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理科學習方法和運用
高效聽課方法: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高效記憶方法: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總結提升方法: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秘密。
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
三是要總結、整理錯題,收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
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Ⅱ 求學習理科的方法
淺談理科學習最好的方法
安徽米立海(2010年8月1日)
推薦學好理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要通過認真的學習、思考、總結,不斷提高自己對理科的興趣,有了興趣你就容易走進理科這個殿堂。 二是要重視老師上課講課的內容,做到專心聽講、思維活躍、勤於動手,也就是對老師講的基本概念要集中注意力去理解,每個概念的含義要深刻領會,對老師講的例題,要迅速理出自己的思路,對照老師的解法看看有何不同,若是不同就要迅速判斷是對還是錯,要是錯了一定要找到錯誤的原因,若是相同,更好能找出其它的方法,近而能總結出解決這一類問題的其它方法,不斷提高自己解決理科問題的能力,為學好理科打下基礎。 三是要重視老師留得課外作業,做作業時一定要勤於思索、認真對待,從中挖掘自己解題的方法和能力。 四是重視作業以外的一定量的習題的練習,題目要精選,選擇一些典型的題目,在做的過程中,注意一題多解,不要只追求數量,題見多了解題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第五條一定要重視理科章節的總結,將分散的知識連貫起來,相溶於混淆的知識理解透徹,融匯貫通。 六,想學好理科提高興趣必須准備好要吃大苦,因為理科它是著重理解的科目,不下功夫就不可能提高學好理科。 但是也希望你對理科不要有一種懼怕的情感,要敢於摸索、敢於探究,總結出自己學好理科的一套方法和規律。最後祝願你早日把理科學好,為學好其他學科打下基礎。 數學是必考科目之一,故從初一開始就要認真地學習數學。那麼,怎樣才能學好數學呢?現介紹幾種方法以供參考: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復習。 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點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慶盡量回憶而不採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於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應不造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對於有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盡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路,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准,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對於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三、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首先,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占絕大部分的也是基礎性的題目,而對於那些難題及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作為調劑,認真思考,盡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做完題後要總結歸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特別是對自己要有信心,永遠鼓勵自己,除了自己,誰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誰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試前要做好准備,練練常規題,把自己的思路展開,切忌考前去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題速度。對於一些容易的基礎題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對於一些難題,也要盡量拿分,考試中要學會嘗試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發揮。 由此可見,要把數學學好就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了解數學學科的特點,使自己進入數學的廣闊天地中去。 高中生要學好數學,須解決好兩個問題:第一是認識問題;第二是方法問題。 有的同學覺得學好教學是為了應付升學考試,因為數學分所佔比重大;有的同學覺得學好數學是為將來進一步學習相關專業打好基礎,這些認識都有道理,但不夠全面。實際上學習教學更重要的目的是接受數學思想、數學精神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思維品質和科學素養,果能如此,將終生受益。曾有一位領導告訴我,他的文科專業出身的秘書為他草擬的工作報告,因為華而不實又缺乏邏輯性,不能令他滿意,因此只得自己執筆起草。可見,即使將來從事文秘工作,也得要有較強的科學思維能力,而學習數學就是最好的思維體操。有些高一的同學覺得自己剛剛初中畢業,離下次畢業還有3年,可以先松一口氣,待到高二、高三時再努力也不遲,甚至還以小學、初中就是這樣「先松後緊」地混過來作為「成功」的經驗。殊不知,第一,現在高中數學的教學安排是用兩年的時間學完三年的課程,
第一 要興趣第二 要努力聽課第三 要討論第四 要多做題第五 不懂得要問 數學:1、上課前要調整好心態,一定不能想,哎,又是數學課,上課時聽講心情就很不好,這樣當然學不好!
2、上課時一定要認真聽講,作到耳到、眼到、手到!這個很重要,一定要學會做筆記,上課時如果老師講的快,一定靜下心來聽,不要記,下課時再整理到筆記本上!保持高效率!
3、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別人談論最討厭的課時,你要告訴自己,我喜歡數學!
4、保證遇到的每一題都要弄會,弄懂,這個很重要!不會就問,不要不好意思,要學會舉一反三!也就是要靈活運用!作的題不要求多,但要精!
5、要有錯題集,把平時遇到的好題記下來,錯題記下來,並要多看,多思考,不能在同一個地方絆倒!!
總之,學時數學,不要怕難,不要怕累,不要怕問!
你能在這里問這個問題,說明你非常想把數學學好!相信你會成功的,加油吧!!!
物理:總結最重要,包括課堂老師的總結,下課後自我預習復習的總結,錯題的總結,最好找一個本,記錄體會,平常多翻翻,
對於公式,記憶還需要理解,根據具體情況適當運用,注意公式的運用范圍。
不要把物理等同於數學,特別計算題要養成書寫格式的良好習慣。
對於大多數題來說,做圖相當重要,電學的電路圖關鍵在簡化,畫成我們一眼可以分清連接情況,力學的受力分析是做題的基礎,光學的光路圖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問題,甚至熱學的沸騰蒸發都會用到圖
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會難一些,不過不要有壓力
我認為初中物理關鍵在入門,觸類會旁通
多多練習實際,多做練習,物理很有意思
化學:化學的基礎無非是元素和化學反應,而初高中階段的主要化學反應無非主要是氧化還原反應,我認為你應該先好好把握好化學反應的原理,知道化學反應是怎麼一回事。
學習步驟如下:
1、深刻理解什麼是化學反應,化學反應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什麼。
2、學習氧化還原反應,一定要知道什麼是氧化反應,什麼是還原反應。
3、熟記背誦常用的化學反應方程以及典型的化學反應方程。
4、認真閱讀課文,增強對化學這門課程的興趣。
5、增強課外練習,推薦選取一些難度較低的習題,增強自己的信心。 記公式,翻清道理,就好了。 我以前就是經常做練習,然後要吃透解題思路和方法!
挺有效。
加油!加油!加油! 理綜要適當做寫難點的開發自己的思維 見多識廣才行 更能提升自己的解答效率 如果有短科的話 要注重基礎 基礎知識一定要牢 選擇題6分一個 每個選項其實還是考基礎真正難點的還是後面的大題(雖然不能完全做出 但要懂得那步驟分 比如在物理里就很重要 往往你寫出前幾個步驟 也能那很多分 )在理綜考試的時候 做題要有層次 比如有的人喜歡一科一科的來(做不出的要及時放下 不要弔死在一顆樹上 你做不出 那麼別人也很難做出 或許你回頭來做的時候就一下子做出來了)也有人喜歡把所有選擇題做完 (也就是按照卷面的排列順序來做)不管哪種做法 只要自己適合就行 學習過程 我想還是要多問的 問老師也好 同學也好 也要注意休息壓著自己學 太累的話 就沒效率 比如下課了就出去走走 至少可以調節一下眼睛··最後說一點 不要玩網路游戲 看小說·· (很容易分心)就說這么多了 祝你學習步步高升····
Ⅲ 怎樣學好理科的方法
也就是說,理科學習是鏈式反應。
數學是必須學好的;物理好的學生,數學一定不會差;想學好化學,數學和化學都不能太差。
具體來講,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根據各自的學科特點和特性,怎樣學習更高效呢?
數學是火,物理是燈,化學是路,生物是坑?理科學習方法大全
01 數學
數學的考察主要還是基礎知識,難題也不過是在簡單題的基礎上加以綜合。
如果課本上的知識都不能掌握,就沒有觸類旁通的資本。
對課本上的內容,上課之前最好能夠預習一下。
否則上課時有一個知識點沒有跟上老師的步驟,下面的就不知所以然了。如此惡性循環,就會開始厭煩數學。
課上例題一定要認真做。
也可以在課後復習時,把課堂例題反復演算幾遍。
畢竟上課的時候,老師進行題目的演算和講解,學生在聽,這是一個比較機械、比較被動的接受知識的過程。
也許你認為自己在課上聽懂了,但實際上你對於解題方法的理解還沒有達到一個比較深入的程度,並且非常容易忽視一些真正的解題過程中必定遇到的難點。
「好腦子不如賴筆頭」。
光靠腦子里的大致想法是不夠的,一定要經過周密的筆頭計算,才能夠發現其中的難點並且掌握化解方法,最終得到正確的計算結果。
其次是要善於總結歸類,尋找不同的題型、不同的知識點之間的共性和聯系,把學過的知識系統化。
舉個具體的例子:高一代數的函數部分,我們學習了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三角函數等好幾種不同類型的函數。
但是把它們對比著總結一下,你就會發現,無論哪種函數,我們需要掌握的都是它的表達式、圖象形狀、奇偶性、增減性和對稱性。
那麼你可以將這些函數的上述內容製作在一張大表格中,對比著進行理解和記憶。
在解題時注意函數表達式與圖形結合使用,必定會收到好得多的效果。
最後要加強課後練習。
除了作業之外,找一本好的參考書,盡量多做一下書上的練習題(尤其是綜合題和應用題)。
這樣才能鞏固課堂學習的效果,使你的解題速度越來越快。
數學是火,物理是燈,化學是路,生物是坑?理科學習方法大全
02 物理
物理學習要領,就是「三多」——多理解,多練習,多總結。
多理解,就是緊緊抓住預習、聽課和復習,對所學知識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地理解。
預習可分為粗讀和精讀。
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學的內容,對重要的部分以小標題的方式加以圈注。接著便仔細閱讀圈注部分,進行深入理解,即精讀。
上課時可有目的地聽老師講解難點,解答疑問。這樣便對知識理解得較全面、透徹。
課後進行復習,除了對公式定理進行理解記憶,還要深入理解老師的講課思路,理解解題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題的知識點對症下葯,應用什麼定理的公式,使其條理化、程序化。
多練習,既指鞏固知識的練習,也指心理素質的「練習」。
鞏固知識的練習不光是指要認真完成課內習題,還要完成一定量的課外練習。
但單純的「題海戰術」是不可取的,應該有選擇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題型。基礎好的同學還應該做一些綜合題和應用題。
另外,平日應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態,培養沉著、自信的心理素質。
多總結,首先要對課堂知識進行詳細分類和整理,特別是定理,要深入理解它的內涵、外延、推導、應用范圍等,總結出各種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網路。
其次要對多種題型的解答方法進行分析和概括。
還有一種總結也很重要,就是在平時的練習和考試之後分析自己的錯誤、弱項,以便日後克服。
Ⅳ 有什麼學習理科的方法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認為,這句話尤其適合理科的學習。要想把理科學得好,學得透,學得融會貫通,得心應手,這兩者缺一不可。而我這里就先以物理為例子,介紹一下我的理科的學習方法。 學習物理第一點,重在思考。 上課的45分鍾,正是思考的最佳時機。我不否認記筆記的重要性和好處,但我認為,如果記的內容只是題目的話,記筆記的工作完全可以放到下課後。上課時,你就可以節約出很多時間,用於思考。你可以思考這道題目的做法,你可以思考這道題目的本質,你甚至可以將這道題目舉一反三(這些問題往往會是老師接下來要問你的問題)。只要你對自己有信心,你不必理會別人是否在忙著記題目,畫圖,或是打草稿,其實別人心理對這道題也沒什麼底呢?你不要擔心自己會比別人做得慢,反應沒別人快,因為我們物理鍾老師說過:「物理做題,一半用於思考,一半用於寫過程,而答案,往往只佔用很少的一部分時間。」只要你考慮透徹了,只要你的思路總是跟著老師走,你就會快人一步,洞察出這道題目的先機。即使老師後來會出一些看似使人措手不及的問題,那也在你的考慮范圍之內。那時候,你就高興自己沒把上課的寶貴時間用在記題目上吧。 其次,預習是學習理科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從我自己的經驗可以看出,預習過和沒有預習過,在課堂上的感覺是全然不一樣的。預習過的內容,當老師講課的時候,往往會引起你的共鳴,會加深你對書本的印象,當遇到有些你沒有注意的環節,更會引起你的警覺。而沒有預習的情況,大家也是可想而知的。而我認為,預習與否的另一點,還在於課堂思考的深度。因為理科尤其是物理,有一個特點就是,萬卷不離其宗。公式都是由一個原理推出來的。能從表面看到本質,這就是學的好和不好的分水嶺。當你預習過的時候,老師講的每個細小的問題,都能夠引起你的思考,那麼,即使是在一些極細小的(也就是被人認為是很陰)的方面,你都不會犯錯誤。而每時每秒都有你需要思考的問題,課堂的效率也會大幅度的提高。 第二點,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課堂的時間畢竟只有45分鍾,要學習好理科,甚至是在競賽上有所突破,必須要花大量的時間在課下。人的智商,本來就沒有多大的區別,區別就在於誰投入的時間多,而關鍵的關鍵,就是怎樣克服自己的惰性。當然,我想大家肯定認為我不說這些你們也知道,而我要講的,是關於我自己的一些經驗。我自認為自己並不是一個意志力很強的人,我具有大多數同學所具有的缺點,但我從進格致理科班以來,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我自己在進步。因此,我想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首先,我覺得應該始終保持一種緊張的狀態。我會將所要做的事列出一個提綱,記在自己的備忘本里,完成一件事情,就去看我接下來應該要干什麼。一旦有新的事情,就馬上記到本子上。我覺得這樣可以把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而且不用費時去考慮我有什麼沒做,而浪費掉時間。將零星的時間處理零星的事情,而擠出大量的時間學習。 其次,我認為學習時(尤其是做理科題目的時候),最好不要有其他事物干擾,就我個人而言,如果周圍的環境過於惡劣,就沒有多大的可能學習了。在家裡的時候,這種安靜的環境完全是能夠創造的。可能有的同學喜歡做題目的時候聽音樂,我覺得這並不是十分可取。因為這樣注意力不會完全集中,即使集中了,當覺得勞累的時候,思維很容易就被吸引過去,造成學習容易間斷。既然學習的時候根本沒有心思去考慮歌,那開著還有什麼用處呢?我到是建議完成一樣學習後,想要休息的話可以聽一下歌,但過5分鍾一定要強制自己關掉,繼續集中精力。 如果說當你做到一半的時候,你再也做不下去了。你發現自己的精力不能集中,心裡煩躁的時候,那可能你確實已經累了。我覺得你應該去洗把臉,做一些其他你認為可以放鬆的事放鬆一下,不要過於執著,不要去挑戰你的極限,因為那對你沒有好處,只會讓你惡性循環。但是我建議你也不要完全的忘卻學習,如果可能(至少還沒有到你應該要睡覺的時候),你應該要繼續回到學習中。在放鬆中,尋求問題的答案,你會覺得自己的大腦又再次充滿活力,奔涌的血液沖破你堵塞的血管,其實那道題對你來講並不難。據我的經驗總結,在浴室里,往往會考慮出你平時考慮不出的問題。究其原因,我想大概是新陳代謝加快的原因吧 但如果,你在做了那麼多改善之後,仍然思考不出,那我想,你應該要再去看一下你的書了。因為說不定有一些知識並沒有在你的神經里留下痕跡。在看了書以後,你往往會恍然大悟。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每個同學都知道這個道理,但真正會利用書的同學卻不多。學會看書,在書中自己尋找答案,也是一種學習能力的體現。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學能力了。 在學習中我們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困擾我們,而其中最平凡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懶惰在作怪了。我認為,要改變是一件極其不容易的事情。這不是一個誓言,一個決心就能夠辦到的。對於自己一些缺乏毅力的行為,自己不必過於譴責而失去信心,也不能不譴責自己而不了了之。各中的滋味,只要同學們自己嘗試過就知道了。學習依靠的是人的意志力,而意志力並不是天生造就的。長時間的磨練,正是一劑鍛煉意志力的良方 最後,我想強調的一點就是學習的氛圍。從不搞競賽的初中,到強手如林的理科班,我確實感覺到了環境對我的巨大作用。我的行為完全由我的學習環境所支配。真正出淤泥而不染,不受環境影響的人是沒有的。所以,對於班級的學風的培養,也是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准
Ⅳ 理科學習方法
第一,要多做各種類型的題,特別是課本例題後的習題,別認為那太簡單,全部做過一遍,絕對有收益。
第二,做題時,將一個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解決。物理最好能畫圖分析物理過程,就是怎麼受力的?有哪些狀態。。。。只要找出有用信息,別的都可以忽略不計,對照著題目給的情景,公式一套就完事了。這是現學現用的能力,要做多了題就熟練了,做的時候,以及做完後,都要想想,多總結規律,最好能舉一反三。所以做題千萬不要只求盲目的多做,要求有質量有目的的做。
第三,要精選一套好的學習輔助工具資料,我那時候用的是vcm模擬實驗,我每天抽20分鍾做一個實驗,做完實驗就做裡面高考實驗專題,我覺得效果很好。因為很多理化的知識點都是通過實驗串起來的,實驗熟了,思維很開闊,做其他的題目時思路也很清楚。
Ⅵ 高考文理科分析
一、杜絕盲目選科
盲目選科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一邊倒」,根據哪科選的人多就選哪科;
(2)根據傳統觀念,認為哪科好就選哪科;
(3)學習態度不好,認為哪科好念就選哪科;
(4)過早的為工作尋找門路,認為哪科好賺錢就選哪科;
(5)情感沖動,為了某個好朋友或捨不得原班集體和班主任老師而選科,認為 與某人交好而隨之選擇(包含早戀因素);
(6)根據家長的要求選擇。
二、適合自己,切忌盲從
高中階段的學生基本具備了一定的職業能力傾向,選擇文理時一定要從自己實際出發,結合自己的特點和興趣所在,慎重選擇。有不少學生在分班時比較盲從,看到自己班內很多同學都報理,自己也跟著報理,形成「隨大流」現象,還有的學生和自己的好朋友商量著報同一科,好能繼續呆在一個班,這兩種現象都比較普遍。
三、選擇文理要切合實際
由於重理輕文的社會風氣,許多家長在指導學生文理分科時,帶有一定的傾向性社會偏見,他們沒有發展的眼光,只是根據目前高校的招生現狀和就業形勢,不切實際地要求孩子選擇理科,他們認為只要選擇了理科,孩子前途的保障系數就大大提高了,更有甚者認為只有選擇理科,未來才有出路。這些認識顯然都是錯誤的。
有不按自己志願選科考取大學,孩子將來在自己不喜歡的領域也未必有多少發展潛力。更可悲的是,孩子在今後的工作中沒有多少人生快樂可言,特別是那些志趣在文而被家長強求學理的孩子,他們今後的工作會由於缺乏興趣和動力而乏味枯燥。而這些又有幾個家長考慮過呢?可以斷言,那些不顧實際情況盲目選擇的結果,最終只能事與願違。
四、應注意幾個誤區
一、重理輕文的誤區:
曾幾何時,盛行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受此影響,在選擇文理時,優秀生很少問津文科,只有理科吃不消的人才會進入文科班。政治課、歷史課被看作是放鬆課、休息課,遭受冷遇,其實這種做法是沒有道理的。
很多大學生文史常識的匱乏和精神世界的失衡現象已經不容忽視。青年歌手大賽綜合素質中反映出某些人文史知識的極度貧乏令人咋舌,圍繞娛樂圈和足球界的諸多問題,體現出一代人文化素質和精神素質的持續荒廢有目共睹。一個人要成就偉大的事業,沒有足夠的文化底蘊是絕對不行的,揚振寧的成就在於他的文理交融。文科和理科對個人的成長和國家的貢獻具有同樣的重要,絕不能有重理輕文的思想。
有家長認為,好苗子就該學理科,學文科那是因為成績跟不上而不得已;還有人認為,女孩子讀文科也就算了,男孩子就應該學理科。其實文科和理科完全沒有孰優孰劣之分,如果說男孩更適宜學理科,女孩更適宜學文科,那是從整個群體的成功率上考慮的結果。而作為家長,你無需理會群體,只需關心你的孩子是適宜讀文還是讀理。
有的人認為文科知識在社會上應用得不多,所以對文科知識學習很不重視,其實不然。按照國家人事部的有關統計預測,21世紀初我國將急需以下14類人才:稅務會計師(會計類)、電腦系統分析專家(電腦類)、電腦軟體工程師(工程類)、環境工程師(環保類)、中醫師(健康醫療類)、經紀人(咨詢服務類)、索賠估價師(保險類)、律師(法律類)、老人醫學專家(醫學類)、家庭護理(個人服務類)、專業公關人員(公共關系類)、商業服務業務代表(推銷類)、生物化學家(科學研究類)和心理學家(社會工作類)。
粗略統計一下我們不難發現,上述14類人才中,文科及與文科相關的專業佔了一半以上。從某種意義上說,文科與理科學生的比例反映了社會的發展水平.但從國家的其他方面如物理學研究、化學研究、創新科學研究以及生物學研究等都需要理科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文科與理科的比例接近是1比1的,而文理科的發展是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基礎,故此文理科同樣重要,我們決不能社會偏科的不良風氣所影響.
其實現在很多學校的很多專業已經文理兼報了,大學都在倡導大類招生,不用界限明確,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不用過於擔心。更何況對每一個同學來說,你只能報考一所大學,不論文科還是理科,對於你升學的概率都是100%。
二、文科成績好就報文科、理科成績好就報理科。
如果你把高中的學習目標確立為考大學的話,我覺得這種策略有可能未必就是上策,大家都學過「田忌賽馬」的故事,若是文科好的都報文科,你文科好的優勢不一定就能夠顯露出來,反而如果你理科好的去讀文科,至少在數學上大佔便宜,所以這裡面充滿了不定之數。我總覺得充滿人文氣息的縣中的學生不能功利庸俗地把考大學作為高中學習的惟一目標,我們應該把學習的目標定位在「求學問長知識」上。同學們在選學科時不要被表面的成績所迷惑。我們應該慎取。
三、成績不好就去讀文科
是一種逃避心理。試想,你現在的學習都成問題,換了學科就一定能學好嗎?一個智力正常的學生如果全力以赴地學習,肯定能學好。之所以成績不行,一般是在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時間和學習方法上出了問題,找出原因並解決問題比簡單地換個環境重起爐灶要重要。
關於文科的學習 。人們對文科的偏見主要在於把它看成一個死記硬背的東西,但其實,對那些比較好一點的同學來說,他學進去以後,對很多東西的理解會超出常人的那個層次。你要是問胡適、李大釗、蔡元培,文科是不是死背的,他們肯定不這么認為。背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但是背完以後,你必須學會融會貫通。史地政這三科本質上是一家,融會貫通後會學得很活,而且會涉及到對當前社會的一些實際問題的思考、解決,在這當中自己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所以文科也是一門生動活潑的學科,在某種意義上它的智慧更高於理科。
面對眼前,對於理科基礎比較差的同學宜選文科,因為文科的基礎易補回來,如高一的文科放假期間可補回來,甚至政史地科在高三階段都還可能補起來,而理科的基礎要補回來則比較困難。
四、同學間打賭
如果某科考不及格就選讀文科或理科。盡管現象較少,但仍需注意。
我校2003級有位譚同學與在城北的初中同學沈某在讀高一時,兩位成績相當的好朋友商定如果誰的物理及格誰就讀理科,結果譚同學選擇了文科,沈同學選擇理科,兩年後高考,譚同學考上北京大學(2007年順利畢業進入了中國第一女富翁的公司),沈同學兩年後沒有考上,2004年到我校補習轉入文科學習,並上了本科線,但不甘心,又在我校復讀一年,考上了川內的一所二本大學,2009年該就業,卻趕上了全球金融危機。五、怎樣選擇文、理科
經過大量的調查分析以及對多位老師的采訪,我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包含老師及高二、高三尖子的意見):
1、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無論選文、選理,興趣是第一前提。舉個例子,2001年高考文科狀元郝煜在接受采訪時說:「我的強項是理科,但我從小鍾愛文科,並一直保持到高中,所以我選了文科並取得成功。」因此若你在生活中對某方面感興趣,很關注或上某科課時比較有精神,就可以考慮選這方面的學科。總之永遠把興趣放在第一位,一定是對的。
2、特長。特長是學習的推進劑。它將使你的學習得心應手,在競爭上勝人一籌,是文理科選擇的重要依據。那麼怎樣發現自己的特長(天賦)呢?如果你對某科感覺特別好,或用相同的時間得到的效果比起其它科更好,或以少量時間獲得的效果與其它科學花費多時間獲得的效果相當或更好,如果你自身的某些特長與某科的聯系很密切,都說明你有學習這一科的特長和能力。你就應該考慮,哪一科能更好地發揮和促進你的特長的發展。
3、成績。成績是此次選擇的最實際的依據。所以了解自己各科成績的確切情況是非常重要的。政治組周老師說到:同學們非常有必要去查閱自己各科成績,以及文綜、理綜成績的全市排名,並作具體分析比較,看自己哪科更具競爭力,在全市甚至將來全省可能的排位。而且還要特別看準以三科拉分科,了解此三科在文理科選擇中至關重要的作用。
語文:作為各科學習的基礎,與每科都有密切聯系,相比之下,語文與文科的聯系更大,所以語文比較好,文科又比理科稍微好的宜選文科。但若理比文好,則選理也具優勢,因為大部分理科生語文並不強,所以語文好,可以使自己的競爭力提高一個檔次。(來自語文組老師的意見)
數學:文科、理科的主要學科,在促進競爭力上與語文相當,但理科對數學的要求更高。當然數學對文科的某些問題(如地理上的溫度、太陽高度等)的解決也有重要作用。(來自數學組老師的意見)
英語:雖然在高中其地位與語、數相當,但到大學是地位最高的,不管學什麼,英語是必備、必修的學科,英語成績好,可以使你對文理科的選擇較自由些。
4、理想。每個人都有理想,而且它可能是你的奮斗目標。那麼選擇與自己的理想接近的學科,將對此學科的學習起促進作用。比如,你想成為企業家,則文科與這理想更接近,學習起文科來就可能更積極,更主動,學習成績也就可能更出色。
讀文,讀理,對於大家今後的志願是有很大影響的。因為現在盡管有的專業是文理兼收,但是很多還是分開招生的。想像一下自己將來會從事什麼職業。比如喜歡文學,將來想做記者,編輯,或者對政治經濟感興趣,將來想從政或研究經濟等等,這樣的一般選擇文科。對自然科學感興趣或者對科技感興趣的,將來想當工程師,或者技術人員等等,一般選擇理科。
5、社會。觀察、分析社會趨勢,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為此次文理科選擇不光為了考好高考,從長遠上看,還要要為自己的未來作好打算,打好基礎。
總之,每一個同學都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切不可由於某些不良的客觀原因而作出錯誤的選擇,誤已一生。這樣的例子我們一中舉不勝舉。
理科:高中學理科的同學,在添志願時分為兩大類:理學,工學。就是大學合稱的理工類。 理科是自然科學、工程與技術、農林科學、醫葯科學的統稱,包括理學、工學、農學、醫學4個學科門。報考理科的考生,可以錄取到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等學科門的專業.
文科:經濟類的: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財政學,金融學
管理類: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還有法學,社會學,漢語言,對外漢語,新聞學,廣告學,心理學,應用心理學
Ⅶ 理科的學習方法
在理科學習中,概念的學習毫無疑問是重中之重。一切無從談起。然而,這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因為不少人抽象思維較差,對於乾巴巴的概念怎麼也學不好。使用速讀記憶訓練工具也會有一定的提高。為此,在這里為大家介紹一些有效的數學概念學習法。具體說,有以下六種方法:
第一 溫故法
國外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奧蘇伯爾認為。概念學習是在已有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因此,在學習新概念前,如果能對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概念作一些結構上的變化,以此來引進新概念,則有利於新概念的形成。
第二 操作法
對有些概念的學習,可以從感性材料出發,在操作中去發現概念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例如,要掌握環形面積的計算,關鍵要認識圓環。
第三 類比法
如學習 「一個數乘與分數的意義」時,就可拿整數乘法的意義來類比,從而導入新概念。這種方法有利於分析兩者的異同,歸納出新內容的有關知識,有利於幫助我們架起新、舊知識的橋梁,促進知識遷移,提高探索能力。
第四 喻理法
為正確理解某以概念,以實例和生活中的趣事、典故為比喻、引出新概念,例如,學習「用字母表示數」時,可引用例子,說明,字母可表示人名、地名和數;一個字母可表示一個數,也可以表示任何數。這樣枯燥的概念變得生動、有趣,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懂了「字母可以用來表示數」這個基本的數學概念。
第五 置疑法
這種方法通常由老師通過揭示教學自身的矛盾來引入概念,以突出引進新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調動我們教誡新概念的強烈動機和願望。
第六 兩先兩後法
所謂「兩先兩後」,是指先預習後聽課,先復習後做作業。這一看似簡單的學習的方法卻能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Ⅷ 大學理科的學習方法
理科的學習方法和文科有很大不同,主要原因在於思維模式不同,理科的思維模式是以邏輯思維為主,因此學習理科也應該按照邏輯思維習慣進行。不管是形象思維為主的學生還是邏輯思維為主的學生,採用以下方法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本人是典型的形象思維,大學本科讀了個工學學科,理科學習比較困難,使用這個方法得到了不錯的成績,具體如下:
1. 根據課程表安排周學習計劃表。計劃表對理科學習尤其重要,特別是不擅長理科的學生尤其應該注意。理科學習環環相扣,計劃表可以保證環節之間不脫節。一般計劃表以星期為單位,每天溫習當天課程,至少提前半天預習即將到來的課程,每個星期最後一天做本星期的學習總結。回頭重新瀏覽一遍一個星期以來學過的知識。
2. 在計劃表中安排具體的時間進行補差,每節課都聽懂是不現實的,所以補差時間是否具體合理就顯得很重要,一般來講,補差時間位於相鄰兩次同科目課程之間。
舉例(僅以理科科目列舉):星期一上午高數、下午普物;星期二下午分化;星期四上午高數、下午普物;星期五上午分化、下午普物。
周學習計劃就是:星期一晚上溫習高數和普物,預習分化;星期二晚上溫習分化,預習高數和普物;星期三晚上溫習高數、普物和分化,預習高數和普物;星期四溫習高數和普物,預習分化和普物。周末進行總溫習。
學習計劃中的補差時間安排:每一天溫習後找到沒有掌握的知識點,記錄在當天學習計劃表後邊的備注欄里,在下次課之前解決之(當然,當堂解決更好)。
理科學習非常強調計劃性,沒有計劃性很快就會造成學習環節紊亂,只要這個紊亂時間超過兩個星期(該解決的沒解決、該銜接的銜接不上),重新連接上的難度就會變得非常大。
總結:每個星期制訂周學習計劃,該計劃中具體規定了每天的溫習內容和預習內容,每天的溫習之後都要找出當天沒有掌握的知識點,再下一次同科目課程之前解決掉。
雖然看起來比較簡單甚至有點笨,但是這個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讓你的理科學習扎實進步。現在很多大學生學習缺少計劃性,文科科目一段時間內看不出問題,理工科則成為問題高發的課程,絕大多數學生的理工科學習成績差都是由此造成。
這是切身之談,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補充:大學和高中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完全靠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很多學生學習沒有計劃性問題根源在於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差。你所說的高中的學習方法在大學也適用,學習就應該多問、多對比、多歸納、多總結,這是會學習的人的共同習慣。應該好好保持。
個人建議:讀大學的作用不在於學會多少知識,在學習過程中使思維得到全方位的鍛煉才是大學唯一的作用(真正的學習是從研究生開始)。至於60分萬歲的說法,的確很是流行,但是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強人意者大腦受到的鍛煉程度差異很大,這將在以後步入社會的工作中得到體現。一線大學和二、三線大學畢業生最大的區別在於對同學科的知識的深入程度,實際上就是大腦受訓的深入程度,這直接決定了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的差異。不論你將來從事的工作距離你的專業有多遠(不應該認為畢業後不從事本專業的對口工作就可以應付學習),這種能力都會讓你受用終生。因此,即使大學的作用是鍛煉思維,你也必須養成認真對待的好習慣。我在世界五百強企業工作的十年中,招聘過數千畢業生,來自不同院校的學生在這方面的差異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Harvard、MIT、Yale的畢業生)。學習不努力不只是一種在校的表現,也是一種做事習慣,學習不認真的學生在走進社會以後做事也會比較隨意(一般表現為為了工作而工作,認為拿了多少報酬就做多少事,這一群人在意識和態度上的狹隘阻礙了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雖然我不主張死讀書,但如果你對自己負責任,就一定要在大學里養成事事認真的好習慣,包括對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