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有機物科學研究方法的建立ppt

有機物科學研究方法的建立ppt

發布時間:2022-07-21 14:17:15

什麼是有機化合物ppt

有機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碳酸氫鹽、金屬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有機物是生命產生的物質基礎。無機化合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少數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碳酸、一氧化碳、碳酸鹽等不具有有機物的性質,因此這類物質也屬於無機物。
有機化合物除含碳元素外,還可能含有氫、氧、氮、氯、磷和硫等元素。

❷ 滬教版九年級化學什麼是有機物課件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
一、教學目標分析
第二節: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圍繞有機物的核心原子——碳原子的成鍵特點和成鍵方式展開逐層剖析,通過系統介紹同分異構現象,使學生明白有機物為什麼種類繁多。本節學習碳鏈異構、位置異構及官能團異構。從復習烷烴的碳鏈異構開始,延伸出烯烴的碳鏈異構和官能團(碳碳雙鍵)的位置異構,並以乙醇和二甲醚為例說明官能團異構的涵義。由此 揭示出:同分異構現象是由組成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結合方式產生的,這也是有機化合物數量龐大的原因之一。並為以後的學習留下思考的空間,即雖然分子式相同,但由於有機化合物中原子的連接方式不同(結構不同),導致其化學性質也是不相同的,所以這些有機物在人們平常的生產生活中的用途也是不相同的,從而體現化學中化合物學習的基本方法: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

參考依據

化學課程標准
教學指導意見和模塊學習要求

(化學2主題1:物質結構基礎)
1、了解有機物中碳的成鍵特徵。
2、舉例說明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
(化學2主題3:化學與可持續發展)
了解甲烷的分子結構,了解乙烯的分子結構,了解苯的分子結構
(有機化學基礎主題1: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構)
1、知道常見化合物的結構,了解有機物分子中的官能團,能正確地表示它們的結構
2、通過對典型實例的分析,了解有機化合物存在同分異構現象,能判斷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
(必修2)
1、了解有機化合物中成鍵特徵(以甲烷、乙烯等為例,體會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間的成鍵特徵)
2、舉例說明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舉例說明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
3、知道甲烷的分子結構,知道乙烯的分子結構,知道苯的分子結構
4、知道乙醇的分子結構,知道乙酸的分子結構
(選修5)
1、知道常見有機化合物的結構,了解有機物分子中的官能團,能正確地表示它們的結構(知道常見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鍵方式及特點,認識有機化合物分子中主要的官能團及其結構特點
2、通過對典型實例的分析,了解有機化合物存在異構現象,能判斷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通過對典型實例的分析,了解有機化合物存在同分異構現象,這是有機化合物種類繁多的原因之一。能根據簡單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確定其同分異構體的種類)

必修與必選有機化合物知識點對比

必修
必選

知識點對比
1、了解有機化合物中成鍵特徵(以甲烷、乙烯等為例,體會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間的成鍵特徵)
2、舉例說明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舉例說明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
3、知道甲烷的分子結構,知道乙烯的分子結構,知道苯的分子結構
4、知道乙醇的分子結構,知道乙酸的分子結構

1、知道常見有機化合物的結構,了解有機物分子中的官能團,能正確地表示它們的結構(知道常見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鍵方式及特點,認識有機化合物分子中主要的官能團及其結構特點
2、通過對典型實例的分析,了解有機化合物存在異構現象,能判斷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通過對典型實例的分析,了解有機化合物存在同分異構現象,這是有機化合物種類繁多的原因之一。能根據簡單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確定其同分異構體的種類)

1、知識與技能:
⑴進一步認識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鍵特點,理解有機物種類繁多的原因。
⑵通過對典型實例的分析,了解有機化合物存在同分異構現象(碳鏈異構、位置異構、官能團異構),能初步寫出簡單烷烴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2、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模型製作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親身體驗並能初步體會「模型方法」的意義。
⑵在學習同分異構現象過程中,體會物質結構的多樣性決定物質性質的多樣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⑵通過同分異構體的書寫,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有序性和嚴密性。
⑶碳價四面體學說的確定過程,激勵學生勇於探索問題的本質特徵,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
二、教學內容安排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具備了甲烷、乙烯和苯的結構,可以說學生已經具備了研究每類有機物的結構特點的基礎,進而為學習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奠定基礎。通過必修知識與必選知識的對比不難發現,必選知識從復習必修中烷烴的碳鏈異構開始,延伸出烯烴的碳鏈異構和官能團(碳碳雙鍵)的位置異構。學生在必修的學習中已經學習了甲烷、乙烯等有機化合物,初步了解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對其性質的影響,但此時學生對有機物的認識是零散的,這就需要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學生雖然了解有機化合物的概貌,知道了有機物分子中碳原子成四價,碳原子既可以與其他原子形成共價鍵,又可以相互成鍵;碳原子之間可以形成碳碳單鍵、碳碳雙鍵、碳碳三鍵等,有機物可以形成鏈狀分子,也可以形成環狀分子。但還需要深化碳原子的成鍵特點和碳原子之間的結合方式,加深對飽和烴、不飽和烴、烷烴、烯烴等概念的理解。從而進一步認識有機物的成鍵特點,認識同分異構現象——碳鏈異構、位置異構、官能團異構。使學生的認知由感性思維逐步發展為理性思維。
三、教學重難點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類、油脂、蛋白質等典型有機化合物,了解了它們的主要性質。但現在學生對有機物的知識是零散的,不夠系統。學生雖然了解了有機化合物的概貌,知道了有機物分子中碳原子呈四價,碳原子既可以與其他原子成鍵又可以相互成鍵,但是還需要深化碳原子的成鍵特點和結合方式。碳原子和其他原子連接方式的不同,造成有機物種類繁多。碳的成鍵方式和烷烴同分異構的書寫是有機化學學習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之後所出現的官能團異構、順反異構等內容都以他為基礎。基於上述分析,本節教學重點和難點確定如下:
本節教學重點:1.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鍵方式
2.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
本節教學難點:1.烷烴同分異構體(碳鏈異構)的書寫
四、 教學資源建議
(一)充分利用模型法進行教學資源的有效組合
例如:在同分異構體的教學中,可利用模型或橡皮泥讓學生自己搭建有機化合物的球棍模型,進行二氯甲烷結構的討論,明確有機化合物三維立體模型的構建對有機化學的重要意義。介紹碳原子的sp3雜化軌道模型時,教師應提供模型教具以增強學生對微觀結構的感性認識,也可以使用多媒體演示有機物不同的構造異構的生成過程和不同異構體的真實結構。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欄目
例如:本節科學史內容的介紹,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建立有機結構的立體三維模型,並解釋其本質的構成原因,建議只把它當作一種工具,不進行進一步要求。
(三)充分利用網路資源
例如:可以利用校園網,將相關的學習資料放在網上,布置學生自主學習課題,相關的拓展性資料可以掛在網上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提供資料。可以建立班級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上交流學生自己的學習心得並取得互相幫助。可以利用互聯網尋找相關教學資料和拓展性資料,如k12、化學資源網、新思考網、人教網、中央電教館資源庫等。
(四)加強學生的分工合作
五、教學方法與學習指導策略建議
1、課前學生工作:完成學案對甲烷、乙烯、苯的分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以及空間構型的總結,同時分組完成甲烷、乙烯、苯的空間模型(學生可以利用橡皮泥、牙簽完成)。
2.課上教學設計: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鍵特點。本部分知識可採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師生共同完成學案以及對甲烷、乙烯和苯的空間模型學生作品的展示,學生體會有機化合物分子的空間結構,提升到有機化合物碳價四面體理論。
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本部分知識可採用實踐式教學方法。通過學生分組完成二氯甲烷分子的空間結構(無同分異構體)。一方面學生加深對碳價四面體理論的理解;同時過渡到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知識的學習。提出問題:有相同分子式的有機化合物是否具有相同的結構?學生分組完成C4H10的空間結構,理解同分異構現象,認識C4H10的兩種同分異構體。並進一步落實有機化合物結構式和結構簡式的練習。通過練習製作C5H12的分子結構模型,進一步鞏固同分異構體的概念。並在製作過程中小組內討論書寫同分異構體www.GeO2k.COM方法,重點討論如何避免同分異構體的「重寫」和「漏寫」問題。由小組代表匯報本小組的討論結果,並進行小組間的互相質疑、補充、完善,最終研究出大家認同的書寫烷烴同分異構體的方法—減碳法。引導學生嘗試寫出C3H6、C2H6O的同分異構體。強化書寫同分異構體時,應考慮三種異構形式──碳鏈異構、官能團位置異構、官能團異構,在書寫練習中掌握書寫同分異構體的方法。
3.課後學生考核與評價。

❸ 科學家是怎樣研究有機物ppt免費

有機化合物結構的研究1.0.60g某飽和一元醇A,與足量的金屬鈉反應,生成氫氣112mL(標准狀況)。求該一元醇的分子式。將該一元醇進行1H核磁共振分析,其1H-NMR譜圖如下,寫出A的結構式。解:設飽和一元醇A的分子式為CnH2n+1OH,則有:

❹ 如何建立HPLC法測定有關物質的方法.ppt

摘要 本文就如何建立TLC法測定有關物質的方法進行論述,系統地闡述了薄層色譜法各條件確定的原理,並列舉了質量標准制訂中存在的某些問題。
關鍵詞 薄層色譜法(TLC法) 有關物質 方法建立
有關物質是研究品中除主成分以外的雜質,它可能是原料合成過程中帶入的原料、中間體、試劑、降解物、副產物、聚合體、異構體以及不同晶型、旋光異構的物質,也可能是制劑過程中產生的降解物,或是在貯藏、運輸、使用過程中產生的降解物等[1]。這些雜質的存在直接反映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故要對其進行研究,特別是在品申報的質量研究資料中需建立其檢測方法,並根據生產、穩定性考核等實際情況考慮是否在質量標准中制訂該檢查項,規定其限度。目前,有關物質的常用測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法)和薄層色譜法(TLC法)。
TLC的特點是快速、簡便,尤其是對無紫外吸收的雜質測定,更具有其應用價值。如能將TLC法與HPLC法有機地結合、或彼此間進行比對研究,便可得到更多、更為准確的有關雜質信息,做到兩方法間的相輔相成,相益得彰!本文將著重討論如何建立薄層色譜法測定有關物質的方法。
1.測定方法類型
常用的方法有雜質對照品法(適用於已知雜質)和自身(稀釋)對照法(適用於一般雜質檢查,雜質成分少且尚不能取得雜質對照品)。目前國內由於難以獲得雜質對照品、故一般均採用自身對照法。
2.展開劑的確定(即專屬性試驗)
專屬性的研究是提供被分析物在雜質和輔料存在時能被區分的證明,該點是色譜條件建立的關鍵。通常採用在被分析物的對照品或精製品中加入一定量的雜質或輔料,證明色譜條件可將各雜質與被分析物分離[1]。這里的關鍵是:將多少量的雜質加入到多少量的主成分中。正確的作法是將1%(w/w)濃度量的各雜質加入到100%濃度的主成分中,配製這樣的溶液來
驗證系統適用性。之所以如此配製,目的是模仿樣品中有可能存在的狀態,即有少量(1%左右)雜質存在時是否能與主成分達到完全分離,只有這樣才能比較客觀、科學地反映樣品中實際存在情況的(見圖1);而不應把該溶液配製成:主成分與中間體相同濃度的。因為一者實際檢測時樣品中不可能存在此種情況;二者該濃度不易確定,目前國內申報資料中一般的作法均是配製成較低的一致濃度,這樣各斑點當然易於完全分離了(見圖2),但在實際測定時,由於主斑點急劇增大,很易將相鄰雜質包含於主成分斑點中。同樣,質量標准中的系統適用性試驗用溶液的配製方法亦如此。

(1,3,4為雜質,2為主成分)
圖1 圖2 (雜質濃度均為供試品溶液濃度的1%)
3.檢出條件的確定
其基本出發點是:主成分與相關雜質均應在該條件下顯色,且在相同濃度下,斑點大小應基本一致。薄層板的類型根據被測物質的性質來選用,測定有紫外吸收的物質通常選用GF254或GF365板;測定無紫外吸收、需噴顯色劑的,常選用硅膠G板或H板,選用該類薄層板時,顯色方法根據被測物質的結構式選取,但當有多個顯色方法時,應分別進行試驗,選取靈敏度最高的顯色方法。如醋酸氫化可的松有關物質的測定,中國典2000年版採用鹼性四氮唑藍試液顯色,美國典26版採用硫酸-乙醇(10:90)溶液顯色,兩者均為激素類物的顯色方法。醋酸氫化可的松屬於激素類中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四氮唑法是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重要顯色方法;而硫酸-乙醇顯色法則主要是針對激素類中的的顯色反應,對於屬於腎上腺皮質激素類的醋酸氫化可的松則反應活性不強,結果兩法的靈敏度相差10倍以上。因此,檢出條件的確定,一定要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並根據試驗結果進行綜合考慮。
4.供試品溶液濃度的確定(靈敏度試驗——最低檢出限的測定)
供試品溶液濃度的設定在有關物質檢測中是至關重要的,濃度越高、越能反映樣品中雜質存在的情況,但若設定得過高,則會產生主斑點嚴重拖尾、「斷腰」等超載現象的發生,產生錯誤結論;若設定太低,又將達不到檢測雜質的目的,觀測不到雜質量的變化。其設定是根據最低點樣量和最大點樣量來綜合考慮的。
最低檢出限雖然是個絕對值,但真正的意義卻是其相對值,即相對於供試品溶液的濃度多少而言,所以測定結果不僅要羅列出其絕對值又應列出其相對值,這樣最低檢出限才有意義!最大點樣量則是通過不斷加大供試品溶液濃度,直至主斑點嚴重拖尾、「斷腰」等情況出現時來得到的。然後根據最低檢出限,採用「上推法」來確定:如一般設定雜質斑點小於1.0%對照斑點,對照溶液的濃度至少應為最低檢出濃度(即最低檢出限)的20~50倍,則供試品溶液濃度是最低檢出濃度的2000~5000倍;反過來,最低檢出濃度應至少達到供試品溶液濃度的0.02%~0.05%。應注意的是:由於最低檢出量和最大點樣量因試驗環境、薄層板質量以及即時試驗時其他各因素的不同而改變(即耐受性因數),故供試品溶液的濃度在保證小於最大進樣量的情況下,可在此基礎上設定得再高一些,以保證該濃度可適用於各種條件下。舉例說明見表1(規定雜質限度為1.0%)。

表1 最低檢出量、最大點樣量、供試品溶液和對照溶液濃度之間的比例關系

最大點樣量
供試品溶液
對照溶液
最低檢出量 濃 度 8mg/ml 3mg/ml 30μg/ml 1μg/ml 點樣量 10μl 10μl 10μl 10μl 絕對量 30μg 0.3μg 10ng 相對於樣品測定濃度的 100% 1.0% 0.02% 倍 數 關 系 5000倍 30倍 「基準點」
供試品溶液濃度也可設定得再高些,但不可超過最大點樣量。
5.加樣回收試驗(即准確性試驗)
准確性試驗可採用在預經有關物質測定後的樣品中,加入已知量雜質的方法來評價。准確稱取各雜質,將含有1%(w/w)濃度的各雜質加入到樣品溶液中,以驗證所採用的薄層測定條件是否可分離檢測出相應的各雜質以及樣品中已存在的雜質是否累加,斑點是否加深。該原理同前面所述的專屬性研究是一致的。
6.強力破壞試驗
該項研究是為了揭示原料內在穩定性的特性,它是開發研究的一部分。這些試驗是在比加速試驗更劇烈的條件下進行的,其能夠包含品在銷售過程中所遇到的劇烈條件。可取一批樣品通過強光、高溫、高濕、氧化破壞、以及酸鹼破壞來證明該展開條件能分離檢測出雜質。
7.展開距離
測定時一定要採用25cm、長薄層板,展開距離應盡可能長一些,以使雜質與主成分盡量分離。如用短板,易造成臨近主斑點的雜質斑點「躲進」主斑點中。但同時又應注意,距離拉大,斑點分散,會損失最低檢出限,降低靈敏度,故應綜合考慮。
8.其它的因素
展開溫度應盡量控制在20~25℃之間,尤其在冬季,應注意環境的溫度,如太低,將嚴重影響展開效果。另層析缸的蓋兒,應塗抹凡士林油,以保證整個試驗過程中,層析缸的密封,避免展開劑揮發;並應在展開前,預先傾入展開劑,以使層析缸內的空氣飽和,達到最佳的展開效果。薄層板由於有自製、市售,質量不一也應注意。
二.討論
1. 質量標准中的系統適用性試驗,最好能將最難分離的雜質訂入系統適用性試驗用溶液的配製,將此雜質的濃度配製為主成分濃度的1%,或0.5%,或0.2%(依據雜質限度而定)進行試驗,驗證分離度後,再進行樣品的測定,以確保試驗的准確進行。
2. 質量標准中,應配製系列濃度的對照溶液(即梯度對照),以對雜質有「半定量」的概念,這可更好地評價雜質存在的情況;並應規定雜質的個數及最大雜質斑點的限度,使質量標准更完善、科學。經查閱,中國典薄層色譜法測定有關物質的有70個品種,僅有2個品種採用了梯度對照,絕大部分品種僅是制定了對照溶液,均未規定雜質個數,和最大雜質斑點限度,如有若干個雜質斑點也無法判定;而英國典和美國典則幾乎每個品種均採用梯度對照,並規定雜質個數和最大雜質斑點限度,這一點值得學習和推廣。
3. 錯誤的一種誤區,認為HPLC法完全替代了TLC法,這是不正確的,一定要做到相互補充、相互論證、相互參考才是最客觀、最科學的!
本文是在參閱了日本《分析方法驗證》一書和大量日本國內新申報資料中質量研究部
分的內容所寫而成。

❺ 有機物學習的方法和知識點總結

一、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CH4石油的組成元素主要是碳和氫,同時還含有S、O、N等。主要成分各種液態的碳氫化合物,還溶有氣態和固態的碳氫化合物煤是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所組成的復雜的混合物。煤的含量是C其次H、O
二、結構 1、甲烷:分子式:CH4 結構式: 電子式正四面體結構天然氣三存在:沼氣、坑氣、天然氣 2、化學性質一般情況下,性質穩定,跟強酸、強鹼或強氧化劑不反應(1)、氧化性CH4+2O2CO2+2H2O;△H<0CH4不能使酸性高錳酸甲褪色(2)、取代反應取代反應:有機化合物分子的某種原子(或原子團)被另一種原子(原子團)所取代的反應CH4+Cl2 CH3Cl+HCl CH3Cl+Cl2CH2Cl2+ HClCH2Cl2+Cl2 CHCl3+ HClCHCl3+Cl2 CCl4+ HCl (3)主要用途:化工原料、化工產品、天然氣、沼氣應用
三、乙烯石油煉制:石油分餾、催化裂化、裂解催化裂化:相對分子量較小、沸點教小的烴裂解:乙烯、丙烯老等氣態短鏈烴石油的裂解已成為生產乙烯的主要方法1、乙烯分子式:C2H4 結構簡式:CH2==CH2 結構式2、乙烯的工業製法和物理性質 6個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工業製法: 石油化工3、物理性質常溫下為無色、無味氣體,比空氣略輕,難溶於水4、化學性質(1)氧化性①可燃性現象:火焰明亮,有黑煙 原因:含碳量高②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2)加成反應
有機物分子中雙鍵(或叄鍵)兩端的碳原子上與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現象:溴水褪色CH2=CH2+H2OCH3CH2OH(3)加聚反應聚合反應:由相對分子量小的化合物互相結合成相對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這種由加成發生的聚合反應叫加聚反應 乙烯 聚乙烯用途:1、石油化工基礎原料 2、植物生長調節劑 催熟劑評價一個國家乙烯工業的發展水平已經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石油化學工業的重要標志之一 四、煤的綜合利用 苯1、 煤的氣化、液化和干餾是煤綜合利用的主要方法煤的氣化:把煤轉化為氣體,作為燃料或化工原料氣煤的液 --燃料油和化工原料干餾2、苯(1)結構(2)物理性質無色有特殊氣味的液體,熔點5.5℃沸點80.1℃,易揮發,不溶於水易溶於酒精等有機溶劑(3)化學性質①氧化性a.燃燒2C6H6+15O212CO2+6H2OB.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②取代反應硝化反應用途:基礎化工原料、用於生產苯胺、苯酚、尼龍等
第二單元 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一、乙醇1、結構 結構簡式:CH3CH2OH 官能團-OH醫療消毒酒精是75%2、氧化性①可燃性CH3CH2OH+3O22CO2+3H2O②催化氧化2CH3CH2OH+O22 CH3CHO+2H2O 斷1 、3鍵2 CH3CHO+ O22 CH3COOH3、與鈉反應2CH3CH2OH+2Na2CH3CH2ONa +H2↑用途:燃料、溶劑、原料,75%(體積分數)的酒精是消毒劑
二、乙酸1、結構分子式:C2H4O2,結構式: 結構簡式CH3COOH2、酸性;CH3COOHCH3COO-+H+ 酸性:CH3COOH>H2CO3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3、酯化反應醇和酸起作用生成脂和水的反應叫酯化反應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反應類型:取代反應 反應實質:酸脫羥基醇脫氫濃硫酸:催化劑 和吸水劑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1)中和揮發出來的乙酸(便於聞乙酸乙脂的氣味)(1) 吸收揮發出來的乙醇 (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
總結:三、酯 油脂結構:RCOOR′ 乙酸乙脂:水果、花卉芳香氣味 油:植物油 (液態)油脂 脂:動物脂肪(固態)油脂在酸性和鹼性條件下水解反應 皂化反應:油脂在鹼性條件下水解反應 甘油應用:(1)食用(2)制肥皂、甘油、人造奶油、脂肪酸等四、糖類 分子式通式 Cn(H2O)m1、分類單糖:葡萄糖C6H12O6 糖類 二糖:蔗糖:C12H22O11 多糖:澱粉、纖維素(C6H10O5)n2、性質葡萄糖(1)氧化反應葡萄糖能發生銀鏡反應(光亮的銀鏡)與新制Cu(OH)2反應(紅色沉澱)證明葡萄糖的存在 檢驗病人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否偏高(2)人體組織中的氧化反應 提供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 C6H12O6(S)+6O2(g)==6CO2+6H2O(l) △H=-12804KJ·mol-1 C6H12O62C2H5OH+2CO2↑澱粉1、 水解五、蛋白質與氨基酸1、組成元素:C 、H、O、N等,有的有S、P2、性質(1)蛋白質是高分子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很大(2)★鹽析:蛋白質溶液中加入濃的無機鹽溶液,使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從而析出(3)★變性:蛋白質發生化學變化凝聚成固態物質而析出(4)顏色反應:蛋白質跟許多試劑發生顏色反應(5)氣味:蛋白質灼燒發出燒焦羽毛的特殊氣味(6)蛋白質水解生成氨基酸蛋白質氨基酸氨基酸結構通式: 甘氨酸 丙氨酸 必需氨基酸:人體不能合成,必須通過食物攝入絲氨酸、纈氨酸、賴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蘇氨酸一、 簡單有機合成注意化工生產「綠色化學」
二、有機高分子合成1、乙烯合成聚乙烯------食品包裝袋、保險膜 2、聚苯乙烯 ----- 玩具、泡沫塑料 n 3聚氯乙烯----薄膜 有機高分子的合成為人類提供了大量的新材料,使我們的生活變的更加豐富多彩
有機物的系統命名法1、烷烴的系統命名法⑴ 定主鏈:就長不就短。選擇分子中最長碳鏈作主鏈(烷烴的名稱由主鏈的碳原子數決定)⑵ 找支鏈:就近不就遠。從離取代基最近的一端編號。⑶ 命名:① 就多不就少。若有兩條碳鏈等長,以含取代基多的為主鏈。② 就簡不就繁。若在離兩端等距離的位置同時出現不同的取代基時,簡單的取代基優先編號(若為相同的取代基,則從哪端編號能使取代基位置編號之和最小,就從哪一端編起)。③ 先寫取代基名稱,後寫烷烴的名稱;取代基的排列順序從簡單到復雜;相同的取代基合並以漢字數字標明數目;取代基的位置以主鏈碳原子的阿拉伯數字編號標明寫在表示取代基數目的漢字之前,位置編號之間以「,」相隔,阿拉伯數字與漢字之間以「—」相連。⑷ 烷烴命名書寫的格式:2、含有官能團的化合物的命名⑴ 定母體:根據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團確定母體。如:含碳碳雙鍵的化合物,以烯為母體,化合物的最後名稱為「某烯」;含醇羥基、醛基、羧基的化合物分別以醇、醛、酸為母體;苯的同系物以苯為母體命名。⑵ 定主鏈:以含有盡可能多官能團的最長碳鏈為主鏈。⑶ 命名:官能團編號最小化。其他規則與烷烴相似。如: ,叫作:2,3—二甲基—2—丁醇 ,叫作:2,3—二甲基—2—乙基丁醛
有機化學反應類型1、取代反應指有機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取代的反應。常見的取代反應:⑴烴(主要是烷烴和芳香烴)的鹵代反應;⑵芳香烴的硝化反應;⑶醇與氫鹵酸的反應、醇的羥基氫原子被置換的反應;⑷酯類(包括油脂)的水解反應;⑸酸酐、糖類、蛋白質的水解反應。2、加成反應指試劑與不飽和化合物分子結合使不飽和化合物的不飽和程度降低或生成飽和化合物的反應。常見的加成反應:⑴烯烴、炔烴、芳香族化合物、醛、酮等物質都能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也叫加氫反應、氫化或還原反應);⑵烯烴、炔烴、芳香族化合物與鹵素的加成反應;⑶烯烴、炔烴與水、鹵化氫等的加成反應。3、聚合反應指由相對分子質量小的小分子互相結合成相對分子質量大的高分子的反應。參加聚合反應的小分子叫作單體,聚合後生成的大分子叫作聚合物。常見的聚合反應:加聚反應:指由不飽和的相對分子質量小的小分子結合成相對分子質量大的高分子的反應。較常見的加聚反應:①單烯烴的加聚反應在方程式中,—CH2—CH2—叫作鏈節, 中n叫作聚合度,CH2=CH2叫作單體, 叫作加聚物(或高聚物)②二烯烴的加聚反應4、氧化和還原反應(1)氧化反應:有機物分子中加氧或去氫的反應均為氧化反應。常見的氧化反應:①有機物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反應。如:R—CH=CH—R′、R—C≡C—R′、 (具有α—H)、—OH、R—CHO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②醇的催化氧化(脫氫)反應醛的氧化反應③醛的銀鏡反應、費林反應(凡是分子中含有醛基或相當於醛基的結構,都可以發生此類反應)(2)還原反應:有機物分子中去氧或加氫的反應均為還原反應。

❻ 大學課要講一個關於有機物的PPT,有什麼好物質沒謝謝了

我建議你講乙烯吧!!

因為乙烯的化學性質很多,而且在工業上運用也很廣泛。

http://ke..com/view/15690.htm?fr=ala0_1_1

你去網路參考一下!

❼ 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步驟是什麼,用什麼方法確定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

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步驟是
1分離,提純
2得到實驗式
3得到分子式
4得到結構式

確定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
可以使用質譜儀
從質譜圖看

❽ 研究有機物結構的常用物理方法有哪些

模型法:即將抽象的物理現象用簡單易懂的具體模型表示。如用太陽系模型代表原子結構,用簡單的線條代表杠桿等。 疊加放大法:物理學中常常把微小的、不易測量的同一物理量疊加放大,如用鏡面反射激光方法,來將音叉微小振動的幅度放大等。

閱讀全文

與有機物科學研究方法的建立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般二氧化碳檢測方法 瀏覽:11
翡翠拋光粉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795
如何給干核桃仁脫皮最佳方法 瀏覽:449
關於關系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瀏覽:930
氧氟沙星滴眼液使用方法 瀏覽:561
金礦石化學分析方法 瀏覽:918
白酒發酵的方法和圖片 瀏覽:157
手機微信掙錢的方法 瀏覽:288
速成鋼膠棒的使用方法 瀏覽:954
華為橫屏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54
筋膜炎用什麼方法檢查 瀏覽:176
真菌蘑菇稻草種植方法 瀏覽:496
胯部分離連接方法 瀏覽:942
高程測量的方法中高差計算公式 瀏覽:249
食用百合養殖方法和技巧 瀏覽:199
大數據集成分析方法 瀏覽:938
生產質量管控方法有哪些 瀏覽:306
換電腦最快方法 瀏覽:870
水蒸氣的體積計算方法 瀏覽:588
拌面如何和面的方法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