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大家幫我找一篇論文案例,題目《配送中心選址研究》謝謝啦
物流配送中心選址分析
提要:本文分析物流配送中心選址的影響因素及選址方法;針對重心法在物流配送中心選址中的應用舉出實例,並運用選址度量法對重心法在選址決策中存在的缺陷進行改進,通過綜合分析得到最佳選址方案。
在物流系統中,配送中心居於重要的樞紐地位。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是指在一個具有若干供應點及若干需求點的經濟區域內,選一個或多個地址設置配送中心的規劃過程。較佳的物流配送中心選址方案可以有效地節約費用,促進生產和消費的協調與配合,保證物流系統的平衡發展。因此,物流配送中心的合理選址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物流配送中心選址的影響因素
(一)貨物分布和數量。這是配送中心配送的對象,如貨物來源和去向的分布情況、歷史和現在以及將來的預測和發展等。配送中心應該盡可能地與生產地和配送區域形成短距離優化。貨物數量是隨配送規模的增長而不斷增長的。貨物增長率越高,越是要求配送中心選址的合理性,從而減少輸送過程中不必要的浪費。
(二)運輸條件。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應接近交通運輸樞紐,使配送中心形成物流過程中的一個恰當的結點。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配送中心應盡可能靠近鐵路貨運站、港口及公路。
(三)用地條件。物流配送中心的佔地問題在土地日益昂貴的今天顯得越來越重要。是利用現有的土地,還是重新征地?地價如何?是否符合政府規劃要求等等,在建設配送中心時都要進行綜合考慮。
(四)商品流動。企業生產的消費品隨著人口的轉移而變化,應據此更好地為企業的配送系統定位。同時,工業產品市場也會轉移變化,為了確定原材料和半成品等商品的流動變化情況,在進行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時,應考慮有關商品流動的具體情況。
(五)其他因素。如勞動力、運輸與服務的方便程度、投資額的限制等。
二、物流配送中心選址方法
(一)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根據選址影響因素和選址原則,依靠專家或管理人員豐富的經驗、知識及其綜合分析能力,確定配送中心的具體選址。主要有專家打分法、德爾菲法。定性方法的優點是注重歷史經驗,簡單易行。其缺點是容易犯經驗主義和主觀主義的錯誤,並且當可選地點較多時,不易做出理想的決策,導致決策的可靠性不高。
(二)定量分析法。定量的方法主要包括重心法、鮑莫爾-沃爾夫法、運輸規劃法、Cluster法、CFLP法、混合0-1整數規劃法、雙層規劃法、遺傳演算法等。定量方法選址的優點是能求出比較准確可信的解。其中,重心法是研究單個物流配送中心選址的常用方法,這種方法將物流系統中的需求點和資源點看成是分布在某一平面范圍內的物流系統,各點的需求量和資源量分別看成是物體的重量,物體系統的重心作為物流網點的最佳設置點。
三、物流配送中心合理選址案例分析
(一)重心法模型選址實例。現假設冠芝霖手機大賣場總部要擬建一個物流配送中心來負責其在蘇州市區內各店的物流配送,根據這4個店在地圖上的具體位置建立直角坐標系,以其中一個店的坐標為(0,0),同時假設單位運量單位距離的運輸成本相同,年物流運輸量如表1所示,試用重心法確定物流配送中心的坐標位置。一般來說,根據重心法模型計算得出配送中心的位置坐標為(11.5,9.9),由地圖可知該點恰好位於三香公園所在位置。(表1)
(二)對重心法模型的改進。重心法是使用比較早的一種方法,計算簡單,而且其配送中心地點的選擇是不加特定限制的,具有自由選擇的長處。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重心法模型的自由度過多也是一個缺點,它僅考慮運輸費用而沒有考慮配送中心建設的固定費用(包括基本建設費用和固定經營費用)及因經營管理產生的可變費用。有時由重心法計算求得的最佳地點實際上並不可行,有的地點很可能在河流湖泊上或街道中間等,此時就要根據客觀條件,放棄最優位置而另外選擇一個比較滿意的位置,所以需要對其進行改進。
當由重心法計算所得到的坐標在實際中不可行時,考慮市政規劃和地理條件等因素後,在以重心坐標為圓心,以R為半徑的圓形區域中選擇幾個可行的備選點,然後利用選址度量法從備選點中選出最佳物流配送中心建設點。選址度量法是一種既考慮定量因素、又考慮定性因素用以支持設施選址的方法,是評價綜合因素的另一類選址方法,步驟如下:
1、將各因素分為成本因素和非成本因素,確定其成本因素比重:x和非成本因素比重:1-x(0≤x≤1)。
2、確定客觀度量值OM:
OM=1/[C(1/C)](1)
C為第i個可行位置的第j項成本;OM=1,m為客觀因素數目;n為可行位置數。
3、確定非成本因素度量值SM:
SM=[I×(W/W)](2)
W為i位置對k因素的比重;W/W為非成本因素的評價值;I為k非成本因素的權重;M為非成本因素數目。
4、確定位置度量值LM:
LM=xSM+(1-x)OM(3)
5、決策。LM最大者是最佳位置。
由於上述所算坐標點(11.5,9.9)在實際中不可行。根據市政規劃、地理位置和配送中心選址因素,我們在以(11.5,9.9)為圓心以1個單位長為半徑的圓形區域內得到3個備選點:P(10.8,10.3)、P(11.8,10.5)、P(12.3,9.5)。
這些備選點中需要考慮的成本因素有:土地價格、運輸成本和建安費;非成本因素有:自然環境條件、對城市居民的影響、距離交通主幹道遠近。通過德爾非法得成本因素比重x=0.65,非成本因素比重1-x=0.35。成本因素中P、P、P的土地價格:C=4000,C=7000,C=5600,運輸成本C=450,C=340,C=300,建安費:C=2050,C=1800,C=2000;非成本因素中P、P、P的自然環境條件比值:W=0.4,W=0.6,W=0.3;對城市居民影響大小:W=0.5,W=0.6,W=0.4;距離城市主幹道遠近:W=0.2,W=0.4,W=0.7。非成本因素權系數I=0.3,I=0.3,I=0.4。
根據公式(1)、(2)、(3),可以得出,LM=0.33,LM=0.30,LM=0.36。LM>LM>LM,所以點P(12.3,9.5)是建該配送中心的最佳位置。
四、結語
定性選址方法比較注重歷史經驗,簡單易行,但是容易犯經驗主義和主觀主義的錯誤,並且當可選地點較多時,不易做出理想的決策,導致決策的可靠性不高。與定性方法相比較,用定量選址方法進行選址時是能求出比較准確、可信的解,但又常常為了量化,使本來比較復雜的事物簡單化、模栩化了,甚至有的意見被量化以後可能被誤解和曲解。因此,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是一種比較科學而又切合實際的選址方法。本文中的選址度量法由於既考慮了定量因素、又考慮了定性因素,並結合了實際情況、成本因素和非成本因素的影響,對重心法改進以後使得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更加科學和合理。此方法綜合了定性和定量兩方面的優點,能夠做出比較理想的決策。
❷ 配送中心選址模型有哪些
這個問題不錯,我剛好拿來做數模論文,如果採用層次分析方法來進行方案的優選,按照權值的大小,會選擇Al,A4,A6三個備選地址來建立商品配送中心。然而這種決策會導致到重點客服地區的距離大於規定的要求,總的建設費用超過限定的建設費用,從而使這種決策變得不可行。而用本文提出的層次分析-整數規劃法的選擇模型進行決策就避免了以上問題的出現,得到的結果是在候選地Al,A5,A6址建立客服配送中心。
❸ 配送中心選址法 用重心法 請寫明詳細步驟
配送中心選址是指在一個具有若干供應點及若干個需求點的經濟區域內,選一個地址設置配送中心的規劃過程。較佳的配送中心選址方案能使商品通過配送中心的匯集、中轉、分發,直至配送到需求點的全過程的效益最好。
一 配送中心的選址
(一)配送中心選址的原則
1.適應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選址須與國家以及省市的經濟發展方針、政策相適應,與物流資源和需求分布相適應。
2.協調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選址應將國家或區域的物流網路作為一個大系統來考慮,使配送中心的設施設備,在地域分布、物流技術水平等方面互相協調。
3.經濟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發展過程中的總費用主要包括建設費用和經營費用兩部分。配送中心選址在市區、近郊及遠郊,其建設規模和費用以及經營費用是不同的,選址時應用成本費用分析等定量方法進行分析,選擇合理的選址地點。
4.戰略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選址應具有戰略眼光,既要考慮目前的實際需要,又要考慮日後發展的可能。
(二)配送中心選址的影響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
(1)氣象條件。配送中心選址過程中,主要考慮的氣象條件有溫度、風力、降水量、無霜期、年平均蒸發量等指標。
(2)地質條件。配送中心是大量商品的集結地。配送中心擁有大量的建築物及構築物,有些商品的重量很大,這些都對地面造成很大的壓力。如果陪送中心地面以下存在著淤泥層、鬆土層等不良地質條件,會在受壓地段造成沉陷、翻漿等嚴重後果,為此,配送中心選址要求土壤承載力要高。
(3)水文條件。配送中心選址需遠離容易泛濫的河川流域與地下水上溢的區域。要認真考察近年的水文資料,洪泛區、內澇區、干河灘等區域絕對禁止選擇。
(4)地形條件。配送中心應選擇地勢較高、地形平坦之處,且應具有適當的面積與外型。
2.經營環境因素
(1)經營環境。配送中心所在地區的物流產業政策對物流企業的經濟效益將產生重要影響。本地區物流發展水平,行業內競爭情況等也是影響選址的重要因素。
(2)顧客需求分布。配送中心服務對象的分布,經營配送的商品及顧客對配送服務的要求等是配送中心選址必須考慮的。經營不同類型商品的配送中心最好能分別布局在不同區域,因為顧客分布狀況、配送商品數量的增加和顧客對配送服務要求的提高等都對配送中心的經營和管理帶來影響。
(3)物流費用。配送中心選址必須考慮物流費用,應綜合考慮總費用的合理性,大多數配送中心選址接近服務服務需求地,以便縮短運距、降低運費等物流費用
3.基礎設施狀況
(1)交通條件。配送中心選址時必須考慮交通運輸條件。運輸是物流活動的核心環節,配送活動必須依靠各種運輸方式所組成的最有效的運輸系統,才能及時、准確地將商品送交給顧客。所以,配送中心的選址應盡可能接近交通運輸樞紐,如高速公路、主要幹道、其他交通運輸站港等,以提高配送效率,縮短配送運輸時間
(2)公共設施狀況。配送中心周圍的公共設施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要求有充足的供水、電、氣、熱的能力,排污能力,此外還應有信息網路技術條件。
4.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環境保護方面的要求,選址地周邊狀況等。
❹ 現代物流配送中心選址影響因素的相關資料
一、物流配送中心選址的影響因素
(一)貨物分布和數量。這是配送中心配送的對象,如貨物來源和去向的分布情況、歷史和現在以及將來的預測和發展等。配送中心應該盡可能地與生產地和配送區域形成短距離優化。貨物數量是隨配送規模的增長而不斷增長的。貨物增長率越高,越是要求配送中心選址的合理性,從而減少輸送過程中不必要的浪費。 (二)運輸條件。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應接近交通運輸樞紐,使配送中心形成物流過程中的一個恰當的結點。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配送中心應盡可能靠近鐵路貨運站、港口及公路。
(三)用地條件。物流配送中心的佔地問題在土地日益昂貴的今天顯得越來越重要。是利用現有的土地,還是重新征地?地價如何?是否符合政府規劃要求等等,在建設配送中心時都要進行綜合考慮。
(四)商品流動。企業生產的消費品隨著人口的轉移而變化,應據此更好地為企業的配送系統定位。同時,工業產品市場也會轉移變化,為了確定原材料和半成品等商品的流動變化情況,在進行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時,應考慮有關商品流動的具體情況。
(五)其他因素。如勞動力、運輸與服務的方便程度、投資額的限制等。
二、物流配送中心選址方法
(一)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根據選址影響因素和選址原則,依靠專家或管理人員豐富的經驗、知識及其綜合分析能力,確定配送中心的具體選址。主要有專家打分法、德爾菲法。定性方法的優點是注重歷史經驗,簡單易行。其缺點是容易犯經驗主義和主觀主義的錯誤,並且當可選地點較多時,不易做出理想的決策,導致決策的可靠性不高。
(二)定量分析法。定量的方法主要包括重心法、鮑莫爾-沃爾夫法、運輸規劃法、Cluster法、CFLP法、混合0-1整數規劃法、雙層規劃法、遺傳演算法等。定量方法選址的優點是能求出比較准確可信的解。其中,重心法是研究單個物流配送中心選址的常用方法,這種方法將物流系統中的需求點和資源點看成是分布在某一平面范圍內的物流系統,各點的需求量和資源量分別看成是物體的重量,物體系統的重心作為物流網點的最佳設置點。
❺ 建立一個物流配送中心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1、交通條件
交通條件是影響物流效率和配送成本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大宗物資的配送。物流配送中心選址應接近交通運輸樞紐,使配送中心形成物流過程中的一個恰當的結點。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配送中心應盡可能靠近交通要道,如高速公路、鐵路貨運站、港口、空港等。
2、用地條件
配送中心需要佔用一定數量的土地,用地必須符合國家的土地政策和城市規劃。地價如何,是利用現有的土地,還是重新征地。是否符合政府規劃要求等等,在建設配送中心時都要進行綜合考慮。
3、貨物分布和數量
這是配送中心配送的對象,如貨物來源和去向的分布情況、歷史和現在以及將來的預測和發展等。配送中心應該盡可能地與生產地和配送區域形成短距離優化。貨物數量是隨配送規模的增長而不斷增長的。貨物增長率越高,越是要求配送中心選址的合理性,從而減少輸送過程中不必要的浪費。
4、經營環境
配送中心所在地區的優惠物流產業政策對物流企業的經濟效益將產生重要影響,數量充足和素質較高的勞動力條件也是配送中心選址考慮因素之一。經營不同類型商品的配送中心最好能分別布局在不同地域。
如生產型配送中心的選址應與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工業布局等緊密結合進行考慮。物流費用是配送中心選址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大多數配送中心選擇接近物流服務需求地,例如接近大型工業、商業區,以便縮短運距、降低運費等物流費用。
5、其他因素
如人力資源因素、投資額的限制、運輸與服務的方便程度等等。
❻ 舉例說明配送中心如何選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一、配送中心的相關概念 配送中心是一種物流節點,它不以儲藏倉庫的這種單一的形式出現,而是發揮配送職能的流通倉庫,也稱作基地、據點或流通中心。配送中心的目的是降低運輸成本、減少銷售機會的損失,為此建立設施、設備並開展經營、管理工作。 配送中心是以組織配送性銷售或供應,執行實物配送為主要職能的流通型結點。在配送中心中為了能更好地做送貨的編組准備,因此必然需要採取零星集貨、批量進貨等種種資源搜集工作和對貨物的分整、配備等工作,因此,也具有集貨中心、分貨中心的職能。為了更有效地、更高水平的配送,配送中心往往還有比較強的流通加工能力。此外,配送中心還必須執行貨物配備後的送達到戶的使命,這是和分貨中心只管分貨不管運達的重要不同之處。由此可見,如果說集貨中心、分貨中心、加工中心的職能還是較為單一的話,那麼,配送中心功能則較全面、完整,也可以說,配送中心實際上是集貨中心:分貨中心、加工中心功能之綜合,並有了配與送的更高水平。二、配送中心如何選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決策在物流運作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物流系統的運作中,配送中心的選址決策發揮著重要的影響。配送中心是連接工廠與客戶的中間橋梁,其選址方式往往決定著物流的配送距離和配送模式,進而影響著物流系統的運作效率。因此,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應用意義。 配送中心選址是指在一個具有若干供應點及若干個需求點的經濟區域內,選一個地址設置配送中心的規劃過程。較佳的配送中心選址方案能使商品通過配送中心的匯集、中轉、分發,直至配送到需求點的全過程的效益最好。(一)配送中心選址的原則1. 適應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選址須與國家以及省市的經濟發展方針、政策相適應,與物流資源和需求分布相適應。
2.協調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選址應將國家或區域的物流網路作為一個大系統來考慮,使配送中心的設施設備,在地域分布、物流技術水平等方面互相協調。
3.經濟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發展過程中的總費用主要包括建設費用和經營費用兩部分。配送中心選址在市區、近郊及遠郊,其建設規模和費用以及經營費用是不同的,選址時應用成本費用分析等定量方法進行分析,選擇合理的選址地點。
4.戰略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選址應具有戰略眼光,既要考慮目前的實際需要,又要考慮日後發展的可能。
(二)配送中心選址的影響因素1.自然環境因素 (1)氣象條件。配送中心選址過程中,主要考慮的氣象條件有溫度、風力、降水量、無霜期、年平均蒸發量等指標。
(2)地質條件。配送中心是大量商品的集結地。配送中心擁有大量的建築物及構築物,有些商品的重量很大,這些都對地面造成很大的壓力。如果陪送中心地面以下存在著淤泥層、鬆土層等不良地質條件,會在受壓地段造成沉陷、翻漿等嚴重後果,為此,配送中心選址要求土壤承載力要高。
(3)水文條件。配送中心選址需遠離容易泛濫的河川流域與地下水上溢的區域。要認真考察近年的水文資料,洪泛區、內澇區、干河灘等區域絕對禁止選擇。
(4)地形條件。配送中心應選擇地勢較高、地形平坦之處,且應具有適當的面積與外型。
2.經營環境因素 (1)經營環境。配送中心所在地區的物流產業政策對物流企業的經濟效益將產生重要影響。本地區物流發展水平,行業內競爭情況等也是影響選址的重要因素。
(2)顧客需求分布。配送中心服務對象的分布,經營配送的商品及顧客對配送服務的要求等是配送中心選址必須考慮的。經營不同類型商品的配送中心最好能分別布局在不同區域,因為顧客分布狀況、配送商品數量的增加和顧客對配送服務要求的提高等都對配送中心的經營和管理帶來影響。
(3)物流費用。配送中心選址必須考慮物流費用,應綜合考慮總費用的合理性,大多數配送中心選址接近服務服務需求地,以便縮短運距、降低運費等物流費用
3.基礎設施狀況 (1)交通條件。配送中心選址時必須考慮交通運輸條件。運輸是物流活動的核心環節,配送活動必須依靠各種運輸方式所組成的最有效的運輸系統,才能及時、准確地將商品送交給顧客。所以,配送中心的選址應盡可能接近交通運輸樞紐,如高速公路、主要幹道、其他交通運輸站港等,以提高配送效率,縮短配送運輸時間
(2)公共設施狀況。配送中心周圍的公共設施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要求有充足的供水、電、氣、熱的能力,排污能力,此外還應有信息網路技術條件。
4.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環境保護方面的要求,選址地周邊狀況等。(三)配送中心選址的基本程序 配送中心的選址直接影響配送中心各項活動的成本,同時也關繫到配送中心的正常運作和發展,因此,配送中心的選址和布局必須在充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自身經營的特點、商品特性及交通狀況等因素,在詳細分析現狀及預測的基礎上對配送中心進行選址。配送中心的選址可參照圖9-6所示的程序進行。
1.外部條件論證 (1)交通運輸條件。配送中心地址選擇應靠近交通運輸樞紐,以保證配送服務的及時性、准確性。
(2)用地條件。配送中心建設須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土地的來源、地價、土地的利用程度等要充分考慮並落實。
(3)顧客分布情況。准確掌握配送中心現有服務對象的分布情況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發展變化情況,因為顧客分布狀況的改變、配送商品數量的改變及顧客對配送服務要求的改變都會對配送中心的經營和管理產生影響。
(4)政策法規條件。掌握政府對配送中心建設的法律法規要求,那些地區不允許建設配送中心、那些地區政府有優惠政策等。
(5)附屬設施條件。配送中心周圍的服務設施也是考慮的因素之一,如外部信息網路技術條件,水電及通信等輔助設施,北方地區的供暖保溫設施等。
(6)其他。要考慮不同類別的配送中心對選址的需要的不同的。如有些配送中心所保管的商品有保溫設施、冷凍設施、危險品設施等對選址都有特殊要求
三、配送中心的發展趨勢 我國的物流企業,已開始起步。現在建設和營運的物流配送中心基本上是大型商場或連鎖店內部服務型的,還沒有實現社會化配送。我國未來社會化、專業化的配送中心將成為發展趨勢,同時,也將形成區域性布局的發展趨勢。這種布局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流通領域的物流走向合理化,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策製造商和各級供貨商的銷售體制和物流線的調整。現代化、社會化配送中心的建立必將在我國商業物流管理方面起到示範和促進作用,並將推動我國流通領域的發展。其特點有:
(一)採用當今國際上先進的供應鏈系統物流模式,全面優化商業物流管理, 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增強競爭能力。
(二)具有商業物流從無序走向有序的現代特徵。
(三)採用先進的管理機制開發適合國情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
(四)採用物流管理中的現代技術和方法,同時和當代電子商務發展相融合,涉及有Internet技術、EDI技術、POS技術、電子商務安全技術,等等。
(五)符合我國商業物流的發展方向,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近幾年來,我國政府和各省市政府已開始認識到物流對於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投資環境和提高地區經濟和工商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的重要性,把發展現代物流作為一項涉及經濟全局的戰略性問題來抓。把發展現代物流作為經濟騰飛的重要措施和支撐點之一。可以說,當今中國,現代物流已經走到了經濟發展的前台,成為了社會的熱點.
❼ 我國物流配送中心選址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物流配送中心實際上就是集貨中心、分貨中心、加工中心功能之綜合。建立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是企業強化客戶服務體制、削減流通成本、戰勝競爭對手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要實現物流配送中心自身的效率化,按照客戶的要求建立進貨體制以及保障物流作業的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就要考慮到配送中心的選址問題。
選址時要本著「以最小的成本消耗,創造自身以及客戶最大的經濟效益」原則。選址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擬建配送中心地區的地理條件、地形、環境、交通運輸條件、供電、通訊、地價、配送量、配送路線、費用、設施現狀、需求以及有關的法律條目等。除此之外還應該考慮有無競爭對手,配送中心所處的行業——例如製造商型配送中心選址應接近上游生產廠或進口港為宜;日常消費品應接近居民生活社區等。
以上問題歸結起來就為:經濟環境因素、自然環境因素、基礎設施和勞動力成本、競爭對手、企業內部因素。
解決以上問題對策:收集整理歷史資料進行物流分析,對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量進行分析和預測進行地址篩選,對配送中心作業的內容進行調查進行定量分析,考察入出貨的條件進行復查,規劃物流配送中心總務流量流程圖確定配送中心所選地址。
❽ 物流配送中心規劃與設計的倉儲選址方法
最常用的是靜態連續選址模型。選址因素包括運輸費率和該點的貨物運輸量等,代表性的方法是重心法(Center-of- gravity Approach)、網格法(Grid Method)、數值分析法,另外還包括圖表技術(Graphical Techniques)和近似法(Approximating Methods)等。這些方法體現現實情況的程度、計算的速度和難度、得出最優解的能力都各不相同。
重心法 多個配送中心的選址通常採用離散選址模型。常用的選址方法有優化法、模擬法和啟發法。優化法包括:精確法,如微積分和數學規劃模型、多重心法、混合——整數線性規劃法(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目標規劃法(Goal Programming)、樹型搜索法(Tree Search Approach)、動態規劃法(Dynamic Programming)及其他方法。
鮑摩爾——瓦爾夫模型
CFLP法
❾ 物流配送中心規劃方法有哪些
配送中心布局規劃理論方法雖然很多,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應用數學模型以其某一種或幾種運營指標達到最優為目標進行配送中心的布局規劃,例如,重心法、CELP法、HAMBURGERKuehn(奎漢·哈姆勃茲)模型、混合整數規劃法、遺傳演算法等;另一種是明確配送中心布局的原則,並根據此原則結合實際情況定性選取,顯然,這種方法存在說服力不強的問題。
❿ 物流配送中心如何選址
配送中心的選址直接影響配送中心各項活動的成本,同時也關繫到配送中心的正常運作和發展,因此,配送中心的選址和布局必須在充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自身經營的特點、商品特性及交通狀況等因素,在詳細分析現狀及預測的基礎上對配送中心進行選址。配送中心的選址可參照圖9-6所示的程序進行。
1.外部條件論證
(1)交通運輸條件。配送中心地址選擇應靠近交通運輸樞紐,以保證配送服務的及時性、准確性。
(2)用地條件。配送中心建設須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土地的來源、地價、土地的利用程度等要充分考慮並落實。
(3)顧客分布情況。准確掌握配送中心現有服務對象的分布情況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發展變化情況,因為顧客分布狀況的改變、配送商品數量的改變及顧客對配送服務要求的改變都會對配送中心的經營和管理產生影響。
(4)政策法規條件。掌握政府對配送中心建設的法律法規要求,那些地區不允許建設配送中心、那些地區政府有優惠政策等。
(5)附屬設施條件。配送中心周圍的服務設施也是考慮的因素之一,如外部信息網路技術條件,水電及通信等輔助設施,北方地區的供暖保溫設施等。
(6)其他。要考慮不同類別的配送中心對選址的需要的不同的。如有些配送中心所保管的商品有保溫設施、冷凍設施、危險品設施等對選址都有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