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會工作專業考研考數學嗎難不難有什麼復習、院校報考的建議。
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很多同學都考上了北大的社會工作,難度不是很大。不考數學,兩門專業課。文科類的專業建議報考一個好的學校。如北大等。
B. 安徽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的考研科目有哪些難考嗎謝謝!
安徽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的考研科目有:101思想政治理論、204英語二、331社會工作原理、437社會工作實務、F13社會政策、社會學概論、社會保障學。復習好,不難。
安徽大學(Anhui University),簡稱「安大」,坐落於安徽省會合肥市。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教育部與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入選國家」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華文教育基地、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文明校園。
是涵蓋理學、工學、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10個學科門類的安徽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學校將1928年4月在當時省會安慶市創辦的省立安徽大學作為建校開端。1958年,現安徽大學以合肥大學、原安徽大學物理系為基礎建立;同年9月16日,毛澤東主席親筆為學校題寫校名。
C. 考研社會學和社會工作哪個更好考,更容易,求各方面分析
1、首先,考研社會學和社會工作相對來說肯定社會工作碩士更好考,更容易,至少英語是考英語二,比英語一要容易,而且一般名額也比社會學要多。
2、兩者的難易還體現在報考生源,一般來說報考社會學專業的生源要好於社會工作碩士的生源。
3、社會學是學碩,社會工作碩士是專碩。如果想搞研究,想考博,想當老師則建議報考學碩。
4、其實考研的難度主要體現在報考學校而不是專碩或者學碩,因為很多名校的專碩也不好考,競爭也很激烈,而非重點學校或二區學校的社會學則更好考,更容易。
D.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
(1)含義:依據問卷,針對取自某種社會群體的樣本,收集資料,並通過統計分析來認識社會現象的調查方法。其形式是精心設計的問題表格。其用途是用來測量人們的行為、態度、狀態特徵。
(2)類型:自填問卷和訪問問卷
(3)結構:標題、封面信、指導語、問題和答案、編碼等部分。
(4)設計原則:
問卷要有信度與效度
考慮研究的目的和類型
以回答者視角為主
保證操作可行性
(5)評價
優點:
有利於獲得真實信息;收集豐富的資料;
有利於數據的分析整理;
在同一時間段內訪問眾多對象可以節省不少資源。
缺點:
問卷調查要求調查員有較好素質,這在大規模研究中較難達到;
問卷調查要求被研究者有一定文化,對地域和職業往往有要求;
某些類型的問卷調查中調查員無法當面指導和記錄,填答質量可能難以保證。實驗研究
(1)含義及要素
實驗研究是基於因果關系的基本邏輯,把研究問題置於特定場景中,通過嚴格的控制和策劃,使得所研究量變及其關系得以體現。
※三對要素A自變數和因變數自變數就是實驗刺激,因變數是受試者的反應。
實驗目的就是檢驗自變數對因變數的影響B實驗組和控制組實驗組是對其施加影響的小組,控制組是不施加影響的小組C前測和後測前測是在實驗前分別測驗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因變數狀況;後測是在試驗後再測兩組的因變數狀況。
實驗組變化和對照組之間的差異視為實驗刺激的效果。
(2)常用類型
A標准實驗設計
①前後測控制組設計。前後測控制組設計就是首先把對象隨機分配到實驗組和控制組,然後測量兩組某指標的水平,再對實驗組進行某種干預,此後對兩組再測。實驗組該指標的變化與控制組該指標的前後變化之間的差異就視為干預效果
②單後測控制組設計。單後測控制組設計認為,隨機分配過程已消除了實驗組和控制組最初的重要差異,從而後測組所得的兩組間差異反映了自變數影響。
③所羅門四組設計。所羅門四組設計整合了前後測控制組設計和單後測控制組設計。用隨機方式把對象分為四組,控制組和實驗組各兩組。對一個控制組和一個實驗組進行前測和後測,另一個實驗組和另一個控制組僅進行後測。如果前測確實引起某些後果,這些結果就可能通過兩個實驗組結果的比較和兩個控制組結果的比較而得。
B實驗設計
①非對等控制組設計。非對等控制組設計就是發現一個實驗組表面相似的既存控制組,依託實驗研究的技術進行分析
②簡單時間序列設計。簡單的時間序列設計不要有控制組或對照組。首先,在多個時間點對因變數進行測量,然後進行干預,再在多個時間點測量自變數的數值。如果幹預前的自變數水平穩定,干預後的因變數水平變化且變化程度持續提高,就認為干預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③多組實踐序列分析。多組時間序列分析就是將形成非對等控制組設計與時間序列分析結合,研究者在干預前後同時對實驗組與非對等控制組的某些變數進行若干次測量,對兩組因變數的前後測結果進行比較就可發現干預效果。訪談法
(1)深度訪談
深度訪問就是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反復的面對面交談,借研究對象視角把握其用自己語言表達的生活經歷和狀況。深度訪問通過研究者在訪問過程中與被訪問者的互動,由淺入深,把握研究對象面臨問題的狀況及後果,原因機制,核心原因,可變原因和可控原因,可較深入的搜尋對象的特定經歷和動機的主觀資料,體現個別化原則。
深度訪問可在個案社會工作中運用,有利於社會工作者把握服務對象的經歷及背後的原因;也可以在小組社會工作中,深入剖析組員的「人在情況中」狀況,協助大家舒緩和解決問題。
(2)焦點小組
※焦點小組是將許多的對象放在一起同時進行的集體訪問。
※焦點小組的訪問不僅是訪問者與被訪問者的互動過程,而且是被訪問者之間的互動過程。
※焦點小組的規模不容太大,事先應告知主題、要求、時間、地點等,主持人採用語言技巧,發揮拋磚引玉,穿針引線的作用,激勵成員自由發言,積極表達意見,「不批評是其重要原則」。
※焦點小組注重發揮團體動力,通過多層互動提升有利於小組社會工作的總體質量,更好達到服務目標。
(3)個案研究
個案研究是單個對象(如家庭、團體、機構、社區)的某項特定行為或問題進行的整體的和深入的研究,它偏重於探討當前的事件,強調對事件的真相,原因等方面作深入,周詳,歷史的考察,了解其詳細狀況,發展過程及與社會環境的聯系,提出處理問題的方法,尋找原因、提出策略、建構理論、協助發展和提高績效是其目標。
(4)拓展個案法
拓展個案法以反思性科學為方法論基礎,採用參與觀念法,以雙方的互為主體性為場景假設,從而,從「特殊」到「一般」,從「微觀」移到「宏觀」,並將「現在」和「過去」連接起來以預測「未來」,實現理論重構。
17:05:40
問卷調查
(1)含義:依據問卷,針對取自某種社會群體的樣本,收集資料,並通過統計分析來認識社會現象的調查方法。其形式是精心設計的問題表格。其用途是用來測量人們的行為、態度、狀態特徵。
(2)類型:自填問卷和訪問問卷
(3)結構:標題、封面信、指導語、問題和答案、編碼等部分。
(4)設計原則:
問卷要有信度與效度
考慮研究的目的和類型
以回答者視角為主
保證操作可行性
(5)評價
優點:
有利於獲得真實信息;收集豐富的資料;
有利於數據的分析整理;
在同一時間段內訪問眾多對象可以節省不少資源。
缺點:
問卷調查要求調查員有較好素質,這在大規模研究中較難達到;
問卷調查要求被研究者有一定文化,對地域和職業往往有要求;
某些類型的問卷調查中調查員無法當面指導和記錄,填答質量可能難以保證。實驗研究
(1)含義及要素
實驗研究是基於因果關系的基本邏輯,把研究問題置於特定場景中,通過嚴格的控制和策劃,使得所研究量變及其關系得以體現。
※三對要素A自變數和因變數自變數就是實驗刺激,因變數是受試者的反應。
實驗目的就是檢驗自變數對因變數的影響B實驗組和控制組實驗組是對其施加影響的小組,控制組是不施加影響的小組C前測和後測前測是在實驗前分別測驗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因變數狀況;後測是在試驗後再測兩組的因變數狀況。
實驗組變化和對照組之間的差異視為實驗刺激的效果。
(2)常用類型
A標准實驗設計
①前後測控制組設計。前後測控制組設計就是首先把對象隨機分配到實驗組和控制組,然後測量兩組某指標的水平,再對實驗組進行某種干預,此後對兩組再測。實驗組該指標的變化與控制組該指標的前後變化之間的差異就視為干預效果
②單後測控制組設計。單後測控制組設計認為,隨機分配過程已消除了實驗組和控制組最初的重要差異,從而後測組所得的兩組間差異反映了自變數影響。
③所羅門四組設計。所羅門四組設計整合了前後測控制組設計和單後測控制組設計。用隨機方式把對象分為四組,控制組和實驗組各兩組。對一個控制組和一個實驗組進行前測和後測,另一個實驗組和另一個控制組僅進行後測。如果前測確實引起某些後果,這些結果就可能通過兩個實驗組結果的比較和兩個控制組結果的比較而得。
B實驗設計
①非對等控制組設計。非對等控制組設計就是發現一個實驗組表面相似的既存控制組,依託實驗研究的技術進行分析
②簡單時間序列設計。簡單的時間序列設計不要有控制組或對照組。首先,在多個時間點對因變數進行測量,然後進行干預,再在多個時間點測量自變數的數值。如果幹預前的自變數水平穩定,干預後的因變數水平變化且變化程度持續提高,就認為干預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③多組實踐序列分析。多組時間序列分析就是將形成非對等控制組設計與時間序列分析結合,研究者在干預前後同時對實驗組與非對等控制組的某些變數進行若干次測量,對兩組因變數的前後測結果進行比較就可發現干預效果。訪談法
(1)深度訪談
深度訪問就是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反復的面對面交談,借研究對象視角把握其用自己語言表達的生活經歷和狀況。深度訪問通過研究者在訪問過程中與被訪問者的互動,由淺入深,把握研究對象面臨問題的狀況及後果,原因機制,核心原因,可變原因和可控原因,可較深入的搜尋對象的特定經歷和動機的主觀資料,體現個別化原則。
深度訪問可在個案社會工作中運用,有利於社會工作者把握服務對象的經歷及背後的原因;也可以在小組社會工作中,深入剖析組員的「人在情況中」狀況,協助大家舒緩和解決問題。
(2)焦點小組
※焦點小組是將許多的對象放在一起同時進行的集體訪問。
※焦點小組的訪問不僅是訪問者與被訪問者的互動過程,而且是被訪問者之間的互動過程。
※焦點小組的規模不容太大,事先應告知主題、要求、時間、地點等,主持人採用語言技巧,發揮拋磚引玉,穿針引線的作用,激勵成員自由發言,積極表達意見,「不批評是其重要原則」。
※焦點小組注重發揮團體動力,通過多層互動提升有利於小組社會工作的總體質量,更好達到服務目標。
(3)個案研究
個案研究是單個對象(如家庭、團體、機構、社區)的某項特定行為或問題進行的整體的和深入的研究,它偏重於探討當前的事件,強調對事件的真相,原因等方面作深入,周詳,歷史的考察,了解其詳細狀況,發展過程及與社會環境的聯系,提出處理問題的方法,尋找原因、提出策略、建構理論、協助發展和提高績效是其目標。
(4)拓展個案法
拓展個案法以反思性科學為方法論基礎,採用參與觀念法,以雙方的互為主體性為場景假設,從而,從「特殊」到「一般」,從「微觀」移到「宏觀」,並將「現在」和「過去」連接起來以預測「未來」,實現理論重構。
17: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