用酸鹼指示劑、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鹼性。
5.初步學會根據某些性質檢驗和區分一些常見的物質。
6.初步學習使用過濾、蒸發的方法對混合物進行分離。
7.初步學習運用簡單的裝置和方法製取某些氣體。
(四)學生的實驗活動
學生學習和運用化學實驗技能和科學探究方法,離不開實驗活動。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積極創造條件,通過多種途徑,安排和組織學生至少完成下列化學實驗活動。
1.粗鹽的提純實驗。
2.氧氣的實驗室製取與性質實驗。
3.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取與性質實驗。
4.金屬的物理性質和某些化學性質的探究實驗。
5.鋼鐵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
6.一定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水溶液的配製實驗。
7.酸、鹼的化學性質實驗。
8.溶液酸鹼性的測定實驗。
9.常見氮肥的檢驗實驗。
科學探究內容的教學和學習目標的實現,必須讓學生親身經歷豐富的探究活動。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中的探究活動可以有多種形式和不同的水平。活動中包含的探究要素可多可少,教師指導的程度可強可弱,活動的場所可以在課堂內也可以在課堂外,探究的問題可來自課本也可源於實際生活。在探究活動中各要素呈現的順序不是固定的,如「進行實驗」既可作為收集證據的途徑,也可作為提出問題或作出假設的一種依據。探究活動包括實驗、調查、討論等多種形式。在實際教學中應盡可能創造條件,多開展課堂內的、體現學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動。
科學探究既作為學習的方式,又作為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必須落實在其他各主題的學習中,不宜孤立地進行探究方法的訓練。對科學探究學習的評價,應側重考察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實際表現。
科學探究學習目標的實現,是建立在科學課程學習的基礎之上的,需要與義務教育階段其他相關課程的學習相互配合。
附:有關科學探究學習的案例
案例1 微粒的運動――燒杯中的溶液為什麼會變紅?
問題情景
教師在課堂上演示下述實驗。
在燒杯A中裝入20mL蒸餾水,滴入2~3滴酚酞試劑。讓每個同學都看到,得到的溶液是無色的。在燒杯B中裝入10mL濃氨水。用一隻大燒杯把A,B兩燒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圖2)。幾分鍾後,可以發現小燒杯A中的溶液變成紅色。
上述現象說明了什麼?怎樣用簡單的實驗加以證明?
作出假設
學生對上述現象提出幾種假設:
1.A燒杯內滴入的酚酞要過一會兒才能變色,與B燒杯無關;
2.大燒杯壁上沾有某種物質,散發出的肉眼看不見的微粒與A燒杯中的溶液接觸,使其變紅;
3.燒杯B中的濃氨水散發出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燒杯A的溶液中,使A溶液變成紅色。
……
實驗探究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下列實驗活動:
1.在潔凈燒杯C中加入20mL蒸餾水,滴入2~3滴酚酞試劑。靜置,觀察現象;將其單獨罩在大燒杯里,觀察現象;
2.另取兩只燒杯代替A和B。一隻中的溶液與A相同,另一隻用蒸餾水代替濃氨水,如上圖放置,觀察現象;
3.取出少量濃氨水注入試管中,滴入酚酞試劑,觀察現象,嗅到什麼氣味?
4.把燒杯B中的濃氨水滴入燒杯C中,觀察現象。
……
獲得結論
學生在討論、交流基礎上獲得共識:
1.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2.B燒杯的濃氨水中有肉眼見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進入了燒杯A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變,並使溶液變紅。
案例2 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之和會發生變化嗎?
提出問題
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物之間發生化學變化生成新的物質。那麼,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嗎?
猜想與假設
學生根據已有的化學知識和平時的經驗,對「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是否等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的問題,提出三種可能的假設:
①不相等,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大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②不相等,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小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③相等,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收集證據
經過討論,引導學生通過下列方法檢驗假設:
1.查閱化學史資料:從波義耳的失誤到拉瓦錫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
2.根據化學知識進行推理:在化學變化中,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的質量不變,反應前原子的總質量等於反應後原子的總質量。
3.通過實驗進行探究:根據提出假設的依據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實驗方案(實驗方案可由學生自行設計,教師指導修改;或由教師設計,學生選擇),並進行實驗,觀測、記錄實驗現象。
實驗方案
預期結果
實驗結果與分析
實驗1:取一小截蠟燭粘在一小塊木板上,將小木板和蠟燭一起放在托盤天平(有條件的也可用電子天平)上,調節砝碼,使天平達到平衡;點燃蠟燭,觀察天平的平衡情況。
B. 什麼是化學課程標准
化學課程標准內容一般包括目標、時間支配、教材大綱、實施方法概要四大項。
以 1936 年的為例,初中目標為:
「(1)引起學生對於自然現象有濃厚之興趣,養成隨時隨地注意自然現象之良好習慣。
(2)訓練學生觀察、考查、思想尤其實際應用之能力;使受科學陶冶;能領會精勤、誠實、敏捷、組織等美德。
(3)使知化學與衣、食、住、行及國防之關系。」
高中為:
「(1)使學生得知化學之根本知識;對於化學有明確之觀念。
(2)養成學生敏銳之觀察力與精確之思考力。(3)闡明化學與國防、工業、農業、醫學、衛生、家庭等之關系,以及利用自然之方法,並特別注重實際應用能力之養成。」規定在初高中各講習一學年,重視實驗。教材大綱規定講授和實驗的具體內容。實施方法概要對教學方法提出原則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 年起改稱「化學教學大綱」。
C. 初中化學課程標準是怎麼樣的
化學課程通過化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來體現對未來社會公民科學素養的培養,據此制定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具體目標。
化學課程標準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化學教學指導文件。分科課程標准之一。1923年中國全國教育會聯合會刊布《新學制課程標准綱要》,其中初中有自然課程標准綱要,包括植物、動物、礦物、物理、化學等科內容。
簡介
1932年教育部頒布正式課程標准,初中取消了混合制自然課,單獨設立化學課,制定了初中化學課程標准;高中仍有單獨的化學課程標准。1936年和1941年頒布修正、重新修正兩個課程標准,其中初中、高中均有單獨的化學課程標准。
1948年頒布的二次修訂課程標准,將初中化學和物理合並為理化,制訂理化課程標准;高中有單獨的化學課程標准。化學課程標准內容一般包括目標、時間支配、教材大綱、實施方法概要四大項。
D. 初中化學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幾種化學教學方法:如講授、演示、實驗、練習、討論和自學輔導等.
根據初中化學教材內容,可採取下以教學方法:
1.提倡以實驗為主的「引導發現法」或「邊講邊實驗法」進行概念、理論知識的教學.
課堂上一般以實驗創設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意識,以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以探究問題為學習動力,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進行分析問題、揭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從而發現、形成概念.例如,在學習質量守恆定律時,首先由教師演示測定白磷燃燒前後質量變化的實驗,然後由學生分組測定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變化.通過多組學生的實驗事實導出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教師還可以藉助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從微觀去分析化學反應,揭示質量守恆定律的原理.這樣,從宏觀到微觀,從實踐到理論,自然形成,學生學習起來興趣高,學習內動力大,對理論問題認識清楚.
2.提倡採用「邊講邊實驗法」及「對比遷移法」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盡可能把一些實驗引入課堂中,採用「邊講邊實驗法」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這種方法是教師在傳授某種物質的性質時都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觸實物,教師演示實驗時,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提出問題,啟發學生自覺觀察的積極性,並要求觀察時認真細致,逐步培養觀察能力.有條件的要在演示實驗後,再讓學生親自做一遍實驗.例如在「氧氣的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做好C,S,P和Fe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是學生認識氧氣化學性質的關鍵.當教師演示實驗後,可讓學生把學生實驗「氧氣的性質」放在課堂上做,以增強感性認識.當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以後,教師可用「對比遷移法」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在聯系,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製法和用途間的聯系.
3.提倡用「講練結合法」進行化學用語、化學計算等的教學.
化學用語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化學用語和化學計算是初中的難點,教材在編排上注重難點的分散.因此對這些難點的教學適宜採用分散教學,宜採用教師精講、學生勤練的「講練結合法」,這種教學法避免教師「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教學活動.在化學用語的教學中,教師精講,提出練習任務,說明練習的目的和要求,並經常地讓學生寫每一個元素符號或化學方程式時要會聯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反應現象.在化學計算的教學中,教師要講明練習的方法並作出必要的示範,由學生獨立練習,教師進行分別輔導,練習之後學生相互交流或討論,相互啟發,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最後教師要在檢查練習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糾正和講解.另外化學計算的練習還要目的明確,題目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技能逐步完善.
4.提倡用以自學為主的「導讀法」、「討論法」進行敘述性內容的教學.
新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文字表述生動活潑,通俗易懂,且圖文並茂,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可以自己學懂,對於這種類型的教材內容,採用以自學為主、閱讀、討論、演講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事先編制自學提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學提綱自行閱讀,讀後解答自學提綱中提出的問題、練習題,然後學生互相討論矯正,教師在學生自學時巡迴輔導、重點指導、釋疑解難、收集信息.在學生相互矯正後,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共性問題進行點拔、啟發或講解,最後也可讓學生演講、小結.這種方法,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進行閱讀訓練.通過不斷地培養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可得到逐步提高.
5.靈活處理「家庭小實驗」和「選做實驗」、「常識性介紹」和「選學內容」等內容.
由於學校及家庭的實際條件限制,使一些「家庭小實驗」學生在家做時會產生困難.在教學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採取課內、學生與家庭相結合的方法,克服了困難,充分發揮「家庭小實驗」及「選做實驗」的優勢,又發揮了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E. 化學課程,課程課標,化學教材,化學教科書之間的關系
化學課程、課程課標、化學教材、化學教科書之間的關系:
化學課程是對教學的目標、內容、活動方式和方法的規劃和設計,亦即課程方案(或教學計劃)、課程標准(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或教材)中預定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因此,可以說,化學課程是為實現化學教育目標所設計的全部內容。
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它體現了國家對不同學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規定了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並提出了教學的評價建議。
化學教材是化學課程的具體化,是對化學課程理念的體現和對化學課程內容的落實,是對化學課程內容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加以系統化的材料。當化學課程標准確定之後,接下來就是編寫化學教材。化學教材的編寫,必然要反映、體現和落實化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必然要全面、系統地回應化學課程內容。
化學教科書是化學教材的一種,化學教材還包括很多可與用於化學教學的材料。
化學變化:有其他物質生成的變化(蠟燭燃燒、鋼鐵生銹、食物腐爛、糧食釀酒、動植物呼吸、光合作用)。
化學性質:化學性質,化學專業術語,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所屬物質類別的化學通性:酸性、鹼性、氧化性、還原性、熱穩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化學在發展過程中,依照所研究的分子類別和研究手段、目的、任務的不同,派生出不同層次的許多分支。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化學傳統地分為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四個分支。
20年代以後,由於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化學鍵的電子理論和量子力學的誕生、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興起,化學研究在理論上和實驗技術上都獲得了新的手段,導致這門學科從30年代以來飛躍發展,出現了嶄新的面貌。
化學內容一般分為生物化學、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應用化學和化學工程學、物理化學、無機化學等七大類共80項,實際包括了七大分支學科。
F. 如何有效運用化學教學方法
如何有效運用化學教學方法
全國統考,初中教師資格證考試《化學》考試內容:(一)學科知識運用
1. 化學專業知識
(1)掌握與中學化學密切相關的大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高中化學知識與技能。
(2)掌握初中化學知識和技能,具備化學學科的實驗技能和方法,能夠運用化學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
(3)了解化學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化學研究的專門性方法,化學學科認識世界的視角及思維方法;了解化學發展史及化學發展動態。
2. 化學課程知識
(1)理解初中化學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和課程目標。
(2)熟悉《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所規定主題內容的標准和要求。
(3)理解初中化學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知識呈現形式,能夠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使用教材。
3. 化學教學知識
(1)了解化學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及教學方法等一般知識。
(2)認識化學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及其規律,掌握中學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等核心知識教學的基本要求及教學方法。
(3)知道化學教學活動包括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與考試、課外活動、教學評價等基本環節,能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組織化學教學活動。
(二)教學設計
1. 化學教材分析能力
(1)根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及教材的編寫思路和特點,理解初中化學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確定課時內容在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化學教學內容與化學課程內容、化學教材內容和化學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能對化學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選擇和組織。
(3)通過教材內容分析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分析確立教學重點與難點,並闡述相應的教學解決方案。
2. 確定化學教學目標
(1)領會「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學目標的含義。
(2)能夠根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教材和學生的認知特徵,確定具體課程內容的教學目標並准確表述。
3. 選擇教學策略和方法
(1)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和初中學生認知特點,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確定學生的學習起點,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2)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起點,明確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之間的關系,確定教學內容的相互關系和呈現順序。
(3)了解化學資源的多樣性,能根據所選教學內容合理開發、選擇和利用教學資源。
4. 設計化學教學程序
(1)理解化學教學內容組織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夠設計合理的教學流程。
(2)通過研究典型的化學教學設計案例,掌握教學設計的方法,評價教學案例的合理性。
(3)能夠在規定時間內應用化學課時教學設計的一般步驟,完成所選教學內容的教案設計。
(三)教學實施
1. 課堂學習指導能力
(1)了解化學情境創設、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的方法,掌握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有效學習。
(2)掌握初中學生化學學習的基本特點,能夠根據化學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特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
2. 課堂組織調控能力
(1)掌握化學教學組織的形式和策略,具有初步解決化學教學過程中各種沖突的能力。
(2)了解對化學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教學活動因素進行調控的方法。
3. 實施有效教學能力
(1)能依據化學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徵,恰當地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效地進行化學課堂教學。
(2)掌握化學實驗教學的功能、特點和方法,強化科學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能恰當選用教學媒體輔助化學教學,整合多種教學資源,提高化學教學效率。
(四)教學評價
1. 化學學習評價
(1)了解化學教學評價的知識和方法,具有正確的評價觀,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正確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能夠結合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教師評價,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化學學習的狀況,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
2. 化學教學評價
(1)能夠依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倡導的評價理念,發揮教學評價的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等功能。
(2)了解教學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和評價,提出改進的思路。
G. 高中化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高中化學怎麼輔導,高中化學輔導方法
高中化學知識和初中化學知識還是不一樣的,這兩者還有很大的差別,高中學習的難度明顯要大於初中的,高中化學該怎樣輔導?高中化學輔導的方法都有哪些?
化學實驗器材
在一個人嘗試給別人解決一些問題的時候,就是說出了全過程,要是他已經明白了,那最好.高中化學輔導方法也有很多,我也不能全部都給你們說出來.
H. 初中化學基本教學方法有哪些
要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必須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化學生科的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得到系統而牢固的化學知識,並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達到這一目的,應掌握好初中化學教學的基本方法。
一、講課清楚
1、概念清楚
化學概念是化學現象的抽象和概括,每一個概念,都有具體的內容和使用范圍,概念教學至關重要。因此,①注意概念的意義;②重視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③注意概念的作用;④突出概念中的關鍵字、句,結合實例加以記憶。
2、實驗清楚
3、化學用語清楚
化學用語是描述、揭示各種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和變化規律的,具有簡明、直觀、概括性強的優點,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重要的常用元素符號、分子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達到會寫、會讀、會用,了解它們的化學意義,逐步熟練地掌握這些工具。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中應該分散難點,形象記憶,循序漸進,反復練習,書寫規范,靈活應用。
4、舉例清楚
教師所舉例題,一要有代表性,代表某種類型,代表某種類別;二要有針對性,為了使學生掌握某種方法或技巧,或糾正某種錯誤;三要題型新穎,富有啟發性,並要有一定的梯度。
教師在講解例題時,要注意到不同程度的學生,根據學生實際做到精、中、慢。
精:基礎知識、重點知識做到精講,突破難點,脈絡分明,方法靈活。
中:以中等程度的學生為基礎,兼顧兩頭,選用適當的選擇題,使全體學生的思維都得到發展。
慢:針對程度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在講解重點內容、疑難知識時的速度要放慢一些,要給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必要時要強調、重復。
二、聽課明白
教師把課講清楚了,學生不一定就明白了。因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共同活動的雙邊過程,學生學習積極性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從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不同,加強疏導和引導來提高教學效果。
I. 化學教法和學法有哪些
教法: 1 講授法 2 實驗法 3 實驗探究法 4 廣泛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5 觀察法 6 對比歸納法 7 練習法
學法:1 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能夠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敢於質疑,勤於思考,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善於與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 2 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並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 3 能對自己的化學學習過程進行計劃、反思、評價和調控,提高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
J. 初中化學新課程標准
有一本書叫《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教師讀本》,上面有具體的注釋。我搞了一份化學課程標准練習題來大家共享。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5分)
1.瞬時記憶保留的時間在(B)。
A.1分鍾以內 B.4秒以內 C.長於4秒 D.長於5秒
2.(B)是人與人相互區別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A.智力 B.性格 C.能力 D.氣質
3.教學過程中教學的中心環節是(B)。
A.鞏固知識 B.領會知識 C.檢查知識 D.運用知識
4.教育改革的核心是(C)。
A.觀念改革 B.教學方式的改革 C.課程改革 D.普及義務教育
5.教育學屬於(B)。
A.自然科學 B.社會科學 C.實驗科學 D.哲學
6、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是( )。
A.實驗法 B.討論法 C.演示法 D.練習法
【答案】C
7、就實驗教學而言,主要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 )。
A.觀察能力 B.動手實驗能力
C.抽象識記能力 D.對實驗問題的思維分析能力
【答案】ABD
8、新課程改革的關鍵和靈魂是 ( A )
A、課程理念 B、教師 C、教材 D、課程
9、《化學新課程標准》目標體系的一大亮點是 ( A )
A、科學探究 B、內容重構 C、實用性強 D、評價多樣
10、下列教學方法屬於講授法的是 ( D )
A、閱讀教材 B、記筆記 C、檢索資料 D談話法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5分)
1.知覺的基本特徵包括:知覺的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和恆常性。
2.在情緒三因素理論中起決定作用的是認知因素。
3.教育隨人類的產生而產生,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4、現行國家在義務教育階段化學教學中執行的標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的化學課的內容標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五部分。
6、在義務教育階段教學目標中,說的「三維」目標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22、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展23、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7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應該體現---------------,---------------。 2 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為主旨。 3 自主學習是--------------------的重要特徵。
8 對學生的學業評價注重-----------------與--------------的協調統一,強調---------------評價與---------------評價並重。 5 -----------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
1 啟蒙性,基礎性 2 科學素養 3 科學探究 4 評價與教學 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
5 化學實驗
9.通過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學習,學生主要在知識與技能 、 過程與方法 、 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個方面得到發展。
10.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改革的重點:以 提高 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 重視 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系; 倡導 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強化 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
11.新的化學課程將科學探究作為化學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 創新意識 ,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 學習 ,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系 社會生活實際 和形成 科學價值觀 的過程。
三 名詞解釋(10分)
1 化學 2 科學探究
1 化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側重於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能的關系,以及物質轉化的規律和調控手段。
2 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它涉及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要素。
三 判斷題(10分)錯
1 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但無效的學習方法 ( )
2 化學實驗不是學習化學和進行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 ( )
3 創設學習情景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但不利於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 ( )
4 紙筆測試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方式 ( )
5 在評價學生時,只需重視教師及其他人的評價,不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 ( )
四 簡答題(32分)
1 新課程標准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2 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是那些?3 我們在評價學生學業是,應採用那些評價方式? 4 我們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應從那些方面去教學?
1 答:1 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秘,形成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2給每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使他們都能具備適應現代生活及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化學知識,技能,方法和態度,具備適應未來生存和發展所必備的科學素養,同時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取得到良好的發展。 3 注意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4 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系,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的學習的意識和能力。5使學生初步了解化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貢獻,認識化學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促進人類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學為實現人類更美好的未來將繼續發揮他的重大作用。6 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評價方式。既考核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還要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學生學會反思和自我評價。
2 答:科學探究的步驟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 ,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
3 答:1 重視學生自我評價對學習活動的促進作用 2 通過活動表現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 在紙筆測驗中注重考核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 評價結果可以採用定性報告與等級記分相結合的方式。
4 答:1 從促進學生發展出發制定教學目標 2 努力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景
3 注重科學學習方法教育,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4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多種媒體的教學功能 5 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聯系社會實際 6 重視學科間的聯系,增加跨學科內容 7 積極進行教學研究,促進化學教學改革
5、《化學課程標准》中課程目標的主要內容是什麼?6、通過化學課程的學習,學生主要在哪幾個方面得到發展?7、科學探究的幾個步驟是什麼?8、《化學課程標准》的五個一級主題是什麼?9、《化學課程標准》中規定學生應掌握哪些實驗技能?
10、你在教學中採用什麼形式開展探究活動?應避免哪些錯誤做法。
11、《新課程怎樣教》中課程改革的必要性是什麼?12、《新課程怎樣教》中新教材的六大特點。13、結合教學實際談談教師如何走進新課程。10、課程標准與現行的教學大綱有哪些區別?目標的差異、內容的差異、實施要求的差異。
收集一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