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青少年生命和安全教育課題都有哪些
一,遵守交通規則,安全過馬路。
二,人多的地方要結伴而行。
三,游泳必須由大人帶領。
四,登高處必須由大人監護。
五,注意飲食衛生。
六,遵規守矩,聽從大人與老師的教導。
七,保證用電時的自身安全。
八,遠離煙酒糖茶。
九,環境惡劣如風雨火的,立馬走開。
B. 課題農村小學高年級階段學困生學習方法指導研究的實施步驟怎麼寫
1、理論假設:本課題以實驗校學困生為實驗樣本,運用觀察、調查、統計、實踐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分析具體原因,再通過轉變社會、家庭和師生對「學困生」的態度,採取興趣教學、分層教學、心理輔導、個別談話、結隊幫扶、課外輔導等等多元模式,恢復學生的自信,優化他們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潛力,有力地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為他們的後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2、研究目標:本課題擬將素質教育的理念與實踐相結合,將教育教學中的共性要求和個性創造相結合,在調查、分析和研究「學困生」形成原因的基礎上,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他們進行教育,從而達到轉化的目的。糾正教育實踐中的不良育人觀,構建符合本校特點,符合教育規律的「學困生」的轉化模式,進一步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
3、研究內容
(1)學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導致學困的家庭、社會、學校及學生個體內部因素,設計學困生轉化的主要策略。
(2)調查分析學困生的不良行為和不良學習習慣的主要表現,研究轉化措施。
(3)課堂教學如何轉變學困生,研究課堂教學中的指導策略。
(4)學校、社會和家長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學困生轉化中的動態關系。
(5)及時總結,靈活調整,形成有效轉化的多元模式。
C. 如何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課題研究
校園安全目前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上至教育行政部門,下至校長、教師,最關心的就是校園安全問題。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長,不擔關系著千家萬戶的歡樂和幸福,也關系著國家的興旺和民族的振興,他們的身心安全備受社會關注。中小學安全問題已被提升到學校工作的首位,如何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增強校園安全教育的實效性,讓安全工作落到實處,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引發校園安全問題的因素:
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中小學安全報告》顯示,在全國各類校園安全事故中,溺水、交通、踩踏、一氧化碳中毒、房屋倒塌等事故災難佔59%,斗毆、校園傷害、自殺、住宅火災佔31%,洪水、暴雨、冰雹等自然災害點10%,從整體上看,校園安全事故中,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為主,兩類事故發生數量佔全年各類總數的50.8%。引發校園安全問題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1.主要是部分學校師生的安全意識淡薄,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教育存在著很大的漏洞,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措施。學生的自我防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
3.學校安全管理不到位。對教學、生活設施檢查不及時,沒有及時排除安全隱患,特別是對學校食品與衛生工作的監督力度不夠。沒有設立專門的保衛機構,校內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
4.辦學條件差,基礎設施不完善。目前,部分農村中小學學校食堂、飲用水,廁所,宿舍等生活與衛生設施條件簡陋,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
5.學生法制觀念淡薄。自覺守法的自覺性沒有形成。
6.學校安全教育沒有與家庭、社會形成合力。中小學安全教育是一項系統性,艱巨性、長期性的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二、安全教育的方法。
其一,就是要常預測。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經常查找不安全因素及各種事故隱患苗頭,及時採取針對性的整改措施,防患於未然,這是培養學生安全意識的基本方法。告訴學生校園內存在著哪些不安全因素,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如何預防。班級安全員與宿舍舍長應經常檢查可能出現的隱患,發現情況,及時報告老師,讓安全警鍾長鳴。
其二,常教育。要認真做好安全宣傳,營造良好的氛圍,是增強安全意識的基礎和前提。方法應當多樣化,充分利用宣傳掛圖、安全科教電影、電視以及幻燈片;也可以請公安、交通、司法等有關門診部的人員做專題講座;也可進行安全教育展覽;隨時隨地胡針對性的進行安全教育,進行實地參觀,現場教育,介紹事故案例,特別是警示教育。一塊別開生面的交通事故圖片展,一定會增強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開展安全周、安全月活動,定會促進學校的安全工作。
其三,常提醒。每開展一項活動,都先說明安全注意的事項,每天利用晨會、午會時間,提醒學生應注意的安全問題。找一些安全方面的典型案例,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及教訓,有針對性地進行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中,安全思想,安全態度的教育最為重要。
其四,常檢查。對發現的事故隱患要常抓不放,小題大做。經常檢查教學、生活設施,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檢查學生是否攜帶違禁物品,嚴禁刀具,易燃易爆及危險性物品進入校園。
二教給學生琢自救自護的知識
學校要教給學生自救自護的安全知識,讓學生牢固樹立自護自救的觀念,形成自護自救的意識,掌握自救自護的佳能,鍛煉自救自護的能力。在面對各種異常情況或危險時,能用學到的有關安全知識,地進行自救自護,機智勇敢地處置危險。
其一,教給他們用電防火的知識。知道安全用電,不用手或導電物去接觸探試電源插座,不用濕布去擦拭電器,發現有人觸電要設法及時判斷電源,不隨意拆缷安裝電源、線路、插座等。發現火災應立即拔打119報警,一旦身受火災威脅時,要冷靜彩正確有效的方法,自救逃走。逃生時,用濕毛巾或口罩保護口、身及眼睛。
其二,教給他們網路安全、防盜、防騙的知識。不要把自己的有關信息告訴他人,外出時要注意安全,遭到脅迫時,不能硬拼,必須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求得他人協助。力量懸殊時,應記住歹徒相貌、特徵、路線,尋找機會脫身,並拔打110報警。
其三,教給學生飲食衛生常識。教育學生不購買三無產品,不吃腐爛變質的食品,不隨意購買劣質食品和飲料。
其四,教給學生應對自然災害的辦法。打雷時,要掌握避雷常識,不要站在大樹下。地震時,要迅速鑽到床下,桌下,用被子、枕頭等物護住頭部。如果是樓房,最安全有效的辦法是迅速躲到兩個承重幸牆之間最小的房間,如廁所。千萬不要去陽台和窗下躲避,不要跑到樓下。
其五,教給學生交通安全常識。我國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10萬人,交通安全是繼溺水之後,中小學生第二大殺手,要教育學生行人靠右,不亂竄公路。
三要加強學校的內部管理。
學校要落實各種安全防範措施,尤其要落實校園保衛和夜間巡查、值班制度,要及時發現校內的安全隱患,積極開展心理干預和心理疏導,注意化解個別師生間和學生間的矛盾,避免因矛盾激化而引發傷害事故。學校應遵守有關安全工作的法律和規章,建立和健全校內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機制,及時消除隱患,預防事故發生。學校應建立校內安全工作領導機構,應當設立保衛機構和專職保衛人員,建立校外人員的登記和驗證制度,設立安全檔案,記錄日常安全工作。實行分級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誰批准,誰負責的制度。對特異體質和特定疾病的學生,要進行特殊保護。
中小學安全工作,帶著千家萬戶的幸福,我們應當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認識特點,在廣大中小學生中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安全教育活動,尤其要重點加強對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和安全防範能力,使他們盡早養成自覺遵守各種安全規范的良好行為習慣,以提高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實處,預防和徹底杜絕安全事故。
D. 如何提高小學生安全意識及其獨立避險能力的研究
安全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學生的安全時時牽動著教師和家長的心。安全問題無時無處不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為我們每一人敲響了警鍾。幾乎每一天,我們通過網路、新聞媒體、路邊新聞等都可以聽到有關中小學生的安全事故問題,幾乎每一個教師都在抱怨現在的學生很難教很難管,幾乎每一個家長都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在路上的安全問題,也幾乎每一個校長都在擔憂哪一天自己的學生出了安全事故……學生的安全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擺在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廣大家長面前的頭等大事,而現在顯得更為突出。因此,研究中小學生安全問題,加強中小學生安全意識和行為習慣培養的研究,迫在眉睫,勢在必行。更讓人煩心的是:部分不明事理的家長總認為,無論學生出現了任何安全事故,都應由學校負全部責任。這種不公正的社會現實,讓我認識到培養學生安全意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想,只有學生具備了安全意識,才能盡量減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生。於是我決定進行「」的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生命不保,何談教育?生命是美好的,卻又是脆弱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卻又隱藏著危險的。近年來,一些學校安全事故頻頻發生,意外傷害已成為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第一殺手,這不能不引起社會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焦慮和關注。為了孩子們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所有的教師都應有一顆高度的責任心,作一個有心人,時時處處做好安全工作。安全教育是學校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其它各項工作能順利開展的保障。安全意識的建立是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負責的一種態度,在科學觀念的引導下,面對危險掌握正確的方法,這是進行安全教育所要達到的要求,也是現代素質教育的一項具體內容。同時,科學發展觀核心就是以人為本,故此,我校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形成安全第一的安全管理思路,創造安全和諧的學習氛圍,確保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我相信,只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具備了安全意識,養成了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掌握了常見的自救自護技能,就能做到防患於未然,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安全思想意識。班主任准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結合學生中存在的思想認識、安全行為、安全事故和安全隱患問題,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堅決克服鬆懈麻痹思想,在安全方面決不能有任何僥幸心理,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責任重於泰山」的觀念,確保校園秩序更加優化、育人環境更加和諧,法制環境更加規范、安全工作進一步改善,依法保障教育方針貫徹落實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促進教育事業的長效發展。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實施,更新了教學觀念,轉變在教學中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基本生存技能的掌握的現象,樹立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而提供多方位教育的觀念,為學生營造安全、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在全校學生中開展各種安全教育活動,使廣大學生樹立強烈的安全意識,認識到生命的可貴與脆弱,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自護技能,提高在各種危急情況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護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保證學生能得以身體、心理、知識、能力的全面和諧發展。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安全心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學校如何營造良好的安全教育環境研究。 2、學生家庭安全教育狀況調查及其與學校安全教育的結合研究。 3、學生自護自救技能培養的研究。 4、培養學生良好安全意識和行為習慣的研究。 四、課題界定: 「培養」,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教育和訓練,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學會自我保護。 「安全意識」,就是自我保護意識以及對身邊危險性的認識程度。 五、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安全意識,形成安全行為習慣是各級主管部門的共同要求,也是全社會的要求。 《中小學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指出:保障廣大中小學生平安健康成長是教育的頭等大事,是辦好讓人民滿意教育的基礎和前提。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二條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建立安全制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採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學校、幼兒園、托兒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設施、場所中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學校、幼兒園安排未成年人參加集會、文化娛樂、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動,應當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防止發生人身安全事故。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提出: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觸電、防盜、防中毒,不做有危險的游戲。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 1、規范了學校的安全管理 完善了學校的各項安全制度,界定安全監管范圍,鎖定安全教育對象,簽訂各類「安全責任狀」,做到責任到人。建立了安全工作責任制度、安全工作檢查制度。明確了班主任在學校安全管理和教育方面的職責,使全體教職員工都承擔起校園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責任。採取自查與抽查相結合的方法,加大督查力度,建立安全檢查檔案,及時總結和改進安全工作;建立了安全工作及突發事件報告制度,明確了校內安全防範的重點環節和重點區域,採取切實的安全防範措施,促進了安全工作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從而減低了校園內的安全隱患。 2、增強了教師的責任感 加強了教師自身的法制觀念,要求教師多看法律刊物,吸取法律知識,加強法律觀念。為了堅決杜絕各類責任事故的發生,在思想上,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看到「安全無小事」,在工作上一定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責任感,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由於學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範意識,教師必須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掛在嘴上,處處講安全。 3、提高了學生的安全意識 安全教育是學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常規性教育。要杜絕事安全故發生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時時刻刻牢記安全要素,隨時發現自己身邊的不安全因素,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的避免事故的發生。一年來,我們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讓學生了解了各方面的安全知識,學生的安全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能隨時發現自己身邊的不安全因素,提醒自己身邊的人注意安全。如我們學校教學樓的兩個樓道口都較狹窄,七百多個學生從這通過,每當吃早餐或集合的時候,各班學生個個爭先恐後地從樓道口沖向食堂或操場,安全問題讓人擔憂。無論老師怎麼叮囑,只要背了老師的眼睛,就是山河依舊,原形畢露。通過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教育和宣傳,觀看安全教育動漫片,讓學生認識到了這樣做的危險性後,他們便能快速而有序地來到食堂,在樓梯間再也很少人擁擠了。若發現有人擁擠,便有同學主動提醒:「這樣做很不安全,請不要擁擠,要對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負責呀」。這樣使學生上下樓梯的安全得到了根本好轉,解除了學校教師的後顧之憂。 4、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過去學校組織的各項安全教育,安全活動,都是留於口頭說服教育,以理論教育為主要手段。可是只注重理論的教育,教育效果並不是很明顯,學生沒有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在一年多的教學研究過程中,我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放在首位。通過一系列的模擬活動,確實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如有一天下午放學後,幾個同學正在打掃教室衛生,劉銘政負責擦玻璃,當擦到教室里的電燈開關邊緣時,張雄劍同學你們連忙叫道:「不讓濕抹布碰到電燈開關,避免觸電」。當學生在學校感到身體不適時,能主動給老師講。如當代滿園同學在操場上玩耍時,突然流鼻血了,他自己連忙跑去尋找蒿葉,搓亂後塞住鼻孔,並用冷水拍拍額頭,然後將血跡洗干凈。這就是學生安全教育效果的體現,更是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表現。 5、培養了學生的應變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難以預料的。一念之間,就有可能發生安全事故。我們能為學生考慮到的是很有限的,隱藏在孩子身邊的不安全因素,我們不可能預料到底什麼時候會發生。為了盡量避免這類事故的發生,只有提高了學生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讓學生自己去面對,自己去學會處理突發事故,才能真正讓學生得到安全。通過一年多的安全教育,學生掌握了一些必備的安全技能,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逐漸增強。記得有一次正在上晚自習時,天氣突然發生了變化,電閃雷鳴,風雨交加。我們教室里的電路出現了故障,發出了點點火花。坐在電燈開關旁邊的李興皇同學連忙站起來,關上了電燈開關。從這件小事上,我們便能發現,教育在實踐中得到了應用,提高了學生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 6、提高了自身的業務能力 我通過大量的理論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促進了自己的專業成長,在實踐中加以學習應用,在研究中根據實際的問題總結了一些教育的方法,積累了一些教育教學的寶貴經驗,提高了自身的業務能力,有利於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在2010年春季學期全鄉優質課評選活動中,我主講地方安全教育課《安全行為意識的養成》獲優質課一等獎;在恩施民族教育科研網上發表文章五篇;撰寫的論文《班主任應如何進行安全教育》被恩施州德育研究會評為二等獎。 七、課題研究的體會與反思: 安全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生命不保,何談教育?教育小學生學會珍惜生命,主要體現在學校的安全教育過程之中。 1、加強法律、衛生常識的學習,能增強學生的自護能力,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小學生天真可愛、活潑好動,什麼事情都希望能親身體驗,感受其中的快樂。因此,在他們身邊隱藏著許多安全隱患,這是他們在玩耍時沒有預料到的。為了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既要注意保護好孩子,又要教會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的技能。如教給學生一些常見的飲食衛生常識,交通安全知識,了解常用葯品以及常見的意外傷害事故的處理方法等。 2、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安全,認識安全。通過演練活動,培養學生的自救自護的能力。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緊急情況,才能正確面對和恰當處理。 3、我想: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若能編排系統的安全教育讀本,安排專門的安全任課教師,並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更有利於學校安全工作的開展。
E. 小學生安全教育有什麼有趣的教學方法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尤其如此如何在一堂課上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灌輸」為「樂學」,興趣的激發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