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人民幣貶值研究方法

人民幣貶值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0 20:45:36

Ⅰ 為什麼人民幣貶值可以刺激出口

因為人民幣貶值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於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

影響貨幣匯率升降的因素:

1、國際收支

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外匯收入大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增加,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大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對外升值;如果為逆差,反之。

2、通貨膨脹率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通貨膨脹,如果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外國高,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3、利率

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該國貨幣升值,則其匯率下降。

4、經濟增長率

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

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

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7、投資者的心理預期

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8、各國匯率政策的影響。

(1)人民幣貶值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分析貨幣匯率的方法

1、彈性分析法

彈性分析法是英國劍橋大學教授瓊·羅賓遜根據馬歇爾的微觀經濟學及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研究國際收支調節特別是貨幣貶值改善一國國際收支的條件的理論,是最直接研究本幣貶值的國際收支效應理論。

彈性分析法的基本結論是:要通過本幣貶值改善國際收支狀況,必須滿足馬歇爾一勒納條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即本國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ex)與本國進口商品的需求彈性(em)之和要大於1,也就是:em+ex>1。

彈性分析法還有一些假設條件,與彈性本身有關的包括本國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無窮大。分析研究當代國際市場,競爭激烈、供給過剩,加上進口限額、進口許可證等非關稅壁壘,造成需求彈性不足,貶值國進口的多為高技術的生產設備或緊俏的生活必需品。

對價格的上漲反應不靈敏,由於產業結構難以調整或閑置資源特別是資本有限,又難以形成足夠的本國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優勢,匯率變動的國際收支效應失靈便難以避免。

2、貨幣分析法

貨幣分析法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羅納特·蒙代爾及哈里·約翰遜等人運用貨幣主義學說研究調節國際收支問題的理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接受和採用的主要理論即是貨幣分析法。

貨幣分析法的基本方程式是:r=md—d 式中,r表示來自國外的貨幣供應基數,md表示國內名義貨幣的需求量,d表示國內的名義貨幣供應量。r為正數表示國際收支順差,r為負數表示國際收支逆差。這個方程式告訴我們,國際收支逆差,實際上就是國內的名義貨幣供應量超過了國內名義貨幣需求量,因此,國際收支是一種貨幣現象。

3、吸收分析法

吸收分析法是由西德尼·亞歷山大等經濟學家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以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為基礎的國際收支調節理論,這一理論從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研究總收入與總支出對國際收支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政策主張。

吸收分析法的基本方程式是:b=y—a 式中,b表示國際收支差額,y表示國民收入,a表示總吸收,即一國的消費與投資之和。這一等式告訴我們,當國民收入大於總吸收時,國際收支為順差,當國民收入小於總吸收時,國際收支為逆差,當國民收入等於總吸收時,國際收支為平衡狀態。吸收分析法從宏觀經濟的整體角度來考察貶值對國際收支的影響。

4、結構分析法

結構分析法是形成於20 世紀70年代的從經濟增長的供給方面研究導致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及相應政策主張的理論。結構分析法指出,國際收支逆差尤其是長期性的國際收支逆差,既可以是長期性的過度需求所致,也可能是長期性的供給不足所致,而長期性供給不足的原因往往是經濟結構失衡。

進口商品對收入的彈性高而對價格的彈性低,本國經濟的增長不能拉動出口,而外國的經濟增長卻會導致進口的增長。因此,結構分析法主張國際收支的調節政策的重點應放在改善經濟結構和加速經濟發展方面,結構分析法還認為,單純的貨幣貶值實際上根本不能解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長期性的國際收支逆差問題。

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經濟起飛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發達國家產業大調整時期,它們以出口為導向,瞄準發達國家市場的空檔,以低成本,低附加值產品大量出口,獲得了經濟的發展,然而,時過境遷,國際市場已發生巨大的變化,但它們的經濟結構卻沒有得到相應的調整,經濟結構老化、單一、落後是普遍現象。

Ⅱ 人民幣貶值對你的理財,生活有何影響,該如何

近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度走貶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未來一段時期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預計仍將整體仍延續近期雙向波動的運行格局。而眾多研究成果均表明,「匯率→外匯儲備→貨幣供應量→物價」這種傳導機制是確定存在並且具有強有效性的。因此,研究當前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對居民理財、物價水平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那麼,在人民幣匯率貶值的背景下,居民理財應當何去何從,物價水平將會有何變化?

一、歷史上我國匯率、外匯儲備以及物價水平變化情況

自1994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人民幣有效匯率以及國內物價水平的變化情況,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快速增長階段

1994~1997年外匯儲備快速增長,伴隨人民幣升值,通貨膨脹。經過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重大改革,外匯儲備穩步攀升,到1997年12月,外匯儲備達到了1398.9億美元,比1994年1月增長了455.98%。在國內外匯市場供給大於需求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面臨巨大的升值壓力。名義有效匯率從1994年初的84.36上升到1997年末的104.44,實際有效匯率從1994年初的75.97上升到1997年末的116.13。在1994年和1995年兩年間我國經歷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同比的物價指數最高時候都過了120。到1994年10月峰值出現,達127.7。從1996年實現軟著陸以後,同比物價指數持續下滑。直到1997年末的100.4,物價趨於穩定。

(二)匯率波動階段

1998~2000年外匯儲備穩定,伴隨人民幣匯率波動,通貨緊縮。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外部需求的減少和「人民幣不貶值」政策,人民幣匯率面臨貶值壓力。國際收支狀況的相對惡化,外匯儲備增長速度銳減。1998年的外匯儲備僅增50.69億美元,1998至2000年全國外匯儲備增量總額為256.84億美元,甚至不如1997年一年的增長額348.41億美元。

同時,周邊國家匯率不斷貶值,市場形成了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中央銀行為了防止人民幣匯率劇烈波動,避免經濟緊縮,採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與防止貨幣貶值的匯率政策。保證了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名義有效匯率從1998年初的107.43上升到2000年末的109.53,但實際有效匯率還是有所下降,從1998年初的117.67下降到2000年末的113.02。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1998年2月CPI出現負增長,為99.90,標志著中國經濟出現通貨緊縮。在1999年4月和5月CPI負增長達到低谷,為97.80。

(三)人民幣貶值階段

2001~2004年亞洲金融危機過後,外匯儲備增長加快,伴隨人民幣貶值,物價上漲。亞洲金融危機後我國經濟迅速復甦,但仍處於通貨緊縮狀態。國際收支相對改善,人民幣匯率由貶值壓力轉為升值預期。外匯供給持續大於需求,給人民幣造成巨大的升值壓力。

與此同時,中國在2001年12月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由於我國出口增長相對較快與外資積極進入,國際社會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論調高漲,美國、日本、歐盟等紛紛要求人民幣升值,人民幣面臨著巨大的升值壓力。而匯率上升將會抑制我國的出口,不利於繁榮國內經濟以緩解通貨緊縮。為穩定匯率,中央銀行被迫擴大購匯規模和人民幣的投放量。

所以,這段時間內,匯率並未出現太大波動,名義有效匯率從2001年初的109.53下降到2004年末的96.36,實際有效匯率則從2001年初的113.02下降到2004年末的96.95。而由於2000年以後,中央實施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以及我國國民經濟的加快增長,CPI全部由負轉正,出現上升趨勢,我國開始走出通貨緊縮的陰影,2004年四個季度CPI指數分別為105.20、104.30、102.80、102.40

(四)人民幣幣值穩定波動階段

2005年至今,外匯儲備急劇增長,伴隨人民幣升值,物價上漲。2005年7月21日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此後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波動幅度逐步擴大,且人民幣持續升值,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銀行外匯干預和沖銷的壓力。中央銀行的外匯市場干預仍然以穩定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為主。

人民幣匯率在不斷升值,且外匯儲備總額不斷增長。2005年至2012年,整體上看外匯儲備增量長期維持正增長,但由於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在2009年出現了短暫的幾個月負增長,人民幣匯率也有了短暫的急劇波動,同時伴隨著短暫的通貨緊縮。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國外匯儲備平穩快速增長的同時,往往也伴隨著人民幣的升值、物價的上漲,在外匯儲備增長受挫的情況下,人民幣的有效匯率也是不穩定的,物價也會出現下降。

而且,兩次大的匯率改革之後都伴隨著三個變數的急劇上漲,說明匯率制度的改革對三個變數都是有影響的。

那麼,此次人民幣貶值,伴隨著外匯儲備下降,對我們未來的理財會有什麼影響?

二、人民幣貶值,對中國居民的多面影響有哪些

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劇,主要將影響如下三類人群:留學生、海淘一族和出國旅遊的人群。

(一)留學生的留學支出將大幅增加

留學生群體作為外匯需求比重最大的一類人群,其留學生的生活費、學雜費付出的成本都會相應地增加。有子女正在留學,特別在美國留學,但沒有換足夠外匯的家庭,可能要多花一大筆錢。

而由於暑期一直是留學、旅遊旺季,對外匯的需求也較平時略高。匯率變動使市民換匯成本上漲。例如,假設以前匯5萬美元,在1美元兌人民幣6.4的大背景下,只需32萬人民幣,以當前人民幣匯價1美元=6.7人民幣,則需33.5萬元人民幣。僅僅一個月的時間,需要多出1.5萬元人民幣。多數留學生家長每月給海外留學孩子匯生活費的時候都要比以前多出數千塊。

(二)熱衷海外購物的海淘一族的換匯成本將增加

購買外國的商品,摺合成人民幣會比以前貴。國內消費者「海淘」同樣的貨品要花更多的錢。特別是部分海淘家長是新生兒家長,每月都有奶粉、化妝品支出。新生兒家長每月如果是500美元的奶粉錢的話,一個月之前只需要3200元人民幣,而現在則需要多出出150元人民幣每月。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仍然是不小的支出。

(三)出國旅遊人群開支將增加

到了國外,交通、酒店住宿等花銷都會變多,而在境外購買化妝品、名包、名表的人,也不得不多掏腰包了。旅行社也可能提高境外游的報價,尤其是去往美國的線路。

據有關數據統計分析,2017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13051萬人次,中國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地位。2017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花費達1152.9億美元,相比2016年增長5%。中國已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地位。

隨著人民幣匯率貶值,極有可能,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將逐漸減少。而疲軟多年的入境游外國客戶人數將毫無疑問增加。

三、此次人民幣貶值預期下,普通人應當如何理財並應對?

鑒於當前美國經濟還將保持相對於歐元區和日本經濟的強勢,加上美聯儲可能超預期加息、特朗普此前批評美元升值的態度發生改變、國際資本避險需求增加等因素,短期內美元階段性升值還可能持續一段時間,但突破前期高點(103)的可能性不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難以觸及前期低點(6.95)。更進一步說,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跟隨美元升值而被動貶值,人民幣匯率指數將繼續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

需要兌換美元的多為留學一族、海淘一族和驢友一族,需要充分利用外幣直接付款,從而減少利用人民幣還款而受到的損失;並及時分期兌換,並注意觀察匯率變化,盡量從低位進入,適時調整投資和資產配置策略。

主要有以下幾個應對策略:

(一)美元需求較大的家庭提前鎖定風險

對於家中有海外關系的家族,特別是對於下半年前往美國留學、旅遊的家庭,在人民幣對美元小幅貶值趨勢下,現在購入美元,提前鎖定匯率波動風險不失為合理的策略。

目前,根據《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境內個人外匯匯出境外用於經常項目支出,單筆或當日累計匯出不超過等值5萬美元的,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在銀行辦理;單筆或當日累計匯出超過等值5萬美元的,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有交易的相關證明等材料在銀行辦理。5萬美元的換匯額度在當年清零,因此需要在當年內使用完畢。

(二)普通居民大規模配置美元資產的必要性不大

特別是在中美無風險利差仍保持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幅度,可能還不及中美無風險利差,大量境外金融機構增持人民幣資產即可作為佐證。當然,合理的資產配置多元化仍是普通投資者努力的方向。

(三)黃金價格可能會出現小幅的回調

美元和黃金反向走勢幾乎已成為一種鐵律,在美元升值趨勢下,黃金價格下跌可能會成為一種必然。4月下旬以來,國際黃金價格已從1370美元跌至當前的1260美元左右,跌幅達6.7%,與美元指數的升值幅度基本相當。

(四)預測匯率趨勢或用金融衍生工具規避外匯風險

一是不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自然避險法,譬如採取對己方更有利的幣種和結算方式;通過壓低采購價格、提高出口報價向供貨商或客戶轉嫁或共同分擔匯兌損失風險;在合同中加列匯率條款。

二是使用銀行或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工具,為自身提高控制匯率風險能力。主要的金融工具有遠期結售匯、遠期合同套期保值、貨幣期貨套期保值、貨幣期權套期保值、貨幣掉期、出口寶(匯率鎖定)等。

總之,在未來人民幣匯率劇烈波動的大背景下,我國物價水平有可能隨人民幣匯率波動而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居民需要根據匯率趨勢預測人民幣走勢並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提前換匯、鎖定風險或大規模配置美元避險的策略。

Ⅲ 2014年外國經濟學家對人民幣貶值的研究和看法有哪些

本輪中國人民幣貶值屬於央行主導下的主動貶值,意圖為緩解出口壓力。

人民幣短期內頻頻走貶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外部觸發因素兩聲雷:歐元區,QE、希臘大選。1月22日歐洲央行宣布將啟動總規模 1.1萬億歐元 QE,加重了人民幣的貶值壓力。1月 25 日反對緊縮政策的希臘左翼政黨贏得大選,希臘債務危機升溫,進一步推進美元升值,導致人民幣指數被動大幅升值,人民幣也因此面臨較大的貶值壓力。
2,外部加劇因素三板斧:套利交易。 第一類是境內外美元/人民幣匯差套利。近期境內外美元兌人民幣報價價差擴大,助推企業和個人國內購匯和國外結匯意願。第二類是人民幣/日元套利。自 14 年 12 月以來,日元對歐元匯率出現明顯反彈,1 月以來日元兌人民幣也出現升值,壓縮人民幣/日元套利交易的空間。第三類是歐元/人民幣套利。在境內的歐洲企業有動力買入歐元拋售人民幣,將匯兌收益匯回總部,因而加大境內人民幣貶值壓力。
3,內部深層因素:經濟增速下滑出口承壓。14 年外貿增速為 3.4%,遠低於 7.5%的年初目標。15 年外貿增速目標已經下調至 6%。

總體而言,過去半年美元指數大幅升值了約 20%,導致與美元掛鉤的人民幣指數也升值了約 20%,而歷史上看中國出口增速與人民幣指數高度相關。本輪貶值更多的是中國央行主導的主動貶值,體現為人民幣中間價首次出現了貶值,緩解出口壓力。

考慮到中國的外匯儲備結構非常穩定,中國能夠抵禦大規模的熱錢流出,而且人民幣國際化也需要強勢貨幣作為支撐,判斷今年人民幣即期匯率年度貶值幅度應在 8%左右,與 14 年類似,年末匯率在 6.2 左右。

Ⅳ 請問人民幣的匯率是怎樣形成的 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和貶值的依據是什麼由哪些因素決定人民幣的匯率

1、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本次匯率機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匯率調控的方式。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進行浮動。這里的"一籃子貨幣",是指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籃子內的貨幣構成,將綜合考慮在我國對外貿易、外債、外商直接投資等外經貿活動占較大比重的主要國家、地區及其貨幣。參考一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一籃子貨幣不等於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這將有利於增加匯率彈性,抑制單邊投機,維護多邊匯.
二是中間價的確定和日浮動區間。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0.3%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3%的幅度內浮動率穩定。
三是起始匯率的調整。2005年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並不是指人民幣匯率第一步調整2%,事後還會有進一步的調整。因為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幣匯率水平在數量上的增減。這一調整幅度主要是根據我國貿易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來確定的,同時也考慮了國內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
2、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因素
根據研究成果可以知道,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一般有: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外匯儲備、貨幣供應量、利差、通貨膨脹因素。

Ⅳ 人民幣突然貶值是怎麼造成的

人民幣貶值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國內人民幣貶值,另外一種是國際匯率市場人民幣貶值。

一、國內市場,國內市場人民幣貶值實質是人民幣實際購買力的下降,產生的原因是人民幣流通的速度過快,反應社會需求大於社會供給,物價過快上升的現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貨幣超發,金融管理機構通過的貨幣政策釋放巨大的流動性,比如推行公開的市場業務,向市場「吐」出更多的貨幣。錢多了,人民幣自然是貶值的。

二、國際匯率市場,人民幣貶值更多的是針對匯率市場而言的。匯率的走高或者走低反應人民幣的升值或者貶值。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貶值的根本原因有兩個:市場因素和宏觀調控。

Ⅵ 人民幣貶值,該如何理財

從2005年7月21日啟動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在不到10年時間里持續升值,對美元匯率接從8時代跨越至6時代。2013年年末,外界對人民幣破六的預期越來越強烈。然而進入2014年,人民幣中間價從6.09元快速貶值,直至3月19日,已跌至6.19元,貶值幅度已經超過2%,幾乎將去年全年的漲幅全部消耗。
人民幣貶值對百姓生活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兌換美元需要支出更多的人民幣。以兌換1萬美元為例,去年12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為6.0969,兌換1萬美元只需60969元人民幣。而到如今,兌換1萬美元需要61990元人民幣,比前者多出1021元。無論是出國旅遊、留學、購物,只要涉及境外消費,你手中的人民幣都不如以前值錢了。
暫無必要換美元
可關注外幣理財產品
面對人民幣的「跌跌不休」,理財者是否需要將手中人民幣全部兌換成美元以減小匯率損失?銀行理財分析師認為,美元存款一年定期利率僅為0.75%,遠遠低於人民幣存款利率,更何況隨著利率市場化步伐的加快,目前各大銀行都有針對存款的各種優惠政策,因此理財者如果近期沒有出國旅遊、留學等計劃,在國內持美元觀望非明智之舉。
伴隨人民幣貶值,外幣理財產品被關注度日漸升溫。據銀率網統計,2013年全年,商業銀行外幣產品合計發行1702款,有1300隻外幣理財產品的年收益率不足3%,沒有達到銀行理財收益率的平均值。2014年,外幣理財產品收益率迅速上升,由不足3%上漲至5%左右。銀行理財分析師認為,外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主要受外幣利率走勢的影響。今年以來,隨著美聯儲逐步退出寬松貨幣政策,美元利率出現了上漲,且未來繼續上漲的預期較強,因此美元產品收益也上漲明顯。
近期可能繼續貶值
外資銀行紛紛下調預期
此次中國人民銀行擴大人民幣兌換美元每日交易空間,被外界解讀為致力於向市場導向匯率制度轉變,並在當前深化經濟改革推動下,放寬資本賬戶限制。新加坡大華銀行經濟財政研究部近日發布報告,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對人民幣雙向波動彈性傾向顯而易見,這可能意味著過去幾年貨幣穩定升值的情況在近期可能不會再發生,今年再次擴大交易區間亦不足為奇。
同時,報告認為,盡管對中長期內的人民幣走向持利好觀點,但是發展道路可能會很曲折,即雙向波動將會成為規范。在未來的幾個月內,預期人民幣將仍受到來自美元的壓力,對人民幣的熱情將會減弱。雖然近期人民幣可能會貶值,但考慮到中國強勁的外匯持倉凈值、不斷增加的進口需求以及貨幣國際化追求,中長期內的風險平衡仍然可能偏向於增強。

Ⅶ 人民幣貶值老百姓怎麼辦

人民幣貶值的若干對策: 首先,購買銀行發行的美元金融產品。一年前,這類美元金融產品的收益率約為5%。如果未來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如次年人民幣對美元貶值3%,一年後購買該美元金融產品的實際收益率為8%(5%+3%)。當然,這3%是波動的,這完全取決於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這類金融產品的特點:盈虧平衡和平均收入。 第二,購買基金公司發行的美國房地產信託基金。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只是指基金公司使用募集資金投資房地產。房地產信託基金的兩大收入來自租金收入和資產增值。一般來說,他們就像房東,通常在房價高的時候收取租金並出售房屋
拓展資料:關於人民幣貶值專家的意見
1.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從長期基本面來看,在中國外貿順差失衡壓力持續減弱、美聯儲2014年退出量化寬松的背景下,人民幣難以繼續大幅升值。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亮認為,退出量化寬松將加劇相關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的匯率波動,也可能給人民幣匯率帶來一定的貶值預期,從而形成雙向波動局面。宋清輝:人民幣貶值是高概率事件
2.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人民幣匯率應始終處於升值狀態。如果人民幣匯率有點生疏,市場將充滿擔憂。人民幣貶值確實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短期內會促使大量押注人民幣升值的國際資本流出中國,進一步加劇國際資本的外流,進而提高國內企業的融資成本,使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惡化。對那些長期依賴熱錢的房地產企業的影響將更大,甚至導致房地產企業倒閉的風險,這將進一步增加中國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
3.正如硬幣有正反兩面一樣,人民幣貶值對中國經濟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未來人民幣匯率進入貶值周期,出口企業的壓力將得到緩解:出口產品價格具有優勢,競爭力將增強,利潤率也將上升;此外,人民幣匯率貶值將推高進口商品價格,特別是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根據一般規律,它將導致通貨膨脹,影響經濟穩定。然而,中國經濟正處於通貨緊縮通道,人民幣貶值將推高人們的通脹預期,刺激國內消費。
4.可以預見,人民幣匯率短期內將繼續貶值,長期來看,單邊升值不會來得這么快,將長期處於雙向波動區間。由於中國要與中國整體經濟改革進程相銜接,中國正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改革進程也是我們經常提到的新的經濟規范。如果我們迅速結束貶值並進入單邊升值預期,我們將使熱錢再次回到中國,導致房地產泡沫的持續泡沫。落後的生產能力也將卷土重來,這是當局不希望看到的,也是中國經濟無法承受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也被迫中斷。
5.監管者讓人民幣上下波動,因為只有上下波動才能真正反映實體經濟所要求的有效市場供求關系,改變過去扭曲的人民幣匯率價格機制,進而防止投機性套利。盡管央行曾表示將匯率交給市場,但沒有指出如果匯率完全交給市場,它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干預。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相對於趨勢的強勢也說明了這一點。

Ⅷ 人民幣幣值…是根據什麼升值貶值的

對於不同匯率體制的國家,匯率的形成機制是不同的。我國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以美元等一籃子貨幣為參考。央行是制定匯率政策的機構,所謂有管理的浮動就是一要參考一籃子貨幣,如果他國貨幣都貶值,那麼會影響我國,這個決定因素在於人民幣的購買力。如果同樣的東西,在美國1美元,在我國要7元,那麼匯率就是1:7。
具體因素包括:一、國際收支狀況。國際收支狀況是決定匯率趨勢的主導因素。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的各種收支的總和。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逆差表明外匯供不應求。在浮動匯率制下,市場供求決定匯率的變動,因此國際收支逆差將引起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即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國際收支順差則引起外匯匯率下降。要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變動決定匯率的中長期走勢。
二、國民收入。一般講,國民收入增加,促使消費水平提高,對本幣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如果貨幣供給不變,對本幣的額外需求將提高本幣價值,造成外匯貶值。當然,國民收入的變動引起匯率是貶或升,要取決於國民收入變動的原因。如果國民收入是因增加商品供給而提高,則在一個較長時間內該國貨幣的購買力得以加強,外匯匯率就會下跌。如果國民收入因擴大政府開支或擴大總需求而提高,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超額的需求必然要通過擴大進口來滿足,這就使外匯需求增加,外匯匯率就會上漲。
三、通貨膨脹率的高低。通貨膨脹率的高低是影響匯率變化的基礎。如果一國的貨幣發行過多,流通中的貨幣量超過了商品流通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就會造成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使一國的貨幣在國內購買力下降,使貨幣對內貶值,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貨幣對內貶值,必然引起對外貶值。因為匯率是兩國幣值的對比,發行貨幣過多的國家,其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減少,因此在該國貨幣折算成外國貨幣時,就要付出比原來多的該國貨幣。
通貨膨脹率的變動,將改變人們對貨幣的交易需求量以及對債券收益、外幣價值的預期。通貨膨脹造成國內物價上漲,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出口虧損,進口有利。在外匯市場上,外國貨幣需求增加,本國貨幣需要減少,從而引起外匯匯率上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相反,如果一國通貨膨脹率降低,外匯匯率一般會下跌。
四、貨幣供給貨幣供給是決定貨幣價值、貨幣購買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國貨幣供給減少,則本幣由於稀少而更有價值。通常貨幣供給減少與銀根緊縮、信貸緊縮相伴而行,從而造成總需求、產量和就業下降,商品價格也下降,本幣價值提高,外匯匯率將相應地下跌。如果貨幣供給增加,超額貨幣則以通貨膨脹形式表現出來,本國商品價格上漲,購買力下降,這將會促進相對低廉的外國商品大量進口,外匯匯率將上漲。
五、財政收支一國的財政收支狀況對國際收支有很大影響。財政赤字擴大,將增加總需求,常常導致國際收支逆差及通貨膨脹加劇,結果本幣購買力下降,外匯需求增加,進而推動匯率上漲。當然,如果財政赤字擴大時,在貨幣政策方面輔之以嚴格控制貨幣量、提高利率的舉措,反而會吸引外資流入,使本幣升值,外匯匯率下跌。
六、利率
利率在一定條件下對匯率的短期影響很大。利率對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差異引起資金特別是短期資金的流動而引起作用的。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兩國利率差異大於兩國遠期、即期匯率差異,資金便會由利率較低的國家流向利率較高的國家,從而有利於利率較高國家的國際收支。要注意的是,利率水平對匯率雖有一定的影響,但從決定匯率升降趨勢的基本因素看,其作用是有限的,它只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對匯率的變動起暫時的影響。
七、各國匯率政策和對市場的干預
各國匯率政策和對市場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匯率的變動。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央行都盡力協調各國間的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力圖通過影響外匯市場中的供求關系來達到支持本國貨幣穩定的目的,中央銀行影響外匯市場的主要手段是:調整本國的貨幣政策,通過利率變動影響匯率;直接干預外匯市場;對資本流動實行外匯管制。
八、投機活動與市場心理預期
自1973年實行浮動匯率制以來,外匯市場的投機活動越演越烈,投機者往往擁有雄厚的實力,可以在外匯市場上推波助瀾,使匯率的變動遠遠偏離其均衡水平。投機者常利用市場順勢對某一幣種發動攻擊,攻勢之強,使各國央行甚至西方七國央行聯手干預外匯市場也難以阻擋。過度的投機活動加劇了外匯市場的動盪,阻礙正常的外匯交易,歪曲外匯供求關系。
另外,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和研究者,包括經濟學家、金融專家和技術分析員、資金交易員等每天致力於匯市走勢的研究,他們對市場的判斷及對市場交易人員心理的影響以及交易者自身對市場走勢的預測都是影響匯率短期波動的重要因素。當市場預計某種貨幣趨跌時,交易者會大量拋售該貨幣,造成該貨幣匯率下浮的事實;反之,當人們預計某種貨幣趨於堅挺時,又會大量買進該種貨幣,使其匯率上揚。由於公眾預期具有投機性和分散性的特點,加劇了匯率短期波動的振盪。
九、政治與突發因素
由於資本首先具有追求安全的特性,因此,政治及突發性因素對外匯市場的影響是直接和迅速的,包括政局的穩定性,政策的連續性,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戰爭、經濟制裁和自然災害等。另外,西方國家大選也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與突發事件因其突發性及臨時性,使市場難以預測,故容易對市場構成沖擊波,一旦市場對消息作出反應並將其消化後,原有消息的影響力就大為削弱。
人民幣貶值通常會有利於出口,因為中國的東西更便宜了。不利於進口,因為美元相對於人民幣更貴了。有利於引進外資,增加對國內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不利於中國償還外債

Ⅸ 請問,中國是如何將人民幣貶值的呢

2014年春節之後,人民幣對美元持續走弱。 人民幣貶值是相對而言,以人民幣對美元為例,100美元現在能兌換667元人民幣,如果人民幣貶值的話,則是100美元可兌換的人民幣變多,可能兌換的是678元。

2014年2月19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大跌91個基點,2月2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再下跌43個基點,至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經連續3個交易日持續回調,三日累積下跌154個基點。



(9)人民幣貶值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中國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稱,央行在必要的時候完全有能力通過直接干預外匯市場來穩定人民幣匯率;近兩日的人民幣匯率波動仍在可控范圍之內,中國沒有發動競爭性貶值的意圖和需要。

新華社發表社評,人民幣匯率短期下行不會引發貨幣戰,中國貨幣當局主觀上沒有動機放任人民幣匯率持續大跌,因為這與中國改革方向、國家利益和信譽背道而馳。

Ⅹ 試運用貨幣貶值理論分析人民幣貶值的效果。

人民幣貶值的利弊 人民幣貶值的影響 國內商品資金壓力凸顯

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價8日再現下跌,連續第七個交易日觸及日交易區間下限「人民幣跌停表明資金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迴流,從新興市場撤出流入發達經濟體,國內大宗商品因為資金的撤出而面臨壓力。」長江期貨研究咨詢部經理黃駿飛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近期國內商品期市成交量呈現大幅下降的態勢。數據顯示,11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和成交額同比分別下降47.19%和38.58%。截至12月初,三大商品交易所成交量水平已經處於年內低位。

德意志銀行近期稱,可能出現的資金緊縮給大宗商品交易帶來融資困難,明年或許會使原物料價格大幅下跌。還有分析認為,未來大宗商品走勢可能面臨更多資本緊縮潮沖擊,因為近十年的資金泛濫,給商品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泡沫。
1、人民幣貶值擾動大宗商品走勢
人民幣升值曾經一度推升中國大宗商品需求,隨著人民幣連日跌停引發貶值預期,大宗商品走勢再受擾動。從進出口貿易來看,一般而言,人民幣貶值將擴大出口、抑制進口。生意社總編劉心田認為,由於我國的大宗商品主要是進口,貶值對於大宗商品的影響將是負面的。隨著購買力降低,大宗商品的進口將價增量減。張曉磊認為,進口商品大多以美元作為結算貨幣,人民幣對外貶值相當於進口價格提高了,但目前貿易商還不太願意接受這個現實。人民幣貶值的影響大宗商品分品種來看,有色金屬中的銅、農產品中的大豆和棉花,這些進口依賴度高的品種都會受到較大影響,而化工品以石油等原料進口為主,相關品種受到的影響將有所滯後。出口方面,受全球經濟低迷的影響,過去兩個月中國出口增速下降,預計明年的外貿出口形勢仍然會比較嚴峻。黃駿飛認為,中長期來看,匯率的變化對於出口壓力的緩解將有好處。
2、使國內商品資金壓力凸顯
德意志銀行近期稱,可能出現的資金緊縮給大宗商品交易帶來融資困難,明年或許會使原物料價格大幅下跌。還有分析認為,未來大宗商品走勢可能面臨更多資本緊縮潮沖擊,因為近十年的資金泛濫,給商品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泡沫。
資金面的收縮被看做是經濟形勢不好的佐證。金鵬經濟研究所所長張曉磊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大宗商品的「中國需求」是市場關注了很久的熱點,但現在中國經濟維持高增速會比較困難,這對大宗商品將是利空。

閱讀全文

與人民幣貶值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合成足球形狀的圖片方法 瀏覽:22
香梨鑒別方法 瀏覽:296
噴槍噴漆槍的使用方法 瀏覽:597
檢測水泥的含泥量的方法 瀏覽:351
餐廳排長隊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534
節稅十種方法和技巧 瀏覽:492
土方計算方法的適用范圍和條件 瀏覽:33
名人有哪些讀書方法 瀏覽:569
茶室泡茶的方法步驟 瀏覽:938
清洗消毒後病毒的檢測方法 瀏覽:24
緩解女性衰老有哪些方法 瀏覽:632
種植罌粟的方法 瀏覽:541
華為手機抖音全部分類操作方法 瀏覽:950
藍寶石簡單辨別方法 瀏覽:769
鍛煉身體的正確方法是用力吐氣嗎 瀏覽:169
如何提升考研成績的方法 瀏覽:256
牛疝氣圖片大全治療方法 瀏覽:138
圓形吸頂燈安裝方法有哪些 瀏覽:538
測試用例分析方法 瀏覽:678
各種花的用量計算方法 瀏覽: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