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熒游標記法和同位素標記法都可以用於追蹤物質的運行和變化規律
高中生物新課標中的同位素標記法
一、概念:(《必修1》102頁)同位素用於追蹤物質的運行和變化規律過程。用示蹤元素標記的化合物,化學性質不會改變。人們可以根據這種化合物的放射性,對有關的一系列化學反應進行追蹤。這種科學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標記法,也叫同位素示蹤法。
二、應用:可用於研究細胞內的元素或化合物的來源、組成、分布和去向等,進而了解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化學物質的變化、反應機理等。
熒游標記法(Fluorescent Labeling)
一、概念:是利用熒光蛋白或熒光蛋白基因作為標志物對研究對象進行標記的分析方法。
二、應用:熒游標記法作為探究生物不同生理過程的方法,與同位素示蹤法的作用相似,但它有其後者所不能企及的優點。熒游標記法常用綠色熒光蛋白(GFP)為目標蛋白,通過轉基因技術一起構建到載體上,可跟蹤和判斷生物細胞的分子變化。GFP相對較小,與其他蛋白融合後不影響自身的發光功能;基因序列比較短,可以進行高效轉化;GFP基因沒有物種特異性,在原核、酵母、植物以及動物細胞中都獲得了成功表達,大量表達對細胞沒有毒性;GFP發光是蛋白質本身發光,無需底物,且熒光穩定,適用於定量測定與分析。在科學研究中利用這些特性已經加深了我們對細胞內一些過程的了解,如細胞分裂、染色體復制和分裂、發育和信號轉導等。
同位素標記法和熒游標記法的區別:同位素標記法通常採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物質中的分子原子,熒游標記法通常是藉助熒光分子來標記蛋白質。一個是元素標記,另一個是分子標記。
Ⅱ 什麼是追蹤研究
縱向追蹤研究亦稱作縱向研究或追蹤研究, 是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對相同對象進行有 系統 的定期研究, 或者從時間的發展過程中考察研究對象的研究方案。 優點:能看到較完整的發展過程和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關鍵轉折點; 特別適用於 研究發展 的穩定性問題和早期影響的作用等問題, 也適用於 個案 研究。
求採納
Ⅲ 個案研究方法適合於哪些課題的研究
個案研究方法適合於追蹤研究某一個體或團體的行為課題的研究。
個案研究法亦稱個案歷史法,追蹤研究某一個體或團體的行為,它包括對一個或幾個個案材料的收集、記錄,並寫出個案報告。在現場收集數據的叫做「實地調查」。它通常採用觀察、面談、收集文件證據、描述統計、測驗、問卷、圖片、影片或錄像資料等方法。
個案研究的特點
1、研究對象的個別性與典型性。個案研究的對象是個別的,但不是完全孤立的,個別而是與其他個體相聯系的,是某一個整體中的個別。因而對這些個別對象的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個體和整體的某些特徵和規律。
2、研究內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個案研究既可以研究個案的現在,也可以研究個案的過去,還可以追蹤個案的未來發展。個案研究可以做靜態的分析診斷也可以做動態的調查或跟蹤。由於個案研究的對象不多,所以研究時就有較為充裕的時間,進行透徹深入、全面系統的分析與研究。
3、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和綜合性。為了搜集到更多的個案資料,從多角度把握研究對象的發展變化,就必須結合教育觀察、教育調查、教育實驗、教育測量等多種研究方法,綜合各種研究手段。
Ⅳ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當今教育研究中運用廣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實地調查的一種具體方法。它主要通過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現象,基本目的在於描述與解釋,在描述過程中進行解釋。
2、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教師和研究人員針對實踐中的問題,綜合運用各種有效方法,以改進教育工作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動。它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融為一體,將教育者和教育現實問題緊密結合,強調在「行動」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行動研究的基本過程大致分為循序漸進的四個環節,即計劃、行動、考察和反思。
3、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是研究者採用問卷、訪談、觀察、測量等方式對現狀進行了解,對事實進行考察,對材料進行收集,從而探討教育問題、教育現象之間聯系的研究方法。
4、教育敘事:教育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
(4)追蹤研究方法主要適用擴展閱讀:
教育研究的方法: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是科學的方法,對教育有關的因素進行分析測試,研究教學的過程。
數據有兩種類型,定性的和定量的數據。定性研究使用定性的數據。數據的特徵是描述性的。教育研究者地定性數據包括:觀察、訪談、文件分析、作品分析。(論文、日記、照片或者博客)
教育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基礎,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對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地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規律,以發現新情況,總結新經驗,為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務。
在教育研究中,包含了多個學科不同程度的交叉。這些學科包括: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和哲學。這些學科交叉為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教育研究的發現應該在特定的情境中解釋,可能不適合其他的時間、空間。
Ⅳ 社會研究中有哪些常用的研究方式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6.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內容是什麼?
答:所謂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體的操作方法,涉及社會調查研究的各個方面:課題確定的方法;明確調查研究具體目的、對象、內容、類型的方法;調查研究方案設計和條件准備的方法;抽樣的方法;各種搜集資料的方法,包括文獻法、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實驗法;調查資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寫調查報告的方法,等等。這些方法適用於所有的調查研究課題。其中各種具體的資料收集方法是調查方法的核心內容,可分為兩大類,訪談法、觀察法和實驗法屬於直接調查方法,文獻法、問卷法則屬於間接調查方法。它們在操作程序上互不相同,分別具有不同的特點,也分別適用於不同的調查對象和不同的調查內容,但不同的調查類型對這些方法的使用,通常都是一種為主,兼采它樣。
7.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及其內容是怎樣的?
答:一般而言,社會調查研究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准備階段、調查階段、分析階段與總結階段。
准備階段包括三方面工作:確定課題;設計調查方案;具體准備。
調查階段是社會調查研究方案的執行階段,主要是按照調查研究方案中所確立的調查計劃、調查方式進行資料的收集,具體貫徹調查設計中所確定的思路。
分析階段也稱研究階段,這一階段是指在實地調查完成後,調查者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審核、整理、統計、分析的過程。
總結階段是社會調查的最後階段,這一階段的任務主要是總結調查工作、評估調查結果和撰寫調查報告。
8.社會調查研究有哪些基本原則?
答:社會調查研究必須遵循的原則概括起來主要有:
客觀性原則,是指在社會調查中,資料的收集、分析以及結論的得出都應排除研究者的主觀因素的干擾。
科學性原則,是指研究及其結論的實證性和邏輯性。
系統性原則,是指把調查對象放在一個系統、一個整體中去分析了解其內在規律和本質。
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原則,是指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對實踐的認知,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的理論抽象過程。
倫理道德規則,是指使被調查者的人格尊嚴得到尊重,使調查更加人性化,達到更好的調查效果。
9.社會調查研究分為哪幾類?各有何功能及特點?
答:社會調查研究按照目的來劃分,可分為描述型研究和解釋型研究。描述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情況及事件,即對社會事實的狀況、外部特徵、發展過程進行客觀描述。在這類研究中,研究者一般沒有或較少議論。解釋型研究以探討社會現狀之間的邏輯關系和規律為目的,一般是從理論假設出發,對原因與現象之間的邏輯關系做一假設,再通過觀察、調查來檢驗假設;同時努力通過表象發現其本質及規律。
社會調查研究依時序可分為橫剖研究與縱貫研究兩種類型。橫剖研究也稱橫向研究、截面研究,是指收集某一時點的有關資料,描述研究對象在這一橫截面上的狀況,或者分析在這一時點上不同變數間的關系的調查研究。橫剖研究方式的優點是調查面廣、數據格式較統一,便於反映在某一橫截面上的總體情況,分析某一社會事實中不同部分的特點。但僅僅基於某個時點的社會調查難以反映深層次問題。縱貫研究也稱縱向研究、歷時研究,是指對不同時點或某一段較長時間內的社會事實歷史演化的研究,用以描述現象的變化和前後間的邏輯關系,以期了解其發展變化及規律性。縱貫研究的主要形式:一是趨勢研究,即對某一社會事實隨時間推移而變化的研究;二是同期群研究,又稱為人口特徵組研究,即對某一社會特殊群體在不同時點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揭示其規律的研究;三是追蹤研究,又叫同組研究,即對同一批研究對象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研究。縱貫研究的優點是可以了解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找出蘊於過程中的因果關系及其規律,研究的內容和結論比較深入。但縱貫研究較橫向研究在時間與物資的花費要多一些,因此調查范圍一般不宜過大。
依據調查的性質,社會調查研究可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內容、特點見名詞簡釋)
依調查對象的范圍可分為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兩大類。全面調查即普查。非全面調查則分為抽樣調查和個案調查兩類。(內容、特點見名詞簡釋)
Ⅵ 個案研究法的三個特點
1、個別與典型的研究對象,2、深入、全面的研究內容。3、多樣的、綜合運用的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的主要方法
(1)追蹤法:個案追蹤法是指在一個短則數月,長則幾年的時期內,對某一個研究對象進行有意識的連續跟蹤研究,收集有關資料,揭示其發展變化的情況和趨勢的研究方法。適用於探索個案發展的連續性、穩定性以及探索某些重要事件或行為對個案為了發展的影響。
(2)追因法:追因法是先接受既成的事實,即結果,然後就事實進行推論,探尋和追究出可能致此的原因。
(3)臨床法:臨床法因主要通過口頭談話或問卷談話的形式進行,又稱臨床話法,一般適用於問題兒童的研究。使用此種方法的關鍵在於是否掌握了有關研究對象的詳實的資料。
(4)產品分析法:產品分析法透過與個案有關的產品的製造過程以及過程中涉及的各種心理活動狀況深入地分析了解個案。
Ⅶ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常見的研究方法各有什麼優缺點
1、橫斷研究:指在同一時間內,對不同年齡組被試進行觀察、測量或實驗,以探究心理發展的規律或特點。
優點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收集到較多的資料,成本低,省時省力,見效快。
缺點是不足以確切地反映出個體心理發展的連續性和轉折點,依據橫斷研究所描繪出的心理發展曲線有可能受到「世代效應」(cohort effect,即不同世代群體由於所處社會文化、歷史條件和遭遇歷史事件的不同而表現出心理發展差異)的影響。
2、縱向研究:又稱追蹤研究,是指在較長的時間內對同一群被試進行定期的觀察、測量或實驗,以探究心理發展的規律或特點。
優點是通過長期的追蹤研究,可以獲得心理發展連續性與階段性的資料,從而系統、詳盡地了解量變與質變的規律,有助於探明早期發展與未來心理發展的聯系,對了解發展的原因與機制十分有益。
缺點是周期長、費用大,故被試的數量往往受到局限。
3、橫斷後續研究:又稱時序設計、動態研究,結合了縱向研究和橫斷研究,先調查不同年齡段的被試的某一特徵,一段時間後再進行調查,這樣就有了不同年齡段對於某一操作得到的反應。
優點是解決了橫斷研究的「斷」的問題,更好地探查心理發展變化的特點與轉折點,對於一段時間的干預進行了評估。缺點與縱向研究類似。
Ⅷ 速度追蹤法適用於什麼目標
速度追蹤法適用於攻擊低速運動目標和靜止目標的導彈,還可用於對目標實施尾追攻擊的導彈。
導彈在接近目標過程中,其速度矢量與導彈目標連線(視線)重合。該方法致使導彈的末段彈道曲率較大,導彈最終是繞到目標後方進行攻擊,不能實現對目標的全方向攔截。在目標作等速直線飛行的情況下,僅對准目標尾部發射導彈和對准目標頭部發射導彈(此時彈道不穩定)時,彈道才是直線。
追蹤導引法
追蹤導引法適用於採用尋的制導方式的武器。採用追蹤導引法的導彈等制導武器,既可以攻擊活動目標,也可以攻擊固定目標,且制導系統結構較為簡單。
但在攻擊活動目標時,對導彈飛行速度和目標飛行速度之間的比值有嚴格要求,否則將造成在命中點附近彈道過分彎曲;尤其是當導彈迎擊目標或攻擊近距離高速飛行的目標時,彈道彎曲程度較大,對導彈的空氣動力、結構強度、制導系統等方面要求較高。
Ⅸ 認知心理學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這些研究方法在使用過程中應主義哪些問題
4種。
觀察法:主要注意不要要干預活動的進行。
調查法:分訪談和問卷。主要注意在選擇調查對象時注意隨機原則。
個案法:也叫追蹤法。主要注意個體間差異。
實驗法:注意控制無關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