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各種抗生素的作用機理是什麼我要詳細的答案,謝謝高手指點
青黴素,頭孢菌素,萬古黴素類抑制細胞壁合成 他們屬於β—內醯胺累抗生素,作用機制之一是與青黴素結合蛋白PBPs結合,抑制轉肽酶作用,阻礙肽聚糖的交叉聯合,導致細菌細胞壁缺損,喪失屏障作用,使細菌細胞腫脹,變形,破裂而死亡
喹諾酮類抑制DNA合成 抑制細菌DNA迴旋酶,從而抑制細菌的DNA復制產生殺菌作用
利福黴素類影響RNA合成 特異性的抑制細菌DNA依賴的RNA多聚酶,阻礙mRNA的合成而殺滅細菌
多粘菌素,制黴菌素,兩性黴素B 影響細胞膜的通透性 多粘黴素含有多個陽離子極性基團和一個脂肪酸直鏈肽,其陽離子能與胞漿膜中的磷脂結合,使膜功能受損。兩性黴素B能選擇性的與真菌胞漿中的麥角固醇結合,形成孔道,使膜通透性改變,細菌內的蛋白質,氨基酸,核苷酸等外漏,造成細菌死亡
細菌核糖體為70S,可解離為50S,和30S兩個亞基
紅黴素,氯黴素,克林黴素 50S亞基抑制
四環素類,大觀黴素 30S亞基抑制,抑制肽鏈形成
氨基糖苷類 影響蛋白質合成,全過程抑制
磺胺類 影響葉酸代謝
② 什麼是維吉尼亞黴素
維吉尼亞黴素(virginiamycin) 又名純黴素、維及黴素、威里黴素、virgimycin、staphylomycin、抗金葡黴素等。維吉尼亞黴素M1(M1因子)分子式:C28 H35 N307;維吉尼亞黴素S1(S1因子)分子式:C43H49N7O10。
維吉尼亞黴素結構式
為赤黃色粉末,具有特異臭,在水中的溶解度為563μg/ml,易溶於甲醇、乙醚、氯仿。從鏈絲菌屬的維吉尼亞鏈黴菌(Streptomyces virginiae)的發酵產物中分離而得。此產品不含發酵殘渣和其他代謝的毒素等,品質穩定。但並不是單一組分,主要含70%~80%的M1組分(M1因子),和20%~30%的S1組分(S1因子)。M1為大環內酯,S1為環狀多肽。各自的抗菌范圍不同,維吉尼亞黴素是M1因子和S1因子的復合體,它們之間有較好的協同作用。單獨的M1組分對金黃色釀膿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濃度(MIC)為0.25μg/ml,S1組分為4μg/ml,而兩者復合卻為0.125μg/ml,提高了殺菌效果1~30倍。M1組分是因對金色微球菌(Micrococcus aureus)最有效而定名。S1組分則是因對藤黃八迭球菌(Sarcina lutea)最有效而得名。M1:S1=70:30,這種比例構成時,抗菌活性最高。還因這兩種組分的結構不同,對S1組分產生耐葯性的細菌,對M1組分仍很敏感,所以維吉尼亞黴素幾乎不產生耐葯性。它僅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抑製作用。作用機理是抑制細菌的核糖體(ribosome)而阻止它對蛋白質的合成達到殺菌效果。口服後僅停留並作用於腸道,主要由糞便排出,殘留量很小。對大鼠口服LD50每千克體重為7 500mg,一次性口服,對小鼠的劑量每千克體重達到1 550mg時,未發現有害反應,對豬最大安全量為每千克體重800mg。以500mg的劑量連續喂豬3個月,無不良反應。 維吉尼亞黴素穩定性好,室溫保存3年效價不變。當添加到飼料中時,經過粉碎、混合、高溫(70~90℃)、蒸汽、制粒約30min等加工過程,都可保持穩定效價。在肉雞料中可保存6個月以上。其預混劑的載體可以用碳酸鈣、碎米糠(含2%除塵用的油)、大豆粉、玉米粉等。飼料中含魚粉多時,一般抗生素破壞較快(6個月中金黴素下降20%~40%),而維吉尼亞黴素在含魚粉的高蛋白飼料中保存6個月效價基本不變。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規定:在16周齡以下雞飼料添加量為2~5mg/kg;對豬飼料為10-20mg/kg。豬、雞停葯期均為1d。產蛋雞禁用。
③ 什麼是抗生素葯
抗生素原稱抗菌素,是指由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經培養而得到的某些產物,或用化學半合成法製造的相同或類似的物質;也可化學全合成。抗生素在一定濃度下對病原體有抑制和殺滅作用。
目前,世界上生產的抗生素已達200多種,作為飼料添加劑的有60多種。Swan(1968)將抗生素分為治療用抗生素和飼料用抗生素兩類。這一劃分主要是考慮人 類的安全、葯物的殘留和交叉抗葯性。依其化學結構,抗生素可分為以下幾類:
1.多肽類 此類抗生素吸收差、排泄快、無殘留、毒性小、不易產生抗葯性,不易與人用抗生素發生交叉耐葯性。屬於此類抗生素的主要有桿菌肽鋅、黏桿菌素、維吉尼亞黴素、硫肽黴素、持久黴素、恩拉黴素和阿伏黴素等。
2.四環素類 四環素類抗生素是四環素、土黴素和金黴素等抗生素的總稱,均由鏈黴菌發酵產生。四環素類抗生素為廣譜抗生素,對畜禽呼吸系統疾病和家畜的細菌性腹瀉非常有效,連續低濃度投葯有好的促生長效果,而且還能促進產蛋和增加泌乳量。但因四環素類抗生素屬人畜共用抗生素,易產生抗葯性。歐洲已禁止該類抗生素作為促生長抗生素應用,美國和日本仍在使用金黴素和土黴素季按鹽,我國仍大量使用土黴素鈣鹽。
3.大環內酯類 此類抗生素類是利用放線菌或小單孢菌產生的具有大環內酯環的抗生素的總稱,因含有氨基糖而呈鹼性。該類抗生素對革蘭氏陽性菌,一些革蘭氏陰性菌,耐青黴素的葡萄球菌,支原體都有抑製作用。同類中不同的產品生物活性有很大差別,如十六環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生物活性最強,對多種耐葯細菌有抗葯活性。此類抗生素主要從腸道中吸收,能產生交叉耐葯性,主要包括泰樂菌素、北里黴素、紅黴素、螺旋黴素。
4.含磷多糖類 此類抗生素對革蘭氏陽性菌的耐葯菌株特別有效,因其分子量大,不易被消化吸收、排泄快,在歐美廣泛使用。常用的有黃黴素和大碳黴素。
5.聚醚類抗生類 此類抗生素分子含有眾多的環狀醚鍵,顯酸性,具有親脂性,不溶於水,可溶於有機溶劑,成鹽後的溶解性也相似。聚醚類抗生素抗菌譜廣,具有離子運輸的作用,它既是很好的促生長劑,又是有效的抗球蟲劑。在動物消化道內幾乎不被吸收,無殘留。常用的有莫能菌素、鹽黴素、拉沙里黴素和馬杜黴素。
6.氨基苷類 氨基苷類抗生素是分子中含有一個環已醇的配基,以糖苷鍵或與氨基糖相結合(有的與中性糖結合)的化合物,也稱氨基環醇類抗生素。此類抗生素用飼料有兩種完全不同的作用,一種是抗菌性抗生素如新黴素,狀觀黴素和安普黴素;一種是驅線蟲性抗生素,如越黴素A和潮黴素B。盡管作用不同,但此類抗生素有一個共同點,即在腸道內不易被吸收。
7.化學合成類 此類抗生素由於副作用大,正被逐漸淘汰。大部分只允許做獸葯,而不用作飼料添加劑。此類抗生素有磺胺類、喹乙醇、呋喃唑酮、硝呋烯腙等。
http://..com/question/7896323.html?si=4
④ 怎樣科學合理使用抗生素飼料添加劑
一、抗生素飼料添加劑對動物生產性能的作用
抗生素作飼料添加劑具有促進和抑制腸道內微生物的生長和活性,抑制腸道微生物產生氨、酚類、芳香族化合物及膽酸的生物學轉化等不利生產性能發揮的代謝產物。同時並可預防臨床不明顯的腸道炎症,保證腸壁良好的通透性,促進腸壁血液吸收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從而對促進生產性能的充分發揮有良好的作用。大量的試驗與應用結果顯示,單獨使用黃黴素、鹽黴素等抗生素飼料添加劑,可提高動物日增重2%--15%,提高飼料報酬1%--10%,提高胴體瘦肉率4.4%,眼肌面積擴大9.8%,母豬受胎率提高7%,窩產仔數增加0.4頭,並對痢疾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如果採用下列措施,效果更加明顯:
1、抗生素之間配合使用:許多試驗結果證實,抗生素之間配合使用,由於擴大了抗菌譜范圍,比單獨使用某一品種抗生素效果更好。據報道,桿菌肽鋅與多粘菌素以5:1的比例配合使用,提高增重和飼料利用率明顯,作用效果均提高2—4倍。從仔豬日增重和腹瀉率分析,添加土黴素+磺胺二甲基嘧啶+喹乙醇或土黴素+阿散酸+痢特靈均顯著高於桿菌肽鋅+痢特靈或金黴素+磺胺嘧啶組。從豬的生產性能及腹瀉率情況分析,添加洛克沙胂+喹乙醇對斷奶仔豬飼養效果較好。目前國內常用的配方是抗敵素與桿菌肽鋅,金黴素與黃黴素。而諾必達與黃黴素配合是出口肉雞生產的最理想配方。
2、抗生素與飼用微生物聯合或配伍使用:部分飼用微生物飼料添加劑與抗生素聯合使用,對促進動物的生產性能也比單獨使用效果明顯。在0—14日齡肉雞飼料中添加金黴素,15—41日齡添加蠟樣芽孢桿菌,全期生產性能比單獨添加的效果好。用強力益生素與土黴素配伍試驗也具有相似的效果。把抗生素carbox和酵母培養物配伍添加到仔豬料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兩者配合使用對促進生產性能的發揮有良好作用,且仔豬增重隨酵母培養物濃度的提高而增加。
3、抗菌劑與有機酸聯合使用:抗菌劑與酸化劑聯合使用,對促進動物,尤其是斷奶仔豬的生產性能也有良好作用。同時使用1.25%的檸檬酸和40mg/kg的泰樂菌素,仔豬日增重和飼料效率最高;酸化劑、高銅和抗菌劑配合使用對28日齡斷奶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效果是:酸化劑+抗生素+銅>抗生素+銅>抗生素+酸化劑。
4、抗菌劑與高銅配合使用:抗菌劑與高銅不僅都具有促進生長作用,而且兩者配合使用有協同增效效果。在斷奶豬日糧中分別添加高銅、金黴素或維吉尼黴素,各自改進增重22%、22%和17%,提高飼料報酬5.1%、8.9%和8.2%,而在添加金黴素或維吉尼黴素的基礎上,再加高銅,可進一步提高增重10%--11%,飼料報酬提高2%--5%。
二、抗生素飼料添加劑可能產生的危害
飼料添加劑的安全性問題,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熱點。抗生素也不例外,尤其是自二十世紀50年代末發現病原菌對抗生素具有抗葯性以來,使用抗生素飼料添加劑的安全性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雖然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合理使用抗生素飼料添加劑產生的危害,但從許多事實說明,抗生素可能會產生下列三方面的副作用:
1、使病原菌產生耐葯性:細菌可通過三種方式獲得耐葯性,一是在細菌繁殖的二分裂階段通過代與代之間進行傳遞;二是通過自發的基因突變產生;三是從附近其它的細菌細胞上獲得耐用葯性基因。雖然耐葯性因子的傳遞頻率只有10-6,但由於細菌數量大,繁殖快,仍易造成抗菌株的擴散蔓延。據報道,自1957年日本發現首例宋內氏志賀氏菌具有抗葯性後,至1964年已發現有40%的流行菌株有四重或多重抗葯性。日本1997年發生的O157大腸桿菌風波及沙門氏菌食物中毒事件,已被證明與畜禽致病菌的耐葯性有關。另外美國《新聞周刊》報導,僅1992年美國就有13300名患者死於抗生素耐葯性的細菌感染。路透社1999年2月還報導了美國科學家在肉雞飼料中發現超級細菌,這種腸球菌對目前所有的抗生素具有耐葯性。導致細菌產生耐葯性的原因,目前雖然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是抗生素飼料添加劑引起,但上述細菌病的控制到目前復發的事實有力地說明了是與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密切相關。
2、在機體內殘留,影響人和動物的免疫效果。長期使用,特別是濫用,會造成抗生素在機體的殘留量增加。葯物在機體內殘留,一方面可能誘發產生耐用葯菌,另一方面殘留的抗生素又降低了免疫疫苗的免疫效果,為控制疫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3、易產生致病菌的交叉感染:使用抗生素,尤其是超量使用,會破壞腸道內的微生物持態平衡,一方面使胃腸道內對抗生素敏感性強的微生物減少,而敏感性差的菌群趁機大量繁殖,引起微生物態失衡;另一方面體內的微生物被抗生素消滅後,為體外的微生物的侵入繁殖創造了條件,從而易產生致病的交叉感染。
三、科學使用抗生素的措施
抗生素在飼料中應用不當會產生不良影響,如何科學合理地應用抗生素,以充分有效地發揮抗生素的積極作用,盡可能地避免和降低抗生素的不良影響,主要措施是:
1、合理地選用品種。抗生素種類繁多,在飼料中應用的作用和副作用各不相同,合理選用抗生素是應用好抗生素的前提,也是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降低副作用的重要因素。農業部發布的《飼料葯物添加劑使用規范》中就明確規定了可在飼料中長時間使用的抗生素品種和可用於防治疾病,通過混飼給葯的抗生素品種。因此,在飼料中應用抗生素就必須選用規定中允許的品種,未經批準的葯物特別是人類專用的抗生素不能選用,土黴素和金黴素等人畜共用抗菌素雖然未禁止使用,也要盡可能少選用,特別是動物生長後期不要選用。禽畜專用抗生素是專門研製、開發應用於動物的品種方面,作用效果較為顯著,且殘留量低,不易產生耐葯性,是作為飼料添加劑較理想的品種,如桿菌肽鋅、黃黴素等都是優先選擇的葯物。選用抗生素時還應根據動物的品種、生長階段以及飼養環境等因素綜合考慮,不能盲目選用高檔以及進口的葯物。市場上的同一飼用抗生素添加劑均有不同的商品名,在選用抗生素時應首先了解其有效成分及有效含量。
2、適當使用劑量。抗生素的使用劑量對其作用效果影響較大,抗生素在飼料中的應用一般只是作為防病促生長刑,而不是作為治療葯物。因此,應科學和慎重地確定其使用劑量,添加量過少,達不到一定的葯物濃度,對病原微生物起不到最低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因而達不到相應的防病和促生長效果;但用加量過大,作用效果則可能適得其反,還可能造成動物體內的微生物菌群嚴重失調,引起消化紊亂,並可能產生內中毒以及給疾病治療帶來困難等後果。因此,應嚴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劑量,適量地添加抗生素是用好抗生素的關鍵,但抗生素的使用劑量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應用對象及其生理階段,飼養場所以及季節區域等實際因素靈活確定。
3、科學的用葯方案。同一環境中連續使用同一抗生素時,其促生長效果明顯下降,長時間使用一種抗生素容易產生耐葯性,降低作用效果。要提高抗生素的作用效果,就必須制定一個科學的用葯方案。常用的用葯方案有輪換用葯、穿梭用葯以及綜合用葯等。輪換用葯是使用一種抗生素一定時間後,換用另一種抗生素,一般應有幾種以上的葯物輪換,且輪換的葯物相互之間不能有交叉耐葯性;穿梭用葯是在動物的不同生長階段應用不同的葯物;綜合用葯就是在動物的不同生長階段應用不同的葯物,一定時間後再分別換用其它葯物,也是綜合輪換用葯和穿梭用葯。綜合用葯能較大限度地提高抗生素的作用效果和降低不良作用,是較為有效的用葯方案。制定用葯方案還應結合不同的抗生素品種,不同的動物品種、各生長階段的特點、區域季節以及飼養環境等因素綜合考慮。
4、謹慎地聯合用葯。聯合使用抗生素能擴大抗菌譜,增強抗菌作用,抗生素相互之間有四種作用,即相加作用、協同作用、頡頏作用和無關作用。聯合使用抗生素就必須選擇抗生素相互之間有相加作用或協同作用,而不能有無關作用和頡頏作用。動物的育齡期和病弱的禽畜聯用抗生素,可增強動物的抗病能力,而生長發育正常的動物使用一種抗生素一般就能起到明顯的促生長效果,因而不提倡聯用抗生素。聯用抗生素雖然增強了抗菌作用,但抗生素的殘留量增大,病原微生物的抗葯性增強及微生物平衡體系破壞加重,因此抗生素的聯用要特別謹慎為好。
5、嚴格的停葯期。停止應用抗生素一段時間,動物體內殘留的抗菌素可相繼排出體外,加上葯物自身半衰期的作用,殘留在動物體內的抗生素可大大地減少,因此,在動物上市前一段時間、產蛋期和泌乳期間應停止使用抗生素或使用沒有停葯期的抗生素,可大大降低抗生素在動物體內的殘留量,從而提高禽畜產品的衛生性和安全性,目前國內很多禽畜產品葯物殘留超標就是因為沒有嚴格執行抗生素的停葯期而發生的。如果合理地應用抗生素並嚴格執行停葯期,一般情況下應該不會發生葯殘超標。
6、先進的混合工序。抗生素的使用劑量一般每噸飼料中只有幾克至幾十克,因此,使用前一定要進行稀釋預混,降低葯物濃度,以確保葯物在飼料中能混合均勻,保證葯物均勻地發揮作用效果,並有效避免混合不均勻產生葯物中毒而造成的質量問題,從而也可有效地避免和減少葯物殘留超標的發生。要對抗生素進行較好稀釋就必須有先進的混合工序,一個先進的混合工序包括選用性能較好的混合機、根據葯物選擇適用的載體、正確的混合程序、充足的混合時間,科學的檢驗方法以及嚴格的管理監督措施等。
四、抗生素作飼料添加劑的應用前景
近年來,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及抗生素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的不斷認識,從保護健康與環境出發,不同的國家,尤其是經濟發達國家對抗生素飼料添加劑的使用作了不同的限制。瑞典在1996年就開始禁止在豬飼料中使用抗生素促長劑,以望為消費者提供「天然的豬肉」;美國對飼料中使用抗生素的反應不如歐盟國家強烈,但採納了歐盟國家禁用抗生素的積極方面,由美國FDA、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農業部協作成立了國家抗生素的抗葯性檢控體系,一旦發現耐葯性產生,便啟動相應的法律禁止使用。我國已制定發布了《飼料葯物添加劑使用規范》規范抗生素飼料添加劑的使用。由此可見,限制抗生素作飼料添加劑,是生產安全食品的需要,是發展的大趨勢,但全面禁用抗生素將很難做到。主要依據有:一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將會不斷開發出高效、副作用小,甚至無副作用的抗生素供生產上使用,從當初的金黴素到現在的黃黴素及天然抗菌素的開發利用就是一個有力的說明。二是從抗生素飼料添加劑對養殖業產生的效益看,除非開發出具有與抗生素功能相當的替代品或出於某種需要,否則禁用將是得不償失,弊大於利。從瑞典政府禁止豬飼料中使用抗生素,導致豬的腹瀉發病率普遍上升,生長速度減慢,治療所用葯物量遠遠大於禁令前的使用量,其後果足以說明禁用的代價。三是目前也還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禁止抗生素飼料添加劑的使用。有專家指出,病原菌的抗葯性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並不僅限於使用抗生素作生長促進劑的動物集約化養殖區。並指出大量的證據和臨床經驗證明,病菌的抗葯性與人類疾病時抗生素的使用和濫用有關。綜合分析認為,抗生素作飼料添加劑,前景是廣闊的,且有專家預測,在未來的10—20年內,抗生素在飼料添加劑中仍會佔有重要的地位。但今後飼用抗生素發展的趨勢是將向高效和低殘留的動物專用抗生素方向發展,且更科學地規范對每種飼用抗生素的適用對象、使用劑量、使用期限等應用技術。同時對飼用抗生素的研製、生產、銷售、應用以及檢驗等各環節將有專業化和規范化的法律條文和管理機構來管理和監督,確保飼用抗生素的科學應用並有效地降低其負面作用。
⑤ 維吉尼亞黴素預混劑是什麼
商品名稱速大肥
用於促進畜禽生長
適用於豬。雞
⑥ 維他黴素在農作物上的應用
如果用這種維他素的話,可以進一步的幫助農作物之後的生長。
平常可以在那些下午的時候進行使用,可以讓他有更好的處境,在關鍵的時候還可以幫助他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營養元素。可以在整體上提升農作物的產量。
⑦ 哪種抗生素可以在豬飼料里長期添加
抗生素葯物添加劑
促生長葯物添加劑 抗球蟲葯物添加劑 促生長抗生素葯物劑
(一)概 述
抗生素是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或是用化學合成法製造的相同或相類似的物質。這類物質作為飼料添加劑應用,時間長、范圍廣,爭論也最多。飼用抗生素飼料添加劑,具有有效防治細菌性疾病和促進動物快速生長等作用,其作用機理一般解釋為:
①抗生素對某些致病菌有抑制和殺滅作用,提高動物抵抗力,防治疾病。這是動物健康生長的保障。
②調整動物腸道內微生物區系,抑制不利微生物,刺激有益菌,減少營養物質的損失。
③使動物腸管壁變薄,提高營養物質吸收率。
④使腸道蠕動減緩,保證營養物質在腸道內的消化吸收時間,提高消化吸收。 ⑤增進動物食慾,提高採食量,促進動物發育。 長期使用抗生素飼料添加劑,會引起下列問題:
①抗葯性問題,畜禽長期使用某一抗生素添加劑後,病源菌產生耐葯菌株,這些耐葯菌株在一定條件下又能將耐葯遺傳因子(又稱R「因子」)傳遞給其它敏感細胞,使得某些不耐抗生素的致病菌變成耐葯菌株,引起畜禽疾病防治上的麻煩。對於人畜共用的抗生素如土黴素、青黴素、鏈黴素等,若出現耐葯菌株,就會影響人類疾病的防治效果,造成不良後果。
②抗生素在畜禽產品中的殘留問題。有些抗生素易被動物腸道吸收,排泄較慢,殘留在肉、蛋、奶中。這些抗生素在食品加熱或製作中不易被充全「鈍化」。有些抗生素有致突變、致畸胎和致癌作用。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飼料添加劑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①選擇畜禽專用,吸收差、殘留量少的、不產生抗葯性的品種。對此作出較多規定的法規有日本的《飼料安全法規》,美國的聯邦食品與葯物局(FDA)法規等。 ②嚴格控制使用劑量,以盡可能少的用量達到使用效果。許多抗生素對於預防、治療疾病及促進生長等不同作用,其劑量明顯不同。
③抗生素的使用期限。動物不同生長階段使用不同的種類,更要注意停葯期,一般在肉畜上市屠宰前7天停止用葯。
(二)多肽類抗生素 桿菌肽鋅
硫酸粘桿菌素 恩拉黴素 維吉尼黴素 阿伏黴素 硫肽菌素
(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泰樂菌素 北里黴素 螺旋黴素 紅黴素 竹桃黴素
(四)、聚醚類抗生素
聚醚類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有兩個主要方向的作用,其一是抗雞球蟲作用;其二是促進動物生長,改善飼料利用率。在此著重介紹其促生長的功能。
聚醚類抗生素,包括莫能黴素,鹽黴素鈉和拉沙洛西鈉,對雞、豬和肉牛均有促進生長和提高飼料利用率的功效。
拉沙洛西鈉 莫能黴素 鹽黴素鈉
(五)、四環素類抗生素
對於人醫臨床上常用此類抗生素,人們不贊成它們在飼料中添加,否則由於耐葯性的出現而影響人醫的療效。但由於國內大量生產高質量低價格的此類抗生素,我國已於1984年批准飼用土黴素鈣鹽生產。
土黴素 金黴素
(六)、合成抗生素及其相關葯物
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合成類抗生素種類及數量均較多。應用較早的合成類如磺胺類及呋喃類抗生素,由於其易產生抗葯性及副作用較明顯而逐漸被新合成的抗生素所取代。
胂制劑 銅制劑 鋅制劑 喹乙醇 卡巴氧 痢特靈 磺胺葯
(七)多糖類抗生素
這類抗生素中,國外常用的有兩種:大碳黴素和黃黴素。前者已被淘汰,後者近年來在飼料中的使用率有增加的趨勢。
黃黴素
(八) 其它幾種抗生素促生長劑
阿布拉黴素 卑黴素 桿菌肽鋅(Bacitracin Zinc)
⑧ 抗生素分類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在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對某些病原微生物具有殺滅或抑製作用的一類化學物質。主要以微生物發酵法生產,還可以將微生物發酵產物進行化學修飾製成各種半合成抗生素。抗生素的結構復雜,分類方法也有多種,常用的有以下兩種:
(1)按化學結構分
①β-內醯胺類
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等。包括天然青黴素和半合成青黴素,如青黴素G、鄰氯青黴素鈉、氨苄青黴素等;頭孢類如頭孢噻吩鈉、頭孢氨苄等。
②氨基糖苷類
如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和慶大小諾黴素等。
③四環素類
如四環素、土黴素、金黴素和強力黴素等。
④醯胺醇類
甲碸黴素和氟苯尼考等。
⑤大環內酯類
紅黴素、泰樂菌素、螺旋黴素、替米考星和吉他黴素等。
⑥林可胺類
林可黴素、克林黴素等。
⑦多肽類
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桿菌肽和恩拉黴素等。
⑧多烯類
灰黃黴素、制黴菌素和兩性黴素B等。
⑨含磷多糖類
黃黴素和喹北黴素等。
⑩聚醚類(離子載體類)
莫能菌素。
(2)按抗生素作用分
①主要抗革蘭氏陽性細菌的抗生素
如青黴素類、大環內酯類、頭孢菌素類、林可胺類等。
②主要抗革蘭氏陰性細菌的抗生素
如氨基糖苷類、多肽類等。
③廣譜抗生素
如四環素類。
④抗真菌的抗生素
如灰黃黴素、制黴菌素等。
⑤抗寄生蟲的抗生素
莫能菌素、鹽黴素、馬杜黴素等。
⑥抗腫瘤的抗生素
如絲裂黴素C、博來黴素等。
⑦促生長抗生素
如黃黴素、維吉尼黴素等。
⑨ 飼料添加劑種類有哪些 飼料添加劑的發展方向
飼料添加劑是指在飼料生產加工、使用過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質,在飼料中用量很少但作用顯著。飼料添加劑是現代飼料工業必然使用的原料,在養殖業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常見的豬飼料添加劑有哪些
1、松針粉
松針含有19種氨基酸及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抗微生物的松針抗生素等。在豬飼料中添加5%的松針粉,日增重可提高18-30%,育肥期縮短30-60天。
2、芒硝
在豬的飼料中加入0.5-0.6%的芒硝,日增重提高20%,飼料利用率提高15%,且豬健康少病,皮毛光亮,食慾旺盛,大小便正常。
3、海帶粉
海帶含有豐富的碘化物和礦物質、維生素以及刺激動物生長的活性成分。在豬的飼料中添加2%的海帶粉,日增重可提高23%,飼料轉化率提高13%。
4、沸石
沸石是一種含水硅酸鹽礦物,含有豬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全部常量元素和大部分微量元素。在豬的飼料中添加1%沸石粉,豬平均增重可提高10%。
5、桔皮粉
桔皮粉有多種營養成分,可增進動物食慾,促快速生長及增強抗病能力。在豬飼料中添加5%桔皮粉,日增重可提高12%,每增重1公斤少耗飼料0.28公斤,飼料報酬提高10.5%,胴體重和凈肉重也有所提高。
6、常青素
常青素內含有植物抗菌素、植物生長素、蛋白質、維生素等40多種成分,在每百公斤飼料中加入3-5克常青素,日增重可提高20-30%。
7、蠶沙
在豬飼料中添加5-10%的蠶沙,日增重可提高10-15%,飼料轉化率提高15-20%,而且豬長勢好,毛色光亮,還可減少豬病的發生。
8、硫酸銅
在豬飼料中添加0.25%的硫酸銅,可使豬日增重提高16%,飼料利用率提高5%,飼養成本下降4%左右。
9、蚯蚓粉
每頭小豬每天添加10-20克,大豬30-50克,每天只喂一次,豬日增重可提高10-15%。
10、硫酸鋅
每頭小豬每天添加10-20毫克,大豬30-50毫克,可使豬生長加快,食慾旺盛,皮毛光滑,發病死亡少。
11、微生物飼料添加劑
微生物飼料添加劑是農業部批準的飼料添加劑,通過改善動物腸道菌群生態平衡而發揮有益作用,以提高動物健康水平、提高抗病能力、提高消化能力的一類產品,是有效解決,疾病泛濫、病菌耐葯、免疫能力下降、成活率降低、養殖效益下降的有效手段,是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二、鵝飼料添加劑有哪些
1、促進生長與保健添加劑
促進生長與保健添加劑指用於刺激動物生長、提高增重速率、改善飼料利用率、驅蟲保健、增進動物健康的一類非營養性添加劑,包括抗生素、抗菌葯物及驅蟲葯物等。
2、抗生素類添加劑
抗生素是一些特定微生物在生長過程中的代謝產物。除用作防治疾病外,也可作為生長促進劑使用,特別是在衛生條件和管理條件不良的情況下效果更好。在育雛階段或處於逆境如高密度飼養時,加入低劑量,可提高鵝的生產水平,改善飼料報酬,促進健康。常用的有土黴素、金黴素、桿菌肽鋅、多黏菌素、恩拉黴素、泰樂菌素、維吉尼黴素及北里黴素等。
3、合成類抗菌葯物及驅蟲保健葯物
磺胺類如磺胺噻唑(ST)、磺胺嘧啶(SD)、磺胺脒(SG)等用於疾病治療和保健,驅蟲保健劑有越黴素A、氨丙啉、氯苯胍、莫能黴素鈉、鹽黴素鈉、克球粉等,一些抗菌促生長葯物如喹乙醇、砷制劑等,日糧中添加這類葯物應經常更換葯物種類,否則會產生抗葯性。
4、飼料品質改善添加劑
(1)抗氧化劑:抗氧化劑用以防止飼料中脂肪氧化變質,保存維生素的活性。常用的抗氧化劑有乙氧基喹啉(又稱乙氧喹、山道喹)、BHA(丁羥茴香醚)、BHT(二丁基羥基甲苯),一般在配合飼料中的添加量為每噸150克。
(2)防霉劑:在高溫高濕季節,飼料容易霉變,這不但影響適口性,降低飼料的營養價值,還會引起動物中毒,因此在儲存的飼料中應添加防霉劑。目前常用的防霉劑有丙酸、丙酸鈉和丙酸鈣。
(3)其他添加劑:其他添加劑有著色劑、調味劑等。在飼料中添加香甜調味劑,有增加鵝採食量和提高飼料利用率的功效,常用的調味劑有糖精、谷氨酸鈉(味精)、乳酸乙酯、檸檬酸等。在飼料中添加著色劑能提高鵝產品的商品價值,如在飼料中添加葉黃素和胡蘿卜素,可使鵝皮膚及蛋黃色澤鮮艷,添加量為每噸飼料10~20克。
三、微生物飼料添加劑特點及應用
1、產品特點
微生態制劑有其他葯不可替代的優點,即「患病治病,未病防病,無病保健」的效果。即使健康動物也可以使用,以提高健康水平,而且對腹瀉、便秘有雙向調節作用。
2、菌種特性
(1)乳酸菌:乳酸菌指發酵糖類主要產物為乳酸的一類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陽性細菌的總稱。 是腸道有益菌的主角,可以產乳酸。必須具備數量多、活力強,才能發揮其生物功效。
(2)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在有氧和無氧環境下都能生存,屬於兼性厭氧菌。可用於釀造生產,有的為致病菌。是遺傳工程和細胞周期研究的模式生物。
(3)芽孢桿菌:芽孢桿菌(Bacillaceae),細菌的一科,能形成芽孢(內生孢子)的桿菌或球菌。芽孢是休眠體,不是繁殖體。絕大多數是一個菌體僅形成一個芽孢芽孢位於菌體內,由核心、皮層、芽孢殼和外壁組成。對熱、乾燥、輻射、化學消毒劑和其他理化因素有較強的抵抗力。
3、產品分類
(1)中葯微生態制劑:也稱為第四代益生素,性狀為潮濕粉末或養殖場自行發酵的活菌發酵液,是乳酸菌發酵中葯微生態活菌制劑。優點是活菌含量高,缺點是不耐高溫。
(2)益生素類制劑:是以枯草芽孢桿菌、酵母菌、乳酸菌等多菌種發酵的一類微生物制劑的總稱。性狀為乾燥粉末,載體多為稻殼粉或鈣粉,產品需要經過加工、烘乾、包裝等工藝,所含活菌數量很小,多為死的菌體或休眠狀態的芽孢類菌體。優點是耐加工,可以供飼料廠使用,缺點是活菌數量少,需長期使用才有效。
(3)現在市場比較成熟的微生態飼料添加劑有「豬康肽」、「牛羊康肽」、「清瘟豬肽」、「保禽肽」、「禽瘟康」、「桿痢肽」、「高免肽」、「霉立肽」。
4、作用機理
(1)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使腸內菌群保持平衡。 抑制和阻止腸內有害菌的繁殖,使有益菌數量占據優勢。乳酸菌產乳酸可以抑制病原大腸菌、梭狀芽胞桿菌、沙門氏菌、β溶血性類細菌等的繁殖。
(2)產生消化酶,合成維生素。可以產生澱粉酶和蛋白酶等消化酶以及維生素B群,另外維生素A的合成也已被證實。
(3)增強免疫作用。通過刺激腸道內免疫系細胞,增加局部抗體的形成,從而增加巨噬細胞活性。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可使肝臟內大量蓄集有增強免疫作用的維生素A。
(4)產生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對幾種潛在的病原微生物均有損害作用,它是由一些特殊的物質在一些基質上形成的。
(5)優化生態環境。益生素、酶制劑在動物腸道代謝過程中,分解了不易被動物吸收利用的粗蛋白質、植酸酶及抗營養因子,明顯防治了蠅蛆的滋生,有效切斷了氨氣、臭氣的來源,使動物糞便中有害氣體的濃度得到了有效降低,改善了飼養環境,降低了氨氣對人體的侵害,預防了畜禽呼吸道及腸道疾病的發生。
5、適用范圍
畜、禽、水產、毛皮動物。
(1)用法:根據不同產品,可採用飲水,拌料的方法。
(2)用量:根據所含活菌數量,一般添加量都在0.1-1.0之間。疫病流行期、應激、疾病治療、換料期間應適當增加用量。
6、注意事項
(1)肉雞應從3日齡開始飼喂,肉豬應從半個月後開始飼喂。
(2)與抗生素添加劑的關系:以肉雞為例,3日齡開始飼喂一周左右,最多用一次抗生素預防疾病,或者雞生病必須用抗生素治療,應在用葯後使用。
(3)添加於飲水中使用時,要對飲用水管線進行徹底清理、消毒。
(4)避免與具有抗生素的飼料一起使用,否則會影響益生素的使用效果。
(5)本品打開包裝後應盡快用完,以免產品失效。
四、飼料添加劑的發展方向
隨著動物營養學、生理學、飼養學、生物化學、生物工程學、葯物學、微生物學等多門學科的發展,現在的飼料添加劑已融合了多門學科和多種新技術,其功能和應用范圍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因此,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間內飼料添加劑的開發生產,將呈現出以下8大發展方向:
1、科技化: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飼料添加劑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科技化將成為飼料添加劑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隨著飼料添加劑行業科技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將出現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飼料添加劑品種,從而帶動飼料工業向科技化方向發展,促進飼料工業、畜牧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2、專業化:目前,飼料添加劑行業還附屬於飼料工業、制葯業等相關行業,專業化程度不高。隨著養殖業規模的不斷發展,對配合飼料的需求量會大幅度增加,對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這將有力地推動飼料添加劑行業的專業化發展進程。
3、系列化:隨著飼料添加劑行業向科技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飼料添加劑的品種和種類將進一步系列化和細分化。
4、環保化: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飼料添加劑的環保化將是未來飼料添加劑開發的重中之重。特別是抗生素等一些副作用較大的飼料添加劑被逐步淘汰後,隨著新一代產品的研製和開發,環保性將具有更明顯的時代特徵。未來開發的飼料添加劑,應該能合理地利用資源、不污染環境、對人類健康不構成威脅、不存在葯物殘留等毒副作用。
5、高效化:高效化是未來飼料添加劑發展的一大方向,飼料添加劑的高效化依賴於飼料添加劑相關技術的進步和提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飼料添加劑生產單位將更重視飼料添加劑的基礎研究,並不斷開發新品種,從而使飼料添加劑品種不斷更新,作用效果也會明顯提高。
6、功能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動物產品也提出了新的特殊要求,如動物產品的顏色、肉質、味道以及保健功能等,而這些需求大多數必須通過飼料添加劑的功能來實現,因此,飼料添加劑的功能化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大方向。飼料添加劑具有保健功能和一種添加劑具有多種功能必將成為飼料添加劑的開發亮點,有很大的市場發展潛力。
7、經濟化: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飼料添加劑的經濟性更進一步得到體現。飼料添加劑除了要有較好的作用效果和生產性能外,其經濟性能也相當重要。只有具備較好的經濟性能價格比和投入產出比的飼料添加劑才能被廣大飼料生產廠家和養殖業主所接受,才能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
8、方便化:未來的飼料添加劑應更接近和方便於實際生產應用,因此,微量化和預混化也是以後飼料添加劑發展的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