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提高差生的數學成績
如何大面積提高後進生數學成績,是當前數學教育工作者急待解決的課題。我認為充分了解學生,努力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走進學生的心裡,和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才能大面積提高後進生數學成績。
一、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教師在教學中起指導、組織作用,學生則起主體作用,而教師的指導、組織作用也只有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才能產生良好效果。因此,要達到好的效果,教師必須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才能使師生的教與學活動圓滿完成。班中學生每次測驗成績總有幾人或十幾人不及格,學生普遍對數學學習有畏難情緒,有些則更是完全失去信心,再加上現在的學生大多嬌生慣養,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強,,因此他們紀律散漫,學習不刻苦,不愛動腦筋。針對這種情況,幫助他們學好數學知識的首要的第一步便是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自信心、意志、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習中,興趣是一種激烈而持久的動機,唯有學生熱愛數學,才能有積極持久的學習熱情。古代心理學說:「教人未見興趣,必不樂學。」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呢?
開始,第一、二堂課,可以給學生簡要提出學習初中數學的一些基本要求外,還簡單介紹數學發展史,講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等,尤其是給學生講一些趣味數學問題。例如:教師可讓學生任意畫出一條線段,教師便能准確無誤地把它平分成若乾等份,學生聽了,興趣很高,紛紛將他們要平分成份數告訴教師,教師都能很快准確地分好,學生一致認為很神奇。這時可告訴學生,此處用到的只不過是將要學的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並啟發學生,只要大家努力,定能學好數學。就這樣,在調動學生好奇心的同時,此時應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徵,把握時機,在課堂上力求生動,易於理解,使大部分學生都能聽得懂,令他們感覺學數學並不很困難,逐步恢復和培養他們的信心和興趣。這些為以後學生能進一步學好數學起到很大的引導作用。
三、嚴格要求,層層知識過關
在數學教學方面,盡管啟動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步,但是要想他們的熱情持之以恆,還必須培養其端正的學習態度,才能保證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不斷發揮。由於學生們升入中學後,「終於可松一口氣」的懶散思想還未及時解除,那麼難免在學習過程中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以致知識方面的缺漏,而教學過程是一個系統過程,一環緊扣一環,完成某一教學任務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各自的矛盾特殊性,所以,學習成績的檢查與評定成為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 ,對於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因為檢查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對於教師,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從而總結經驗,及時改進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對於學生,能夠促進他們復習功課,鞏固和加深所學知識和技能,了解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和缺陷,明確努力方向,不斷提高水平。對於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以便配合學校進行教育,促進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層層把好每個知識關。
四、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
在學生開始對數學逐漸產生興趣、重視數學的基礎上,教師的任務之一便是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一個教師能否教學成功的關鍵。
在給學生上新課的同時也應注意對學生以往所學知識進行彌補、加深和復習鞏固,這方面必須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才不致於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對學生進行每堂課五分鍾小測,小測題基礎性強,難度小,而且基本上是上一堂課的例題或習題。這樣,只要他們認真聽課、練習,都能獲得較滿意的成績,同時也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因為這樣做才能讓學生本身對自己的能力加強信心,使他們覺得自己學得並不差。然後,在授完新課後,在訓練上再逐漸加深難度。
在訓練過程中,對及時較好地完成的學生應當給予表揚,哪怕學生有點滴進步,由此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全體同學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滿懷信心,繼續奮斗。之後再教給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並常用「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勤能補掘」等名言和「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順利了反而不能磨煉人,所以凡是做任何事都應堅持不懈」等話去鼓勵他們,讓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多種能力得到培養。此外,還應同時特別注意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
五、因材施教,做好輔導工作
由於各種客觀原因,以及學生學習基礎、興趣等的差異,每個班都幾乎存在著兩極分化的現象。對於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呢?我認為採用這樣的方法較好,每日對優生布置思考題,讓學生思考。對於後進生,主要是對其進行個別輔導,當面批改作業或小測題,指出或引導其發現錯誤,並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特別是在思想上讓後進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對後進生的點滴進步都予以肯定、表揚。當他們達不到預期的目標時,更是悉心指導、熱心鼓勵,直到達到要求為止,以此消除學生失敗的痛苦和自卑的心理,這樣便能大大地提高後進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六、做好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工作
教師是構成教學中豐富而復雜的情感現象的一個源點,但這與教材不一樣,教材是物,而教師是人,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他不僅自己具有一定的情感,而且也能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並對周圍學生施予情感上的影響,同時,由於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其主導性地位決定了教師這個情感源點對整個教學中的情感活動,具有更大的能動作用。對所教學科的情感。教學不是一個抽象的活動,而是十分具體的活動。教師應做到由衷地喜愛自己的學科,一面教學,一面鑽研,「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對學生的情感,教師與學生在共同教學活動中必然結成一定的人際情感關系,應從肩負的責任出發,對學生懷有特別深厚的感情。在教學中滿足學生的依戀需要:學生在學校里,不僅希望教師能教給他們知識、技能,而且也期望教師能象自己的父母那樣,給予他們關心和愛護。在教學中滿足學生尊重的需要,尤其是數學上的後進生,他們往往又是課堂紀律的破壞者,這時我們更應注意批評的藝術性: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平等施教,要貫徹「教學相長」的精神,決不可「居高臨下」,擺出一副說教的面孔。在教學管理中: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教學管理過程中,為維持教學秩序,嚴肅課堂紀律,必須要制止、糾正或處罰一些違紀行為,往往會與學生發生沖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保持清醒的頭腦,針對的是學生的違紀行為,而不是違紀行為的學生;對於違紀行為我們要按原則管教,但對學生本人則仍應要維護他的自尊心。
其實後進生的轉化與提高的問題決不可能立竿見影,需要我們做大量、細致的教育工作,我始終相信只有「親其師」學生才會「信其道」,和學生做好情感上的交流和溝通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由此,經過努力,對於大面積提高後進生數學成績,將一定能取得效果。
B. 怎樣教好初中數學差生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學生:他們缺乏獨立性,自信心、學習沒有目標,死讀死記不求甚解,或乾脆放棄不學,自暴自棄。久而久之,對於學習,他們先是厭倦,而後放棄。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習上的差生。正是由於學習缺乏主動性,嚴重地影響著差生的智力發展,阻礙了差生學習上的進步。因此注重差生的轉化工作,對大面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初中數學差生的形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差生自學能力差:找不出問題的重點和難點,不能根據教材中的敘述正確回答問題,分不清楚掌握了哪些,找不出問題,不能運用學過的相關知識解決問題,讀書被動,閱讀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擾,自覺性差。
2、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數學語言再現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課本,不能說明概念的體系,概念與概念之間聯系不起來。例如: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他們分不清哪個概念是探討兩個圖形之間的位置、形狀關系,哪個圖形是探討圖形本身的特殊形狀;同時他們也不懂圖形的對稱方式。
3、課堂缺少解題的積極性:課堂上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及布置的練習漠不關心,無所事事。解題沒有過程步驟,或邏輯不清。他們對問題缺乏積極思考的動力,不肯動腦筋,總是漫不經心,避而不答。
4、教師布置的練習、作業,不能獨立完成,不願弄清所學的內容,應付差事,遇到困難不想辦法解決,抄襲了事,不能說明解題的依據,不能說出這些作業是哪些知識點的運用,不想尋根問底。解題時不遵循一定的步驟,解題過程沒有邏輯性。不能正確靈活地運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作業或試卷。
5、不重視考試,缺乏競爭意識。考試前不認真復習、馬虎應付,對考試缺乏信心,考場上「臨時發揮」。
下面我結合自己的經驗,就差生的轉化工作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首先,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差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是轉變差生學習態度的前提條件。
1、數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嚴密性及抽象性的學科。
正是由於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學時,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通過直觀性使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性質,使學生在大腦中建立起所學知識的數學模型。例如:在講「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時,我們可以通過幾組不同長度的三條鐵絲,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問哪幾組鐵絲可以組成三角形,能組成三角形的三條鐵絲之間有何關系?從而引導出上述性質。因此,加強直觀教學可以吸引差生的注意力。
2、應加強教學語言的藝術應用,讓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隨時觀察全班學生的學習情緒,更要特別注意觀察差生的學習情緒,差生往往上課思想開小差、不集中,他們對教師用枯燥無味的語言講課聽不進耳,對數學知識也不感興趣。這時,教師應恰當運用藝術性的教學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
盡管是差生,他們的情感都比較豐富,他們需要教師給他們更多的關心、更多的愛護,更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肯定。教師應該抓住學生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予以表揚。只要差生接受了教師,就會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自主的進行學習。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學生面前僅是注意自己的形象,為人師表是遠遠不夠的,更要注意對差生實行情感方面的教育。要充分肯定差生的優點,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
4、對差生進行第二課堂教學。
對差生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開設學習興趣小組,激發差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努力進取,積極向上。
二、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這是解決差生學習上問題的關鍵。
1、大部分差生學習被動,依賴性強。他們往往對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死記硬背,生搬硬套,遇到問題不願動腦筋,直接問老師,甚至扔在一邊不管。教師在解答問題時,要注意啟發式教學方式的應用,引導他們分析問題,逐步讓他們自己動腦解答問題。要隨時糾正他們在分析解答中出現的錯誤,逐步培養他們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2、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對待差生,要放低要求,作業的難易程度要接近於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要注意加強對差生的輔導、轉化,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採取逐步誘導的方法,從起點開始,耐心地輔導他們一點一滴地補習功課,讓他們逐步提高。對於布置的作業,要督促他們認真完成,對作業做得較好或作業有所進步的差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
3、對差生不僅要關心愛護和耐心細致地輔導,而且還要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差生之所以成為差生,往往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因為學習意志不強,生活懶惰;有的時因為上課思想經常不集中、開小差,導致作業不能獨立完成只好抄襲,本節課內容沒有掌握,以後的內容聽不懂,從而造成抄襲的惡性循環。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檢查差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在教學過程中,要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督促他們認真學習。
三、認真把好考試關,注意培養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這是激勵學生學習的有力武器。
在考試中,要有意識地出一些較易的題目,培養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嘗到甜頭,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學好的。在考試前應對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對差生知識的薄弱點進行個別輔導,這樣還可使有些差生經過努力也有得較高分的機會,讓他們有成就感,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的自卑意識,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對於個別的差生,可以採取單獨出試卷考試的方法。總之,教師要想辦法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從而達到轉化差生的目的。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注意採用上述方法對提高差生的成績幫助極大,對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有極大的幫助。
古人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河無以成大江」。學習也是一樣的,差生之所以學習不好就是沒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學。他們今天失一點數學概念,明天丟一個定理、公式,從而越來越跟不上,也就越來越厭煩學習,成績也就越來越差。但只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認真、細心地引導培養,差生也可以一步步轉化為優秀的學生。
C.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差生的成績
一.選擇合適的教育,讓差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差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經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師對自己「以誠相待」,不歧視,不諷刺,不打擊,不揭短.差生有一個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對差生抱有誠摯的愛,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熱愛學生,融洽的師生感情是轉化差生的思想基礎和前提.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愛生的情感投射到學生心裡.比如,在數學課堂上,老師提出問題時,隨之對差生投去一個充滿信任的、親切的目光,一張和藹可親的笑臉等都會在他們心中掀起波濤.老師心中有「差生」,「差生」心中才會有老師,師生感情上的一致性,會引起雙方信息的共振,此時學生的接受能力最強,教學效果最佳.
教育不能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只能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信心是成功之源。學生學習成績差,除先天智力低下外,還有許多的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也有的是因為他們學習的潛力沒有得到發揮,而學習潛力的發揮,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是否得到培養和發展。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充分注意讓差生嘗到成功的喜悅。
我曾教過這樣的一個女學生,她從小學低年級開始每次考試總是紅燈高掛,家長好對其失去了信心,學生本身也是抱著混到畢業即算的態度,因此每次作業總是不做,面對這種情況,我首先找曾教過她的低年級的教師,了解她在低年級的學習情況,得知她成績一直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低年級的教師也遇到她經常不做作業的情況,認為她笨,是弱智,對她一直採取放任自流,長此以往,這個學生就經常不做作業。加之父母離婚,並且是個女的,對她不抱任何希望,並經常打她罵她,這個學生生活在這個環境里,能來學校上學已是不錯的了。了解了情況後,我就找這個學生談話,先對她說,你爸爸媽媽都誇你在家是個好孩子,鄰居們也都稱贊你是個助人為樂的好女孩。並對她說,你是個聰明的好孩子,同學們也都很希望你能和大家一起畢業,老師也希望你能從頭開始,她對著我哭了,並表示今後一定認真努力。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我上課經常多提問她,她有點滴進步,就進行表揚,並幫助她從低年級的基礎補起,數學作業經常進行面批,並指導她進行訂正。她也逐漸樹立起了學習的信心,在畢業考試時,數學也居然考了六十多分。她父母和她本人對我也非常感激,直到現在,她父母和她本人還經常提到我,並對我說,她永遠不會忘記我這個小學時代的老師,這對我同樣也是一個促進。
由此,我深有體會,一個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成績,並讓學生尊重你,一定要讓學生佩服你,接受你,選擇你。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兒童不僅僅知道而且體會到教師和集體對他們的優點既注意到了,又很贊賞的話,那麼,他就會盡一切努力變得更好」。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並採用正面激勵的方法,讓學生在自己的作業本上看到大大的「優」,或得到簡短的批註「方法好」、「計算巧妙」等,品嘗到自己的學習成果,體會到成功的歡樂,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
二.讓學生樂學善學永不掉隊。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如何把握時機,為教育的振興,為祖國的昌盛而奮發努力,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時刻思考的問題。
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真回顧、分析和思考,並從教育的需求和人的發展角度出發,我通過嘗試找到了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實驗的切實點,即就是要首先改變以往數學教學中存在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滿堂灌的現象,因為這樣的結果,往往是教者乏味,學者無興。特別是要消除因學生失去了探索與體驗的興趣而贊成的數學教學費時多收獲甚微的弊端。於是我在數學教學中嘗試創建一種能調動學生內部學習動因的學習法,讓學生主動步入「樂學」、「善學」的軌道。在教學實踐中,我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大前提下,積極創設一種和諧、寬松、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體現正確的人才觀和學生觀。並高度尊重學生受教育的權利,尊重學生的人格、興趣愛好和創新精神。並牢固樹立「每個學生都有可能成為高素質的人才,教師的責任就是把這種可能變成現實」的觀念。並用教師的慧眼、聰耳、匠心去關愛、幫助每一個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有句話說得好: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只有動手做才能學得會。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往往只重視知識的傳承,而忽略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以致我們的許多學生能夠應對各種各樣的考試,卻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顯得束手無策。現代教育要求必須創設一種環境,有意識地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知、感悟和體驗,進而上升至智慧,逐漸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方法和能力。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總盡量想方設法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踐等來掌握知識。
如在教學新課時,我總是從小故事、小幽默等來導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如有機會,我盡量使用現代教學手段事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來掌握所學知識。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圓的面積、半圓的面積,圓柱體的表面積、圓柱體和圓錐體的體積,我總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操作、演示,從面讓學生得出結論。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學這樣一道相遇問題:「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從A地開往B地,甲車每小時行5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40千米,甲車到達B地後立即返回,在距B地20千米處與乙車相遇,求A、B兩地的距離」。學生在解這道題時感到無從下手,於是,我請兩位同學分別從教室的一端向另一端出發,一個學生走得快,另一個學生走得慢,並請走得快的學生到達教室的另一端時立即返回,再同走得慢的學生相遇。這時,我問學生,這兩個同學他們一共走的路程是教室兩端距離的幾倍?走得快的學生比走得慢的學生共多走多少路?這樣,學生很快能求出答案:(50+40)×[
20×2÷(50- 40)]÷2=180(千米)。
三、承認差異,實施分層教學、分類指導。
是「以『本』為本」,還是「以學生為本」,這是傳統教學理念與現代教學理念的根本區別。
在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現象,並表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如努力程度、反應速度、對教學內容在理解程度等也存在著差異,不同的學生發展的水平、提高的程度、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習上都會存在著差異。但現實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由於班級授課制的制約,學生的差異被有意無意地疏忽了,這與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要求是是相背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從學生的素質差別入手,以學生個體為教學對象,進行個別化的分層教學。
結合我班教學實際,我在我所任教的班級內實施了分層教學,並採取了以下幾項措施:
1.在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基礎上,我們根據學生現有的學業實際水平或思維類型等特點,將全班學生分為低(基礎級)、中(普通級)、高(提高級)三個層次,以A、B、C組的形式揭示出來。A層次,要求:「低起步,走小步、重基礎、多鼓勵」。
B層次,要求:「慢變化、多練習、重能力、勤反饋」。C層次,要求:「多強化、重思維、促特長、求拔尖」。
2、我們將教學目標分層。我們首先確定與各層次學生可能相適應的教學目標,一方面以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基本要求為基本目標,是共同性目標,全體學生必須做到;在此基礎上,設置選擇性的發展目標,中、高層次的學生基本達到,低層次學生盡其可能。即教學目標做到「下要保低,上不封頂」。同時,我們各級鼓勵每個層次的學生不斷努力,在達到本層次目標後向高層次目標邁進。
3、課堂教學施教分層。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綜合運用全班教學與分組教學、教師指導與學生自學等手段,實施分層區別教學。如「分合式」教學,教學起始階段是集體同授,教師抓住當堂訓練重點、難點進行解題方法指導,幫助學生明確要點,理清思路,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良好的心理狀態參與學習。到教學進程的一定階段時,將學生按層次分成「二股或三股軌道」。一部分學生繼續接受老師的直接教學,一部分學生按照老師提供的自學提綱,進行自學。兩軌同步結束後,再進行組與組之間相互交流,以便及時進行反饋,整理知識、補救教學等。在此同時,教師有機結合進行小組互助學習,教師並做到不能有絲毫鬆懈,並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控。
4、作業分層。在教學了新課後,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實際,設計相應的練習題,有共同性的必做題,有選擇性的提高題和發展題。實行分層練習,非同步指導,抓住多數「中間層」,兼顧優差「兩頭子」。C組以「優」帶「中」,A層以師導「差」,提高練習質量。並做到必做題當堂批改,選擇題和發展題課後批改。使有餘力的學生能增加食糧並吃飽。降低要求,減輕作業負擔,幫助差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數學作業,應以課本為主,不搞偏題、怪題,不搞題海戰術.題量要適中,可以結合學生能力,拉開檔次,不搞一刀切.注意引導學生發現解題規律,掌握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數學題目千變萬化,但其規律和類型都是有限的.引導學生抓解題規律,用規律指導練習是搞高質量,減輕作業負擔的根本途徑.
5、分層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讓在同一段時間里的學習中,都能較順利達標的學生,組織他們進行組間流動,並隨著學生學業的發展和變化會有所變化,使得學生能根據能力選擇學習進度,使得學生的自信心明顯增強。
差生認識前提差、思維能力差,因此根據教材的不同特徵,教法上要不拘一格,靈活多變.講課時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盡量降低學習坡度,分散難點,給予模仿性練習的機會.還要加強變式訓練,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情況及時得到反饋.講授速度要適合差生的接受情況,必要時應該放慢鏡頭.講課語言應盡量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另外特別應加強直觀教學,凡能利用直觀教具的應盡量利用.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對差生要優先提問,優先輔導,優先檢查評價.評價時,特別應注意差生的進步處和閃光點,及時予以鼓勵,耐心激勵差生上進,增強學會的信心.
D. 怎樣教好數學最好的辦法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認為關鍵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那種一味的灌輸,不是解決的辦法,而是要想辦法如何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讓學生去理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積極融入整個課堂學習氛圍中,達到「教」孜孜不倦,「學」樂而不疲,同時,學生的熱情也能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使教師越講越生動,越講越精彩,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數學教學:
一、認真搞好教學各個環節的工作。
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認真鑽研教材教法、備教材、備學生、備大綱,盡可能深入淺出的進行講授,作業要強調精練,要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反饋信息,及時調整上課方法、課程進度等。
二、樹立所有的學生都能教好的觀念。
每個人均有獨特的天賦,都有培養價值,關鍵在於要按照他們早期所表現出來的天賦,適應其特點進行教育。數學教學的困難是暫時的,核心是教師首先應轉變觀念,教師應樹立所有的學生都能教好的意識,在充分考慮學生原有水平的基礎上提出適度要求,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學生獲取進步,這是做好數學教學工作的前提。
三、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教師不光是知識的傳授者,還肩負著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的重任。其中最迫切的是愛的需要、信任的需要,學生能從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語態中了解到教師對他們的期望。因此,教師平時要利用一切機會主動地接近他們,與他們進行心理交流,和他們交朋友。哪怕是對他們的微微一笑,一句口頭表揚,一個熱情鼓勵的目光,都可能為其提供熱愛學習,進而刻苦鑽研數學的契機,給學生一種無形的力量。
四、讓學生樹立成功的自信心。
較差學生數學學習跟不上是由於在學習上基礎薄弱,他們缺乏學習自信心。教師就應充分相信學生,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幫助學生不斷成功,提高學生自尊自信的水平,形成積極的自我學習的機制。
五、科學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數學教學講成「報告課」,容易養成學生的惰性和乏味的感覺。學習沒勁頭,但我們知道,絕大多數學生對新鮮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根據這種心理,應改變傳統的講授方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例如:使用教學模型、電腦等教學方法。設計出新穎的教學過程,把數學知識轉化為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的刺激物,從而引發其產生進取心。
通過對較差學生的輔導,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對差生要更有耐心,講話語速一定要慢、清晰,教學講解需要更清楚、更詳細。甚至對所講的問題要逐字逐句的進行分析。如有些幾何語言、數學語言,我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反復記憶,達到熟練運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作到不厭其煩,作為數學教師,在教差生時要特別注重組織教學的技巧,問題分析要透徹,解題思路一定要簡潔清晰,要善於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的思維充分活躍起來,才能更好的實施教學,更有利於學生接受知識
E. 如何幫助"差生"提高數學成績
我所在的學校是農村中學,每年我教的班級中,差生都不少,有的學生連最基礎的數學知識都不會。這促使我對這些差生認真想辦法,以幫助他們提高數學成績。結合我以前的經驗,我淺談一下個人的體會:
1、要幫助差生樹立明確的個人目標
美國耶魯大學進行了一項調查,研究人員問參與調查的學生這樣一個問題:「你們有目標嗎?」只有10%的學生確認他們有目標。研究人員又問了第二個問題:「如果你們有目標,那麼,你們是可不可以把它寫下來呢?」結果只有4%的學生清楚地把自己的目標寫下來。20年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世界各地追訪當年參與調查的學生,他們發現,當年白紙黑字寫下人生目標的那些學生,無論是事業發展還是生活水平,都遠遠超過了另外那些沒有寫下目標的同齡人。這4%的人擁有的財富居然超過那96%的人總和。那些沒有明確人生目標的96%的人,一輩子都在直接間接地、自覺不自覺地幫助那4%的人實現人生目標。可見,人生目標的確定,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說是多麼重要啊!
2、要培養差生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學會自我激勵
興趣對於一個人的成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如果做他感興趣的事,他的主動性將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即使是十分疲倦和辛勞,也總是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難重重也絕不灰心喪氣,而去想辦法克服它。因為學習是自己的事,所有困難都要自己來克服。如果對學習不感興趣,不善於激勵自己,差生是很難堅持下去的,善於激勵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3、要尊重和接納差生
差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經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師對自己「以誠相待」,不歧視,不諷刺,不打擊,不揭短。差生有一個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對差生抱有誠摯的愛,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讓差生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來。
4、要改進教法,加強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講解
差生認識前提差、思維能力差,因此根據教材的不同特徵,教法上要不拘一格,靈活多變。講課時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盡量降低學習坡度,分散難點,給予模仿性練習的機會。還要加強變式訓練,使差生能夠理解和掌握課堂知識,而且講授速度要適合差生的接受情況,必要時應該放慢鏡頭。講課語言應盡量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另外特別應加強直觀教學,凡能利用直觀教具的應盡量利用。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對差生優先提問,優先輔導,優先檢查評價。評價時,特別應注意差生的進步處和閃光點,及時予以鼓勵,耐心激勵差生上進,增強學會的信心。
5、要對差生降低要求,減輕其作業負擔且要加倍認真批改其作業
對於差生數學作業,應以課本為主,不搞偏題、怪題,不搞題海戰術。題量要適中,注意引導差生發現解題規律,掌握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因為差生的接受能力差,知識缺漏多,作業中的錯誤也就較多。因此,差生的課外作業應加倍認真批改,發現個別差錯及時啟發訂正,鼓勵進步的差生。對疑難問題較多,獨立完成作業有困難的差生,還要輔導答疑。
總之,對於差生我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使差生跟上大家的步伐。
F. 數學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有7種常用的數學教學方法:
1.講授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師使用口語來描述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則和澄清規則。
2..談話法又稱回答法,是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傳播和學習知識的方法。其特點是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現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獲取新知識或鞏固和檢查所獲得的知識。
3.討論方法是一種方法,使整個班級或小組圍繞某個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共同探索,互相激勵,進行頭腦風暴和學習。
4.演示方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通過現代教學方法向學生展示物理或物理圖像進行觀察,或通過示範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它是一種輔助教學方法,通常與講座,對話,討論等結合使用。
5.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鞏固知識,培養各種學習技能的基本方法。這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
6.實驗法是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某些設備和材料,通過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通過觀察這些變化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一種常用於自然科學學科的方法。
7.實習是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可以使用某些實習場所,參加某些實習,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相關的直接知識,或者驗證間接知識並全面應用所學知識。
數學教學方法(method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教學方法的一種.教師指導學生學好數學基礎知識,提高數學基本技能,發展數學才能,進行思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它既包括了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了學生學的方法.數學教學方法對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現數學教學目的,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遠在中國春秋末期和古希臘時期,就有講解、問答、練習、復習等方法的記載.古代主要採用講授法,近代推行了演示、觀察、實驗、參觀等新方法,並改進了解、談話等方法.近些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教育學與心理學新成就的出現,資訊理論、控制論與系統論新學科的建立與發展,為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進與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常用的數學教學方法有:啟發、講解、談話、練習、討論、演示、實習、觀察、復習等,其中,啟發、講解、談話、練習等用的較多.當前國內外正在實驗的數學教學方法有:發現、研究、自學輔導、程序教學、最優化教學、演算法化教學、「讀讀、議議、講講、練練」等。
G. 初中數學教師如何轉化差生
初中 數學教師如何轉化差生
初中數學教師如何轉化差生?解決學習困造成差生學習成績的原因是錯綜復雜的,學習不得法,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差生往往思維不靈活,今天,朴新小編給大家帶來數學課堂的方法。
數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嚴密性的抽象性的學科。正是由於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學時,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象物理、化學一樣,通過直觀性使學生理解概念、性質。例如:在講「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時,我們可以通過幾組不同長度的三條鐵絲,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問哪幾組鐵絲可以組成三角形,能組成三角形的三條鐵絲之間有何關系?從而引導出上述性質。因此,加強直觀教學可以吸引差生的注意力。
應加強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讓教學生動、有趣。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隨時觀察全班學生學習情緒,還要特別注意觀察差生的學習情緒,差生往往上課思想開小差、不集中,他們對教師一般性的枯燥無味的語言講課聽不進耳,對數學知識也不感興趣。這時,教師應恰當運用藝術性的生動的教學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學習能力
托爾期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大量的數學教學實踐證明,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喚起學生的求知慾,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思維活躍,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才能達到較佳的學習效果。關於課堂教學與練習、研究性課題的作用。在數學教師課堂教學過程中,一道難題的解答,應不急於一下子把方法和原理告訴學生,否則學生只會忙於接收老師的答案,而沒有深入領悟並消化為自己的知識。教師在題目的設置上應該精心設計,讓學生思考,反復思考,將與該題目相關的知識點在腦海中回顧與思考,使得學生在探索思維過程中獲得知識,學生有了問題,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在經歷這一過程之後老師再加以講解,學生便會加強記憶深入領悟題解。
數學課堂教學中,練習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習題常見的有教材上的傳統的習題,這類習題可以使學生掌握解題技能,加深知識的鞏固。但如果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老師還應當編設一些課堂練習題。老師編設習題一般有以下兩種方式:一改編教材上的習題,使之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層層分解;二、設計一些開放式的習題,啟發學生多角度的去解答。以上兩類題目需要學生通過多向立體思維選擇信息,全方位觀察思考,運用多種知識來解答題目,將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創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事實上,充滿思考性的練習題既能使學生正確解題,也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除此之外教師應當增加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加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加「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是高中數學新教材的特色之一。把數學學習從課堂走向了社會,使學生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實現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完善。
4
營造數學課堂氛圍
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參與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是營造數學課堂良好心理氛圍的重要組成部分,興趣是學習的直接動力,決定著學生學習活動的方向和效率。濃厚的興趣對學習的推動力是任何強制力量所無法比擬的。
在教學中往往會發現有些學生會認為學習數學就是套用課本上的公理、定理、公式,從而缺乏主動的思考與探索。要引起學生的課堂興趣,就要在導入新課時引起學生的興趣,新課導入方法是靈活多樣的,可根據教學內容選擇設疑導入或趣味導入,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授《分類加法計數原理和分步乘法計數原理》時,可以給出問題:從萬寧到海口的辦法有多少種? 同學們立刻興奮起來,紛紛討論,熱烈發言,將他們的發言整理出如下問題:(1)直接乘公交車到海口有一種,(2)可以乘計程車到海口有一種,(3)可以先到瓊海,再到海口,有幾種。更有趣的是學生說走路到海口,這也是一種方法,通過這樣的討論,使學生認識數學知識的價值,自然就產生了學習興趣,願意接受老師繼續講解這兩個原理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了。因而對學習數學多了一份興趣,明白了數學並不是枯燥的數字和抽象的符號,就更加堅定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
1.調動積極飽滿的情緒,感染學生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具有傳染性,而教師的情緒更具有感染力。教師本身的情緒狀態,可以產生共鳴作用,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課堂中形成某種心理氣氛。如果教師保持精力充沛的教學熱情,也就是把勃勃的生機和無限的活力注入課堂,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樂於接受並反饋信息。
2.精心備課,用淵博的知識、嚴密的邏輯折服學生
常言道「給人一碗水,自己應備自來水」,教師要言傳身教,要給學生人格榜樣的同時,還要以淵博的知識去影響學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師形象更合格、更具魅力。因此,課前准備是必不可少的。課前應認真仔細地做好准備工作,特別是對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學各主要環節能歷歷在目,做到教學過程清晰、結構合理、方法恰當、內容適度,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特點。在數學課堂上,要讓學生目不轉睛,跟著你思考、探求,最後進入一個新的境界,還要靠數學本身的邏輯性。教師簡潔的語言、深刻的道理、廣博的知識、精湛的解釋、嚴謹的推理、直觀的圖示、優美的板書,這一切都體現了高雅的數學氣質,這必然讓學生喜歡教師、喜歡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