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築材料的質量檢驗的方法
建築材料的質量檢測方法
1.檢測項目建築材料種類繁多,各種材料進場使用前,我們必須根據國家、行業的相關標准、規范,對建築材料的各項技術指標進行科學的`試驗、檢測。主要建築材料一般是指結構用鋼材及焊接試件、水泥、混凝土試塊、砌築砂漿試塊、防水材料、混凝土及砂漿外加劑、建築砂石及輕骨料等。
2.見證取樣和送檢為保證工程結構安全,我們必須按照國家規范要求進行見證取樣和送檢。必須實施見證取樣和送檢的試塊、試件和材料有:用於承重結構的混凝土試塊、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劑。鋼筋及連接接頭試件;用於承重牆體的砌築砂漿試塊、磚和混凝土小型砌塊;用於拌制混凝土和砌築砂漿的水泥;地下、屋面、廁浴間使用的防水材料;國家標准規定必須實行見證取樣和送檢的其他試塊、試件和材料。
3.試驗誤差造成試驗誤差的原因有很多種,如試驗的方法不正確、試驗環境的溫度及濕度的影響,人為因素等。其中人為因素影響最大,如試驗操作人員進行試驗的操作方法不對,則試驗結果也不會正確,可能由誤差變成錯誤。如鋼筋做拉伸試驗時,有的工作人員將鋼筋拉伸至出現縮頸時便停止了,而不是將鋼筋拉斷,這樣是不對的,得到的伸長率結果是錯誤的,這不屬於試驗誤差而是人為的失誤。我們必須掌握好正確的試驗方法,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錯誤。
4.數據處理有時,同一組試件的試驗結果數據離散性比較大,為使試驗結果准確,我們應該對一些材料的試驗結果數據進行適當的處理。例如,在對水泥膠砂進行強度抗壓、抗折測試時有 3 種情況:①如果在三個強度值中的其中一個超過了平均值±10%的需要去掉該超出值,將剩餘兩項強度值取平均數來作為最後的測試結果;②如果在三者中有兩項兩個強度值超過平均值的±l0%,這時就以剩下的一項作為測試結果;③如果三項測定值都超過平均值的±10%,這時就需要進行重新檢驗。
試驗結果有時候會出現比預期得過大或過小,同一組試件的試驗結果數據有時候也會相差很大,或者同一試件的各項技術指標出現矛盾的現象,對於這些,我們必須要認真對待,查明原因,及時進行重新檢測。
㈡ 金屬材料檢測主要檢測項目有哪些
金屬材料主要檢測項目如下:
1、機械性能:主要包括(拉伸試驗、高低溫拉伸試驗、 壓縮試驗、剪切試驗、扭轉試驗、彎曲試驗、沖擊試驗、洛氏硬度試驗 、布氏硬度試驗、維氏硬度試驗、壓扁試驗 ;
2、化學成分分析:主要分析金屬材里的各種化學成分含量(碳, 硅, 錳, 磷, 硫, 鎳, 鉻, 鉬, 銅, 釩, 鈦, 鎢, 鉛, 鈮, 汞, 錫, 鎘, 銻, 鋁, 鎂, 鐵, 鋅, 氮, 氫, 氧 );
3、金相測試:主要包括(非金屬夾雜物、低倍組織、晶粒度、斷口檢驗、鍍層厚度、硬化層深度、脫碳層、灰口鑄鐵金相、球墨鑄鐵金相、金相切片分析;
4、鍍層測試:常用方法為,鍍層測厚-庫侖法、鍍層測厚-金相法、鍍層測厚-渦流法、鍍層測厚-射線熒光法、鍍層成分分析和表面污點分析;
5、腐蝕測試:包括中性鹽霧試驗 、酸性鹽霧試驗、銅離子加速鹽霧、二氧化硫腐蝕試驗、硫化氫腐蝕試驗、混和氣體腐蝕實驗、不銹鋼10%草酸浸蝕試驗、不銹鋼硫酸-硫酸鐵腐蝕試驗、不銹鋼65%硝酸腐蝕試驗、不銹鋼硝酸-氫氟酸腐蝕試驗、不銹鋼硫酸-硫酸銅腐蝕試驗、不銹鋼5%硫酸腐蝕試驗;
6、無損探傷:包括超聲波檢測、射線檢測、磁粉檢測、滲透檢測;
7、尺寸測試:包括尺寸測量、對稱性、垂直度、平整度、圓跳動、同軸度、平行度、圓度、粗糙度;
8、焊接工藝評定:包括拉伸測試、彎曲測試 (面彎背彎側彎)、超聲波檢測、射線檢測、磁粉檢測、滲透檢測、表面目測、宏觀組織檢測、焊縫硬度測試、沖擊測試。
9、失效分析包括:失效分析的程序和步驟、對失效事件進行調查、確定肇事件或者首先失效件、仔細收集失效件殘骸並妥善保管、收集失效件背景資料、確定失效分析方案並制定實施細節、檢查、測試與分析。
㈢ 鍛件鍛造原材料的要求如何檢驗的
鍛件在鍛造加工之前,需經過一道程序,得先檢驗其原材料的質量,確保原材料無質量問題後再進行下一步工序,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它具體有哪些要求吧。
一、對鍛造原材料的一般性要求。
1.化學成分符合規定。
2.熔煉、鑄造、軋制、鍛造和清理等生產工藝過程符合規定。
3.表面質量符合要求,沒有劃傷、鱗片、折疊、裂紋等缺陷(或缺陷程度在允許范圍內),對缺陷應予以清除,有時需要將表面全部剝皮。
4.組織狀態符合要求,沒有不均勻組織、過熱組織,沒有夾渣、疏鬆、氣孔、白點等內部缺陷。
二、對鍛造原材料的檢驗
鍛造原材料在出廠前,生產廠一般都應進行檢驗,以合格品供貨,但是作為使用方的鍛造廠也應該進行必要的檢驗。檢驗鍛件可以採用普查或者抽查的方式進行。檢驗的項目可以根據原材料的種類和鍛造的使用要求確定。
1.抽樣檢查化學成分。用火花鑒別、磁感應法和光譜分析等方法檢查材料是否混裝。
2.外觀檢查,確定表面有無缺陷及缺陷的程度、有無脫碳現象。
3.檢驗材料是否符合尺寸與形狀公差的要求。
4.通過斷裂試驗檢查材料內部縮孔和白點;山西中信重工,通過熱斷裂試驗檢查材料的熱脆性。
5.宏觀和微觀的夾雜物檢驗;通過硫印試驗檢查鋼中硫的偏析,並確定其偏析區。
6.用顯微鏡檢查晶粒度;檢查金相組織。
7.無損檢查:超聲波探傷、磁力探傷或渦流檢查。
8.通過鐓粗試驗檢查材料的鐓粗性能;通過拉伸試驗、硬度試驗、沖擊試驗等檢驗力學性能。
9.淬透性試驗:當用一個新爐號的原材料時,先製造一小批鍛件,並進行熱處理,然後進行檢查,確定出該爐號材料的熱處理制度。
經上述所述,只有確保原材料的質量沒有問題才能安全地進行接下來的鍛造加工生產,所有原材料的選擇很重要。
㈣ 金屬材料的化學成分檢驗方法都有哪些
化學成分是決定金屬材料性能和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標准中對絕大多數金屬材料規定了必須保證的化學成分,有的甚至作為主要的質量、品種指標.化學成分可以通過化學的、物理的多種方法來分析鑒定,目前應用最廣的是化學分析法和光譜分析法,此外,設備簡單、鑒定速度快的火花鑒定法,也是對鋼鐵成分鑒定的一種實用的簡易方法.化學分析法:根據化學反應來確定金屬的組成成分,這種方法統稱為化學分析法.化學分析法分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種.通過定性分析,可以鑒定出材料含有哪些元素,但不能確定它們的含量;定量分析,是用來准確測定各種元素的含量.實際生產中主要採用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方法為重量分析法和容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採用適當的分離手段,使金屬中被測定元素與其它成分分離,然後用稱重法來測元素含量.容量分析法:用標准溶液(已知濃度的溶液)與金屬中被測元素完全反應,然後根據所消耗標准溶液的體積計算出被測定元素的含量.
光譜分析法:各種元素在高溫、高能量的激發下都能產生自己特有的光譜,根據元素被激發後所產生的特徵光譜來確定金屬的化學成分及大致含量的方法,稱光譜分析法.通常藉助於電弧,電火花,激光等外界能源激發試樣,使被測元素發出特徵光譜.經分光後與化學元素光譜表對照,做出分析.火花鑒別法:主要用於鋼鐵,在砂輪磨削下由於摩擦,高溫作用,各種元素、微粒氧化時產生的火花數量、形狀、分叉、顏色等不同,來鑒別材料化學成分(組成元素)及大致含量的一種方法.
㈤ 化學成分的檢測和鑒定都有哪些方法
成分檢測主要是檢測產品的已知成分,對已知成分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是一個已知成分驗證的過程,成分檢測(包含成分檢測、成分測試項目)是通過譜圖對未知成分進行分析的技術方法,因該技術普遍採用光譜,色譜,能譜,熱譜,質譜等微觀譜圖。
成分檢測范圍:
金屬材料成分分析:各類鐵基合金材料(不銹鋼、結構鋼、碳素鋼、合金鋼、鑄鐵等)、銅合金、鋁合金、錫合金、鎂合金、鎳合金、鋅合金等。
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膠、油墨、塗料、膠黏劑、塑膠等。
成分檢測方法:
重量法、滴定法、電位電解、紅外碳/硫分析、火花直讀光譜分析、原子吸收光譜分析、熱重分析(TGA)、高效液相色譜分析(HPLC)、紫外分光光度計(UV-Vis)、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分析(FTIR)、裂解/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PY-GC-MS)、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能譜分析(SEM/ED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分析(ICP-OES)。
成分檢測標准方法:
GB/T 17432-2012 變形鋁及鋁合金化學成分分析取樣方法
GB/T 20123-2006 鋼鐵 總碳硫含量的測定 高頻感應爐燃燒後紅外吸收法(常規方法)
GB/T 223.1-1981 鋼鐵及合金中碳量的測定
GB/T 4336-2002 碳素鋼和中低合金鋼 火花源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法(常規法)
GB/T 7764-2001 橡膠鑒定紅外光譜法 GB/T 6040-2002 紅外光譜分析方法通則
DIN 53383-2-1983 塑料檢驗.通過爐內老化檢驗高密度聚乙烯(PE-HD)的氧化穩定性.羰基含量的紅外光譜測定
JIS K 0117:2000 紅外光譜分析方法通則 YBB0026 2004 包裝材料紅外光譜測定法
㈥ 材料分析方法
材料分析方法:
1、化學分析:化學分析又稱經典分析,包括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兩部分,是根據樣品的量、反應產物的量或所消耗試劑的量及反應的化學計量關系,經計算得待測組分的含量。化學分析是鑒別材料中附加成分的種類、含量,是剖析材料組成、准確定量的必要手段。
2、差熱分析:熱分析是研究熱力學參數或物理參數與溫度變化關系分析的方法,可分性材料晶型轉變、熔融、吸附、脫水、分解等物理性質,在物理、化學、化工、冶金、地質、建材、燃料、輕紡、食品、生物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通過熱分析技術的綜合應用可以判斷材料種類、材料組分含量、篩選目標材料、對材料加工條件、 使用條件做出准確的預判,是材料分析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3、元素分析:元素分析是研究被測元素原子的中外層電子由基態向激發態躍遷時吸收或者放出的特徵譜線的一種分析手段,通過特徵譜線的分析可了解待測材料的元素組成、化學鍵、原子含量及相對濃度。元素分析針對材料中非常規組分進行前期元素分析,輔助和佐證色譜分析,是材料分析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4、光譜分析:光譜分析是通過對材料的發射光譜、吸收光譜、熒光光譜等特徵光譜進行研究以分析物質結構特徵或含量的方法,光譜分析根據光的波長分為可見、紅外、紫外、X射線光譜分析。利用光譜分析可以精確、迅速、靈敏的鑒別材料、分析材料分子結構、確定化學組成和相對含量。是材料分析過程中對材料進行定性分析首要步驟。
5、色譜分析:是材料不同組分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動相之間分配平衡的過程中,不同組分在固定相上相互分離,已達到對材料定性分析、定量的目的。根據分離機制,色譜分析可以分為吸附色譜、分配色譜、離子交換色譜、凝膠色譜、親和色譜等分析類別,通過各種色譜技術的綜合運用,可實現各種材料的組分分離、定量、定性分析。
6、聯用(介面)技術:通過不同模式和類型的熱分析技術與色譜、光譜、質譜聯用(介面)技術實現對多組分復雜樣品體系的分析,可完成組分多樣性、體系多樣性的材料精確、靈敏、快捷的組分、組成測試,是非常規材料剖析過程中不可或缺分析方法。
㈦ 對材料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一、質性研究方法的定義及特點
「質性研究」這個詞在台灣、港、澳地區用得比較多,在大陸有的稱其為「質的研究」、「質化研究」;還有的為將其與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較,稱為「定質研究」。
1.質性研究的定義
所謂質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2.質性研究的特點:
1) 自然主義的探究傳統
質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直接接觸,通過面對面的交往,實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狀態和過程,了解被研究者所處的環境以及環境對他們產生的影響。自然探究的傳統要求研究者注重社會現象的整體性和關系性。在對一個事件進行考察時,不僅要了解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發生和變化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對該實踐與其他事件之間的聯系。
2) 對意義的「解釋性理解」
質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對被研究者的個人經驗和意義建構作「解釋性理解」,從他們的角度理解他們的行為及其意義解釋。由於理解是雙方互動的結果,研究者需要對自己的「前設」和「偏見」進行反省,了解自己與對方達到理解的機制和過程。
3) 研究是一個演化的過程
隨著實際情況的變化,研究者要不斷調整自己的研究設計,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建構理論的方式。因此對研究的過程必須加以細致的反省和報道。
4) 使用歸納法,自下而上分析資料
質性研究中的資料分析主要採納歸納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資料的基礎上建立分析類別和理論假設,然後通過相關檢驗得到充實和系統化。因此,「質性研究」的結果只適用於特定的情境和條件,不能推廣到樣本之外。
5) 重視研究關系
由於注重解釋性理解,質性研究對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視,特別是倫理道德問題。研究者必須事先徵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對他們所提供的信息嚴格保密,與他們保持良好的關系,並合理回報他們所給予的幫助。
「質性研究」就是一種「情境中」的研究。質性研究的特點決定了這是一種非常適合教育領域的研究。
如何選擇研究的方法
從實際操作的層面看,研究方法主要由如下幾個方面組成:進入現場的方式、收集資料的方法、整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建構理論的方式、研究結果的成文方式。
㈧ 原料的理化檢驗包括理化方法和什麼
包括化學分析,物理試驗、金相檢驗。
物理檢驗主要有:拉伸、彎曲、壓縮、沖擊 、硬度等,主要是檢驗材料的力學性能的。
化學檢驗主要有:材料成分分析,是分析材料的化學成分的;晶間腐蝕應該也算化學檢驗,主要
檢驗材料的看腐蝕性能。
金相檢驗主要有:宏觀金相,檢查材料的缺陷,如氣孔,裂紋等;微觀金相,分析組織狀態。
一般理化鑒別:
1.化學定性分析:利用葯材中的化學成分能與某些試劑產生特殊的氣味、顏色、沉澱或結晶等反應來鑒別中葯的真偽。
2.微量升華:在顯微鏡下觀察其結晶形狀、顏色及化學反應作為鑒別特徵。
3.熒光分析:某些化學成分,在紫外光或自然光下能產生一定顏色的熒光性質進行鑒別。
4.顯微化學分析:將中葯粉末、切片或浸出液,置於載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學試劑使產生沉澱、結晶或特殊顏色,在顯微鏡下觀察進行鑒定的一種方法。
㈨ 工程材料質量的檢驗方法有哪幾種
問題知識「築訊中國」為你解答:
工程材料質量的檢驗方法有書面檢驗、外觀檢驗、理化檢驗和無損檢驗四種。
㈩ 生物材料檢驗的傳統方法有哪些傳統的檢驗方法與新方法相比有什麼優缺點
主要有三種,兩者是互補的。
微生物傳統檢測方法主要指傳統的培養檢測方法、經典的PCR等分子檢測方法、基於抗原抗體反應的免疫學檢測方法等等,很多這些傳統的檢測方法都作為經典寫進了國標,在很多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但不可否認,很多微生物傳統檢測方法過程繁瑣、質量難控、費時費力、易發生主觀片面錯誤。
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家發展了很多微生物新興檢測方法,如基於物理方法——氣味指紋技術、基於化學方法——光譜指紋技術、基於代謝方法——色譜指紋技術等快速無損檢測技術,微流控晶元技術,基於CRISPR分子檢測技術。
這些新興檢測方法操作簡單、准確性好、高靈敏度、快速自動化檢測及分析,極大彌補了微生物傳統檢測方法的不足;未來微生物檢測發展方向,還是要結合傳統檢測方法與新興檢測方法的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