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資本預算的靜態分析方法

資本預算的靜態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7 03:35:10

1. 資本預算的方法有哪些

資本預算的方法有凈現值法,內部報酬率(IRR)法。

凈現值法比較常用,一項投資的凈現值(NPV)就是該投資的市價與成本間的差額,這個差額如果是正的,說明該投資是賺錢的,若是負的,則該投資要虧本,投資提案通常也就要否決了。

內部報酬率(IRR)法實際上和凈現值法密切相關,兩者基本上是一種方法,但表達方式不同。內部報酬率法更明確、直接地表明某項投資的預期報酬率到底是多少,容易為經營者、股東所接受。

(1)資本預算的靜態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投資預算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對企業的固定資產的購置、擴建、改造、更新等編制的預算。投資預算具體反映在何時進行投資、投資多少、需要多少時間回收全部投資等。

由於投資的資金來源往往是影響企業決策的限定因素之一,而對廠房和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投資又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收回。

2. 簡述資本預算決策程序的一般步驟

1、提出項目

企業的各級領導者都可提出新的投資項目。

2、評價項目

投資項目的評價主要涉及如下幾項工作:

(1)、把提出的投資項目進行分類,為分析評價做好准備;

(2)、計算有關項目的預計收入和成本,預測投資項目的現金流量;

(3)、運用各種投資評價指標,把各項投資按可行性的順序進行排隊

(4)、寫出評價報告,請上級批准。

3、決策項目

投資項目評價後,企業領導者要做最後決策。最後決策一般可分成以下三種:

(1)、接受這個項目,可以進行投資;

(2)、拒絕這個項目,不能進行投資;

(3)、發還給項目的提出部門,重新調查後,再做處理。

4、執行項目

決定對某項目進行投資後,要積極籌措資金,實施投資。在投資項目的執行過程中,要對工程進度、工程質量、施工成本進行控制,以便使投資按預算規定保質如期完成。

5、再評價項目

在投資項目的執行過程中,應注意原來作出的決策是否合理、正確。

(2)資本預算的靜態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常用預算方法

資本預算的方法很多,有還本期間法、折現還本期間法、凈現值法、平均會計報酬率法、內部報酬率法及獲利指數法等等,還本期間法最為常用。但還本期間法也有缺點,因其對現金流量沒有折現,從而忽視了貨幣的時間價值。

凈現值法也比較常用。實際上,所謂一項投資的凈現值(NPV)就是該投資的市價與成本間的差額,這個差額如果是正的,說明該投資是賺錢的;若是負的,則該投資要虧本,投資提案通常也就要否決了。

內部報酬率(IRR)法實際上和凈現值法密切相關,甚至可以這樣說,兩者基本上是一種方法,但表達方式不同。內部報酬率法更明確、直接地告訴我們某項投資的預期報酬率到底是多少,是10%還是15%,簡單明了,容易為經營者、股東所接受。

3. 常用的資本預算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資本預算的方法是凈現值法,內部報酬率(IRR)法。

凈現值法比較常用,一項投資的凈現值(NPV)就是該投資的市價與成本間的差額,這個差額如果是正的,說明該投資是賺錢的,若是負的,則該投資要虧本,投資提案通常也就要否決了。

內部報酬率(IRR)法實際上和凈現值法密切相關,兩者基本上是一種方法,但表達方式不同。內部報酬率法更明確、直接地表明某項投資的預期報酬率到底是多少,容易為經營者、股東所接受。

(3)資本預算的靜態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資本預算特點:

1、資本預算的過程,

2、確定決策目標;提出各種可能的投資方案;

3、估算各種投資方案預期現金流量;

4、估計預期現金流量的風險程度,並據此對現金流量進行風險調整;

5、根據選擇方法對各種投資方案進行比較選優。

管理會計中資本預算方法包括:

1、凈現值法(NPV)

2、內含報酬率法(IRR)

3、獲利指數(PI)

4、回收期法(PP)

5、會計收益率法(ARR)

6、項目的互斥和相關。

資本預算又稱建設性預算或投資預算,是指企業為了今後更好的發展,獲取更大的報酬而作出的資本支出計劃。它是綜合反映建設資金來源與運用的預算,其支出主要用於經濟建設,其收入主要是債務收入。

4. 資本預算名詞解釋

資本預算是根據已確定的投資方案所編制的分年度的長期資金收支計劃。編制資本預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預先規定某投資項目所需資金總額及其需要期,預先規定該投資項目的具體內容,如應購置設備的種類、型號,投資規模,資金需要量及其來源等,預先規定該投資項目可容許支付的資金限額。資本預算同企業一定期間 (年) 的總預算,特別是現金預算和預計資產負債表有密切聯系。[1]

它是綜合反映建設資金來源與運用的預算,其支出主要用於經濟建設,其收入主要是債務收入。資本預算是復式預算的組成部分。
1過程編輯
確定決策目標;提出各種可能的投資方案;

估算各種投資方案預期現金流量;

估計預期現金流量的風險程度,並據此對現金流量進行風險調整;

根據選擇方法對各種投資方案進行比較選優。

2特點編輯
資本預算
資本預算
1、資金量大

2、周期長

3、風險大

4、時效性強

3評價方法編輯
一、回收期間法(Payback Period)

年現金凈流量相等時

資本預算
資本預算
例1年現金凈流量100000 35000

年序原始投資總額第1年現金凈流量第2年現金凈流量第3年現金凈流量第4年現金凈流量第5年現金凈流量

投資回收期=原始投資總額/年現金凈流量

=100000/35000=2.86(年)

二、平均會計收益率法(Accounting Rate of Return,簡稱ARR)

ARR=(年平均稅後利潤/年平均投資額)*100%

例3:原始投資=20萬,項目期限=4年,每年的會計稅後利潤分別為3萬,4萬,5萬,6萬,直線折舊。

ARR=[(3+4+5+6)/4]/[(20+0)/2]=45%

當ARR≥企業目標收益率時,項目可行。

三、凈現值法(Net Present Value,簡稱NPV)

決策方法:

NPV>0接受

NPV<0不接受

5. 長期投資決策的評價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

評價投資方案的決策指標有兩大類
1、靜態評價指標
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經濟效益指標稱為靜態評價指標,主要包括靜態投資回收期和投資收益率。
優點有:經濟意義明確、直觀,計算簡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效果的優劣;可適用於各種投資規模。
缺點有:只考慮投資回收之前的效果,不能反映回收投資之後的情況,即無法准確衡量項目投資收益的大小;未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因此無法正確地辨識項目的優劣。

2、動態評價指標
常用的一般有:凈現值(率)、內部收益率、凈年率、動態投資回收期等。
優點: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並全面考慮了項目在整個壽命周期內的經濟狀況;經濟意義明確直觀,能夠直接以貨幣額表示項目的凈收益;能直接說明項目投資額與資金成本之間的關系。
缺點:必須首先確定一個符合經濟現實的基準收益率,而基準收益率的確定往往是比較困難的;不能直接說明在項目運營期間各年的經營成果;不能真正反映項目投資中單位投資的使用效率。

6. 投資回收期法,凈現值法,內部收益率法有什麼不同

1、投資回收期法(Payback Period Method) 又稱「投資返本年限法」。是計算項目投產後在正常生產經營條件下的收益額和計提的折舊額、無形資產攤銷額用來收回項目總投資所需的時間,與行業基準投資回收期對比來分析項目投資財務效益的一種靜態分析法。 優缺點如下:
優點:易於理解,計算簡便,只要算得的投資回收期短於行業基準投資回收期,就可考慮接受這個項目。
缺點:(1)只注意項目回收投資的年限,沒有直接說明項目的獲利能力;
(2)沒有考慮項目整個壽命周期的盈利水平;
(3)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一般只在項目初選時使用。
2、內部收益率法(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法)又稱財務內部收益率法(FIRR)、內部報酬率法,是用內部收益率來評價項目投資財務效益的方法。所謂內部收益率,就是資金流入現值總額與資金流出現值總額相等、凈現值等於零時的折現率。如果不使用電子計算機,內部收益率要用若干個折現率進行試算,直至找到凈現值等於零或接近於零的那個折現率。優缺點如下:
內部收益率法的優點是能夠把項目壽命期內的收益與其投資總額聯系起來,指出這個項目的收益率,便於將它同行業基準投資收益率對比,確定這個項目是否值得建設。使用借款進行建設,在借款條件(主要是利率)還不很明確時,內部收益率法可以避開借款條件,先求得內部收益率,作為可以接受借款利率的高限。但內部收益率表現的是比率,不是絕對值,一個內部收益率較低的方案,可能由於其規模較大而有較大的凈現值,因而更值得建設。所以在各個方案選比時,必須將內部收益率與凈現值結合起來考慮。
3、凈現值法(Net Present Value)是一項投資所產生的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與項目投資成本之間的差值。凈現值法是評價投資方案的一種方法。 優缺點如下:
優點:(1)使用現金流量。公司可以直接使用項目所獲得的現金流量,相比之下,利潤包含了許多人為的因素。在資本預算中利潤不等於現金。
(2)凈現值包括了項目的全部現金流量,其它資本預算方法往往會忽略某特定時期之後的現金流量。如回收期法。
(3)凈現值對現金流量進行了合理折現,有些方法在處理現金流量時往往忽略貨幣的時間價值。如回收期法、會計收益率法。
缺點:(1)確定貼現率比較困難; (2)不能用於獨立方案之間的比較 (3)不能反映出方案本身的報酬率。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哈!

7. 管理會計中資本預算方法包括哪些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一)投資機會表

投資機會表(Investment Opportunity Set,lOS)按公司潛在投資項目(投資機會)的內部報酬率進行降序排列,並在表中標示每個項目相對應的資本需要量。

(二)邊際資本成本表

邊際資本成本(MCC)指每增加一個單位資本而需增加的資本成本。邊際資本成本也是按加權平均法計算的,是追加籌資時所使用的加權平均成本。

(三)資本限額(capital rationing)

企業在某個年度進行投資的資本限額,並不一定等於上述的資本預算的最高限額。原因如下:

1.股東大會未審批通過;

2.管理層認為金融市場條件不利,既不願意借債,也不願意發行股票;

3.公司缺少有能力的管理人員來實施新項目;等等。

所謂最佳的資本預算,就是通過項目的投資組合的選擇,使所選項目的投資組合的NPV最大,從而最大化企業的價值。

(四)最佳資本預算

最佳資本預算被定義為能夠保證公司價值最大化的項目組合。公司財務理論認為所有能產生正凈現值的獨立項目都應該接受,同時產生最高凈現值的互斥項目也都應該被接受。因此,最佳資本預算由項目組合構成。

在實際業務當中,有兩個重要事項:(1)資本成本隨著資本預算的規模增加而上升,在評估項目時確定恰當的折現率(WACC)比較困難。(2)有時公司會設置資本預算的上限,通常叫做資本限額。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8. 為什麼說凈現值法事最重要的傳統資本預算方法

凈現值法是使用最早的最傳統的資本預算方法方法。它的計算資料容易獲取,理念與計算會計利潤相同,都是以收支相抵的差額表現。該方法是利用凈現金效益量的總現值與凈現金投資量算出凈現值,然後根據凈現值的大小來評價投資方案。凈現值為正值,投資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凈現值是負值,投資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凈現值越大,投資方案越好。凈現值法是一種比較科學也比較簡便的投資方案評價方法.
凈現值有以下優點:
1、使用現金流量。公司可以直接使用項目所獲得的現金流量,相比之下,利潤包含了許多人為的因素。在資本預算中利潤不等於現金。
2、凈現值包括了項目的全部現金流量,其它資本預算方法往往會忽略某特定時期之後的現金流量。如回收期法。
3、凈現值對現金流量進行了合理折現,有些方法在處理現金流量時往往忽略貨幣的時間價值。如回收期法、會計收益率法。

9. 預算管理概述

一、預算管理的概念

財政部印發的《關於企業實行財務預算管理的指導意見》指出,全面預算管理是利用預算對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單位的各種財務及非財務資源進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組織和協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完成既定的經營目標。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5號——全面預算》指出,全面預算是指企業對一定期間的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財務活動等作出的預算安排。

全面預算管理是一種集戰略化、系統化、人本化理念為一體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它通過業務、資金、信息的整合,明確、適度的分權、授權,戰略驅動的業績評價等,來實現資源合理配置、作業高度協同、戰略有效貫徹、經營持續改善、價值穩步增加的目標。

二、預算管理的功能

(一)規劃功能

企業的問題錯綜復雜,如果不預先規劃,一旦問題發生,恐怕就難以補救。預算就是促使組織成員,對各項環境變數,事先加以預測,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企業的目標無限,但資源有限。因此,規劃是一種選擇過程,在各種替代方案中,選擇最有利的加以實施,達到企業最大的滿足程度。

(二)控制功能

規劃與控制是相對應的兩方面,如果只有規劃而沒有控制,則規劃易流於形式;如果只有控制而沒有規劃,則控制將沒有依據。因此,規劃與控制必須前後相對應,密不可分。預算執行過程中,管理人員應隨時注意一切經營活動,是否背離目標?背離的行動是否可以容許?如何採取必要措施以導正行動,繼續朝原定目標進行等。通過績效評估及信息的有效反饋,可了解差異發生的原因,對症下葯,採取糾正行動,以達成目標。

(三)溝通功能

員工參與預算編制,可使管理者和員工雙方相互溝通以達成共識,減少未來執行的障礙。預算編制,可以使管理者了解員工的需求與意見,員工也可體會管理者對他的期望與態度,因此,經過溝通,相互了解,可促使員工努力達成目標。

(四)協調功能

如果各部門各自為政,各持己見,難免會造成計劃與目標脫節或各部門步調不一致,此時只有藉助預算,加強各部門間的聯系工作,並統籌運用企業有限的資源,以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同時,預算可迫使各階層主管不斷對外界環境加以審視及分析,從而擬定最佳決策,以適應瞬息多變的環境。

(五)激勵功能

企業編制預算,應擴大參與層面,積極鼓勵員工提供意見,促使員工目標與公司目標相結合,並順利達成組織目標。預算目標應合理且具備可達成性,才能有效激勵員工的潛力,預算的執行應配合獎懲制度的實施,如加薪、升職、滿足員工的自我實現等,促使員工全力以赴,在滿足員工個人的抱負時,達成企業目標。

三、預算管理的原則

預算原則是指在預算管理過程中,必須要遵循的准則,從而確保預算管理起到規劃、控制、協調和考核的作用。預算管理過程中,通常要遵守的原則有:

可靠性原則:預算編制應當穩健可靠,加強各種風險防範。

合理性原則:預算編制應當先進合理,應當反映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預算水平。

完整性原則:凡涉及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全部業務,都應當納入預算進行管理。

統一性原則:按照企業統一的預算口徑、程序和計算依據進行預算編制,確保縱向可比性。

成本、效益相結合原則:只有實行預算管理所取得的效益大於實行預算管理所導致的成本時,預算管理才有意義。預算管理成本包括預算執行成本和預算管理的風險成本等;預算管理效益由預算管理帶來的管理效率的提高從而節約的管理成本和實行預算管理直接帶來的直接效益(如運營期間成本費用的降低,資產使用效益的提高)等組成。

四、預算管理模式

全面預算管理的模式很多,有的模式以銷售為核心、有的以現金流量為核心、有的以成本為核心、有的以利潤為核心,還有新近出現的以EVA為中心的預算管理模式和基於戰略地圖的預算管理模式等。

如何選擇預算管理模式,是每個企業在實施預算控制時面對的最大問題。一般普遍認為沒有所謂的最優模式,每個企業應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企業自身特點的預算管理模式。

五、預算管理的內容

預算管理的內容體系是預算目標的具體體現,它通常由業務預算(也叫經營預算)、資本預算(也稱長期投資預算)、籌資預算和財務預算等四大部分內容組成,如圖18-1所示。

圖18-1 預算管理內容示意圖

六、預算編制方法

預算編制的方法有六種,即:增量預算與零基預算、彈性預算與固定預算、定期預算和滾動預算等。不同的預算項目可以利用不同的預算方法,同一種預算方法也可以應用於不同的預算項目。比如收入預算可以採用增量預算,成本費用預算中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等可以採用固定預算,而對費用預算的編制,以零基預演算法為主,確保費用支出的合理。

(一)增量預演算法與零基預演算法

編制預算的方法按其出發點的特徵不同,可分為增量預算方法和零基預算方法兩大類。

1.增量預演算法

增量預演算法又稱調整預演算法,是指以基期水平為基礎,分析預算期業務量水平及有關影響因素的變動情況,通過調整基期項目及數額,編制相關預算的方法。

增量預算方法的前提條件是:(1)現有的業務活動是企業所必需的;(2)原有的各項業務都是合理的。

增量預算方法的缺點是當預算期的情況發生變化,預算數額受到基期不合理因素的干擾,可能導致預算的不準確,不利於調動各部達成預算目標的積極性。

2.零基預演算法

零基預演算法是「以零為基礎編制預算」的方法,採用零基預演算法在編制費用預算時,不考慮以往期間的費用項目和費用數額,主要根據預算期的需要和可能分析費用項目和費用數額的合理性,綜合平衡編制費用預算。

應用零基預演算法編制費用預算的優點是,不受前期費用項目和費用水平的制約,能夠調動各部門降低費用的積極性。但其缺點是編制工作量大。

(二)固定預演算法與彈性預演算法

編制預算的方法按其業務量基礎的數量特徵不同,可分為固定預算方法和彈性預算方法。

1.固定預演算法

固定預演算法又稱靜態預演算法,是指在編制預算時,只根據預算期內正常、可實現的某一固定的業務量(如生產量、銷售量等)水平作為唯一基礎來編制預算的方法。

固定預演算法存在適應性差和可比性差的缺點。一般適用於經營業務穩定,生產產品產銷量穩定,能准確預測產品需求及產品成本的企業,也可用於編制固定費用預算。

2.彈性預演算法

彈性預演算法又稱動態預演算法,是在成本性態分析的基礎上,依據業務量、成本和利潤之間的聯動關系,按照預算期內可能的一系列業務量(如生產量、銷售量、工時等)水平編制系列預算的系列預算方法。

編制彈性預算,要選用一個最能代表生產經營活動水平的業務量計量單位。

彈性預演算法所採用的業務量范圍,視企業或部門的業務量變化情況而定,務必使實際業務量不至於超出相關的業務量范圍。一般來說,可定在正常生產能力的70%~110%之間,或以歷史上最高業務量和最低業務量為其上下限。彈性預演算法編制預算的准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本性態分析的可靠性。

與按特定業務量水平編制的固定預算相比,彈性預算有兩個顯著特點:①彈性預算是按一系列業務量水平編制的,從而擴大了預算的適用范圍;②彈性預算是按成本性態分類列示的,在預算執行中可以計算一定實際業務量的預算成本,便於預算執行的評價和考核。

運用彈性預演算法編制預算的基本步驟是:

(1)選擇業務量的計量單位;

(2)確定適用的業務量范圍;

(3)逐項研究並確定各項成本和業務量之間的數量關系;

(4)計算各項預算成本,並用一定的方式來表達。

彈性預演算法又分為公式法和列表法兩種具體方法:

(1)公式法

公式法是運用總成本性態模型,測算預算期的成本費用數額,並編製成本費用預算的方法。根據成本性態,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可用公式表示為:

y=a+bx

其中,y表示某項預算成本總額,a表示該項成本匯總的預算固定成本額,b表示該項成本中的預算單位變動成本額,x表示預計業務量。

公式法的優點是便於計算任何業務量的預算成本。但是,階梯成本和曲線成本只能用數學方法修正為直線,才能應用公式法。必要時,還需在「備注」中說明適用不同業務量范圍的固定費用和單位變動費用。

(2)列表法

列表法是在預計的業務量范圍內將業務量分為若干個水平,然後按不同的業務量水平編制預算。

列表法的優點是:不管實際業務量多少,不必經過計算即可找到與業務量相近的預算成本;混合成本中的階梯成本和曲線成本,可按總成本性態模型計算填列,不必用數學方法修正為近似的直線成本。但是,運用列表法編制預算,在評價和考核實際成本時,往往需要使用插補法來計算「實際業務量的預算成本」,比較麻煩。

(三)定期預演算法與滾動預演算法

編制預算的方法按其預算期的時間特徵不同,可分為定期預算方法和滾動預算方法兩大類。

1.定期預演算法

定期預演算法是以固定不變的會計期間(如年度、季度、月份)作為預算期間編制預算的方法。

採用定期預演算法編制預算,保證預算期間與會計期間在時期上配比,便於依據會計報告的數據與預算的比較,考核和評價預算的執行結果。但不利於前後各個期間的預算銜接,不能適應連續不斷的業務活動過程預算管理。

2.滾動預演算法

滾動預演算法又稱連續預演算法或永續預演算法,是在上期預算完成情況基礎上,調整和編制下期預算,並將預算期間逐期連續向後滾動推移,使預算期間保持一定的時期跨度。

採用滾動預演算法編制預算,按照滾動的時間單位不同可分為逐月滾動、逐季滾動和混合滾動。

(1)逐月滾動方式

逐月滾動方式是指在預算編制過程中,以月份為預算的編制和滾動單位,每個月調整一次預算的方法。

按照逐月滾動方式編制的預算比較精確,但工作量較大。

(2)逐季滾動

逐季滾動方式是指在預算編制過程中,以季度為預算的編制和滾動單位,每個季度調整一次預算的方法。

逐季滾動編制的預算比逐月滾動的工作量小,但精確度較差。

3.混合滾動

混合滾動方式是指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同時以月份和季度作為預算的編制和滾動單位的方法。

這種預算方法的理論依據是:人們對未來的了解程度具有對近期把握較大,對遠期的預計把握較小的特徵。

閱讀全文

與資本預算的靜態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油畫無痕掛鉤使用方法 瀏覽:839
幼兒貼肚臍貼的正確方法 瀏覽:47
內開窗安裝方法 瀏覽:565
質性研究主題分析方法 瀏覽:448
汽車提速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489
科三有什麼方法定好油門 瀏覽:743
電腦表格列印方法 瀏覽:454
泡腳片的使用方法 瀏覽:904
滾動手機屏保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898
3d圖片黑斑處理方法 瀏覽:809
應用方法研究 瀏覽:825
如何分析人物的描寫方法 瀏覽:1000
提高游戲幀數最快的方法手機 瀏覽:501
乳清蛋白粉使用方法 瀏覽:402
簡單繩子打結的方法 瀏覽:424
格力微波爐使用方法 瀏覽:696
老太太突然尿頻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400
ph胎盤按摩膏使用方法 瀏覽:195
如何以實證主義的方法改造自然法 瀏覽:745
玻璃數碼管的測量方法 瀏覽: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