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分析方法最重要的性能是
性能優化工具
以下優化工具在下面文章中具體介紹使用方法。
1、手機開發者選項:調試GPU過度繪制、啟用嚴格模式、顯示CPU使用情況、GPU呈現模式分析、顯示所有"應用程序無響應"。(小米手機開發開發者選項中名字)
2、IDE中:Android Studio,比如靜態代碼檢測工具、Memory Monitor、CPU Monitor、NetWork Monitor、GPU Monitor、Layout Inspector、Analyze APK等。
3、SDK中:sdk\tools,比如DDMS、HierarchyViewer、TraceView等。
4、第三方工具:MAT、LeakCanary、GT等。
性能優化指標
1、渲染
滑動流暢度:FPS,即Frame per Second,一秒內的刷新幀數,越接近60幀越好;
過度繪制:單頁面的3X(粉紅色區域) Overdraw小於25%
啟動時間:這里主要說的是Activity界面啟動時間,一般低於300ms,需要用高頻攝像機計算時間。
2、內存
內存大小:峰值越低越好,需要優化前後做對比
內存泄漏:需要用工具檢查對比優化前後
3、功耗
單位時間內的掉電量,掉電量越少越好,業內沒有固定標准。華為有專門測試功耗的機器,以及自己的標准。
1 渲染問題
先來看看造成應用UI卡頓的常見原因都有哪些?
1、人為在UI線程中做輕微耗時操作,導致UI線程卡頓;
2、布局Layout過於復雜,無法在16ms內完成渲染;
3、同一時間動畫執行的次數過多,導致CPU或GPU負載過重;
4、View過度繪制,導致某些像素在同一幀時間內被繪制多次,從而使CPU或GPU負載過重;
5、View頻繁的觸發measure、layout,導致measure、layout累計耗時過多及整個View頻繁的重新渲染;
6、內存頻繁觸發GC過多(同一幀中頻繁創建內存),導致暫時阻塞渲染操作;
7、冗餘資源及邏輯等導致載入和執行緩慢;
8、臭名昭著的ANR;
1、過度繪制
造成過度優化的關鍵是什麼?多餘的背景(Background)
參考:
http://jaeger.itscoder.com/android/2016/09/29/android-p
B. 設備的技術性能指標是指什麼
技術性能指標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
1、技術參數包括:尺寸參數、運動參數與動力參數。
2、技術參數是其中的一部分,還包括結構、工藝適應性、精度、使用可靠性和宜人性等方面。
通俗地說:性能指標就是硬體參數是衡量這個硬體好壞的指標。
(2)方法的性能指標是什麼擴展閱讀:
外存儲器的容量
外存儲器容量通常是指硬碟容量(包括內置硬碟和移動硬碟)。外存儲器容量越大,可存儲的信息就越多,可安裝的應用軟體就越豐富。硬碟容量一般為10G至60G,有的甚至已達到120G[2]。
I/O的速度
主機I/O的速度,取決於I/O匯流排的設計。這對於慢速設備(例如鍵盤、列印機)關系不大,但對於高速設備則效果十分明顯。例如對於當前的硬碟,它的外部傳輸率已可達20MB/S、4OMB/S以上。
C. 技術性能指標什麼意思
技術性能指標是技術分析裡面的一種研究股票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將來可能趨勢、市場處於空頭還是多頭等的一種分析方法。其指標有MACD、KDJ、RSI、W&R、DMI、ASI、VR、OBV等等。在行情瀏覽器裡面一般都有(在行情瀏覽器下方),且如何使用,你只要點種該指標,在該指標上點右鍵就會在彈出選項裡面找到較你使用的說明。
D. 性能指標是什麼意思
計算機方面,CPU主要的性能指標有:主頻,倍頻,外頻
內存匯流排速度
擴展匯流排速度
工作電壓
地址匯流排寬度
數據匯流排寬度
協處理器
超標量
採用回寫(Write Back)結構的高速緩存
動態處理 硬碟的性能指標有:硬碟的轉速硬碟的數據傳輸率硬碟緩存平均尋道時間平均訪問時間等內存條性能的主要技術指標:速度容量奇偶校驗內存電壓顯卡性能指標:顯卡核心型號,核心頻率,頂點陰影和象素陰影數量,渲染管道數量
顯存型號,顯存頻率,顯存位寬,顯存容量
還有介面類型
E. 系統的性能指標有哪些對企業級系統,性能測試的方法主要包括哪些
你好,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有: 1)字長:字長是CPU能夠直接處理的二進制數據位數,它直接關繫到計算機的計算精度、功能和速度。字長越長處理能力就越強。常見的微機字長有8位、16位和32位。 2)運算速度:運算速度是指計算機每秒中所能執行的指令條數,一般用MIPS為單位。 3)主頻:主頻是指計算機的時鍾頻率,單位用MHz表示。 4)內存容量:內存容量是指內存儲器中能夠存儲信息的總位元組數,一般以KB、MB為單位。 5)外設配置:外設是指計算機的輸入/輸出設備
F. 檢測儀表的性能指標是什麼簡述重要性能指標
事實上這個題目如果不指明什麼儀器和檢測器的話,這道題很難答。並且不知道所謂的檢測器是指儀器的檢測器部分還是整個儀器為檢測器。
只能大而概之地回答。
1、線性范圍,即一個檢測器斜率保持不變的濃度或者質量范圍。
2、檢測限,檢測器所能檢測到的最低濃度或者質量。
3、測量限,檢測器所能准確測量的最低濃度或質量。
4、靈敏度,在GC中指響應信號對進樣量的變化率,一般指的是直線的斜率。
5、選擇性,在GC中指被測組分的響應值與干擾組分的響應值之比,一般指檢測器抗干擾能力。
6、精密度,這個包括方法的精密度以及儀器的精密度,通常無法區分。
7、穩定性,在電位法中通常用穩定性用恆定條件下,電極系統的電位漂移來表示。
8、重現性,在電位法中指電極往復三次測定濃度為10-3 mol/L和10-2 mol/L的溶液時所得的電位平均偏差。
G. 層析方法的性能指標有哪些,如何定義
1.外觀
檢測卡外殼應平整,無劃傷、開裂、變形及污漬;試劑外殼上蓋與下蓋應緊密合攏,無明顯間隙;檢測卡外殼上蓋應印有清晰良好的條形碼和標志。
2.寬度
試紙條的寬度應≥2.5mm。
3.移行速度
液體移行速度應不低於10mm/min。
4.檢測限
不高於0.10 ng/mL。
5.准確度
用濃度為0.5 ng/mL(±30%)和4.0 ng/mL(±30%)的企業准確度參考品進行檢測,檢測結果應在標示值的±15.0%范圍內。
6.線性
在0.1~25.0 ng/mL范圍,相關系數r≥0.9500。
7.重復性
取同一批號的檢測卡,檢測濃度為0.5ng/mL(±30%)和4.0 ng/mL(±30%)的重復性參考品,各重復檢測10次,檢測結果的變異系數應滿足CV≤15.0%。
8.批間差
取三個批號的檢測卡,檢測濃度為0.5ng/mL(±30%)和4.0 ng/mL(±30%)的重復性參考品,每批重復檢測10次,檢測結果的變異系數應滿足CV≤20.0%。
9.特異性
用濃度為200.0 IU/L 的FSH和200.0 IU/L的LH特異性參考品,在本試劑盒上的測定結果應不高於0.10 ng/mL。
H. 性能測試的實現方法是什麼
狹義的軟體性能測試指為驗證軟體性能指標、評估系統服務能力、推薦系統軟硬體配置、完成系統性能優化等而開展的測試活動;
廣義的軟體性能測試指在測試過程中需要相關性能測試方法配合完成的系統測試活動,包括可靠性測試、可恢復性測試、穩定性測試、兼容性測試、可擴展性測試等。
性能測試的七種方法:
1.基準測試
基準測試是指通過設計科學的測試方法,測試工具和測試系統,實現對一類測試對象的某項指標進行定量的和可對比的測試。
2.壓力測試
通過對軟體系統不斷施加壓力,識別系統性能拐點,從而獲得系統提供的最大服務界別的測試活動,主要目的是檢查系統處於壓力情況下應用的表現。
3.負載測試
通過在被測系統中不斷增加壓力,直到達到性能指標極限要求。主要目的是找到特定的環境下系統處理能力的極限。
4.並發測試
主要指當測試多用戶並發訪問同一個應用、模塊、數據時是否產生隱藏的並發問題,如內存泄漏、線程鎖、資源爭用問題,幾乎所有的性能測試都會涉及並發測試。主要目的並非是為了獲得性能指標,而是為了發現並引起的問題。
5.疲勞測試
通過讓軟體在一定訪問量情況下長時間運行,以檢驗系統性能在多長時間會出現明顯下降,主要目的是驗證系統運行的可靠性。
6.數據量測試
通過讓軟體在不同的數據量情況下運行,以檢測系統性能在各種數據量情況下的表現。主要目的是找到支持系統正常工作的數據量許可權。
7.配置測試
配置測試主要是針對硬體而言,了解各種不同環境對系統性能影響的程度,從而找到系統各項資源的最優分配原則。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種不同因素對系統性能影響的程度,從而判斷出最值得進行的調優操作。
為什麼學習性能測試?
門檻相對較低:比起自動化測試的純寫代碼,性能測試入門門檻相對較低,是大部分轉型和提升的朋友首選的切入口。
快速完善知識體系:優秀的性能測試工程師需要學習資料庫、架構、工具等多方面的知識,能幫助大家完善整體的知識體系,提升綜合競爭力。
市場大:性能測試工程師目前尚未飽和,處於發展中,機遇和挑戰並存,誰能提前切入該領域誰就佔領一席之地,你懂得!(單純的功能測試以後危機會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