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原理為輻射的發射的光學分析法有哪些
金屬的光譜分析法是指通過分析樣品的光譜特性來定量其中不同元素的含量。以較為先進的直讀光譜儀為例,具體分析過程包括:1.通過電容火花放電的方式使被測金屬表面蒸發形成原子蒸汽,由於受到高能激發,這些原子的核外電子會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由於激發態的電子處於不穩態,會躍遷回基態,並放出光子,形成光源。2.不同的元素其發出的光子特徵波長不一樣。將光源的光通過分光系統分光後,由光電檢測器檢測各個元素特徵波長上的光強,光強的大小就表示該元素含量的高低。與化學分析法相比,光譜分析的突出優點在於全元素同時分析,分析速度快,通常在30秒內可以報出所有元素的含量,並且由於全自動分析,分析准確度高。而化學分析則不同的元素需要採取不同的分析方法,速度極其慢,而且測定結果受外圍環境以及操作員操作水平限制,重復性和准確度較差。國內目前能制備大型的直讀光譜分析儀,價格一般20w左右,江蘇沒有生產商。大型儀器的缺點在於運行維護成本高,佔地面積大,對外界環境的要求高,不適用於中小企業的使用。小型光譜儀目前國內正處於研製階段,尚未有商業成型的儀器。國外的小型光譜儀售價一般在40w左右。
B. 子彈發射原理是什麼
子彈發射原理為:擊針擊發底火後點燃發射葯,火葯開始燃燒,彈抄殼內壓增大,當壓力上升到250~500kg/平方厘米時,彈頭脫離彈殼,擠入線膛,開始起動。彈頭在高溫、高壓氣體作用下,迅速向前運動。
基本結構
一般子彈由彈丸、葯筒、發射葯、火帽四部分組成。彈丸用來依靠快速飛行侵徹目標,葯筒用來連接彈丸和保護發射葯及密閉火葯氣體,而發射葯是通過燃燒賦予彈丸較高初速,火帽用來擊發。
但這只是指普通子彈,其它特種彈、檢測用槍彈及輔助用槍彈又有不同,成分量也會因子彈的不同而不同。
C. 子彈發射的原理是什麼
火葯被點燃後(撞針撞擊彈殼後的底火點燃),劇烈的爆炸把和彈殼裝在一起的彈頭推了出去。
D. 原子發射光譜法是什麼
原子發射光譜法(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AES),是利用物質在熱激發或電激發下,每種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發射特徵光譜來判斷物質的組成,而進行元素的定性與定量分析的。原子發射光譜法可對約70種元素(金屬元素及磷、硅、砷、碳、硼等非金屬元素)進行分析。在一般情況下,用於1%以下含量的組份測定,檢出限可達ppm,精密度為±10%左右,線性范圍約2個數量級。這種方法可有效地用於測量高、中、低含量的元素。
原子發射光譜法,是指利用被激發原子發出的輻射線形成的光譜與標准光譜比較,識別物質中含有何種物質的分析方法。用電弧、火花等為激發源,使氣態原子或離子受激發後發射出紫外和可見區域的輻射。某種元素原子只能產生某些波長的譜線,根據光譜圖中是否出現某些特徵譜線,可判斷是否存在某種元素。根據特徵譜線的強度,可測定某種元素的含量。一次檢驗可把被檢物質中的元素全部在圖譜上顯現出來,再與標准圖譜比較。可測量元素種類有七十多種。靈敏度髙,選擇性好,分析速度快。在司法鑒定中,主要用於泥土、油漆、粉塵類物質及其他物質中微量金屬元素成份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較復雜且不準確
原子發射光譜法,是根據處於激發態的待測元素原子回到基態時發射的特徵譜線對待測元素進行分析的方法。在正常狀態下,原子處於基態,原子在受到熱(火焰)或電(電火花)激發時,由基態躍遷到激發態,返回到基態時,發射出特徵光譜(線狀光譜)。原子發射光譜法包括了三個主要的過程,即:
1、由光源提供能量使樣品蒸發、形成氣態原子、並進一步使氣態原子激發而產生光輻射;
2、將光源發出的復合光經單色器分解成按波長順序排列的譜線,形成光譜;
3、用檢測器檢測光譜中譜線的波長和強度。
由於待測元素原子的能級結構不同,因此發射譜線的特徵不同,據此可對樣品進行定性分析;而根據待測元素原子的濃度不同,因此發射強度不同,可實現元素的定量測定。
原子發射光譜是指由於物質內部運動的原子和分子受到外界能量後發生變化而得到的
工作原理
原子發射光譜法(AES),是利用原子或離子在一定條件下受激而發射的特徵光譜來研究物質化學組成的分析方法。根據激發機理不同,原子發射光譜有3種類型:
①原子的核外光學電子在受熱能和電能激發而發射的光譜,通常所稱的原子發射光譜法是指以電弧、電火花和電火焰(如ICP等)為激發光源來得到原子光譜的分析方法。以化學火焰為激發光源來得到原子發射光譜的,專稱為火焰光度法。
②原子核外光學電子受到光能激發而發射的光譜,稱為原子熒光。
③原子受到X射線光子或其他微觀粒子激發使內層電子電離而出現空穴,較外層的電子躍遷到空穴,同時產生次級X射線即X射線熒光。在通常的情況下,原子處於基態。基態原子受到激發躍遷到能量較高的激發態。激發態原子是不穩定的,平均壽命為10-10~10-8秒。隨後激發原子就要躍遷回到低能態或基態,同時釋放出多餘的能量,如果以輻射的形式釋放能量,該能量就是釋放光子的能量。因為原子核外電子能量是量子化的,因此伴隨電子躍遷而釋放的光子能量就等於電子發生躍遷的兩能級的能量差。
根據譜線的特徵頻率和特徵波長可以進行定性分析。常用的光譜定性分析方法有鐵光譜比較法和標准試樣光譜比較法。
原子發射光譜的譜線強度I與試樣中被測組分的濃度c成正比。據此可以進行光譜定量分析。光譜定量分析所依據的基本關系式是I=acb,式中b是自吸收系數,α為比例系數。為了補償因實驗條件波動而引起的譜線強度變化,通常用分析線和內標線強度比對元素含量的關系來進行光譜定量分析,稱為內標法。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是標准曲線法和標准加入法。
原子發射光譜分析的優點是:
①靈敏度高。許多元素絕對靈敏度為10-11~10-13克。
②選擇性好。許多化學性質相近而用化學方法難以分別測定的元素如鈮和鉭、鋯和鉿、稀土元素,其光譜性質有較大差異,用原子發射光譜法則容易進行各元素的單獨測定。
③分析速度快。可進行多元素同時測定。
④試樣消耗少(毫克級)。適用於微量樣品和痕量無機物組分分析,廣泛用於金屬、礦石、合金、和各種材料的分析檢驗
望採納~~~~~~
E. 火箭發射原理
火箭發射原理:1、力的反作用力2、通過不斷地減少自身重量,3、慣性的存在。
火箭是以熱氣流高速向後噴出,利用產生的反作用力向前運動的噴氣推進裝置。它自身攜帶燃燒劑與氧化劑,不依賴空氣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氣中,又可在外層空間飛行。火箭在飛行過程中隨著火箭推進劑的消耗,其質量不斷減小,是變質量飛行體。
具體如下:
發射火箭由地面控制中心倒記數到零便下令第一級火箭發動機點火。在震天動地的轟鳴聲中,火箭拔地而起,冉冉上升。加速飛行段由此開始了,經過幾十秒鍾,運載火箭開始按預定程序緩慢向預定方向轉變。
100多秒鍾後,在70公里左右高度,第一級火箭發動機關機分離,第二級接著點火,繼續加速飛行,這時火箭已飛出稠密大氣層,可按程序拋掉衛星的整流罩。在火箭達到預定速度和高度時,第三級火箭發動機關機分離,至此加速飛行段結束。
隨後,運載火箭靠已獲得的能量,在地球引力作用下,開始慣性飛行段,直到與預定軌道相切的位置止。此時第三級火箭發動機點火,開始了最後加速段飛行。當加速到預定速度時第三級發動機關機。火箭的運載使命就全部完成了。
(5)屬於發射原理的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用途:現代火箭可用作快速遠距離運送工具,如作為探空、發射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的運載工具,以及其他飛行器的助推器等。如用於投送作戰用的戰斗部(彈頭),便構成火箭武器。火箭是目前(截止2009年)唯一能使物體達到宇宙速度,克服或擺脫地球引力,進入宇宙空間的運載工具,而火箭的速度是由火箭發動機工作獲得的。
F. 原子發射法的基本原理
原子發射光譜法(AES),是利用物質在熱激發或電激發下,每種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發射特徵光譜來判斷物質的組成,而進行元素的定性與定量分析的方法。
原子發射光譜法是根據處於激發態的待測元素原子回到基態時發射的特徵譜線對待測元素進行分析的方法。
原子發射光譜法包括了三個主要的過程,即:
由光源提供能量使樣品蒸發、形成氣態原子、並進一步使氣態原子激發而
產生光輻射;
將光源發出的復合光經單色器分解成按波長順序排列的譜線,形成光譜;
用檢測器檢測光譜中譜線的波長和強度。
由於待測元素原子的能級結構不同,因此發射譜線的特徵不同,據此可對樣品進行定性分析;而根據待測元素原子的濃度不同,因此發射強度不同,可實現元素的定量測定。
G. 火箭發射原理是什麼
火箭是由發動機的噴氣獲得反作用力,其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牛頓的第三運動定律: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火箭之所以能飛,是因為火箭燃料燃燒所生成的熾熱氣體,通過火箭尾部的尾噴管向後快速噴出,這樣向後噴的燃氣就會對火箭產生反作用力,它推動著火箭向前飛,這就是火箭推力的來源。當這個推力大於火箭自身重力時,火箭就起飛了。
火箭的用途
現代火箭可用作快速遠距離運送工具,如作為探空、發射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的運載工具,以及其他飛行器的助推器等。如用於投送作戰用的戰斗部(彈頭),便構成火箭武器。
火箭是目前唯一能使物體達到宇宙速度,克服或擺脫地球引力,進入宇宙空間的運載工具,而火箭的速度是由火箭發動機工作獲得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火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火箭發射
H. 火箭發射的原理是怎樣的
火箭飛行不需依賴空氣,它是靠尾部噴出氣體所產生的反作用力前進的。空氣反而成了它的大敵:會增加阻力,降低速度,並使它表面產生高溫,甚至燃毀。所以要飛向宇宙,首先要解決火箭的耐高溫問題,同時也應盡量縮短在大氣中飛行的時間,因此但凡發射都是取垂直向上的姿勢。
從牛頓時代,人們已經知道了「宇宙速度」。要叫火箭發射後不再落地,永遠繞地球轉動,V-2火箭的速度還遠遠不夠,它至少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要求的7.9千米/秒。這個速度是聲速的23倍。以這個速度,從南京到上海只需要39秒鍾。科學家算出,要達到如此的速度,燃料的重量至少是空火箭的39倍。換句話說,如果一支火箭總重量為1噸,那麼其中必須裝975千克燃料,佔97.5%,而火箭殼、燃料箱及其它一切裝備一共只能有25千克。誰也沒有本事造出這樣的火箭。因為即使是碰不起的雞蛋,1000千克中的蛋殼重量也重達110千克。何況為了飛得更遠,最好能製成比例更小(如不是1:39而是1:50或更多)的火箭。
出路在哪兒?齊奧爾科夫斯基為我們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利用多級火箭!簡單地說來,就是把燃料箱做成好幾段,用完一段就丟一段,這可使燃料所佔的比例大為減小,從而騰出比例來裝載科學研究用的各種儀器設備。例如有一支三級火箭,它的第三級裝著一個1噸重的負載物——人造衛星或宇宙飛船,那級火箭本身也重1噸,燃料為它們的3倍——6噸,那麼,這第三級總重為8噸。再把這8噸看作第二級火箭的負載,也按1:8的比例,那麼二、三兩級總重為64噸。以此類推,再加上第一級,整個火箭重為64X8=512噸。這里,燃料總重438噸,占總重的85.5%。這個比例雖仍然很大,但比一級火箭要低得多了。
現在各國大多均採用這種三級火箭的方式:開始第一級點火,把飛船加速到一定速度,等它燃料燒完,這一級就自動脫離,同時第二級自動點火,使較輕的二級繼續加速,最後它也完成自己的使命而脫離墜下,最後第三級火箭就可把較輕的人造衛星或宇宙飛船加快到所需的速度,並把它送入軌道。
現代火箭真是一個龐然大物。以美國火箭「土星5號」為例,它可把100多噸重的人造衛星或空間站送入繞地球的軌道,或者把近50噸的飛船送上月球。震驚世界的「阿波羅」登月飛船,「旅行者」行星探測器,均是由它一一送上天的。「土星5號」火箭本體長85.7米,如果連同頂上的「阿波羅」飛船,則高達110.6米,與南京的金陵飯店相當。它的底部最大直徑為13米,20個人手挽手也無法合圍。它的主要部件不下200萬個,整個火箭的總重量為2930噸,可與一列滿載的列車相比擬。它的第一級高達42米,尾翼展開有18米,其重量約為2600噸,占總重的3/4.5台強大的發動機可以產生300多萬千克的推動力,總功率達17560萬馬力,相當於50萬輛大卡車的總和。其消耗也大得驚人:所裝的2200噸燃料,可供12500輛卡車開1小時,可只能供它燒2分半鍾。2分半鍾後它自動脫下,這時火箭已升到60千米的高空,並達到了2.7千米/秒的速度。火箭第二級長25米,裝有34萬加侖(154萬升)液態燃料,燃燒8分鍾後,將末級火箭送到177千米高空,並加速到6.7千米/秒,然後脫下,同時長17米的第三級繼續點火,把衛星或飛船送入預定的軌道。
I. 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原子發射光譜法(AES),是利用物質在熱激發或電激發下,每種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發射特徵光譜來判斷物質的組成,而進行元素的定性與定量分析的方法。
原子發射光譜法是根據處於激發態的待測元素原子回到基態時發射的特徵譜線對待測元素進行分析的方法。
原子發射光譜法包括了三個主要的過程,即:
由光源提供能量使樣品蒸發、形成氣態原子、並進一步使氣態原子激發而
產生光輻射;
將光源發出的復合光經單色器分解成按波長順序排列的譜線,形成光譜;
用檢測器檢測光譜中譜線的波長和強度。
由於待測元素原子的能級結構不同,因此發射譜線的特徵不同,據此可對樣品進行定性分析;而根據待測元素原子的濃度不同,因此發射強度不同,可實現元素的定量測定。
參考資料在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