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文社科類書籍是指什麼
人文社科類書籍是指: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類圖書的總稱。
人文科學關注的中心、研究的對象主要是關於人的精神、文化、價值、觀念的問題。研究對象與研究者自身都具有強烈的主體性、個體性、多變性和豐富性。
人文科學可以借用社會科學的一些研究方法,如統計的、實證的、邏輯推導的方法,但人文科學也有自己特殊的研究方法,比如精神分析學方法、哲學反思與頓悟直覺的方法等。人文科學的學科包括文學、歷史、哲學、藝術、宗教、美學、倫理學。
社會科學是指以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如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法學、教育學、文藝學、史學、語言學、民族學、宗教學、社會學等,其任務是研究並闡述各種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
(1)人文研究方法書擴展閱讀:
人文社科類書籍著名書目有:
一、《讀懂中國經濟》
作者近年來對實證的政治經濟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開始以此為視角,解釋什麼東西決定了中國的經濟增長等比較大的理論框架問題。作者喜歡用地方政府「為增長而競爭」和「政府治理」等概念,試圖解釋中國的經濟增長和中國與印度的增長差異。
二、《國粹:人文傳承書》
這是一部中國國家人文傳統史詩。國粹是一個國家特有的民族精髓、文化特質、人生價值、生活理念,它是一個民族在物質、精神、思想等方面對人類的重要貢獻,而這種貢獻又是有意義、有價值、有影響,並且一直在現代生活中繼續發展的。本書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國人文傳統史,也是一部中國人的心靈精神史。
三、《五百年來王陽明》
該書結合兩千年來中華文明發展史,生動講述了王陽明立功、立德、立言的傳奇人生,王陽明在千磨萬擊的人生困厄中創建心學的歷程,系統梳理了知行合一大智慧,並展開了卓有見地的闡發,並展現了心學的強大力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文社科
2. 請推薦幾本人文類的經典書籍
樓主你看看全是經典著作
一、哲學類
1.理想國(Republic) 作 者:柏拉圖(Plato)
2.形而上學(Metaphysics) 作 者: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3.詩學(On the Art of Poetry) 作 者: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4.詩藝(On the Art of Poetry) 作 者:賀拉斯(Horace)
5.論崇高(On the Sublime Longinus) 作 者:朗吉奴斯(Longinus)
6.第一哲學沉思錄(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
作者:笛卡爾(Rene Descartes)
7.思想錄(Pascal』s Penssees) 作 者:帕斯卡爾(Blaise Pascal)
8.人性論(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作 者:休謨(David Hume)
9. 純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 作 者:康德(Kant)
10.判斷力批判(Critique of Judgment) 作 者:康德(Kant)
11.精神現象學(The Phenomenology of Mind)Vol.1, Vol.2
作 者:黑格爾(Hegel)
12.小邏輯(The Logic of Hegel) 作 者:黑格爾(Hegel)
13.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Vol.1, Vol.2
作 者:叔本華(Schopenhauer)
14.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Thus Spake Zarathustra)
作 者: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5.非此即彼(Either/Or)Vol.1, Vol.2 作 者:克爾凱郭爾(Kierkegaard)
16.普通語言學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作 者:索緒爾(F.de Saussure)
17.純粹現象學導論(Ideas: General Introction to Pure Phenomenology)
作 者:胡塞爾(Edmund Husserl)
18.邏輯哲學論(Tractatus Logico Philosophicus)(德英對照)
作 者:維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
19.哲學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德英對照)
作 者:維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
20.存在與時間(Being and Time) 作 者: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21.詩·語言·思(Poetry, Language, Thought)
作 者: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22.存在與虛無(Being and Nothingness) 作 者:薩特(Jean-Paul Sartre)
23.真理與方法(Truth and Method) 作 者:伽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
24.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作 者:庫恩(T.S.Kuhn)
25.性史(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作 者:福柯(M.Foucault)
二、倫理學類(10種,7冊,350元)
1.尼各馬可倫理學(The Nicomachean Ethics of Aristotle)
作 者: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2. 道德情操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作 者:亞當·斯密(Adam Smith)
3.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A Discourse on Inequality)
作 者:盧梭(Jean-Jacques.Rousseau)
4. 實踐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作 者:康德(Kant)
5.道德形而上學基礎(Foundations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作 者:康德(Kant)
6.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 作 者:穆勒(Mill)
7.倫理學原理(Principia Ethica) 作 者:摩爾(G.E.Moore)
8.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 作 者:羅爾斯(John Rawls)
9.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作 者:諾齊克(Robert Nozick)
10.追尋美德(After Virtue) 作 者:麥金太爾(Alasdair MacIntyre)
三、宗教學類(10種,11冊,550元)
1.懺悔錄(Confessions) 作 者:聖·奧古斯丁(St.Augustine)
2.托馬斯·阿奎那要籍選(Basic Writings of Saint Thomas Aquinas)Vol.1, Vol.2
作 者:阿奎那(St.Thomas Aquinas)
3.迷途指津(The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作 者:馬蒙尼德(Maimonides)
4.路德基本著作選(Basic Theological Writings)
作 者: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5.論宗教(On Religion) 作 者:施萊爾馬赫(F.D.Schleiermacher)
6.我與你(I and Thou) 作 者:馬丁·布伯(Martin Buber)
7.人的本性及其命運(The Nature and Destiny of Man)
作 者:尼布爾(R.Niebuhr)
8.神聖者的觀念(The Idea of the Holy) 作 者:奧托(Rudolf Otto)
9.存在的勇氣(The Courage to Be) 作 者:梯利希(Paul Tillich)
10.教會教義學(Church Dogmatics) 作 者:卡爾·巴特(Karl Barth)
四、社會學類(5種,6冊,300元)
1.論自殺(Suicide: A Study in Sociology) 作 者:杜克海姆(Emilc Durkheim)
2.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作 者:韋伯(Max Weber)
3.貨幣哲學(The Philosophy of Money) 作 者:席美爾(Georg Simmel)
4.一般社會學論集(A Treatise on General Sociology)Vol.1, Vol.2
作 者:帕累托(Vilfredo Pareto)
5.意識形態與烏托邦(Ideology and Utopia) 作 者:曼海姆(K.Mannheim)
五、人類學類(5種,4冊,200元)
1.金枝(The Golden Bough) 作 者:弗雷澤(James G.Frazer)
2.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作 者:馬林諾夫斯基(B.Malinowski)
3. 原始思維(The Savage Mind) 作 者: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evi-Strauss)
4. 原始社會的結構和功能(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Primitive Society)
作 者:拉迪克里夫-布郎(Brown)
5.種族、語言、文化(Race, Language and Culture)
作 者:鮑斯(Franz Boas)
六、政治學類(10種,11冊,550元)
1.政治學(The Politics of Aristotle) 作 者: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2.君主論(The Prince) 作 者:馬基雅維里(Niccolo Machiavelli)
3.社會契約論(The Social Contract) 作 者:盧梭(Jean-Jacques.Rousseau)
4.利維坦(Leviathan) 作 者:霍布斯(Thomas Hobbes)
5. 政府論(上下篇)(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作 者:洛克(John Locke)
6.論法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Laws)Vol.1, Vol.2
作 者:孟德斯鳩(Montesquieu)
7.論美國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Vol.1, Vol.2
作 者: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
8.代議制政府(Considerations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作 者:穆勒(Mill)
9.聯邦黨人文集(The Federalist Papers)
作 者: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
10.自由秩序原理(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作 者:哈耶克(F.A.Hayek)
七、經濟學類(10種,12冊,600元)
1.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Vol.1, Vol.2
作 者:亞當·斯密(Adam Smith)
2.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Vol.1, Vol.2
作 者:馬歇爾(Alfred Marshall)
3.福利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Welfare)Vol.1, Vol.2
作 者: 庇古(A.C.Pigou)
4.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作 者:凱恩斯(J.M.Keynes)
5.經濟發展理論(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 者:熊彼特(Schumpeter)
6.人類行為(Human Action: A Treatise on Economics)Vol.1, Vol.2
作 者:米塞斯(Mises)
7.經濟分析的基礎(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
作 者:薩繆爾森(Samuelson)
8.貨幣數量理論研究(Studies in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作 者:弗里德曼(Friedman)
9.集體選擇與社會福利(Collective Choice and Social Welfare)
作 者:阿瑪蒂亞·森(A.K.Sen)
10.資本主義經濟制度(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作 者:威廉姆森(Williamson)
八、心理學類(7種,8冊,400元)
1.心理學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Vol.1, Vol.2
作 者: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
2.生理心理學原理(Principl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作 者:馮特(W.Wundt)
3.夢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作 者: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4.兒童智慧的起源(The Origin of Intelligence in the Child)
作 者:皮亞傑(Jean Piaget)
5.科學與人類行為(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
作 者:斯金納(B.F.Skinner)
6.原型與集體無意識(The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作 者:榮格(C.G.Jung)
7. 動機與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作 者:馬斯洛 (A.H.Maslow)
九、法學類(10種,9冊,450元)
1.古代法(Ancient Law) 作 者:梅因(H.Maine)
2.英國法與文藝復興(English Law and the Renaissance)
作 者:梅特蘭(F.W.Maitland)
3.法理學講演錄(Lectures on Jurisprudence)Vol.1, Vol.2
作 者:奧斯丁(J.Austin)
4.法律的社會學理論(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Law)
作 者:盧曼(N.Luhmann)
5.法律社會學之基本原理(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Sociology of Law)
作 者:埃利希(E.Ehrlich)
6.法律、憲法與自由(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作 者:哈耶克(F.A.Hayek)
7.純粹法學理論(Pure Theory of Law)
作 者:凱爾森(H.Kelsen)
8.法律之概念(The Concept of Law)
作 者:哈特(H.L.A.Hart)
9.法律之帝國(Law』s Empire)
作 者:德沃金(R.Dworkin)
10.法律的經濟學分析(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作 者:波斯納(Richard A.Posner)
十、歷史學類(8種,10冊,500元)
1.歷史(The Histories) 作 者:希羅多德(Herodotus)
2.伯羅奔尼撒戰爭史(The Peloponnesian War)作 者:修昔底德(Thucydides)
3.編年史(The Annals of Imperial Rome) 作 者:塔西陀(Tacitus)
4.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Vol.1, Vol.2
作 者:聖·奧古斯丁(St.Augustine)
5.歷史學:理論和實踐(History: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作 者:克羅齊(Benedetto Croce)
6.歷史的觀念(The Idea of History) 作 者:柯林伍德(R.G.Collingwood)
7.腓力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與地中海世界(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n the Age of Philip II)》Vol.1, Vol.2
作 者:布羅代爾(F.Braudel)
8.歷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Vol.1, Vol.2
作 者:湯因比(A.J.Toynbee)
中國前秦時期的諸子百家的著作也算,還有歷來朝代也有很多 在這樣就不列舉了
3. 人文方面 書籍有哪些
一、哲學類
1.理想國(Republic) 作 者:柏拉圖(Plato)
2.形而上學(Metaphysics) 作 者: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3.詩學(On the Art of Poetry) 作 者: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4.詩藝(On the Art of Poetry) 作 者:賀拉斯(Horace)
5.論崇高(On the Sublime Longinus) 作 者:朗吉奴斯(Longinus)
6.第一哲學沉思錄(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
作者:笛卡爾(Rene Descartes)
7.思想錄(Pascal』s Penssees) 作 者:帕斯卡爾(Blaise Pascal)
8.人性論(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作 者:休謨(David Hume)
9. 純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 作 者:康德(Kant)
10.判斷力批判(Critique of Judgment) 作 者:康德(Kant)
11.精神現象學(The Phenomenology of Mind)Vol.1, Vol.2
作 者:黑格爾(Hegel)
12.小邏輯(The Logic of Hegel) 作 者:黑格爾(Hegel)
13.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Vol.1, Vol.2
作 者:叔本華(Schopenhauer)
14.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Thus Spake Zarathustra)
作 者: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5.非此即彼(Either/Or)Vol.1, Vol.2 作 者:克爾凱郭爾(Kierkegaard)
16.普通語言學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作 者:索緒爾(F.de Saussure)
17.純粹現象學導論(Ideas: General Introction to Pure Phenomenology)
作 者:胡塞爾(Edmund Husserl)
18.邏輯哲學論(Tractatus Logico Philosophicus)(德英對照)
作 者:維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
19.哲學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德英對照)
作 者:維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
20.存在與時間(Being and Time) 作 者: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21.詩·語言·思(Poetry, Language, Thought)
作 者: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22.存在與虛無(Being and Nothingness) 作 者:薩特(Jean-Paul Sartre)
23.真理與方法(Truth and Method) 作 者:伽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
24.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作 者:庫恩(T.S.Kuhn)
25.性史(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作 者:福柯(M.Foucault)
二、倫理學類(10種,7冊,350元)
1.尼各馬可倫理學(The Nicomachean Ethics of Aristotle)
作 者: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2. 道德情操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作 者:亞當·斯密(Adam Smith)
3.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A Discourse on Inequality)
作 者:盧梭(Jean-Jacques.Rousseau)
4. 實踐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作 者:康德(Kant)
5.道德形而上學基礎(Foundations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作 者:康德(Kant)
6.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 作 者:穆勒(Mill)
7.倫理學原理(Principia Ethica) 作 者:摩爾(G.E.Moore)
8.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 作 者:羅爾斯(John Rawls)
9.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作 者:諾齊克(Robert Nozick)
10.追尋美德(After Virtue) 作 者:麥金太爾(Alasdair MacIntyre)
三、宗教學類(10種,11冊,550元)
1.懺悔錄(Confessions) 作 者:聖·奧古斯丁(St.Augustine)
2.托馬斯·阿奎那要籍選(Basic Writings of Saint Thomas Aquinas)Vol.1, Vol.2
作 者:阿奎那(St.Thomas Aquinas)
3.迷途指津(The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作 者:馬蒙尼德(Maimonides)
4.路德基本著作選(Basic Theological Writings)
作 者: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5.論宗教(On Religion) 作 者:施萊爾馬赫(F.D.Schleiermacher)
6.我與你(I and Thou) 作 者:馬丁·布伯(Martin Buber)
7.人的本性及其命運(The Nature and Destiny of Man)
作 者:尼布爾(R.Niebuhr)
8.神聖者的觀念(The Idea of the Holy) 作 者:奧托(Rudolf Otto)
9.存在的勇氣(The Courage to Be) 作 者:梯利希(Paul Tillich)
10.教會教義學(Church Dogmatics) 作 者:卡爾·巴特(Karl Barth)
四、社會學類(5種,6冊,300元)
1.論自殺(Suicide: A Study in Sociology) 作 者:杜克海姆(Emilc Durkheim)
2.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作 者:韋伯(Max Weber)
3.貨幣哲學(The Philosophy of Money) 作 者:席美爾(Georg Simmel)
4.一般社會學論集(A Treatise on General Sociology)Vol.1, Vol.2
作 者:帕累托(Vilfredo Pareto)
5.意識形態與烏托邦(Ideology and Utopia) 作 者:曼海姆(K.Mannheim)
五、人類學類(5種,4冊,200元)
1.金枝(The Golden Bough) 作 者:弗雷澤(James G.Frazer)
2.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作 者:馬林諾夫斯基(B.Malinowski)
3. 原始思維(The Savage Mind) 作 者: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evi-Strauss)
4. 原始社會的結構和功能(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Primitive Society)
作 者:拉迪克里夫-布郎(Brown)
5.種族、語言、文化(Race, Language and Culture)
作 者:鮑斯(Franz Boas)
六、政治學類(10種,11冊,550元)
1.政治學(The Politics of Aristotle) 作 者: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2.君主論(The Prince) 作 者:馬基雅維里(Niccolo Machiavelli)
3.社會契約論(The Social Contract) 作 者:盧梭(Jean-Jacques.Rousseau)
4.利維坦(Leviathan) 作 者:霍布斯(Thomas Hobbes)
5. 政府論(上下篇)(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作 者:洛克(John Locke)
6.論法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Laws)Vol.1, Vol.2
作 者:孟德斯鳩(Montesquieu)
7.論美國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Vol.1, Vol.2
作 者: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
8.代議制政府(Considerations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作 者:穆勒(Mill)
9.聯邦黨人文集(The Federalist Papers)
作 者: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
10.自由秩序原理(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作 者:哈耶克(F.A.Hayek)
七、經濟學類(10種,12冊,600元)
1.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Vol.1, Vol.2
作 者:亞當·斯密(Adam Smith)
2.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Vol.1, Vol.2
作 者:馬歇爾(Alfred Marshall)
3.福利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Welfare)Vol.1, Vol.2
作 者: 庇古(A.C.Pigou)
4.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作 者:凱恩斯(J.M.Keynes)
5.經濟發展理論(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 者:熊彼特(Schumpeter)
6.人類行為(Human Action: A Treatise on Economics)Vol.1, Vol.2
作 者:米塞斯(Mises)
7.經濟分析的基礎(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
作 者:薩繆爾森(Samuelson)
8.貨幣數量理論研究(Studies in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作 者:弗里德曼(Friedman)
9.集體選擇與社會福利(Collective Choice and Social Welfare)
作 者:阿瑪蒂亞·森(A.K.Sen)
10.資本主義經濟制度(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作 者:威廉姆森(Williamson)
八、心理學類(7種,8冊,400元)
1.心理學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Vol.1, Vol.2
作 者: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
2.生理心理學原理(Principl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作 者:馮特(W.Wundt)
3.夢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作 者: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4.兒童智慧的起源(The Origin of Intelligence in the Child)
作 者:皮亞傑(Jean Piaget)
5.科學與人類行為(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
作 者:斯金納(B.F.Skinner)
6.原型與集體無意識(The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作 者:榮格(C.G.Jung)
7. 動機與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作 者:馬斯洛 (A.H.Maslow)
九、法學類(10種,9冊,450元)
1.古代法(Ancient Law) 作 者:梅因(H.Maine)
2.英國法與文藝復興(English Law and the Renaissance)
作 者:梅特蘭(F.W.Maitland)
3.法理學講演錄(Lectures on Jurisprudence)Vol.1, Vol.2
作 者:奧斯丁(J.Austin)
4.法律的社會學理論(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Law)
作 者:盧曼(N.Luhmann)
5.法律社會學之基本原理(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Sociology of Law)
作 者:埃利希(E.Ehrlich)
6.法律、憲法與自由(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作 者:哈耶克(F.A.Hayek)
7.純粹法學理論(Pure Theory of Law)
作 者:凱爾森(H.Kelsen)
8.法律之概念(The Concept of Law)
作 者:哈特(H.L.A.Hart)
9.法律之帝國(Law』s Empire)
作 者:德沃金(R.Dworkin)
10.法律的經濟學分析(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作 者:波斯納(Richard A.Posner)
十、歷史學類(8種,10冊,500元)
1.歷史(The Histories) 作 者:希羅多德(Herodotus)
2.伯羅奔尼撒戰爭史(The Peloponnesian War)作 者:修昔底德(Thucydides)
3.編年史(The Annals of Imperial Rome) 作 者:塔西陀(Tacitus)
4.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Vol.1, Vol.2
作 者:聖·奧古斯丁(St.Augustine)
5.歷史學:理論和實踐(History: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作 者:克羅齊(Benedetto Croce)
6.歷史的觀念(The Idea of History) 作 者:柯林伍德(R.G.Collingwood)
7.腓力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與地中海世界(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n the Age of Philip II)》Vol.1, Vol.2
作 者:布羅代爾(F.Braudel)
8.歷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Vol.1, Vol.2
作 者:湯因比(A.J.Toynbee)
4. 什麼叫「人文社科書籍」
人文科學的學科包括文學、歷史、哲學、藝術、宗教、美學、倫理學。
人文科學關注的中心、研究的對象主要是人自身,是關於人的精神、文化、價值、觀念的問題。人文科學研究的主要是人的精神世界和觀念領域,在人文科學那裡,研究對象與研究者自身都具有強烈的主體性、個體性、多變性和豐富性。人文科學也可以借用社會科學的一些研究方法,如統計的、實證的、邏輯推導的方法,但人文科學也有自己特殊的研究方法,比如精神分析學方法、哲學反思與頓悟直覺的方法等。
5. 推薦幾本關於人文科學的書
首先是人的自然史。我選擇了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
尹格爾德編輯的《人類學網路讀本》
(《Companion Encyclopedia of Anthropology》,1997,
1127頁)。從自然演化的角度看,人類學敘事很自然地接續著人類生
物學史的敘事。這也反映在讀本的結構上:第一部分,「人性(
Humanity)」,這里的「人性」是相對於「動物性(animality)」而
言的,因此首先涉及人的動物性——死亡、生殖、發育、營養、食物、
工具、生產行為——這一部分的內容也被叫做「生物人類學」;第二
部分,「文化」,也被叫做「文化人類學」。它講述人性與動物性截
然不同的方面——生產、交往、社會、意義、符號、神話、儀式、音
樂、身分與民族,以及民族國家;第三部分,「社會生活」,或者叫
做「社會人類學」。從生存方式到社會方式,它講述人性當中被亞里
士多德視為「人的存在的最高境界」的、或許現在仍然如此的、公共
領域裡面的事情——社會性、性、規則、規范、認同、語言、分工、
協調、倫理、平等、民族國家與世界秩序。
這本文集是許多作者從不同角度講述的故事,所以比較全面。同
時,每一章後面的「參考文獻目錄」包括了從古典到現代的重要文獻,
很注意選擇「經典作品(master pieces)」。例如討論人性與動物性
的第二章的參考文獻選擇了赫胥黎1894年發表的《人類在自然界中的
位置》,魯伯克爵士1865年出版的《古代遺物及當代野蠻人風俗與行
為所表現的史前時代》的插圖,以及尹格爾德1989年發表的「人類與
其他物種的環境與社會關系」。在這樣的經典作品以外,作者們還單
獨列出「進一步研讀的書目」,這對學生們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這
一章給出的書目里有沃爾克1983年發表的《動物思維》,有威利
1990年發表的《使用信號的動物》,都是相當現代的研究成果。
接下來是人類心靈發展的歷史。我選擇1997年由諾頓出版社出版
的新著《諾頓人類科學史》(《The Norton History of Human
Sciences》1997,1033頁)。著者史密斯是英國的蘭開斯特大學科學
史與思想史教授。他這本書的最大特點是將人類科學放在整個自然史
當中講述,將科學演進的歷史放在社會演進的歷史當中講述,將自然
史與社會演進看成受到人類科學強烈影響的演化過程。這造成一種宏
偉的整體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本書與這里介紹的其他讀本很
不同,它不是由不同作者寫的文章的「集合」,而是一位深研自然史
與思想史的學者獨自講述的有關人類心理發展史的故事。盡管講述者
的學識已經非常廣博,他的故事仍然只是諸多敘事的一種。
史密斯這部著作的歸宿是15世紀以來的人類心理學發展史,如他
自己在前言里所宣稱的。不過我讀了這本書以後,覺得這本書更貼切
地應當叫做「人類的社會科學演化史」。史密斯說他對心理學史的敘
述涉及到社會學、人類學、語言學、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地理、
法學、藝術和文學批評,幾乎是全部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在這樣廣
闊的視角下,一部心理學史當然就成為一部社會科學史了(甚至還包
括了部分自然科學史,例如生物學、物理學、醫學、邏輯與數學等等)。
對於那些希望更深入地研究人類心智活動內在機理的讀者,史密
斯的這本書是遠遠不夠現代的。我建議讀者進一步閱讀三本書。第一
本是波思涅爾編纂的巨著《認知科學基礎》(《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Science》,1991,888頁)。由於編者的權威性,這本書
的作者們多是當代認知科學領域內最著名的學者。讓我挑選一些關鍵
詞來描述這本讀物的結構:(1)基礎:計算理論,符號理論,互聯主
義理論,語法學派,語音學理論模型,實驗方法,腦與認知;(2)專
題:記憶,行動,視覺,注意,心智模型,概念與歸納,文化認知;
(3)哲學問題:意向性,心與身。第二本供深入閱讀的著作是平克爾
的新著《心如何運作》(《How the Mind Works》,1997,660頁)。
這本書被認為是「從未有過的關於人類認知的最好著作」。本書的好
處在於通俗,有大量臨床實例。由於作者立場的偏向,我又選擇了第
三本書,迪肯的新著,《使用符號的物種:語言與大腦的共進化過程》
(《The Symbolic Species:The Co-Evolution of Language and
the Brain》,1997,527頁)。這本著作給我地印象遠比上兩本深。
因為作者是世界著名的腦外科與神經移植技術專家,有豐富的臨床經
驗(在哈佛大學醫學院),而臨床經驗是在這一領域取得任何理論進
展不可或缺的部分。作者以大量實例反對喬姆斯基的先天語法學派,
同時也對互聯主義學派的理論做了基於臨床經驗的修正。作者提出語
言與人腦的「共生進化(co-evolution)」假說。這種假說貫穿全書,
輔以生動的臨床案例和圖解,對於熟悉現代哲學「語言學轉向」的讀
者來說,真有發現新大陸的感覺。
我順序中的(接續著人的自然史,心理發展史,和意識認知自身
的歷史)下一本書是社會理論讀本。在現代哲學家看來,這個順序是
很自然的。認知者與被認知的事物之間原本不應當有一條鴻溝;沒有
「主體間性」的認知過程馬上就陷入唯我主義的泥沼。這個主體之間
的相互作用就是社會與社會交往過程。關於社會理論,我推薦的第一
本書比較通俗,《社會理論:文化多元論的與經典理論的讀本》
(《Social Theory:The Multicultural and Classic Readings》,
1993,672頁)。編者是威斯雷揚大學的社會學教授。他選擇的文章大
多是經典性的,所以文章是按照寫作時代分類的。與我這篇文章的讀
者的印象一樣,我覺得這書的特點便是「雜」,讓學生們嘗一嘗「社
會理論」的滋味。但這雜並不是只會讓讀者迷失的「亂」,因為入選
的多是名家,各有自己的思想脈絡,自成一統。所以在我看來算得上
一本好的讀物。
對於那些讀得頭緒全無的讀者(這也是社會理論與社會學的現狀),
我覺得必須再推薦一本文集,作為上面這本讀物的「姊妹篇」(或者
更確切地說,是它的「哲學基礎」),幫助讀者理清思路,歸納出各
種現代的與後現代的敘事的「根」來。這就是波士頓大學哲學教授洛
侖斯·加胡尼為教學而編的一個讀本,《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
文選》(《FromModernism to Postmodernism:An Anthology》,
1996,731頁),編者自己也寫過兩本吸引人的著作(《現代性的悖論》,
1988年;《哲學的終結》,1995年),他編寫這本書的主旨在於引導
學生理解「後現代」。但是:「引導學生們對後現代主義做任何討論
所碰到的問題不僅是那些名詞術語造成的糾纏不清的麻煩,而且更主
要的是多數學生們對什麼是現代性沒有透徹地理解。」這是編者的初
衷,據此,入選的文章便多是古典,這樣才可以使學生們把握現代與
後現代種種思想的發生學脈絡。
最後,我覺得在這兩本書之間還可以插入一個「過渡」的讀本,
這對於那些喜歡在問學的同時探究學問的發生學淵源(思想史)的人
或許更重要。這是吉登斯和另一位著名社會學家特娜合編的一個較小
的讀本,《今天的社會理論》(《Social Theory Today》,428頁)。
吉登斯選擇文章的角度更具有英國社會學教授的味道,更注重經驗判
斷,更喜歡選用合乎學生口味的綜述性文章。所以在這里被「綜述」
的思想家有:波普,博蘭霓,和拉卡托斯,當然,也有社會學(或
「社會分析」)大家高夫曼,舒茲,伯魯默,加芬克爾,米德,及古
典的西美爾,韋伯和馬克思。所以我說這是一個從思想史角度整理出
來的讀本。
有關「人」的故事接下來應當敘述人類社會的政治生活。如我一
再強調的,政治原本不是今天這樣骯臟的。在古典時代,人們視政治
生活為人的生活的最高境界。但是一旦我們的心靈需要與其他心靈交
往才可能認知我們的世界,我們身邊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權力」這
個東西。權力與心靈之間的互相影響有關,所以叫做一個人對於他人
的「影響力」。啟蒙運動以來,政治學首先被認為是關於權力在人群
內分配的學問。為了澄清政治學的哲學背景,我著力向讀者推薦有關
政治哲學的著作。
第一本政治哲學讀本是1997年由這一領域內權威的伯萊克維爾出
版社出版的《當代政治哲學:選讀》(《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An Anthology》,1997,648頁)。該書作者還為同一家
出版社編纂了做為這個讀本的輔助讀本的「伴讀」(見下面的介紹)。
這個讀本集合了當代最重要的思想家們的原作,分成七個部分。(1)
國家與社會;(2)民主;(3)正義;(4)權利;(5)自由(
liberty);(6)平等;(7)壓迫。
做為上述讀本的輔助讀本,《當代政治哲學伴隨讀本》(《A
Companion to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1995,675頁)
編的很有特色。讀本分做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與政治哲學有關的人
文社會科學各個領域的介紹,但作者是從政治哲學角度來闡述政治哲
學的周邊領域的。這些領域是:分析哲學,歐陸哲學,史學,社會學,
經濟學,政治科學(與政治哲學不同),法學;第二部分介紹政治哲
學領域內重要的五個「意蒂牢結」(「ideology」,我使用了林毓生
的翻譯,在此處比「意識形態」更加貼切):無政府主義,保守主義,
女權主義,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第三部分討論政治哲學專題。
我推薦的最後一本書,或許也是最有爭議的讀本,同時也是這篇
文章推薦的書當中出版最早的一本,是約翰·斯特勞斯和他的得意門
生約瑟夫·克羅普塞合編的《政治哲學史》第三版(《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1987,966頁)。約翰·斯特勞斯,一位畢
生對專制制度進行了獨特批判的學者,他是我稱之為「將哲學還給了
政治學的人」。他的書(包括關於「暴君」的考證)幾乎都是思想史
方面的,可說是「述而不作」的典範。但從他對原作(例如柏拉圖或
霍布斯)的獨特的轉述里,我學到的東西是絕非原作所包含得了的。
斯特勞斯的敘述方式在幾乎整整五年裡影響著我的敘述方式。
以政治哲學做為我介紹的有關「人」的故事的結尾,這也反映出
我自己對人文和社會科學的總的看法:我們已經太長久地徘徊在哲學、
宗教、美學的天空里,我們同樣已經太長久地徘徊在經濟學,社會學,
行政管理學和為之服務的「法學」,以及類似的「經世之學」的底層
下,而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回到天與地之間的這片空間里來,回到人
的位置上來。在我看來,政治哲學與法律哲學是足以溝通我們已有天
地的領域。不做如此的溝通,我們的天地就始終是不著邊際的,浮雲
流水式的,「兩處茫茫皆不見」的世界。
6. 你讀過哪些文筆優美的人文社科類的書籍
推薦幾本吧,例如《理想國》(古希臘) 柏拉圖著,《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法)盧梭著,《純粹理性批判》(德)康德著,《實用主義》詹姆士編著,《科學研究綱領方法》(美)伊·拉卡托斯著。
7. 人文地理考研必讀書籍有哪些
課外輔導書目應以人大出版的法律碩士(非法學)考試指南等系列教材為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以學校指定的書目為主。下面書單主要是供非法學考生參考,法碩(法學)有很多書籍和下面書籍同名,但會註明(法學)字樣,請注意。
▶法碩大綱
《201x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學位聯考考試大綱》
《201x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法律碩士(法學)專業學位聯考考試大綱》
▶其它復習書目
《全國法律碩士聯考考試指南》全國法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法碩聯考歷年試題及解析》曾憲義主編法律出版社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學位聯考考試分析》教育部考試中心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法律碩士聯考沖刺背誦手冊》全國法碩聯考大綱配套教材專家委員會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法碩聯考專業基礎課必備——經典案例分析》劉守芬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法律碩士聯考重要法條釋解》朱力宇,孟唯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全國法律碩士研究生入學聯考標准化題庫》陳鵬展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法律碩士聯考考前最後5套題》劉守芬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在職考研院校給你分析幾個院校作為參考:
1、北京大學在職研究生,法學專業有明顯優勢北京大學法學院,屬於法學/法律教育中的佼佼者、「五院四系」之一、中國名校、全國法學輸送者北京居多,第二年開始分導師培養、雙導師制度、擁有接近10 個方向、畢業者基本到國家機關、名牌律所和知名企業工作。可以說是法律碩士教育和培養的典範,雖然學費較貴,但各項因素考慮是非常值得)
2、人大法學院,國內第一所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近年來大量法學知名學者,人民大學的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新聞傳播學、統計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9個學科排名第一,法學強校牌子吸引了很多人報考,復試相對北大和中國政法大學容易一些,另外學術獎金相對北大要容易。人大非常著重畢業生就業,而且基本上能進入國家機關。
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非傳統法律院校,對法律碩士相對重視,結合學校自身能力和校友資源,對法律碩士有復合型的培養計劃,特比適合畢業後從事經濟貿易方向的法律工作學生。
4、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民商法課程進修班授課教師均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骨幹教師和國內知名學者。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既有一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資深法學家繼續發揮著重要影響,更有一大批學術功底扎實,已在全國法律界和相關學科有影響的中青年法學家成為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
8. 有哪些優秀的人文社科類圖書推薦
人文科學關注的中心、研究的對象主要是關於人的精神、文化、價值、觀念的問題。研究對象與研究者自身都具有強烈的主體性、個體性、多變性和豐富性。人文科學可以借用社會科學的一些研究方法,如統計的、實證的、邏輯推導的方法,但人文科學也有自己特殊的研究方法,比如精神分析學方法、哲學反思與頓悟直覺的方法等。人文科學的學科包括文學、歷史、哲學、藝術、宗教、美學、倫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