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兒童心理敏感訓練方法

兒童心理敏感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7 13:55:10

① 學前兒童常見的心理療法有哪些

學前兒童正處於身心加速發展時期,在這一階段,家長關心的往往是兒童的身體健康,除非兒童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否則大多數家長不太容易關注兒童的心理健康。但等到兒童產生心理問題時,往往很難再矯正過來,因此對於兒童的心理問題應以預防為主。
兒童心理問題的界定
學前兒童心理問題主要指處於6、7 歲以前的兒童行為在持續時間上和嚴重程度上偏離了大多數兒童的正常行為標准。關於兒童期心理問題應該認識到以下兩點:第一,兒童心理內化水平很低,其行為異常可以視為心理異常所致。第二,沒有妨礙到正常生活的程度較輕的異常行為不能視為心理問題。兒童心理問題種類比較多,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兒童心理問題:

兒童自閉症
又稱兒童孤獨症,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對幼兒的社交、語言、感知覺、認知等方面會產生全方位的嚴重影響的疾病。其產生原因很復雜,可能涉及到遺傳、病毒感染、疾病、環境污染、輻射等。
臨床表現:
1.語言障礙
患兒語言發育遲緩、開口說話較晚,有的患兒甚至終生不語。患兒只能機械地模仿別人的語言,對別人的提問不能回答。如別人問:「你叫什麼名字?」患兒也會說:「你叫什麼名字?」別人叫他的名字,患兒也不會做出應答。有的患兒不會運用代詞:把「我的」說成「你的」。說話時很少看著對方,甚至把頭扭過去。
2.社會交往障礙
患兒無法與他人進行正常的交往。與別人沒有目光對視,沒有與他人擁抱、親吻的意願;被愛撫時也不會表現出溫情。不區分熟人、陌生人,對家人和對其他人的態度是一樣的。父母只是患兒生活起居的依賴,並非是情感的依賴,只有餓了才會找媽媽,然後又不理媽媽。經常獨處,不願意和同伴一起玩耍。看見別的兒童玩游戲,也沒有參與的願望或觀看的興趣。
3.重復刻板的行為模式
患兒反復做一些沒有意義的行為,如玩弄自己的手掌、反復拍手、轉圈等。很多患兒拒絕接受變化,行為刻板,如玩具一定要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回家要走相同的路線,一旦這些行為被制止,會出現敵意或反抗行為。
4.興趣狹窄、奇異
患兒對周圍事物不敏感、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對周圍環境所發生的事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對於其他兒童所喜歡的玩具或卡通動畫從不關注,反而喜歡一些單調乏味的東西,如會盯著旋轉的電風扇一連看數小時,或對某個電視廣告特別衷情,經常性地背誦某句廣告台詞。
5.智力障礙
在自閉症兒童中,智力水平發展存在很大差異,少數患兒智力正常,大多數患兒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還有一部分患兒甚至在某個領域智力超群,遠遠超出其他正常人,堪稱天才,令人驚嘆。關於這一現象,目前心理學界還無法解釋。

矯正措施:
1.行為療法
該療法源於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對於患兒病態、刻板行為不予關注,更不要制止,對於偶爾出現的意義行為馬上給予表揚鼓勵,及時強化,以提高意義行為出現的頻率。
2.寵物療法
即給患兒撫養一些寵物,這種方法是針對患兒的情感淡漠、無法與他人建立親密聯系提出來的,患兒在撫養寵物的過程中,需要承擔起照顧小動物的責任,會逐步培養出他的愛心,使他產生愛的情感。
3.藝術療法
藝術活動可以撫慰人的心靈、宣洩人的負面情緒,如:繪畫、舞蹈、音樂等,通過患兒所繪的圖畫可以反映他的潛意識內容,成為進一步治療的重要依據;而音樂可以提高患兒的感知能力,訓練他對周圍環境的敏感程度,患兒在音樂的激發下所產生的無意識反應也可以反映患兒內心的情感,有利於更好地觀察了解患兒。
4.游戲療法
兒童在游戲活動中,不僅可以得到全身心的放鬆,游戲對兒童的心理問題還可以起到改善和促進作用。在游戲中可以模擬社會生活領域的真實情景,使兒童在游戲中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培養實際社會生活所需要的生活技能,促進他們社會認知的發展,提升社交能力。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又稱「幼兒多動症」,是一種以注意力不集中、行為容易沖動、情緒不穩定和活動過多為主要症狀的心理發展障礙。其產生原因有:神經系統病變、母親孕期高熱、社會文化影響等。
臨床表現:
1.活動過多
在剛學會走路時,就以跑帶走。手腳活動很多,總是忙個不停。不顧及場合、時間的亂跑、亂跳、大聲喊叫,即使家裡來了陌生人也是如此。如活動時,小動作多,坐立不安、身體扭來扭去,甚至來回走動,大聲說話,干擾其他同學;不能很好地投入某一個游戲中,在多個游戲中挑來挑去。
2.注意力不能集中
很難專心致志地做某件事情,周圍很小的聲音或細微的事情都會吸引他的注意力。聽別人說話時總是心不在焉、似聽非聽;不能復述別人剛剛說過的話,做事情很容易半途而廢,不能自始至終把一件事情做完,往往在一件事情剛做沒多久,就去做另一件事情。
3.沖動任性
情緒不穩定,容易沖動;做事情很任性隨意,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不考慮後果、不知危險。如教學活動過程中突然大聲吵鬧;在大街上盲目亂跑,從不注意來往的車輛;不聽從成人的勸告、教育等。
4.學習困難
理解困難,對教師的提問反應遲鈍。計算或閱讀時經常出錯,不能完成作業。閱讀、書寫或計算時有困難,較粗心,如:把「6」看成「9」,把「b」寫成「d」,雖經多次提醒,依然如此。
5.動作不協調
部分患兒的動作不協調,如:難以完成系鞋帶、扣紐扣的活動,快速輪換動作較笨拙。走路或跑步呈「S」前進,難以直線前進。
矯正措施:
1.冷處理法
對於患兒的大吵、大鬧,滿屋子亂跑,不要呵斥或打罵,也不要給予目光上的關注,成人依然做自己的事情,就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這樣會讓患兒覺得沒有意思便會慢慢安靜下來,等到患兒安靜下來,馬上給予表揚和鼓勵。
2.教育示範法
成人可以在患兒面前大聲地演示自己學習的思路和方法,比如:「我先做第一題,第一題是計算題,我先認真地讀題,2+3 等於多少,我想一想啊,兩個蘋果加上三個蘋果,一共是五個,所以2+3 應該等於5。」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讓患兒的思路更加清晰,有利於集中注意力。
3.限制看電視、上網的時間
研究表明,兒童對電視和網路依賴的時間越長、程度越嚴重,則注意力越難以集中,因為電視節目、網路的信息量都很大,會讓兒童難以靜下心來選擇。
4.感覺統合能力訓練
對於有運動不協調症狀的患兒,可以進行感統訓練,如跳繩、踢毽子、打球等。這些運動簡單、容易操作,可隨時隨地進行,而且效果良好。
5.非言語交流法
患兒由於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專心地聽別人說話的內容,在和患兒交流中,成人可以一直和患兒進行身體接觸來引起患兒的注意,如:可以一邊撫摸著患兒的腦袋一邊和他們說話,說完後可以提問「我剛才說什麼了?」如果患兒仍然不清楚,可以再撫摸著患兒的腦袋,重新說一遍,直到他能復述為止。

攻擊行為
產生原因:
攻擊性兒童在認知上一般存在錯誤,他們對自己的體能優勢評價較高,在遭遇不良的心境體驗時,不能理性地思考問題,把攻擊性行為作為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還有部分兒童的攻擊性行為來自於對其他人的模仿。
矯正措施:
1.培養兒童的野移情冶能力
「移情」是指兒童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涉身處地的理解別人的情緒、情感。很多兒童之所以會攻擊別人,往往和他的「移情」能力發展不足有關,不能夠體驗被攻擊兒童的無助和恐懼,沒有同情心。可以通過角色游戲的方式,讓兒童感受被攻擊時的委屈和傷心,培養他們的同理心。
2.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
父母要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圍,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兒童面前爭吵或發生肢體沖突,以免強化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夫妻之間相處融洽、其樂融融,會對兒童的心理壓力起到宣洩、緩解的作用,降低他們的攻擊行為發生的頻率。
3.多從事體育活動
攻擊行為較多的兒童,往往體能過剩,精力充沛。成人可以帶領兒童從事一些戶外活動,如跑步、爬山、游泳等,在鍛煉身體的基礎上,消耗他們多餘的能量。
4.讓兒童學會用非暴力手段解決問題
當兒童遇到問題不懂得怎樣解決,就本能地產生攻擊行為。如兒童因為不會輪流玩玩具,都要先玩,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攻擊行為。成人要教會兒童遇到問題時能通過商量、妥協,或按照某種制定的規則來解決。
5.對兒童多一些關注
有些兒童會攻擊別人,是因為長期被成人忽視,沒有體會到和父母在一起的安全感,通過攻擊其他兒童來獲得父母的關注,哪怕是父母的呵斥和打罵。所以父母要多陪伴兒童,當感受到父母的呵護和愛的時候,攻擊性行為自然會減少。

偷竊行為
產生原因:
偷竊行為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兒童問題行為,其原因有:兒童沒有「物品所有權」的意識,不理解物品具有所有權,覺得喜歡就可以隨便拿,不能抵抗物質的誘惑,被其他人唆使,想要獲得具有相似行為兒童的認同感等。
矯正措施:
1.不要輕易地給兒童貼上野小偷冶的標簽
當發現兒童有偷竊行為時,家長態度要保持冷靜、和緩,切忌對兒童大聲批評,甚至責罵兒童是「小偷」,一些兒童本來是無心的行為,而且他們根本就沒有「偷」的概念,如果此時家長過早地給他貼上「小偷」的標簽,這會令兒童第一次意識到,原來這種行為就是「偷」啊,今後反而會更容易出現偷竊行為,這種現象叫做「心理暗示」。
2.幫助兒童建立野物權冶意識
家長可以給兒童建立一個「私人空間」,裡面只放兒童自己的物品,不要和其他人混用。讓兒童從小建立「我的」「你的」的概念,同時幫助兒童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物品,除非經過同意,否則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3.培養兒童延遲滿足的能力
所謂延遲滿足指:能夠克服眼前所想要物品的誘惑,等待更適合的時間和場所來實現自己願望的能力。也就是讓兒童學會等待和忍耐,學會克制自己的慾望。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一些確實有偷竊動機的兒童提出的。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兒童十分想要的玩具和零食,成人不要當場滿足,告訴他們過幾天再買,或者要求兒童完成某件事情然後再給予滿足。
4.讓兒童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
當兒童出現偷竊行為時,成人要教育兒童直接面對問題,而不是因為害怕懲罰迴避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成人帶領兒童歸還或賠償所偷物品,而且給兒童一點懲罰,讓兒童明白,做錯事情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但是懲罰必須適度,不能傷害兒童的自尊心,如可以把取消一個月的零食作為懲罰的一種手段。
學前期是人一生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家長和幼教工作者要把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首要的工作,看成是兒童健康生活、快樂成長的基礎性工作,給兒童一個陽光、積極的童年。

② 孩子的反應比較慢,有什麼鍛煉的好辦法嗎

孩子的反應速度和父母的引導有很大關系。正常情況下,兒童在表達動作時,肌肉的張力應該是可控的,這是兒童獨立完成一個動作的基礎。運動發育遲緩的兒童明顯缺乏對肌肉張力的控制,往往表現為虛弱或僵硬、姿勢僵硬等。肢體的協調性是兒童學習動作的基礎,也正是因為肢體的協調性達到了動作所要求的水平,兒童才能在一定的年齡掌握特定的動作。無論什麼球類運動,他們的反應要求都是相當高的。但同時,很多球類運動也需要大量的體力作為支撐。我們在訓練孩子的反應能力時,可以通過球類運動達到效果,但不建議直接球類運動。

③ 孩子心理脆弱,家長怎麼進行引導

重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味地向孩子傳授知識,而是提高心智的實踐過程,實際上,教育的使命是喚醒兒童沉睡的心靈,點燃孩子心中的夢想。

第五, 冷處理:給孩子一個約束,讓孩子冷靜思考。

心理的訓練一定是以不傷害孩子的心理為前提的。冷處理對應的是語言暴力,語言暴力比打孩子更讓孩子受傷,打孩子讓孩子受傷的是身體,語言暴力讓孩子受傷的是心理。冷處理會照顧到孩子的心理狀態,只是給孩子一個約束,讓孩子冷靜思考。當孩子出現情緒失控時,適當的約束讓孩子冷靜下來,不批評、不懲罰、不責罵,只是讓孩子冷靜下來,然後再進行行為上的探討。任何在情緒不好時做的教育都是失敗的。

如何克服兒童恐懼心理 6個方法來幫忙

克服兒童恐懼心理 六個方法:
1、日常生活中克服孩子恐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感情交流。美國心理學家肯特說:「保持家庭氣氛和諧,使孩子能無拘無束地與你交流,這是十分重要的,切不可嘲弄、嚇唬孩子,而應鼓勵、支持孩子」。
2、對孩子的要求不宜反復無常。如果一會兒要求孩子這樣,一會兒要求孩子那樣,孩子就會無所適從、不知所措,做對、做錯都將會受到指責,於是就產生了恐懼心理。因此,成人對孩子的要求要規范,要一致。
3、防止對孩子溺愛。由於對孩子過分疼愛和保護,就會讓孩子失去鍛煉勇敢精神的機會。調查表明,溺愛的孩子大多膽怯,依賴性強,缺乏自信。
4、家長對孩子不要喜怒無常。有的家長常將自己的好壞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這樣會使孩子害怕父母,怕父母無緣無故發脾氣,怕自己受罰等,終日心神不定、畏畏縮縮,表現為恐懼、多疑、敏感。因此父母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拿孩子當出氣筒。
5、不要過分責怪孩子。孩子做錯了事,正好可以利用這種做錯事後的恐懼心理,教育和引導他們應該怎樣做是正確的。既指出錯誤的危害,又表現出成人對孩子的寬容,使孩子感到批評也是為了愛他,從而也就不會產生恐懼心理了。
6、及時加以撫慰,就能幫助孩子的心理免受傷害。對兒童恐懼心理的矯正,實際上是對兒童勇敢精神的訓練。訓練中可輔以獎勵的辦法。

⑤ 性格敏感的孩子怎樣引導

家長來信:老師,你好! 我家兒子今年7歲了,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他是個情感細膩且又敏感的孩子。例如:我們對他微笑,他有時會認為我們是在嘲笑他;課堂上也不怎麼敢舉手回答問題,生怕回答錯誤;他不能接受別人對他的否定;某件事,他就想要一心做好,如果完不成他就會很不開心,很沮喪,下次他可能會拒絕再做……我們家是三代人生活在一起,他奶奶平時老是不準他這個,也不準他那個,而且嗓門還特大,說起話來就像是在吵架,因此孩子做什麼事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大人會否定他。我通常對孩子是賞識教育,我會鼓勵他,給他加油,但這么些年下來,就形成了孩子如此的性格。我該怎麼做?接下來具體應該怎麼進行教育?我很模糊!希望老師能給我些建議或提點,謝謝老師!小江專家答問(北京工業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研究員 魯傑): 這位家長,你好,你談到的情況表明孩子的心理較為敏感性格也較為膽怯,並且,如果父母對他微笑他都會認為是在嘲笑他,說明孩子不夠自我接納,這樣的孩子通常總是很自責,但如果接受外面的責備他又很難以接受;再有,孩子對是否完成事情很在意,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及事情難度的判斷都存在過度的焦慮,這樣長期下來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較為不利。你也擔心奶奶的個性和行為方式可能會對孩子有不良影響,這是一方面,但更主導的原因應該還是孩子天生氣質膽怯敏感所致。 對此,父母在總體上要和孩子多交流,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給予他充滿愛心的照顧這是最根本的幫助孩子的方法。 具體來講,父母要盡可能地多和孩子呆在一起多和孩子進行親密接觸,如緊緊摟抱孩子,通過身體表示對他的愛,持續和孩子一起做游戲活動,做他的同伴才能更深入地融入孩子的內心世界,這往往會起到比做家長的角色更積極的影響。 再有,應該盡量發現其長處,予以肯定,增強興趣及自信心。很多這樣的孩子都有極強的長處所在,但請注意,往往敏感的孩子對於誇獎也很排斥,他們更喜歡恬淡的肯定與鼓勵。對其缺點,千萬不要過多地指責,更不要跟其他孩子比較,因為這樣會使孩子自卑自棄,不求上進,敏感的孩子反思與自責的習慣都很強,父母對其不足只要點到為止足以。 另外,不能讓孩子把自己關在屋裡,在家裡和父母的交流非常融洽後,試著讓孩子從接觸老師和周圍成年人開始,培養孩子接觸外界的習慣,然後有意識地創造與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機會。開始時,可找兩三個性情相投的小朋友和他一起玩,並把可以集體玩耍的玩具,如球、繩、積木等交給他們。

⑥ 寶寶從小就很敏感,有什麼辦法可以給她安全感

同事小劉的孩子們一直很聰明,受到許多朋友的喜愛。但最近,小劉發現了孩子的「不尋常」,孩子變得非常敏感。他總是說小劉不想要他,孩子傷心地哭了。原來小劉這幾天在出差。由於工作的特殊性,他無法與外界溝通,與孩子的溝通也中斷了。小劉也對孩子的哭聲感到無助,但他說了一切,但孩子仍然拒絕聽。

最後,對孩子多一些耐心,接納孩子,照顧孩子的情緒。

教育孩子的變化不僅僅是敏感的,更多的是困難和挫折,需要父母花時間去引導,才能給孩子帶來新的活力。第一個前提是父母是否有耐心,是否願意長期教育孩子的不良行為,這樣才能更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綜上所述,兒童在敏感期的表現是正常的情緒表達。父母應該有更有效的方法來處理孩子的成長困難,教育比強迫教育更積極的引導。孩子的身心發展,人際交往,思維方式的改善,都需要父母耐心的幫助,給孩子更多的思考時間,訓練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幽默優雅的對話,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建立內心的安全感。

⑦ 孩子敏感脆弱如何引導

可以增強孩子的心理訓練 多讓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多與人接觸 慢慢的就能調解過來

⑧ 孩子感統能力的觸覺過於敏感,如何針對訓練

孩子的觸覺改善方法可以通過小游戲的形式展開: 1、重力擁抱(每天不低於12次,不高於32次); 2、刷澡(從肢體末端向心臟端刷); 3、指壓; 4、按摩; 5、觸覺棒、觸覺環、洗澡球。童橋國際

⑨ 培養小孩的心理素質,有哪些好的方法

良好的心理素質包括穩定樂觀的情緒、積極健康的情感、個性的全面發展、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有較強耐受挫折的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及能實事求是地進行自我評價等等。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呢?

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和自控能力

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心理實驗,幼兒園教師給每一個孩子一塊糖,並告知她們:「如今吃,就只給一塊,假如能忍一小時後再吃,能夠再獎賞一塊。」之後的追蹤調查的數據顯示,但凡這些能忍耐的孩子通過率大大的高過不可以忍耐的孩子。這在社會心理學叫延遲效用,或延時滿足。很多孩子做事有頭無尾,欠缺信念和耐心,長大後工作上也難得少有取得成功。

家長可正確引導孩子在與他人相處的全過程初中會輕松地表述自個的建議並解決相處中產生的多種分歧,讓孩子在持續的融洽,融入初中會怎樣與別人和睦地對待與合作。

⑩ 敏感的孩子,家長怎樣引導才能有助於他心理健康成長呢

敏感的孩子,家長怎樣引導才能有助於他心理健康成長呢?

3.協助老師與高度敏感的孩子溝通。對於那些高度敏感、內向、照顧自己無人能及的孩子來說,學校很可能充滿了困難和挑戰。對於高度敏感的孩子,學校的干預太多,如果再遇到老師誤判孩子的能力和動機,那就更糟糕了。但是,如果一個高度敏感、內向的孩子遇到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有時會形成良好的一對一關系,孩子會成為老師的助手。如果你家有高度敏感的孩子,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這些特徵來自遺傳,是孩子的天性。家長要正確引導。

閱讀全文

與兒童心理敏感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流量共享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375
滾筒洗衣機搖晃怎麼解決方法 瀏覽:509
半水調漂方法視頻 瀏覽:373
kindle使用方法說明書 瀏覽:854
油畫無痕掛鉤使用方法 瀏覽:839
幼兒貼肚臍貼的正確方法 瀏覽:47
內開窗安裝方法 瀏覽:565
質性研究主題分析方法 瀏覽:448
汽車提速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489
科三有什麼方法定好油門 瀏覽:743
電腦表格列印方法 瀏覽:454
泡腳片的使用方法 瀏覽:904
滾動手機屏保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898
3d圖片黑斑處理方法 瀏覽:809
應用方法研究 瀏覽:825
如何分析人物的描寫方法 瀏覽:1000
提高游戲幀數最快的方法手機 瀏覽:501
乳清蛋白粉使用方法 瀏覽:402
簡單繩子打結的方法 瀏覽:424
格力微波爐使用方法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