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聚氯乙烯生產工藝流程
聚氯乙烯,英文簡稱PVC(Polyvinyl chloride)
【生產工藝流程】
PVC用自由基加成聚合方法制備,聚合方法主要分為懸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本體聚合法,以懸浮聚合法為主,約佔PVC總產量的80%左右。將純水、液化的VCM單體、分散劑加入到反應釜中,然後加入引發劑和其它助劑,升溫到一定溫度後VCM單體發生自由基聚合反應生成PVC顆粒。持續的攪拌使得顆粒的粒度均勻,並且使生成的顆粒懸浮在水中。此外,還有用微懸浮法生產PVC糊用樹脂,產品性能和成糊性均好。
①懸浮聚合法
使單體呈微滴狀懸浮分散於水相中,選用的油溶性引發劑則溶於單體中,聚合反應就在這些微滴中進行,聚合反應熱及時被水吸收,為了保證這些微滴在水中呈珠狀分散,需要加入懸浮穩定劑,如明膠、聚乙烯醇、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等。引發劑多採用有機過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如過氧化二碳酸二異丙酯、過氧化二碳酸二環己酯、過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和偶氮二異庚腈、偶氮二異丁腈等。聚合是在帶有攪拌器的聚合釜中進行的。聚合後,物料流入單體回收罐或汽提塔內回收單體。然後流入混合釜,水洗再離心脫水、乾燥即得樹脂成品。氯乙烯單體應盡可能從樹脂中抽除。作食品包裝用的 PVC,游離單體含量應控制在1ppm以下。聚合時為保證獲得規定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范圍的樹脂並防止爆聚,必須控制好聚合過程的溫度和壓力。樹脂的粒度和粒度分布則由攪拌速度和懸浮穩定劑的選擇與用量控制。樹脂的質量以粒度和粒度分布、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表觀密度、孔隙度、魚眼、熱穩定性、色澤、雜質含量及粉末自由流動性等性能來表徵。
②乳液聚合法
最早的工業生產 PVC的一種方法。在乳液聚合中,除水和氯乙烯單體外,還要加入烷基磺酸鈉等表面活性劑作乳化劑,使單體分散於水相中而成乳液狀,以水溶性過硫酸鉀或過硫酸銨為引發劑,還可以採用「氧化-還原」引發體系,聚合歷程和懸浮法不同。也有加入聚乙烯醇作乳化穩定劑,十二烷基硫醇作調節劑,碳酸氫鈉作緩沖劑的。聚合方法有間歇法、半連續法和連續法三種。聚合產物為乳膠狀,乳液粒徑0.05~2μm,可以直接應用或經噴霧乾燥成粉狀樹脂。乳液聚合法的聚合周期短,較易控制,得到的樹脂分子量高,聚合度較均勻,適用於作聚氯乙烯糊,制人造革或浸漬製品。乳液法聚合的配方復雜,產品雜質含量較高。
③本體聚合法
聚合裝置比較特殊,主要由立式預聚合釜和帶框式攪拌器的卧式聚合釜構成。聚合分兩段進行。單體和引發劑先在預聚合釜中預聚1h,生成種子粒子,這時轉化率達8%~10%,然後流入第二段聚合釜中,補加與預聚物等量的單體,繼續聚合。待轉化率達85%~90%,排出殘余單體,再經粉碎、過篩即得成品。樹脂的粒徑與粒形由攪拌速度控制,反應熱由單體迴流冷凝帶出。此法生產過程簡單,產品質量好,生產成本也較低。
2. 聚氯乙烯(PVC)的生產方面有哪些標准或者規程
聚氯乙烯(PVC)的生產方面有哪些標准或者規程
聚氯乙烯 試驗方法 國家標准目錄聚氯乙烯 試驗方法 國家標准目錄GB/T 2914-1999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樹脂 揮發物(包括水)的測定GB/T 2915-1999 聚氯乙烯樹脂水萃取物電導率的測定GB/T 2916-1997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樹脂--用空氣噴射篩裝置的篩分析GB/T 2917.1-2002 以氯乙烯均聚和共聚物為主的共混物及製品在高溫時放出氯化氫和任何其它酸性產物的測定 剛果紅法GB/T 3400-2002 塑料 通用型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樹脂 室溫下增塑劑吸收量的測定GB/T 3401-1999 聚氯乙烯樹脂稀溶液粘數的測定GB/T 3402.1-2005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樹脂 第1部分:命名體系和規范基礎 GB/T 4611-1993 通用型聚氯乙烯樹脂魚眼測試方法GB。 PVC樹脂可以用懸浮聚合、乳液聚合、本體聚合或溶液聚合四種基本工藝生產。聚合反應由自由基引發,反應溫度一般為40~70OC,。 想弄清楚,網路一下PP論壇,很多PVC薄膜的資料CAD-Forum,裡面有很多做PVC薄膜和印刷制袋的朋友,其中很多就是在第一線操作工,負責。
塑料可樂瓶回收做什麼用途,疑惑中 安防
廢舊塑料品種多樣,形態各異,在實踐中已創造出許多再生利用的方法,下面簡介一些實例供參考。 1,薄膜的加收 薄膜是塑料製品中的一大烊,種類繁多,使用壽命一般較短,是回收再生利用的主要品種之一,下按用途,形態簡介實例。 (1)農用薄膜,農用薄膜主要有地膜和棚膜,地膜主要為PE膜,棚模有PE,PE/EVA,PVC膜,在回收再生利用時,應將PE和PVC膜區分開來,農用薄膜一般較臟,且常夾帶有泥土,沙石,草根,鐵釘,鐵絲等,要除去鐵質雜質並清洗,回收利用的方法主要是造粒,如果,具人工分揀,清洗條件時,經清洗,乾燥後的廢膜即可直接用熱擠壓方法生產塑料製品,如盆,桶,塑料法蘭等。 廢農膜再生粒料用途。
電石法生產聚氯乙烯的簡單流程
氯乙烯分廠主要生產工藝為氯乙烯(VCM)工段,並以保全、冷凍等工段作為輔助生產工段。 氯乙烯(VCM)工段包括100單元、200單元和300單元。其生產工藝流程圖見圖2-5。 圖2-5 氯乙烯分廠工序流程圖 100單元的主要目的是用乙烯(C2H4)在低溫的環境下直接被氯氣(Cl2)氯化完成二氯乙烷的合成,並且通過精製為裂解爐單元提供合格純凈的二氯乙烷,以及為保護環境進行相應的廢水和廢氣的處理。 200單元生產主要目的是以氣相二氯乙烷(EDC)在500C左右的終端溫度下裂解,脫去HCl,生成氯乙烯(VCM),而後經HCl塔和VCM塔精鎦,分離出純凈的HCl和VCM,VCM即聚氯乙烯車間生產所需要的原料,而分離出的HCL還。
乙烯氧氯化法工業化生產聚氯乙烯乙烯氧氯化法工業化生產聚。
C2H2+HCl 1)乙炔與HCl反應生成一氯乙烯(加成反應) 2)一氯乙烯聚合反應生成聚氯乙烯。
乙烯合成聚氯乙烯的步驟
1、 乙烯氧氯化法使用乙烯、氯化氫和氧氣反應得到二氯乙烷和水,二氯乙烷再經裂解,生成氯乙烯。副產品氯化氫再回收到氧氯化工段,繼續反應。2、 乙烯平衡氧氯化法是將直接氯化和氧氯化工藝相結合。乙烯與氯反應生成二氯乙烷,二氯乙烷裂解產生氯乙烯和氯化氫。氯化氫與乙烯和氧氣反應又生成二氯乙烷,二氯乙烷裂解再產生氯乙烯和氯化氫。氯化氫回收後,繼續參與氧氯化反應。聚氯乙烯聚合工藝:在工業化生產氯乙烯均聚物時,根據樹脂應用領域,一般採用五種方法生產,即本體聚合、懸浮聚合、乳液聚合、微懸浮聚合和溶液聚合。
3. 工業生產PVC主要有哪些方法
PVC生產方法主要分為懸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本體聚合法,以懸浮聚合法為主,約佔PVC總產量的80%左右。將純水、液化的VCM單體、分散劑加入到反應釜中,然後加入引發劑和其它助劑,升溫到一定溫度後VCM單體發生自由基聚合反應生成PVC顆粒。持續的攪拌使得顆粒的粒度均勻,並且使生成的顆粒懸浮在水中。此外,還有用微懸浮法生產PVC糊用樹脂,產品性能和成糊性均好。
①懸浮聚合法使單體呈微滴狀懸浮分散於水相中,選用的油溶性引發劑則溶於單體中,聚合反應就在這些微滴中進行,聚合反應熱及時被水吸收,為了保證這些微滴在水中呈珠狀分散,需要加入懸浮穩定劑,如明膠、聚乙烯醇、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等。引發劑多採用有機過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如過氧化二碳酸二異丙酯、過氧化二碳酸二環己酯、過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和偶氮二異庚腈、偶氮二異丁腈等。聚合是在帶有攪拌器的聚合釜中進行的。聚合後,物料流入單體回收罐或汽提塔內回收單體。然後流入混合釜,水洗再離心脫水、乾燥即得樹脂成品。氯乙烯單體應盡可能從樹脂中抽除。作食品包裝用的 PVC,游離單體含量應控制在1ppm以下。聚合時為保證獲得規定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范圍的樹脂並防止爆聚,必須控制好聚合過程的溫度和壓力。樹脂的粒度和粒度分布則由攪拌速度和懸浮穩定劑的選擇與用量控制。樹脂的質量以粒度和粒度分布、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表觀密度、孔隙度、魚眼、熱穩定性、色澤、雜質含量及粉末自由流動性等性能來表徵。
②乳液聚合法最早的工業生產 PVC的一種方法。在乳液聚合中,除水和氯乙烯單體外,還要加入烷基磺酸鈉等表面活性劑作乳化劑,使單體分散於水相中而成乳液狀,以水溶性過硫酸鉀或過硫酸銨為引發劑,還可以採用「氧化-還原」引發體系,聚合歷程和懸浮法不同。也有加入聚乙烯醇作乳化穩定劑,十二烷基硫醇作調節劑,碳酸氫鈉作緩沖劑的。聚合方法有間歇法、半連續法和連續法三種。聚合產物為乳膠狀,乳液粒徑0.05~2μm,可以直接應用或經噴霧乾燥成粉狀樹脂。乳液聚合法的聚合周期短,較易控制,得到的樹脂分子量高,聚合度較均勻,適用於作聚氯乙烯糊,制人造革或浸漬製品。乳液法聚合的配方復雜,產品雜質含量較高。
③本體聚合法聚合裝置比較特殊,主要由立式預聚合釜和帶框式攪拌器的卧式聚合釜構成。聚合分兩段進行。單體和引發劑先在預聚合釜中預聚1h,生成種子粒子,這時轉化率達8%~10%,然後流入第二段聚合釜中,補加與預聚物等量的單體,繼續聚合。待轉化率達85%~90%,排出殘余單體,再經粉碎、過篩即得成品。樹脂的粒徑與粒形由攪拌速度控制,反應熱由單體迴流冷凝帶出。此法生產過程簡單,產品質量好,生產成本也較低。
4. 聚氯乙烯在工業上的生產方法主要是乳液聚合對嗎
聚氯乙烯在工業上的生產方法主要是乳液聚合,不對。
聚氯乙烯即PVC。聚氯乙烯可由乙烯、氯和催化劑經取代反應製成。
PVC用自由基加成聚合方法制備,聚合方法主要分為懸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本體聚合法,以懸浮聚合法為主,約佔PVC總產量的80%左右。
據統計,目前世界PVC樹脂總產量中懸浮聚合法約在80%上下,本體聚合法約為10%,乳液聚合法在10%以上。
5. 誰知道聚氯乙烯的生產工藝
分三個工段
乙炔的製作:桶裝或袋裝電石經過破碎機破碎後,由皮帶機送到電石大貯斗內,再從電石大貯斗放入加料斗,經計量後借電石吊斗、電動葫蘆、電磁振動器連續加入乙炔發生器。電石水解產生的粗乙炔氣由乙炔發生器頂部逸出,經噴淋預冷器、正水封進入冷卻塔和乙炔氣櫃。來自發生器經冷卻後的乙炔氣,進入乙炔壓縮機加壓,然後經清凈塔除去粗乙炔氣中的PH3、H2S等雜質,再經中和塔、冷凝器等除去酸和水分。精製後的精乙炔氣送往氯乙烯合成轉化工序。
氯乙烯的合成:HCL—→HCL緩沖罐—→HCL預冷器+乙炔沙封—→混合器—→石墨冷卻器—→多孔過濾器—→預熱器—→轉化器→除汞器—→冷卻器—→水洗組合塔—→鹼洗塔—→汽水分離器—→機前冷卻器—→單壓機—→機後冷卻器—→全凝器——→水分離器—→低塔加料槽—→低沸塔—→高沸塔—→成品冷卻器—→單體貯槽
3 聚合
C2H3CL+H2O+引發劑+其他—→聚合釜—→料漿排放槽—→料漿槽—→料漿貯槽—→ 料漿進料泵—→節能器—→氣提塔—→出料泵—→節能器—→乾燥器—→離心料漿槽—→ 進料泵—→離心機—→上下攪攏—→氣液乾燥銅—→旋風乾燥床—→一級旋風分離器—→①二級旋風分離器—→抽風機②旋振篩—→中間料倉—→大料倉—→自動包裝線—→外賣
我剛從化工廠實習回來,裡面的工藝流程就是這個
6. 聚氯乙烯的制備方法
聚氯乙烯可由乙烯、氯和催化劑經取代反應製成。由於其防火耐熱作用,聚氯乙烯被廣泛用於各行各業各式各樣產品: 電線外皮、光纖外皮、鞋、手袋、袋、飾物、招牌與廣告牌、建築裝潢用品、傢俱、掛飾、滾輪、喉管、玩具(如有名的義大利「Rody」跳跳馬)、門簾、卷門、輔助醫療用品、手套、某些食物的保鮮紙、某些時裝等。 PVC用自由基加成聚合方法制備,聚合方法主要分為懸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本體聚合法,以懸浮聚合法為主,約佔PVC總產量的80%左右。將純水、液化的VCM單體、分散劑加入到反應釜中,然後加入引發劑和其它助劑,升溫到一定溫度後VCM單體發生自由基聚合反應生成PVC顆粒。持續的攪拌使得顆粒的粒度均勻,並且使生成的顆粒懸浮在水中。此外,還有用微懸浮法生產PVC糊用樹脂,產品性能和成糊性均好。
①懸浮聚合法使單體呈微滴狀懸浮分散於水相中,選用的油溶性引發劑則溶於單體中,聚合反應就在這些微滴中進行,聚合反應熱及時被水吸收,為了保證這些微滴在水中呈珠狀分散,需要加入懸浮穩定劑,如明膠、聚乙烯醇、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等。引發劑多採用有機過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如過氧化二碳酸二異丙酯、過氧化二碳酸二環己酯、過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和偶氮二異庚腈、偶氮二異丁腈等。聚合是在帶有攪拌器的聚合釜中進行的。聚合後,物料流入單體回收罐或汽提塔內回收單體。然後流入混合釜,水洗再離心脫水、乾燥即得樹脂成品。氯乙烯單體應盡可能從樹脂中抽除。作食品包裝用的 PVC,游離單體含量應控制在1ppm以下。聚合時為保證獲得規定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范圍的樹脂並防止爆聚,必須控制好聚合過程的溫度和壓力。樹脂的粒度和粒度分布則由攪拌速度和懸浮穩定劑的選擇與用量控制。樹脂的質量以粒度和粒度分布、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表觀密度、孔隙度、魚眼、熱穩定性、色澤、雜質含量及粉末自由流動性等性能來表徵。聚合反應釜是主要設備,由鋼制釜體內襯不銹鋼或搪瓷製成,裝有攪拌器和控制溫度的傳熱夾套,或內冷排管、迴流冷凝器等。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反應釜的容積已由幾立方米、十幾立方米逐漸向大型化發展,最大已達到200立方米(釜式反應器)。聚合釜經多次使用後要除垢。以聚乙烯醇和纖維素醚類等為懸浮穩定劑製得的 PVC一般較疏鬆,孔隙多,表面積大,容易吸收增塑劑和塑化。
②乳液聚合法最早的工業生產 PVC的一種方法。在乳液聚合中,除水和氯乙烯單體外,還要加入烷基磺酸鈉等表面活性劑作乳化劑,使單體分散於水相中而成乳液狀,以水溶性過硫酸鉀或過硫酸銨為引發劑,還可以採用「氧化-還原」引發體系,聚合歷程和懸浮法不同。也有加入聚乙烯醇作乳化穩定劑,十二烷基硫醇作調節劑,碳酸氫鈉作緩沖劑的。聚合方法有間歇法、半連續法和連續法三種。聚合產物為乳膠狀,乳液粒徑0.05~2μm,可以直接應用或經噴霧乾燥成粉狀樹脂。乳液聚合法的聚合周期短,較易控制,得到的樹脂分子量高,聚合度較均勻,適用於作聚氯乙烯糊,制人造革或浸漬製品。乳液法聚合的配方復雜,產品雜質含量較高。
③本體聚合法聚合裝置比較特殊,主要由立式預聚合釜和帶框式攪拌器的卧式聚合釜構成。聚合分兩段進行。單體和引發劑先在預聚合釜中預聚1h,生成種子粒子,這時轉化率達8%~10%,然後流入第二段聚合釜中,補加與預聚物等量的單體,繼續聚合。待轉化率達85%~90%,排出殘余單體,再經粉碎、過篩即得成品。樹脂的粒徑與粒形由攪拌速度控制,反應熱由單體迴流冷凝帶出。此法生產過程簡單,產品質量好,生產成本也較低。 PVC樹脂是一個極性非結晶性高聚物,密度: 1.380 g/cm3,玻璃轉變溫度:87℃,因此熱穩定性差,不易加工。不能直接使用,必須經過改性混配,添加相關助劑和填充物才可以使用。而因添加的相關助劑和填充物的種類和分數的不同,這就決定了所制備的PVC材料性能和要求是不一樣的。我們通常稱之為PVC配方,嚴格說來是PVC改性配方,而PVC只有經過改性才能使用。這一類常被歸類為高分子改性材料。高分子材料改性主要圍繞通用塑料的高性能化、單組分材料向多組分材料復合材料轉變(合金、共混、復合)、賦予材料功能化、優化性能與價格等方面的研究。改性方法主要是化學改性、填充改性、增強改性、共混改性以及納米復合改性。改性基本原理就是通過添加物賦予材料功能或者提高某些性能。 因此,PVC配方技術的高下,決定了一家工廠技術和生產能力的高下。
PVC一般先要改性造粒,用螺桿擠出機組制備成粒子後,塑化更充分,加工也更容易,尤其是工藝是注塑的產品。螺桿擠出機是塑料成型加工最主要的設備之一,它通過外部動力傳遞和外部加熱元件的傳熱進行塑料的固體輸送、壓實、熔融、剪切混煉擠出成型。螺桿擠出機無論作為塑化造粒機械還是成型加工機械都佔有重要地位嚴格來說,有著特殊要求的PVC製品,PVC改性配方,是根據客戶要求量身定做的。還有就是在PVC生產過程中共聚衍生,此類改性的品種有氯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共混物和氯化聚氯乙烯等 。 聚氯乙烯熱穩定性和耐光性較差。在150℃時開始分解出氯化氫,隨著增塑劑含量的多少發生不良反應。另外,顏料對PVC的影響,體現在顏料是否與PVC及組成PVC製品的其它組分發生反應以及顏料本身耐遷移性、耐熱性。著色劑中的某些成份可能會促使樹脂的降解。如鐵離子和鋅離子是PVC樹脂降解反應的催化劑。因此,使用氧化鐵(紅、黃、棕和黑)顏料或氧化鋅、硫化鋅和立德粉類白色顏料會降低PVC樹脂的熱穩定性。某些著色劑可能會與PVC樹脂的降解產物發生作用。如群青類顏料耐酸性差,故在PVC著色加工過程中,會與PVC分解產生的氯化氫發生相互作用而失去應有的顏色。因此就PVC著色而言,考慮到所用樹脂及相關助劑的特徵,結合顏料的特點。在選擇著色劑時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顏料中的某些金屬離子會促使聚氯乙烯樹脂熱氧分解如圖1。
測定方法為加有顏料聚乙烯加熱至180℃時的色相變化。由於顏料中含有金屬離子促使PVC分解加快,從而產生色相變化。同時,還要注意的是,同樣加入色淀紅可使PVC產生的色差不同,如含有鈣,色相差小;含錳則色相差大,這是由於錳等金屬促進PVC脫氯化氫所致。
硫化物類著色劑(如鎘紅、黃等)用於聚氯乙烯著色,可能因著色劑分解放出硫化氫。這類著色劑不宜與鉛穩定劑混用,以免生成黑色的硫化鉛。
2、顏料對聚氯乙烯電氣絕緣性影響
作為電纜材料的聚氯乙烯和聚乙烯一樣,應該考慮著色後的電性能。尤其是聚氯乙烯因其本身絕緣性較聚乙烯差,故顏料的影響就更大。說明,選擇無機顏料著色PVC對其電氣絕緣性較有機顏料為好(除爐黑、銳鈦型二氧化鈦外)。 遷移性僅發生在增塑PVC製品中,並且是在使用染料或有機顏料時。所謂遷移是在周圍溶劑中存在的部分可溶解的染料或有機顏料,通過增塑劑滲透到PVC製品表面,那些溶解的染(顏)料顆粒也被帶到製品表面上,這樣,導致接解滲色、溶劑滲色或起霜。
另一個問題是「結垢」。指著色劑在著色加工時,因為被著色物的相溶性差或根本不相容而從體系中游離出來,沉積在加工設備的表面(如擠出機的機筒內壁、口模孔內壁)上。 指顏料耐各種氣候的能力。其中包括可見光和紫外光、水分、溫度、大氣氯化作用以及製品使用期間所遇到的化學葯劑。最重要的耐候性,包括不褪色性、耐粉化性和物理性能的持久性。而有機顏料則因其結構不同有好有差。此外,在含有白色顏料的配方中,顏料的耐候性會受到較嚴重的影響。
顏料的褪色、變暗或色調變化,一般由顏料的反應基因所致。這些反應性基因,能與大氣中的水分或化學葯劑——酸、鹼發生作用。例如,鎘黃在水分和日光作用下會褪色,立索爾紅具有較好的耐光性,適合於大多數戶內應用,而在含有酸、鹼成分的戶外使用時嚴重褪色。
脫氯化氫的測定方法按JIS-K-6723,測定溫度180℃。以未著色的聚氯乙烯復合物脫氯乙烯的時間為基準,延長或阻緩時間以5%、10%間隔計,負值表示加速分解。 有著特殊要求的PVC材料,一般都需要從國外進口,在國外比較有名的有美國聯合碳化公司和北歐化工公司,隨著我國各大科研院所和生產單位的不斷研發和技術積累,國內PVC改性材料的配方設計、製造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涌現了以徐州漢永新材料有限公司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公司,已經完全取代國外進口材料,有不少產品已出口國外。
7. 乙烯合成聚氯乙烯的步驟
乙炔和氯化氫反應生成一氯乙烯。
一氯乙烯通過催化劑的作用聚合生成聚氯乙烯。
8. 高分跪求點解聚氯乙烯生產原理及方法
CH3CH3+Br2---CH3CH2Br+HBr,CH3CH2Br+NaOH---(濃H2SO4)CH2=CH2(氣體)+NaBr+H2O,CH2=CH2+Br2---CH2BrCH2Br,CH2BrCH2Br+2NaOH---(濃H2SO4)C2H2(氣體)+2NaBr+2H2O,C2H2+Cl2---CHClCHCl,nCHClCHCl---聚氯乙烯
乙炔的製作:桶裝或袋裝電石經過破碎機破碎後,由皮帶機送到電石大貯斗內,再從電石大貯斗放入加料斗,經計量後借電石吊斗、電動葫蘆、電磁振動器連續加入乙炔發生器。電石水解產生的粗乙炔氣由乙炔發生器頂部逸出,經噴淋預冷器、正水封進入冷卻塔和乙炔氣櫃。來自發生器經冷卻後的乙炔氣,進入乙炔壓縮機加壓,然後經清凈塔除去粗乙炔氣中的PH3、H2S等雜質,再經中和塔、冷凝器等除去酸和水分。精製後的精乙炔氣送往氯乙烯合成轉化工序。
氯乙烯的合成:HCL—→HCL緩沖罐—→HCL預冷器+乙炔沙封—→混合器—→石墨冷卻器—→多孔過濾器—→預熱器—→轉化器→除汞器—→冷卻器—→水洗組合塔—→鹼洗塔—→汽水分離器—→機前冷卻器—→單壓機—→機後冷卻器—→全凝器——→水分離器—→低塔加料槽—→低沸塔—→高沸塔—→成品冷卻器—→單體貯槽
3
聚合
C2H3CL+H2O+引發劑+其他—→聚合釜—→料漿排放槽—→料漿槽—→料漿貯槽—→
料漿進料泵—→節能器—→氣提塔—→出料泵—→節能器—→乾燥器—→離心料漿槽—→
進料泵—→離心機—→上下攪攏—→氣液乾燥銅—→旋風乾燥床—→一級旋風分離器—→①二級旋風分離器—→抽風機②旋振篩—→中間料倉—→大料倉—→自動包裝線—→外賣
覺得不夠詳細可以查詢
http://www.shbqr.com/20110527/94028.html
該網站有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