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教學方法更

教學方法更

發布時間:2022-01-10 15:07:16

① 比較好的教學方法什麼

翻轉課堂譯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譯為「顛倒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

翻轉課堂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讓學生在課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步調,學習能力強的在較短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學習,從而去做更多自己感興趣的活動,發展個性;接受能力差的同學學習同一個知識點時,相比優秀學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這樣他們可以擁有足夠的時間,反復觀看教學視頻,制定出符合自己特點的學習計劃,自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接受新信息;翻轉課堂是在課內完成作業,遇到困難,有教師和同學幫助,不再是孤軍奮戰。

翻轉課堂的課前學習與課堂內的作業、檢測、活動習習相關,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導向和教師科學的指引,因此學習是非常有效的,而且是必須的,學生剛開始可能是被動的,但漸漸的,當他發現通過自己的學習就能掌握新知後,有了成就感,學習熱情就會被點燃,真正用心用腦去學習,學習的參與度和投入程度明顯提高。

② 新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2018年4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出版《教師作為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創新教學的重要性》一書,書中基於國際經驗,總結出了6類創新教學法,並通過27個國家和國際的學校網路組織案例解釋了教師如何使用這些創新教學法。到底有哪些創新教學法值得我們學習,未來的教育走向會因此得到怎樣的變化呢?一起來看看。

唐科莉整理
01 計算思維教學

(Computational Thinking)

計算思維教學實踐的核心是以計算機能夠幫助我們解決的方式思考問題,然後解決問題。

其起點是計算機,但是計算思維教學不一定意味著使用計算機和掌握編程或代碼。它是使用問題解決思維和計算機科學的全新教學方法。

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計算思維不僅是增加計算機科學這門課程,還要更好地理解科學家如何使用計算機形成問題框架,並解決實際問題。

其中的教學技巧包括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案,平行加工、模型驗算、排除故障和尋找策略。

這類教學法明確將編程和代碼作為一種新的素養進行培養,是學習信息通信技術的一種新方法。

這一教學法有幾個基本要素:

計算思維教學法,不但強調一般性信息通信技術技能的掌握,更強調理解計算機科學以及它與數學、科學之間的關系。

在學校中實施計算思維教學法:

首先,需要全面思考數學與信息通信技術技能,要從傳統的基於學科的規劃,轉向基於橫向能力與技能設計的活動;

其次,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讓中小學教師具備計算思維與計算機技能,熟悉計算機網路、系統並使用信息通信技術。

開發國家課程和嚴格的教師持續專業發展課程等,都有助於增強計算思維教學在學校中的實施。(新教學支持系統:以專業指導專業,以名師成就名師)

02 體驗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

體驗學習是指將學習者直接與正在學習的現實之間建立聯系的教學法。學生通過積極的體驗、探究和反思進行學習。

這類創新教學實踐包含一些最能代表學校創新的教學法(如項目式學習),旨在培養學生應對真實、復雜的挑戰的關鍵技能。

體驗學習非常關注環境、學習者的積極參與,及反思與解決沖突的作用。

體驗學習教學3種形式——

1. 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其核心是真實世界的問題容易抓住學生的興趣,能夠引發學生認真思考,從而獲得並應用新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減少指導,讓學生積極發言並發揮作用。

項目會圍繞一個問題或挑戰開展。學生會反復走進實驗室,參與多樣化活動及開展研究,在真實的探究中合作、討論和開展個性化學習。

2. 基於服務的學習(Service-based Learning)

3. 不確定性能力教學(Teaching of Uncertainty Competence)

學會在一個復雜的世界中應對知識的不確定性,需要構建起一個將不確定性納入學習過程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批判思考世界,並做出合理的決策。

不確定性能力包括應對不確定的信息和情境,該能力可以分為三類:學會評價、容忍不確定性和減少不確定性。

比如,戶外/ 探險學習就是這類教學實踐的典型,要求學生面對不熟悉的情境並走出舒適區,需要合作、討論、反思並與社會聯系。

體驗學習不僅是一個發現過程,其目的也不僅是復制科學發現過程。

因此,教師注重搭建腳手架(Scaffolding)為學生提供支持非常重要,如提供專家指導,組織復雜的任務,並降低認知要求等。

03 混合學習

(Blended Learning)

混合學習的主要目標是最大化技術與數字化資源的優勢,根據學生的需求促進差異化教學,並推動課堂互動。

這一教學實踐是建立在通過小組活動和密集的面對面互動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的基礎上。

在計算機提供相關信息後,教師就從常規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更多時間用於概念的應用,並開展更具交互性、復雜的課堂活動或者進行一對一教學。

在混合學習中,教師的作用主要聚焦概念的應用,為學生提供要求更高、更復雜的問題任務,促進學生對概念的深度理解並推動同學之間的交流。

混合學習主要有3種形式——

混合學習要想成功實施,需要深入反思教師和學生的作用,教師要有改變教學的意願,教師還需要創新和提高自身的專業參與度。

由於非常依賴數字化資源,教師還需要具備操作技術的技能,並在互動中理解內容、技術和教學法。

04 游戲化教學

(Gamification)

游戲化教學通過玩耍和游戲教學,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從而促進學習。

游戲和玩耍在兒童的學習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利於促進兒童的智力、情感與社會性發展。

在創新與教學中,使用視頻游戲是全球教學實踐的一個重要新趨勢。

這類教學創新有2個主要的教學要素:

動機要素(快速反饋、目標、參與和漸進的挑戰)
情感要素(故事和身份、合作與競爭)
游戲化教學一直在大量學科中成功應用,如科學、數學、語言、體育、歷史和藝術及設計。

游戲化教學的基本原則包括: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學習感覺就像玩耍一樣、每個環節都有相互關聯、從做中學、反饋及時並持續、不斷有挑戰。

基於這些原則,游戲化教學超越了游戲的設計,強調玩耍的基礎作用和游戲,融入正規教育的方式。

05 具身學習

(Embodied Learning)

具身學習指各種關注學習中的非智力因素的教學實踐,強調身體和情感的重要性。

具身學習非常重視學生的社會、創造性體驗和積極參與的重要作用。

具身學習有各種形式,如藝術和基於設計的學習、新的體育教學法、創客文化運動等。

具身學習的主要理念是,學生自覺使用身體去學習,比坐在桌邊或電腦前更有效。

大腦盡管對於學習非常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認知與行為源泉,情景化的認知需要將身體、情感與社會要素都納入學習環境中。

這一教學實踐,使偏向抽象思維、個體被動獲得內容的傳統教育系統正發生改變。

具身學習的教學原則包括:

這些原則對於教學非常重要,因為兒童有兩個自然的學習傾向——創造力和表達,將這兩個動力結合,具身學習才能促進知識的獲得。

具身學習教學3種形式——

具身學習特別適合培養學生好奇心、靈敏度、多視角思考、冒險、隱喻思考及其他元認知技能和執行技能等,也有助於社會情感技能培養和探討一些跨學科內容,如性別問題、多樣化等,因此與21世紀技能高度相關。

在學校中,具身學習可以在三個層面實施:

第一,體育與藝術課上的各種活動和體驗,比如將科學課上對光合作用的解釋與舞蹈結合,幫助學生學習這一概念;

第二,工作坊或者項目,通過與校外的藝術家或專業人士建立合作,為反思通過具身學習學到的課程和內容提供平台;

第三,將身體運動、創造性培養和情感融入學校和核心學科中。現在有越來越多學校、相關計劃和專業機構提供這類實踐的相關指導和工具箱。

06 多元讀寫能力和基於討論的教學

(Multiliteracies and Discussing-based Teaching)

這類教學創新涵蓋各種實踐與教學原則。其本身就融合了兩個相互聯系的教學法:多元讀寫能力教學和基於討論的教學。

這類創新教學實踐強調:讀寫能力是學生學習和批判素養的核心,應該將知識置於政治、文化和著作者的背景中,通過換位思考和合作解構故事。

課堂討論更重視學生質疑所獲得的觀點以及「去主導語言中心化」的核心。

該類教學包含4大教學原則:

不過,將多元讀寫能力和基於討論的教學實踐引入課堂和學校中正面臨許多挑戰:

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生活與興趣,與學生課堂外的經驗建立具體的聯系,尤其是對學生生活的社區及歷史背景的了解;
教師必須保證必要的支持,讓學生在已有技能的基礎上解決復雜問題和反思;
讓其他語言進入課堂和學科中,可能會讓教師感覺受到壓力;
教師需要與專家合作,解決學生在溝通與語言中面臨的障礙,同時教師缺乏技術應用的能力與自信也是該教學實踐應用的一大障礙;
為了與廣泛的社會與政治背景建立聯系,教師迫切需要進行培訓。

③ 如何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

(一)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領域或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要藉助於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教師可依據教學目標來選擇和確定具體的教學方法。例如學習《圓柱和圓錐的體積》時,其目標之一就是「掌握圓柱和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教學時最好是選擇直觀操作的方法,通過直觀演示、動手操作等活動促使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二)依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與學習要求不同,不同階段、不同單元、不同課時的內容與要求也不一致,這些都要求教學方法的選擇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例如教學課文《九寨溝》時,只有綜合運用多媒體視聽等教學手段,把學生帶入風景如畫的人間仙境,學生才能更加全面、真切地了解有關九寨溝的知識,感受到九寨溝的美妙絕倫。由於九寨溝離絕大多數學生生活太遠,單憑語言文字的品味與想像他們是很難有深切體會的。
(三)根據智能狀 況選擇教學方法。
學生的智能狀況直接制約著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科學而准確地研究分析學生的智能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和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例如,學生身體—動覺智能偏強時,在故事教學時可讓學生進行表演;學生語言智能偏強時,可以讓學生進行故事續編等;教學中使用圖片和想像對那些有較強空間智能的學生將起作用,而可能對其它智能發達的學生作用甚小。
(四)依據教師自身素質選擇教學方法。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適應了教師的素養條件,並能為教師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也應當根據自己的優勢智能,揚長避短,選擇與自己最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例如有音樂特長的教師可以把歌曲引進語文課堂;擅長簡筆畫的教師,不妨嘗試簡筆畫板書,則更可以讓學生肅然起敬,讓課堂出彩。
(五)依據教學環境條件選擇教學方法。
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在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運用和發揮教學環境條件的功能與作用。以前,教師通常用一塊黑板和一支粉筆教學,現在,各個學校電化教學手段已經相當普及,教師運用雙師光碟和電子白板上課,課堂品質便頓時提升。

④ 教學方法有哪些

編輯本段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講授既要重視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同時又要應盡可能的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發生聯系。 ②講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 ③講授應具有啟發性。 ④講授要講究語言藝術。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確、簡練,條理清楚、通俗易懂,盡可能音量、語速要適度,語調要抑揚頓挫,適應學生的心理節奏。 講授法的優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但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討論的問題要具有吸引力。討論前教師應提出討論題和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閱讀有關資料或進行調查研究,認真寫好發言提綱。 ②討論時,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討論要圍繞中心,聯系實際,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 ③討論結束時,教師應進行小結,概括討論的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
3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運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1、目的要明確 2、現象要明顯且容易觀察 3、盡量排除次要因素或減小次要因素的影響
4 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練習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 其一,語言的練習。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其二,解答問題的練習。包括口頭和書面解答問題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三,實際操作的練習。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術性學科中占重要地位。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6、任務驅動教學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7、參觀教學法
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參觀教學法主要應用於各種植物品種改良技術的工作程序、後代選擇方法和最新研究進展等方面內容的教學。參觀教學法可以分為:「准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總結性參觀」。
8、現場教學法
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9、自主學習法
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自主學習法主要應用於課程拓展內容的教學,如項目教學未涉及的小作物具體的育種方法和特點,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按照論文的形式並撰寫學習小論文,交由老師評價。鍛煉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科技寫作能力。
編輯本段課堂教學常用方法
中小學課堂教學中實用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和豐富多彩,這里所闡述的是其中最常用的一些主要的方法。 一、講授式的教學方法 1、定義: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2、具體實施形式: (1)講解教學方法 (2)談話教學方法 (3)討論教學方法 (4)講讀教學方法 (5)講演教學方法 3、運用講授式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1)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 (2)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具有清晰、精練、准確、生動等特點。 (3)善於設問解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積極的思維活動。 二、問題探究式 1、定義:教師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1)問題教學法 (2)探究教學法 (3)發現教學法 3、運用發現教學法與探究教學法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1)努力創設一個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究發現的良好的教學情境。 (2)選擇和確定探究發現的問題(課題)與過程。 (3)有序組織教學,積極引導學生的探究發現活動。 4、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施的基本步驟: (1)創設問題的情境 (2)選擇與確定問題 (3)討論與提出假設 (4)實踐與尋求結果 (5)驗證與得出結論 三、訓練與實踐式 1、定義:通過課內外的練習、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能力。 2、訓練與實踐式教學方法中的各種具體教學方法的內涵和基本要求 1)、示範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示範操作和講解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教學方法。在示範教學中,教師 對實踐操作內容進行現場演示,一邊操作,一邊講解,強調關鍵步驟和注意事項,使學生邊做邊學,理論與技能並重,較好地實現了師生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本課程中示範教學主要應用於創造變異方法的教學中。如各種作物的雜交自交技術、人工誘變技術、原生質體的分離、雜交技術、基因工程操作技術等。 2)、模擬教學法 是在模擬情境條件下進行實踐操作訓練的教學方法,模擬教學法通常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後,實踐操作前進行。本課程實踐教學嚴格受作物生長季節的限制,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項目實施至少需要一個生長季節,甚至幾年的時間,因此,教學中應注重模擬教學法的應用。本課程模擬教學法主要應用於雜交親本的選擇、雜種後代的處理等實踐教學項目。 3)、項目教學法 以實際應用為目的,通過師生共同完成教學項目而使學生獲知識、能力的教學方法。其實施以小組為學習單位,步驟一般為: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項目教學法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個性化」的學習,主張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學生通過完成教學項目,能有效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既掌握實踐技能,又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既學習了課程,又學習了工作方法,能夠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本課程作物育種目標制定、雜種後代單株選擇、株系選擇、自交系配合力測定等均可應用項目教學法。 四、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 1、現代教學媒體的分類 現代教學媒體根據人接受信息的感官不同,可以分為視覺媒體、聽覺媒體、視聽媒體和交互媒體等。 2、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多方面的教學功能,其中主要的方面體現在: (1)再現功能。 (2)集成功能。 (3)交互功能。 (4)虛擬功能。
編輯本段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科學、合理地選擇和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能夠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熟練地把握各類教學方法的特性,能夠綜合地考慮各種教學方法的各種要素,合理地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並能進行優化組合。 一、選擇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 (一)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領域或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要藉助於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教師可依據具體的可操作性目標來選擇和確定具體的教學方法。 (二)依據教學內容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與學習要求不同;不同階段、不同單元、不同課時的內容與要求也不一致,這些都要求教學方法的選擇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三)根據學生實際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學生的實際特點直接制約著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科學而准確地研究分析學生的上述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和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 (四)依據教師的自身素質選擇教學方法。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適應了教師的素養條件,並能為教師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還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揚長避短,選擇與自己最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五)依據教學環境條件選擇教學方法。 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在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能最大限度地運用和發揮教學環境條件的功能與作用。 二、教學方法的運用 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 首先,教師應當根據具體教學的實際,對所選擇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和綜合運用。 其次,無論選擇或採用哪種教學方法,要以啟發式教學思想作為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 另外,教師在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還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參與性。
編輯本段復式教學
教學方法
指一個教師在同一教室進行的一堂課上給兩個以上不同年級的學生上課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在一節課內巧妙地同時安排幾個年紀或班級的活動。 適用:學生少、教師少和教學設備條件較差的地區,主要是普及農村和山區教育。 不足:教師直接指導學生的時間少;相互干擾多;教師工作量繁重。
編輯本段現場教學
定義:是任課教師、現場有關人員或二者協同在事物發生、發展的現場上課,上課時限可長可短。 教學方法
意義:加強書本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聯系;擴大學生的信息來源改變信息性質,幫助消化、 鞏固和系統化知 識;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不足:種種因素制約,使用有限;學生只能了解現實的局部情況或局部過程。
編輯本段嘗試教學法
創立者 邱學華,現任中國教育學會數學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嘗試教學理論研究會理事長;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兼職研究員;南京師范大學兼職教授;曾任常州市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等;榮獲江蘇省特級教師,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邱學華專家創立的。 基本要素 明確一個觀點: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 理解兩個特徵:先試後導,先練後講 培養三種精神:嘗試精神,探索精神,創新精神 促進四個有利: 有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全民族的素質 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智力發展 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外作業負擔 有利於教師教育思想的轉變。提高教師素質 基本模式 第一步:准備練習 這一步是嘗試教學的預備階段,一般要做好兩個准備: 心理准備:創設嘗試氛圍,激發學生進行嘗試的興趣。 知識准備:新知識都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引伸發展起來的,嘗試教學的奧秘就是用「七分熟」的舊知識自己學習「三分生」的新知識。所以必須准備「七分熟」的舊知識。 為了使學生有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嘗試問題,必須要為學生創設嘗試條件,先進行准備練習,然後以舊引新,突出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為解決嘗試題鋪路架橋。 第二步:出示嘗試題 這一步是提出問題,也就為學生的嘗試活動提出任務,也是確定嘗試的目標,讓學生進入問題的情境之中。思維始終是由問題開始的,有了需要解決的問題,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問題是教學的基礎,也是促進師生交往的核心。 提出嘗試題是嘗試教學法的起步,起步好壞將會影響全局,所以編擬、設計嘗試題是應用嘗試教學法的關鍵一步,是備課中應當著重考慮的問題。 第三步:自學課本 出示嘗試題並不是目的,而是誘導學生自學課本的手段,起著引起學習動機、組織定向思維的作用。學生通過自學課本,自己探索解決嘗試題的方法,這是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能力的重要一步。如果說,出示嘗試題是嘗試教學法的起步,那麼「自學課本」應是起步後學生探索知識的階段。以嘗試題引路自學課本,這是嘗試教學法的一大特點。 第四步:嘗試練習 出示嘗試題是誘導學生自學課本的手段,嘗試練習則是檢驗自學課本的結果。 這一步在嘗試教學法的七步程序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檢驗前兩步的結果,又為後面兩步(學生討論、教師講解)作好准備。教師要根據學生在嘗試練習中反饋的信息,組織學生討論,然後進行重點講解。 第五步:學生討論 「學生討論」這一步,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加深理解教材,同時也會暴露學習新知識中存在的缺陷,為教師有針對性地重點講解提供信息。 第六步:教師講解 教師從前面兩步——「嘗試練習」「學生討論」中得到學生理解新知識的程度的反饋信息,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地重點講解,這是保證學生系統掌握知識的重要一步。 第七步:第二次嘗試練習 靈活模式 調換式;補充式;增減式等 基本原則 嘗試指導原則 准備鋪墊原則 即時矯正原則 合作互助原則 問題新穎原則 民主和諧原則 達到嘗試成功的主要因素 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 教師的主導作用 師生之間的情意作用 課本的示範作用 教學手段的輔助作用 推廣價值 邱學華專家創立的嘗試教學實驗在光輝的30年中,經歷了從嘗試教學法升華為嘗試教學理論;實驗規模從一個班發展到幾十萬個班級;應用范圍從小學發展到中學、大學,從普教發展到幼教、職教以及特教,從數學發展到語文、外語、科學常識等科目;實驗范圍遍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港、澳、台,並已傳到國外。嘗試教學吸取了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精華,又從中國教育的實際出發,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因而受到國內外教育界的關注。「邱學華現象」沒有靠國家的紅頭文件,國家也沒有撥一分錢研究經費,這是教育研究中的一個奇跡。
編輯本段過程教學法
基本含義
過程教學法的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寫作過程上,強調在學生寫作過程中幫助他們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側重在語篇水平上指導寫作,包括構思、寫提綱、寫初稿和修改等各個寫作環節。教師的指導貫穿於整個寫作過程直至最後成文。
產生背景
近年來,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提出了不少關於寫作的教學理論和方法,麥肯齊和湯普金斯的過程寫作法。因獨辟蹊徑,觀點新穎而實用,受到外語教學界的矚目,成為寫作教學法的主流。該方法克服了結果教學法的種種弊端,以交際理論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交際能力,強調內容的重要性。它認為,寫作的實質是以英語為工具,去發現、澄清和挖掘意義,准確表達思想的復雜過程。學生有感而發,文章內容實在。過程法的提出對中國的英語寫作教學意義重大,值得借鑒。寫作教學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革,它的重心已漸漸從寫作成品轉移到寫作過程,教師從過去關心學生寫什麼轉移到關心學生的寫作過程。這種改變究竟是如何產生的?我們不得不追根溯源,闡述一下與之息息相關的語言教學重心的轉移。20世紀70年代,第二語言教學逐步摒棄了行為主義理論,轉向以交際為目標的教學法。交際法滲透到寫作教學,過程寫作法產生。寫作教學的目標是通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交際能力來發現內容,挖掘內容,准確地表達內容,與讀者進行交流。使寫作課堂成為交際的課堂,富有創造性的課堂,有趣的課堂。
理論基礎
過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交際理論,它認為寫作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群體間的交際活動。而不是寫作者的單獨行動。它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寫作過程和寫作能力上,充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的指導也始終貫穿於整個寫作過程之中,直至最後成文。
基本程序
(一)寫前階段 (二)寫作階段 (三)修改階段 (四)重寫階段 (五)評閱階段 1、改變身份老師以讀者的身份進行評閱。站在與作者交流的角度,就好象是學生就坐在你的面前,對文章中正確的觀點批註「好」、「我贊同」等;對於讀不懂的地方提出疑問,以幫助學生形成對於讀者的敏銳的感受力,感覺到要對讀者負責。這樣,學生就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切、尊重和重視,從而更加認真地對待作文。 2、少批註錯誤。許多老師認為,對學生的作文批得越詳細,越是對學生負責,學生也越能盡快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事實上,也許相反的觀點才是正確的。因為教師毫無遺漏地批註所有的錯誤,會使學生強烈地感覺到他們的弱點,甚至產生氣餒和不快。為此,教師每次只需標出兩、三類錯誤集中解決,不在此范圍內的錯誤可以暫時忽略。但對於思路不清或主題不明之類嚴重的錯誤還應及時予以糾正。同時,應盡可能地發現學生寫作中的優點進行表揚和鼓勵,使學生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都有所清楚的認識,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為其寫作提供幫助。
優越性
與傳統的寫作教學法相比,過程教學法明顯地顯示出自己的優越性: (一) 滲透到整個寫作過程教師的作文教學不再是讀範文和給評語,而是貫穿到寫作過程的每一個階段,將整個寫作過程當作了教學重點,使學生得到了全面的指導和幫助。 (二) 開闊了學生的思路通過老師的啟發、同學的指正和範文的引導,學生們擴展了思路,將寫作的重點放在了表達完整的思想內容上,使他們的作文更真實,更具有說服力。 (三) 培養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受到了老師的關懷和尊重,從老師的批註中得到鼓舞和勉力,激發了他們對作文的興趣,提高了寫作的積極性。 (四) 拓展了自由的空間老師不再將批改的重點放在語法、詞條和句子結構等條條框框上,使學生免去許多束縛,得以源源不斷地發揮意識深處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 總之,把寫作教學的重點轉移到整個寫作過程,並不意味著排斥寫作技巧的講授,其重要意義在於擺正了寫作與思想表達之間的關系。學習並掌握寫作技巧和文章結構本身並不是目的,它們只是表達思想的手段,而表達思想才是最終的目的。如果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學會了如何開拓思路,尋求真正要表達的內容,並在不斷探索的過程當中完善自己的表達方法,那麼,毫無疑問,他們的作文會更真實,更有意義,也更具有說服力,作文水平也會進一步提高。
主要特點
1.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課堂活動以學生為中心,這樣學生學得主動,而不是被動地進行寫作。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共同進行修改比教師僅以書面形式對作文批改和寫下評語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這樣學生犯重復錯誤的概率就會減小。2.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寫作是一個認知過程,實質上是整理和發展思維的過程。學生根據教師和同學們的意見進行構思、寫作和修改,這樣能充分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有助於他們發現寫作中存在的問題。3.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寫作過程。由於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寫作過程上,這就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寫作過程,並懂得寫一篇文章必須經歷哪幾個步驟。在寫作全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上都強調加強教師的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幫助解決問題,這就會使寫作能在正確的軌道上進行。過程教學法從總體上來說,利多弊少,應從實際出發,靈活使用。
局限性
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其一,加強在寫作過程中的指導固然很好,但若班級人數眾多,要這樣做實際上是困難的。這種方法宜在小班(如英語專業的小班)進行。當然,也可把大班分為小組進行。其二,這種教學法無法培養學生在短時間內寫作文的技巧,因此,對幫助學生參加高考、大學英語四、六級統考等考試沒有很直接的實用效果,因為這類考試要求學生本人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寫作。

⑤ 怎樣讓教學方法更高超

讓學生自由學習

⑥ 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哪一個更重要的

「教什麼比怎樣教更重要」,這是被廣泛認同的理念。也就是說,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需要在深度解讀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確定自己的上課內容,語文教學強調的是語文的東西,要確保閱讀課有實實在在的語言訓練,要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力,訓練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的綜合能力。語文課堂上,絕不能為了熱鬧,為了形式,而丟失了語文的根本性學習,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是個人發展的基礎,是一切實踐的基礎。這比單純的強調,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採用多種不同的教法,重要的多。其實,所謂的教法和學法,無非是啟發式、探究式、自主式等等,學法也不外乎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主流方式,即使還有,那也不過是一些名詞的變化,我們大可不必每天盯著這些方式方法,而應該用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該教給學生哪些更適合於他們學習的內容。所以,強調教什麼,這是抓到了語文教學的脈搏,這種理念會促使語文教師不斷學習和思考,會促使教師有更多的創造性思維,也會促進語文教學的最優化和最有效。下面就以《陶校長的演講》談談我的這種理念,在備課和上課中的具體落實。
備課設計的出發點:《陶校長的演講》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講稿,要求學生每天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方面問一問自己,以此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這篇演講稿辭真意切,情感上富有鼓動性和感染力;結構上,按「總----分----總」方式謀篇,以「問什麼,為什麼問,怎麼做」的說理結構進行演講的。我感覺這篇課文的教學應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結合」的典型範例,因為課文語言淺顯易懂,表面的思想教育意義十分明顯,不仔細解讀,往往會認為它的「人文性」應該大於其「工具性」,但是作為語文教學,我們應該始終注重語言的訓練,始終落實語文是「工具性」學科的目標,二者能有機結合,那是再好不過了。這是我思考本課設計的出發點。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我認為圍繞落實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目標,應該進行從以下幾個方面的目標設定:
(1)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理解生詞,初步了解演講稿的特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和復述課文。
(3)了解語句之間的相互聯系,會使用一些關聯詞語。
(4)進行讀寫結合的思維拓展訓練。
(5)通過朗讀和復述課文,明白為什麼要做到「每天四問」,並自覺養成「每天四問」自己的習慣,以激勵和鞭策自己每天都有進步。
教學重點:理解「每天四問」的重要意義,進行復述。
教學難點:體會句子間的聯系,學會使用關聯詞語。
「教是為了不教」,教是示範,是啟發,是解疑,是為了激發學生更多的學習興趣,學到更多巧妙地方法,並進而具備一定的創造力。我認為「先學後教」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但是我們要讓學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思考,從而以學定教,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學力和思考力。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強調讀書的訓練,強調語言文字的綜合實踐運用,鼓勵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整個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自我實踐的過程中體驗語言的內涵,領悟語言的魅力,習得言語的精要。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展示他們的創造力,最終達到激發興趣、感悟積累、啟迪心智、陶情冶性的多重效果。所以,對本課採取的教學方式是:先精細指導,學法總結;再半扶半放,激勵自主;然後到全面放手,自學完成。整個過程都是以調動學生、激勵學生為出發點,最終以習得知識技能、形成自我教育的結果為結束,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重點指導精讀「第一問」,進行有效的學法指導。
(1)問的什麼問題?
(2)為什麼要問?
(3)希望怎麼做?
(4)用了哪個關聯詞語?你會用它說一句話嗎?
(5)記住了「問」的內容了嗎?說說。
(6)還有什麼疑問嗎?
閱讀課文不是最終的目的,還要延展到寫的訓練上,我布置學生結合對課文的學習和理解,再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在「每天四問」之後再提出新的「一問」;或者結合「每天四問」,圍繞某一天進行逐一或單個回答,以促使學生在饒有趣味的思維中進行寫作訓練。這是一種能振作學生精神,培養學生思維力的極好方法,也是巧妙地運用了「近因效應」的心理學原則。不僅可以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教育規勸,還可以進一步有效地調動學生寫的積極性,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這樣的拓展訓練安排,是極恰切的。
總之,我力圖通過以上教學理念和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做到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讓學生按照教給的方法去自主習得,最終達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學有創造,全面實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目標任務。

有的老師,上公開課之前,不是把精力放在解讀教材上,而是忙於教案的設計和課件的製作,展示給大家的課堂看似很豐富,實則效率不高;有的老師,上完公開課,當評課者問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時,他卻含糊其辭,說不上來;還有一種很普遍的現象:課堂上,老師心裡裝的是教學設計,關注的是自己的表現,唯獨沒想到學生已經知道什麼、會什麼、不會什麼……
這種現象是什麼造成的?這樣的課堂能高效嗎?教師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教什麼,這就是沒有充分解讀文本的緣故!
所以說:語文課「教什麼」遠比「怎麼教」更重要。
「教什麼」的前提是是對文本的准確解讀,以更准確地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用「師之蘊」人的觀點——「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需要從先行的靜態解讀開始,引導課堂動態(對話)的解讀,漸漸延伸到師生的未來生活中。」關老師解讀文本的操作方法——解讀文本三層次、圈點目標三維度法,給了我們很好的引領和啟示。關老師的報告,也使我更加清晰地領會了「文本解讀是語文教師生存方式的風向標」、「文本解讀是教師專業水平的基石」的觀點。
我們要緊緊憑借教材這個「例子」,為學生搭建語言實踐活動的平台,精設一個或兩個訓練點,讓孩子在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感受教材的魅力,引導他們在實踐中內化語言、運用語言,從而升華他們的語文素養。如果說,「教什麼」體現的是一個教師解讀文本的深度,而「怎麼教」,展示的則是一個教師的教學智慧。沒有深入的解讀,哪來智慧的展示!讓我們走進文本,潛心解讀,領略文本之無限風光,為精彩課堂做准備!

教什麼和怎麼教哪一個更重要
(2011-11-19 13:53:00)
轉載▼
標簽:
江蘇省

減數分裂

教學目標

受精作用

舉例說明
分類: 教學心得

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說,考慮最多的是怎麼教?最近聽了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特級教師任小文的講座後,開始反思自己在這兩方面做的如何?我以前在這兩方面也存在偏重於怎麼教的問題。對於教什麼沒有太重視。回津後,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確定方面確實應該重新思考。通過反思,我初步認識到:
教什麼?即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靈魂。是教師教,學生學圍繞的中心。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應該是課標和學生頭腦中已有的對本節課的認知程度。而教材是完成教學目標的載體,教材的內容可以重組,但目標是不能換的。所以說,教學內容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
如何制定教學目標呢?制訂教學目標,即用具體可觀察的、可測量的語言精確表述教學目標。有許多老師抄襲教參上的教學目標,其實教參上的教學目標非常不具體,沒有按照具體的可觀察、可測量的語言精確表述。但你可參考教參的教學目標,確定哪些是識記要求的內容、哪些是理解層面要求的,哪些是應用層面的,然後再進一步細化。例如:《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一節課,教參中也就是課標中給出的要求是:
1、 闡明細胞的減數分裂並模擬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2、 舉例說明配子的的形成過程;
3、 舉例說明受精過程
根據課標中所羅列的內容標准中使用的行為動詞可確定「闡明」、「舉例說明」都屬於理解層面要求的。(可參考課標中的內容標准中使用的行為動詞見下表)
如何具體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呢?
1、 闡明細胞的減數分裂並模擬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可細化為:
知識目標:
① 闡明減數分裂的概念;
② 說明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③ 解釋同源染色體存在那些細胞中
④ 說明同源染色體兩兩配發生的時期及交叉互換發生的時期和對象。
⑤ 比較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的異同點。
2、 舉例說明配子的的形成過程。可細化為為:
知識目標 :
① 說出形成精子和卵細胞的場所及細胞名稱
② 解釋性原細胞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的原因
③ 說明性原細胞、初級性母細胞、次級性母細胞、精細胞、精子間染色體的數目及DNA數目的變化
④ 比較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中的異同點
3、舉例說明受精作用;
知識目標:
① 以人為例,闡明受精過程的實質是核融合;
② 闡明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在遺傳和變異中的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體驗減數分裂的科學探究過程。
②認同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生物遺傳和變異的重要性。
③認同有性生殖生物生命延續的方式。
能力目標
①模擬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嘗試運用物理模型方式理解生物學問題;
②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的減數分裂;
③嘗試構建數學模型,用曲線的形式描述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的數目的變化,。
④對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過程中染色體行為變化進行猜測與分析,發展科學猜想的能力。

⑦ 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一個老掉牙的話題了,不知多少年前就有人提出了這個問題,並長期爭論不休。前些年提倡素質教育,不知多少專家學者寫了多少文章,就這個問題進行探討。就我所知,一般的看法,都是說「滿堂灌」式教學方法不好,應改行「啟發式」,「討論式」、「互動式」。然而,奇怪的是,在實際的教學中,依然是「滿堂灌」式教學方法大行其道,特別是在大學課堂上,更是普遍如此。

有道是,存在的是就是合理的。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這句名言,不知德文原文怎樣,翻譯成中文,其實是不確的,常引起人們的誤解。我理解,所謂合理也者,並非完美之意,而是有理由,有原因之謂,也即合乎其賴以存在的理由。試以此來觀察教學方法,我以為滿堂灌式教學方法,既然能夠在世人長期口誅筆伐之下,依然大行其道,那就一定有其存在的合理的理由或原因,而啟發式、討論式、互動式教學方法等,既然盡管人們起勁地宣傳,提倡,但卻依然千呼萬喚不出來,也一定有其難以存在的理由和原因。

這個問題我以前曾經想過,這個學期開學以來,因為各門課程第一次上課時要講教學安排和教學要求,又進一步仔細想了一下,越想越覺得,滿堂灌式教學方法,雖然大家普遍感到厭倦,但其實倒實在是大學課堂上最好的教學方法。其好處在於:課堂氣氛寬松,有助於自由思考;課堂教學內容充實,教學效率高;課堂教學場面平淡無奇,有助於培養寧靜致遠的正確學風。反觀討論式、啟發式、互動式等教學方法不過是表面上熱鬧,內里空虛,愚人子弟,誤人前程的偽教學罷了。

為了理解上述觀點,我們需要明確一下,大學教學的目標到底是什麼?通常人們總是說,上學是為了學文化,學知識,學技術等等。我想,這種說法如果放在中小學和職業技術學校,也許基本上還算正確。但在大學里則實在是大謬不然。就多年來上學和任教的經驗來看,大學里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絕大多數在實際工作中用不上,而真正能夠用得上的知識和技能則絕大多數需要在工作實踐中接受培訓和自學。因此,大學教學的真正目的主要不在於,也不應該在於具體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而在於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養,也就是通過大學教學,應該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其貌不揚,其味不濃 ,平淡枯燥,這些常常導致人們批評和指責的缺點,恰恰正是其了難能可貴的優點,而討論式、啟發式、互動式教學方法,其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所謂優點,則恰恰正是應該被人們摒棄的缺點。前者給人以思考的機會,後者則(從理想的角度來講,也就是假定真正實行討論式、啟發式、互動式教學方法的話)近乎完全剝奪了受眾獨立思考的機會,實在真的是愚人子弟,誤人前程,為害不淺。

為了增加說服力,不妨舉出傳銷的例子。筆者看過一些傳銷的報道資料,其培訓講課的做法,可謂典型的啟發式、互動式、討論式教學方法,但結果是一個個精明伶俐的才子佳人硬生生弄成了傻子獃子,完全失去了基本的是非辨別能力。

⑧ 怎麼樣的教學方法最好

我一直都認為數學不是靠做題做出來的,方法永遠比單純做題更重要。如果僅僅記住了一道題,而不仔細思考它的每一步是怎樣想出來的話,做再多的題也沒用,反而會浪費很多的時間。我的習慣做法是,首先上課認真聽,並不要求把老師講的每道題都記下來(這樣復習時要花很多時間),只要是自己已經懂、解題思路也與老師一樣的題目就大可不必再記。關鍵要記那些自己不懂或自己已懂但老師的方法更簡便的題目。記的時候也要注意方法,最好不要在老師講的時候同時記,這樣老師講的一些沒法寫出來的思路就有可能被漏掉。教我數學的唐江津老師特別強調我們要掌握數學的解題思路,他不提倡我們隨便地做些繁雜的課外習題,只要求我們把他布置的題目做好就行。上課時,他常常會在講完一道題目時再留出一段時間讓我們記筆記,使我們聽記兩不誤。這樣,不僅使我們節省了不少時間,還掌握了許多有效的解題方法。�

接下來是課後。數學不像別的科目,一天不練就會生疏一些。當天的內容一定要當天復習,否則時間一長就容易忘記,要想再趕上就會比較吃力。復習主要靠做練習來鞏固,也不必漫無邊際地做,主要是老師布置的練習一定要完成。如果學有餘力的話,再去找課外題來做,否則就不必強求。做不出的題第二天老師講時一定要做好筆記,理清思路,並且當天就要把它掌握,隔幾天再復習幾遍,直到記牢為止。到考前那幾天,數學還是以看題為主。關鍵是看自己平時做錯或者不會做的題目(平時就應注意把這類題用紅筆標出),記住解題方法。如果要做題的話,就做最近各地的模擬試題,那些題一般針對性更強些。總之還是三個字——不要斷。堅持每天都花一點時間在數學上,肯定會有提高。�

對於文科生來說,數學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但我總覺得,大部分人還是心理上的問題比較多。因為以前數學不好,就對數學失去了信心。如果是這樣的話,不妨養成每天做一點題的習慣,多熟悉一些題型,培養數學的思維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常常對自己說:「付出總會有回報。我已經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數學上了,我的付出一定會和我的所得呈正比的。」

⑨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1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宏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型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
1 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一定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閱讀全文

與教學方法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漢字常用字方法 瀏覽:336
佛山企退養老金計算方法 瀏覽:541
地暖和水機連接方法 瀏覽:849
玉田的理解方法是什麼 瀏覽:391
喹乙醇的檢測方法 瀏覽:788
筷子做拱橋方法及圖片 瀏覽:115
高速路路基檢測方法 瀏覽:254
拍打芝麻的最佳方法 瀏覽:232
白塞病口腔潰瘍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867
燒烤爐使用方法 瀏覽:336
木門插鎖的安裝方法 瀏覽:412
男50歲背駝有什麼方法 瀏覽:471
紅米4屏幕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91
兩用夾板使用方法 瀏覽:764
青島競爭企業調研方法有哪些 瀏覽:941
以下調節情緒的方法中哪些屬於宣洩調解 瀏覽:930
常春藤的種植方法 瀏覽:675
50025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41
大鵝肉快速燉爛的方法 瀏覽:750
如何防止人員離職方法 瀏覽: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