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現在正在自學笛子和簫,但口風不穩,聽力不靈,不知道自己吹的音階音準了沒,咋辦啊求高人!
有兩個方法:
一.請通曉電子琴,鋼琴的老師----奏出同調的音階,你對和一下,看是否能合和一致!有些電子琴有對其它樂器檢驗音階音準的功能----最主要是音階要淮.
二.電腦上,網上,可找到一些 歌和曲 的旋律,你吹一下這些 歌和曲 的旋律,看是否能合和一致!
不要追求百分百,自己聽加上別人聽,認為能達到合和一致,即可!
因為你初學,用氣不穩定,音準會擺動的! 市面上雖有賣調音器的,只能大致判斷音準范圍, 而調音器也會有優劣之別,也會出故障---有時調音器連大致音準也判斷不了的,還不如音樂專家的耳朵聽得准!
關於笛簫尺八類的疑難問題,您可網路搜狗搜找 中國的一位(笛子 簫 尺八 類) 大腕一一 習小林,電話向他提問!
㈡ 口風琴的技巧
口風琴教學初探
北京崇文小學付寶環
[內容提要]"器樂教學的本質是教兒童通過樂器來表演音樂,器樂教學實際上教的是音樂 ,而不是樂器。"(見詹姆士.L.穆塞爾和梅貝爾�格連合著的《中小學音樂教學心理學》。兒童少年時期是培養絕對音高概念的最佳時期,具有絕對音高的人可以說已具有良好的音樂 素質,而教兒童少年學習固定音高的樂器,正是培養其絕對音高概念(至少是良好的音準)的 最佳途徑。
[關鍵詞]克服困難打消顧慮戰勝自己提高學生綜合的音樂文化素質器樂教學是重要手段
"口風琴"這種樂器在我國音樂課教學中出現已經有些年了,我到現在才開始"初探",確 實慚愧。我是在克服了種種顧慮,反復"戰勝了自己"之後,才把口風琴引入課堂的。
一、失敗的"初探"
在過去的教學經歷中,我也曾"初探"過把器樂引入課堂。口琴、豎笛這樣的樂器攜帶方便、小巧而經濟,我曾信心十足地帶學生練過。但我校是寄宿制學校,學生全部住在這里,小 巧方便的樂器便成了學生的玩具。每周只有兩節音樂課,他們卻一周都攜帶著樂器,不知在哪裡,在什麼時間,就會令其發出聲音,在操場上還問題不大,若是在飯堂、宿舍、甚至是 廁所里發出聲音,後果就可想而知了。學生遍布全校各個班級,在校時間是全天候,活動空間是校園的所有角落,真可說是防不勝防。所以,為了不給寄宿制學校的管理添亂,我只得 終止了這次初探。後來,有老師向我介紹了"黑管式"的管口琴。價格不貴,體積比口琴、 豎笛要大多了,學生不可能隨便拿著到處走。於是我再次"初探"用這種樂器來進行課堂教 學。但這種樂器沒有外殼包裝,鍵盤是單擺浮擱在吹筒上的,很易損壞。我讓學生做了布套,並統一放在我這里保管。課前發琴,課後收琴,麻煩一點倒也沒什麼,可是,樂器還是不 斷地損壞,不是丟了吹嘴,就是磕碎了琴鍵。更大的問題是,學生把樂器放在我這兒,回去倒是不亂吹了,但應有的練習也一點兒沒有了。僅靠課上練習十幾分鍾是絕對掌握不了的。 總也吹不好,學生的興趣便逐漸消失了。這次"初探"也就此夭折了。
二、失敗後的顧慮
有了這兩次教訓,我對寄宿制學校器樂進課堂的顧慮和畏難情緒更多了。
第一,樂器不好管理;亂出聲音不行,管死了也不行。
第二,教學班人數太多;施教中的難度很大,教師的工作量無形中加大很多。
第三,沒時間練習;課上不能都練琴,課余時間學校里都安排得滿滿的。不練琴,器樂教學 就成了空中樓閣。
第四,學生程度參差不齊,學不好的學生家長會有意見。
等等,等等,這些顧慮在較長的時間內束縛了我的手腳,使我不敢再輕易地試探了。
三、在學習中重新思考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少年兒童及其家長們對學習音樂的渴望和需求也在不斷增強 。許多有條件的家庭為孩子購置了鋼琴、手風琴、電子琴等樂器,用課余時間進行練習。為的是更有利於孩子音樂修養和素質的提高。而鍵盤樂器的學習確實有利於學生們對音樂的音 高、旋律、視譜等基本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國內外中小學音樂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 "器樂教學的本質是教兒童通過樂器來表演音樂。器樂教學實際上教的是音樂,而不是樂器 "。(見詹姆士.L.穆塞爾和梅貝爾.格連合著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心理學》)兒童少年時期 是培養絕對音高的最佳時期,具有絕對音高的人可以說已具有了良好的音樂素質,而教兒童 少年學習固定音高的樂器,正是培養其絕對音高概念(至少是良好的音準)的最佳途徑。 當今世界上已被公認為最先進的中小學音樂教學法,有德國的"奧爾夫教學法"、美國的" 綜合音樂感教學法"等都將器樂教學作為重要內容,而日本的"鈴木教學法"則本身就是兒 童器樂教學法。鈴木先生認為所有的兒童(只要不是白痴)都可以學好音樂,提高綜合素質, 而學好音樂則應從學習樂器入手。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非常重視器樂教學,在美國學習樂器(包括各類簡易樂器)的小學生幾乎為100%,中學生為50%左右。朝鮮政府規定每個中小 學生都要學習兩件以上的樂器。日本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都組織參加樂器的學習。這些國家的學生音樂素質之高是驚人的。如美國很多中小學生都能演奏交響樂,不少中學生和大學 生在聽交響樂或看歌、舞劇時能夠對照閱讀復雜的樂隊總譜。
總之,器樂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不能因為我個人的顧慮而放棄這一教學手段和 教學內容。
四、再次選擇再次嘗試
從去年開始,我選擇了正規的口風琴進行教學。琴的價格雖然貴一些,但質量有保障, 吹奏、攜帶都很方便。吸取以前失敗的教訓,我採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以保證口風琴教學的順利進行。
第一,尋求領導和各教學班班主任及生活老師的支持與協助。
在校領導的支持下,我印發了讓學生學習口風琴的通知,講明意義,求得理解,提出要求。 在完全自願參加的原則下,開展這一教學活動。班主任則做了大量的細致瑣碎的工作。如:在口風琴發給學生之前,班主任都在琴身、吹嘴、琴包上貼上寫好學生姓名的標簽,以防學 生拿混或丟失。每節課前、課後又要做好發琴和收琴以及擺放、管理等工作,為我的口風琴教學做了堅強的後盾。也就是說,做好了物質上的保證。生活老師則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 們每周練習一次。周末,再督促學生把樂器帶回家去練習,使課上的學習得到了鞏固。解決了不能練琴的問題。也杜絕了課下亂吹的現象。
第二,課堂教學深入淺出,並把口風琴的吹奏與教材內的歌曲相結合,使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不斷被新的、能唱的曲子所吸引。教學的方法努力作到多樣化:整體教學與個別輔導相結合;學得快的幫學得慢的;大課教學與個別回課相結合;刻苦練習吹得好的同學給不用功的同 學作榜樣、傳經驗,互幫互學共同進步。形成一個良好的學吹口風琴的氛圍。
第三,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演出機會,排練口風琴的節目在公眾場合演出。既促進了學生 們吹奏練習的積極性,又無形中提高了吹奏的技能和水平。例如在學校新年聯歡會和"紀念 建黨八十周年"的演出中,凡是練習吹口風琴的班級都把口風琴搬上了舞台,邊吹、邊唱、邊表演,受到了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看到孩子們一個個神氣的樣子,老師的心裡太高興了 !此時此刻,什麼辛苦勞累都忘掉了。
五、"初探"後的思考
通過口風琴教學的實踐,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器樂進課堂是使學生更好地感受、理解、表現、 創造音樂的重要手段,有利於學生掌握音樂文化,提高其總的音樂文化素質(而不是僅限於 提高視唱練耳水平之類的狹義音樂素質)。口風琴的教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在非樂器化的教學中,視唱和聽音是很枯燥的,難以引 起學生的注意,而在"玩"樂器的過程中,則可以調動學生的有意或無意注意,從而掌握 視唱與認譜。
口風琴教學激發了學生思維的多向性,促進眼、耳、口、手、足(行走中吹奏)多種器官協調發展,對發展學生的智力有積極作用。
口風琴教學擴大了學生知識的應用范圍,促進了知識的遷移。通過口風琴的學習、演奏實踐 ,提高了學生視譜、視奏、視唱能力,加深了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在聽覺上更加有利於建立 "多聲部"的概念。
如今,學習了一年口風琴的學生,已逐漸度過了初學時的艱難階段,開始從必然王國向自由 王國邁進。一首新曲子的練習僅用十幾分鍾就學會了。那些嗓子不好或音準不好的學生在音樂課上也有了成就感,他們從口風琴演奏中找到了自尊、自信和快樂。總之,口風琴教學給 我們的音樂課注入了活力,給我們的校園生活帶來了更多的歡樂。
淺談課堂中的口風琴教學
上海福山路外國語學校 方穎
一、口風琴教學的由來
我國普通學校的音樂教育,是仿效日本的制度,最初開始的音樂課叫樂歌,後來,索性就改為唱歌,顧名思義,音樂課就是唱歌課。七十多年前,最好的音樂課是老師彈著腳踏風琴,樂譜寫在黑板上跟著老師一句一句的學唱歌。有的學校連風琴也沒有,由老師一句一句的教學生唱,後來,黎錦輝寫了一些帶有中國風味的少兒歌曲,學生們一邊唱著歌,一邊隨著歌聲做一些舞蹈的動作,所以,有一個時期,小學低年級的音樂課,就改名為唱遊課了,最著名的如《麻雀與小孩》和《小小畫家》這即是學校的音樂課,又成為學生的課外活動了。到了抗日戰爭前夕,宣揚愛國主義的群眾歌曲逐步成了音樂課的主要教材。抗日戰爭時期,可以說是一個全民高唱戰歌的時期,學校又常常是抗日歌詠運動的前驅和主力。一直到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一些抗戰歌曲和社會廣泛流傳的群眾歌曲很自然規律地成為了學校音樂課程中重要組成部分。不久,人民共和國的普通中小學教學法規正式頒布,像其他學科一樣,強調了基本的理論和技能,這才在音樂教學中普遍增加了普通樂理的成份
隨著普通學校音樂課程教學水平的提高,樂器已提到教學日程上來,人們稱之為「樂器進課堂」,從而音樂教學用具便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了。
普通學校的音樂教學用語,必須要解決價廉物美的問題。在歐洲,傳統上使用豎笛(牧童笛),這是一種聲音比較准確的樂器,可以獨奏,也可以合奏,價格也比較便宜,在我國不少學校也被廣泛採用,同時,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國各種中、小學盛行口琴,至今,也有著一定的普及率。
本世紀中葉後,日本出現了一種體積小,音準好,旋律性強,攜帶方便的鍵盤式樂器——口分琴是一種將鍵盤與吹奏巧妙結合在一起的樂器。它利用簧片發音的辦法,發音準確,並且簡單易學,從而逐步推廣使用。我在幾年的教學中,曾經使用豎笛,口琴進行教學,但感覺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因為音孔難找,氣息難以控制,所以音不能吹准,一階段後,學生便失去了信心,正因為如此我後來也選用了口風琴進行教學。
二、 口風琴教學對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
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既是素質教育的內容,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它是有組織的音響材料,以審美為核心,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設施並獨具特色的育人實踐活動。它的這種獨特的表現方式,在激發人的情感方面比其它姊妹藝術來得更直接,更迅速,且效率更高;而它的非語義性,又給欣賞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促其發展想像的翅膀,翱翔在音樂藝術的天空
在人類發展規律規律的長河中,樂器的產生,發展是精神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的體現,它的存在是人們精神培養的一大財富。而在進一步提高素質教育的今天,器樂進課堂已擺在面前一個重要的位置上,發揮著其獨特的素質教育的作用。器樂進課堂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
口風琴作為近幾年新興的課堂教學器具,在音樂教學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獨特功能。它對於培養學生音樂的興趣,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的歌唱識譜能力,發展學生的欣賞和創造力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口風琴教學中強調結合鍵盤樂和吹奏閱相結合的綜合訓練,培養了學生體驗音樂的能力,為人人參與的直觀化教學中解決了音準、節奏、吐音、氣息等難題,磨練他們對學習,工作一絲不苟的意志。尤其通過口風琴課的特點,針對目前學生中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不可避免帶來思想上孤獨缺少集體精神等毛病,而通過人人能菜園的口風琴教學中的齊奏、合奏、領奏等形式鍛煉了團隊精神與集體榮譽感,並能幫助他們學會合作與忍讓,比如合奏就是相互配合的。另外,口風琴與鋼琴、手風琴相比小巧輕便,攜帶方便,因此,不僅可用於課堂內而且適宜在室外活動中使用,這樣,可帶領學生開展經常性的課外音樂活動,在活動中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口風琴器樂教學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有著不可忽略的地位和促進。這不僅僅是音樂素質的提高與促進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良好的思想修養的一個重要途徑。
三、 口風琴教學實踐與體會
我從九五年參加工作至今一直開展口風琴教學,以一個教學班為重點進行點到面的教學模式。自己逐漸積累了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因此,就這幾年來的口風琴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自身具有的獨特性
提起口風琴,人們自然而然的想到它有著口琴,豎笛所沒有的獨特性,它既是簧片發音的鍵盤樂器,又具有管樂器的某些特性。
1、 准確的音高。
口風琴的音高在鍵盤上位置是固定的,它既可以直吹,又可以放在課桌上彈奏,使學生可以看著鍵盤練習及演奏,不必再擔心口琴,豎笛在吹奏時由於摸不著,看不見音位,或按孔不準而導致錯音或音不準。
2、優美的音色。
口風琴是利用簧片發音,簧片發音柔和、動聽,與歌唱音色相近,易與唱歌相配合。有不同音高的口風琴(如高音口風琴和低音口風琴)使口風琴的合奏音域寬廣。口風琴與其它各類樂器的相融性也較好,利於與其它樂器合奏。
3、學習彈奏比較容易。
由於口風琴演奏只需要學生學會用右手彈奏旋律或伴奏,因此,很容易也無須高難度的技巧,倍受學生歡迎。
4、具有管樂器的某些特性。
口風琴具有管樂器的某些特性,因而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口風琴與其它鍵盤樂器不同的地方,在於當採用立式演奏時,它能象小號那樣演奏同音持續的曲調。
5、有利於學習樂理和視唱。
鍵盤直觀,對樂理知識的學習和視唱教學十分有利。
6、有利於其它樂器的學習
口風琴的鍵盤部分與其它各種鍵盤樂器是完全相同的。學習口風琴便於學習其它鍵盤樂器。因此,深受家長歡迎,為培養合格+特長的學生奠定了基礎。
7、攜帶方便,不易損壞,適合多種場合。
口風琴體積小,輕便,又有一個既美觀又起保護作用的外殼,使學生攜帶放邊又不易損壞,並適宜在室外活動,或者在禮堂、舞台、體育館以及廣場等場合演奏。
(二)、教授過程中的階段性
無論是聲樂教學,基礎知識教學,還是器樂教學本身,在教授中都有著一個階段性。口風琴教學當然也不例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習時間的長短,以及教學的進度,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既初級階段、掌握階段、創作階段。
1、初學階段。
該階段以一、二年級為主。這一階段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對學生來說,能否很好進入後兩個階段的學習,這是關鍵。有了良好的基礎今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這一階段中,首先,要學會五線譜,然後是基礎樂理知識,基本吹奏姿勢,正確呼吸方法。
而該階段的學生不僅年齡特徵較小,思想集中時間短,模仿能力強。針對這些特點,選材上就要注意樂曲的簡單易學,趣味性強,指法容易,或是學生熟悉的短小,容易的歌曲,這樣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及興趣,譜也會相對容易。同時,要不斷的反復聯系,鞏固,特別是一些基礎練習,讓學生在動中學,樂中練,唱唱、練練、吹吹,並喜歡上口風琴。如:《小狗圓舞曲》、《歡樂頌》、《鈴兒響叮鐺》等這些樂曲彈奏在五指以內,指法容易,歌譜易記,學生很容易上口,當然在安排進度時一定要放慢腳步,讓學生在長中彈奏,游戲中學,識譜中練,扎扎實實。
2、 掌握階段。
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在識譜、視唱、彈奏上已基本掌握,這一階段,開始培養學習吹奏簡單的二或三聲部樂曲,同時調整樂曲篇幅的同時,注意學生學生氣息的運用及掌握。
首先,通過音階,練習曲的練習,如長吐音的練習, 1——— | 2——— | 3——— | 4——— | 5——— | | ,主要練習氣息,又如雙吐音,跳音的練習,還有上行,下行音階練習吐音技巧,擴指,縮指的指法練習,通過這些聯系使學生掌握基本技能技巧。其次,選擇一些具有簡單兩或三聲部的樂曲。可以是輪奏,合奏或已學歌曲加入雙聲部的形式,感受合奏的效果,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也使學生在演奏技能上有所提高。再次,在教師指導下,配置一些打擊樂器,初步形成一個小樂隊,即可以增強課堂氣氛,又可以提高演奏效果。
3、創作階段。
通過幾年的學習之後,學生對基本技能技巧已掌握,這時,樂器課可分為綜合練習課及基本創作演奏課。
綜合練習課,上課時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音階,練習曲的吹奏(主要為進一步掌握,鞏固演奏技能技巧)。學一首樂曲時,無論指法的安排,還是練習過程,都可以讓學生自由結合,自由安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嘗試做小先生,教師知識起到一個直到的作用。
基本創作演奏課,起包括聲部創作、節奏創作、情景創作、配器創作,如:《山寨孩子的心意》可創作第二聲部;《天地之間的歌》創作節奏,配器;運用重復,模仿進行,變化的創作手法為童話故事配樂,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也許有的同學唱不準,唱不出,但運用口風琴創作可抵消了學生的顧慮,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
正如著名音樂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所說:「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三)、教學手段的多樣性
口風琴教學不是單純的器樂教學,它對其它音樂教學有著促進改革和提高的作用。因為,它是鍵盤與吹奏樂的綜合。因此,在教學上具有多樣性。
在一個教學班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在教學中有些在鍵盤彈奏方面掌握較好,而有一些學生則在吹奏,氣息控制方面掌握較好。因此,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就要因材施教,不能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而要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雙管齊下。如:在教授一句同音上行(選自《天地之間的歌》)教學中,一是運用鍵盤彈奏中的用音換指,而是吹奏中的雙吐音,運用氣息及舌尖的活動吹出音高。學生在學習時可根據自己的特點,學會後自己選擇,自由練習,這樣的教學既讓學生掌握多種演奏方法,又能避免練習技能技巧時的枯燥乏味,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另外,針對學生共同的特點,弱點,在教學中也要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解決問題。如:初學時,讓學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指法,演奏方法,基本知識或更有效的學習歌曲,運用唱譜與唱指法相結合,即用相同的音高唱出指法,又能同時掌握指法,唱准,唱熟旋律。教時也可以讓學生唱旋律,手在琴上彈奏,從而,真正做到教學手段的多樣性。
(四)培養能力的輻射性
口風琴教學是更直觀化的音樂教學,也是使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感受美的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它更能促進學生唱歌、識譜、視唱,聽音能力及欣賞創造力的提高,進入課堂,更能有效的輔助音樂教學的進程,使二者有效的合二為一,體現了起輻射性。
根據《大綱》的規定,唱歌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是一項重要內容。在教歌曲中,利用器樂幫助學生學唱歌曲,並能收到極佳的效果。換句話說,器樂教學的教程,可以選擇課堂音樂教學內容,使其為音樂教學而服務。特別在教唱兩聲部合唱時,先讓學生分聲部演奏旋律,接著合奏,並讓學生自己演唱自己伴奏,同時輪流交替進行。通過練習,解決了合唱的音準的問題,並根據歌曲情況變化,採用摸奏,齊奏,接龍的方法,使學生學習起來興趣盎然。
同樣,口風琴教學也促進了學生視唱,聽音容笑貌能力的提高。「雙基」教學比較抽象,枯燥,運用口風琴幫助可以使「雙基」知識中的音樂與理論有效結合。如:在教授節拍的含義,強弱規律時,讓學生吹幾首短小不同節拍的樂曲,讓學生在動中學,聽中學,奏中學,自己感受不同節拍所昌盛的不同情感。學生學習掌握的過程從被動轉為主動,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演奏能力和欣賞水平後,便可加入其它樂器,如:電子琴,手風琴,小提琴等,再加入各式打擊樂器。一個「小小樂隊」成立了。這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學生欣賞能力大大提高,擴大了學生學習的范圍,擴展了視野。
口風琴作為課堂器樂之一,相信將會更為廣泛的推廣,成為學生們的「良師益友」,作為新世紀的教師,如何上好課堂器樂教學是一個關鍵。努力吧,為共同的目標而奮斗!
以琴助教,以趣激學
——口風琴進課堂淺探
廣東 鄧雪變
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和深入,器樂作為音樂表現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和關注。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默默的探討和不斷實踐中,充分證明了:器樂進課堂是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的必由之路,它有利於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習音樂的興趣,開發智力,培養良好情操。故此,國家教委明文規定進課堂樂器有口琴、豎笛、口風琴。其中口風琴以其音色優美、簡單易學、攜帶方便、經濟耐用等優點率先進入音樂課堂。2000年初我校將口風琴引進課堂。在半年多的嘗試和教學實踐中,口風琴教學在豐富音樂課堂教學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羅列幾點體會供同行們參考。
一、運用口風琴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小學生好奇心強,喜好新生事物。口風琴的出現,猶如音樂課堂中的一塊磁鐵,牢牢地吸引住了學生:他們摸著、敲著、鼓起兩腮吹著。老師不失時機地示範吹奏一支學生熟悉的歌曲,學生們會格外安靜,睜大眼睛羨慕地看著,豎著耳朵認真聽著。此刻,教師的引導與教學猶如「魔術師」在表演般吸引住了學生。
二、在教學中,因勢利導,以趣激學。
為了讓學生能自如地演奏,教師要善於把知識點、演奏技巧滲透在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比賽活動中。如訓練運用氣息進行吹奏時,我組織學生進行「吹紙、吹氣球」比賽。在游戲中,學生會自覺地作深呼吸,讓氣緩緩地有控制地吹出,有效地進行了長音練習,也加強了氣息的訓練。此外,指法是一個大難題,我採用了形象、生動的語言展開教學,把五個手指頭比喻成士兵,試問學生們希望自己的士兵站著走還是爬著走?此時,學生們會自覺地把手指穩穩地立在鍵盤上進行彈奏練習,這比反復枯燥的說教有效得多。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只要你的方法能使學生們感興趣,學生便會很樂意接受。
三、運用口風琴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聽」與「唱」是課堂的老把式。而口風琴的加入大大充實了音樂課堂,從「聽」、「唱」延伸到奏和演。口風琴既可以讓學生直觀、准確地掌握樂理知識,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節奏感、音高感,培養了學生視奏能力。歌唱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口風琴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視譜——認唱——彈奏——聽辨等環節進行自主地學唱歌曲。此外,我還把口風琴演奏運用到欣賞教學中,在原來聽、看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讓學生彈一彈、聽一聽,使學生在愉悅的欣賞活動中,全身心地體驗、感受和理解音樂,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音樂興趣,擴大了音樂視野,提高了音樂感受、理解、鑒賞能力,而且發展了想像力,豐富了感情,陶冶了情操。
四、口風琴教學,培養了學生動手和創作能力。
課堂提倡讓學生有「動」的機會,如:動口、動手、動腦。其中口風琴教學讓學生動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在課堂上,通過演奏,讓學生眼、耳、手等器官得到協調發展,且激發了學生思維的多向性,這是其他學科和其他學具所無法取代的。同時,通過口風琴教學還可激發學生創作動機,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在課堂上,我們重視滿足學生的表演慾望,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嘗試,讓學生有創作的餘地。如從模仿生活節奏:馬蹄聲、氣笛聲、警車聲等開始,創作旋律,學生們興趣很高,教師抓住有利因素,進行啟發、引導,學生們樂此不疲。漸漸地學生們便可以用口風琴演奏自己的「歌」了。
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口風琴進行合唱、合奏訓練,既強化了學生在合唱、奏中的節奏感、協調感、和聲感,又提高了合唱能力,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們團結協作、顧全整體的優良品質。
總之,口風琴進課堂,充實、豐富了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改變了課堂面貌,大大增強了音樂教學的吸引力;同時,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整體音樂素質,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㈢ 什麼是口風訓練
口風訓練是壽險營銷行業一道特色菜餚,發揮著吸引注意力,鍛煉膽識、振奮精神和鼓舞士氣的職能作用。口風訓練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1,狹義的口風訓練是一門較為系統的訓練課程,由一系列的流程(列隊———上場———敬禮———問候———宣誓———歸隊)組合而成;
2,廣義的口風訓練還包含了早會、二度晨會及其它相關活動中的歡呼詞、問候語等方面的訓練。一般的口風訓練的誓詞或歡呼語的主調子都是洋溢著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帶有強烈的激勵和鼓舞色彩,往往與「成功、快樂、自信」等字眼相連結。
還具有一種潛在的功能,這種潛能表現如下:
①通過口風訓練中的相關動作來改變或強化某種情緒;
改變動作具有改變心情的作用,口風訓練中常配合一定的肢體動作,如握拳、振臂、擊掌等,以此來消除不良的情緒或使原有的良好情緒白熱化,達到巔峰狀態。如入黨宣誓時舉手握拳的動作(同時配合宣誓詞)便會備增一種無比崇敬的心情。
②通過調整音量,改變聲音的頻率能夠激發出一種潛在的力量;
這種「聲音」的訓練足以實現「自我充電」的功能,將一種潛在的力量激發出來。拳王阿里在比賽前總要高聲吶喊「我是全世界最棒的」,將這樣一種強烈的信息輸入大腦,輸入這種信念,便會在潛意識中輸出一種行為和力量。
③口風訓練的不斷強化,會在體內養成一股「浩然之氣」。
這股浩然之氣,足以抵禦「邪氣」的入侵,實現強身健體、驅逐病魔的功效。文天祥兵敗被俘,囚於燕京一土牢,牢中的水氣、土氣、日氣、火氣、米氣、人氣、穢氣七氣並出,同囚室的人相繼被侵蝕病死,而獨文天祥以虛弱的身體在土牢中兩年安然無恙。
㈣ 笛子口風怎麼練
笛子口風教練
第一章【論口風細如針】
口風要細如針,並且能夠發出透亮的音色,又要持續長音。必須要有正確的觀念和訓練。
首先我們要知道,笛子的發音原理是邊棱效應,是氣流柱被吹孔切開而產生音響。好比說大風吹著緊閉的門窗會產生咻咻咻像鬼叫的聲音一樣道理,因此,只要細小的空氣柱被切開,笛子就會發出聲音。
也就因為不需要運用到很多的空氣,所以大師們就能把音吹的很長。所以為什麼練習跑步和吹好笛子沒有絕對關聯就是這道理。因為口風太粗太費氣,長音一定吹不長。這就是口風細如針的道理了。
因此長音不是盲修瞎練,一定是方法搞清楚了才練的出來。
第二章【自然的深呼吸法】
剛學笛子的時候,常聽到說要用丹田呼吸,這對於我這一個完全沒有學過音樂的人來說,實在是很難理解。丹田是一個抽象的名詞,很少人真正了解丹田是什麼部位。查了中醫學的書上,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其實我也搞不清楚誰是誰。
後來慢慢的求教、學習、摸索、查資料,才稍微搞清楚,丹田呼吸就是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就是以橫隔膜升降的力量來吸氣與吐氣。
我們看嬰兒剛出生時,由於胸肌尚未發育完全,所以嬰兒呼吸時胸腔無法動作,只會看到腹部的起伏,這個就是橫隔肌的作用。
運用橫隔膜呼吸,呼吸的程度會比較深。實務上,這也就是王次恆老師所說的深呼吸法。
以橫隔膜深呼吸法來吹笛子,如果口風如針與邊棱效應發音的要點做的確實,發出長音所需要的」能量」就很足夠了。因為沒有比這種深呼吸方法能夠吸入的氣體體積還多的了。
學習這樣的呼吸法要注意的是,自然的吸氣與自然的吐氣。如果全身很用力的吸氣,那很容易使自己受傷。學吹笛子千萬不要貪吸氣,貪吐氣,我就遇過一位老先生跟我承認,他就是這樣練到吐血,從此就不能吹笛子了。為什麼呢??因為在氣吸的很飽的狀態下,全身是緊張的狀態,如果在勉強用力,一定會傷到自己。
所以練習腹式呼吸,要應乎自然,很輕松的吸氣,很輕松的吐氣。在應用上,難度很高的樂曲,是需要適度的自然放鬆下才能辦到。因此,這里就可以下一個小結論了。在未來必須克服高難度技巧與維護身體健康兩大最高指導原則之下,」自然的深呼吸」就是吹笛子的重要基本動作了。
第三章【邊棱效應發音法及音色的確立】
笛子的發音是一個四兩撥千斤的工作,很多朋友練笛子的時候都很用力的吹,很費勁的吹可以吹的很大聲,但是得到的效果並不很好。一來也吹不持久,不一會兒人也累了﹔二來音準也容易跑掉。所以建立省力省氣效率高的發音模式就來的很重要了。
如何發音?將口中吹出來的空氣柱,准確的擊向吹孔邊緣,一半的氣流切進笛子管壁裡面,另一半就讓它跑出外面。氣流必須被切開,才會發出聲音。這就叫做邊棱效應。
如何省力?輕松自然的深呼吸就可以了。如何省氣?口風細一點就可以了。但問題要如何有效率??這個就有技巧了。
這必須藉助一下鏡子和自己的耳朵,用鏡子看著自己嘴唇與吹孔的接觸點,讓極細空氣柱的」氣擊點」准確的打在吹孔邊緣圓弧線的中央位置。然後閉起眼睛,一邊吹一邊稍稍移動」氣擊點」的位置,用自己的耳朵去分辨音色的變化。這時候將會發現到一個極省力且音色極為透亮的一個集中點。如果您喜歡這種音色,練習並鞏固它成為一個良好的習慣。
自此則確立日後靈巧的發音方法及優美的演奏的音色了。
第四章【靈活的蓋孔模式】
初學吹笛一年左右,通常又會發生一個嚴重障礙,就是手指不靈光。
首先我們要探討幾個重點。
1.有效率的蓋孔是很適當的將手指」放」在孔上,巧妙的運用手指面積比較寬的指腹(有些名家會用面積寬的指節蓋孔)剛好足夠把孔給」封」住。
2.所謂按孔,不是很用力的將手指」按死」在孔上,而是手指類似在孔上作」輕輕拍打」的動作,在」打中」孔的那一瞬間,恰好把孔給蓋住了。
3.手型也是一個極重要的關鍵,僵硬的持笛手型,勢必影響手指運行的靈活度。但適合的手型並沒有一個定型,因為竹笛有高低長短,人的手有大有小。那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手型呢??唯一可以確立的關鍵,就是在於持笛之後,手掌與手指的肌肉只要能夠相互協調且不相互牽制,就是一個良好的手型。
如果基本上掌握住了以上的要點,手指的按孔動作就可以靈巧許多。
第五章【舌頭動作的探索】
吐音是笛子最常用的基本技巧,關鍵使用在於舌頭的動作。
但是人性的弱點,常使得吐音變的困難,因為人們希望他能夠吐的很快,卻又使錯了勁。初學吐音不久只見口水亂飛,舌頭和手指的動作硬是對不上來。心中只能不住的感嘆:」笛子真是難學」
我們試著來找出問題所在
1.吐音的聲音來源,歸於基本面還是空氣柱撞擊吹孔,而不是舌頭用力的動。所以舌頭用太大的勁,對吐音一定造成破壞。
2.舌頭大力的吐,不只是破壞吐音,也破壞了速度。終歸一句話」輕則靈,重則拙」
因此結論是」舌頭動作要輕」
第二個觀念的探討是,舌頭所扮演的角色。
先來看看吐音的結構。吐音和長音的不同是,一個有用舌頭一個沒用到舌頭。所以就明白的看出,舌頭所扮演的角色,是讓長音切成一段一段的短音。因此,舌頭的任務就很簡單了。
舌頭的任務
1.切斷長音,使線狀的音變成點狀。
2.不負責強弱,音樂的強弱由呼吸動作負責,也就是空氣來負責。
你瞧,其實舌頭只負責斷音而已,所以舌頭想要慢吐快吐就變的困難度降低下來了,而且因為不用很用力的吐,口水當然也不會吐的滿天飛啦。
所以又找出一個結論是」舌頭負責斷音,而且它只干這事」
第六章【高音不需要用力吹】
剛學笛子的前兩年,我吹高音的時候都是硬吹上去的,聲音不穩定,而且很刺耳。啟蒙老師為了不讓學習復雜化,也說,吹得出來就行啦。
但是學的越久就發現,別人吹起來既不費力,又不刺耳,心裡就想一定還有我沒弄懂的道理與方法。
想要輕松吹高音,首先要排除高音發音的樂器障礙
1.笛子本身一定不能有問題。通常管壁過厚的笛子,高音很難發出,所以建議初學不要使用管壁太厚的笛子,不僅僅高音區,其它音域的共鳴效果也不佳。
2.笛膜必須確定是貼好的,沒有張力不平均的現象,也不要過松,不然高音很難發得出來。
其次再來排除個人的障礙
我們拿起笛子來試試看,先吹個中音,再吹個低音,別忘記運用邊棱效應的發音原理,這時候只要將口風縮小,然後你會感覺嘴唇承受氣壓變大,高音就能輕松發出。
為何只是口風縮小就能發出高音?氣體動力學有一個定律叫做」都卜勒效應」,氣體分子因為通過的口徑變小擠壓,氣體的流速便自然而然的變快,而使得音準提高八度。
腹部鼓動氣體的壓力一般是不變的,除非笛子本身高音不好發出,才需要多用一點腹勁,不過通常這樣的笛子,我是不使用的。
所以結果很單純,我們只是將口風變小而加快的流速,而做到了高音區的發音。
第七章【簡單將低音吹得好】
初學笛子的第二年,老師教了我一個練習低音的土辦法。
(筒音作5.)先吹1,發現很容易吹。然後吹7.,好象音色還可以。再吹6.,笛子就有點不太震動的起來了。這時再吹回7.,再吹6.,務必要使7.和6.的共鳴都吹出來才算及格。
就這樣搞了一兩個月,終於有點成果,不過一直以來,吹低音還是時好時壞。
一直到學笛的第十五年,終於有一個吹笛子的至交好友給了一個最穩的方向,結果關鍵居然只有一個重點──就是」把口風放粗一點點」。
道理何在?還是氣體動力學都卜勒效應的」流速」問題。口風放粗一點點,但是呼吸的力道依舊不變,氣體流速變慢低音就出來了。很簡單吧,不過是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
第八章【口腔打開的省力法】
再來充分的運用物理的流體力學」都卜勒效應」。
內容大約是說,氣體或液體流體之體積通量守恆,故」流速」與」截面半徑」之平方成反比。
簡單的用在吹笛子上來說,口腔打開的大小與口風的截面半徑相差越大,流速將會自然而穩定的加快,如此就不需要鼓動太強大的腹勁,就能達成極佳的音響共鳴效果。因此,口腔內部空間的適度張開,是吹笛省力的秘密武器之一。
另外一個說法是,口腔打開可以使笛音共鳴度良好,音色更為厚實。
不論如何,吹笛子的口風細一些,口腔打開一些些。想要像大師們一般省力氣的吹笛,將不是只是夢想。
笛子基本功練習之【空手道】
笛子基本功練習之【空手道】,就是不拿笛子練笛子,這是一種悄然無聲的練習,可以避免對別人的影響。該練習分為氣練習、唇練習、舌練習、指練習四部分,而氣、唇、舌、指也正是笛子演奏水平高低的四大要素。這種練習對練笛有相當的幫助,但它並不能完全取代持笛吹奏的練習,只有兩者適當結合,才能更快地提高你的吹笛水平。
1、氣練習
雙腳略為分開,與肩保持齊寬。雙手放於大腿兩側,全身放鬆。先做八拍吸氣,吸到不能再吸為止,接著做十六拍的呼氣,把吸入的氣全部吐光,如此循環做吸氣呼氣,每天做八到十六次,堅持下去會對你的氣息的增長大有益處。
2、唇練習
有時候到了冬天許多人會發生嘴唇乾裂的現象,這樣容易使吹出來的氣變得不穩定,聽起來發毛。可以用下
面的方法練習,既可預防唇乾裂,又可增加唇的控制能力。
(1)上下嘴唇貼緊閉住,然後嘴唇一起向前、向後,如此循環練二個八拍或十六個八拍。
(2)用下頜的牙齒刮上面的嘴唇,再用上頜的牙齒刮下嘴唇。
(3)閉合嘴唇,向口腔內充氣,然後吸氣,循環進行。
3、舌練習
以每分種270次的速率念「得哥得哥」,初學者達不到這個要求可適當放慢節奏。然後以同樣的速率把舌頭相對往後縮念「都骨都骨」。練熟之後,還可將上述方法交叉進行,以每分鍾135次的速率念「得哥得哥都骨都骨」。以加強舌的靈活性。
4、指練習
在四個練習操中,以指練習操練得最多,有時候到了冬天我們會感到手指僵硬,不靈活,這時候我們可以把雙手手心放在一起夾於兩腿之間並相互摩擦,可有效解除手指僵硬或用左手手心按摩右手手背,然後用右手手心按摩左手手背。
(1)掰手指:就象舞蹈演員的閣腿一樣,把每隻手的手指分別手背方向或左右掰開,使指尖的韌帶變松,使手指靈活。
(2)拋手指:拋手指其實就是甩手指,但用拋手指可以更加形象地說明練習的竅門,就是用腕部的抖動帶動
(2)拋手指:拋手指其實就是甩手指,但用拋
㈤ 求吹橫笛的方法以及拿法、姿勢、音符...
要吹好笛子必須氣(功)、指(法)、舌(頭)三方面密切配合好,三者缺一不可。 「氣功」 (一)氣息控制 笛子的發音、聲音的高低、強弱、長短、剛柔都與吹奏時的「運氣」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種運氣上的功夫,我們叫它「氣功」,意思就是說,要吹好笛子必須在「運氣」方面下一番功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呼氣和吸氣的時間大致相等,吹笛子則要用深呼吸,就是用橫隔膜(位於肺部和腹部之間)著力,即胸腹聯合呼吸法。換氣時最好用口、鼻相結合的方法。以口為主,就是將嘴的兩角稍稍放開吸氣,這樣吸氣較快。吐氣時,應利用胸肌、腹肌和橫隔膜的控制能力,使氣息能夠均勻、有節奏地逐漸吐出。初學者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注意呼吸方法,不要違反正常呼吸的運動規律,否則會影響演奏,也不利於身體健康。一般初學者一口氣能吐 10—15秒鍾就不錯了。 運氣對於吹奏者來說非常重要。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強、弱、長、短以及各種感情變化的基礎。為了掌握正確的「運氣「方法,可以結合吹奏長音,作以下兩種練習: 慢吸慢呼——深深地吸一口氣,吹一個長音。吸氣時要求吸足而不出聲,呼氣時要求均勻、平穩,時間長而不費力。所以,當你呼出一口氣時,在這口氣還未呼完之際(約留五分之一左右,這時小腹橫隔膜還處在控制之中)。即應吸入第二口氣。一定要使胸部的活動與橫隔膜腹部的運動始終保持連貫,否則,進入吹口的氣流就一定不流暢,而且容易出現嘴角漏氣、出音尖叫、音色難聽的現象。 怎樣吹好笛子運氣對於吹奏者來說非常重要。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強、弱、長、短以及各種感情變化的基礎。>> 呼吸運氣要注意避免聳肩、收腹、挺肚等錯誤,還要注意弱音的控制。 關於呼吸運氣要注意避免的幾個錯誤: ①聳肩。吸氣時雙肩上抬,使氣吸得很淺,只能吸人胸部。用這種方法吸氣,胸部逼緊。在演奏時缺乏氣息的有力支持,不僅使音色較緊,而且長音不能持久。 ②收腹。吸氣時錯誤地將小腹用力向里收縮,結果氣息只能吸到上胸部,造成胸部肌肉緊壓肋骨,使呼吸失去彈性。 ③挺肚。吸氣時小腹像鼓一樣向外挺起,腹腔肋骨被拉下。由於氣吸得過深,造成胸、腹部肌肉緊張,使呼吸失去彈性。 因此,要把笛子吹好一定要掌握正確的呼吸、運氣等方法。 弱音控制: 在樂曲中,音除了有高低和長短的區別外,還有強弱的區別,音的強弱,對表達樂曲的思想感情起到一定的作用。 吹笛子時,上下嘴唇之間的小孔叫「風門「,從「風門」里吹出來的氣息,稱為「口風「。「風門」可大可小,「口風」可緩可急。「風門」大,「口風」緩,發音低;「風門「小。「口風」急,發音高。從肺部里擠壓出來的氣,通過我們口內和唇部的控制,使這些氣有計劃的來應用它,不使氣浪費,這時就需要在控制「風門」大小和「口風」緩急時,運用雙唇和兩頰的一種自由收放勁兒,這就叫「口勁」。音的強弱與用橫嗝膜控制、通過「風門」送進樂器內的空氣量有關。 一般來說,強奏時的用氣量要比弱奏時的用氣量大;遇到漸強記攀保�悶�坑尚〉醬螅�齙澆ト跫嗆攀保�悶�坑紗蟮叫 K孀乓艫母叩頹咳醯�翱誥ⅰ幣慘�芮信浜希�詿底嗍比綣�揮謾翱誥ⅰ保�喚鍪狗⒁艋熳遣磺澹�燈鵠捶蚜Γ�舨荒艹志茫��沂奔浯檔霉�と菀滓�鶩坊柘窒蟆? 快吸慢呼——這是吹奏竹笛時運用最多的呼吸方法。吸氣時間越短越好,因為在樂曲進行中允許吸氣的時間是很短的。 指法 指法技術手型是否正確、手指是否靈活是掌握笛子演奏技術的關鍵。 笛子的指法技術相當豐富,除指法轉調技術外,還有單倚音、復倚音、上滑音、下滑音、上歷音、下歷音、顫管、打音、送音等等,這些都與掌握熟練的手指技能有關。俗話說:「心靈手巧」,手型是否正確、手指是否靈活是掌握上述技術的關鍵,在訓練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手指第一節中間部位肉最多,而又最富有彈性的部位稱之為「指肚」。必須一開始就養成用這一個最理想的部位按孔。開孔時,手指不要抬得過高(大約一個指頭厚的高度即可)。否則在換指時會影響演奏的速度。 2.怎樣使自己的手指靈活?演奏時手指、手腕一定要放鬆。將雙手放鬆、略似半握拳的形狀(即手指微微自然彎曲些),讓雙手手指始終處在自然、放鬆的狀態。按孔時也應當鬆弛而有彈性,不要緊張或過分用力,避免手指僵硬而影響靈活性。 3.兩手的大拇指和小指雖然不按孔,但必須托住笛身,積極配合。 4.在十個手指頭中,無名指的靈活性最差,反應比較遲鈍,應加強統習,使其關節放鬆、靈活。 舌頭 舌頭訓練吐音是吹奏竹笛的一個很重要的技術。經常用到的有長吐舌和短吐舌兩大類。 舌頭好像一個活塞,可以起阻礙氣流的作用。舌頭堵住吹口就發生斷音現象,舌頭離開吹口,聲音就繼續發出。我們吹奏一般樂曲時,常用連音和斷音(短音)兩種方法。吐音主要就是解決斷音問題的。「吐音」的發音方法,即在吹之前將舌頭頂住上牙齒和牙肉的地方,在吹氣時舌尖一接觸吹口附近的位置馬上向里縮回,使氣流吹出,達到斷音效果。 吐音是吹奏竹笛的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它好像弦樂器演奏時弓的作用一樣。經常用到的有長吐舌和短吐舌兩大類。 1.長吐舌 舌頭堵住吹口時間短,離開吹口時間長的就是長吐舌。 2.短吐舌 短吐舌包括單吐、雙吐、三吐等。它的特點是舌頭堵住吹口的時間長,離開吹口的時間短,好像弦樂器的領弓、跳弓作用一樣。 練習時注意以下幾點: ①吹奏「吐音」的發音方法要正確。發音要結實、清楚。 ②練習時吐氣不要中斷。氣要輕輕地吐,不宜過大。 ③舌頭收縮時,距離吹口要盡量短些,使氣流能通過即可。 ④舌頭的動作要靈活,不要過分緊張,舌尖部分堵住吹口不要用力,只要接觸到就行。特別在起音時,一定要注意舌的振動與吹出氣流的同時性,否則,吐音就模糊不清。
㈥ F調簫練哪幾套指法,分別屬於什麼調
F調簫練有兩套指法,中音區的1、4、5、6和高音區的1、4、5、6都有兩種指法。
1、F調的指法,不是常用指法。由於半孔較多,不宜控制,所以練習曲難度相對比其它指法難度大。但是F調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指法,而且別的指法不能代替,因此花時間練習F調的指法是十分必要的。
2、F調上行小三度是1,用G調簫練習筒音是D。D等於6(全按),E等於7(開一孔),F等於1(一孔全開,二孔開半孔)。那麼,筒音作6的指法是F調。
3、筒音作6時的第二孔,第五孔,第六孔都要開半孔。
(6)外媒口風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簫的練習方法:
1、呼吸方法的訓練
呼吸方法分有: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吹簫基本上運用的是腹式呼吸方法和胸腹式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方法主要依靠腹部運動。吸氣時腹部要求漸漸鼓起,呼起時腹部漸漸收縮,以便吸入最多的氣。初學時應從體驗深呼吸入手,像聞花般用鼻吸氣,有腰、腹、胸、背便逐漸向四周擴張。
2、唇的訓練
低音區口風要綬,中音區要平吹,高音區時急吹,而超高音區時用超吹。多練習高低音轉換,感受一下吹高低音時風門的變化。
3、指的訓練
在按照正確的指法按閉音孔的前提下,對按音孔指的單獨活動能力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平時不吹簫的時候,也可以練習一下手指的伸展能力。
㈦ 口風琴怎麼學
獨奏類口琴通常分為三類:復音口琴、半音階口琴、十孔布魯斯口琴。「復音口琴」因為其價格便宜、容易買得到所以使用的人群比較多。
要想學好吹口琴一定要先學好樂理,尤其要訓練、培養自己的聽音能力、節奏感和對樂曲的內容的理解,不但要准確聽出單音節,正,身體直,收腹挺胸,全身放鬆,兩手自然地挾著口琴,眼睛和臉部的要自然生動,隨著樂曲的起伏而富有表情,切忌在吹奏過程中用踏腳或點頭來打拍子。
掌握運氣的方法 ,呼吸採用胸腹聯合呼吸,換氣,應預先設計好樂曲應換氣的地方,並採用嘴鼻一起呼吸。主要應用於樂曲的旋律連續的吹或吸時,感到氣量不夠的地方。需換氣的地方應在樂譜上做好記號。要善於發現規律,來解決好運氣的問題。
㈧ 簫的口風(怎麼吹的響、准、厚、鳴)
簫的口風(吹得響、准、厚、鳴):
1、口形:將雙唇閉合,口內感覺像有倦意輕打呵欠似的,下頜稍後收,舌平伏於口底,收腮,口角攝住勁,以氣在雙唇中央吹出一個集中而小的縫隙(風門)。
2、吹法:雙唇自然閉合,將簫頂蓋前小自然貼於下唇,吹口上沿與唇縫持平並對准雙唇中央部位。
簫管向前下方斜垂,與身體約成45度,以集中一細束的口風向前下方吹,便可以發出純凈、飽滿、厚準的簫聲。
3、練習:
(1)呼吸練習:吹簫之前,做用吹蠟燭的練習。把蠟燭放在正前下方40-50厘米處,用發「夫」音的嘴型來吹滅蠟燭。出氣要慢,嘴角兩邊用勁,中間要盡量放鬆,這樣吹出來的音才純凈不帶雜音。
(2)唇的練習:低音區口風要綬,中音區要平吹,高音區時急吹,而超高音區時用超吹。多練習高低音轉換,感受一下吹高低音時風門的變化。
(3)指的練習:在按照正確的指法按閉音孔的前提下,對按音孔指的單獨活動能力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平時不吹簫的時候,也可以練習一下手指的伸展能力。
堅持練習,就會吹出響、准、厚、鳴的簫音。
㈨ 簫口風怎麼練
口風練習要注意以下幾點:
1、長期堅持練習曲的練習,提高單個音的練習質量;
2、嘴型要保持正確,微笑抿嘴微笑,發噗這個音;
3、嘴唇要保持放鬆的狀態,不要太緊張,尤其是不要太用力靠近吹口,整體全身也是放鬆的姿勢
4、呼吸方式也很重要,一定要練習使用腹式呼吸,這樣才能保持口風的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