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安全檢查表法的優點
1.安全檢查表能夠事先編制,可以做到系統化、科學化,不漏掉任何可能導致事故的因素,為事故樹的繪制和分析做好准備。
2.可以根據現有的規章制度、法律、法規和標准規范等檢查執行情況,容易得出正確的評估。
3.通過事故樹分析和編制安全檢查表,將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並用理論去指導實踐,充分認識各種影響事故發生的因素的危險程度(或重要程度)。
4.安全檢查表,按照原因實踐的重要順序排列,有問有答,通俗易懂,能使人們清楚地知道哪些原因事件最重要,哪些次要,促進職工採取正確的方法進行操作,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5.安全檢查表可以與安全生產責任制相結合,按不同的檢查對象使用不同的安全檢查表,易於分清責任,還可以提出改進措施,並進行檢驗。
6.安全檢查表是定性分析的結果,是建立在原有的安全檢查基礎和安全系統工程之上的,簡單易學,容易掌握,符合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為安全預測和決策提供堅實的基礎。
缺點:1.只能做定性的評價,不能定量。
2.只能對已經存在的對象評價。
3.編制安全檢查表的難度和工作量大。
4.要有事先編制的各類檢查表,有賦分、評級標准。
分析及評價方法-安全檢查表(SCL)法
為了系統地找出系統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統加以剖析,列出各層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後確定檢查項目,以提問的方式把檢查項目按系統的組成順序編製成表,以便進行檢查或評審,這種表就叫作安全檢查表。安全檢查表是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和查明各種危險和隱患、監督各項安全規章制度的實施,及時發現並制止違章行為的一個有力工具。由於這種檢查表可以事先編制並組織實施,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應用以來已發展成為預測和預防事故的重要手段。
1. 安全檢查表法是一種最通用的定性安全評價方法,可適用於各類系統的設計、驗收、運行、管理階段以及事故調查過程,應用十分廣泛。
1.1安全檢查表的優缺點:
①能夠事先編制,故可有充分的時間組織有經驗的人員來編寫,做到系統化、完整化,不至於漏掉能導致危險的關鍵因素;
②可以根據規定的標准、規范和法規,檢查遵守的情況,提出准確的評價;
③表的應用方式是有問有答,給人的印象深刻,能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表內還可註明改進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時間後重新檢查改進情況;
④簡明易懂,容易掌握;
⑤只能作定性的評價,不能給出定量評價結果;
⑥只能對已經存在的對象評價。
1.2 安全檢查表分析法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①檢查表的編制系統全面,可全面查找危險、有害因素,避免了傳統安全檢查中易遺漏、疏忽的弊端;
②檢查表中體現了法規、標準的要求,使檢查工作法規化、規范化;
③針對不同的檢查對象和檢查目的,可編制不同的檢查表,應用靈活廣泛;
④檢查表簡明易懂,易於掌握,檢查人員按表逐項檢查,操作方便可用,能彌補其知識和經驗不足的缺陷;
⑤編制安全檢查表的工作量及難度較大,檢查表的質量受制於編制者的知識水平及經驗積累。
1.3 安全檢查表分析法主要包括四個操作步驟:收集評價對象的有關數據資料;選擇或編制安全檢查表;現場檢查評價;編寫評價結果分析。
編制安全檢查表應收集研究的主要資料:
①有關編制、規程、規范及規定;
②同類企業的安全管理經驗及國內外事故案例;
③通過系統安全分析已確定的危險部位及其防範措施;
④裝置的有關技術資料等。
1.4 選擇指導性或強制性的安全檢查表分析法,有關人員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准、規范的要求,根據系統或經驗分析的結果,把評價項目及環境的危險集中起來,編制了若干指導性或強制性的安全檢查表。例如日本勞動省的安全檢查表、美國杜邦公司的過程危險檢查表、我國機械工廠安全性評價表、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安全評價現場檢查表、加油站安全檢查表、液化石油充裝站安全評價現場檢查表、光氣及光氣化產品生產裝置安全檢查表等。
評價人員需熟知國家及地方的安全評價法規、標准中規定的各類安全檢查表,根據評價對象正確選擇適宜的安全檢查表。
2.安全檢查表的編制
當無適宜安全檢查表可選用時,安全評價人員應根據評價對象正確選擇評價單元,一句法規、標准要求編制安全檢查表。
(1)編制安全檢查表應注意的問題 編制安全檢查表是安全檢查表分析法的重點和難點,編制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檢查表的項目內容應繁簡適當、重點突出、有啟發行性;
②檢查表的項目內容應針對不同評價對象有側重點,盡量避免重復;
③檢查表的項目內容應有明確的定義,可操作性強;
④檢查表的項目內容應包括可能導致事故的一切不安全因素,確保能及時發現各種安全隱患。
(2)編制安全檢查表時評價單元的選擇 安全檢查表的評價單元確定是按照評價對象的特徵進行選擇的,例如編制生產企業的安全生產條件安全檢查表時,評價單元可分為安全管理單元、廠址與平面布置單元、生產儲存場所建築單元、生產儲存工藝技術與裝備單元、電氣與配電設施單元、防火防爆防雷防靜電單元、公用工程與安全衛生單元、消防設施單元、安全操作與檢修作業單元、事故預防與救援處理單元和危險物品安全管理單元等。
(3)安全檢查表的類型 為了使安全檢查表分析法的評價能得到系統安全程度的量化結果,有關人員開發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評價計值方法,根據評價計值方法的不同,常見的安全檢查表有否決型檢查表、半定量檢查表和定性檢查表三種類型。
①否決型檢查表。否決型檢查表是給定一些特別重要的檢查項目作為否決項,只要這些檢查項目不符合,則將該系統總體安全狀況視為不合格,檢查結果就為「不合格」。這種檢查表的特點就是重點突出。
《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安全評價導則》中「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安全評價現場檢查表」屬於此類型檢查表。
②半定量檢查表。半定量檢查表是給每個檢查項目設定分值,檢查結果以總分表示,根據分值劃分評價等級。這種檢查表的特點是可以對檢查對象進行比較。但對檢查項目准確賦值比較困難。
安監管二字[2003]50號文《關於開展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安全生產現狀評估工作的通知》中「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安全評估標准」屬於此類檢查表。
③定性檢查表。定性檢查表是羅列檢查項目並逐項檢查,檢查結果以「是」「否或不適用表示,檢查 結果不能量化,但應作出與法律、法規、標准、規范中具體條款是否一致的結論。這種檢查表的特點是編制相對簡單,通常作為企業安全綜合評價或定量評價以外的補充性評價。
《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石化企業安全性綜合辦法》中的檢查表屬於此類檢查表。
3.現場檢查評價
根據安全檢查表所列項目,在現場逐項進行檢查,對檢查到的事實情況如實記錄和評定。
4.編寫評價結果分析
根據檢查的記錄及評定,按照安全檢查表的評價計值方法,對評價對象給予安全程度評級。定性的分析結果隨不同分析對象二變化,但需作出與標准或規范是否一致的結論。此外,安全檢查表分析通常應提出一系列的提高安全性的可能性途徑給管理者考慮。
安全檢查表應列舉需查明的所有會導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它採用提問的方式,要求回答「是」或「否」。「是」表示符合要求,「否」表示存在問題有待於進一步改進。所以在每個提問後面也可以設改進措施欄。每個檢查表均需註明檢查時間、檢查者、直接負責人等,以便分清責任。安全檢查表的設計應做到系統、全面,檢查項目應明確。
5.編制安全檢查表主要依據:
(1)有關標准、規程、規范及規定。為了保證安全生產,國家及有關部門發布了各類安全標准及有關的文件,這些是編制安全檢查表的一個主要依據。為了便於工作,有時將檢查條款的出處加以註明,以便能盡快統一不同意見。
(2)國內外事故案例。搜集國內外同行業及同類產品行業的事故案例,從中發掘出不安全因素,作為安全檢查的內容。國內外及本單位在安全管理及生產中的有關經驗,自然也是一項重要內容。
(3)通過系統分析,確定的危險部位及防範措施,都是安全檢查表的內容。
(4)研究成果。在現代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更新很快,編制安全檢查表必須採用最新的知識和研究成果。包括新的方法、技術、法規和標准。
❷ 目前有哪些較常用的系統安全分析方法
目前系統安全分析法有20餘種,其中常用的分析法是:
(1)安全檢查表(safety check list)
(2)初步危險分析(PHA)
(3)故障類型、影響及致命度分析(FMECA)
(4)事件要分析(ETA)
(5)事故樹分析(FTA)
❸ 安全檢查表法的介紹
安全檢查表法(Safety Checklist Analysis,縮寫SCA)是依據相關的標准、規范,對工程、系統中已知的危險類別、設計缺陷以及與一般工藝設備、操作、管理有關的潛在危險性和有害性進行判別檢查。適用於工程、系統的各個階段,是系統安全工程的一種最基礎、最簡便、廣泛應用的系統危險性評價方法。安全檢查表的編制主要是依據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1、國家、地方的相關安全法規、規定、規程、規范和標准,行業、企業的規章制度、標准及企業安全生產操作規程。2、國內外行業、企業事故統計案例,經驗教訓。3、行業及企業安全生產的經驗,特別是本企業安全生產的實踐經驗,引發事故的各種潛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絕或減少事故發生的成功經驗。4、系統安全分析的結果,如採用事故樹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或作為防止事故控制點源列入檢查表。
❹ 常用安全管理分析方法有哪些
目前系統安全分析法有20餘種,其中常用的分析法是:
(1)安全檢查表(safety check list)
(2)初步危險分析(PHA)
(3)故障類型、影響及致命度分析(FMECA)
(4)事件要分析(ETA)
(5)事故樹分析(FTA)
❺ 常見的安全評價方法有幾種
1 方法概述安全檢查表(Safety Checklist Analysis,縮寫SCA)是依據相關的標准、規范,對工程、系統中已知的危險類別、設計缺陷以及與一般工藝設備、操作、管理有關的潛在危險性和有害性進行判別檢查。為了避免檢查項目遺漏,事先把檢查對象分割成若干係統,以提問或打分的形式,將檢查項目列表,這種表就稱為安全檢查表。它是系統安全工程的一種最基礎、最簡便、廣泛應用的系統危險性評價方法。目前,安全檢查表在我國不僅用於查找系統中各種潛在的事故隱患,還對各檢查項目給予量化,用於進行系統安全評價。1.2 安全檢查表的編制依據(1)國家、地方的相關安全法規、規定、規程、規范和標准,行業、企業的規章制度、標准及企業安全生產操作規程。(2)國內外行業、企業事故統計案例,經驗教訓(3)行業及企業安全生產的經驗,特別是本企業安全生產的實踐經驗,引發事故的各種潛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絕或減少事故發生的成功經驗。(4)系統安全分析的結果,即是為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而採用事故樹分析方法,對系統迸行分析得出能導致引發事故的各種不安全因素的基本事件,作為防止事故控制點源列入檢查表。
❻ 安全風險辨識、評價應包括哪些范圍
風險辨識和評價方法
風險辨識和評價的方法很多,各企業應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選擇使用。以下是常用的幾種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它是基於作業活動的一種風險辨識技術,用來進行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識別。即先把整個作業活動(任務)劃分成多個工作步驟,將作業步驟中的危險源找出來,並判斷其在現有安全控制措施條件下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及其後果。若現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滿足安全生產的需要,應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證安全生產;危險性仍然較大時,還應將其列為重點對象加強管控,必要時還應制定應急處置措施加以保障,從而將風險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2.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檢查表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它是將一系列項目列出檢查表進行分析,以確定系統、場所的狀態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過檢查發現系統中存在的風險,提出改進措施的一種方法。安全檢查表的編制主要是依據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①國家、地方的相關安全法規、規定、規程、規范和標准,行業、企業的規章制度、標准及企業安全生產操作規程。
②國內外行業、企業事故統計案例,經驗教訓。4.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