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熒光免疫分析儀用來做什麼的
是一種用於測量含量很低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儀器。
❷ 免疫熒光的技術特點
該技術的主要特點是:特異性強、敏感性高、速度快。主要缺點是:非特異性染色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結果判定的客觀性不足,技術程序也還比較復雜。
熒光免疫法按反應體系及定量方法不同,還可進一步分做若干種。與放射免疫法相比,熒光免疫法無放射性污染,並且大多操作簡便,便於推廣。國外生產的TDM用試劑盒,有相當一部分即屬於此類,並且還有專供TDM熒光偏振免疫分析用的自動分析儀生產。
由於一般熒光測定中的本底較高等問題,熒光免疫技術用於定量測定有一定困難。新發展了幾種特殊的熒光免疫測定,與酶免疫測定和放射免疫分析一樣,在臨床檢驗中應用。
❸ 免疫熒光是什麼
.原理免疫學的基本反應是抗原-抗體反應。由於抗原抗體反應具有高度的特異性,所以當抗原抗體發生反應時,只要知道其中的一個因素,就可以查出另一個因素。免疫熒光技術就是將不影響抗原抗體活性的熒光色素標記在抗體(或抗原)上,與其相應的抗原(或抗體)結合後,在熒光顯微鏡下呈現一種特異性熒光反應。
直接法:將標記的特異性熒光抗體,直接加在抗原標本上,經一定的溫度和時間的染色,用水洗去未參加反應的多餘熒光抗體,室溫下乾燥後封片、鏡檢。
間接法:如檢查未知抗原,先用已知未標記的特異抗體(第一抗體)與抗原標本進行反應,用水洗去未反應的抗體,再用標記的抗抗體(第二抗體)與抗原標本反應,使之形成抗原—抗體—抗體復合物,再用水洗去未反應的標記抗體,乾燥、封片後鏡檢。如果檢查未知抗體,則表明抗原標本是已知的,待檢血清為第一抗體,其它步驟的抗原檢查相同。
標記的抗抗體是抗球蛋白抗體,同於血清球蛋白有種的特異性,如免疫抗雞血清球蛋白只對雞的球蛋白發生反應,因此,制備標記抗體適用於雞任何抗原的診斷。
)熒光效率高,標記後下降不明顯。
3)熒光色澤與背景色澤對比鮮明。
4)標記後能保持生物學活性和免疫活性
5)標記方法簡單、快速。6)安全無毒
❹ 免疫熒光如何做定量分析
和免疫組化一樣,只能通過軟體分析得出一個「數值」,可以當一個「半定量」的指標,但我認為准確性差,如果是要分析蛋白的表達情況,建議用western比較好些。統計熒光強度的軟體沒有用過,以前只用過免疫組化的光密度分析軟體,影響結果的因素太多了。。。。。
(1)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RIA技術是使用以放射性同位素(如125I、32P、3H等)作標記的抗原或抗體,用γ-射線探測儀或液體閃爍計數器測定γ-射線或β-射線的放射性強度,來測定抗體或抗原量的技術。它包括以標記抗原為特點的放射免疫分析和以標記抗體為特點的免疫放射分析(immunoradiometricassay,IRMA)。前者以液相競爭結合法居多,既測大分子抗原又測小分子抗原;後者以固相法測大分子抗原為主。
RIA在早期建立的農葯免疫分析方法中佔了很大比重,建立了狄氏劑、艾氏劑、2,4-D和2,4,5-T、對硫磷和百草枯等農葯的放射免疫分析法。盡管該方法靈敏度非常敏銳(RIA通常為10-9g、10-12g,甚至10-15g),應用范圍廣,但進行RIA需使用昂貴的計數器,也存在放射線輻射和污染等問題,因此在農葯殘留檢測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並逐步為其他免疫分析方法所取代。
(2)酶免疫分析法(enzymeimmunoassay,EIA)。EIA是繼RIA之後發展起來的一項免疫分析技術。其檢測原理與放射免疫法類似,但所用的標記物為酶,它將抗原、抗體的特異性免疫反應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測定結合於固相的酶的活力來測定被測定物的量。用做標記物的酶有辣根過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和鹼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oxidase,GO)、脲酶(urease)等。酶標記反應的固相支持物有聚苯乙烯塑料管、膜等。目前大多數採用96孔酶標板(MTP)作為固相支持物。這種板的檢測容量大,樣本數量多,只需有台簡單的酶標儀就可得出准確的檢測數據。也有學者採用磁珠作為固相材料進行EIA研究,其原理是將高分子材料(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包裹到金屬小顆粒(Fe2O3,Fe3O4)外面,再通過化學方法鍵合上氨基(-NH2)、羧基(-COOH)、羥基(-OH)等活性基團,再與抗體或抗原耦聯,製成免疫性微珠。該方法的優點是微珠比表面積大,吸附能力強,能懸浮在液相中快速均勻的捕獲樣品中的待測物,通過外加磁場後能夠實現微珠與樣品液的快速分離,從而減少檢測時間、提高檢測靈敏度。
由於酶標試劑制備容易、穩定、價廉,酶免疫分析的靈敏度接近放射免疫技術,故近年來EIA技術發展很快,已開發了多種EIA方法。其中酶聯免疫法(,ELISA)是目前農葯殘留檢測中應用最廣泛的酶免疫分析技術。
(3)熒光免疫分析法(fluorescenceimmunoassay,FIA)。FIA檢測的基本原理是將抗原抗體的高度特異性與熒光的敏感可測性有機地結合,以熒光物質作為示蹤劑標記抗體、抗原或半抗原分子,制備高質量的特異性熒光試劑。當抗原抗體結合物中的熒光物質受到紫外光或藍光照射時,能夠吸收光能進入激發態。當其從激發態回復基態時,能以電磁輻射形式放射出所吸收的光能,產生熒光。繪制農葯濃度-熒光強度曲線,可以定性、定量檢測樣品中的農葯殘留量。
適用於抗體、抗原或半抗原分子標記的熒光素須符合要求:①應具有能與蛋白質分子形成穩定共價鍵的化學基團,或易轉變成這類反應形式而不破壞其熒光結構;②標記後,熒光素與抗體或抗原各自的化學結構和性質均不發生改變;③熒光效率高,與蛋白質結合的需要量很少;④熒光素與蛋白質結合的過程簡單、快速,游離的熒光素及其降解產物容易除去;⑤結合物在一般儲存條件下性能穩定,可保存使用較長時間。
(4)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luminescentimmunoassay,LCIA)。LCIA又可分為化學發光免疫測定(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CLCIA)和生物發光免疫測定(bio-luminescentImmunoassay,BLCIA)。
1976年,Shroeder首先用生物素(B)-親和素(A)系統建立了均相化學發光免疫測定技術,爾後Halman和Velan又將其引伸到非均相體系,現已滲入到生物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其原理是以發光指示抗原與抗體的結合,當發游標記物與相應的抗體或抗原結合後,底物與酶作用,或與發光劑產生氧化還原反應,或使熒光物質(例如紅熒烯等)激發,釋放光能。最後用光度計測定其發光強度,進行定量分析。常用發游標記物有辣根過氧化物酶(HRP)、魯米諾(luminol)、異魯米諾(isoluminol)、咯粉鹼(lophine)、光澤精(lucigen)、雙(2、4、6-三氯苯)草酸酯、聯苯三酚和6[N-(4-二氨基丁基)-N-乙基]-氨基-2,3-二氫吩嗪-1,4-二酮(ABEI)等。用上述發游標記物標記的抗體(或抗原)在一定的pH緩沖溶液中與相應的抗原(或抗體)結合時,在協同因子(例如H2O2等)的作用下發光,其發光強度與被測物的濃度成正比,故可以用於定量分析。
發光免疫測定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檢測限量達10-15mol/L)、快速(1~3h)、發光材料易得等優點。但其發光過程和強度常受到發光物質本身的化學結構、介質的pH、協同發光物質和金屬離子雜質等影響。
(5)金免疫層析分析法(goldimmuno-chromatographyassay,GICA)。GICA檢測原理是將配體(抗體或抗原)以線狀包被固化於硝酸纖維素膜等微孔薄膜上,膠體金標記另以配體或其他物質並以干態固定在吸水材料上,通過毛細作用,使樣品溶液在層析條上泳動,當泳動至膠體金標記物處時,如樣品中含有待檢受體,則發生第一步高度特異性的免疫反應,形成的免疫復合物繼續泳動至線狀包被區時,發生第二步高度特異性的免疫反應,形成的免疫復合物被截留在包被的線狀區,通過標記的膠體金而顯紅色條帶(檢測帶),而游離的標記物則越過檢測帶,與結合的標記物自動分離。通過檢測帶上顏色的有無或色澤深淺來實現定性或定量測定2。
2金標試紙條檢測
GICA法具有快速(5~20min)、廉價、結果明確、無需復雜操作技巧和特殊設備、攜帶方便等優點。但相對於其他免疫分析方法,該方法檢測靈敏度稍低,主要適合現場快速定性或半定量測定。目前該方法已被應用於醫學和生物學等眾多研究領域,尤其在發達國家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6)免疫分析與儀器分析技術的聯用技術。使用單一的IA技術進行農葯殘留分析獲得的信息量少,而理化分析方法的選擇性又比較差。Kramer等人將免疫分析法和液相色譜法(LC)聯合起來使用,從而簡化了分析方法,提高了檢測效率。LC-IA的聯用,將LC的高分離能力和IA的高靈敏性和高特異性融為一體。該分析法尤其適合多組分殘留分析和微量分析。免疫分析與氣相色譜/質譜(GC/MS)的聯用可減少結構相似的農葯或代謝產物分析中的交叉反應,以降低假陽性。
❻ 全自動免疫分析儀是什麼儀器
免疫分析儀是通過檢測患者血清從而對人體進行免疫分析的醫學檢驗儀器。
將定量的患者血清和辣根過氧化物(HRP)加入到固相包被有抗體的白色不透明微孔板中,血清中的待測分子與辣根過氧化物酶的結合物和固相載體上的抗體特異性結合。
分離洗滌未反應的游離成分,然後,加入魯米諾發光底液 ,利用化學反應釋放的自由能激發中間體,從基態回到激發態,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釋放。
此時,將微孔板置入分析儀內,通過儀器內部的三維傳動系統,依次由光子計數器讀出各孔的光子數。
(6)熒光免疫定量分析儀用的方法擴展閱讀:
優勢:
1、強大的樣本處理系統、急診功能
2、獨有的分立一體化設計
3、完備的控制、供給系統
4、智能化性能
5、免疫學原理
6、超聲波清洗、混勻技術
❼ 什麼是乾式免疫熒光定量法
免疫熒光法(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是將免疫學方法(抗原抗體特異結合)與熒游標記技術結合起來研究特異蛋白抗原在細胞內分布的方法。
由於熒光素所發的熒光可在熒光顯微鏡下檢出,從而可對抗原進行細胞定位。用免疫熒光技術顯示和檢查細胞或組織內抗原或半抗原物質等方法稱為免疫熒光細胞(或組織)化學技術。
免疫熒光技術(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又稱熒光抗體技術,是標記免疫技術中發展最早的一種。
它是在免疫學、生物化學和顯微鏡技術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項技術。很早以來就有一些學者試圖將抗體分子與一些示蹤物質結合,利用抗原抗體反應進行組織或細胞內抗原物質的定位。
該技術的主要特點是:特異性強、敏感性高、速度快。主要缺點是:非特異性染色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結果判定的客觀性不足,技術程序也還比較復雜。
熒光免疫法按反應體系及定量方法不同,還可進一步分作若干種。與放射免疫法相比,熒光免疫法無放射性污染,並且大多操作簡便,便於推廣。
國外生產的TDM用試劑盒,有相當一部分即屬於此類,並且還有專供TDM熒光偏振免疫分析用的自動分析儀生產。
由於一般熒光測定中的本底較高等問題,熒光免疫技術用於定量測定有一定困難。新發展了幾種特殊的熒光免疫測定,與酶免疫測定和放射免疫分析一樣,在臨床檢驗中應用。
❽ 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法
時間分辨熒光分析法(Time resolved fluoroisnmunoassay,TRFIA)是近十年發展起來的一測微量分析方法,是目前最靈敏的微量分析技術,其靈敏度高達10-19,較放射免疫分析(RIA)高出3個數量級。
時間分辨熒光分析法(TRFIA)實際上是在熒光分析(FIA)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一種特殊的熒光分析。熒光分析的利用了熒光的波長與其激發波長的巨大差異克服了普通紫外-可見分光分析法中雜色光的影響,同時,熒光分析與普通分光不同,光電接受器與激發光不在同一直線上,激發光不能直接到達光電接受器,從而大幅度的提高了光學分析的靈敏度。但是,當進行超微量分析的時候,激發光的雜散光的影響就顯得嚴重了。因此,解決激發光的雜散光的影響成了提高靈敏度的瓶頸。
解決雜散光影響的最好方法當然是測量時沒有激發光的存在。但普通的熒游標志物熒光壽命非常短,激發光消失,熒光也消失。不過有非常少的稀土金屬(Eu、Tb、Sm、Dy)的熒光壽命較長,可達1-2ms,能夠滿足測量要求,因此而產生了時間分辨熒光分析法,即使用長效熒游標記物,在關閉激發光後再測定熒光強度的分析方法。
平時常用的稀土金屬主要是Eu(銪)和Tb(鋱),Eu熒光壽命1ms,在水中不穩定,但加入增強劑後可以克服;Tb熒光壽命1.6ms,水中穩定,但其熒光波長短、散射嚴重、能量大易使組分分解,因此從測量方法學上看Tb很好,但不適合用於生物分析,故Eu最為常用。
由於常用Eu作為熒游標記,因此增強劑就成了試劑中的重要組成。增強劑原理:利用含絡合劑、表面活性劑的溶液的親水和親脂性同時存在,使Eu在水中處於穩定狀態。現在有些試劑,在絡合Eu在抗體上時已考慮了增強問題,而使用了具有增強作用的新絡合劑,因而有的試劑沒有單獨的增強劑。
隨著檢驗醫學的發展,對微量、超微量的測定會越來越多,同時RIA的污染問題會越來越被重視,因此,時間分辨熒光分析法(TRFIA)具有越來越大的應用空間。
❾ 熒光定量PCR步驟
博凌科為-為你解答:如果lz確實已經確定該基因SNP位點以及突變型,你可以選擇熒光定量PCR進行檢測,檢測方法是:1、探針設計在突變位置,有幾個突變點設計幾個(不同突變型需要不同的熒游標記:例如,野生型探針用FAM、其中一個突變點探針用VIC或者HEX、另外的一個突變探針用TET等等);2、然後在突變點兩端設計引物(大概100-150bp就可以了。如果用MGB探針,可以小於100bp);3、然後就是用能進行GenoTyping的熒光定量PCR儀器了(ABI的7700、7900等都可以);實驗操作么就是常規的熒光定量(Realtime)+讀取分型(Allelic Discrimination)兩個操作,按照不同PCR儀器的說明書操作即可;4、分析,就可以用軟體分析擴增曲線和分型圖譜,兩者聯合判斷該樣本的基因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