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醫學鑒定中,如何判定傷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陳某在2006年10月19目被人用水果刀捅傷腹部後在當地縣醫院進行腹腔探查術,被診斷為「腸系膜破裂,第十一軟骨斷裂」,入院治療,一個月後病情加重,遂被考慮為「十二指腸瘺」,建議轉院。同年11月15日轉入市級醫院進行腹腔探查術,見腹腔內粘連明顯,膿腔形成,被診斷為「腹部刀刺傷,十二指腸瘺」,在該院經進一步治療,同年12月14日出現精神萎靡,症狀加重。家屬因經濟困難而要求出院,6日後陳某死亡。法醫病理屍檢報告:輕度腦水腫,重度肺水腫,右心室附壁血栓,冠狀動脈及主動粥樣硬化,輕度脂肪心,肝臟、腎臟、胰腺自溶,脂肪肝,小腸破裂縫合後與周圍組織廣泛粘連合並膽汁性炎症。分析說明:陳某被人用銳器刺傷右腹部,造成十二指腸破裂及結腸系膜破裂。傷後第一次進行剖腹探查術,術中未能發現十二指腸破裂,形成十二指腸瘺,因長時間十二指腸瘺並發電解質紊亂,腹腔嚴重感染,重度營養不良,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第一次手術探查未能發現十二指腸破裂,及其以後對腸瘺的處理不當,是造成陳某死亡的重要因素。從此案例看出,外傷引起十二指腸瘺,外傷是直接原因;腹腔嚴重感染,重度營養不良,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是結果。
依法分析
在損害案件的法醫學鑒定中,有時被鑒定人可能在受傷前患有某種疾病,而在受傷後誘發疾病;或受傷前雖是健康或不自覺有病,在受傷後也可發生疾病以及後遺症等。此時鑒定人需解決損害與疾病及其他之間的因果關系,為案件訴訟提供依據。
(一)損傷與疾病及其他的因果關系的判定原則
1.損傷與疾病的因果關系是客觀現象間一種聯系:表現為由損傷引起,產生或造成疾病的一種現象,即損傷為原因,疾病為結果,這就是因果關系的客觀性。因此,判定損傷與疾病之間是否存在著因果關系,一定要深人到客觀事物中進行調查研究,即了解案情,了解受害人損傷前的身體狀況等。
2.損傷為原因,疾病為結果的區別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只從損傷與疾病之間的一聯串鏈條中抽出其局部加以研究才能明確表示因果關系,這叫做直接因果關系。
3.損傷與疾病的表現在時間上有先後次序:損傷在前,疾病的出現在後,因此,必須從疾病出現以前所發生損傷中去尋找原因。
4.如果損傷是在多人多次的情況下形成,則就各人、各次個別地鑒別損傷的程度,而對疾病之發生分清哪個原因是主要的,哪個是次要的。從而確定某人、某次、某部位的損傷對引起疾病的主次問題。
(二)損傷與疾病的因果關系的類型:損傷與疾病之間沒有因果關系;損傷與疾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此時又可分為直接的與間接的因果關系。而此時兩者均有必然性與偶然性之分。
1.直接因果關系:這是指外力直接作用於人體的健康組織、器官,而加速破壞組織、器官解剖學結構的完整性,並出現功能障礙等臨床症狀。例如,顱腦損傷後發生損傷性癲癇,即顱腦損傷為原因,損傷性癲癇為結果,此兩者之問有著直接因果關系。
2.間接因果關系:這是指外力作用於人體原有的患病處,而在正常情況下,可不致於破壞組織、器官的連續性、完整性以及引起功能障礙,然而已有潛在性病變之基礎上,使其病變表面化或更加惡化。間接因果關系的基本表現形式:(1)誘因:由於損傷誘發潛在性病變加重。例如,頭部損傷後發生先天性或已有的動脈瘤等血管性病變破裂,致使蛛網膜下腔出血,即頭部損傷是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誘因。(2)輔因:損傷僅在疾病過程中起輔助作用。例如,右大腿被他人踢傷,傷後右大腿持續疼痛並伴有發熱,經x線攝片示骨肉瘤,即下肢損傷是顯示骨肉瘤的輔因。(3)損傷又介入第三人行為,或介入被害人本身的行為,或介入自然因素造成進一步損害。例如,某甲被某乙打傷,傷並不嚴重,然而在醫院診治過程中,由於醫生丙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擴創,致使某甲創口感染,並發膿毒敗血症。又例如,某甲把某乙打傷,其創口因細菌感染引起破傷風。上述二例原發的損傷與膿毒敗血症、破傷風之間存在著間接因果關系。(4)被害人的損害結果影響到第三人而發生損害。例如,汽車將小孩撞死,小孩的母親由於精神上的嚴重刺激,舊病復發或並發精神異常。
技巧提示
判定傷、病因果關系的方法:
1.仔細、認真地收集並觀察被害人本身的情況,損傷發生的時間、地點、外力作用的大小、方向、性狀、損傷部位、嚴重程度,以判定發生損傷的原因。
2.認真觀察繼發疾病的時間、臨床症狀以及各種醫學檢查等,用以正確診斷疾病的存在。
3.應用醫學和法醫學的理論和技術,探索從受傷到發生疾病的時間間隔的規律性和病理現象的連續性;損傷與疾病之間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聯系。總之,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必要時求助於專業醫師的協作,以診斷損傷與疾病的直接因果關系。例如,顱內晚期出血是否確系某種外力造成,此時應依據(1)有確鑿的頭部損傷史;(2)必須明確出血之存在,通過腦cT掃描、病理乃至臨床檢查(如鑽顱術、腰椎穿刺術)等來診斷;(3)頭部損傷與腦出血之間必須有較短的間隔期,一般不超過6—8周,但遇到更長的間隔期時,則需要研究後遺症等問題;(4)既往病史中未發現有腦出血的原因(腦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血管系統疾病等)。
4.損傷與疾病確有直接因果關系時,應依照《人體重傷鑒定標准》有關奈款,評定損傷程度,以及參照因傷、病喪失勞動能力鑒定標準的有關內容,認定由於損傷而致疾病,並評定喪失全部或者部分勞動能力。
5.損傷與疾病之間系間接因果關系時,一般不援引《人體重傷鑒定標准》有關條款。
6.損傷與疾病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時,則不援引《人體重傷鑒定標准》。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工藝危害析(PHA)用危害析:
故障假設/檢查表(What if/Checklist)、故障類型與影響(FMEA)、危險與操作性研究(HAZOP)、保護層析(LOPA)、故障樹析(FTA)等
C. 職業健康危險危害程度分級方法都有哪些
職業危險危害程度分級,即是將生產中發生事故的危險程度和承受職業危害程度,分等劃級,以便明確重點,從而分清輕重緩急。它是勞動保護科學管理的一種方法,國外稱之為A、B、C法按其性質與內容,可分為危險程度分級和危害程度分級兩大類別。
一、危險程度分級按危險的性質及可能造成的後果的嚴重程度,把危險分等劃級,叫做危險分級。所謂危險,是一種現存的或潛在的狀態,出現時能引起事故或不幸。危險是安全的對立面。
國外的危險分級方法:國外在危險分級的劃分方法方面,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類:①根據同系統或類似系統的以往事故經驗教訓,指定分類等級;②利用安全系數或安全閥值來評價危險性;③評價者根據過去的經驗,按自己的見解,指定一系列數值尺度評價危險性。
國內的危險評價方法:應用最廣的方法是安全檢查表評價法,其次還有系統綜合評價法、模糊評價法和安全等級系數法等。
二、職業危害程度分級標準是一種定性定量的管理評價方法,目前我國已頒分職業危害分級標准8項,其中部頒標准1項。分級標准將職業危害分為5個等級,即:0級危害(安全作業,可容許的風險)、Ⅰ級危害(輕度危害作業,可承受的風險:在加強個人防護的基礎上,定期監測)、Ⅱ級危害(中度危害作業,中度風險)、Ⅲ級危害(高度危害作業,重大風險)、Ⅳ級危害(極度危害作業,不可承受風險)。針對不同的危害級別實行不同的監察管理辦法。
D. 試說出幾種危害識別的方法都有哪些
危害和環境因素識別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檢查表(SCL)、故障假設分析(WI)、預危害性分析(PHA)、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樹分析(ETA)、故障樹分析(FTA)等等。
E. 什麼是密爾傷害原則
密爾傷害原則就是不傷害原則。
密爾的思想在強調自由的同時重視公平分配,開啟了「由個人本位轉向社會本位之自由思想」的積極自由主義趨向。從政府權力和個體權利的界限出發,確立了政府行政權力在無為與有為之間的合理性限度,既要求政府行政權力不能侵害個人權利,又要求政府應當關注公平分配,履行應有的社會責任,與古典自由主義「不幹涉」原則相對,可以把這一限度稱為「不傷害」(Donoharm)原則。
密爾在《論自由》(OnLiberty)中通過釐清「群」「己」權界,來謀求公權與私權的界限。
1、釐清個人自由的范圍。密爾提出「主體(一個人或人的群體)被允許或必須被允許不受別人干涉地做他有能力做的事、成為他願意成為的人」?,自由在這一意義上是「免於干涉的」(Freefrom)的自由(188)。
2、釐清傷害的性質。人類之所以有理由有權利可以個別地或集體地對其中任何成員的行動自由進行干涉,唯一的目的只是自我防禦。
3、釐清干涉的限度。現實問題是在什麼地方設置這一限度?干涉到何種程度是正當的?政府幹涉之當或不當,不同的人又有著不同的要求。
原則:
又叫無傷原則,就是要求首先考慮到和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病人或研究對象對象的傷害。
從「有利原則的另一個方面」到獨立的生命倫理學原則
醫學科學和醫療職業的性質,決定「有利於病人」是善待病人或研究對象的重要原則。
醫學的這種特殊性質也決定著應該不傷害病人或研究對象,最大的限度地降低對病人或研究對象的傷害。在生物醫學中「傷害」主要指身體上的傷害,包括疼痛和痛苦、殘疾和死亡,精神上的傷害以及其他損害,如經濟上的損失。
人們通常認為第一條原則是「不傷害」,西方往往用拉丁語「primum nonnocere」直譯為「首先不傷害」
F. 對被試造成持久性傷害的心理學實驗有哪些
斯坦福監獄實驗、小阿爾伯特實驗(恐懼學習實驗)華生1990年進行的實驗。
實驗,指的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據科學研究的目的,盡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響,突出主要因素並利用一些專門的儀器設備,而人為地變革、控制或模擬研究對象,使某一些事物(或過程)發生或再現,從而去認識自然現象、自然性質、自然規律。
G. 元素硫沉積傷害實驗研究
由於含硫天然氣實驗具有溫度高、壓力高、毒性大、實驗周期長等特點,同時因為對設備的要求和實驗人員的限制,相關實驗研究及公開文獻報道極少。2000年Jamal H.Abou-Kassem利用氮氣攜帶硫蒸氣注入岩心,模擬了元素硫在岩心中的沉積,但其實驗條件和結論還值得深入研究。基於此,本研究模擬了實際地層高溫高壓下元素硫沉積衰竭式實驗。
3.1.1 實驗目的
隨著高含硫氣藏開發的不斷加快,高含硫氣藏相態、元素硫溶解度、沉積傷害模型、考慮硫沉積的多組分數值模型等基礎理論研究已得到了充分重視。但所有的理論模型都建立在硫析出就即刻沉積的基礎之上,沒有考慮氣流的運動,元素硫沉積其實是個動態的平衡。
為更加真實地反映元素硫沉積對岩心滲透率的影響。岩心採用天然碳酸鹽岩岩心,氣源採用與過量硫粉充分混合的高含硫天然氣,進行了元素硫沉積衰竭式實驗,實驗結束後,在相同條件下,對比岩心滲透率的大小。
3.1.2 實驗原理及方法
(1)實驗裝置及材料
1)岩心流動實驗裝置:包括岩心挾持器、回壓閥、增壓泵、攪拌器、數字流量計、配樣器、轉樣器、回壓泵。
2)實驗材料:天然岩心(取自四川含硫氣田),用硫粉充分攪拌飽和的含硫混合天然氣。
(2)測量原理
為了真實地模擬實際儲層高溫高壓下元素硫沉積對儲層岩心滲透率的傷害,同時為了保證實時計算測量的安全性,實驗壓差保持在1MPa,實驗原理與常規的滲透率測試一樣,待氣體流量穩定後,測量岩心兩端壓差及數字流量計的出口流量,採用穩定達西流動公式計算岩心滲透率:
從表3.4中可以看出,實驗結束後,在常溫常壓下進行滲透率測試,岩心1滲透率從1.02×10-3μm2變成0.89×10-3μm2,滲透率傷害率為12.7%。岩心2滲透率從0.97×10-3μm2變成0.83×10-3μm2,滲透率傷害率為14.4%。這是因為隨著壓力的降低,元素硫顆粒從飽和的含硫天然氣中析出,加上有部分水汽的作用,使得元素硫顆粒吸附停留在天然碳酸鹽岩孔隙壁面上,降低了岩心滲透率。
H. 鑽井液、完井液引起儲層損害評價新方法——高溫高壓岩心動態損害評價系統的研究
余維初1,2,3蘇長明1鄢捷年2
(1.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北京100083;2.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102249;3.長江大學,荊州434023)
摘要 高溫高壓岩心動態損害評價系統是石油勘探開發中評價儲層損害深度與程度的新的評價實驗方法與實驗儀器,它可以測量岩心受入井流體損害前各分段的原始滲透率值,然後不需取出岩心,就可以直接在模擬儲層溫度、壓力及流速條件下,用泥漿泵驅替高壓液體罐中的入井流體,在岩心端面進行動態剪切損害。損害過程完成後,也不需取出岩心,而是通過換向閥門改變流體的流動方向,再由平流泵驅替液體,測量儲層岩心受損害後各段的滲透率值。通過對比岩心各分段的滲透率變化情況,即可確定岩心受入井流體損害的深度和程度,從而優選出滿足保護油氣層需要的鑽井液與完井液。目前「評價系統」及配套智能化軟體已在多個油田企業投入使用,並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 岩心 儲層保護 動態損害 評價系統 鑽井液與完井液
A New Method Used to Evaluate Formation Damage Caused by Drilling & Completion Fluids——Investigation of the HTHP Core Dynamic Damage Evaluation Testing System
YU Wei-chu1,2,3,SU Chang-ming1,YAN Jie-nian2
(1.Exploration & Proction Research lnstitute,SlNOPEC,Beijing100083;2.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102249;3.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434023)
Abstract The HTHP Core Dynamic Damage Evaluation Testing System is newly developed a new method and apparatus used for evaluation of the extent of formation damage caused by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fluids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It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original permeability of each section of the core sample before contamination by the drilling or completion fluid.Then,the core does not need to be taken out and the process of dynamic damage can be directly concted by flushing with the drilling or completion fluid using mud pump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simulated formation temperature,pressure and flow rate.After the damaged process is completed,the core is still kept in the holder and the permeability of each section of the core sample after damage can be measured by altering the flow direction with the reversal valve and flushing a fluid(cleaning water or kerosene)by the constant flow-rate pump.By comparing the permeability data that occur at each section of the core sample,the damage level and invasion depth can be determined,and the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fluids tha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formation protection can be selected.Currently,the new evaluation method,the testing system and associated software for formation damage inced by drilling fluid and completion fluids were applied in several oilfields widely,and favorable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Keywords core formation protection dynamic damage testing system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fluids
隨著世界石油生產的不斷擴大與發展,油層傷害與保護的問題日益為各國石油工程師們所關注。油層傷害一旦產生,其補救措施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因此,國外早在20世紀40~50年代就開始了油層傷害與保護的室內試驗研究。我國也在20世紀70~80年代開始著手研究油層傷害問題,並建立了相應的儲層損害評價實驗方法及相關儀器。然而隨著油氣田勘探與開發逐步轉向深層,原有的儲層損害評價方法已不能適應。因此,要想在油氣層保護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能夠適應更深的地層勘探開發的儲層損害評價新方法和與之相配套的評價手段,既可以測量岩心各段的原始和損害後滲透率,又能模擬儲層溫度、壓力及泥漿上返速度等條件對岩心進行動態損害評價的新方法、新儀器。
本文主要介紹了該「評價系統」的設計思路、設計原理、技術性能指標、實驗參數計算方法及其應用情況。
1 「評價系統」 的設計思路和工作原理
1.1 設計思路
(1)該「評價系統」首先要能夠測量岩心各段的原始滲透率(Koi)和受損害後滲透率(Kdi)。根據本項目組的專利技術滲透率梯度儀(專利號:91226407.1)的工作原理和設計思路,由達西定理公式便可很方便地計算出岩心各段損害前後的滲透率參數。
(2)根據本項目組專利技術新型智能高溫高壓岩心動態失水儀(專利號:ZL200420017823.7)的工作原理和設計思路,在模擬地層溫度、壓力、井眼環空泥漿上返速率的條件下對岩心某個端面進行動態剪切污染損害實驗。
(3)根據本項目組專利技術高溫高壓岩心動態損害評價實驗儀(專利號:200410030637.1,ZL200420047524.8)在滲透率測量完成後,不需取出岩心,而是在模擬地層溫度、壓力、井眼環空泥漿返速的條件下對岩心進行動態污染實驗。在對岩心進行動態損害時,利用相關閥門,關閉岩心多段滲透率的測量機構,採用特製泥漿泵,在模擬地層溫度、壓力和井眼環空泥漿上返速度的條件下,對岩心的某個端面進行動態剪切污染,動態污染採用端面循環剪切式結構。實現一次裝入岩心就可以在模擬地層溫度、壓力、井眼環空泥漿返速的條件下對岩心進行動態污染,以及污染前後岩心多項滲透率參數測試的評價實驗研究。
(4)在多段滲透率測試過程中「評價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用了本項目組的專利技術高壓精密平流泵(專利號:ZL02278357.1)首次實現恆流、恆壓以及無脈動微量液體的輸送技術。
(5)「評價系統」的核心部分使用了本項目組的專利技術岩心夾持器(專利號:ZL93216048.4)首次採用金屬骨架硫化技術、「O」型密封圈技術以及橡膠的自封原理,打破了老型產品的擠壓式密封結構,順利地實現了沿岩心軸向建立多測點技術。
該「評價系統」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將岩心損害前後各段滲透率變化測試和對岩心端面的動態污染損害機構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順利地實現了設計目的。
1.2 儀器的組成結構及工作原理
為了實現在同一台儀器上完成岩心的多段滲透率測試和模擬井下條件對岩心的動態損害,從而准確高效地評價鑽井液保護油氣層的效果,根據鑽井工藝要求和上述設計思路,把高溫高壓岩心動態損害評價系統設計成如圖1所示的工藝流程,它主要由精密平流泵、泥漿泵、液體罐、端面動循環並帶多個測壓點的岩心夾持器、流量計、電子天平、氣源、壓力感測器、溫度感測器、環壓泵、回壓控制器、加熱系統、數據採集與處理系統等部分組成。
圖1 高溫高壓岩心動態損害評價系統流程
1—氣源;2—高壓減壓閥;3—高壓液體罐;4—泥漿泵;5—流量計;6—電子天平;7—回壓控制器;8—環壓泵;9—端面循環的多測點岩心夾持器;10—閥門;11—壓力感測器;12—精密平流泵;13—排污閥;14—數據採集器;15—數據處理系統(計算機、列印機);16—加熱體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當關閉泥漿泵及相關閥門時,由精密平流泵驅替可進行岩心損害前後滲透率的測試;而當打開泥漿泵、流體管路及相關閥門時,可對液體罐中的鑽井液或完井液在實際儲層條件下進行循環,從而實現對儲層岩心端面進行動態損害模擬。軟體界面如圖2右上角所示。
「評價系統」由兩大部分組成:鑽井過程的動態損害模擬系統和多段滲透率測試系統。在動態損害模擬系統中(如圖2左邊部分),氮氣瓶給泥漿罐加壓,泥漿循環泵控制流量,使鑽井液以一定的壓力和流量從泥漿罐里泵出,通過岩心夾持器與岩心的端面接觸,對岩心端面進行高溫高壓動態損害評價實驗,最後流回泥漿罐,形成密閉循環。在壓力作用下,泥漿中的液體經過岩心而濾失,其動態失水經過管線流到電子天平稱重,就可以測量出岩心的動失水速率等多項實驗參數。
在滲透率測試部分(如圖2右邊部分),精密平流泵驅動實驗液體進入岩心,經過岩心流至電子天平。另外,多個壓力感測器實時採集岩心各測壓點的壓力值,根據達西定理進而可以算出岩心損害前後各分段的滲透率參數。
圖2 高溫高壓岩心動態損害評價系統軟體界面
1.3 數據採集與控制原理
1.3.1 硬體設計的總體思路
該「評價系統」控制部分硬體設計應具備以下主要功能:①溫度控制,模擬井下高溫工況;②流量控制,能夠根據流量設定值准確地控制磁力泵的排量,從而控制岩心端面鑽井液的流速,以模擬鑽井作業過程中實際泥漿環空返速;③圍壓監測,岩心夾持器圍壓通過步進電機控制,儀器能夠根據設定值自動控制並監測壓力,實時顯示在人機交互界面上;④儀器工作壓力監測,泥漿循環的工作壓力由氣源調節給定,同時受泥漿溫度的影響,軟體儀器自動檢測壓力參數;⑤動濾失量計量,鑽井液對岩心的損害是否已經完成,主要是看動濾失速率,當損害已充分時,動濾失速率曲線上升趨於平衡,不再變化或變化微小,說明鑽井液對岩心的動態損害實驗已經完成,這個過程一般需要150min,濾紙的動靜濾失速率道理也是一樣。
1.3.2 軟體部分
該「評價系統」控制軟體的人機交互、數據處理等功能由PC機完成,藉助PC機強大的繪圖、數據處理功能為用戶提供一個實時性好、穩定性強、界面直觀、使用方便的操作管理平台。用戶可通過計算機軟體非常清晰地掌握整個儀器運行的情況,可方便、及時地對實驗過程中的各項參數進行調整,並對數據進行分析。為研究人員提供友好、便捷的人機交互全中文界面及數據處理環境,同時實現數據的存儲,實驗曲線的繪制,數據報表的輸出和歷史數據的查詢等功能,其中包括流體通過岩心的孔隙體積倍數,岩心各段的滲透率、滲透率損害率、滲透率恢復率、鑽井液與完井液通過岩心時的動濾失速率等實驗參數,並且由計算機直接列印出實驗數據報表,「評價系統」控制軟體的人機交互主界面見圖2所示。
1.4 主要技術指標
該「評價系統」的主要技術性能指標如下:(1)鑽井液與完井液污染壓力:0~10MPa,測量岩心滲透率流動壓力最大可達60MPa;(2)工作溫度:室溫~150℃(最大可達230℃);(3)岩心端面流體線速度:0~1.8m/s;(4)實驗岩心規格:人造或天然儲層岩心,其尺寸為φ25×25-90;(5)測壓精度:±2‰;(6)鑽井液用量:2~3L;(7)滲透率測量范圍:(1~5000)×10-3μm2;(8)電源:220V,50Hz(要求使用穩壓電源)。
與其他油氣層損害評價實驗裝置相比,該「評價系統」無論在工作壓力和工作溫度方面,還是在岩心的滲透率測量范圍方面,均具有明顯優勢。不難看出,它適用於各種滲透性儲層,以及出現異常高壓或異常低壓的儲層,還適用於在井底溫度超過150℃的深井中應用。
2 實驗參數及計算方法
2.1 V返的計算
在鑽井過程中,鑽桿和鑽鋌處的環空返速可用下式進行計算: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
式中:Q為鑽井現場泥漿泵排量(L/s);D1,R分別為鑽頭直徑和半徑(in);D2,r分別為鑽桿或鑽鋌的直徑和半徑(in);
岩心端面處剪切速率的大小通過使用變頻器調節泥漿泵的轉速來實現,選擇合理排量的泥漿泵就可以任意模擬鑽井現場泥漿泵的排量。在鑽井過程中,根據泥漿環空水力學計算結果,當鑽桿或鑽鋌處環形空間泥漿的上返速度
2.2 岩心動濾失速率的計算
根據鑽井液動濾失方程,鑽井液或完井液通過岩心時的動濾失速率可使用下式計算: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
式中:fd為動濾失速率(mL/cm2·min);Δθ為Δt時間內的動濾失量(mL);Δt為滲濾時間(s);A為岩心端面滲濾面積(cm2)。
2.3 動態污染損害前後岩心各段滲透率的計算
在一定壓差的作用下,流體可在多孔介質中發生滲流。一般情況下,其流動規律可用達西定律來描述。因此,在動態污染前後,岩心各段滲透率參數的計算可通過應用達西定律公式來實現。由於是多點測試,可以將達西定律公式寫成:
3 實施效果
該項目技術產品已在江漢、江蘇、大慶、大港、吉林、中原、南方勘探公司、克拉瑪依、塔里木等各油田單位推廣了五十多台套,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使用效果良好,它可以測量出岩心沿長度方向的非均質性,並能判斷同一岩心在受鑽井、完井液損害前後各段滲透率和損害深度程度,也可評價各種增產措施的效果,優選鑽井、完井液體系配方、優化增產措施,達到保護油氣層的目的,並認識了油氣層特性,提高了油氣田的勘探和開發效率。上述各油田通過該「評價系統」篩選出的優質鑽井、完井液,起到了保護油氣層的效果,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提高了油氣井產量,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成果的推廣應用為保護油氣層技術研究和油氣田評價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全新的評價手段和評價方法,還使得其在理論和實驗技術上獲得了重大突破,其實驗研究結果對油氣田勘探與開發方案的科學決策、油氣田的發現、提高油氣井產量、延長油田的開發周期以及保護油氣層領域的科學研究將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該評價新方法以及相關技術產品使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生產力,填補了我國在相關實驗技術領域裝備製造上的空白,具有同類技術的國際先進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淑廉等.JHDS-高溫高壓動失水儀的研製.江漢石油學院學報[J],1988,10(1):32~35.
[2]余維初,李淑廉等.滲透率梯度測試儀的研製.石油鑽采工藝[J],1995,17(5):82~86.
[3]樊世忠.《油氣層保護與評價》[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88.
[4]Bourgoyne A T,et al.,Applied Drilling Engineering.SPE Textbook,1991.
[5]岩石物性滲數測試裝置CN2188205Y全文1995.1.25.
[6]一種岩心物性能自動檢測裝置CN2342371Y,1999.10.6.
[7]Joseph Shen J S,Brea,Calif Automated Steady State Relative Permeability Measurement System US4773254M1988.9~27.
[8]Appar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relative permeability and capillary pressure of porous rock.US5297420,199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