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外科研究方法

外科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1 22:06:23

A. 那神經外科怎麼

神經外科的治療范圍是比較廣泛的,最常見的是各種顱腦損傷,包括顱骨骨折、顱底骨折、腦挫裂傷、硬膜下出血、硬膜外出血以及外傷性腦內血腫。另外自發性腦出血,大面積腦梗塞也是神經外科的診治范圍。除此以外向顱內腫瘤、腦積水、癲癇,也是神經外科常見的疾病。
外科學中的一個分支,是在外科學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手段的基礎上,應用獨特的神經外科學研究方法,研究人體神經系統,如腦、脊髓和周圍神經系統,以及與之相關的附屬機構,如顱骨、頭皮、腦血管腦膜等結構的損傷、炎症、腫瘤、畸形和某些遺傳代謝障礙或功能紊亂疾病,如:癲癇、帕金森病、神經痛等疾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並探索新的診斷、治療、預防技術的一門高、精、尖學科。
神經外科是主治由於外傷導致的腦部、脊髓等神經系統的疾病,例如腦出血出血量危及生命,車禍致腦部外傷,或腦部有腫瘤壓迫需手術治療等。神經外科是以手術為主要手段,醫治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周圍神經系統和植物神經系統疾病的一門臨床外科專科。採用外科學方法研究神經系統疾病外科治療的概念,得益於早期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解剖學、病理生理學和實驗外科學等基礎醫學的成就,特別是腦功能定位學說、臨床神經系統檢查、無菌術和麻醉術的創立,對神經系統疾病的外科治療有了希望和科學依據。
所以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很謹慎的學科,必須要有足夠的經驗累積才可以勝任。

B. 如何學習外科學

學習的方法

理論聯系實際,以常見病、多發病為重點,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適當介紹國內外醫學的新成就,反映現代外科學水平。重視外科學與醫學其他各科的聯系,重視基礎和臨床的結合。

注意啟發式教學和循序漸進,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做動物實驗、參觀及參加手術、觀察大體標本,閱讀X光片電視錄相和電影等。此外,還積極開展課堂病例計論。

歷史研究

外科學是現代醫學的一個科目,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手術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從而使病人得到治療。

外科學和所有的臨床醫學一樣,需要了解疾病的定義、病因、表現、診斷、分期、治療、預後,而且外科學更重視開刀的適應症、術前的評估與照顧、手術的技巧與方法、術後的照顧、手術的並發症與預後等與外科手術相關的問題。

早在古埃及出土的木乃伊,就可以發現頭顱的手術痕跡。而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國,也就已經從戰爭、生產和生活的實踐中總結出一些外科的實踐經驗。

C. 外科主要查什麼

遂寧愛德華醫院專家介紹,外科主要是通過視診及觸診來檢查乳房的形態、乳房皮膚表面的情況、乳頭乳暈的情況、乳房腫塊、乳頭溢液等情況,最後是淋巴結檢查及全身檢查。那麼呢?
1、乳房形態:需檢查乳房外觀、大小及位置是否對稱。
2、乳房皮膚表面的情況:需檢查乳房皮膚的色澤及有無水腫、皮疹、潰破、淺靜脈怒張、皮膚皺褶及橘皮樣改變。
3、乳頭乳暈情況:需檢查乳頭有無畸形、抬高、回縮、凹陷、糜爛及脫屑;乳暈顏色有否異常,有無濕疹樣改變等。
4、乳房腫塊:需檢查乳房腫塊的位置、形態、大小、數目、質地、表面光滑度、活動度及有無觸痛等。主要通過觸診來檢查。一般來講,雙側多發並伴有周期性乳痛的腫塊以良性病變可能性大;而單側單發的無痛性腫塊則有惡性病變的可能。
5、乳頭溢液情況:需檢查乳頭有否溢液,並詳查其是自行溢出還是擠壓後而出、單側還是雙側、溢液的性狀如何等。
6、區域淋巴結情況及全身情況:由於乳腺癌常易發生腋下及鎖骨上區淋巴結轉移,故乳房部的體格檢查應常規檢查上述區域的淋巴結的大小、質地及活動度等。
>>>專家在線
免費咨詢>>>
以上就是對於這個問題的介紹,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D. 病理學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是屍體剖檢。

對死亡者的遺體進行病理剖檢(屍檢)是病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屍體剖檢(autopsy)不僅可以直接觀察疾病的病理改變,從而明確對疾病的診斷,查明死亡原因,幫助臨床探討、驗證診斷和治療是否正確、恰當,以總結經驗,提高臨床工作的質量。

而且還能及時發現和確診某些傳染病、地方病、流行病、為防治措施提供依據,同時還可通過大量屍檢積累常見病、多發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人體病理材料,為研究這些疾病的病理和防治措施,為發展病理學作貢獻。

顯然,屍檢是研究疾病的極其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人體病理材料則是研究疾病的最為寶貴的材料。

(4)外科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病理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密切聯系,明顯地在對疾病的研究和診斷上。臨床醫學除運用各種臨床診察、檢驗、治療等方法對疾病進行診治外,往往還必須藉助於病理學的研究方法如活體組織檢查、屍體剖檢以及動物實驗等來對疾病進行觀察研究,提高臨床工作的水平。

病理學則除進行實驗研究(實驗病理學)外,也必須密切聯系臨床,直接從患病機體去研究疾病,否則也不利於病理學本身的發展。

病理學長期以來被形象地喻為「橋梁學科」,這充分表明了它在醫學中,特別是在臨床醫學中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理由主要是由病理學的性質和任務所決定的。

E. 外科的發展過程

外科是現代醫學的一個科目,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手術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從而使病人得到治療。外科和所有的臨床醫學一樣,需要了解疾病的定義、病因、表現、診斷、分期、治療、預後,而且外科更重視開刀的適應症、術前的評估與照顧、手術的技巧與方法、術後的照顧、手術的並發症與預後等與外科手術相關的問題。
早在古埃及出土的木乃伊,就可以發現頭顱的手術痕跡。而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國,也就已經從戰爭、生產和生活的實踐中總結出一些外科的實踐經驗。現代外科學開創於19世紀末,起先經常由受過培訓的理發師代理執行手術——即所謂的「醫療理發師」(barbersurgeon),因此在今天的許多英聯邦國家外科醫師被稱呼為「先生」(Mister)而不是「醫生」(Doctor)。在20世紀初,隨著消毒、麻醉、止血、輸血等技術的產生和進步,現代外科學得以逐漸深化及完善。現代外科奠基於是19世紀40年代,先後解決了手術疼痛、傷口感染和止血、輸血等問題。
手術疼痛曾是妨礙外科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846年美國Morton首先採用了乙醚作為全身麻醉劑,並協助Warren用乙醚麻醉施行了很多大手術。自此,乙醚麻醉就被普遍地應用於外科。1892年德國Schleich首先倡用可卡因作局部浸潤麻醉,但由於其毒性高,不久即由普魯卡因所代替,至今普魯卡因仍為安全有效的局部麻醉葯。
傷口「化膿」是100餘年前外科醫生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問題之一,其時,截肢後的死亡率竟高達40%~50%。1846年匈牙利Semmelweis首先提出在檢查產婦前用漂白粉水將手洗凈,遂使他所治療的產婦死亡率自10%降至1%,這是抗菌技術的開端。1867年英國Lister採用石炭酸溶液沖洗手術器械,並用石炭酸溶液浸濕的紗布覆蓋傷口,使他所施行的消毒止血肢手術的死亡率自40%降至15%,從而奠定了抗菌術的基本原則。1877年德國Bergmann對15例膝關節穿透性損傷傷員,僅進行傷口周圍的清潔和消毒後即加以包紮,有12例痊癒並保全了下肢,他認為,不能將所有的傷口都視為感染的,而不讓傷口再被沾污更為重要。在這個基礎上他採用了蒸氣滅菌,並研究了布單、敷料、手術器械等的滅菌措施,在現代外科學中建立了無菌術。1889年德國Furbringer提出了手臂消毒法,1890年美國Halsted倡議戴橡皮手套,這樣就使無菌術臻於完善。手術出血也曾是妨礙外科發展的另一重要因素。1872年英國Wells介紹止血鉗,1873年德國Esmarch在截肢時倡用止血帶,他們是解決手術出血的創始者。1901年美國Landsteiner發現血型,從此可用輸血來補償手術時的失血。初期採用直接輸血法,但操作復雜,輸血量不易控制;1915年德國Lewisohn提出了混加枸櫞酸鈉溶液,使血不凝固的間接輸血法,以後又有血庫的建立,才使輸血簡便易行。
1929年英國Fleming發現了青黴素,1935年德國Domagk倡用百浪多息(磺胺類葯),此後各國研製出一系列抗菌葯物,為外科學的發展開辟了一個新時代。再加以麻醉術
外科手術用的止血鉗的不斷改進,輸血和補液的日益受到重視,這樣就進一步擴大了外科手術的范圍,並增加了手術的的安全性。50年代初期,低溫麻醉和體外循環的研究成功,為心臟直視手術開辟了發展道路。60年代開始,由於顯微外科技術的進展,推動了創傷、整形和移植外科的前進。70年代以來,各種纖維光束內窺鏡的出現,加之影像醫學的迅速發展(從B型超聲、CT、MRI、DSA到SPECT、PET)大大提高了外科疾病的診治水平;特別是介入放射學的開展,應用顯微導管進行超選擇性血管插管,不但將診斷,同時也將治療深入到病變的內部結構。此外,生物工程技術對醫學正在起著更新的影響,而醫學分子生物學的進展,特別對癌基因的研究,已深入到外科領域中。毫無疑問,外科學終將出現多方面的巨大變化。隨著現代外科學在廣度和深度方面的迅速發展,任何一個外科醫生已不可能掌握外科學的全部知識和技能;為了繼續提高水平,就必須有所分工。因此,外科要進一步分為若干專科;有的按人體的部位,如腹部外科、胸心外科;有的按人體的系統,如骨科、泌尿外科、腦神經外科、血管外科;有的是按病人年齡的特點,如小兒科、老年外科,有的是按手術的方式,如整復外科、顯微外科、移植外科;還有的是按疾病的性質,如腫瘤外科、急症外科等。特別是由於手術范圍的
重大發現—青黴素日益發展,對麻醉的要求不斷提高,就需要有麻醉專業;建立監護病房,也是為了達到同一目的。臨床外科學根據治療目標的不同有著明確的分工,可分為普通外科(現專指各種腹腔、乳房、甲狀腺及簡單的皮膚外科)、心臟外科、胸腔外科(兩者可合稱心胸外科)、血管外科、神經外科(有時簡稱腦外科)、頭頸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矯形外科(即骨外科)、小兒外科、移植外科等。廣義的外科學則尚可包含眼科、耳鼻喉科、婦產科、牙科(口腔面頜外科)等。
外科經常處理的問題包含了創傷、各種胸腹部急症、先天/後天性畸形、惡性腫瘤、器官移植等,在臨床應用上和麻醉學、特級護理學、病理學、放射學、腫瘤學等其它醫學專科工作關系極其密切。隨著葯物、早期診斷技術與其他醫療科技(比如介入放射學)的發達,許多疾病的治療都轉變為非外科治療為主,然而外科手術仍然是這些治療無效或產生並發症不可或缺的後線支持,而外科微創手術(內窺鏡手術)的領域也在蓬勃發展。

F. 神經外科的介紹

神經外科(Neurosurgery)是外科學中的一個分支,是在外科學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手段的基礎上,應用獨特的神經外科學研究方法,研究人體神經系統,如腦、脊髓和周圍神經系統,以及與之相關的附屬機構,如顱骨、頭皮、腦血管腦膜等結構的損傷、炎症、腫瘤、畸形和某些遺傳代謝障礙或功能紊亂疾病,如:癲癇、帕金森病、神經痛等疾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並探索新的診斷、治療、預防技術的一門高、精、尖學科。神經外科是主治由於外傷導致的腦部、脊髓等神經系統的疾病,例如腦出血出血量危及生命,車禍致腦部外傷,或腦部有腫瘤壓迫需手術治療等。

G. 普外科和外科有什麼不同

一、包括范圍不同

1、普外科:普外科是外科的一個分支。

2、外科:外科分為普通外科就是普外科。

二、屬性不同

1、普外科:外科系統最大的專科。

2、外科:醫學分科,與內科相對應。

三、主要負責情況不同

1、普外科:以手術為主要方法治療肝臟、膽道、胰腺、胃腸、肛腸、血管疾病、甲狀腺和乳房的腫瘤及外傷等其它疾病的臨床學科。

2、外科:研究外科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臨床表現,診斷、預防和治療的科學,是以手術切除、修補為主要治病手段的專業科室。

H. 外科手術中如何縫合血管有哪些縫合方法

外科手術縫合的方法主要有單純縫合法、內翻縫合法和外翻縫合法。單純縫合法包括間斷縫合、連續縫合、八字縫合、毯邊縫合和減張縫合。

外科是研究外科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臨床表現,診斷、預防和治療的科學,是以手術切除、修補為主要治病手段的專業科室。

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應用,外科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各醫院外科的專科設置原則與內科類同,通常與內科相對應。外科疾病分為五大類:創傷、感染、腫瘤、畸形和功能障礙。



外科的分類:

外科主要分科為:普通外科(簡稱普外)、心胸外科、肝膽外科、泌尿外科、矯形外科、神經外科、燒傷、整形科、顯微外科等。

普通外科主要針對腹腔疾病,如闌尾炎、淋巴炎、乳房腫物、脾外傷、腸套疊、腎衰、膽囊炎、乳腺炎、膿胸、腹外疝、甲溝炎、膽囊結石、肝外傷、壞疽、血管瘤等。

泌尿外科主要治療范圍有:各種尿結石和復雜性腎結石;腎臟和膀胱腫瘤;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睾丸附睾的炎症和腫瘤;睾丸精索鞘膜積液;各種泌尿系損傷;泌尿系先天性畸形如尿道下裂、隱睾、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所導致的腎積水等等。

心胸外科主要治療胸腔疾病,包含心臟、肺、食道、膈等。

神經外科主要治療腦部、脊柱疾病。

整形外科是外科學的一個分支,又稱整復外科或成形外科,治療范圍主要是皮膚、肌肉及骨骼等創傷、疾病,先天性或後天性組織或器官的缺陷與畸形。

治療包括修復與再造兩個內容。以手術方法進行自體的各種組織移植為主要手段,也可採用異體、異種組織或組織代用品來修復各種原因所造成的組織缺損或畸形,以改善或恢復生理功能和外貌。

顯微外科:是研究利用光學放大設備和顯微外科器材,進行精細手術的學科。其中陽重要的條件是利用光學放大設備手術。

從廣義來說,顯微外科不是某個專科所獨有,而是手術學科各有專業都可採用的一門外科技術甚至可以從該專業分出專門的分支學科,如婦科顯微鏡外科、泌尿顯微鏡外科、神經顯微鏡外科等。



閱讀全文

與外科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視手機位置信息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98
藏紅花的食用方法及用量 瀏覽:73
深圳房產的計算方法 瀏覽:478
怎麼驗算有餘數除法的方法 瀏覽:986
能量杯使用方法 瀏覽:210
cvd常用制膜方法 瀏覽:411
如何讀書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648
治療濕尤方法 瀏覽:290
英語快速說話方法 瀏覽:610
機構退休金計算方法 瀏覽:365
小楷正確拿筆方法 瀏覽:475
專賣店茅台盒子酒鑒別真偽的方法 瀏覽:460
賓得k50使用方法 瀏覽:228
讓磁鐵自由旋轉的方法有哪些視頻 瀏覽:404
雷克薩斯山地車安裝方法 瀏覽:264
飲用水高氟水最佳解決方法 瀏覽:500
常用的安全風險分析評估方法有作業條件危險 瀏覽:346
手機游戲投屏到電視盒子方法 瀏覽:672
油鋸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356
蘋果6s手機桌面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