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名著閱讀研究方法

名著閱讀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0 22:54:06

A. 如何提高名著閱讀的有效性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
課外閱讀對學生很重要,課標明確規定小學1—6年級課外閱讀量不少於145萬字,重點要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方法和習慣。課外閱讀最好是多讀文學名著,它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其思想性和文學性不是一般作品所能替代的。多讀名著可以使人變得滔滔不絕,才思敏捷,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豐富的知識,陶冶了情操,提高了鑒賞能力;同時也會加快學生口語轉化為書面語言的速度,為學生提供寫作的範本,減少了兒童學寫作文的難度,使學生學會寫作。
一、名著閱讀選擇的原則
浩瀚文海,名著數不勝數,但並不是所有的名著都適合小學生閱讀,教師要注意為學生選擇好作品,選擇篇目時應注意幾個原則:
一要有趣味性。選擇的名著要符合兒童的興趣愛好,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身理及心理發展的狀況孩子。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豐富的想像力和天真好玩的特點,喜歡帶故事性、科幻性作品。如果孩子們發現書中有好玩的故事,有他們迫切想要了解的知識,他們會樂意親近書的。如果不符合需要,那麼電視、網路和電子游戲都可以很輕易地佔據他們與書打交的時間。想讓孩子們走上閱讀之路,家長與教師需要給他們更強有力的鼓勵和引導,因此盡可能給孩子們接挑選幽默有趣、輕松而高雅的文學作品,如有趣的童話、寓言和科幻等作品。一方面培養他們的閱讀趣味,另一方面給他們獲得成就感的機會。
二是語言要生動淺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語言才起步,大多是學寫和讀記事寫人一類的作品,故教師和家長在選擇名著時要以寫人記事的著作為主,語言不要太深奧,不要太文言化。如《西遊記》電視劇夠惹孩子們喜愛,如果叫他們看《西遊記》這部名著,我可能肯定地說沒幾個孩子能看完,更不用說有收獲,因為其語言深奧了一些。
三是要有時代性。有些文學名著不是不好,只是距離我們的生活太遠,與孩子的生活現實有很大的距離,不易被孩子們接受。選擇的名著,從內容上說不要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從思想感情上說,要順應時代精神,如風靡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哈里·波特》和近期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快樂星球》等,內容都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富有時代性。
四是要有針對性。孩子們的閱讀能力、思想狀況、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差異比較大,家長和教師要根據其特點,「投其所好」,選擇適合其特點的名著。選擇之前最好多與孩子開展閱讀的交流,了解孩子們偏愛讀某種類型的書,偏愛讀某位作家的書,偏愛讀某一主題的書。從而選擇孩子們酷愛的和擅長的兒童名著,這樣可以他們拓展閱讀的興趣,又可以開拓他們的視野,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
五、具有思想性的
名著思想深邃、感情熾熱飽滿,對小學生有強烈的震撼與感染力,有的表現人倫,頌揚民族傳統與氣節的作品;有的是表現兒童的勇敢精神、友愛和創造等。通過名著這種藝術形象、藝術手段作用於學生的思想感情的,有「潤物細無聲」之效。總之,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對學生思想認識水平提高,高尚情操的培養,優秀道德品質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要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同樣的,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和家長要採用學生感興趣課外閱讀形式,讓他們在愉快中閱讀課外名著,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一般可以採用如下形式:
巧用故事懸念誘發閱讀興趣。故事人人都愛聽,尤其是從小就伴隨著奶奶的童謠、媽媽的童話長大的孩子,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個個精神抖擻,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隨著教師聲情並茂,娓娓渲講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節早已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感動、懸念百出的情感世界裡。正當孩子們津津垂聽、情感交跌,期待結局之時,教師嘎然收聲,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這部作品。學生被扣人的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教師推薦後孩子們紛紛要求借書或買書。這樣讓他們在享受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名著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形式引導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談自己的讀書感受激發興趣。教師或家長要經常講述自己(或組織學生講)閱讀讀物後的收獲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同時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一些關於讀書的名言,結合名著進行評說、欣賞;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
介紹讀物梗概激發閱讀慾望。教師要經常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介紹一些書中人物、內容梗概或精彩片斷,激發學生「欲知詳情,請看原文」的慾望。例如教師介紹到:「一次偶然的機會,煩躁的樂樂在鍵盤上胡亂敲打,電腦顯示屏上無意間出現了『快樂星球』的搜索指引。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樂樂點擊了回車鍵,剎那間一股強烈的吸引力把他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欲知樂樂到了完全陌生環境將怎麼辦,請快快閱讀《快樂星球》吧「。這樣來培養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就會變學生「要我讀」為「我要讀」。
採用直觀的形式激發孩子閱讀興趣。教師或家長可以出示一些生動的名著圖片、精美的動漫、富有激情的評書或精彩的錄像片斷等後,激起學生閱讀的慾望。例如放《紅岩》中有關小蘿卜頭的錄相片斷後,馬上提出:「想知道小蘿卜頭有哪些動人的故事,請閱讀《紅岩》吧!」這樣,學生去閱讀這部作品的激情就被點燃了。
三、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法
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如果孩子們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只憑興趣毫無目的、不懂方法地去書海中逛一圈,對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不去吸取技巧,不能用到寫作上,不能提高思想修養,這樣的讀書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因此,我們要引導孩子們愛讀,更好引導他們會讀。下面我就談幾種有效的名著閱讀方法:
精讀法和摘錄批註法。所謂精讀法,就是作品中的精彩情節或喜歡的人物等,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裡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利用這種方法指導學生,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和邊想,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摘錄批註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對自己的需要的人物形象,精彩情節等摘抄,對閱讀的喜愛的人物或精彩的情節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這樣在閱讀中要做到「手腦並用」,閱讀才更有實效,才更有收獲。
速讀法和選讀法。速讀法是對所讀著作集中注意力快速地觀其概貌,在快速的瀏覽中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這樣可以讓學生讀到更多的著作。古今中外的兒童名著無計其數,作為兒童不可能這么多時間把好的兒童著作都讀完,也沒有必要把作品一字一句全部讀完,所以採用選讀法,選自己最喜愛的人物或故事情節進行閱讀。這樣不但可以讓孩子們讀到更多的書,了解更多自己喜愛的人物和故事情節,還可提高孩子們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更可以培養學生的個性。
評述法。閱讀了名著後要進行評價(評述),評述法是多種多樣的,傳統的做法一般是寫讀後感的形式,這種形成雖然能夠使學生讀寫結合,但小學生特別是低段學生根本不可以完成,也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現代的學生具有競爭和表現欲特點,所以可以採用課堂爭論,故事情節的表演、談自己最喜歡的文學人物、講述自己最喜愛的文學故事等形成進行評述。
四、創設條件,促進閱讀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閱讀名著的條件,利用各種機會,加強對學生名著閱讀的指導,要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交流。
組織圖書角。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裡,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蓮山課件 ]十分方便。也可採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幹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
保證閱讀時間。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名著,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同時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允許學生在「早讀」或「自習」時可朗讀所教的課文,也可翻閱名著;還可以每周劃出一、二節正課,有計劃地開展名著閱讀及指導。
開展活動進行閱讀。學校、班級經常開展有關活動,比如組織朗誦會、圖書節、故事會等,創造條件讓學生廣泛地「讀」,大量地「讀」。
總之,課外閱讀特別是名著閱讀是我們生活的組成部分,更是人類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資源和需要。指導孩子們在文學藝術這塊廣闊的天地里追趕時代,超越課堂,吸收更多的營養,不斷茁壯成長。

B. 名著閱讀的方法

1、「精讀」與「略讀」並舉。 精讀對於豐富學生語文知識,增強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里,對於如此多的書籍報刊,僅用精讀法是絕對不行的。應該也進行適當的略讀。略讀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瀏覽泛讀法、提綱挈領法、搜尋獵讀法、不求甚解法、擴散參讀法等。 2、「積累」和「表達」並舉 有這樣一個比喻,閱讀者應該更像螞蟻、蜘蛛、還是蜜蜂?螞蟻只會辛勤搬運,比喻讀者只重積累,久而久之,難免成為「兩腳書櫥」。蜘蛛只知吐絲,比喻讀者只重表達而忽視積累。只有蜜蜂,它採得百花之粉,釀出醉人之蜜,比喻讀者既重積累,又重表達。閱讀者應該像蜜蜂一樣。 大家要准備兩個本,一本用作摘錄妙詞佳句、美段好篇。一本用作抒寫隨筆、讀後感。雙管齊下,閱讀中既有語言積累上的收獲,又有思想感情上、表達技巧上的收獲。 3、尊重閱讀個體,提倡個性化閱讀 閱讀活動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尋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過程,是讀者與作品的對話交流活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作品的意義不僅僅蘊含在作品中,還應該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獨立地感知、理解的。 三、以成果展示名著閱讀 閱讀成果展示。為了更好地促進經典的閱讀,還要重視閱讀成果的展示。 當然名著的內容、思想文化比較復雜,大家要 「取其精華,剔除糟粕」,形成批判性思考。對名著的理解要結合特定的歷史文化及時代背景,以歷史的辯證的眼光正確看待作品。例如:如何看待《紅樓夢》中的宿命思想?如何理解《水滸》中梁山好漢的殺人放火行為?怎樣認識《湯姆叔叔的小屋》中濃厚的宗教色彩?讓他們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對名著進行有批判地辨證讀。否則反而會起到負面影響。

C. 閱讀古典名著的五種方法是什麼

一、信息閱讀

這種閱讀的目的只是為了了解情況。我們看報紙、廣告、小冊子等等。這些材料大多採用十行一目瞭然的快速閱讀法,眼睛像電子掃描一樣快速掃描文字,以便及時捕捉所需內容,丟棄不相關的部分。如果有人想及時了解現狀或研究某段歷史,速讀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是否有必要中斷、精讀或稍作思考,取決於所讀的材料。

二、文學作品的閱讀方法

文學作品除了內容外,還具有修辭性和韻律性。所以讀書應該很慢,我能聽到每個字的聲音,如果嘴唇不動,只是因為懶惰。例如,當讀到「壓力」這個詞時,喉部肌肉應該同時運動。我們讀詩時應該多注意聲音。即使一行詩漏了一個音節,我們仍然能聽到。

在閱讀散文時,要注意散文的節奏,聽句子前後的聲音,從隱喻或詞的組合中獲得自己的感知和理解。文學作品只有充分利用這種接受語言的能力,才能發揮其聰明才智、想像力和寫作技巧。這種依靠聽覺的閱讀方法——一種通過眼睛接收文本信號,將它們轉換成聲音,到達喉嚨,然後理解它們的方法——最終與我們的想像能力有關。

三、經典作品的閱讀方法

這種方法被用來閱讀哲學、經濟學、軍事和古典著作。閱讀這些作品應該和閱讀文學作品一樣慢,但讀者的眼睛往往會離開書,思考書中的每一個字,捕捉作者的真實意圖,從而理解深刻的哲學。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經典作品的閱讀方法來閱讀文學作品,很容易忽略文學作品的特點,讓讀者進入所謂的文學思想史。

四、麻醉讀數

這種閱讀只是為了好玩。就像吸毒一樣,它讓讀者忘記了自己的存在,飄盪在無限的幻想中。這種讀者一般對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不感興趣,把自己完全置身於書本之外。

如果用麻葯閱讀的方法來閱讀名著,讀者只能得到一些膚淺的情節,添加了自己的幻想,使不朽名著淪為鴛鴦蝴蝶派作家的庸俗作品。隨便讀安娜卡列尼娜就像讀一本糟糕的三角戀小說。麻醉讀數在成年後達到高峰。青少年的麻醉閱讀是導致大量文學作品質量低下的原因。

五、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要有持續的閱讀熱情和興趣。你不讀書或不讀書都不能讀書。讀書不僅能開闊你的視野,還能啟發你的思維。沒有閱讀,你將對自己封閉,無法學習,無法閱讀,難以想像。其次,對於處於學生階段的孩子來說,專注於閱讀,不分心是非常重要的。

剛入學的學生閱讀能力不高,大部分男生都很活躍。如何形成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被動到主動,再到自覺、自動的學習習慣,並專心於閱讀,這需要長期的訓練,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必要集中精力讀書。有耐心閱讀,善於閱讀,養成閱讀整本書的習慣。

面對威爾的考慮,一個能戰勝自己的職業讀者將不得不坐上十年的板凳。讀書從來都不容易。這是可以一步一步做的。這是學生在學期末復習的好時機。在選擇閱讀時,要有一雙好眼睛,選擇適合自己和感興趣的書,讀好書,抵制粗俗的書。

在選書方面,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書,特別是課外材料,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自主選擇的能力,同時也給予必要的指導。選書,為學生找到合適的閱讀材料,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在閱讀過程中,可以自主學習,利用參考書、圖書館、書店、網路等資源,遇到問題時,可以利用這些資源繼續閱讀。讀書是一項永恆的工作,也是一輩子的事。

D. 閱讀名著的方法有哪些

1、「精讀」與「略讀」並舉。 精讀對於豐富學生語文知識,增強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里,對於如此多的書籍報刊,僅用精讀法是絕對不行的。應該也進行適當的略讀。略讀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瀏覽泛讀法、提綱挈領法、搜尋獵讀法、不求甚解法、擴散參讀法等。 2、「積累」和「表達」並舉 有這樣一個比喻,閱讀者應該更像螞蟻、蜘蛛、還是蜜蜂?螞蟻只會辛勤搬運,比喻讀者只重積累,久而久之,難免成為「兩腳書櫥」。蜘蛛只知吐絲,比喻讀者只重表達而忽視積累。只有蜜蜂,它採得百花之粉,釀出醉人之蜜,比喻讀者既重積累,又重表達。閱讀者應該像蜜蜂一樣。 大家要准備兩個本,一本用作摘錄妙詞佳句、美段好篇。一本用作抒寫隨筆、讀後感。雙管齊下,閱讀中既有語言積累上的收獲,又有思想感情上、表達技巧上的收獲。 3、尊重閱讀個體,提倡個性化閱讀 閱讀活動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尋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過程,是讀者與作品的對話交流活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作品的意義不僅僅蘊含在作品中,還應該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獨立地感知、理解的。 三、以成果展示名著閱讀 閱讀成果展示。為了更好地促進經典的閱讀,還要重視閱讀成果的展示。 當然名著的內容、思想文化比較復雜,大家要 「取其精華,剔除糟粕」,形成批判性思考。對名著的理解要結合特定的歷史文化及時代背景,以歷史的辯證的眼光正確看待作品。例如:如何看待《紅樓夢》中的宿命思想?如何理解《水滸》中梁山好漢的殺人放火行為?怎樣認識《湯姆叔叔的小屋》中濃厚的宗教色彩?讓他們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對名著進行有批判地辨證讀。否則反而會起到負面影響。

E. 列舉閱讀名著的方法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閱讀名著之前,對作者的有關情況應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狀況等),這將有助於你對其作品內容的閱讀理解。如閱讀《紅樓夢》,應對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閱讀《聊齋志異》,你要了解蒲松齡的身世遭際;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要知道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經歷。有的同學在答名著題時,連作者都想不起來,甚至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這些都是對作者生平經歷不甚了解的緣故。
二、理清故事情節
小說是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同學們之所以愛讀名著,就是因為那裡面的故事情節生動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於不少名著都是長篇巨制,故事情節復雜多變,再加作者創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節,才能把握全篇。如長篇小說《水滸傳》,總的故事情節是寫以一百零八將為首的英雄好漢們是如何被殘酷的社會現實逼上樑山走造反這條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據各自情況的不同有具體的故事情節。九年級《語文》上冊人選的《智取生辰綱》,就是節選該書的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節。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眾多,我們為什麼能夠區分出他們呢?因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獨特的性格特徵。一部《三國演義》,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說到足智多謀為蜀漢鞠躬盡瘁的軍師,我們就知道此人是諸葛亮;一提及「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權臣,我們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也就不盡相同。《水滸傳》中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紅樓夢》中劉姥姥「見笑」大觀園,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學名著還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應的外號,最好也能記住,這對分析人物性格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風」是《水滸傳》中李逵的外號,由此可以看出他「風風火火闖九州」的性格特點;「鳳辣子」是《紅樓夢》中王熙鳳的綽號,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潑辣的特點。
四、積累名言警旬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記住這些名言警句,不僅利於解答試題,還能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提升我們的文化品位。如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開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國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對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綱挈領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內容,記住它們,就記住了章節的主要內容。還有一些名著對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評語,也應注意積累,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就是《紅樓夢》中評論王熙鳳在賈府悲慘下場的詩句。
五、寫讀後感鞏固
這里的讀後感有兩個含義:一是讀完名著後,自己寫出讀後感;二是看別人寫的讀後感,如能把二者結合起來更好。自己寫讀後感,勢必要回顧原作,咀嚼回味,從而加深對原作的進一步理解。看別人寫的讀後感,既能觀照自身的閱讀經驗,又能發現自己讀後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
①瀏覽法
②精讀法
③讀書筆記法

F. 閱讀名著的好方法有什麼呢

課外閱讀名著的方法
1、學會快速閱讀。
目前不少初中生課外閱讀名著速度太慢。怎麼辦呢?就得學會快速閱讀,學會一目十行閱讀,敏銳地抓住書中的重點、要點和脈絡來閱讀。這樣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去贏得較大的閱讀量,用較少的精力獲得較多的知識和信息。從某種程度來說,快速閱讀就是高效閱讀。事實證明,的閱讀速度是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提高的。一本書到手,或者一篇文章到手,先估算一下,大概要看多少時間,然後,堅決在規定的時間里看完它,努力抓住關鍵詞和主要信息,並且反復訓練。這就跟限時作文訓練一樣,注意力、耐力、學習品質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2、學無法延伸課外閱讀名著的內容。
語文教學新大綱中規定初中生每學年要有80萬字的課外閱讀名著量。目前初中生的課外閱讀名著量的確是少的驚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但語文教師的不重視,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名著缺乏有效的指導肯定是原因之一。結合課文教學,適當的牽引、延伸閱讀內容是增加課外閱讀名著量的辦法之一。如教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後,知道魯提轄是位嫉惡如仇、粗中有細的英雄好漢。那麼《水滸傳》中像這種性格的好漢還有哪些呢?帶著問題去課外閱讀名著《水滸傳》,就無形中增加了你的閱讀量。
3、讓
課外閱讀名著走進生活。
閱讀是種復雜的心智活動,對於學生來說,做到閱讀時注意力集中並不很難,而要在閱讀時多留心周圍生活、身邊的事和物,多觀察思考,學以致用,就顯得相當不易。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貼近生活的語文教學越來越顯得重要;自然,回歸生活、走進生活的課外閱讀名著也將越來越顯其魅力之所在。我認為,課外閱讀名著時,除了閱讀經典名著,還可以閱讀那些緊跟時代脈搏的前沿作品,反映社會上熱點的作品。讓閱讀真正的走進生活,反映生活。
4、養成小結整理的習慣。
這一習慣往往被初中生忽視,閱讀過後不會加以小結整理。故而,影響了閱讀效果。我以為小結整理就是把閱讀過程中獲得的體會再梳理一遍,好似新課上完後,回家及時復習鞏固一樣,使之系統化、條理化。小結整理是閱讀過程的補充和延續,對閱讀有鞏固提高作用。
總之,課外名著閱讀有常法,但無定法。如何指導名著閱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才算是指導到位。

G. 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有哪些

一、疏不間親法

疏不間親是一句成語,意為關系遠的人不能挑撥關系近的人之間的關系。讀書亦如此,閑書不能擠正書,正書不能擠用書,應作為一個原則。學生首先應吃透教科書,然後把課外名著作為一個有益的補充。

二、蜘蛛求食法

一個大蜘蛛,穩穩坐在蛛網之中,一有動靜,飛撲過去。讀書最怕見事遲,什麼都慢吞吞的,多好的事情都給耽誤了。名著不易得,一有機會,最好及時涉獵,一時沒有明白,先將其存儲腦中,不妨來日研究。

三、不求甚解法

「不求甚解」原出自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意指讀書方法要靈活,不拘泥於咬文嚼字,而重在領會要旨、求其真諦。陶淵明的讀書法對我們很有啟發。

由於名著浩如煙海,只就教育部列出來讓中學生閱讀的就達二十多部,按六年中學生涯計,每年閱讀量也接近四部。書海茫茫,哪能處處求甚解。不求甚解是大量接受外界信息的必要條件。恰如走馬觀花,在特定的場合下,正是一種聰明的做法。

四、見縫插針法

就是擠時間讀書。實際上,每個同學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想花大量時間來讀那些名著是不可能的,只有見縫插針,才能化整為零,於繁忙之中「巧」讀書。

五、比較閱讀法

「有比較才有鑒別」。不同的人對於書籍有不同的需求,要通過比較,將閱讀的對象區分為四種類型與級次:必讀書,應讀書,可讀書,拒讀書。必讀書,這是閱讀對象中的中堅部分,必須著力讀之。應讀書,這是閱讀對象中重要部分,必須重視。

可讀書,這是閱讀對象中一般部分,常常帶有欣賞性質。拒讀書,內容無益,白白耗費時間,應該拒之門外。

六、照本宣科法

對於名著,切記要照本宣科,如亂加刪改,斷章取義,則徒受其害。但是照本宣科並非一切都信。由於其體例嚴,其表述清,其邏輯強,其內容富,因此必先弄懂,否則妄言創造,難免沐猴而冠,有點可笑。

七、探討交流法

就是同學間或師生間在讀書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心得體會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在探討和交流之中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從而同時提高欣賞水平,正是美不勝收的好事。

八、尋根問底法

讀書尤需問,王充有《問孔》、《刺孟》。凡有創造者,無不從發問開始。你對前人的著作敬若神明,高山之下,自己變成了一胚黃土,還能有什麼創造。讀完一本書,如果連一個問號都沒有得到,那是不能說有真正收獲的。

九、旁敲側擊法

名著之所以經久不衰,具有無窮的魅力,是因為它內容博大精深,雋永耐讀。因此一些同學在讀原著時往往不容易立刻就理解。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找有關的輔導讀本來讀,通過旁敲側擊的方法,圍而攻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讀書效果。

十、立地成佛法

讀書可以立地成佛,方法就是動手寫作。朱光潛早年在國外學習,邊學習邊寫作,可以說是「立地成佛」的榜樣。

徐特立有一句名言叫做「不動筆墨不讀書」,因為讀書是吸收,記筆記是消化,寫作是傾吐,只有多讀書,多記筆記,積累了豐富的知識,肚子里有了「墨水」,文章才能寫好。總之,讀書有了收獲就記下,倘若這收獲很有價值,不待修煉,已自成佛。

閱讀全文

與名著閱讀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梨鑒別方法 瀏覽:296
噴槍噴漆槍的使用方法 瀏覽:597
檢測水泥的含泥量的方法 瀏覽:351
餐廳排長隊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534
節稅十種方法和技巧 瀏覽:492
土方計算方法的適用范圍和條件 瀏覽:33
名人有哪些讀書方法 瀏覽:569
茶室泡茶的方法步驟 瀏覽:938
清洗消毒後病毒的檢測方法 瀏覽:24
緩解女性衰老有哪些方法 瀏覽:632
種植罌粟的方法 瀏覽:541
華為手機抖音全部分類操作方法 瀏覽:950
藍寶石簡單辨別方法 瀏覽:769
鍛煉身體的正確方法是用力吐氣嗎 瀏覽:169
如何提升考研成績的方法 瀏覽:256
牛疝氣圖片大全治療方法 瀏覽:138
圓形吸頂燈安裝方法有哪些 瀏覽:538
測試用例分析方法 瀏覽:678
各種花的用量計算方法 瀏覽:254
布面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