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肩部脫位康復訓練方法

肩部脫位康復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3 16:41:33

『壹』 肩關節 習慣性 脫位 治療方法

【概述】

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佔全身關節脫位的50%,這與肩關節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關,如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關節囊鬆弛,其前下方組織薄弱,關節活動范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肩關節脫位多發生在青壯年、男性較多。

【治療措施】

1.手法復位

脫位後應盡快復位,選擇適當麻醉(臂叢麻醉或全麻),使肌肉鬆弛並使復位在無痛下進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劑下(如75~100毫克杜冷丁)進行。習慣性脫位可不用麻醉。復位手法要輕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發生骨折或損傷神經等附加損傷。常用復位手法有三種。

(1)足蹬法(Hippocrate's法)

患者仰卧,術者位於患側,雙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於患側腋窩,兩手用穩定持續的力量牽引,牽引中足跟向外推擠肱骨頭,同時旋轉,內收上臂即可復位。復位時可聽到響聲。

(2)科氏法(Kocher's法)

此法在肌肉鬆弛下進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過猛,防止肱骨頸受到過大的扭轉力而發生骨折。手法步驟: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頭肌鬆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續牽引,輕度外展,逐漸將上臂外旋,然後內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線,再內旋上臂,此時即可復位。並可聽到響聲。

(3)牽引推拿法

傷員仰卧,一助手用布單套住胸廓向健側牽拉,第二助手用布單通過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牽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牽引並外旋內收,三方面同時徐徐持續牽引。術者用手在腋下將肱骨頭向外推送還納復位。二人也可做牽引復位。

復位後肩部即恢復鈍園豐滿的正常外形、腋窩、喙突下或鎖骨下再摸不到脫位的肱骨頭,搭肩試驗變為陰性,X線檢查肱骨頭在正常位置上。如合並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因骨折片與肱骨幹間多有骨膜相連,在多數情況下,肩關節脫位復位後撕脫的大結節骨片也隨之復位。

復位後處理:肩關節前脫位復位後應將患肢保持在內收內旋位置,腋部放棉墊,再用三角巾,綳帶或石膏固定於胸前,3周後開始逐漸作肩部擺動和旋轉活動,但要防止過度外展、外旋,以防再脫位。後脫位復位後則固定於相反的位置(即外展、外旋和後伸拉)。

2.手術復位

有少數肩關節脫位需要手術復位,其適應症為:肩關節前脫位並發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向後滑脫阻礙手法復位者;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頭與關節盂之間影響復位者;合並肱骨外科頸骨折,手法不能整復者;合並喙突、肩峰或肩關節盂骨折,移位明顯者;合並腋部大血管損傷者。

3.陳舊性肩關節脫位的治療

肩關節脫位後超過三周尚未復位者,為陳舊性脫位。關節腔內充滿瘢痕組織,有與周圍組織粘連,周圍的肌肉發生攣縮,合並骨折者形成骨痂或畸形癒合,這些病理改變都阻礙肱骨頭復位。

陳舊性肩關節脫位的處理:脫位在三個月以內,年輕體壯,脫位的關節仍有一定的活動范圍,X線片無骨質疏鬆和關節內、外骨化者可試行手法復位。復位前,可先行患側尺骨鷹嘴牽引1~2周;如脫位時間短,關節活動障礙輕亦可不作牽引。復位在全麻下進行,先行肩部按摩和作輕輕的搖擺活動,以解除粘連,緩解肌肉痙攣,便於復位。復位操作採用牽引推拿法或足蹬法,復位後處理與新鮮脫位者相同。必須注意,操作切忌粗暴,以免發生骨折和腋部神經血管損傷。若手法復位失敗,或脫位已超過三個月者,對青壯年傷員,可考慮手術復位。如發現肱骨頭關節面已嚴重破壞,則應考慮作肩關節融合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肩關節復位手術後,活動功能常不滿意,對年老患者,不宜手術治療,鼓勵患者加強肩部活動。

4.習慣性肩關節前脫位的治療

習慣性肩關節前脫位多見於青壯年,究其原因,一般認為首次外傷脫位後造成損傷,雖經復位,但未得到適當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由於關節囊撕裂或撕脫和軟骨盂唇及盂緣損傷沒有得到良好修復,肱骨頭後外側凹陷骨折變平等病理改變,關節變得鬆弛。以後在輕微外力下或某些動作,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後伸動作時可反復發生脫位。肩關節習慣性脫位診斷比較容易,X線檢查時,除攝肩部前後位平片外,應另攝上臂60~70°內旋位的前後X線片,如肱骨頭後側缺損可以明確顯示。

對習慣性肩關節脫位,如脫位頻繁宜用手術治療,目的在於增強關節囊前壁,防止過分外旋外展活動,穩定關節,以避免再脫位。手術方法較多,較常用的有肩胛下肌關節囊重疊縫合術(Putti-Platt氏法)和肩胛下肌止點外移術(Magnuson氏法)

【病因學】

肩關節脫位按肱骨頭的位置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肩關節前脫位者很多見,常因間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時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著地,外力沿肱骨縱軸向上沖擊,肱骨頭自肩胛下肌和大園肌之間薄弱部撕脫關節囊,向前下脫出,形成前脫位。肱骨頭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脫位,如暴力較大,肱骨頭再向前移致鎖骨下,形成鎖骨下脫位。後脫位很少見,多由於肩關節受到由前向後的暴力作用或在肩關節內收內旋位跌倒時手部著地引起。後脫位可分為肩胛崗下和肩峰下脫位,肩關節脫位如在初期治療不當,可發生習慣性脫位。
[影像學表現]
X線徵象是構成肩關節的肩腫骨、肩盂和肱骨頭的兩關節面失去正常平行的關系。按肱骨頭分離的程度和方向,分為以下幾型:
1.肩關節半脫位:關節間隙上寬下窄。肱骨頭下移,尚有一半的肱骨頭對向肩盂。
2.肩關節前脫位:最多見。其中以喙突下脫位尤為常見。正位片可見肱骨頭與肩盂和肩胛頸重疊,位於喙突下0.5cm-1.0cm 處。肱骨頭呈外旋位,肱骨幹輕度外展。肱骨頭鎖骨下脫位和盂下脫位較少見。
3.肩關節後脫位:少見。值得注意的是正位片肱骨頭與肩盂的對位關系尚好,關節間隙存在,極易漏診。只有在側位片或腋位片才能顯示肱骨頭向後脫出,位於肩盂後方。

【臨床表現】

外傷性肩關節前脫位均有明顯的外傷史,肩部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傷肢呈彈性固定於輕度外展內旋位,肘屈曲,用健側手托住患側前臂。外觀呈「方肩」畸形,肩峰明顯突出,肩峰下空虛。在腋下、喙突下或鎖骨下可摸到肱骨頭。傷肢輕度外展,不能貼緊胸壁,如肘部貼於胸前時,手掌不能同時接觸對側肩部(Dugas征,即搭肩試驗陽性)。上臂外側貼放一直尺可同時接觸到肩峰與肱骨外上踝(直尺試驗)。X線檢查可明確脫位類型和確定有無骨折情況。

應注意檢查有無合並症,肩關節有脫位病例約30~40%合並大結節骨折,也可發生肱骨外科頸骨折,或肱骨頭壓縮骨折,有時合並關節囊或肩胛盂緣自前面附著處撕脫,癒合不佳可引起習慣性脫位。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可向後滑脫,造成關節復位障礙。腋神經或臂叢神經內側束可被肱骨頭壓迫或牽拉,引起神經功能障礙,也可以損傷腋動脈。

後脫位臨床症狀不如前脫位明顯,主要表現為喙突明顯突出,肩前部塌陷扁平,在肩胛下部可以摸到突出肱骨頭。上臂略呈外展及明顯內旋的姿勢。肩部頭腳位X線片可明確顯示肱骨頭向後脫位。

傷脫位。

『貳』 我的肩膀脫臼,現在復位了要不要康復治療

對於復位以後的病人,早期必須要嚴格的進行懸吊患肢保護,這才是病人恢復最好的條件。一般需要嚴格地進行懸吊患肢保護三周左右的時間,千萬不能過早的進行運動,否則會影響關節囊、韌帶的修復,後期很容易就會形成習慣性肩關節脫位的,等到後期能鍛煉了,就需要刻苦地進行功能鍛煉,來恢復正常肩關節活動度,恢復病人功能就完全可以的。
一般鍛煉的方法,建議熱敷以後接著進行功能鍛煉,更有利於功能的恢復。建議使用一些靈芝補劑調節身體免疫力,像靈芝孢子粉,從靈芝中提取,可以調節身體免疫力,強生健體,尤其是復合型靈芝孢子粉,添加了更多對身體好的物質。鍛煉的方法可以做摸牆爬高的動作,來鍛煉肩關節的活動度。再就是對於這樣的病人,也可以進行拉單杠進行鍛煉,但是要循序漸進的進行鍛煉,一般通過這兩種方法進行康復訓練,慢慢就會好起來的。

『叄』 肩鎖關節脫位固定術後應該怎麼鍛煉

  術後康復鍛煉

    第一階段康復鍛煉(術後3周內):以肩關節被動活動為主。術後3天即進行傷肢指、指掌、腕、肘關節的主動活動和肘關節被動屈伸鍛煉。術後1周開始進行肩關節活動度鍛煉。患者用健側手托住患側前臂做順時針和逆時針劃圈運動;醫生雙手分別握住患肢上臂和前臂做被動上舉、被動外旋和被動外展、內收、內旋鍛煉,以出現疼痛為度,然後緩慢回到休息位。術後2周開始進行肩關節肌力鍛煉。患肢屈肘90°,用健側手托住患側手,手用力向前做肩關節前屈的動作以鍛煉肩關節前屈肌群;肘部用力向外推,做外展動作以鍛煉外展肌群;肘部用力向後做後伸動作以鍛煉伸肌群;雙側同時用力做聳肩動作以鍛煉提肩胛骨肌群;雙側同時用力做內收肩胛骨動作以鍛煉內收肩胛骨肌群;患肩做內旋動作以鍛煉內旋肌群;患肩做外旋動作以鍛煉外旋肌群。

第二階段康復鍛煉(術後4~6周):以肩關節主動活動為主。繼續肩關節各方向的牽拉鍛煉,進行患肢滑輪牽拉鍛煉和爬牆摸高鍛煉,以增加肩關節活動度。進行肩胛骨肌群、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等張收縮鍛煉。逐漸增加運動量和持續時間。鼓勵患者用患側手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動。可結合患肩局部適當理療、按摩、中葯熏洗。

術後第7周增加活動度和肌力鍛煉強度,增大肩關節牽拉鍛煉范圍,增加運動量和持續時間,參加體育運動,進行各類活動,但要注意自我保護,避免引起不適症狀。

『肆』 想問下肩膀脫臼後.如何進行康復訓練

習慣性肩關節脫位現在把它歸於叫創傷性肩關節不穩,好些病人能自行復位。要想不再發病,還是得手術。最好是關節鏡下手術。不知你地處何地,北京有國家體委體育醫院,北大三醫院;上海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或東方醫院。這些都有在國內肩關節方面的高手。
肩關節的穩定因素有以下幾個:首先,肱骨頭外形近於半圓形,肩盂關節面呈凹窩狀,與肱骨頭相吻合,這是肩關節的穩定因素之一。其二,關節囊和韌帶,關節囊、韌帶緊張時,可限制肱骨頭過度移位。其三,盂唇可加深盂窩。其四,通過肩部的肌肉的協調收縮也是保證肩關節穩定的因素。但是,肱骨頭大而肩盂小,關節囊大而鬆弛,這些又都易造成肩關節不穩。
1) 創傷性前脫位
創傷性脫位是正常的肩關節遭受外力損傷後使其變得不穩定,而前脫位是最常見的盂肱關節脫位類型。運動員在擊球或發球時,肩關節極度的外展和外旋,上臂後伸,造成肱骨頭的頂壓,致使前關節囊和韌帶以及盂唇軟骨的損傷,外力繼續作用可使肱骨頭向前脫位。
創傷性前脫位患者表現為肩部疼痛、畸形、活動受限、患者常用另一側手扶持受傷的一側的前臂,頭偏向受傷側。運動員在做扣球或發球時,即肩關節水平外展外旋時疼痛。
2) 創傷性後脫位
一般在肩關節前方出現直接外力的情況下,如防守過程中肩關節過度伸展時肩前放觸地,可出現肩關節後脫位。運動員常在魚躍救球時出現疼痛。
急性脫位應先行冰敷,肩部制動,及時往專科醫院拍X光片排除骨折,再進行復位及其它治療。制動一般需4周以上,然後按康復計劃開始加強肌肉力量的訓練,以保護關節,使其穩定。
肩關節脫位常易反復發生,並常合並盂唇、關節囊損傷。此時應行手術治療。
關節鏡微創手術,肩關節鏡下修補損傷盂唇、關節囊,恢復肩關節穩定性,術後配合康復訓練,最大限度恢復患者肩關節功能。

創傷性肩關節不穩
肩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因為肩胛盂小,肱骨頭大而圓,關節囊又較松馳。因此,在日常生活、工作、體育鍛煉中,肩關節是人體最易遭受損傷的關節之一。 以往肩關節損傷誤診率較高,多診斷為肩周炎、肱二頭肌長頭肌腱鞘炎等。採取微創方法,在關節鏡下進行肩袖、盂唇損傷,肩峰撞擊綜合症,創傷性肩關節不穩定等肩關節常見損傷的相關治療, 這是較為成熟的手術。

『伍』 肩膀習慣性脫臼怎樣進行康復訓練

首先你是要等你的關節囊好了之後,慢慢鍛煉你肩部的肌肉力量,量要慢慢加,稍感疲累都可以的啦,鍛煉時貴在堅持,而康復訓練也是有這種意義在其中的。

『陸』 脫臼後如何做恢復訓練

關節脫臼是運動傷害中,一種常見的急症。人體的關節分為不可動,部份可動及可動關節。脫臼系指骨骼由關節中脫出,產生移位的現象。

脫臼通常會造成韌帶的拉扯或撕傷,嚴重者會合並骨折的發生。臨床的表徵包括:關節突出及功能喪失,關節變形疼痛,中度到重度的腫脹。若脫臼的骨骼壓迫神經,會造成脫臼關節以下的肢體麻木;若壓迫到血管,脫臼以下關節肢體會摸不到脈動且發紫。
對於任何骨折及脫臼的病患,一定要測量脈搏強度及檢查感覺功能,若摸不到脈動,則表示肢體已無足夠的血流供應,必須立即送醫就診。同時在急救過程中,不論是固定前與固定後,都要測量脈搏及運動感覺功能。

測量的方法如下:一,檢查脈搏:在傷側距離心臟的遠處摸脈搏,例如手肘脫臼檢查橈動脈,肩部脫臼檢查肱動脈,足踝脫臼檢查足背動脈等,並在病患傷肢的指甲上,施壓後放鬆,測其恢復正常顏色的時間,正常值應小於兩秒,若摸不到脈搏或指甲顏色恢復很慢,表示受傷嚴重或固定包紮的力度太緊,必須加以放鬆。二,檢查遠端運動及感覺功能:要求患者自行擺動上,下肢體,觸摸病患手指或腳趾,視其是否能辨識清楚,若患者意識不清,則輕輕掐患者觀察其疼痛反應情形。

肩部關節就如同一個球在手套中的感覺一樣,比較不穩固。若受到打擊,跌跤,抽筋,用力丟球等,都極有可能會造成肩部脫臼。百分之九十六的病患,其肱骨頭會被迫向前,肩關節脫臼還會合並上肢骨折,兼韌帶裂傷或血管及神經受傷。病患除無法動彈外,有時會因劇烈疼痛而昏倒,若僅有肩部痛而沒有任何外傷的情況下,就必須先將病患發生的原因來評估,如疼痛的位置,感覺,傷側與健側運動功能之比較,衰弱的情形與無力感等。

※急救處理方式

首先為避免病患再度跌倒受傷,應幫助其坐下或躺下,檢查是否有其他傷處,並檢查遠端脈搏,讓病患安靜,溫暖並防止休克,通常以坐姿最舒服。

固定脫臼部位是減輕疼痛最佳的方法,自救的方法可用雜志,厚報紙或紙板托住手肘,另外使用三角巾,將手肘固定在胸部,就可以避免肩關節的活動,減少疼痛。禁止進食,因為可能需要全身麻痹治療,可以聊天方式分散病患注意力,以減少其痛覺,另使用冰敷減少病患疼痛及腫脹,若要移動病患,盡量讓她自己動,若其無法自動,則以托手肘及腕部來幫忙他,同時可用一個小枕頭或軟墊,置放在病患傷側上肢內側及胸部之間。

如在病患可以忍痛下,立即給予復位是非常好的。就肩部脫臼而言,可考慮雙手緊握病患傷肢手肘,呈九十度,施救者另一隻腳采著患部腋下,用力向前,向下拉,有時就可以使它恢復原狀。

『柒』 想要讓關節脫位快速的恢復,在平時就應做好哪些護理

關節脫位普遍部位在肩關節,腕關節,膝關節。一般因為外力作用要素而致,脫臼一般可根據手法復位,比較嚴重能通過手術治療校準。關節脫位的病人應注意醫護,歇息。提議合理膳食,宜加強營養,多吃容易消化且富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確保養分的供應。

膝蓋骨移位恢復過來必須先防止移位部位的主題活動及其負傷部位二次損害,造成膝關節腫脹,加劇痛感。第二,必須立即開展手法復位,並開展手術醫治,修復重要囊和破裂的肌腱,這樣可以避免中後期膝關節不穩定,不然活動時膝關節會不斷造成移位。堅持不懈每日填補美澳健健力多氨糖能夠合理處理因為年齡增長、過度運動造成的關節情況。特別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內氨基葡萄糖外流,非常容易導致軟骨磨損,加快骨關節衰老,非常容易發生酸、麻、腫、脹等難題。

『捌』 肩膀脫臼後做什麼運動有助康復

(1)關節的屈、伸、環轉。
(2)靜力的拉伸。
(3)檢查損傷關節是否有粘連,如果有粘連請按摩醫生剝離粘連。

『玖』 肩膀脫臼怎麼恢復

樓主不用擔心,這是正常的,脫臼復位後還是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來恢復的,至於時間的長短因人體質而異,但是你做一些動作能聽到關節響,是正常的,說明已經快好了,但是動作大會痛只是因為傷害沒有完全好,就好像一道外傷傷口已經結疤了,但是如果用力去摸得話,也是會有痛感的!在沒有完全恢復到脫臼前的狀態之前,你最後不要用那隻脫臼的手去拿比較重的東西!但像你到這時候平時也該經常鍛煉了,鍛煉的內容就是小幅度的做一些動作,做的程度以達到會產生痛感的臨界程度,然後一天天慢慢加大動作幅度直到完全康復,期間建議多喝骨頭湯或燉筋,有助恢復。

『拾』 肩關節如何組成,能做何動作

一、肩關節脫位的構成
由肱骨頭與鎖骨的關節盂組成,是典型性的球窩骨節。關節盂小而淺,邊沿附帶盂唇;關節軟骨薄而松馳,囊內有肱二頭肌長頭腱根據;關節軟骨外有喙肱肌腱、喙肩肌腱及筋腱提升其牢固性,只有囊下邊無肌腱和肌提升,更為基礎薄弱,肩關節脫位的活動范疇在一切正常狀況下為:屈式平舉150°-170°、後伸40°-45°、外旋平舉160°-180°、內收20°-40°、水準位外旋60°-80°(或貼壁45°)、水準位內旋70°-90°(或貼壁70°)、水準曲屈135°、水準屈伸30°。

肩關節脫位歸屬於球窩骨節,可作多軸性靈便健身運動,同下肢髖關較為,肩關節脫位的健身運動力度很大,但牢固能力差。

space
肩關節的組成結構特點及運動形式
二、肩關節脫位的結構特點
肱骨頭大,關節盂小而淺,邊沿附帶盂唇;關節軟骨薄而松馳,囊內有肱二頭肌長頭腱根據;關節軟骨外有喙肱肌腱、喙肩肌腱及筋腱提升其牢固性,只有囊下邊無肌腱和肌提升,更為基礎薄弱,故肩關節脫位時,肱骨頭常從下邊滑脫,脫往前正下方。

space
肩關節的組成結構特點及運動形式
三、肩關節脫位的運動方式
肩關節脫位是全身大骨節中健身運動范疇較廣而構造又最不穩定的一個骨節,創傷時非常容易造成脫位,在全身肩關節脫位的發身率中,肩關節脫位居第二位,它可分成前脫坐落於後脫位二種,普遍的時前脫位。

肩關節脫位最普遍,約佔全身肩關節脫位的50%,骨節活動范疇大,遭到外力作用的機遇多等。肩關節脫位多產生在青年人、男士較多。那麼,肩關節脫位康復訓練方式 是啥?權威專家實際幹了以下詳細介紹:

伸指、握緊拳頭訓練:用勁伸開手掌心維持2秒,隨後以較大的能量握緊拳頭,維持2秒,釋放壓力後反復,每鍾頭練5~10分鍾。

肱三頭肌等長收縮訓練:患側手臂骨間肌肉等長收縮訓練,可在健側身體幫助維護下開展,每一組30次,每日3~4組。

閱讀全文

與肩部脫位康復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藍屏了怎麼辦多種方法 瀏覽:187
皮筋安裝方法 瀏覽:945
磁力表使用方法 瀏覽:806
如何計算下期和值的方法 瀏覽:167
火線膿皰的快速獲得方法 瀏覽:547
尾盤快速跳水方法 瀏覽:437
豆角種植搭架方法圖片 瀏覽:978
中學物理的研究方法 瀏覽:107
好用的圖片文字識別方法 瀏覽:337
遮陽草帽的正確方法 瀏覽:99
傳統客家民居研究方法 瀏覽:408
泰州行李箱銷毀方法有哪些 瀏覽:361
陰莖血流量檢測的方法 瀏覽:408
德眾尚傑原車協議安裝方法 瀏覽:853
盤點的復盤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128
蘋果手機卡屏解決方法視頻 瀏覽:927
腦梗恢復期的腳外翻鍛煉方法 瀏覽:258
如何diy布包製作方法圖解 瀏覽:831
衛生間洗手盆焊不銹鋼架安裝方法 瀏覽:307
台式電腦攜帶問題解決方法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