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土家族方言調查實驗的基本步驟
土家方言調查研究初步建立測試什麼的,沒法調研,他們預約當地語言和合理流動薪資不一樣,所以需要很大的投資含量
❷ 如何進行語言學田野調查
方言調查是方言學研究的基礎,當然了方言學本身也是語言學中比較獨特的極大依賴田野調查的學科分支。方言調查一般的主要內容是記音,當然也有一些是通過與當地人的交流去印證一些方言中的語法規律乃至習慣用語、俗語等的。方言調查的基礎是對於國際音標的掌握和對於方言調查一些技術環節的了解,不少學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有比較高階的這方面的課程,如陝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就開有研究生選修課《國際音標與方言調查》。學習國際音標,乃至辨析調值調類,還是需要一些天賦的,用我爹的話說,五音不全的人恐怕很難准確辨別音調,方言調查,或者說方言的音系調查中使用的主要工具書是《方言調查字表》,其意義在於使方言調查者能夠通過列舉字表中各個字的字音,了解音系中一大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字音發音。經常進行方言調查的學者或研究者的家中,這本書都是批量購買的,因為需要經常外出調查並且在上面進行批註,有點像練習冊的感覺。給一個pdf版本,選定調查地區後,首先要尋找發音合作人。比較有經驗的學者,由於其研究的范圍較窄,而且經常反復去某幾個地區調查,在當地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根基,也會有一些門路去比較方便的尋找發音合作人。一般對於發音合作人的基本要求有,一定的年齡,一定的文化程度(最基本的是要識字,可以方便地交流),土生土長(十幾歲從外面遷過來的這種都是不合格的,中間有一長段時間沒有在當地生活的也是不行的),口齒清楚等。
你自己參考以下吧: 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是一門語言學的分支學科,研究社會的各層面對語言運用的影響,包含文化准則、社會規范或情境。 社會語言學也研究社會本質和差別對語言的影響,如族群、宗教、地位、性別、教育程度、年紀等,和語言的差別如何能用來區分一個人在社會階層中的地位。 有人亦把後設語言學(metalinguistics,亦作「元語言學」)歸類為社會語言學的一部分。 研究范圍 社會語言學研究的是語言的社會本質和差別,以及他們的社會因素。在傳統的語言地理學中也有相同的研究,但是自社會語言學出現以後,這些內容都算做社會語言學的范疇了。 對社會本質的研究包括: * 語言的社會本質的特點及其規律 * 語言、意識、社會在起源上的相互關系 * 民族語言和民族形成的關系 * 民族共同語的形成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 語言演變與社會演變的關系 對語言差異的研究包括: * 標准語與方言、行話的差異 o 發音差異 o 用詞差異 o 地位差異 * 同一語言在不同國家、地區以及社會所產生的差異 o 例如:英語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傳播中產生了變異,出現了美式英語、港式英語、新加坡式英語等 * 同一國家或社會中通行幾種語言所造成的差異 o 例如: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官方語言的國家或地區,如加拿大(英語、法語)、新加坡(英語、中文、馬來語) * 不同的語言使用者在語言運用上的差異 o 例如:性別差異導致男女使用有差異的語言。 * 社會場所不同所使用的語言的差異 o 例如:一般中國人在家庭環境中使用家鄉方言,在工作學習時用普通話。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法對各地區、各行業、各階層等人的語言運用進行考察。數學分析法對口語材料和文獻資料進行數學統計和數理分析。對比研究法分析社會因素、研究語言差異。實驗分析法用語音或心理實驗儀器對語言差異進行實驗分析,並作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 **來自維基的參考資料**
希望採納
❹ 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你自己參考以下吧:
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是一門語言學的分支學科,研究社會的各層面對語言運用的影響,包含文化准則、社會規范或情境。
社會語言學也研究社會本質和差別對語言的影響,如族群、宗教、地位、性別、教育程度、年紀等,和語言的差別如何能用來區分一個人在社會階層中的地位。
有人亦把後設語言學(metalinguistics,亦作「元語言學」)歸類為社會語言學的一部分。
研究范圍
社會語言學研究的是語言的社會本質和差別,以及他們的社會因素。在傳統的語言地理學中也有相同的研究,但是自社會語言學出現以後,這些內容都算做社會語言學的范疇了。
對社會本質的研究包括:
* 語言的社會本質的特點及其規律
* 語言、意識、社會在起源上的相互關系
* 民族語言和民族形成的關系
* 民族共同語的形成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 語言演變與社會演變的關系
對語言差異的研究包括:
* 標准語與方言、行話的差異
o 發音差異
o 用詞差異
o 地位差異
* 同一語言在不同國家、地區以及社會所產生的差異
o 例如:英語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傳播中產生了變異,出現了美式英語、港式英語、新加坡式英語等
* 同一國家或社會中通行幾種語言所造成的差異
o 例如: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官方語言的國家或地區,如加拿大(英語、法語)、新加坡(英語、中文、馬來語)
* 不同的語言使用者在語言運用上的差異
o 例如:性別差異導致男女使用有差異的語言。
* 社會場所不同所使用的語言的差異
o 例如:一般中國人在家庭環境中使用家鄉方言,在工作學習時用普通話。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法對各地區、各行業、各階層等人的語言運用進行考察。數學分析法對口語材料和文獻資料進行數學統計和數理分析。對比研究法分析社會因素、研究語言差異。實驗分析法用語音或心理實驗儀器對語言差異進行實驗分析,並作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
**來自維基的參考資料**
❺ 方言研究的方向
方言研究的方向非常多,大致來說可以分為理論研究和本體調查研究兩個部分。理論研究可以做方言類型比較研究,比如語音的類型、詞彙的類型、語法的類型。比如考察漢語方言舌尖前音和舌尖後音的分布狀況以及由此而帶來的方言分區和類型的問題。等等。
常規的有XX方言語音研究、XX方言詞彙研究、XX方言語法研究。
具體來說,以XX方言詞彙研究為例,可以做XX方言親屬稱謂研究,可以做XX方言特徵詞研究等等。
❻ 研究方言最好從哪些方面入手啊
從發音 最好和會說這種方言的人經常拉拉異常好學
❼ 語言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你自己參考以下吧:
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是一門語言學的分支學科,研究社會的各層面對語言運用的影響,包含文化准則、社會規范或情境。
有人亦把後設語言學(metalinguistics,亦作「元語言學」)歸類為社會語言學的一部分。
研究范圍社會語言學研究的是語言的社會本質和差別,以及他們的社會因素。在傳統的語言地理學中也有相同的研究,但是自社會語言學出現以後,這些內容都算做社會語言學的范疇了。
對社會本質的研究包括:
* 語言的社會本質的特點及其規律
* 語言、意識、社會在起源上的相互關系
* 民族語言和民族形成的關系
* 民族共同語的形成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 語言演變與社會演變的關系
對語言差異的研究包括:
* 標准語與方言、行話的差異o 發音差異o 用詞差異o 地位差異* 同一語言在不同國家、地區以及社會所產生的差異
o 例如:英語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傳播中產生了變異,出現了美式英語、港式英語、新加坡式英語等
* 同一國家或社會中通行幾種語言所造成的差異
o 例如: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官方語言的國家或地區,如加拿大(英語、法語)、新加坡(英語、中文、馬來語)
* 不同的語言使用者在語言運用上的差異
o 例如:性別差異導致男女使用有差異的語言。
* 社會場所不同所使用的語言的差異
o 例如:一般中國人在家庭環境中使用家鄉方言,在工作學習時用普通話。
研究方法調查研究法對各地區、各行業、各階層等人的語言運用進行考察。數學分析法對口語材料和文獻資料進行數學統計和數理分析。對比研究法分析社會因素、研究語言差異。實驗分析法用語音或心理實驗儀器對語言差異進行實驗分析,並作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
❽ 漢語方言語法調查大綱為什麼很難制定
1. 方言語法調查研究的成就和制約因素
1979年《方言》雜志的創刊,是漢語方言學發展史的一件大事,它標志著方言學在「文革」後的正式復興,並且走上了一個新台階,雜志充當了漢語方言學發展的加速器。若以此為界,20世紀的漢語方言學事業正好分成前後兩期。從語言要素看,方言研究主要包括語音、詞彙、語法三個方面,比較一下三大要素從前一期到後一期的發展,語音詞彙研究的發展成績驕人,而語法研究的進展尤為顯著,因為它不但成果豐富,而且幾乎是一種從無到有的飛躍,起點近零而蔚為大觀,尤其是在方言事實的調查描寫和材料積累方面。此一發展盛況,已有回顧性文章論及,茲不贅述。這里只想側重分析一下方言語法描寫從無到有、由弱而強的一些關鍵因素,同時探討在深化方言調查研究方面所受到一些制約,以利於方言語法的調查研究在21世紀取得更加無愧於時代的進步。
1.1促進方言語法調查研究的成果的幾個重要因素
毋庸置疑,方言語法描寫的成績得益於學者們對方言語法事實的辛勤調查和深入發掘。但這似乎並非問題的全部答案,甚至未必是主要答案。不妨思考下面的題。幾千年來,漢人一直在說漢語及其各地的方言,天天面對語言事實,中國學者對自己的語言文字包括方言也早已有了學術探究的興趣。國人有意識的語音分析和方音特色觀察,從最早的反切,及韻書作者們對南北音差異之類的關注算起,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對方言詞彙的成規模調查記錄,自揚雄《方言》算起,也有兩千年的歷史。但在20世紀之前的這兩千年裡,為什麼看不到關方言語法的描寫記錄(直接記錄方言語句不是語法描寫,將個別虛詞作為詞彙單位來觀察也不是語法分析)?歷史告訴我們,面對語言事實,具有學術興趣,並不能自然產生語法描寫,特別是對漢語這種外部形態不明顯、語法規則多隱性存在的語法系統來說。與語音和詞彙相比,語法的存在更加隱蔽,更難被直接觀察到。漢語語法研究的開端大大晚於語音和詞彙研究,現代漢語方言學興起後,方言的語法研究之盛也晚於語音詞彙研究,這都非常自然,是由語法規則尤其是分析性語言語法規則的隱密性造成的。語法學之立,語法描寫之行,語法研究之盛,關鍵就是透過語法的隱密外表去發現其內在的規律。因此,要了解方言語法調查研究憑什麼發展,首要需要關注是哪些條件幫助人們逐步揭去語法的隱密外衣。
一、語法學在中國的建立與發展。
以1898年的《馬氏文通》為標志,系統的漢語語法學正式建立,中國有了語法學概念系統的雛形。然後,在內涵方面,漢語語法學經歷了「傳統語法-結構主義語法-結構主義後的當代語法」這幾大發展階段,在外延方面,實現了「文言語法-現代語法-近代語法及歷史語法-方言語法」的擴展。語法學在中國實現以零為起點的飛躍,並迅速成為漢語研究中的首要顯學。漢語方言語法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繁榮,正是這一過程的翻版,只是在共同語和方言的研究之間有一個滯後效應而已。這充分顯示了語法理論系統的建立和發展對方言語法事實描寫有決定性作用。理論和方法是揭去語法的隱密外表的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今後深化方言語法描寫的至關重要的工具。
二、方言語法調查項目的建立和逐步改進。
方言不像共同語那樣為人共知,也不像共同語那樣受人關注,這是方言語法研究有滯後效應的原因之一。方言語法需要調查(包括研究者對自己母語的調查)。每個方言的調查研究者人數有限,假如按千軍萬馬研究共同語那樣的投入產出比來研究方言語法,是難以指望方言語法研究能很快見效的。方言語法需要更加高效的調查方式。要在有限時間內靠有限的人力獲得取得有用的成果,必須依靠較好的方言語法調查方案。正是在這一方面,前輩學者為我們創造了一些重要條件。以影響較大的丁聲樹《漢語方言詞彙調查手冊》(19所附調查例句為例。雖然只有40多個例句,但它們已涵蓋了一些重要的語法單位和語法組合的信息,是隱性地建立在語法理論系統的基礎之上的,又突出了方言之間可能有差異的語法項目,是在對漢語方言語法已經有了相當了解的基礎上提出的。這樣的問卷為後來的語法普查起了重要作用。隨著調查研究在面上的鋪開和點上的深入,人們也發現了更多值得調查的語法點,語法調查的問卷內容也在不斷改進和發展,這從後來的一些方言著作中越來越大的語法章節可見一斑。
三、及時採納普通話研究的成果深化對方言事實的調查和分析。
共同語由於為人共知、研究者眾多,因此其語法研究深度整體上會領先於方言語法(方言學者往往要全面關注語音詞彙語法問題,不像有些共同語語法學者那樣專攻語法一端)。不滿足於按既定問卷作有限調查記錄的方言語法學者,多密切關注普通話語法研究的進展,了解其最新發現,吸收其最新的角度和思路(包括在普通話語法研究中反映出來的對世界上新的語法理論方法的借鑒),將其應用於方言語法研究,從而發掘出更多有價值的方言語法事實和重要規律,有些還能反過來促進漢語語法理論的改進和發展。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出現了一批有深度的方言語法研究專著和大量有質量的方言語法論文。不難看到,質量較高的方言語法論著,其作者往往對漢語語法研究的前沿發展有密切關注和深入了解,而且常常就置身於語法研究整體力量較強的學術群體中。這並非偶然。
1.2方言語法研究發展的制約因素。
如上所述,20世紀的最後20年,漢語方言語法的調查研究成果豐碩可觀。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方言語法的調查研究又面臨著新的任務和挑戰。國內外語言學整體上在以較快速度發展,中國語言學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也在逐步走向世界。這對漢語方言語法調查研究的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在新的社會條件下,許多方言出現了向普通話快速靠攏之勢,方言特色消褪的速度相當驚人,方言語法出現了搶救性調查的緊迫需求。在新形勢面前,我們藉以獲得現有成績的那些條件已不完全敷用,目前的方言語法調查的框架,即調查項目構成的體系,已難以理想地勝任廣泛深入調查方言語法事實的任務。尤可一提的是,對普通話語法體系的借鑒曾是促進方言語法研究快速起步的便捷路徑,而現在,對普通話語法體系的過分依賴反而產生了制約方言語法調查研究深化的瓶頸效應,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受制於普通話語法研究的水平和體系。
普通話語法研究所通行的框架體系,特別是為方言工作者所熟悉的框架,有些已經落伍於語言學發展的大勢。現代語言中被證明有利於揭示和刻畫語法規則的許多語法概念,還沒有廣泛引進漢語語法的描寫。如補足語(complement,即必有論元,不等於漢語語法學中的「補語」)和附加語(adjunct)之別、以及相關的及物不及物之別(比帶不帶賓語之別更重要,因為及物動詞的受事論元可能出現在賓語以外的位置或乾脆在表層不出現,但整個結構仍為某種及物性結構)、作為結構核心的虛詞、詞綴和作為核心附加語的成分之區別。很多對語法描寫有用的概念還很少為人熟悉或沒有在精確的意義上使用,如區別於受事的客體(theme)、區別於接受者的受益者(服務對象)、前置詞、後置詞、區別於單位量詞的分類量詞(classifier)、話題、焦點、有定、有指/專指、直指(deixis)、復數、集體、可數、不可數,等等。有時侯使用的是一些無法刻畫語法規則的概念,如「補語」、「並列結構」等。從語法理論和跨語言比較看,甚至「定語」這樣的概念都不無問題。形容詞定語、領屬定語、關系從句等成分在其他語言中就常有很不相同的結構和語序,無法一概而論,不過他們基本上還能算定語這個大類。至於指示詞、數量詞及其他量化成分、冠詞等,在一些主要的現代語言學理論中已不再看作定語(這些「定語」在漢語中通常不能帶「的」也是一個顯示),其句法表現與上述定語相比可能有天壤之別。「補語」是漢語語法學特有的或及受漢語語法學影響而形成的一個的概念,實際上包含了句法性質很不相同的成分,在現代語言學中很難看作具有同一性的一種句法成分。如「拍了三下」的「三下」、「吃不下」的「(不)下」、「竇娥哭得六月天下起大雪」中的「六月天下起大雪」等等,這些成分無論是句法還是語義都很少共同之處。說某個成分可以作補語幾乎沒有提供什麼句法或語義信息。再如有些語法書說某個成分「可以由並列短語充當」等等。「並列短語」只是個內部結構的概念,它具有什麼功能,由該短語的組成成分的句法性質決定,並列短語本身不具備句法性質。上述表述實際也沒提供任何語法信息。當然,假如某個位置允許單個名詞充當,不允許並列名詞短語充當,這時並列短語作為一種句法單位才有一定意義。由於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就是這些詞類和短語成分、句法成分的概念,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們對語法規律的描述。現有語法調查的另一大問題是受普通話語法項目的限制。例如,量詞在北方方言中是一種句法功能相對較少的詞類,而在粵語、吳語,以及徽語、湘語、閩語的部分方言中,量詞的功能要發達和多樣得多。目前的很多調查方案,很難反映量詞在這些南方方言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南方方言語法著作的量詞部分,受現有方案的制約,還是局限於像北方話那樣描寫量名之間的搭配特點,而忽略比量名搭配重要的量詞的特殊句法及語義功能。再如閩語中的各種動詞「貌」的形態,由於在普通話中缺乏相應的范疇,因此也很難在調查中得到發掘。
二、許多重要的項目因為漢語語法研究總體上缺乏此類概念或沒有清楚地界定,因而在調查中被忽略。如名詞化手段、關系從句(下文將重點討論此兩項)及比較句、標句詞等。
三、調查的角度和思路無法與其他語言的調查研究溝通,缺乏可比性,因而也難以與國際通行的理論體系溝通,難以用漢語方言的珍貴事實去豐富發展語言學理論,從而抑制了漢語方言語法學為建立更加完善的人類語言理論服務的巨大潛力。這在我們下面的分析中會看得更加清楚。
四、不了解方言語法現象中哪些具有更高的理論價值,不知道「寶」在何處,為何是「寶」。例如,初步考察表明,漢語及其方言中的關系從句中有很多可以對語法理論作出重要貢獻的現象,但是由於國內的普通話語法研究和方言語法調查都缺少這一角度,因此在現有的調查和描寫中於此現象多半惜付闕如,查無可考。假如我們在調查框架中加入這一角度,將能發掘出更多有用的事實,大大加深方言語法描寫研究的深度,並貢獻於語法理論的發展。
❾ 應用語言學的研究方法
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是一門語言學的分支學科,研究社會的各層面對語言運用的影響,包含文化准則、社會規范或情境。
有人亦把後設語言學(metalinguistics,亦作「元語言學」)歸類為社會語言學的一部分。
研究范圍社會語言學研究的是語言的社會本質和差別,以及他們的社會因素。在傳統的語言地理學中也有相同的研究,但是自社會語言學出現以後,這些內容都算做社會語言學的范疇了。
對社會本質的研究包括:
* 語言的社會本質的特點及其規律
* 語言、意識、社會在起源上的相互關系
* 民族語言和民族形成的關系
* 民族共同語的形成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 語言演變與社會演變的關系
對語言差異的研究包括:
* 標准語與方言、行話的差異o 發音差異o 用詞差異o 地位差異* 同一語言在不同國家、地區以及社會所產生的差異
o 例如:英語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傳播中產生了變異,出現了美式英語、港式英語、新加坡式英語等
* 同一國家或社會中通行幾種語言所造成的差異
o 例如: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官方語言的國家或地區,如加拿大(英語、法語)、新加坡(英語、中文、馬來語)
* 不同的語言使用者在語言運用上的差異
o 例如:性別差異導致男女使用有差異的語言。
* 社會場所不同所使用的語言的差異
o 例如:一般中國人在家庭環境中使用家鄉方言,在工作學習時用普通話。
研究方法調查研究法對各地區、各行業、各階層等人的語言運用進行考察。數學分析法對口語材料和文獻資料進行數學統計和數理分析。對比研究法分析社會因素、研究語言差異。實驗分析法用語音或心理實驗儀器對語言差異進行實驗分析,並作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
❿ 方言地理學的方言地理學的課題和方法
方言地理學有幾項主要工作:一是記錄某些方言的特殊成分或結構;二是對個別方言做出局部或全面的描寫;三是調查一種語言在整個或局部地區的一些差異;四是劃分方言區;五是說明語言內部差異產生的原因和過程。方言地理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指上述第三項工作的方法,通常包括幾個步驟:確定調查地區和調查點;確定調查方式;確定調查項目並編制調查表;確定調查對象,進行調查,按調查項目和調查點排列調查結果,然後將結果列表或繪製成方言地圖集出版。方言地圖有好幾種形式。常見的有:①將一個或幾個項目的調查結果標在地圖上每個調查點旁邊;②調查結果相同的,用同一符號標在地點旁邊,並加註說明所用的符號;③用同語線將調查結果相同的各點連起來,或用異語線將調查結果不同的各點分開(見圖)。同語線或異語線表示不同的語言形式的邊界。如果許多同語線或異語線重疊或接近,這就形成了同語線束或異語線束,表明什麼地方是重要的方言邊界。在確定方言區後,就可以繪制方言分區地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