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或初入職的人,在做數據分析的時候,往往太注重技術細節和工具,而忽略了問題的全面性認識。我們做數據分析多為了解決問題,做數據往往只是手段。如果我們不清楚分析的目的,或對業務缺乏認識,或沉醉於高級數學技巧,我們做的就脫離實際。做數據分析時,我們的思維引導分析的過程,而不是分析結果影響我們的思想。所謂數據分析方法論,你說得正好,是思想引導。這些方法論都幫助我們建立思路,在開始做繁復的計算前想好了全盤棋局。
⑵ 怎麼用認識論和方法論分析問題
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的目的,直接實現示範的唯一呃呃,是檢驗唯一標准,然後是先生是目的,然後認識的時反正她好的話,對他的就會阻礙,抓住,抓住方法論
⑶ 如何才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呢
僅供參考:
所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並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怎樣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①堅持矛盾觀點.②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對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體分析;對同一事物的不同階段的特點作具體分析;對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體分析).③在運動中把握規律;④發揮主觀能動性.⑤做到主客觀具體歷史統一.
如何全面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生活與哲學》學習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它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並找出解決矛盾的具體辦法。其含義主要有兩層:一是具體分析矛盾的特點;二是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第一層是認識問題,第二層是解決問題。認識問題的目的是解決問題,因此第二層是第一層的目的和落腳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並不是哲學原理,而是方法論要求,其原理依據是矛盾的特殊性。
一、為什麼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之所以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在於它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就在於它們各有其特殊的矛盾,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質的事物區別開來。其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正確認識事物的目的是為了正確解決矛盾,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解決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要求
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是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這就要求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時,只有承認矛盾的普遍存在,才能進一步對矛盾作具體分析。二是注意研究事物的特點、本質以及該事物存在的具體條件。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條件下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只有研究這些特點,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區別開來,做到具體以問題具體分析。三是在運動中把握事物及其矛盾。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發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發展的不同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只有在運動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歷史的統一,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四是反對「一刀切」、「一風吹」。這種不分時間、地點、條件、千篇一律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會給工作帶來很大的損失。五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前提。
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什麼關系
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二者的區別表現在: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從唯物論的角度,側重強調從客觀存在的時事中提煉正確認識,達到主觀與客觀的統一;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則從辯證法的角度,側重認識解決問題時,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二者的聯系表現在:二者都突出強調了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主觀與客觀具體歷史的統一,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和條件,去認識事物的不同性質。從實際出發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前提和基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從實際出發的深刻表現。只有從實際出發,才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實際出發才能貫徹到底。
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怎樣體現唯物論和辯證法統一的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雖然是從辯證法的角度,側重於在認識和解決問題時,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但要真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離開對實際情況的正確認識這個前提,事物的本質就難以抓住。因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仍然是建立在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基礎上的,也就是建立在唯物論基礎上的,它體現了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
五、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不是「就事論事」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並找出解決矛盾的具體辦法,它反對的是用一種方法解決所有的問題。就事論事雖然也強調問題的具體性,但它忽視了矛盾的普遍性的指導,用孤立而非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就事論事或只「論事」不「論理」或不揭示事物特殊的質,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則要分析事物的特殊矛盾所規定的特殊的質。所以,兩者是有區別的,不能等同。
⑷ 求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原理 和 方法論
唯物的辯證法
1.唯物辯證法是關於聯系和發展的科學。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整體。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從普遍聯系的總體上把握事物的本質和功能。世界是永恆發展的過程。物質和運動的關系。運動和靜止的關系。事物發展的規律性。規律是客觀事物內部的本質聯系和發展的必然趨勢。本質和現象、原因和結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現實性的的辯證關系。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唯物辯證法,防止形而上學。
2.對立統一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矛盾的含義。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3.量變質變規律
量變質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形式和狀態。
一切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質、量、度。掌握適度原則的重要意義。
量變和質變的含義及其基本形式。量變和質變的相互關系。
4.否定之否定規律
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
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辯證的否定觀和形而上學的否定觀。否定之否定。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⑸ 如何全面的深入的分析一個行業存在的問題。希望能得到一個方法論,強調分析的方法,邏輯性。
理性的蘭德人是如何管理以及決策的!
主題:在組織內實施理性管理
"理性管理"的目標:在於充分利用組織內人員的思考能力,並以這種能力解決組織的問題。
達成這一目標的方法:給予成員執行工作所需的觀念性工具,以及一套他們可以共同使用的方法與技術,以便讓他們搜集與處理資料,來解決問題、做成選擇。預知未來有關事項並且將復雜的狀況分解為可以控制可以管理的部分。此外,必須為他們提供一個支援性的機構,以使團隊協調使用這些理念的方式,可以在此一組織內繁榮茁壯地成長。
在組織日常工作中,使用最廣泛的四種思考模式——找出原因,選出最佳的行動路線,預見未來的問題,以及使復雜的狀況變得能夠管理等——每個組織成員都可以透過"理性程序"的實施予以磨練,使其更具有生產力。如果能仔細這樣做的話,整個組織的生產便會提高。品質的責任從組織的中心開始,像漣漪一樣越來越向外擴大。
理性程序的實施,使組織更能達到高效率,而且充滿活力,這個目標就是每個管理者,都相信能夠達到,但卻很少能達到的。
(另:成功的七個基礎條件:
1、使用"理性程序"理念所欲獲得的成果以及想達成的目標,必須定義清楚,並能為最高管理層和所有參與者所了解和接受。所有的人員都必須支持這些理念在組織內的使用;包括在各階層以及各種管理狀況中。
2、"理性程序"理念推廣的方式要讓人覺得:
a.它們是實用的,而且對那些使用的人有好處;
b.它們與工作有關;
c.它們很容易在日常真實狀況中。
3、"理性程序"理念的應用,不是任其自然發展,而是透過某些技術來引導,這些技術能讓人們看到成功的曙光,從而確保其作為實用工具的可能進而成功。
4、組織內的系統和程序,經過修正及重新設計,以便配合"理性程序"理論,並做最大利用,從而使運用制度化,"理性程序"的四種思考模式,便成了作業的標准方式。
5、對於那些運用"理性程序"理念,處理組織有關事項及決策的人,以及那些督導及管理這些理念運用的人,要能給予獎勵及個人成就感。"理笥程序"先是大家所喜歡使用的方法,最後成為自動的思考與工作方式。
6、"組織"有持續的後續活動,以加強及磨練這些已經獲得的能力,並將其應用延伸到組織的新領域,藉以再度申明最高管理階層對於應用"理性程序"的決心。
7、對於"理性程序"的應用成果,持續的監測和評估,對於其進展情形能根據最初目標加以評鑒,並且將這些成果的回饋,提供給所有有關人士。)
第四號 蘭德決策元素
組織焦距法與個人焦距法
這是裝置"理性程序"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組織焦距法是最高管理當局為了某些特殊的事項而引進理性程序。而從焦距法則是組織先選一群相當數量的使用者,讓他們用"理性程序"來工作,並解決他們責任范圍內的有關事項。
第五號 蘭德決策元素
問題分析術
"問題分析"乃是一種有系統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它並不排斥經驗或技術知識的價值,相反它幫助我們這些經驗及技術做最佳的利用。
成千上萬的人都運用過這些技術來解決問題,他們原先認為問題無法解決,或者需要花上更多的時間及金錢才能解決。如果他們能夠持之以恆地使用這種方法,大部分的問題就可以解決。問題分析技術,使我們能將有關問題資料的搜集及評估工作做得很好。然而,這種方法亦有其限制,如果我們無法追蹤到解決問題所需的關鍵資料,這項問題便繼續向我們挑戰,沒有任何方法或途徑可以解決它,不管這些方法或途徑是多麼的有系統或完備。"問題分析術"只是一種方法,而非一種萬靈丹。
l 定義問題的標准
在每一個問題中,都未達到預期的績效水準,而造成此種績效難以令人接受的原因則不明。
l 問題分析的技術
——對於問題加以定義(偏離以前水準還是自始就未達到過)
——從四個層面對問題加以敘述:問題確認、發生地點、時間以及問題廣度等。
——在這四方面擷取關鍵資料,以便分析可能的原因。
——測驗各原因,以便指出最可靠的原因。
——證實真正的原因。
第六號 蘭德決策元素
常規問題分析的四個主題
1、管理階層的問題分析詢問技術。
2、方法步驟的濃縮使用。
3、解決"實際"表現績效從未達到"應當"績效的情況。
4、在團隊情況下運用這些技術。
第七號 蘭德決策元素
潛在問題分析
"潛在問題分析"主要的乃是一種導向,一種態度,它的基礎是一項信念,亦即人可以走進未來。看看它佔有什麼東西,然後回到現在,在效果最好的時候,立即採取行動,"潛在問題分析"是一種思考模式,使我們能改變和改善未來的事件。它是一種有系統的思考過程,使我們能發現和應付那些可能發生,和如果發生將造成傷害的潛在問題。
"潛在問題分析"提出兩個基本問題,"有什麼可能會出差錯?""我們現在能做什麼來對付它"?所要求的四種基本活動則提供了"潛在問題分析"的基本架構:
1、找出易出問題的地方:我們可能受到的最大傷害的地方在哪?什麼樣的改變對我們影響最大?
2、在最易出問題的地方,找出潛在的特定問題。這此進構成嚴重威脅,需要我們立刻採取行動的特別狀況。
3、找出能夠防止特定潛在問題的行動,這些行動乃是針對那些具威脅性的變化的可能原因。
4、對於那些無法完全預防的潛在問題,找出可以使其影響減至最低的應變行動。
"潛在問題分析"並不是一種找麻煩的否定行為,而是積極尋找方法,以避免或減輕未來可能出現的麻煩。因此,"潛在問題分析"乃是管理者或組織團隊所做的活動中,報償最大的一種。它為個人和組織提供了最佳的機會,使他們能依照自己的遠見和希望建立自己的未來。"潛~析"乃是我們今日可用的最為精緻的工具之一,它使我們能夠學到最後思考方式,用來管理關心,未來而且消息靈通的工作團隊。
l 四種基本的活動框架
"潛在問題分析"技術不多且容易了解,如下棋一樣,學會容易下好難,這四種活動是:
1、找出一項計劃、作業、方案等的弱點。
2、從這些弱點中,找出可能對我們的作業產生相當大的不利影響,而值得我們現在就採取行動應付的"特定潛在問題"。
3、找出這些潛在問題的可能原因和能夠防止它們發生的行動。
4、如果預防行動失敗或任何預防行動都無效時,如何緊急應變。
你所採取的行動、規模大小或復雜簡單,各有不同,決定採取哪一種行動——預防性的或緊急應變式的——要視"潛在問題分析"的對象、經濟觀戰、實施可行性以及常識而定。每一項都要成本,因為它需要我們分配資源,來預防可能發生的問題的未來,最劃算的方法當然是以最小的成本獲得高度的回收。一項很簡單的預防行動,如果能顯著減少我們未來面臨某一嚴重問題的可能性,那便是很劃算的投資,而一項復雜而昂貴的方案,如果只不過是為了防止一個不太可能發生的小角,那它就是不劃算的投資。
l 一種不一樣的決策過程
"問題分析"和"決策分析":一步接一步,以有秩序且完整的方式,產生一個合科邏輯的結論。
"潛在問題分析"與它們不一樣:它包括四個邏輯上連續的步驟,然而我們可能會找到無法預防的潛在問題和可能原因,如果碰到這種情形,我們必須跳過預防這一步,直接去設計應變行動,使潛在問題的影響減至最低。
l 何時使用"潛在問題分析":只有經驗和靈感告訴你。
"潛在問題分析"乃是一種技術,使管理者能夠充分運用其過去的
第八號 蘭德決策元素
"選擇"的思考模式
決策分析乃是一種有系統的程序,它的基礎便是我們在做選擇時所使用的思考模式,而決策分析技術則是此種思考模式的補充和升華。
1、我們了解必須做某種選擇這一事實。
2、我們考慮哪些是選擇成功的特定要領。
3、我們決定哪一點的行動最能滿足這些要項。
4、我們考慮我們最後所選擇的行動,會有什麼可能危及其成功和安全的風險。
l 良好決策的要素
人們能否作出良好的決策,要視以下之要素而定:
1、對於必須予以滿足的特殊要項所做的"定義";
2、對於所有的選擇方案所做的"評估";
3、對於這些選擇方案所可能產生後果的"了解"。
良好的決策,必須充分考慮"所需完成事項",任何選擇方案如果無法完成所需的工作,可說一無是處。
決策分析的目的,便是要找出需完成的事項,導出完成這些事項所必須具備的特定標准,評估與這些標准有關的可行方案,並且確定各方案的風險。
下面解釋決策分析過程中的要素及運用過程:
一、決策分析構面1:決策聲明
"問題分析"中以一項"偏離情況敘述"開始,包括"為什麼"、"決策分析"中以"決策聲明"開始,包括"什麼目的"、"哪一個"以及"如何"。
決策聲明為我們提供以後要做的一切事物焦點,並為我們的選擇訂出范圍。我們要訂的標准也將源於決策聲明,從而詳細描述此一決策所需的條件,我們對於可選擇方案的判斷將根據這些方案是否符合這些條件而定。
決策聲明要能指出某種行動,以及所需要的結果:挑選一位經理或設計一套制度它也要指出決策做成的"層次"。
二、決策分析構面 2:決策的目標
"目標"是決策的標准要件,也就是決策所欲完成事項的明確細節。
決策分析不是要找出一條行動路線,然後建立一套理論來支持這一路線。相反,乃是從所需完成事項這一點出發,然後朝最能完成此一事項的選擇方案前進。
"目標"乃是以達成目的為衡量標准,因此只有清楚的衡量標准,我們才能做出合理的決策。
三、決策分析構面3:必要與需要
"必要"的目標是保障成功決策所必須要有的東西。
"需要"首先是"必要",然後再選其中之最優的。
如"在本行業中具有兩年經驗"(必要)
"在本行業中最有經驗的"(需要)
關系:
"必要"的目標決定誰上場玩球。
"需要"的目標則決定誰該贏球。
四、決策分析構面4:選擇方案
決策時要嘗試做"平衡"的選擇,一項方案就算最能完成目標。如果具有嚴重的風險,也不算得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我們必須而且只能選擇一個方案的話,這項方案是否值得接受。
五、決策分析構面5:選擇的後果
本步驟是找尋所有可行選擇方案可能會產生的不利後果。決策分析探討的很少是已經確定的事,一項擬議的行動愈是深入未來,確定性愈低。而正是由於這種不確定性,決策分析才需要我們的判斷、評估、經驗以及本能的直覺。決策分析雖然是一種講究方法的有系統的過程,但它亦可以成為一種具有創意和創新性的過程。
第九號 蘭德決策元素
五大類決策分析
決策情況可以分成五大類:
1、需要探討大量資料,並牽涉到許多人的復雜情況;
2、只牽涉兩種選擇"是與否"的決策,這種決策乃是要決定究竟應採取或排斥某一行動路線,或以另一種方式來做某件事情,還是要繼續使用以前的方法。
3、決定某一單獨的擬議行動路線,是否健全而值得付諸實施的決策。
4、決策者或決策團隊,必須從一項原始選擇方案做決定。
5、例行的決策:僱傭、購買設備或服務、發展人事政策及其它的每日決策。
A、復雜的決策
若是決策相當困難和復雜,那麼一次只宜採取一項步驟,對決策做成過程的三項要素:目標、選擇方案和潛在風險,則更需要集中注意力。資料越是無形和無法量化,越是需要在做成決策的過程中考慮個別的輸入,也更需要一個有系統的方法來處理資料和不同的判斷,以便產生一個成功的結論。
"決策分析"應具有彈性,可供個人使用,也可由臨時團隊使用;可讓全部或局部使用,並能修改及調整,以適應各個情況的獨特需要,同時也可以被用來做某些決策的標准作業程序。
對於組織的最大好處,在於它能提供一套共同語言和方法,使大家做成相同決策。
B1:是或否?我們是否應接受或排斥某一行動路線?
2、是或否?我們是應當換個方法,還是因襲從前?
對於兩頭的熟悉是"否"這一選擇的強有力的優點。
3、是否最佳決策
有時由於志向太小,以至於所創造出來的典型比不上日常的做法,此所謂"層面"不夠。
C. 發展選擇方案
沒有現成可用的選擇方案,此項工作便是要"找出一個方法"來做某事。
"找出一個方法"這指令,常常為管理者所誤解。他們的反應乃是開個會議,將所有構想攤開放在桌上。他們在尚未清楚以前,便提出一系列選擇方案,結果是,這些方案會滿足會議中的一般目標,但是並不能做為一套成功解決方案的邏輯步驟。
比較起來,一群具有整套清楚規范目標的人,他們便能有一個立即的架構,能夠讓他們用來比較及評估構想。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構想本身便具有較高的品質。在這套"標准格式"之內,"不要對構想先下斷語,否則你會窒息創造力",這句警語乃是千真萬確的。
D. 把"決策分析"作為標准程序
蘭德的客戶中,有許多都要求把"決策分析"技術,當作組織內部做選擇時的標准作業程序,組織所做的事情便是要最高層制定首例與規則。舉例來說,有些公司風在要求所有員工的僱傭、調職、升遷等,都要按"決策分析"的標准格式來做。同樣的標准、所有人事決策的目標,都是清楚而有記錄的。
E. 不利後果:決策失誤
如果我們尋找決策過程中的定時炸彈,那麼對於某項選擇不利後果的缺乏注意,僅次於未能作耿健全決策聲明。
在決策過程中,我們從一項簡明扼要的聲明,導出施工標准,以便完全定義該項目的成就,這些要求標准使我們能夠就特別的議題,判斷我們的選擇方案,然後,再透過歸納以一種有系統的評估和注釋方法,來將這些判斷的范圍縮小,從而達到最後的結論。
不過任何人都不能保證作出完美的決策,但決策分析由於能提供一套有系統的架構,以便讓評估選擇方案,從而達到降低發生錯誤。
第十號 蘭德決策元素
狀況評4步驟
1、如何認識需要我們採取行動的狀況;
2、如何將重疊和令人困惑的問題分開;
3、如何設定優先次序;
4、如何有效率的管理許多同時進行的活動。
第十一號 蘭德決策元素
特爾斐法
特爾斐法是蘭德公司的一個傑作,作為全球120多種預測法中使用比例最高的一種。其過程是:"利用一系列簡明扼要的征循表和對征服意見的有控制的反饋,從而取得一組專家的最可結的統一意見"。
第十二號 蘭德決策元素
偵測環境
預測不是和來觀賞的,而是用來讓機構成長,擴張或是獲利的,更多的是用來競爭的。美國當代最著名的策略管理大師波的成名作就以《競爭策略》為題。因此,策略的制定必須考慮機構所處的環境,讓規劃出來的策略引導機構在大環境中求生存、發展或是擊敗對手。
所謂環境,即報章雜志評論文字經常提到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環境、科技環境、法律環境等這些都是機構所面臨的外在環境,它們以不同的重點或層次呈現。
對決策規劃而言,這些大的外在環境的確需要有人去偵測、了解並收集其情報,但這些"大"環境的資料並不是決策規劃所需情報的全部。
第十三號 蘭德決策元素
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專家不但應由下列人員組成
方法論學者——預測學領域的專家
設想產生者——專業領域的專家
分析者——專業領域的高級專家
演繹者——具有較高邏輯思維能力的專家
頭腦風暴法所有產生者,都應該具有較高的聯想思維能力,在進行"頭腦風暴"(即思維共振)時,應盡可能提供一個有助於把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討論問題的環境。有時某個人所提出的設想,可能正是其他准備發言的人已經思維過的設想。其中一些最有價值的設想(可能正是其他准備發言的人已經思維過的設想)。往往是前一個提出設想的基礎之上,經過"思維共振"的頭腦風暴,迅速發展起來的,以及對兩個或多個設想的綜合。因此,頭腦風暴法產生的結果,應當認為是專家組集體創造的成果,是專家組這個宏觀智能結構的總體效應。
⑹ 矛盾的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和方法論具體問題分析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決定和影響著次要矛盾的存在和發展。次要矛盾與主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次要矛盾解決的好壞會對主要矛盾的解決產生影響。
方法論意義: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在處理復雜問題時,首先抓住它的主要矛盾,抓住重點;幾種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堅持重點論的同時統籌兼顧不護士次要矛盾,堅持兩點論,做到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堅持一分為二。
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任何矛盾都包含兩個方面,它們的力量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處於支配地位,奇主導作用,且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矛盾的次要方面與主要方面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意義: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在認識事物時,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堅持重點論;同時不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做到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堅持一分為二。
⑺ 什麼是從方法論的角度回答問題
笛卡兒在方法論中指出,研究問題的方法分四個步驟: 1.永遠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說要盡量避免魯莽和偏見,只能是根據自己的判斷非常清楚和確定,沒有任何值得懷疑的地方的真理。就是說只要沒有經過自己切身體會的問題,不管有什麼權威的結論,都可以懷疑。這就是著名的「懷疑一切」理論。例如亞里士多德曾下結論說,女人比男人少兩顆牙齒。但事實並非如此。 2.可以將要研究的復雜問題,盡量分解為多個比較簡單的小問題,一個一個地分開解決。 3.將這些小問題從簡單到復雜排列,先從容易解決的問題著手。 4.將所有問題解決後,再綜合起來檢驗,看是否完全,是否將問題徹底解決了。
⑻ 什麼是方法論方法論的概念
方法論,就是關於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
它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方法論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理論體系或系統,通常涉及對問題階段、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的論述。方法論會對一系列具體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系統總結並最終提出較為一般性的原則。
(8)分析問題方法論擴展閱讀:
世界觀,通俗地講,就是「觀世界」,是人們對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義基礎上改造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所創立的唯一科學的方法論。它是在概括總結各門具體科學積極成果的基礎上,根據自然、社會、思維的最一般的規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義的方法論。
唯物辯證法是對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它要求人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自覺地運用客觀世界發展的辯證規律,嚴格地按客觀規律辦事。
⑼ 是什麼 為什麼 怎麼辦 認識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 世界觀 方法論。 談為什麼是不是在分析問題
考研分析,我考研的時候,政治都還沒來得及看,大綱看一遍根本記不住,我政治才得了六十分,我教你個方法,他不是讓你分析么,你就把它讓你分析的寫上一遍,讓後發散思維,把你能想到的政治理論都寫上,得把空都寫滿,哲學這東西本來幾不好分,你就把課本上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最主要的記下來,分析題搭上肯定沒問題,我有個同學,舞蹈分析題全用科學發展觀答得,還能考六十分!所以,考研政治你可以想想吧,一般情況下,多說好話沒問題。
⑽ 數據分析方法論有哪些
1、PEST分析法PEST,也就是政治(Politics)、經濟(Economy)、社會(Society)、技術(Technology),能從各個方面把握宏觀環境的現狀及變化趨勢,主要用戶行業分析。
宏觀環境又稱一般環境,是指影響一切行業和企業的各種宏觀力量。
對宏觀環境因素作分析時,由於不同行業和企業有其自身特點和經營需要,分析的具體內容會有差異,但一般都應對政治、經濟、技術、社會,這四大類影響企業的主要外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
政治環境:政治體制、經濟體制、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產業政策、投資政策等。
社會環境:人口規模、性別比例、年齡結構、生活力式、購買習慣、城市特點等。
技術環境:折舊和報廢速度、技術更新速度、技術傳播速度、技術商品化速度等。
經濟環境:GDP 及增長率、進出口總額及增長率、利率、匯率、通貨膨脹率、消費價格指數、居民可支配收入、失業率、勞動生產率等。
2、5W2H分析法
5W2H,即為什麼(Why)、什麼事(What)、誰(Who)、什麼時候(When)、什麼地方(Where)、如何做(How)、什麼價格(How much),主要用於用戶行為分析、業務問題專題分析、營銷活動等。
該分析方法又稱為七何分析法,是一個非常簡單、方便又實用的工具,以用戶購買行為為例:
Why:用戶為什麼要買?產品的吸引點在哪裡?
What:產品提供的功能是什麼?
Who:用戶群體是什麼?這個群體的特點是什麼?
When:購買頻次是多少?
Where:產品在哪裡最受歡迎?在哪裡賣出去?
How:用戶怎麼購買?購買方式什麼?
How much:用戶購買的成本是多少?時間成本是多少?
3、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也叫態勢分析法,S (strengths)是優勢、W (weaknesses)是劣勢,O (opportunities)是機會、T (threats)是威脅或風險。
SWOT分析法是用來確定企業自身的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並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
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對研究對象所處的情景進行全面、系統、准確的研究,從而將公司的戰略與公司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
4、4P營銷理論
4P即產品(Proct)、價格(Price)、渠道(Place)、推廣(Promotion),在營銷領域,這種以市場為導向的營銷組合理論,被企業應用最普遍。
可以說企業的一切營銷動作都是在圍繞著4P理論進行,也就是將:產品、價格、渠道、推廣。通過將四者的結合、協調發展,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份額,達到最終獲利的目的。
產品:從市場營銷的角度來看,產品是指能夠提供給市場,被入們使用和消費並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任何東西,包括有形產品、服務、人員、組織、觀念或它們的組合。
價格:是指顧客購買產品時的價格,包括基本價格、折扣價格、支付期限等。影響定價的主要因素有三個:需求、成本與競爭。
渠道:是指產品從生產企業流轉到用戶手上全過程中所經歷的各個環節。
促銷:是指企業通過銷售行為的改變來刺激用戶消費,以短期的行為(比如讓利、買一送一,營銷現場氣氛等等)促成消費的增長,吸引其他品牌的用戶或導致提前消費來促進銷售的增長。廣告、宣傳推廣、人員推銷、銷售促進是一個機構促銷組合的四大要素。
5、邏輯樹法
邏輯樹又稱問題樹、演繹樹或分解樹等。它是把一個已知問題當成“主幹”,然後開始考慮這個問題和哪些相關問題有關,也就是“分支”。邏輯樹能保證解決問題的過程的完整性,它能將工作細分為便於操作的任務,確定各部分的優先順序,明確地把責任落實到個人。
邏輯樹的使用必須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要素化:把相同的問題總結歸納成要素。
框架化:將各個要素組織成框架。遵守不重不漏的原則。
關聯化:框架內的各要素保持必要的相互關系,簡單而不獨立。
6、AARRR模型
AARRR模型是所有運營人員都要了解的一個數據模型,從整個用戶生命周期入手,包括獲取(Acquisition)、激活(Activition)、留存(Retention)、變現(Revenue)和傳播(Refer)。
每個環節分別對應生命周期的5個重要過程,即從獲取用戶,到提升活躍度,提升留存率,並獲取收入,直至最後形成病毒式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