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叫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它是指採用同樣的方法對同一對象重復測量時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指標多以相關系數表示,大致可分為三類:穩定系數(跨時間的一致性),等值系數(跨形式的一致性)和內在一致性系數(跨項目的一致性)。
效度分析,它是指測量工具或手段能夠准確測出所需測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分為三種類型:內容效度、准則效度和結構效度。效度分析有多種方法,其測量結果反映效度的不同方面。
㈡ 結構效度的分析一般包括哪幾種方法
結構效度包括驗證性因子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效度還包括聚合效度、區分效度、內容效度等,這些都可以在spssau在線分析平台操作完成。
㈢ 效度的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有多種方法,其測量結果反映效度的不同方面。常用於調查問卷效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單項與總和相關效度分析
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也稱為內容效度或邏輯效度,指的是測量的內容與測量目標之間是否適合,也可以說是指測量所選擇的項目是否「看起來」符合測量的目的和要求。主要依據調查設計人員的主觀判斷。
這種方法用於測量量表的內容效度。內容效度又稱表面效度或邏輯效度,它是指所設計的題項能否代表所要測量的內容或主題。對內容效度常採用邏輯分析與統計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邏輯分析一般由研究者或專家評判所選題項是否「看上去」符合測量的目的和要求。統計分析主要採用單項與總和相關分析法獲得評價結果,即計算每個題項得分與題項總分的相關系數,根據相關是否顯著判斷是否有效。若量表中有反意題項,應將其逆向處理後再計算總分。
准則效度分析
准則效度(Criterion Validity)。又稱為效標效度或預測效度。准則效度是指量表所得到的數據和其他被選擇的變數(准則變數)的值相比是否有意義。根據時間跨度的不同,准則效度可分為同時效度和預測效度。准則效度分析是根據已經得到確定的某種理論,選擇一種指標或測量工具作為准則(效標),分析問卷題項與准則的聯系,若二者相關顯著,或者問卷題項對准則的不同取值、特性表現出顯著差異,則為有效的題項。評價准則效度的方法是相關分析或差異顯著性檢驗。在調查問卷的效度分析中,選擇一個合適的准則往往十分困難,使這種方法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結構效度分析
結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是指測量結果體現出來的某種結構與測值之間的對應程度。結構效度分析所採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最關心的問題是:量表實際測量的是哪些特徵?在評價建構效度時,調研人員要試圖解釋「量表為什麼有效」這一理論問題以及考慮從這一理論問題中能得出什麼推論。結構效度包括同質效度、異質效度和語意邏輯效度。有的學者認為,效度分析最理想的方法是利用因子分析測量量表或整個問卷的結構效度。因子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從量表全部變數(題項)中提取一些公因子,各公因子分別與某一群特定變數高度關聯,這些公因子即代表了量表的基本結構。通過因子分析可以考察問卷是否能夠測量出研究者設計問卷時假設的某種結構。在因子分析的結果中,用於評價結構效度的主要指標有累積貢獻率、共同度和因子負荷。累積貢獻率反映公因子對量表或問卷的累積有效程度,共同度反映由公因子解釋原變數的有效程度,因子負荷反映原變數與某個公因子的相關程度。
㈣ 如何用spss做問卷的結構效度分析
1、將整理好的數據導入到spss中。
㈤ 對量表效度進行評價的指標和方法有結構方程模型法,因子分析方法,准則效度系
摘要 效度:是指測量結果與試圖達到目標之間的接近程度。 (1)表面效度:從表面上看,問卷的條目是否都是與研究者想要了解的問題有關。這是一個由專家評價的主觀指標。 (2)內容效度:該指標評價問卷所涉及的內容能在多大程度上覆蓋研究目的所要求達到的各個方面和領域,也是一個主觀指標。在實際工作中,只能由專家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問卷表達內容的完整性。 (3)結構效度:用兩個相關的相互可以取代的測量尺度對同一概念交互測量,如果取得同樣結果,認為有結構效度,一般用相關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評價結構效度。 (4)准則效度:評價問卷測量結果與標准測量即准則間的接近程度。常用統計方法為相關分析,相關系數被稱為效度系數。
㈥ 如何用spss分析一個量表的效度
效度分析比較復雜,一般是用因子分析檢驗,用spssau的因子分析功能可以在線分析。
首先分析KMO值;接著分析題項與因子的對應關系,如果因子與題項對應關系與預期不符,再考慮刪除題項重新分析,如果KMO達標以及題項與因子對應關系與預期基本吻合,就說明效度良好。
㈦ spss信度和效度分析怎麼做
1、在spss的主界面中,需要選擇分析並點擊降維裡面的因子分析。
㈧ 如何做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檢驗
信度的檢驗方法 :重測信度法、復本信度法、折半信度法、α信度系數法。
效度的檢驗方法 :內容效度、構想效度、效標效度。
1、重測信度法
這一方法是用同樣的問卷對同一組被調查者間隔一定時間重復施測,計算兩次施測結果的相關系數。顯然,重測信度屬於穩定系數。
重測信度法特別適用於事實式問卷,如性別、出生年月等在兩次施測中不應有任何差異,大多數被調查者的興趣、愛好、習慣等在短時間內也不會有十分明顯的變化。
2、復本信度法
復本信度法是讓同一組被調查者一次填答兩份問卷復本,計算兩個復本的相關系數。復本信度屬於等值系數。
復本信度法要求兩個復本除表述方式不同外,在內容、格式、難度和對應題項的提問方向等方面要完全一致,而在實際調查中,很難使調查問卷達到這種要求,因此採用這種方法者較少。
3、折半信度法
折半信度法是將調查項目分為兩半,計算兩半得分的相關系數,進而估計整個量表的信度。折半信度屬於內在一致性系數,測量的是兩半題項得分間的一致性。這種方法一般不適用於事實式問卷(如年齡與性別無法相比),常用於態度、意見式問卷的信度分析。
4、α信度系數法
Cronbach α信度系數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數,其公式為:α=(k/(k-1))*(1-(∑Si^2)/ST^2)
其中,K為量表中題項的總數, Si^2為第i題得分的題內方差, ST^2為全部題項總得分的方差。從公式中可以看出,α系數評價的是量表中各題項得分間的一致性,屬於內在一致性系數。這種方法適用於態度、意見式問卷(量表)的信度分析。
總量表的信度系數最好在0.8以上,0.7-0.8之間可以接受;分量表的信度系數最好在0.7以上,0.6-0.7還可以接受。Cronbach 's alpha系數如果在0.6以下就要考慮重新編問卷。
5、內容效度
內容效度經常與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混淆。表面效度是由外行對測驗作表面上的檢查確定的,它不反映測驗實際測量的東西,只是指測驗表面上看來好像是測量所要測的東西;內容效度是由夠資格的判斷者(專家)詳盡地、系統地對測驗作評價而建立的。
6、構想效度
對測驗本身的分析,測驗間的相互比較:相容效度(與已成熟的相同測驗間的比較)、區分效度(與近似或應區分測驗間的比較)、因素分析法,效標效度的研究證明,實驗法和觀察法證實。
7、效標效度
效標,即衡量測驗有效性的參照標准,指的是可以直接而且獨立測量的我們感興趣的行為。我們感興趣的行為,就是要預測的行為,這是一個總的觀念,故必須以可操作的測量來確定才有實際意義。
因此有必要把效標細分為兩個層次,其一是理論水平的「觀念效標」,其二是操作定義水平的「效標測量」。
(8)分析量表結構效度常用方法擴展閱讀:
效度和信度的關系可以用測量值的構成公式O=T S R來理解。
如果測量是完全有效的,即0=T,S=0,R=0,此時測量必然是完全可信的,若量表的信度不足,它也不可能完全有效,因為有O=T R。
如果量表是完全可信的,可以達到完全有效,也可能達不到,因為有可能存在導致誤差,雖然缺乏信度必然缺乏效度,但信度的大小並不能體現效度的大小。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從理論的角度來看,量應具有足夠的效度和信度;從實踐的觀點來看,一個好的量表還應該具有實用性。實用性指量表的經濟性、便利性和可解釋性。
一般來說,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效度都必須建立在信度的基礎上;但是沒有效度的測量,即使它的信度再高,這樣的測量也是沒有意義的。
㈨ 量表信度的評價方法是什麼
量表信度的評價方法:
1、重測信度法:對同一組訪問的對象盡可能在相同的情況下,在不同時間進行兩次測量。
2、折半法:將兩份問卷合成一份問卷,每一份作為一部分,然後考察這兩個部分的測量結果之間的相關性。
3、折半信度法和a信度系數法。
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指採用同樣的方法對同一對象重復測量時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指標多以相關系數表示。
折半信度法是將調查項目分為兩半,計算兩半得分的相關系數,進而估計整個量表的信度。
總量表的信度系數最好在0.8以上,0.7-0.8之間可以接受,分量表的信度系數最好在0.7以上,0.6-0.7還可以接受。
量表效度的評價方法
(1)內容效度
量表的各條目是否測定其希望測定的內容,一般通過專家打分獲得。
(2)標准關聯效度
以一個公認有效的問卷作為標准,檢驗新量表與標准化測定結果的相關性,以這兩種量表得分的相關系數表示標准關聯效度,但是一般公認有效的量表比較難找。
(3)結構效度
用於評價測量結果是否與理論假設或理論框架相關。研究者在設計問卷時,一般從所研究的問題的理論框架出發,假設某種構想的存在,然後按照這種構想來具體設計提問的題從而形成問卷。
㈩ spss信度和效度分析怎麼做
spss信度和效度分析怎麼做:
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是指採用同一方法對同一對象進行調查時,問卷調查結果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即測量工具(問卷或量表)能否穩定地測量所測的事物或變數。信度指標多以相關系數表示,具體評價方法大致可分為三類:穩定系數(跨時間的一致性),等值系數(跨形式的一致性)和內在一致性系數(跨項目的一致性)。信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1、重測信度法
同樣的問卷,對同一組訪問對象在盡可能相同的情況下,在不同時間進行兩次測量。兩次測量相距一般在兩到四周之內。用兩次測量結果間的相關分析或差異的顯著性檢驗方法,評價量表信度的高低。
2、折半法。折半法是將上述兩份問卷合成一份問卷(通常要求這兩份問卷的問題數目相等),每一份作為一部分,然後考察這兩個部分的測量結果之間的相關性。
3、折半信度法
折半信度法是將調查項目分為兩半,計算兩半得分的相關系數,進而估計整個量表的信度。折半信度屬於內在一致性系數,測量的是兩半題項得分間的一致性。這種方法一般不適用於事實式問卷(如年齡與性別無法相比),常用於態度、意見式問卷的信度分析。在問卷調查中,態度測量最常見的形式是5級李克特(Likert)量表。進行折半信度分析時,如果量表中含有反意題項,應先將反意題項的得分作逆向處理,以保證各題項得分方向的一致性,然後將全部題項按奇偶或前後分為盡可能相等的兩半,計算二者的相關系數(rhh,即半個量表的信度系數),最後用斯皮爾曼-布朗(Spearman-Brown)公式:
求出整個量表的信度系數(ru)。
二、效度分析
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測量工具或手段能夠准確測出所需測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分為三種類型:內容效度、准則效度和結構效度。效度分析有多種方法,其測量結果反映效度的不同方面。常用於調查問卷效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單項與總和相關效度分析
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也稱為內容效度或邏輯效度,指的是測量的內容與測量目標之間是否適合,也可以說是指測量所選擇的項目是否「看起來」符合測量的目的和要求。主要依據調查設計人員的主觀判斷。
這種方法用於測量量表的內容效度。內容效度又稱表面效度或邏輯效度,它是指所設計的題項能否代表所要測量的內容或主題。對內容效度常採用邏輯分析與統計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邏輯分析一般由研究者或專家評判所選題項是否「看上去」符合測量的目的和要求。統計分析主要採用單項與總和相關分析法獲得評價結果,即計算每個題項得分與題項總分的相關系數,根據相關是否顯著判斷是否有效。若量表中有反意題項,應將其逆向處理後再計算總分。
2、准則效度分析
准則效度(Criterion
Validity)。又稱為效標效度或預測效度。准則效度是指量表所得到的數據和其他被選擇的變數(准則變數)的值相比是否有意義。根據時間跨度的不同,准則效度可分為同時效度和預測效度。准則效度分析是根據已經得到確定的某種理論,選擇一種指標或測量工具作為准則(效標),分析問卷題項與准則的聯系,若二者相關顯著,或者問卷題項對准則的不同取值、特性表現出顯著差異,則為有效的題項。評價准則效度的方法是相關分析或差異顯著性檢驗。在調查問卷的效度分析中,選擇一個合適的准則往往十分困難,使這種方法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3、結構效度分析
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是指測量結果體現出來的某種結構與測值之間的對應程度。結構效度分析所採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最關心的問題是:量表實際測量的是哪些
特徵?在評價建構效度時,調研人員要試圖解釋「量表為什麼有效」這一理論問題以及考慮從這一理論問題中能得出什麼推論。建構效度包括同質效度、異質效度和語意邏輯效度。有的學者認為,效度分析最理想的方法是利用因子分析測量量表或整個問卷的結構效度。因子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從量表全部變數(題項)中提取一些公因子,各公因子分別與某一群特定變數高度關聯,這些公因子即代表了量表的基本結構。通過因子分析可以考察問卷是否能夠測量出研究者設計問卷時假設的某種結構。在因子分析的結果中,用於評價結構效度的主要指標有累積貢獻率、共同度和因子負荷。累積貢獻率反映公因子對量表或問卷的累積有效程度,共同度反映由公因子解釋原變數的有效程度,因子負荷反映原變數與某個公因子的相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