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師自編教材的優缺點
編寫教材,曾經是一件神聖的事情,也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情,如今卻顯得稀鬆平常。近些年來,我國高校教師紛紛主動或被動編起了教材,交由出版社出版發行,主要供自己所在高校本科生課堂教學使用。可以說,高校教材編寫工作呈現一片「繁榮」景象。然而,在教材編寫和出版「繁榮」的背後,我們卻看到很多教材內容大同小異,重復現象普遍,也沒有達到應該具有的高水準,甚至有些是不合格的,這與中國高校一直在致力於實現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目標是相悖的。因此,需要我們反思一個前提性問題——應該提倡高校教師自編教材么?
為什麼今天的高校教師開始熱衷於編寫教材?首先,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導向刺激教師開始自編教材。現在有很多所謂國家、省市層面的「精品課程」、「教改項目」評選,學科實力評估,重點研究基地申報,等等,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是否有自編教材,有多少自編教材。有了「高顯示度」的自編教材,各高校、相關教師就能在各項評比、申報中「攻城拔寨」,名利雙收。高校為了獲得教育行政部門提供的這些好處,也出台政策要求教師自己編寫教材。其次,現在很多高校都意識到教育教學對於大學的重要意義,開始反思過分重視科研的弊端,於是將教學作為教師評價和職稱晉升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要評價教師的教學,評價教師是否重視教學,自編教材就是可見的、可測的評價指標。因為,課上得如何,評價相對是主觀的,效果如何,更無法在短期內看到,而是否有、有多少自編教材出版,則是顯見的、客觀的。因此,教師雖然編寫出了教材,但可能並不真正重視教學。最後,出版社也在極力推動教師自編教材。教師在出版社出版個人學術著作,一般要向出版社支付出版資金,而出版教材,尤其是出版大批量、多次印刷的教材,出版社則會支付編寫者稿費,根據合同,編寫者與出版者還可以按比例分享出版利潤。出版社也會經常主動與教師聯系,要求教師編寫有關教材,供本科生使用。大學里有一些通識課程,每年選修的學生有幾百、上千人之多,出版社正是看到了這一市場,會要求承擔該課程的教師編寫出相關教材。大學教師自身具有選擇、指定教材的權利,為了其和出版社的共同利益,他們當然會選擇自己編寫的教材作為本科生課程學習的內容。
於是,在多種力量、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教師們開始自覺不自覺地編寫教材。然而,編寫教材是一回事,編寫出高水平、高質量的教材又是另一回事。在眾多自編教材中,我們的教師有幾人敢保證,自己編的教材是有特色的,不是低水平的重復;又有幾人敢保證,自己編的教材是本學科領域最優秀的或比較優秀的,而不是劣質品。筆者並不是要剝奪高校教師自編教材的權利,因為優秀的教材、經典的教材也是當初教師自己編寫,後來不斷修改完成的。只是希望教師在編寫教材的時候,能夠考慮自身的學術積累和專業水平,考慮學生的專業發展需求。
編寫教材需要長期的積累,並不那麼簡單,不是隨便把別人的教材拼湊、重組就可以實現的。編寫教材需要教師長期浸淫於某學科領域,思考學科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需要深度掌握本學科理論流派的演化過程,然後用自己的專業語言陳述出來。教材雖然是本學科領域知識的系統總結和歸納,但同時也會陳述學科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沒有或有待解決的問題,激發學生在前人基礎上繼續探索。在歐美一流大學中,每個學科的經典教材也就那麼幾本,比如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社會研究方法、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通常由那些知名教授、學者獨自或聯合編寫完成,且需要很長時間。這意味著,一般並不是由剛入行的青年教師、年輕學者來完成教材的編寫,他們對本學科領域的涉歷或研究還不夠,而需要那些年長的資深教師、知名學者(合作)完成,為學習本專業的大學生提供高質量的素材。國內一些教授也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經常召集一批自己的弟子(年輕的博士、碩士們),花幾個月甚至幾周來倉促完成教材編寫工作,因為在他們看來教材編寫是個很簡單、容易的事情。這種編寫教材的態度是不負責任的。只有當青年教師或學者的學術積累到一定程度,能在更高的層次或水平上反觀本學科領域知識時,他們才可以去編寫或參與編寫教材。而如果達不到這個程度,那我們就應謙遜地使用本學科已經有的經典教材。
有教師可能會認為,已有的教材(包括經典教材)雖然質量很高,但是不適合自己所教的學生,所以要自己編寫教材。這或許有一些道理,因為不同類型、層次高校的培養目標不一樣,學生水平也不一樣,經典的教材並不一定適合所有高校學生。但是不同類型、層次學校,國內也可能已經有不同的經典教材,只是我們不願意採用而已。即使中國沒有這些教材,我們也可以翻譯引進歐美不同類型、層次高水平大學的經典教材。在此基礎上,我們經過多年學術研究和積累,再編寫出更好的教材。總之,在沒有具備相應能力或達到應有水平之前,我們不妨就選用別人的高水平、高質量教材,而不要整天想著「另起爐灶」,編寫所謂的新教材。與其胡編亂造,東拼西湊,不如多琢磨如何使用好別人的高水平、高質量教材,如何通過多種教育教學方式、手段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識,提高專業素養。經典教材是名家、知名教授學者智慧的結晶,經過多年一屆屆學生使用,已經被證明是高質量、高水平的教材,也是經過充分競爭自然淘汰留下來的最優者。即使教師個人認為仍有待完善,但終究是很少一部分內容,教師可以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滲透進自己對某些教材內容的個人研究觀點,而不至於要重新編寫教材。只有當這樣的個人研究或思考積累到一定程度、高度,教師有充分自信能夠編寫出更高水平和質量的教材時,他才則可以嘗試去自編教材。
此外還需要補充一點,即使教師學術研究積累到一定程度,他在編寫教材時也要考慮學生的專業發展需求,而不能直接將個人專著作為教材。教材是促進學生專業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正是通過認真學習教材,學生才能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對本專業領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既然如此,教材就需要全面、系統介紹本學科領域的相關核心概念,研究的基本問題,得出的基本結論,相關學派或學者的基本觀點,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講,教材不同於專著,教師不能把一般的集中研究某個問題的專著作為本科生使用的教材。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我們發現一些教師把自己的專著作為某門課程的教材,甚至強行要求學生購買使用其專著作為教材(考試內容就在其指定教材之中)。結果導致,學生雖然名義上學習了某門專業課程,但是對相關領域的知識卻知之甚少。這對其將來的專業發展是不利的。其實,在某一專業大學生剛接觸某門專業課程時,教師的個人專著作為教材是不合適的,它一般宜作為某門課程的輔助材料、拓展材料,用以增進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進一步的求知興趣和探索熱情。
綜上,教育行政部門、高校應從人才培養、學術發展的角度出發,考慮教師自編教材這個問題。因此,不要再出台什麼政策,實施什麼計劃或工程,去刺激教師自己編寫教材,將很多時間、精力浪費在低水平的重復,而不是教書育人、科學研究上;要鼓勵教師潛心教學,利用好現有的高質量、高水平經典教材,在有限的課程時間里,通過有效的方法、手段讓學生系統、全面掌握相關學科專業知識、理論,為其以後的專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編寫教材是個學術積累的過程,當教師安心本專業學術研究,致力於本專業知識增長和進步,那麼到了一定程度,他們自然就能編寫出高水平的經典教材。
『貳』 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怎麼樣
浙江財經大學考研資料
鏈接:https://pan..com/s/18JaJ_lmyAiP4q3X4vugNqQ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叄』 趙芳的人物生涯
1994年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98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社會學系,獲法學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獲理學博士學位。2001年至2002年,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訪問學者。2009年9月至今任教於上海復旦大學社會工作系,現為社會工作系主任。 《團體社會工作——理論·實務》,知識產權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年;
《與家庭共舞——結構式家庭治療及其本土化》,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進城農民工的群體性無力感和賦權研究》,社會保障與就業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團體咨詢:策略與技巧》,譯著; 《現代社會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初版,2001年二版,2005年三版
《現代社會調查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初版,2003年二版
《社會保障的項目與實施》,南京出版社,2000年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社會研究方法通用教程》,中國審計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2002年
《道德發展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
在《社會科學》,《社會工作》,《江海學刊》,《華東師范大學報》,《南京師范大學報》,《青年研究》等各類期刊雜志上發表論文十餘篇,並有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1、下崗職工社會心理探尋,《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7年(2)
2、家庭中的親子關系與養老方式的選擇,《江海學刊》,2000(1)
3、南京市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江蘇改革》,2001(2)
4、婚姻暴力的成因、分類和對策研究,《社會學》,2002(4)
5、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狀況及其支持體系分析,《南京師大學報》,2003年(3),第一作者
6、「非指導性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以團體社會工作教學為例,《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創新教育貴在行動論文集》,2003年10月。
7、學校社會工作的理念與方法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運用,《江蘇高教》,2004(6)
8、父母的過高期待與中學生的壓力關系的研究,《青年研究》,2005(8)
9、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理論技術及其與中國文化的契合性研究,南京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6
10、結構式家庭治療的新進展,《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6)
11、家庭治療——一種分析人類行為的新框架,南師大學報,2008(1),《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8(5)轉摘,人大復印資料《心理學》2008(5)全文轉載,2008年中國兒童文化研究年度報告全文轉載,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08
12、結構式家庭治療:回顧與展望,《中國家庭研究》2010(4)
13、家庭治療的發展:回顧與展望,南師大學報,2010(3),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心理學2010(9)全文轉載
14、論作為獨立心理治療事業的夫妻治療,《南師大學報》2011(3),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1(4)轉摘
15、需求與資源:一項關於流動兒童適應的研究,《社會科學》2011(3),中國兒童研究年度報告2012全文轉載,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16、需求與回應:一項關於流動兒童適應的再研究,《社會工作》2012(11)
17、社會工作倫理教育:現狀與反思,《社會工作》,2012(6)
18、論三種心理治療模式及其特徵,《南師大學報》2012(4),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2(6)轉摘
19、社會工作專業倫理中雙重關系的限制、困境及其選擇——一項基於城鄉社會工作者的實證研究,《中國社會工作研究》2013(10) 1、 城市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和屬地化管理,校青年基金項目,2002
2、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與實踐,省教育廳「十一五規劃」項目,2006
3、社會工作實習督導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校教改項目,2007
4、中國家庭政策與家庭社會化服務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0
5、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孵化基地建設,民政部國家中長期社會工作發展規劃重點工程研究課題,2010
6、家庭社會工作與中國家庭新問題研究,復旦大學優秀青年基金項目,2011
7、吸毒人員分類評估,上海市禁毒辦課題,2012
8、上海市居民婚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上海市家庭文明建設重點立項課題,2012
9、戒毒禁毒社會工作模式研究,民政部課題,2013 1、2001,2005,2007年獲學校中北獎教金一等獎
2、2004,2007年獲學校百篇本科優秀畢業論文指導獎
3、2007年,獲學校第六屆青年教師大獎賽優勝獎
4、2007年,撰寫教材「團體社會工作:理論·實務」被評為學校精品教材
5、2007年,主講的「社會研究方法」課程被評為校精品課程
6、2013年,2013屆復旦大學本(專)科畢業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提名獎
7、2014年,復旦大學第六屆「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導師」提名獎
『肆』 陳濤資料
中國足球運動員
姓名 陳濤出生日期 1985-3-11身高 178cm 體重 75Kg 籍貫 遼寧鞍山 奧運會報名項目:足球 血型 O型 星座 雙魚 技術特點 任意球精準、盤帶和傳接球技術爐火純青、突破能力強、前插意識出眾。才華橫溢的陳濤是國內最好的「中場藝術家 」。 入選國足時間 2004年11月 國家隊球衣號碼 10 場上位置 前腰 影子前鋒 中前衛 邊前衛 代表國足出場次數 15 次 國家隊進球數 6 個 效力俱樂部 天津泰達 俱樂部號碼 21 首次參加職業聯賽 2003年 代表俱樂部隊出場 60場 聯賽進球數 28個 所獲獎項 2004年度中超最佳新人 2002年,陳濤被沈陽金德從高豐文足校買入,2003年因為表現出色,他在聯賽里成為金德隊的主力。2004年,隨著大批主力的出走,陳濤成為沈陽金德隊的場上隊長,也是當年中超各支球隊當中最年輕的隊征戰天津泰達(14張)長,因為聯賽中的出色表現,當年年底他入選了阿里·漢執教的中國國家隊,但是沒有出場的紀錄。陳濤一直是這支球隊進攻當中的核心,他可以出任中前場的多個位置。他的個人技術比較全面,腳下的傳控技術出色,是中青隊在前場主要的攻擊點。在主教練克勞琛的眼中,陳濤也是前場的核心人物。不足之處是陳濤的無球跑動不夠。 2008代表中國男足國奧隊參加北京奧運會,並助攻董方卓打入中國奧運會唯一進球。 2011亞冠小組賽中表現出色,在對陣大阪鋼巴的比賽中打入一球並製造點球,為泰達出線奠定良好基礎;在小組賽第五場對陣濟州聯比賽中再次製造點球為泰達鎖定3:0!
革命烈士
陳濤(1920-1941),女,原名余素芳,字冰梅。民國9年(1920)生於安徽省霍丘縣一個貧農家度,姐弟5人,她排行第二,自幼聰慧伶俐,因家庭貧困,只給她一人卜學。14歲時,由於她成績優異,考入陸耿女子中學。一次,放學途中,見一女孩落水,她和同學劉斌下河奮力搶救,使女孩脫險。 劉斌是她的摯友,其父母包辦婚姻,要將其嫁給一地主少爺。她獲悉後,對劉的父母婉轉陳辭,指出包辦婚姻的害處,一面鼓舞其堅強起來,在她支持下,劉斌掙脫了封建婚姻的枷鎖,踏上革命征途。 民國29(1940)5月,陳濤光榮參加中國共產黨,同年秋,響應中共中央開辟蘇北(江蘇省濱海縣)抗日根據地的號召,參加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政治部教導大隊學習,後隨八路軍五縱隊奔赴鹽阜區,在阜寧縣碩集區槁民運工作,不久,調任阜寧縣二區(東坎一帶)工委書記,在郭集(今陳濤鄉,陳濤村)、王油坊一帶,走村串戶,宣傳和組織群眾,進行抗日活動,她不論到哪裡,主動幫助群眾家抬水、洗衣、做飯,和與地群眾親如一家人,大家都稱她是八路軍派來的好乾部。 在惡劣的戰爭環境中,陳濤在王油坊組織農救會,以鞏固抗日民主政權,還組織了一支近30人的革命武裝--青年隊,武器不足,她發動地方開明士紳借槍、獻槍,在士紳王慕韓帶頭獻槍的影響下,經十餘天的努力,計籌集步槍40多支,武裝了青年隊。 陳濤帶領青年隊出操、練武,唱抗日歌曲,學軍事知識,上革命理論課,使青年隊很快成為一支堅強的抗日武裝。士紳王慕韓也因此受感動,願為抗日救國效力,經常贊揚陳濤文武全才。 在抗日形勢迅猛發展中,玉油坊一帶的反動地主,如坐針氈,對陳濤更加仇視,欲置死地而後快,一場蓄謀已久的反革命暴亂事件終於發生。 國30年(l941)9月4日深夜,戴灘的反動地主王慕昭勾結頑常備二旅中隊長孟藩。帶領100餘人,向陳濤和青年隊住地一一王崇岳家包抄過來,青年隊內部的叛徒陳紹武、朱德清、徐榮打開大門,讓頑軍魚貫而入,陳濤等奮起還擊,困寡眾懸殊,21歲的陳濤和張崇山隊長等人,均光榮犧牲。黨和政府為悼念陳濤將原糜灘區戴灘村改為陳濤村。 今濱海縣陳濤鄉也因紀念陳濤烈士而命名。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育工作者
陳濤,男 1966年4月生;1988年7月於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本科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1991年7月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社會學系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1995年7月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社會學系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2003年於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畢業,獲文學碩士(社會工作)學位。 1995年7月到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任教。1997年被評聘為副教授。1998年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與管理系副主任。2003年8月起擔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與管理系主任。2006年12月起擔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學院常務副院長。從事教學和研究的專業領域為社會學理論、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社會政策與社會福利。講授過社會學概論、社會學理論、社會研究方法、社會政策分析、社區概論、後現代社會工作等課程 主持和參與編寫的理論專著和專業工具書籍近10部,撰寫的專業論文20餘篇;主持和參與多項科研課題項目。公開出版物如: 《中國青少年政策報告》(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12月)、 《共青團工作新論》(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9月); 「社區發展:歷史、理論與模式」(《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1997年第1期)、 「社會發展與社區發展」(《社會學研究》1997年第2期)、 「社會工作者的自我意識」(《中國社會工作》1998年第4期)、 「公民社會:專業社會工作的社會基礎」(《中國社會工作》1998年第6期)、「社會政策學:『政策科學』之外的一種選擇」(《中國行政管理》1999年12月)、「福利制度的基本模式與中國的政策選擇」(《中國民政》2000年增刊)、「中國青少年社會政策:文本內容分析」(《青年研究》2003年5月)、 課題研究如 《北京市中學生生存狀態系列調查》、 《北京市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與生涯發展研究》、 《北京市外來人口的生活:一個注重在「聲音」的研究》、 《北京市老年院舍服務研究》、 《青少年福利服務體系研究》、 《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國家計劃研究》、 《中國社會工作發展戰略研究》、 《中國社會工作教育需求研究》等。 參與策劃和組織了「面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工作」國際研討會(2000)等學術交流活動; 主持與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的學生交流與課程建設合作項目; 多次出席港台、歐美以及國內的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專業學術交流活動。
上海核醫學專家
陳濤,男,1964年12月生。1987年7月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放射醫學核醫學專業;1990年7月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獲核醫學專業碩士學位;畢業後就職於中國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院核醫學科,任助教、住院醫生;1993年1月任講師、主治醫師。 1996年10月赴日本九州大學醫學部攻讀博士學位,2002年3月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後回國。2002年7月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院核醫學科講師、主治醫師;2003年1月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院核醫學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 目前主要從事核醫學的SPECT和PET顯像診斷和核素治療工作,每周二下午在仁濟東院3樓核醫學「甲亢、骨轉移專病門診」一次。已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十多篇,參編專著3本。
已故摩托車愛好者
姓名:陳濤 忌日:2004年5月21日 籍貫:瀘州 地區:四川 國家:中國 職業:摩托車愛好者 2004年5月21日,「聲援保釣,愛我中華」環行中國三萬公里活動的保釣宣傳摩托車隊,在途徑西藏自治區左貢時發生車禍,隊員陳濤不幸遇難,為保釣事業獻出了自己年僅38歲的生命,身後留下的是68歲的老母親和11歲的女兒。
北京市農委委員
【姓名】陳濤 【性別】男 【民族】漢 【出生年月】1962年7月 【籍貫】北京昌平 【入黨時間】1982年12月 【參加工作時間】1984年8月 【現工作單位】市農委 負責農村法制建設、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農村綜合改革、農村經濟政策研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工作和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 主管法制處,協助主管副主任分管農村體制改革處、綜合處。 歷任市委農村工作部經管處幹部、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北京市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掛職經理助理,市委農工委經管處副處長、處長,市委農工委研究室主任。2005年7月任市農委委員(副局級)。
湖北三峽學院醫學院中醫系主任
陳濤,男,1962年出生,上海人。中共黨員。中醫葯免疫學科帶頭人。1982年畢業於湖北省宜昌醫學高等專科學校,90年獲上海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文憑。 現任湖北三峽學院醫學院中醫系主任。 提出了治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盆腔炎、肝病、流行性出血熱等病的獨到見解和有效方葯;開展了中葯補腎方二仙湯及其拆方延緩衰老及治療更、老年性疾病的機理探討,揭示了該方抗氧化和提高免疫機能的葯理作用;完成了養血生乳口服液防治產後缺乳的臨床和實驗研究課題,經專家鑒定;達國內領先水平;完成了刺血療法防治膽石症的機理研究和激光血管內照射加中葯舒冠合劑治療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實驗研究課題;研製「三峽壯灑」等中葯保健飲品,並推向市場,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武漢科技大學教授
陳濤,男,出生年月 1963年10月,漢族,教授,碩士
辛亥革命烈士
姓名:陳濤 性別:男 民族:漢族 籍貫:河南南陽 出生年月:1884年 犧牲日期:1912年01月03日 早年就學,後到湖北沙市,投身清軍巡防營,並加入共和會。1911年,參加武昌起義,任某部參謀長,率部與清軍多次激戰。 1912年1月3日,與王金銘、施從雲等在直隸(今河北)發動第二次灤州起義,任前敵指揮使兼軍事參謀長。後被清軍包圍,突圍後退守昌黎。在戰斗中不幸犧牲。
西南財經大學博士研究生
男,1968年3月30日生,漢族,中共黨員,四川大學工學碩士,西南財經大學管理學在讀博士研究生。1985-1988年,成都大學機械繫學生;1988-1994年,成都汽車發動機廠研究所助理工程師;1994-1997年,四川大學製造學院CAD研究室碩士研究生;1997-2000年,供職於四川省外事辦出國管理處;2000至今,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博士研究生。
電影導演
籍貫:河北 民族:漢 學歷:本科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 系別專業:文學系/戲劇影視文學 2002—2006年,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
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
男,教授,生於1942年11月,上海人,1966年畢業於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現為內江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員,四川省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 1978年開始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教學。 1986年至1987年在中國社科院文研所進修。主研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文藝理論。主要著述有:《文學意象論》(中國社會出版社),主編《中國當代文學掃描》(四川文藝出版社)、《中國當代文學名篇選評》(四川文藝出版社)、《高等教育自考指導書. 中國現代文學史》(電子科大出版社),合著《讀啟教學論》(教育科學出版社)、《魯迅作品賞析大辭典》(四川辭書出版社)等。在《文藝研究》、《文學評論叢刊》、《當代文壇》、《文史雜志》等刊物發表過30多篇論文。現承擔省級人文重點科研課題《文學教育效益研究》。曾獲1998年度全國師范院校基礎教育改革實驗研究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四川省第二屆文藝評論獎一等獎。
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
副研究員,1982年7月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應用物理系, 獲工學學士,1985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空間物理系, 獲理學碩士。1985年9月到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工作。1999年8月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獲理學博士, 同年獲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學金,次年獲優秀青年論文獎。從事空間非線性波動和數值模擬研究工作。參加過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和重大項目,負責過中科院院級項,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跨行業預研項目。曾到美國學習和工作過。研究磁層粒子加速和微波對電離層環境的影響問題。在國內外科技刊物上發表過空間物理論文二十餘篇。 研究方向:空間非線性波動和數值模擬、磁層粒子加速和微波對電離層環境的影響問題
作詞家、北京千思文化傳播公司副總經理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67年4月5日 籍貫:江蘇省學歷:大學 社會職務:現在北京千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副總經理 學習簡歷: 1982年9月--1985年7月北京育英中學高中部 1986年9月--1989年2月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管理系 1989年自動退學
珠寶學院寶石系講師
陳濤
女,講師。2001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200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珠寶學院寶石系專任教師,主要從事寶石學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武漢理工大學教授
出生年月1962.10 學 歷研究生學 位博士 職 稱教授 個人簡歷 分別在武漢理工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在清華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工作,於2004年11月到機電學院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 機電一體化 2. 數控技術 3. 系統集成<
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教師
男,1970年10月出生於河南,1986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附中,1990年升入浙江美術學院雕塑系本科,1995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同年分配至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執教.1998年在職攻讀碩士研究生,2001年獲碩士學位.2003年7月調至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執教. 現為中國雕塑學會會員,廣東美術家協會會員.
羽泉組合成員
個人簡歷 姓名 陳濤 藝名 陳羽凡 小名/昵稱 濤貝兒 籍貫 北京 英文名 Tony 血型 B(可能是B) 身高 176cm 體重 60kg 星座 天蠍 生日 1975年11月18日 從藝簡歷 1994年 學習音樂創作及演唱,正式加入音樂事業 1996年 3月為歌手趙飛創作單曲《等待一場冬雪下》 1996年 七月參加電視劇《北京夏天》的拍攝,並創作主題曲與插曲《在你身邊有個我》、《不要丟下我》、《難道你真的沒有感覺到》及《我要飛》。 1997年 在京文音像公司出版合輯《男人的故事》,在其中演唱歌曲《原諒這一回》 1997年 5月為歌手馮敏創作專輯主打歌 1997年 10月為歌手李小雙創作歌曲《讓我伴你走一生》、《緣盡情未了》 1998年 6月與胡海泉組成羽·泉,擔任主唱與吉它手 1998年 11月與滾石中國簽約
紫砂工藝美術師
【姓名】:陳濤陳濤 【年代】:現代 【家鄉】:江蘇·宜興 【類別】:紫砂壺藝人、陶瓷藝人、工藝師 【代表作品】:圓頂三足壺、枯梅 等 【人物簡介】: 一九七六年出生,一九九二年進入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史雲棠老師,在裝飾造型上別具一格,作品追求嚴謹、古樸、典雅,更獲得國內外陶瓷評比的各種獎項,深受海內外壺藝愛好者的喜好和收藏。
四川內江師范學院教授
男,1942年11月出生,上海人。1966年畢業於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現任中文系教授。主研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文藝理論。現主講四川省精品課程《中國現代文學史》(已上網),校內還開設《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經典賞析》、《文學意象研究》等課程。 出版的專著有《文學意象論》、《讀啟教學論》(合著)、《中國當代文學掃描》(主編)、《中國當代文學名篇選集》(主編)等9部。在《文藝研究》、《文學評論》、《語文建設》等學術刊物上發表過多篇論文。曾獲全國師范院校基礎教育改革實驗研究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四川省第二屆文藝評論獎一等獎、內江師范學院首屆優秀教學獎、首屆優秀科研獎二等獎。
安徽省馬鞍山市收藏家協會理事
1946年8月生,河南永城人,任職於安徽馬鞍山市有線電視台。系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收藏家聯誼會會員、馬鞍山市收藏家協會理事、市新聞攝影協會會員。1976年開始收藏,主集郵票郵品、玉器、瓷器;兼集錢幣、古玩、字畫。
http://ke..com/view/183001.htm 這網站里很多呢。。
『伍』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的概況
2003年,經國家人事部批准,學院成立政治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05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院擁有了政治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政治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學科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政治學理論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設有政治文化研究中心、社會主義研究所、中共黨史與黨建研究所、行政管理研究所、廉政建設研究中心、社會管理與發展研究中心等6個科研機構。 其中,政治文化研究中心是天津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教學科研水平高、愛崗敬業、團結合作、在全國學界享有較高聲譽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53人,專任教師4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36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20人。教師中有社科基金評議組專家1名;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名;全國一級學會顧問1名,副會長1名,全國一級學會常務理事3名;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工程專家5名,其中首席專家3名;教師中既有我國著名政治學家、資深教授徐大同先生,又有在全國學界擁有較高知名度的中青年學者。同時還為各專業聘請高水平兼職教授14名。
學院設「政治學專業圖書館」,擁有各類中外期刊300多種,合訂期刊8000餘冊,中文藏書近70000冊,外文藏書5000冊,設有專門網站,建立了多項資料庫,是全校兩大專業圖書館之一。擁有虛擬政府、辦公自動化、社會工作、案例教學、計算機網路應用和MPA專業實驗室等6個實驗室,辦學條件優良。
學院現有包括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和專業碩士生在內的各類在校學生818名,並設有高自考與成人教育本科專業,辦學種類與層次齊全。
學院以教學質量為立院之本,以專業學科為強院之路,以科學研究為發展動力,以人才培養為發展目標。目前全院上下正齊心協力為「把學院建成規模適宜、學科專業設置合理、結構優化、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學院,使學院的地位在全國政治學類學院中進入一流層次」而努力。
學院現有3個系:政治學系、行政管理學系、應用社會學系;有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學、社會工作3個專業;其中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天津市品牌專業,行政管理學專業是天津師大的特色專業。學院有6個科研機構:政治文化與政治文明建設研究院、社會主義研究所、中共黨史與黨建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所、社會管理與發展研究所、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其中政治文化與政治文明建設研究院是天津市首批建設的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學院擁有政治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政治學一級學科(包括政治學理論、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與黨建、國際政治、中外政治制度等二級學科)博士、碩士授權點;另有社會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行政管理碩士點和公共管理(MPA)、政治學理論、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3個專業碩士授權點。政治學理論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該學科的西方政治思想研究居國內領先地位。2003年,政治學理論專業的一篇博士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04年、2005年該專業又有兩篇博士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學院的本科生在全國和天津市的挑戰杯等比賽中獲得過各種獎勵。
學院擁有一支力量雄厚、結構合理、愛崗敬業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65人,其中教授18名(其中資深教授1名),副教授17名,博士生導師13名,並聘請多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為本院兼職教授;學院教師科研與教學成果豐碩。新學院建院以來主持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5項,教育部重大項目一項。其他項目60多項,發表論文700餘篇,專著、譯著60多部,先後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4項。在教學方面,教學成果豐碩,先後出版國家級等各種教材10餘部,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天津市精品課程3門、校級精品課程5門,校級優秀課程14門。學院有市級教學名師2名,校級教學名師3名,青年教師亦多次獲得基本功競賽的獎項。
政治與行政學院有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社會工作等三個本科專業,其中,政治學與行政學是國家特色專業、行政管理是校特色專業。
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
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是擁有政治學理論國家級重點學科、政治學博士後流動站、政治學博士、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予權的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天津市品牌專業。該專業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在國內享有盛譽。本專業重點培養具有深厚政治理論基礎和較強科學研究能力、能進一步攻讀碩、博士學位的研究人才,同時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理論素養、較強的政治管理和行政管理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各級政府中的國家公務員職位,理論研究、政策研究、宣傳教育工作,各級黨政機關、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部門、社會團體和其他企事業單位中的管理工作等。
行政管理專業
行政管理專業是我校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以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為特色的特色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理論素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行政學、管理學、政治學、法學等方面的知識,熟悉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行政法規,擁有行政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夠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城市社區從事行政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各級政府中的國家公務員職位,社會事業單位及第三部門的行政、人事管理工作,企業中的行政、人事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等。
社會工作專業
社會工作專業是我校以社會學一級學科碩士授予點為支撐,以培養社工人才為特色的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與道德素質,系統掌握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具有一定的社會管理和社會工作能力,了解轉變中的中國社會及社會問題,熟悉國家的社會政策和福利制度,學會社會研究方法,掌握社會工作策劃、服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技巧,並學會將這些知識運用在協助個人、團體及社區解決問題,改善生活質量的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政府的社會事務機關、城鄉社區機構、國家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機構、各類群眾團體以及醫療、教育等部門從事社會行政管理、社會政策研究、社會服務及咨詢等工作。
『陸』 自考行政管理專科難嗎
自考行政難度在成人教育中是比較難的,主要是考試重點無法把握,復習范圍比較大。『柒』 重慶工商大學代碼是多少
重慶工商大學院校代號即院校代碼為11799。院校代號是全國各高校錄取時為方便考生填報志願而加註的由數字組成的代號串,即院校代碼或學校代碼。院校代碼就如同是學校的一個身份證號,方便查詢學校信息。
教育部為高校編排的代碼有5位(此代碼全國通用),各省教育考試院為高校編排代碼有4位(此代碼一般作填報高考志願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碼也不一樣),由於高校辦學情況每年都有變動,所以高校代碼也有變化。
代號編排
院校代碼由教育部統一編排,號碼有5位。各省教育考試院為方便高考生填報志願,將有在本地區(包含省、直轄市,自治區)招生計劃的高校重新編排,號碼有4位。由於每年高校辦學情況有變動,故高校代碼有調整。
科研機構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智能製造服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廢油資源化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市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區域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院、企業管理研究中心、重慶廉政研究中心
市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共建)(1個):重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
市高校咨政平台(1個):重慶市高校網路輿情與思想動態研究咨政中心
市級重點實驗室(4個):電子商務及供應鏈系統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催化與環境新材料重慶市重點實驗室、製造裝備機構設計與控制重點實驗室、經濟社會應用統計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市級工程實驗室(1個):檢測控制集成系統重慶市工程實驗室
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重慶市發展信息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特色農產品加工儲運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市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中-加裝備系統服役健康保障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市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成渝經濟區城市群產業發展協同創新中心、重慶現代商貿物流與供應鏈協同創新中心
重慶高校市級重點實驗室(3個):天然葯物研究重慶高校市級重點實驗室、催化理論與應用技術重慶高校市級重點實驗室、微納系統技術及智能感測重點實驗室
重慶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重慶高校油處理裝備與綠色化工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市商委重點實驗室(1個):商貿物流與電子商務重慶市商委重點實驗室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技術應用中心(1個):重慶市兩化融合物流信息化技術應用中心
市級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1個):重慶工商大學傳媒發展中心
市文化委員會研究中心(1個):重慶傳媒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
市級眾創空間(6個):工商雲+同創空間、重慶海基眾智商務大數據眾創空間、工商之星微電商創業訓練營、香樟林健康食尚谷、自由度眾創空間、重慶工商數網眾創空間
市級高校眾創空間(2個):「一路行」學創營、可視化大數據眾創空間
拓展資料:
重慶工商大學錄取原則:
學校按照教育部、各省級招辦的規定,根據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公開透明的原則,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新生。
考生外語語種不限,在大學就讀期間公共外語以英語授課;各專業不限制男女生比例。
實行「順序志願」投檔的省份,在第一志願未錄取滿額時,將錄取非第一志願線上考生;實行「平行志願」投檔的省份,按相關省份的規定執行。
按照「專業+院校」志願進行投檔的省份,考生檔案投檔到我校後直接錄取到所投專業,不再進行專業分配和調劑。
非高考改革省份或按照「專業組+院校」投檔的高考改革省份,根據考生所在省份的具體規定,按照分數優先的原則,根據考生的專業志願安排專業。
投檔分相同時,按照考生所在省份同分排序規則確定位次。如所在省份無排序規則,則文史類、歷史類或不分文理類,按照語文、數學、外語成績依次排序,分數高者優先;理工類、物理類,按數學、語文、外語成績依次排序,分數高者優先。
對報考的專業計劃已滿且願意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在缺額的專業中進行安排;對未滿足專業志願,且不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作退檔處理。
美術類專業錄取原則:
1.考生高考文化成績、專業統考成績均應達到省級招辦規定的相應控制線。
2.對進檔考生,按綜合分數優先的原則從高分到低分根據考生的專業志願安排專業。
3.綜合分相同的情況下,專業成績高者優先;若專業成績相同則再依次比較語文、數學、外語成績。
4.對報考的專業計劃已滿且服從專業調劑的進檔考生,學校按照考生綜合分數優先的原則,從高分到低分在缺額的專業中進行安排,直至錄取滿額。未滿足專業志願,且不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作退檔處理。
『捌』 求:復旦大學的心理學專業詳細情況
該系由校友、美國加州大學哲學博士郭任遠於1923年春在理學院創建,並任系主任。郭在1918年赴美留學選學心理學,1921年和1922年在美國《哲學雜志》、《哲學評論》等刊物上發表了《取消心理學中的本能》、《我們的本能是怎樣習得的?》等多篇文章,對英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麥獨孤(W• McDougall)關於人的行為起源於先天遺傳的種種本能觀點提出批評,挑起了關於本能問題的論戰,震動了當時國外學術界,被公認為行為主義學派的一名健將。郭回母校任教後的「第一件事,便將他從美國帶回的心理學等書籍和期刊數百種辟設了一間圖書室供師生們閱覽;此外,他又開辟了一間心理和生理實驗室,陳列了一些為教學和研究所必需的儀器設備。」①腳注1925年春該系擴建為心理學院,脫離理工科,郭任副校長兼心理學院主任、並代理校長之職一年。1926,心理學院改為生物學科,設生物學系。1927年郭辭職離校。當時在復旦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還有唐鉞、蔡翹等。由於郭在學術上的威望以及他重視科學實驗的治學態度,吸引了一批求知十分旺盛的青年學子。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教援學者童第周、馮德培、沈霽春、徐豐彥、朱鶴年和胡寄南等,都曾經是郭任遠的學生。
為適應社會發展、培養具有專業知識的心理學人才的需要,經國家教委批准,社會學系在2001年增設心理學專業,翌年秋招收本科生20人。2005年1月成立該系,孫時進教授任系主任,吳國宏為副主任。現有教師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講師2人,具有博士學位4人。
復旦大學的心理學系不屬於國內一流的心理學系,就心理學而言附近的華師大要強於她一些。
高考錄取分數每年不一樣,但有復旦的牌子在那邊,分數低不了的。
---------------------------------------------------------------------
華東師范大學1979年正式建心理學系,1997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進行國家理科心理學人才培養基地建設,2000年基礎心理學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2008年5月,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建成,是由原心理學系和正在建設中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聯合組建而成的新學院,現任院長周永迪。現有教職工58名,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20人,副高級職稱 16人。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設有2個系和 2個研究所:心理學系、應用心理學系、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發展與教育心理研究所,另依託學院設立若干研究中心。學院現有一個心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一個心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一個基礎心理學全國重點學科;一個國家理科科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一個教育部心理學特色專業;三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三個自主設置專業博士點——心理信息工程學、臨床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兩個本科專業——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學院擁有心理類中外文圖書1萬余冊,中文期刊30餘種,外文期刊50餘種。設有《心理科學》編輯部、《大眾心理學》編輯部、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中心等一批研究、應用、培訓機構。心理學科綜合實力在國內排前五沒問題,北師、北大、中科院心理所,接下來基本就是華師大了。目前華師大有體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多門國家級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