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社會文化史的方法

研究社會文化史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0 22:46:25

如何研究人類文明歷史

研究人類文明歷史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一、人類來源
人們對人類來源的真正答案,只是100多年的事。因為化石提供了事實根據,化石是古代生物遺留下來的部分遺體或活動的痕跡。找到人類骨骼化石和石器,可以了解古代人類的體質、智力和用具的發展水平。由化石發現的地點,可以知道古人類的地理分布及其所處的地質時代和生活環境。
二、文明來源
最新的研究發現,地球人類的文明可能源於萬年冰雪履蓋的南極大陸!而這一發現甚至曾得到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支持。
事實上,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南極大陸可能存在史前文明的設想反復被提及,不少的歷史學家、人類學家以及考古學家紛紛將目光投向那片冰天雪地,其中一幅不可思議的古地圖更是加強了科學界對南極的思索。
三、人類文明進步的演進過程
人類工業文明的演進經歷了歐洲文藝復興,發展到殖民主義與資本時代;儒家文化的復興,將建立的應該是以人為本的全球化民權時代;因而,人類社會從神權社會到資本社會,從官本位社會到以人為本的人本社會,經歷三次工業革命,將進入地球文明的後工業化時代。

② 社會學有哪些研究方法 深描 民族志 生活史

作為「深描」的民族志研究分析
摘要:民族志運用田野工作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它呈現了一個整體論研究方法的成果。本文通過對民族志的發展研究,深入分析了關於格爾茨文化觀的深描概念,進而運用深描來解答民族志研究的科學性。
關鍵詞:民族志;深描;文化觀;科學性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04-0038-01
一、民族志的發展
民族志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文體。「民族志」一詞是英文
「ethno-graphy」的漢譯,「ethnography」一詞的詞根「ethno」來自希臘文中的「ethnos」,意指「一個民族」、「一群人」或「一個文化群體」,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就是「描繪人群」,我國學者有時也翻譯成「人種志」或「民俗志」。這一概念原指人類學者收集有關特定社會及文化的資料和記錄,並解釋這些現象的一種方法,後來伴隨著學科之間的相互借鑒,民族志也逐漸受到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重視。一般情況下,民族志被認為是運用觀察、訪談以及其他田野研究手段,深入細致地描述某一特定人群及其文化的一種方法。民族志重視一群人的活動過程,而不是僅僅描述孤立的事件,它描述同一文化群體中的人的生活方式,包括他們如何行動、互動、為自己的行為賦予意義等。因此,進行民族志研究,生產出
http://wenku..com/link?url=_

③ 應該研究文化的哪些方面,如何研究

前回已經把文化的概念和內容說過。文化史是敘述文化的,懂得文化是什麼,自然
也懂得文化史是什麼,似乎不用再詞費。但我覺得前人對於歷史的觀念有許多錯誤,對
於文化史的范圍尤其不正確,所以還要提出幾個問題來討論一番。
第一史學應用歸納研究法的最大效率如何現代所謂科學,人人都知道是從歸納研究
法產生出來。我們要建設新史學,自然也離不了走這條路,所以我舊著《中國歷史研究
法》極力提倡這一點,最近所講演《歷史統計學》等篇,也是這一路精神。但我們須知
道,這種研究法的效率是有限制的。簡單說,整理史料要用歸納法,自然毫無疑義。若
說用歸納法就能知道「歷史其物」,這卻太不成問題了。歸納法最大的工作是求「共
相」,把許多事物相異的屬性剔去,相同的屬性抽出,各歸各類,以規定該事物之內容
及行歷何如。這種方法應用到史學,卻是絕對不可能。為什麼呢?因為歷史現象只是
「一躺過」,自古及今,從沒有同鑄一型的史跡。這又為什麼呢?因為史跡是人類自由
意志的反影,而各人自由意志之內容,絕對不會從同。所以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學家
正相反,專務求「不共相」。倘若把許多史跡相異的屬性剔去,專抽出那相同的屬性,
結果便將史的精魂剝奪凈盡了。因此,我想歸納研究法之在史學界,其效率只到整理史
料而止,不能更進一步。然則把許多「不共相」堆疊起來,怎麼能成為一種有組織的學
問?我們常說歷史是整個的,又作何解呢?你根問到這一點嗎?依我看,什有九要從直
覺得來,不是什麼歸納演繹的問題。這是歷史哲學里頭的最大關鍵,我現在還沒有研究
成熟,等將來再發表意見罷。
第二歷史里頭是否有因果律這條和前條,只是一個問題,應該一貫的解決。原來因
果律是自然科學的命脈,從前只有自然科學得稱為科學,所以治科學離不開因果律,幾
成為天經地義。談學問者,往往以「能否從該門學問中求出所含因果公例」為「該門學
問能否成為科學」之標准。史學向來並沒有被認為科學,於是治史學的人因為想令自己
所愛的學問取得科學資格,便努力要發明史中因果。我就是這里頭的一個人。我去年著
的《中國歷史研究法》內中所下歷史定義,便有「求得其因果關系」一語。我近來細讀
立卡兒特著作,加以自己深入反復研究,已經發覺這句話完全錯了。我前回說過:「宇
宙事物,可中分為自然、文化兩系,自然系是因果律的領土,文化系是自由意志的領
土。」(看《什麼是文化》)兩系現象,各有所依,正如鱗潛羽藏,不能相易,亦不必
相羨。歷史為文化現象復寫品,何必把自然科學所用的工具扯來裝自己門面?非惟不必,
抑且不可,因為如此便是自亂法相,必至進退失據。當我著《歷史研究法》時,為這個
問題,著實惱亂我的頭腦。我對於史的因果很懷疑,我又不敢撥棄他,所以那書里頭有
一段說道:
「若欲以因果律絕對的適用於歷史,或竟為不可能的而且有害的,亦未可知。何則?
歷史為人類心力所造成,而人類心力之動,乃極自由而不可方物。心力既非物理的或數
理的因果律所能完全支配,則其所產生之歷史,自亦與之同一性質。今必強懸此律以馭
歷史,其道將有時而窮,故曰不可能。
不可能而強應用之,將反失歷史之真相,故曰有害也。然則吾儕竟不談因果可乎?
曰,斷斷不可。……(原著一七六葉。)
我現在回看這篇舊著,覺得有點可笑。既說「以因果律馭歷史,不可能而且有害」,
何以又說「不談因果斷斷不可」?
我那時候的病根,因為認定因果律是科學萬不容缺的屬性,不敢碰他,所以有這種
矛盾不徹底的見解。當時又因為調和這種見解,所以另外舉出歷史因果律與自然科學因
果律不同的三點(原著一七七至一七九葉)。其實照那三點說來,是否還可以名之為因
果律,已成疑問了。我現在要把前說修正,發表目前所見如下:
因果是什麼?「有甲必有乙,必有甲才能有乙,於是命甲為乙之因,命乙為甲之
果」。所以因果律也叫做「必然的法則」。(科學上還有所謂「蓋然的法則」,不過
「必然性」稍弱耳,本質仍相同。)
「必然」與「自由」,是兩極端,既必然便沒有自由,既自由便沒有必然。我們既
承認歷史為人類自由意志的創造品,當然不能又認他受因果必然法則的支配,其理甚明。
再檢查一檢查事實,更易證明。距今二千五百年前,我們人類里頭產出一位最偉大
的人物,名曰佛陀。為什麼那個時候會產生佛陀?試拿這問題考試一切史家,限他說出
那「必然」的原因,恐怕無論什麼人都要交白卷!這還罷了,佛陀本是一位太子,物質
上快樂盡夠享用,原可以不出家,為什麼他要出家?出家成道後,本來可以立刻「般涅
槃」,享他的精神快樂,為什麼他不肯如彼,偏要說四十九年的法?須知,倘使佛陀不
出家,或者成道後不肯說法,那麼,世界上便沒有佛教,我們文化史上便缺短了這一件
大遺產。試問:有什麼必然的因果法則支配佛陀,令其必出家、必說法?一點兒也沒有,
只是赤裸裸的憑佛陀本人的意志自由創造!須知,不但佛陀和佛教如此,世界上大大小
小的文化現象,沒有一件不是如此。欲應用自然科學上因果律求出他「必然的因」,可
是白費心了。
「果」的方面,也是如此。該撒之北征雅里亞(今法蘭西一帶地),本來為對付內
部綳標一派的陰謀,結果倒成了羅馬統一歐洲之大業的發軔。明成祖派鄭和入海。,他
正目的不過想訪拿建文,最多也不過為好大喜功之一念所沖動,然而結果會生出閩粵人
殖民南洋的事業。歷史上無論大大小小都是如此,從沒有一件可以預先算準那「必然之
果」。為什麼呢?因為人類自由意志最是不可捉摸的,他正從這方向創造,說不定一會
又移到那方向創造去;而且一個創造又常常引起(或不引起)
第二、第三……個創造。你想拿玻璃管里加減原素那種頑意來測量歷史上必然之果,
豈不是痴人說夢嗎!
所以歷史現象,最多隻能說是「互緣」,不能說是因果。
互緣怎麼解呢?謂互相為緣。佛典上常說的譬喻,「相待如交蘆」,這件事和那件
事有不斷的聯帶關系,你靠我、我靠你才能成立。就在這種關系狀態之下,前波後波,
銜接動盪,便成一個廣大淵深的文化史海。我們做史學的人,只要專從這方面看出歷史
的「動相」和「不共相」。倘若拿「靜」的「共」的因果律來鑿四方眼,那可糟了。
然則全部歷史里頭,竟自連一點因果律都不能存在嗎?是又不然。我前回說過,文
化總量中,含有文化種、文化果兩大部門。文化種是創造活力,純屬自由意志的領域,
當然一點也不受因果律束縛;文化果是創造力的結晶,換句話說,是過去的「心能」,
現在變為「環境化」。成了環境化之後,便和自然系事物同類,入到因果律的領域了。
這部分史料,我們盡可以拿因果律駕馭他。
第三歷史現象是否為進化的我對於這個問題,本來毫無疑義,一直都認為是進化的。
現在也並不曾肯拋棄這種主張,但覺得要把內容重新規定一回。
孟子說:「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這句話可以說是代表舊史家之共同的觀念。
我向來最不喜歡聽這句話,(記得二十年前在《新民叢報》里頭有幾篇文章很駁他。)
因為和我所信的進化主義不相容。但近來我也不敢十分堅持了。我們平心一看,幾千年
中國歷史,是不是一治一亂的在那裡循環?何止中國,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
能說現在比「三十王朝」的時候進化嗎?印度呢,能說現在比優波尼沙曇成書、釋迦牟
尼出世的時候進化嗎?說孟子、荀卿一定比孔子進化,董仲舒、鄭康成一定比孟、荀進
化,朱熹、陸九淵一定比董、鄭進化,顧炎武、戴震一定比朱、陸進化,無論如何,恐
說不去。說陶潛比屈原進化,杜甫比陶潛進化;但丁比荷馬進化,索士比亞比但丁進化,
擺倫比索士比亞進化;說黑格兒比康德進化,倭鏗、柏格森、羅素比黑格兒進化;這些
話都從那裡說起?又如漢、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較,是否有進化不進化之可言?
亞歷山大、該撒、拿破崙等輩人物比較,又是否有進化不進化之可言?所以從這方面找
進化的論據,我敢說一定全然失敗完結。
從物質文明方面說嗎,從漁獵到游牧,從游牧到耕稼,從耕稼到工商,乃至如現代
所有之幾十層高的洋樓,幾萬里長的鐵道,還有什麼無線電、飛行機、潛水艇……等等。
都是前人所未曾夢見。許多人得意極了,說是我們人類大大進化。
雖然,細按下去,對嗎?第一,要問這些物質文明,於我們有什麼好處?依我看,
現在點電燈、坐火船的人類,所過的日子,比起從前點油燈、坐帆船的人類,實在看不
出有什麼特別舒服處來。第二,要問這些物質文明,是否得著了過後再不會失掉?中國
「千門萬戶」的未央宮,三個月燒不盡的咸陽城,推想起來,雖然不必象現代的紐約、
巴黎,恐怕也有他的特別體面處,如今那裡去了呢?羅馬帝國的繁華,雖然我們不能看
見,看發掘出來的建築遺址,只有令現代人嚇死羞死,如今又都往那裡去了呢?遠的且
不必說,維也納、聖彼得堡戰前的勢派,不過隔五六年,如今又都往那裡去了呢?
可見物質文明這樣東西,根柢脆薄得很,霎時間電光石火一般發達,在歷史上原值
不了幾文錢。所以拿這些作進化的證據,我用佛典上一句話批評他:「說為可憐愍者。」
現在講學社請來的杜里舒,前個月在杭州講演,也曾談到這個問題。他大概說:
「凡物的文明,都是堆積的非進化的;
只有心的文明,是創造的進化的。」又說:「夠得上說進化的只有一條『知識
線』。」他的話把文化內容說得太狹了,我不能完全贊成。雖然,我很認他含有幾分真
理。我現在並不肯撤消我多年來歷史的進化的主張,但我要參酌杜氏之說,重新修正進
化的范圍。我以為歷史現象可以確認為進化者有二:
一、人類平等及人類一體的觀念,的確一天比一天認得真切,而且事實上確也著著
向上進行。
二、世界各部分人類心能所開拓出來的「文化共業」,永遠不會失掉,所以我們積
儲的遺產,的確一天比一天擴大。
只有從這兩點觀察,我們說歷史是進化,其餘只好編在「一治一亂」的循環圈內了。
但只須這兩點站得住,那麼,歷史進化說也盡夠成立哩。
以上三件事,本來同條共貫,可以通用一把鑰匙來解決他。總結一句,歷史為人類
活動所造成,而人類活動有兩種:
一種是屬於自然系者,一種是屬於文化系者。分配到這三個問題,得表如下:
(自然系的活動)(文化系的活動)
第一題歸納法研究得出歸納法研究不出
第二題受因果律支配不受因果律支配
第三題非進化的性質進化的性質

④ 常見的歷史研究方法有哪些

70-80年代以前,均以重要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為對象,以藝術派別和藝術風格作為歷史敘事的核心概念。到80年代,把美術品放在社會、經濟、思想史的大環境中區觀察,或者在理論層次上把哲學、語言學、心理學及文學批評中發展出來的概念和理論用以分析和解釋藝術的形象和表述。「新史學」更強調社會、經濟、文化、宗教、日常生活等多種因素對歷史發展的影響。90年代以來,許多美術史家注意到學科理論化、概念化的一個負面結果,即對藝術品本身的研究漸趨薄弱。美術史教學越來越局限於課堂講授、閱讀和寫作;鑒定和斷代等基本技術從課程和考核中消失。這種認識使他們開始重新強調藝術品原物,以及處理藝術品的各種專業技術的重要性。

⑤ 社會學有哪些研究方法,這些方法適用於那些社會問題

社會學研究方法有四種: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分析、實地調查。每一種總研究方式都有適用范圍,也存在一定優缺點。

調查研究適用於社會生活狀況調查、社會問題調查、市場調查、民意調查和學術性調查。

實驗研究適用於探索兩種現象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實驗的類型有實驗室實驗和實地實驗、標准試驗和准實驗。

文獻研究適用於研究那些無法接觸的研究對象和縱觀分析,類型有內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現存統計分析。

實地研究適用於研究現象發展變化的過程及其特徵,它是一種深入到研究現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參與觀察和無結構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並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定性分析來理解和解釋現象的社會研究方式。

(5)研究社會文化史的方法擴展閱讀:

社會學是一門研究社會事實(客觀事實:社會行為、社會結構、社會問題等;主觀事實:人性、社會學心理等)的擁有多重範式的學科,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從社會哲學演化出來的現代學科。社會學是一門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學科。主要有科學主義的實證論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義的理解方法,它們相互對立相互聯系,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及活動的知識體系,並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社會福利為主要目標。社會學的研究范圍廣泛,包括了由微觀層級的社會行動(agency)或人際互動,至宏觀層級的社會系統或結構,因此社會學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學科並列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下。

⑥ 社會文化類畢業論文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畢業論文,泛指專科畢業論文、本科畢業論文(學士學位畢業論文)、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碩士學位論文)、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博士學位論文)等,即需要在學業完成前寫作並提交的論文,是教學或科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從事本專業工作和進行相關的基本訓練。
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從事本專業工作和進行相關的基本訓練。畢業論文應反映出作者能夠准確地掌握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對所研究的題目有一定的心得體會,論文題目的范圍不宜過寬,一般選擇本學科某一重要問題的一個側面。
畢業論文的基本教學要求是:
1、培養學生綜合運用、鞏固與擴展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學生處理數據和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正確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3、培養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研究;文獻資料收集、閱讀和整理、使用;提出論點、綜合論證、總結寫作等基本技能。
畢業論文是畢業生總結性的獨立作業,是學生運用在校學習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去分析、解決一兩個實際問題的實踐鍛煉過程,也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學習成果的綜合性總結,是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撰寫畢業論文對於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提高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畢業論文在進行編寫的過程中,需要經過開題報告、論文編寫、論文上交評定、論文答辯以及論文評分五個過程,其中開題報告是論文進行的最重要的一個過程,也是論文能否進行的一個重要指標。

⑦ 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具體有哪些

這也就是歷史主體研究方法的來源,以實踐為基礎。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選用方法、發展性。調查研究是研究社會的重要途徑、法律制度;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實踐的求真,因此社會科學研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分析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人民群眾置身於當時的現實生活中,科學主義成為當代社會認識的一種重要思潮,並對資料進行分析解釋的過程、中介特點。 自然科學以自然現象為研究對象,開啟了科學認識社會的新時代,都必須從既有的事實出發;社會科學研究更多地受到個人因素的影響,從而也間接地對社會進程發生影響。自然科學的實證性認識方法擴展到人文社會問題研究。只有深入調查研究、了解社會。這就要求我們要研究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提高社會科學研究的水平,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研究社會必須立足於人的實踐活動、異質性較大,重新反思歷史時、社會文化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制度,揭示社會生活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具體性,才能形成正確的思想,它的偶然性和獨特性更大,以多種多樣的方法為對象。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涉及三大領域。

⑧ 中國文化史研究的方法

如果研究古代歷史按照教科書這樣按照某個帝王為主線去研究,就白白浪費時間了。
研究歷史,如果從氣候、糧食、疾病、技術、制度等角度然後兼顧帝王特點,這樣可以更加客觀還原一個真實的歷史。然後也能從歷史中學到經驗教訓,真正起到學歷史的作用。

⑨ 什麼是研究歷史的最重要的手段

基本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幾種手段:
1、考據法,即搜集和考證材料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2、計量史學,通常通過一些統計的數據進行計量,然後得出一些結論
3、口述史學方法,也稱口碑史學、口頭史學等,是運用現代化的手段收集人們口述的歷史資料,用來研究歷史的新學科。口述歷史學是歷史學與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等注重田野工作即實地調查的學科相結合的產物。

4、比較史學,是通過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歷史現象的比較來加深、擴大和驗證對歷史的認識的一種方法。
5、心理史學方法,又稱「心理歷史學」,西方「新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汲取心理學的某些理論、原則和方法,探究世界歷史進程中人類的各種活動,從「心理」的視角豐富和完善歷史認識的能力,提高歷史研究的科學認識水平。由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所開創。
6、跨學科史學方法,跨學科學是以學科間有關的共同問題為研究對象,運用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促進學科技術全面協調發展的新學科。現代科學發展的突出特點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一方面,學科劃分越來越細,分支越來越多;另一方面解決日益復雜的許多重大問題又需要多學科的配合和綜合,學科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相互結合,不斷涌現與傳統學科分類迥異的新學科。
研究歷史的作用,有以下四點:
(一)搜求既往的事實;
(二)加以解釋;

(三)用以說明現社會;
(四)因以推測未來,而指示我們以進行的途徑。

歷史,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歷史並不是歸類於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中,而是其間的橋梁。合並了兩大領域的研究方法。一般來說,史學家通過研究各種書面文字但並不局限與此,努力並嘗試解答和歷史有關的問題。歷史知識的原始資料分為三種:文字記載的、口頭流傳的、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跡,通常歷史學家會綜合三種方法進行理解研究,而文字記載經常被作為強調的重點,因為它普遍紀錄了發展的時間。

閱讀全文

與研究社會文化史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合成足球形狀的圖片方法 瀏覽:22
香梨鑒別方法 瀏覽:296
噴槍噴漆槍的使用方法 瀏覽:597
檢測水泥的含泥量的方法 瀏覽:351
餐廳排長隊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534
節稅十種方法和技巧 瀏覽:492
土方計算方法的適用范圍和條件 瀏覽:33
名人有哪些讀書方法 瀏覽:569
茶室泡茶的方法步驟 瀏覽:938
清洗消毒後病毒的檢測方法 瀏覽:24
緩解女性衰老有哪些方法 瀏覽:632
種植罌粟的方法 瀏覽:541
華為手機抖音全部分類操作方法 瀏覽:950
藍寶石簡單辨別方法 瀏覽:769
鍛煉身體的正確方法是用力吐氣嗎 瀏覽:169
如何提升考研成績的方法 瀏覽:256
牛疝氣圖片大全治療方法 瀏覽:138
圓形吸頂燈安裝方法有哪些 瀏覽:538
測試用例分析方法 瀏覽:678
各種花的用量計算方法 瀏覽: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