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動態電路怎麼分析
用三要素法分析
1.把電容看成開路電感看成短路求t<0或t<t0時電路中的電容電壓uc(0-)和電感電流iL(0-)
2.求初值。電容電壓和電感電流不能突變uc(0-)=uc(0+)=和電感電流iL(0-)=iL(0+),把電容看成電壓源電感看成電流源求所需求的響應初值y(0+)
3把電容看成開路電感看成短路求無窮值
4求電容兩端或電感兩端的等電阻,求時間常數
5代入三要素通式。
⑵ 物理動態電路分析的做題方法和技巧
物理動態電路分析的做題方法和技巧
看電路其實不難,可以按步驟來
①把電流表看做導線,把電壓表看做斷路;
②如果要分析「某某電流/壓表,測量什麼的」,電壓表可以用滑動法,把所接的兩點移動,注意開關、電流表可以越過;電阻、阻值不為0的滑動變阻器、用電器、電源不能越過;最後滑到的那一部分就是所測部分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畫電流,從電源正極出發,用鉛筆描出電流路徑,當走走走,碰到電壓表的第一個接點,改用紅筆繼續走,走走走,碰到電壓表所接的第二點,停住,此時,紅筆畫過的那一部分就是被測部分,紅色區域裡面如果包含開關、電流表等電阻為0的東西,都不計入在內,只算有電阻的 電流表的,就看它在那一部分電路上咯
③如果問「當滑動變阻器向左/右移動時,電X表怎麼改變」,首先得分析,滑動變阻器的電阻變大了還是變小了,此時電路總電阻是變大還是變小?? 如果電阻變大,那麼電流表自然變小。
那電壓表呢?此時牢記分壓規律,分壓比等於電阻比,比如說R1:R2=1:4,那麼分得的電壓就是U1:U2=1:4,也就是說,當電壓表測滑動變阻器時,滑動阻值變大,分到的壓就大,滑動阻值變小,分壓就小;;但是當測量的不是滑動變阻器,而是另外一個R(我們設為R),R是一個用電器,它阻值不會變的,那麼當滑動阻值變大時,相比較之下,R所佔比是不是小了,原先滑:R=4:1,現在變成5:1,R的所佔比就小了,則此時R所分到的壓就變小;相反,當滑動變小時,R所佔比變大,分到的壓就大。
⑶ 動態電路三要素法是哪三要素
初始值,特解和時間常數。對於直流電路而言,特解就是電路達穩態後的電壓電流值,是一個常數,而初始值就是換路前電壓電流值,也是常數,時間常數就是濤,你懂的。。。對於正弦電源激勵下的電路,特解就是電路的穩態響應,它是一個關於t的函數,也就是換路後電路穩定之後電壓電流值的變化規律,初始值和直流一樣
⑷ 如何對動態電路進行分析
現舉例說明求解一階動態電路的三個時間段: ①求前穩態過程終點值 t=( -∞ → 0- )。這是換路前一個穩定態,多數情況為單迴路,列寫一個KVL代數方程即可;②求換路過程 t=( 0- → 0+)。疑問: 換路瞬刻就完成不需要時間,難道電流電壓重新分布嗎?為什麼要列寫(KCL+KVL代數方程)?解答: 電感支路電流、電容支路電壓不會重新分布,但含源電阻迴路電流肯定會重新分布;③求換路後過程 t=( 0+ → ∞ )。列寫 KCⅤ和KVL (代數+微分方程)。
1.交流等效電路分析法。首先畫出交流等效電路,再分析電路的交流狀態,即:電路有信號輸入時,電路中各環節的電壓和電流是否按輸入信號的規律變化、是放大、振盪,還是限幅削波、整形、鑒相等;
2.直流等效電路分析法。畫出直流等效電路圖,分析電路的直流系統參數,搞清晶體管靜態工作點和偏置性質,級間耦合方式等。分析有關元器件在電路中所處狀態及起的作用。例如:三極體的工作狀態,如飽和、放大、截止區,二極體處於導通或截止等;
3.頻率特性分析法。主要看電路本身所具有的頻率是否與它所處理信號的頻譜相適應。粗略估算一下它的中心頻率,上、下限頻率和頻帶寬度等,例如:各種濾波、陷波、諧振、選頻等電路;
4.時間常數分析法。主要分析由R、L、C及二極體組成的電路、性質。時間常數是反映儲能元件上能量積累和消耗快慢的一個參數。
電子電路圖的分類:常遇到的電子電路圖有原理圖、方框圖、裝配圖和印版圖等。
01.
原理圖就是用來體現電子電路的工作原理的一種電路圖,又被叫做「電原理圖」。這種圖由於它直接體現了電子電路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所以一般用在設計、分析電路中。分析電路時,通過識別圖紙上所畫的各種電路元件符號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方式,就可以了解電路的實際工作情況
02.方框圖
方框圖是一種用方框和連線來表示電路工作原理和構成概況的電路圖。從根本上說,這也是一種原理圖。不過在這種圖紙中,除了方框和連線幾乎沒有別的符號了。
它和上面的原理圖主要的區別就在於原理圖上詳細地繪制了電路的全部的元器件和它們連接方式,而方框圖只是簡單地將電路安裝功能劃分為幾個部分,將每一個部分描繪成一個方框,在方框中加上簡單的文字說明,在方框間用連線(有時用帶箭頭的連線)說明各個方框之間的關系。
所以方框圖只能用來體現電路的大致工作原理,而原理圖除了詳細地表明電路的工作原理外,還可以用來作為採集元件、製作電路的依據。
03.裝配圖
它是為了進行電路裝配而採用的一種圖紙,圖上的符號往往是電路元件的實物的外形圖。我們只要照著圖上畫的樣子,依樣畫葫蘆地把一些電路元器件連接起來就能夠完成電路的裝配。這種電路圖一般是供初學者使用的。
裝配圖根據裝配模板的不同而各不一樣,大多數作為電子產品的場合,用的都是下面要介紹的印刷線路板,所以印板圖是裝配圖的主要形式。
04.印板圖
印板圖的全名是「印刷電路板圖」或「印刷線路板圖」,它和裝配圖其實屬於同一類的電路圖,都是供裝配實際電路使用的。
印刷電路板是在一塊絕緣板上先覆上一層金屬箔,再將電路不需要的金屬箔腐蝕掉,剩下的部分金屬箔作為電路元器件之間的連接線,然後將電路中的元器件安裝在這塊絕緣板上,利用板上剩餘的金屬箔作為元器件之間導電的連線,完成電路的連接。
由於這種電路板的一面或兩面覆的金屬是銅皮,所以印刷電路板又叫「覆銅板」。印板圖的元件分布往往和原理圖中大不一樣。
這主要是因為,在印刷電路板的設計中,主要考慮所有元件的分布和連接是否合理,要考慮元件體積、散熱、抗干擾、抗耦合等等諸多因素。綜合這些因素設計出來的印刷電路板,從外觀看很難和原理圖完全一致,而實際上卻能更好地實現電路的功能。
隨著科技發展,現在印刷線路板的製作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除了單面板、雙面板外,還有多面板,已經大量運用到日常生活、工業生產、國防建設、航天事業等許多領域。
在上面介紹的四種形式的電路圖中,電原理圖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能夠看懂原理圖,也就基本掌握了電路的原理,繪制方框圖,設計裝配圖、印板圖這都比較容易了。
掌握了原理圖,進行電器的維修、設計,也是十分方便的。因此,關鍵是掌握原理圖。
電路圖的組成:電路圖主要由元件符號、連線、結點、注釋四大部分組成。
1.元件符號:表示實際電路中的元件,它的形狀與實際的元件不一定相似,甚至完全不一樣。但是它一般都表示出了元件的特點,而且引腳的數目都和實際元件保持一致。
2.連線:表示的是實際電路中的導線,在原理圖中雖然是一根線,但在常用的印刷電路板中往往不是線而是各種形狀的銅箔塊。就像收音機原理圖中的許多連線在印刷電路板圖中並不一定都是線形的,也可以是一定形狀的銅膜。
3.結點:表示幾個元件引腳或幾條導線之間相互的連接關系。所有和結點相連的元件引腳、導線,不論數目多少,都是導通的。
4.注釋:在電路圖中是十分重要的,電路圖中所有的文字都可以歸入注釋—類。細看以上各圖就會發現,在電路圖的各個地方都有注釋存在,它們被用來說明元件的型號、名稱等等。
若不知電路的作用,可先分析電路的輸入和輸出信號之間的關系。如信號變化規律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相位問題是同相位,或反相位。電路和組成形式,是放大電路,振盪電路,脈沖電路,還是解調電路。
電器修理、電路設計的工作人員都是要通過分析電路原理圖,了解電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才能得心應手開展工作的。會劃分功能塊,能按照不同的功能把整機電路的元件進行分組,讓每個功能塊形成一個具體功能的元件組合,如基本放大電路,開關電路,波形變換電路等。
⑹ 動態電路的動態電路的分析
電路內部含有儲能元件L、C,電路在環路(支路介入或斷開、電路參數變化等)時能量發生變化,而能量的儲存和釋放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
動態電路的分析是指當電路發生換路後,電路中電壓、電流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動態電路分析的方法,有經典法和變換域分析法。
在一階RC電路中,動態電路的方程:
Ri+uc=Us 得 Ri(c/dt)+uc=Us
在一階RL電路中,動態電路的方程:
Ri+uL=Us 得 Ri+L(di/dt)=Us
通俗的說,動態電路就是含有動態元件(LorC)的電路.動態電路在任一時刻的響應(response,由激勵產生的電流和電壓稱為響應)與激勵(excitation,在電路中產生的電壓和電流的起因,叫激勵)的全部過去歷史有關,這是由動態元件的性能所決定的.
⑺ 電路分析方法有哪些(定律、定理、步驟、原則)
電路:由金屬導線和電氣、電子部件組成的導電迴路,稱為電路。在電路輸入端加上電源使輸入端產生電勢差,電路連通時即可工作。
電流的存在可以通過一些儀器測試出來,如電壓表或電流表偏轉、燈泡發光等;按照流過的電流性質,一般把它分為兩種:直流電通過的電路稱為「直流電路」,交流電通過的電路稱為「交流電路」。
電路問題計算的先決條件是正確識別電路,搞清楚各部分之間的連接關系。對較復雜的電路應先將原電路簡化為等效電路,以便分析和計算。識別分析電路的方法很多,現結合具體實例介紹十種方法。
01特徵識別法
串並聯電路的特徵是;串聯電路中電流不分叉,各點電勢逐次降低,並聯電路中電流分叉,各支路兩端分別是等電勢,兩端之間等電壓。根據串並聯電路的特徵識別電路是簡化電路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
02
伸縮翻轉法
在實驗室接電路時常常可以這樣操作,無阻導線可以延長或縮短,也可以翻過來轉過去,或將一支路翻到別處,翻轉時支路的兩端保持不動;
導線也可以從其所在節點上沿其它導線滑動,但不能越過元件。這樣就提供了簡化電路的一種方法,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伸縮翻轉法。
電流走向法
電流是分析電路的核心。從電源正極出發(無源電路可假設電流由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順著電流的走向,經各電阻繞外電路巡行一周至電源的負極,凡是電流無分叉地依次流過的電阻均為串聯,凡是電流有分叉地分別流過的電阻均為並聯。
等電勢法
在較復雜的電路中往往能找到電勢相等的點,把所有電勢相等的點歸結為一點,或畫在一條線段上。當兩等勢點之間有非電源元件時,可將之去掉不考慮;當某條支路既無電源又無電流時,可取消這一支路。我們將這種簡比電路的方法稱為等電勢法。
⑻ 高中物理電動機在電路(直流)中的分析方法
含有電動機的直流電路是非純電阻電路,在計算時歐姆定律已經不再成立,需要用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去解決
由UI=I^2R+P機械
UI
電動機的輸入功率
I^2R
電動機的熱功率
P機械
電動機輸出功率
⑼ 分析電路的基本方法
常用分析電路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直流等效電路分析法
在分析電路原理時,要搞清楚電路中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直流通路是指在沒有輸入信號時,各半導體三極體、集成電路的靜態偏置,也就是它們的靜態工作點。交流電路是指交流信號傳送的途徑,即交流信號的來龍去脈。
在實際電路中,交流電路與直流電路共存於同一電路中,它們既相互聯系,又互相區別。
直流等效分析法,就是對被分析的電路的直流系統進行單獨分析的一種方法,在進行直流等效分析時,完全不考慮電路對輸入交流信號的處理功能,只考慮由電源直流電壓直接引起的靜態直流電流、電壓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直流等效分析時,首先應繪出直流等效電路圖。繪制直流等效電路圖時應遵循以下原則:電容器一律按開路處理,能忽略直流電阻的電感器應視為短路,不能忽略電阻成分的電感器可等效為電阻。取降壓退耦後的電壓作為等效電路的供電電壓;把反偏狀態的半導體二極體視為開路。
2:交流等效電路分析法:
交流等效電路分析法,就是把電路中的交流系統從電路分分離出來,進行單獨分析的一種方法 。
交流等效分析時,首先應繪出交流等效電路圖。繪制交流等效電路圖應遵循以下原則:把電源視為短路,把交流旁路的電容器一律看面短路把隔直耦合器一律看成短路。
3:時間常數分析法
時間常數分析法主要用來分析R,L,C和半導體二極體組成電路的性質,時間常數是反映儲能元件上能量積累快慢的一個參數,如果時間常數不同,盡管電路的形式及接法相似,但在電路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常見的有耦合電路,微分電路,積分電路,鉗位電路和峰值檢波電路等。
4:頻率特性分析法:
頻率特性分析法主要用來分析電路本身具有的頻率是否與它所處理信號的頻率相適應。分析中應簡單計算一下它的中心頻率,上下限頻率和頻帶寬度等。通過這種分析可知電路的性質,如濾波,陷波,諧振,選頻電路等。
⑽ 直流電路分析是什麼 怎麼分析
學電工電路的吧,有幾個定理,一般書上都有,你查一下,我學過好幾年了,不太記得了、不過那幾個定理懂了以後,直流分析很簡單的,後米那還有交流動態分析呢,呵呵!好象有環路定理,電壓平衡定理之類的,直流相比較還是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