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手機利弊研究性課題研究方法

手機利弊研究性課題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2 02:25:18

① 手機對學生的影響研究性課題(急需)

連分都沒有....

② 手機對大學生的利弊研究

手機對大學生發展的利

首先是學習,現在的大學課堂已經逐漸進入一種智能化模式,很多老師都會選擇用手機軟體進行課堂打卡,也會選擇在學習軟體上布置作業,對於大學生來說,這是一種即方便又容易促進學習的方式,是非常值得使用的。


其次對於大學生來說,學習的范圍更廣闊了,可以吸收的東西有很多,所以就需要有更多的學習機會,手機就能帶來這樣的學習機會,現在的網路課程十分豐富,我們可以通過手機加強課內學習,也可以豐富課外學習,非常有利於我們的技能提升。

手機對大學生發展的弊

大學生的課外時間豐富,很多人在課外時間都會無所事事,一些人會選擇學習一些必要的東西,一些人也會選擇虛度,用手機打游戲是每個大學生都會乾的事,不過有些人過分沉迷,為了游戲機會丟了生活,這對於一個正在成長的少年來說是非常可惜的行為。還有一些大學生因為平時花錢大手大腳,導致生活拮據,然後通過手機貸款,一個沒有工作能力的人卻欠了大筆外債,自然是很可怕的事情。其他的例如被不法分子欺騙,進入傳銷組織,被網路暴力傷害等等都是手機對大學生造成的傷害。

③ 中學生使用手機的利弊(辯論賽,正方

中學生使用手機利大於弊的觀點1、使用手機可以加強信息交流,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2、使用手機可以用於上網查詢資料,幫助學習 3、上學、放學途中遇到突發事情,可以及時與家長聯系4、可以玩智力游戲,開發智力,調節大腦等.5、一些手機的拍攝功能,可以隨時拍下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 6、裡面的鬧鍾裝置,可以隨時使用. 7、通話記錄功能,手機不像家裡的電話一樣不在家的時候別人打電話來不知道,在手機里是有記錄的.方便查閱. (1)部分家長認為,給孩子配手機,方便聯系和溝通.比起公用電話,手機就方便衛生多了.有時候父母通過簡訊和孩子交流,比當面說還管用.馮女士說:「要在『第一時間』聯系孩子,顯然還是手機方便.孩子晚自習後要走夜路回家,用手機可及時和學校、家長聯系.」 手機比公用電話、IC電話用起來方便、衛生;其次手機代表著時代的進步;碰到危險或壞人可以及時報警.(2)加大對特殊群體的幫助.如聾啞孩子,他們用手機簡訊確實很方便.(3)手機是跟「繩」,「拴著」孩子放心.對孩子進行遙控管理是家長給孩子配備手機的主要原因.記者通過對三位新生家長的采訪了解到,其孩子都在步入高中後新配了手機,給手機的目的一是為了關鍵時刻能找到孩子,比如放學後能督促其盡快回家.二是一旦孩子路遇歹徒,能及時用電話報警.一位家長說,實際手機是跟「繩」,「拴著」孩子放心.(4)學生:手機是工具,(,受調查的學生認為,它能方便聯絡(40%),方便使用(25%),)1、聯絡家長方便.2、方便和同學聯系,固定電話不容易聯系找到對方.向朋友傾訴心聲,還可以通過發簡訊,在節日里為親朋好友送去祝福.3、如果路遇歹徒,也會給自己的人身安全帶來保障,也許還能幫助警察破案.(5)現在是個信息社會,時代在發展.(手機,象徵著時代的進步)現在是個信息社會,時代在發展,中學生用手機很正常,是一種時代潮流,再過個8年或10年,肯定絕大多數學生擁有手機.就像我們當時用手錶一樣,由稀奇到普通.所以我也不認為學生用手機會影響學習,如果認為玩游戲、發簡訊不利於學習,那麼就算禁止學生用手機,學生還是會做其他的事打發時間,比如聽隨身聽,關鍵是學生的道德自律,懂得尊重他人,不影響他人的學習.所以我認為手機作為現代人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是人與人溝通的重要工具,也是時尚的體現.. 隨著經濟的發展,手機作為現代人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是人與人溝通的重要工具,也是時尚的體現,反方可能提出的問題:問:有些觀點認為,中學生用帶手機,有些時候會在課堂上使用,這樣必然導致上課溜號,精力不集中.答:這只是一個方面的情況,手機的根本目的是方便通訊,有些個別情況利用手機進行了錯誤的行為,也只是一個方面,不能代表全部.如果用刀可能殺人,那麼世界上為了避免殺人情況發生,就不再生產刀具了嗎?學生手機現象最根本原因還是管理方式管理體制的問題,不應該從手機的使用者方面找原因.進行合理的教育和引導,避免手機使用產生的不良後果,才是正道.問:中學生帶手機是一種炫耀,會影響中學生從小培養艱苦樸素作風.答:手機在我國發展到今天已經不下十年了.但時至今日,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手機佔有量已經達到15476134部,佔世界手機市場的1/10.可見手機已經成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件必須品或者說是一個非常方便的通訊工具.其功能就是為了通訊,誠然目前有些手機生產商為了增加手機利潤集成了MP3,照相等功能,但這也功能也只是為了增加手機這一產品的附加值.所以,手機已經從十年前的神壇走進了普通百姓家(開個玩笑,街頭擦皮鞋的在工具箱里也能掏出個手機來),並不會對中國年輕一代傳統教育產生任何影響. 問:中學生帶手機是一種鋪張浪費、互相攀比.?答:你說我鋪張浪費?我要問 如果是舊社會 學生騎自行車上學被人說奢侈,那現在呢?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觀念還要進步啊!我們要走手機已成青少年文化的符號,就像香港上世紀70年代流行進大學買牛仔褲.我個人認為,中學生使用手機利大於弊.手機增加了青少年間的溝通方式.手機在中學里流行,符合青少年求新、求變的心理.在時代的前沿 順應了潮流我們祖國才能走在時代的前列畢竟學生一帶是祖國的未來啊!如果對方覺得會導致攀比,那舉例說衣服好了,穿衣服也有人攀比,是不是不

④ 求手機對青少年的影響研究性學習報告

開 題 報 告 課題研究背景: 根據目前已掌握的情況,發現有很多同學已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手機,就算暫時沒有購買手機的同學,大部分人認為自己有必要有一部手機。所以我們研究這個課題的目的是:了解同學購買手機的心態,討論中學生擁有手機的總體利弊以及應中學生購買手機的決策因素。 課題研究意義: 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機的普及率開始升高,且使用者范圍也開始擴張。幾年前,擁有一部手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對於學生來說更是遙不可及。今時不同往日,在學校里,手機幾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訊工具。而對於學生來說,手機不在是用於通訊,更多用於上網,打游戲,聽音樂。同學之間出現了攀比現象,看誰的手機的功能好或者是新機型,就想方設法去擁有。通過這次研究能夠使同學們認識到手機的真正用途,正確使用手機。 課題研究目標: 1.過調查使廣大中學生對現在中學生手機消費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2.使中學生能以正確的心態購買手機。 3.使中學生知道手機的利弊。 研究基本內容: 要想研究中學生對手機消費的認識,首先我們要全面、詳細了解手機的消費情況,便於我們更好的將正確對待手機的使用,更好的了解中學生擁有手機的利弊。 課題研究方法: 資料查閱法:利用網路進行查詢。 問卷調查法: 首先,先面向本班學生發放問卷,進行試填,然後可以試著面向其他班級發放,並把調查的問卷保密。 統計法:我們要了解中學生對手機消費的認識,並進行總結,歸納。 研究的計劃和時間安排: 第1、2、3周 階段任務:完成開題報告,查找資料,進行開題論證階段目的:有目的地開始,有詳盡的計劃,了解現狀,進一步了解課題主要研究方法:上網調查法、小組之間成員討論 第4——10周 階段任務: 調查問卷、 訪談階段目的: 了解實際情況,展開調查研究 主要研究方法: 調查問卷法、訪談 第 11、12周 階段任務:中期小結 階段目的:小組交流前面的調查研究情況,以便進一步的調查 主要研究方法:班級匯報 第 13——16周 階段任務: 調查問卷、 統計階段目的: 根據前面了解到實際情況,對調查的問卷結果進行分析總結,進一步進行我們的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法: 統計法 第 17、18周 階段任務:成果展示 階段目的:根據前面的調查研究,完成本次研究,得出結論 主要研究方法:匯報展示 課題預期成果: 1.完成調查問卷,了解實際情況,並達到預期目的。 2.樹立中學生正確的手機消費觀。 3.使手機的使用利大於弊,達到家長購買意願 望採納。

⑤ 學生使用手機的利與弊總結

利的方面:1.手機作為高科技的產物,確實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及時與家長聯系,也可以向老師匯報學習等。2.與以前的同學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誼,與現在的同學多交流,可以增進友誼,遇到疑難問題時,可以用手機進行討論。3.一些手機的拍攝功能,可以隨時拍下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4.手機裡面的鬧鍾裝置,可以隨時使用。5.手機的本身小巧玲瓏,占很小的面積,可以隨身攜帶。6.當學生外出遊玩或在其它地方遇到危險時,可以及時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

弊的方面:1. 簡訊聊天,影響休息,耽誤學業,多數家長反應,孩子用手機談論學習的內容少,用於同學之間聯絡或發簡訊的多,手機給學業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2. 不良信息,玷污心靈。3. 助長學生攀比成風,每到課余,一些學生就會圍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機的款式和功能,校園里的手機越來越多,檔次也越來越高,對那些沒有手機的同學,很容易造成心理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風的影響下,有些同學開始盲目追逐,因為手機更新換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異。拿名牌手機的同學就會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這樣會讓學生把父母當作靠山,不思進取。4. 額外增加父母的負擔,據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購買手機的資金全部隨接或同接來自於父母,且每月的話費也是父母掏腰包,對於家境並不寬裕的家庭來說給孩子買手機等於給家庭增添新的負擔。5. 手機為考試作弊提供了條件,養成不正的學風。6. 影響校園治安,手機屬於貴重物品,常出現偷竊現象,此外,手機所帶來的惡劣影響也更為突出,已經引發了中學生的犯罪,有手機的中學生也成為一些犯罪分子的欺騙和搶劫的對象。7. 中學生使用手機會妨礙學校的教學秩序,上課時有的同學手機未關機,突然來電話影響全體同學聽課,會給整個教室帶來不愉快的情緒。8. 手機對人有輻射,許多廣告只說手機有多少先進功能,卻從未提對人體的傷害。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黃金階段,如果因為手機而對身體傷害,豈不追悔莫及。

⑥ 手機的利與弊有哪些

一、利

1、通訊工具,方便交流。

毫無疑問手機作為當下最便捷的通訊工具滿足了人們極大地溝通需求。對於學生來說,帶手機有利於其與家長保持聯系,與同學溝通感情。同時有些手機還帶有GPS定位功能,有利於在發生危險時候,及時提供位置信息。

2、學習軟體,增加了獲取知識的渠道。

現在的學習軟體種類十分的多,例如:有道詞典,外研隨身學,學霸君等等。這些軟體都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習的效率。同時還能利用手機上網,去關注各國的新聞,從而擴寬自己的眼界。

3、豐富娛樂生活,提供更多的放鬆渠道。

學生可以利用手機,聽聽音樂,看看電子書有助於減輕學習壓力,做到勞逸結合。

二、弊

1、社交軟體泛濫。

社交軟體泛濫,但是其信息篩選做得不夠到位。對於社會認知以及安全意識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說,其選擇篩選信息的能力較差,網路上的一些錯誤的信息可能會影響其價值觀的養成。

2、助長學生攀比之風

手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異。拿名牌手機的同學就會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這樣會讓學生把父母當作靠山,不思進取。

3、沉迷於手機游戲

許多學生的自製力往往不夠好,容易沉迷於游戲。有的學生會在上課玩游戲,因此會影響學習。而有的學生甚至會熬夜玩游戲,不僅影響身體健康還影響學習。

正確使用手機的方法:

1、注意分寸

應該使用手機時,應該掌握應該在什麼時候使用,不應該在上課時掏出手機看起來,會影響到我們的學習,不應該在擁擠的人群、喧嘩的街道中目不轉睛地瀏覽手機,稍不注意,可能會有生命安全,應該注意使用的目的和場所。

2、不沉迷游戲

用手機看視頻、新聞,這是很好的娛樂,殊不知,許多人在手機中獲得的不是這些,在手機中玩游戲,游戲對我們的眼睛、身心都會產生巨大的危害,長時間,我們會對手機產生一種不好的依賴感,沉迷游戲會耽誤學習,應該正確對待手機。

3、慎交朋友

手機的不斷改進,越來越發達,讓我們在手機這個通訊工具中肯讓會結交了許多四面八方的朋友,可能是認識的人,可能是不認識的人。手機只是一個給我們提供便利的工具,手機上的一些東西是虛擬的,一些手機中的好友,不認識,不要輕信,謹慎交朋友。

4、不要長時間看手機

手機中的輻射能力,對健康產生了巨大的危害,尤其是我們的眼睛,由於長時間進出看手機,對視網膜產生不利,應制定一項規定,規定每天看手機最多不要超過多長時間。

⑦ 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帶手機的利與弊

關於中學生帶手機的利與弊
班級:119
研究時間:2009年10月~2010年1月
指導老師:吳汝金
研究小組組長:李愛榮
組員:王仁富、孫起學、鄭宏茂、周海浪、廖以萬、李亞瓊、馮祥冬、劉光偉、林亞干
一、 開題報告:
1:課題確定: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物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手機,便是其中的一個。
隨著經濟的發展,手機也走進了我們息息相關的校園,現在中學生帶手機已經成為校園里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為了讓中學生了解中學生帶手機的利與弊,我們便制定了相關課題《《關於中學生帶手機的利與弊》》。
2.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讓中學生了解帶手機的利與弊,以致於更合理地使用手機。
3.活動計劃:
A:活動步驟概述
第一階段:收集相關的資料,確立一條科學的研究路線。
第二階段:上網收集相關信息。
第三階段:設計問卷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整理、總結。
B:詳細活動步驟和分工
第一階段:2009年10月5日——10月25日,由李亞瓊、廖以萬、馮祥東收集相關資料,再由鄭宏茂設計調查問卷。
第二階段:2009年10月26日——10月29日,全體組員展開調查,采訪相關人員,並記錄采訪過程。
第三階段:2009年10月30日——11月29日,由李愛榮、周海浪整理調查結果。
第四階段:2009年11月30日——12月28日,由王仁富、孫起學、劉光偉、林亞幹上網查相關資料,收集相關信息,並整理。
第五階段:2009年12月29日——2010年1月30日,各組員把各自手中掌握的資料進行全面,細密的分析,討論後達成共識,最後由李愛榮,周海浪把各組員的資料整理,編寫總結,完成結題報告。
二、 題研究過程
1.資料收集過程:
我們以研究課題為中心,展開研究,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收集到真實、有用的信息,並進行問卷調查。
2.我們的問卷
1.你有手機嗎?
A:有(57%) B:沒有(43%)
2.你的手機是怎麼得來的?
A:親人送的(33%) B:自己購買(30%) C:沒有手機(37%)
3.你覺得我們帶手機是因為什麼?
A:方便聯系(62%) B:聽音樂(22%) C:玩游戲(16%)
4.你認為中學生帶手機會不會帶來經濟上的負擔?
A:會(64%) B:不會(12%) C:不知道(24%)
5.你認為帶手機會不會影響學習?
A:會(52%) B:不會(7%) C:不知道(41%)
6.你認為中學生應該帶手機嗎?
A:應該(66%) B:不應該(9%) C:不知道(25%)
7.你認為長時間盯手機會不會影響視力?
A:會(78%) B:不會(22%)
8.你認為中學生帶手機有利還是有弊?
A:有利(16%) B:有弊(17%) C:有利也有弊(67%)
9.你認為手機對我們重要嗎?
A:重要(54%) B:不重要(21%) C:一般(25%)
10.你父母是否同意你帶手機來學校嗎?
A:同意(18%) B:不同意(47%) C:在勸說下同意(35%)
3.總結與分析問卷調查:
1.大多數中學生都擁有手機
2.大部分的中學生都認為帶手機會有經濟上的負擔
3.中學生帶手機多半是為了方便聯系
4.中學生帶手機有利也有弊
5.大部分中學生認為帶手機也會影響學習
4.老師的指導與幫助:在老師認真指導地指導,協心地幫助下,讓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少走了不少彎路,順利的完成這次的研究性學習,指導老師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三結題:調查報告。
隨著時代的發展,方便、快捷的通訊工具——手機進了千家萬戶,在大街上可以看到人手一機的情景,當中,也不乏有些中學生,隨著手機的日益普及,手機也進入了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校園,在每個班級中,擁有手機的學生不佔少數,據我們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57%的中學生擁有手機,一些生產商把中學生視為他們未來龐大的銷售市場。中學生使用手機更應該值得關注。
中學生使用手機無非就是在學校里,比如到學校發現要交的作業忘帶來,那就趁下課時打電話回家,要父母送過來。當然,還有些同學把手機帶入課堂,將手機調到振動狀態,在桌子下面偷偷的玩。有的在宿舍熄燈後用手機發簡訊。
中學生手機的三大用途:收發簡訊、玩游戲、上網。有超過70%的中學生已經不把手機當成與人通訊的工具,而是一台與電腦一樣,能收發訊息、玩游戲、能上網、還能聽音樂、發圖片的「迷你「電腦,跟桌上的電腦式手提電腦比較,手機的好處當然很多。有的學生認為,它能方便聯絡,方便使用,可以通簡訊,非常輕便,無論擁有或使用手機的中學生,利用手機信筒訊可以說已經成為手機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機來打電話的學生也以閑聊為主,用來問功課,與家長聯系的很少。
由於手機進入課堂,也不免會帶來一些弊端,很多同學都對簡訊息上癮,把各式各樣的簡訊發來發去,甚至交頭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信息,自己沒有認真學習,也嚴重地影響到周圍的同學,把手機帶入課堂會影響到正常的課堂秩序,有些同學甚至把手機帶進考場,利用手機簡訊息作弊,每攫的期中、期末考試都可以發現幾起此類的作弊事件,利用手機作弊,讓人防不勝防,嚴重地破壞了考場的紀律。有的住宿生在宿舍熄燈後,有手機來玩游戲、上網、聽音樂、發簡訊息至深夜,造成睡眠不足,導致第二天精神不濟,學習效率也大打折扣,不僅自己受帶影響,也干擾了別人的休息。
綜合學生使用手機現狀,我們得出了以下幾點利與弊。
利的方面:
1.手機作為高科技的產物,確實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及時與家長聯系,也可以向老師匯報學習等。
2.與以前的同學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誼,與現在的同學多交流,可以增進友誼,遇到疑難問題時,可以用手機進行討論。
3.一些手機的拍攝功能,可以隨時拍下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
4.手機裡面的鬧鍾裝置,可以隨時使用。
5.手機的本身小巧玲瓏,占很小的面積,可以隨身攜帶。
6.當學生外出遊玩或在其它地方遇到危險時,可以及時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
弊的方面:
1. 簡訊聊天,影響休息,耽誤學業,多數家長反應,孩子用手機談論學習的內容少,用於同學之間聯絡或發簡訊的多,手機給學業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2. 不良信息,玷污心靈。
3. 助長學生攀比成風,每到課余,一些學生就會圍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機的款式和功能,校園里的手機越來越多,檔次也越來越高,對那些沒有手機的同學,很容易造成心理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風的影響下,有些同學開始盲目追逐,因為手機更新換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異。拿名牌手機的同學就會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這樣會讓學生把父母當作靠山,不思進取。
4. 額外增加父母的負擔,據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購買手機的資金全部隨接或同接來自於父母,且每月的話費也是父母掏腰包,對於家境並不寬裕的家庭來說給孩子買手機等於給家庭增添新的負擔。
5. 手機為考試作弊提供了條件,養成不正的學風。
6. 影響校園治安,手機屬於貴重物品,常出現偷竊現象,此外,手機所帶來的惡劣影響也更為突出,已經引發了中學生的犯罪,有手機的中學生也成為一些犯罪分子的欺騙和搶劫的對象。
7. 中學生使用手機會妨礙學校的教學秩序,上課時有的同學手機未關機,突然來電話影響全體同學聽課,會給整個教室帶來不愉快的情緒。
8. 手機對人有輻射,許多廣告只說手機有多少先進功能,卻從未提對人體的傷害。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黃金階段,如果因為手機而對身體傷害,豈不追悔莫及。
手機作為科技進步帶給人類的新工具,是新事物,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身並無利弊對錯。進入校園後出現的負面影響,進一步暴露了學生規則意識欠缺等學校德育的「老問題」。學校一紙禁令,其實只能在表面上掩蓋問題,對中學生有手機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如今,身處信息時代的中學生已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閑書「的書獃子。所以,擁有作為現代社會主要溝通工具之一的手機,是社會發展的進步必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為學生配一部手機對許多家長來說不是太大的負擔,有了手機後,家長能夠更好地監督孩子。當然,也不能忽視手機進入校園帶來的新問題,要達到「利大」最根本的是要整體提升學校德育水平讓學生具備自律意識,以健康的心態使用手機。
四、心得體會:
林亞干:我覺得作為一名學生,不只是單一注重於學習上,還得讓實踐活動來完善自己,把實踐與學習相結合,才能充分完善自己的思維,還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實踐是鍛煉我們的知識能力,所以呢,在學習的同時還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完善自己。
鄭宏茂: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我們小組團結互助,一起討論和解決問題。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認識,使我受益匪淺,在活動中,由好奇興趣到調查了解,然後得到結果,由開始到結束的過程,使我感覺到了極大的樂趣。
廖以萬:經過這次課題研究的過程,讓我明白在一個活動中領導者的重要性,只有協調內部的結構,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馮祥冬:通過這次研究性學習,讓我學習到了很多東西,使我深刻地了解到手機的利與弊。這次實踐還豐富了我的社會經驗、社會知識、開闊視眼、提高自身的思維,所以,我們應該積極參加這類活動。
李愛榮: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小組的成員團結合作。從一開始的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到最後一起解決問題,大家都以認真的態度對待,經過這次的磨練,我們都學習到了不少東西。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有回報。
周海浪:在整個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組員都認真的完成了組長安排的工作,雖然我們遇到了許多的困難,但最終我們還是克服了困難,這次活動雖然有點辛苦,卻使我受益匪淺,不僅使我的外交能力加強,也讓我的社會經驗加強。
孫起學;通過這次活動,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實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將實踐和學習相結合在一起才會得到最大的效果。同時豐富我們的社會經驗和提高自身的思維。實踐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常利用休閑時間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李亞瓊: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更深一步了解到了中學生帶手機有利也有弊,只有合理利用,才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學習。
劉光偉:在整個研究學習中,我體會到了每一組人員,相互配合、努力、認真加強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學習到了不少知識,相信只有付出總會有回報。
王仁富:在這次活動中,我了解到手機的利弊方面,在信息時代裏手機是必不可少的,只要自己有良好的掌握與心理接受能力就行了。
五、 評價(自評、互評、師評)
1.自評
林亞干:我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我更懂得如何在工作中配合工作,如何去學習實踐中真理的重要性,不過,也存在許多不足,不過以後我會加倍努力,把它改正過來,讓自己真正融入於實踐活動當中去。
鄭宏茂:在這次實踐活動中,自我感覺良好,能夠積極認真地完成組長安排的任務,雖然還有些欠缺,但經過和組員們的努力合作,還是圓滿地完成了這次活動。
廖以萬:在這次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遇到不少的困難,但是我們至始至終都堅持著,並沒有放棄。我們互相幫助和鼓勵,終於完成了這次的研究活動,這讓我明白了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
馮祥冬:在這次課題研究中,遭受過無數次拒絕,,但最終我還是堅持下來了,我與組員們齊心協力克服了種種困難,不斷將我們的研究做到最完美,這讓我有小小的成就感。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人與人溝通的重要性和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力量。
李愛榮:這次活動使我受益匪淺,雖然很累但更多的是快樂。成功的完成這項工作增強了我的自信心和綜合能力,增加了我的社會經驗,也帶給我許多的感觸,團結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周海浪:在這次問卷調查活動中,每一個組員都積極配合組長安排的工作,都認認真真的完成組長安排的任務,學校的同學也都積極地配合我們的調查。最終,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這次的社會實踐,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更加明白,團結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
孫起學:本人對這次活動的表現較為滿意,在這次活動中,我本著不怕苦、不怕累的心態,去實踐,聽從組長的安排,按時完成組長分配的任務,並積極提出自己的一件和配合組員一起完成這次的任務。
李亞瓊:通過這次實踐,我的學習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耐心調查,積極向上,集體合作是我在這次實踐活動中學到的。
劉光偉:在這次實踐活動中,雖然遭受了許多拒絕,但最終還是堅持到底,把任務完成了。通過不斷地努力,使我感受到了小組團隊組合的重要性,互相合作,不斷地取長補短,最終完成任務,雖然有不足的地方,但今後會更加努力的。
王仁富:在這次活動中,我不僅了解到了自身的能力,還有自身對團體的配合有些不足,但我會盡量修正的。
2.互評:
林亞干:經過這次實踐活動,同學們都很積極配合工作,相互幫助,其中在這次活動中值得表揚的有:王仁富、周海浪、鄭宏茂這三為同學。他們工作態度認真表現積極,值得我們學習。
鄭宏茂:在這次實踐活動中,組員們都表現得很好,都很努力的去完成各自的任務尤其是組長李愛榮同學,能夠很好的領導我們去完成任務,還承擔一堆事,值得我非常的敬仰她。
廖以萬:在這次課題研究過程中,周海浪同學積極的配合組長的工作,認真完成組長安排的任務,在完成過程中,李愛榮同學在遇到困難時並沒有放棄,始終堅持著,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馮祥東:在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組長李愛榮用心在做每一件事,使我們的標榜,而周海浪無論我們身處何種難看也保持著笑容,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和鼓勵。這是一次受益匪淺的合作,我們在其中取長補短,是極富意義的。
李愛榮:在活動開展過程中,組員表現得很好,雖然有些地方沒做到位,但都有積極參與,鄭宏茂、周海浪、同學態度認真,且負責任。王仁富等同學都積極地參與了各項調查工作,全組人員的態度端正。
周海浪:在這次問卷調查活動中,鄭宏茂同學積極配合組長的工作,認真完成組長安排的工作。鄭宏茂同學在遇到困難時,從不放棄,他不屈不撓努力的克服困難,最終完成了組長安排的任務,他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孫起學:周海浪同學在本次實踐活動中積極性高,責任心強,並且處事穩當平易近人。
李亞瓊:這次實踐活動,我組組長李愛榮同學表現積極,善於安排組員去完成實踐中的各項工作,值得我們各組員學習。
劉光偉:在活動中,組長李愛榮表現積極,態度端正,領導能力強,值得我們向她學習。
王仁富::本次活動中,各個組員表現積極,對任何工作都抱有必須完成的信心在奮斗,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
3.師評:
這個課題的研究貼近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學習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這次雖然不是第一次研究性學習,但同學們都以高度的熱情投入到研究工作中並認真、負責地完成任務。本次研究學習,同學們從課題的確定到結題報告的書寫,同學們都表現出一種團結合作的精神。
期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繼續發揚以上精神,爭取更大的收獲和成功。

⑧ 研究性課題開題報告——手機的利與弊

撰寫開題報告是課題研究的必要條件,為研究者提供了明確的、可操作的程序,是課題研究的「藍圖」。實際上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了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之後覺得還存在問題,則可以馬上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從而避免「大題小做」或「小題大做」。因此,開題報告的質量高低將直接影響課題研究能否順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一、開題報告的內容開題報告的內容包括:我們為什麼會想到要研究這個課題?誰是我們研究的特定對象?通過研究,我們試圖實現什麼?我們想弄明白的問題是什麼?我們決定通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具體的時間安排和實施步驟,尤其是一開始准備實施的步驟。我們需要哪些工具和資料?如何得到這些工具和資料?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你的研究會帶來什麼成果研究報告、實物、還是其他?導師的建議和鑒定等,其中實施計劃是開題報告的主要部份。研究背景即提出問題,闡述為什麼要研究該課題的原因。目的意義是指通過該課題研究將解決什麼問題(或得到什麼結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有什麼意義。有時將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合二為一。成員分工應是指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所擔負的職責。實施計劃是開題報告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時間安排等。實施計劃要詳細寫出每個階段的時間安排、地點、任務和目標、由誰負責。若外出調查,要列出調查者、調查對象、訪問的專家、調查內容、交通工具、調查工具等。如果是實驗研究,要寫出實驗內容、實驗地點、圖書資料、器材。實施計劃越具體,越容易操作。可行性論證是指課題研究所需的條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資料(如上網和設計問卷等比較基礎的方法)、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教師的指導能力。另外,還應提出該課題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幫助等等。預期成果一般是論文或調查(實驗)報告等形式,成果表達方式是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和多媒體形式來表現。二、開題報告的格式一般用表格形式呈現,也可用其它方式表達(詳見附件:研究性學習課題「貧困山區「空巢」家庭子女教育生存狀況調查與分析」的開題報告)。三、撰寫開題報告的注意事項撰寫開題報告一要注意可行性,二要注意科學性,三要注意過程性。開題報告要詳細、明了,研究方法和步驟要具備可操作性。實施計劃要寫得具體、翔實,各研究階段時間安排要合理、充裕,課內時間一般用於選題、搜集資料、交流展示,而調查、實驗、材料處理、論文撰寫盡量安排在課外;若是實驗研究要考慮重復實驗,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擾。研究方法的選擇要根據課題內容、學生認知水平及教師的指導能力來確定。資料搜集和實驗盡量在校內完成。開題報告要體現出立意新穎、結構嚴謹、行文流暢等特點。提出問題和目的意義要與預期結果相吻合;方案中各部分切忌張冠李戴;獲得的信息資料和提出的觀點要客觀真實,經得起推敲。整個研究過程必須在開題報告中體現出來,如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驟(選題→開題→資料搜集→實施→結題→交流展示→研究後反思)和預期結果等等。參考文獻 [1]蔣志萍等�6�1中學生研究性學習指導[M] �6�1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3。 [2]楊章宏�6�1教育科研過程[M] �6�1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00。 [3]周平儒�6�1研究性學習文檔的撰寫[J] �6�1中國創新教育研究,2003(2)。附件:《貧困山區「空巢」家庭子女教育生存狀況調查與分析》課題開題報告課題題目:貧困山區「空巢」家庭子女教育生存狀況調查與分析指導教師:周平儒課題組長:韓 簫成員:劉 洋 張榮道班級:初2005級9班簡要背景說明:為了更好地反映全國貧困山區「空巢」家庭子女的情況,我們特意以國家級貧困縣的平昌縣為樣本進行調查分析,並以此粗略地評估整個貧困山區「空巢」家庭子女的生存教育狀況。平昌縣地處大巴山西南麓,是擁有92萬人口的貧困大縣,全縣近半數勞動力常年外出務工,許多外出務工者都將子女留在了家中,中小學就成了「空巢」家庭子女聚集的「大本營」。這些情況使我們在為「空巢」家庭子女的學習、生活擔心的同時,便決定對此進行調查分析,得出結論,願為平昌縣乃至全國貧困山區的「空巢」家庭子女的教育、成長獻計獻策。課題的目的意義:目前,由於我國經濟的發展程度不一,造成了貧困山區的富餘勞動力大量外流。這種現象必然會造成一系列的影響,而這些影響中又以對「空巢」家庭子女生存和教育的影響最為突出。由於種種原因,造成了勞動力流失,形成了大量的「空巢」家庭,我們形象地稱這一特殊群體為「空巢」家庭。為了搞清楚這一特殊弱勢群體的生存教育狀況,我們特進行了這次調查。主導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相關課程:語文、政治、數學活動計劃: 1)任務分工:設計印製問卷調查表:韓簫、劉洋、張榮道;實地調查:韓簫、劉洋、張榮道;訪問專家:韓簫、劉洋、張榮道;結題報告執筆:韓簫;資料整理:劉洋、張榮道。 2)活動步驟:分三個階段實施前期准備:形成研究方案,查找資料,做好知識准備;調查研究:實地調查采訪,獲得實事材料;匯總成果: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實事材料,形成結題報告,完成個人總結,寫出心得體會。 3)計劃訪問的專家:江口鎮、西興鎮、斯灘鄉地教育工作者和鄉村幹部。 4)活動所需的條件:圖書資料:《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教育導報》等資料。網址:預期的成果:通過對「空巢」家庭子女教育生存狀況調查、分析、訪問,寫出質量較高的結題報告,採用心得體會的形式,總結已學會並掌握常見的研究方法。

閱讀全文

與手機利弊研究性課題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做什麼美食用最樸素的方法 瀏覽:940
99x46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215
台式洗眼器使用方法 瀏覽:392
一般二氧化碳檢測方法 瀏覽:12
翡翠拋光粉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795
如何給干核桃仁脫皮最佳方法 瀏覽:449
關於關系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瀏覽:930
氧氟沙星滴眼液使用方法 瀏覽:561
金礦石化學分析方法 瀏覽:918
白酒發酵的方法和圖片 瀏覽:157
手機微信掙錢的方法 瀏覽:288
速成鋼膠棒的使用方法 瀏覽:954
華為橫屏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54
筋膜炎用什麼方法檢查 瀏覽:176
真菌蘑菇稻草種植方法 瀏覽:496
胯部分離連接方法 瀏覽:942
高程測量的方法中高差計算公式 瀏覽:249
食用百合養殖方法和技巧 瀏覽:199
大數據集成分析方法 瀏覽:938
生產質量管控方法有哪些 瀏覽: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