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方法:有人物描寫、環境描寫;按特徵又可分為白描、細描、襯托、渲染、對比、情景交融等等。
人物描寫
1.肖像描寫(外貌描寫):通過對人物的外貌、神情、衣著、聲音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例如:她有著烏黑的頭發,粉紅色的外套襯托出她那水靈靈的臉蛋。
2.動作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個性化的行為、動作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例如:他邁著堅定的步伐,穩穩地踏步向前進。
3.語言描寫:是通過人物的個性化的獨白(自言自語)或對話(與別人交談)來表現刻畫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例如:他誠懇地說:「實在對不起,是我傷害了你。」
4.心理描寫:是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動(如內心感受、意願、思索、思想斗爭……),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畫人物形象內在性格特徵的一種描寫方法。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錢,那就可以買車了!
5.神態描寫:是與外貌描寫有區別的,神態描寫是對人的面部表情進行刻畫,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例如:他皺著眉,露出一種厭惡的神情。
環境描寫:
1.自然環境描寫 是對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以及場景的描寫。它有烘託人物心情、渲染當時的氣氛、推動故事情節發展、點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寫出了人們的喜怒哀樂和對人們美好而溫馨生活的嚮往。
2.社會環境描寫 一般指對社會背景、時代氣氛、地域風貌的描寫。寫出當時社會的不同背景,為下文人物性格描寫作鋪墊。 也可分為風景描寫、靜態物體與動態物體的描寫。
『貳』 有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
1 直接描寫
這是最為常見的運用最廣泛的一種人物心理描寫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關鍵的字眼作為明顯的標志。「想」字或出現在心理活動之前,或出現在心理活動之後。「想」字後有的用「逗號」,有的用「冒號」等做標示。
如高曉聲的《陳奐生上城》中的如下片斷:
推開房間,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猶豫「脫不脫鞋?」一轉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塊錢呢!」再也不怕臟,大搖大擺走了進去,往彈簧太師椅上一坐:「管它,坐癟了不關我事,出了五元錢呢。」
這樣的心理描寫就屬於直接描寫式,它非常恰當地將陳奐生患得患失、狹隘自私的小農經濟的心理描寫了出來。
值得強調的是,直接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一定要切合人物的年齡、身份和性格特徵。心理描寫的文段不宜過長,否則會使文章沉悶,有損人物形象的生動性。
2 抒情獨白
這種刻畫人物心理的方法,是用抒情的筆法展示人物的內心矛盾和思想斗爭。
我一邊跑一邊想:看樣子是難以逃脫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著用用糧食,捨不得丟,――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脫;不扔吧,叫敵人追上了也是人糧兩空。怎麼辦呢?……這時,洪七還緊跟著我,呼哧呼哧直喘氣呢。我聽著他的喘氣聲,驀地想出了一個法子。可是當我這樣想著的時候,我自己不由得渾身都顫抖了起來:兒子,多好的兒子……這叫我怎麼跟他媽交代呢。……可是,不這樣又不行,孩子要緊,革命的事業更要緊!也許我能替了孩子,可孩子替不了我呀!……
作者用抒情的筆法,寫「我」與兒子洪七給山上的紅軍送糧,在途中遇到了敵人。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是犧牲兒子保護糧食,還是保護兒子?「我」的內心斗爭非常激烈,心情極度矛盾、復雜。
生活不是一場賽跑,生活是一場旅行,要懂得好好欣賞每一段的風景。不要只因一次失敗,就放棄你原來決心想達到的目的。
3 夢境描繪
這是我們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寫法。夢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現,它同樣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深化文章的主題等。夢境描繪的文字一般較多,下面選一較短的進行說明。
這里寶玉昏昏默默,只見蔣玉菡走了進來,訴說忠順府拿他之事;只見金釧兒進來哭說為他投井之情。寶玉半夢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覺有人推他,恍恍忽忽聽得有人悲戚之聲。寶玉從夢中驚醒,睜眼一看,不是別人,卻是林黛玉。
這是曹雪芹《寶玉挨打》中的文字,作者通過夢境揭示出了寶玉關心體貼少女,思想叛逆,具有民主思想的性格特徵。
4 心理分析
這種心理描寫的方法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讀者對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
如莫泊桑在小說《項鏈》的如下片斷:
她一向就想望著得人歡心,被人艷羨,具有誘惑力而被人追求。 她陶醉於自己的美貌勝過一切女賓。
5 行動表現
通過恰當的描寫人物富有鮮明個性的動作,傳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 施耐庵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對林沖聽說陸謙追殺至滄州,不覺大怒,於是用了「買」「帶」「尋」等幾個連續的動詞,表現出林沖報仇急切的激憤心理。
6 環境襯托
襯託人物心情的景物描寫要求作者抓住景物特徵,緊扣人物的心理,最好從視覺、嗅覺、觸覺、聽覺等方面著墨,將人物的悲喜之情恰當地襯托出來。
7 幻覺展現式
這種人物心理的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幻覺的展示,來刻畫人物的心理,能揭示文章的主題。如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女孩》中的如下片斷: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來了,發出亮光來了。亮光落在牆上,那兒就變得像薄紗那麼透明,她可以從那兒一直看到屋裡:桌上鋪著雪白的檯布,擺著精緻的盤碗,填滿了蘋果和葡萄乾的烤鵝正冒著熱氣。更妙的是,這只鵝從盤子里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著,一直向這個可憐的小女孩走來――這時候,火柴又滅了,面前沒有別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牆。」
以上的幻覺描寫,很好的刻畫出小女孩天真、單純和對溫飽渴求的心理
『叄』 描寫方法都有哪些
描寫按內容分,有人物描寫、環境描寫;按特徵又可分為白描、細描、襯托、烘托、渲染、對比、情景交融等等。
人物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六種,即概括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環境描寫則包括靜態與動態、客觀與主觀、反襯與對比三種。
在記敘類文章中,敘述往往側重於一般過程的敘寫,讀者只能得到對事物的綜合、概括的了解;而描寫則側重於形象的具體描繪,使讀者獲得具體、明晰的認識和感覺。如果只有敘述而沒有描寫,文章使過多地講述故事梗概,難免不生動、不形象了。
(3)描寫人物情景是什麼描寫方法擴展閱讀:
描寫同一事物,不僅可以設喻,還可以白描;不僅可以寫所見,還可以寫所感;不僅可以寫靜態,還可以寫動態;不僅要寫主體,還要注意陪襯等等。關鍵在於不論怎樣描寫,都必須以突出事物的特點、增強感染力為目的,這樣才能給讀者以深刻的生動形象的印象。
描寫(包括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分為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
1、正面描寫(直接描寫),是對人或環境的直接描述。
2、側面描寫(間接描寫),通過對其他人或環境的描寫,從側面烘托所寫人物、所寫之景從而收到「烘雲托月」的效果。
3、場面描寫,是對許多人參加的大型的社會活動或生活、戰斗、勞動、娛樂的場景的描寫,反映出社會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種側面,反映出宏觀的自然現象。可分為動景、靜景描寫。
4、細節描寫,是指對表現人物和情節發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動作、神情、物件、環境等內在或外在的一些細小環節的細致描寫。
描寫的時候,往往不只如實記寫所見的情形,而要把想像的因素雜入其中,補充描寫的內容。描寫帶上了想像的因素,便能更生動、更豐富、更富於文學性。
『肆』 描寫人物的方法。
1.肖像描寫
通過對人物的容貌、神情、衣著、姿態、語調、外貌特徵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內心世界密切的聯系,具體說:通過外貌描寫,使人物的形象更豐滿,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通過外貌描寫,揭示人物的身份;通過外貌描寫,展示人物在特定場合的內心世界;通過外貌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質。
總之,外貌描寫要和表現人物特點、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緊密配合。外貌描寫要傳神,切忌臉譜化,反對那種部分主次,從頭寫到腳、千人一貌的寫法。
2.語言描寫
對話是兩個人或幾個人的談話;獨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語。語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對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個性特點的語言可以起到「聞其言,見其人」的作用。
語言描寫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語言要精心篩選,把那些足以能表現人物的個性特點、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語言,寫進文章中;二是好的語言描寫,一定是符合當時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別、年齡和文化修養等方面的特點。
對話描寫有四種形式:說的話寫在後面,說話人後面用引號;說的話在前,說話人寫在後,用引號、句號;前後各引一句或幾句,中間交代誰說的,用逗號;只寫人物語言,不寫說話人。這四種形式要根據實際需要靈活使用,避免行文死板。
3.動作描寫
通過人物的行動、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種方法。一個人的行為、動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徵的最真實的外化。看一個人,不僅要聽他怎麼說,更要看他如何做,正所謂「聽其言,觀其行」,因此,動作描寫是直接刻畫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寫「活」的重要手段。那麼,怎樣描寫人物的動作呢?
首先,要選擇關鍵性的動作來寫。一個人做事的時候,會有許多動作。但他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這些動作一個不少地都寫出來。這就要求選擇那些關鍵性的、最有意義的動作來寫。
其次,要寫准確。同一個動作可以用很多動詞來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氣質的動詞,才能把人寫「活」。有一位作家說過,最難的不是寫動作,而是寫出有特點的動作,從動作中寫出人來。
4.心理描寫
心理是指人物內心的活動,是無聲的語言。人物內心世界,指人物內心的喜、哀、樂、憂傷、猶豫、嫉妒、嚮往等復雜的感情。在寫人的文章中,恰當地描寫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畫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寫的要求是:要真實,要有根據;人物的心理變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寫要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務;在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時,要客觀、謹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伍』 描寫方法有哪些 一般有哪幾種
描寫方法按內容分:有人物描寫、環境描寫;按特徵又可分為白描、細描、襯托、烘托、渲染、對比、情景交融等等;按敘述分可以將描寫(包括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分為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
1描寫方法種類
描寫的對象: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場面描寫、細節描寫;
人物描寫對象: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場景描寫,細節描寫
人物描寫可以分為:外貌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概括描寫;
環境描寫可以分為:自然環境描寫,社會環境描寫;
景物描寫:包括靜態與動態、客觀與主觀、反襯與對比三種。
2描寫方法的作用
1)肖像描寫: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形傳神,表現人物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
2)行動描寫: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體現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寫中有重要地位.)
3)語言描寫:表達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徵,折射出人物所處時代的特點.
4)心理描寫:是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心理活動.揭示人物內心,刻畫人物性格.
5)環境描寫
A、自然環境描寫:渲染……氣氛;襯託人物心情;點明時令、地點;表現人物關系;表現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
B、社會環境描寫:從狹義上講,社會環境是指人物活動的處所、背景、氛圍等;從廣義上講,是指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生活、人際關系的總和.作用:交代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預示人物命運;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推動情節發展.
6)細節描寫:抓住生活中細微而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作用是豐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寫有血有肉有靈魂.寫人則如見其人,寫景則如臨其境.
『陸』 描寫方法有哪幾種啊、
描寫方法按內容分,有人物描寫、環境描寫;按特徵又可分為白描、細描、襯托、烘托、渲染、對比、情景交融等等。
一、白描
所謂「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並以簡潔的語言勾畫出事物形象的一種寫法,魯迅先生非常善於使用白描手法。
如《藤野先生》中關於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紹:「那時進來的是 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手將書放在講台上,便用了 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語言簡潔,印象深刻。
白描本是繪畫之一法。全部用線條勾勒,不假色彩,單純明快。用在文學之上,成為描寫的一種手法。魯迅把這種方法歸納為:「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它不加修飾形容,不加鋪張揚厲,只用普普通通的話,簡捷地反映出事物的特質。雖著墨不多,卻能窮形而盡相。許多名家大師,都把白描當作常用的方法。
二、細描
細描是指對事物的一筆一畫的精雕細刻,相對於白描,細描也可以稱為工筆,如阿累的《一 面》寫魯迅就比魯迅寫藤野又細一些:「他的面孔黃黑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 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三、襯托
襯托是指在寫人記事的過程中,為了突出主要對象用另外的人或物來陪襯或烘托的手法。人們常說:「紅花雖好,還需綠葉扶持」就是這個意思。
襯托可以從正面襯托,也可以從反面襯托,可以以景物來襯託人,也可以人襯託人,還可以物來襯託人,但這些都要根據表達內容 的需要來使用。魯迅是很擅長襯托筆法的文學大家,他的《在酒樓上》正襯、反襯都寫得極好,同學們可以反復閱讀。
四、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文藝作品中環境的描寫、氣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發結合得很緊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於景和借景抒情。文學理論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創造的表現特徵。王國維說:「文學中有二元質焉:曰景,曰情。」意境創造就是把二者結合起來的藝術。
無論是景中含情,或是情中含景,都是詩歌的基本表達方式,這也就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三種表達方式,即景中藏情式,情中見景式,和情景並茂式。
五、情中見景
情中見景的目的是營造「情景交融」意境,讓讀者在濃郁的「情」中體悟到清晰的景,體悟到最真摯最濃郁的情,從而得到美的享受。
「情中見景秉筆書」說的就是寫景中適時用幾句或幾段文字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慨,直接寫出自己的感情、想法,不隱瞞、不隱諱。看似並未寫景,卻神奇的讓讀者在濃郁的「情」中體悟到清晰的景。
『柒』 描寫方法都有什麼方法
一、描寫方法有哪幾種
描寫方法按內容來分,有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兩種,人物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六種,即概括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景物描寫則包括靜態與動態、客觀與主觀、反襯與對比三種。
二、按敘述分類
可以將描寫(包括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分為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
1.正面描寫(直接描寫),是對人或環境的直接描述
2.側面描寫(間接描寫),通過對其他人或環境的描寫,從側面烘托所寫人物、所寫之景從而收到「烘雲托月」的效果
3.場面描寫,是對許多人參加的大型的社會活動或生活、戰斗、勞動、娛樂的場景的描寫,反映出社會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種側面,反映出宏觀的自然現象。可分為動景、靜景描寫。
4.細節描寫,是指對表現人物和情節發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動作、神情、物件、環境等內在或外在的一些細小環節的細致描寫。
三、按特徵分類
白描
所謂「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並以簡潔的語言勾畫出事物形象的一種寫法,魯迅先生非常善於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關於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紹:「那時進來的是 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手將書放在講台上,便用了 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語言簡潔,印象深刻。
白描本是繪畫之一法。全部用線條勾勒,不假色彩,單純明快。用在文學之上,成為描寫的一種手法。魯迅把這種方法歸納為:「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作文秘訣》)它不加修飾形容,不加鋪張揚厲,只用普普通通的話,簡捷地反映出事物的特質。雖著墨不多,卻能窮形而盡相。許多名家大師,都把白描當作常用的方法。
細描
細描是指對事物的一筆一畫的精雕細刻,相對於白描,細描也可以稱為工筆,如阿累的《一 面》寫魯迅就比魯迅寫藤野又細一些:「他的面孔黃黑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 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 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襯托
襯托是指在寫人記事的過程中,為了突出主要對象用另外的人或物來陪襯或烘托的手法。人們常說:「紅花雖好,還需綠葉扶持」就是這個意思。襯托可以從正面襯托,也可以從反面襯托,可以以景物來襯託人,也可以人襯託人,還可以物來襯託人,但這些都要根據表達內容 的需要來使用。魯迅是很擅長襯托筆法的文學大家,他的《在酒樓上》正襯、反襯都寫得極 好,同學們可以反復閱讀。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文藝作品中環境的描寫、氣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發結合得很緊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於景和借景抒情。文學理論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創造的表現特徵。王國維說:「文學中有二元質焉:曰景,曰情。」意境創造就是把二者結合起來的藝術。
無論是景中含情,或是情中含景,都是詩歌的基本表達方式,這也就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三種表達方式,即景中藏情式,情中見景式,和情景並茂式。
景中藏情式
景中藏情最重要則在於「點情」, 集中筆墨全力寫景,不刻意去追求用文字表達何種情感,只刻畫出鮮活的生活圖景,卻在描繪景物的文字之外於合適之處用帶濃郁感情色彩的字、詞、句輕輕點出。詩人藏情於景,一切都通過逼真的畫面來表達,雖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顯得情深意濃。
『捌』 描寫人物形貌狀態用什麼描寫手法
描寫手法
描寫手法:描是描繪,寫是摹寫。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法。它分為細描與白描、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虛寫與實寫、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物體描寫、細節描寫、渲染與烘托、欲揚先抑、聯想和想像等。[1]
中文名 描寫手法 含 義 描是描繪,寫是摹寫 分 類細描與白描 特 點 生動
目錄
1 作用
2 側面描寫
3 修辭手法
4 正面描寫
▪ 動靜結合
▪ 虛實結合
▪ 色彩渲染
▪ 觀察角度
5 解讀詩歌
作用編輯
描寫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一、正面描寫:直接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心理和行動。
1)肖像描寫(外貌描寫):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形傳神,表現人物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
2)動作描寫(行動描寫):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體現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寫中有重要地位。)
3)語言描寫:表達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徵,折射出人物所處時代的特點。
4)心理描寫:是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心理活動。揭示人物內心,刻畫人物性格。
5)神態描寫:是對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寫,可以側面表現人物的心理,從而突出人物性格
二、側面描寫:從對其他人物、事件的敘述和描寫中渲染氣氛、烘託人物的性格。
1)環境描寫
A、自然環境描寫:襯託人物心情;渲染某某氣氛;引出下文或為後文做鋪墊埋伏筆;點明時令、地點、人物;表現人物關系;表現人物性格;承上啟下。
寫景狀物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內容之一,作者通過描寫景物,可以渲染氣氛,抒發情感,深化中心,推動情節發展。
B、社會環境描寫:從狹義上講,社會環境是指人物活動的處所、背景、氛圍等;從廣義上講,是指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生活、人際關系的總和。
2)周圍人物的反應、評價等。
三、細節描寫:抓住生活中細微而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作用是豐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寫有血有肉有靈魂。寫人則如見其人,寫景則如臨其境。
高考常見的描寫鑒賞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種:
細描:使用大量生動、貼切的比喻,絢麗的文字,斑斕的色彩,進行濃筆塗抹。
白描:以質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徵,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靜態描寫:平面地、靜止地對人物或景物進行描寫。
動態描寫:以動寫靜,或把物用擬人化的手法進行描寫。
感官角度:從觸覺,味覺,聽覺,視覺,嗅覺五個角度來進行描寫,考試多在詩歌賞析中出題。
神態描寫:專指臉部表情,描寫時要用表示表情、神態的詞語
側面描寫編輯
側面描寫是作家在進行文章或小說寫作時所使用的表現手法之一,是描寫手法的其中一種。
(1)以旁面寫正面,即通過對周圍人物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
(2)以對面寫正面。
(3)以反面寫正面。
正面與側面描寫相結合,以側面烘托為輔
這是側面描寫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正面描摹時,或以人物映襯,或用環境烘托,或通過事物加以點染。
不宜正面描寫的,用側面描寫加以渲染
側面描寫不僅能填補正面描寫難以言說的空白,還能淋漓盡致的呈現描寫對象難為人知之妙點、美點。
修辭手法編輯
我們欣賞詩歌,除了讀懂字面語意,提升思想素質和審美情感,還要關注詩人用語言寫景狀物的形式與技巧。
如辛棄疾的《摸魚兒》: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准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詞的上闋,作者在借景抒情過程中所運用的主要修辭方法是設問和比擬,詩文中運用修辭手法,大體和其他文體中的修辭作用一樣。學生要善於發現修辭手法,並說明作用。如比喻為更形象生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比擬是把事物人格化(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反問為了強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誇張是為了強調和突出(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對偶是為了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在古代詩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見的修辭手法,學生應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擬的區別(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比擬注重化無情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關的東西來代替該事物,如部分代替整體(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對偶與對比的區別(對比主要是意義內容的相反或相對,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對偶主要是結構形式上的對稱,要求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還要注意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交叉運用。
正面描寫編輯
動靜結合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頷聯描寫皓月當空,青松如蓋,是靜景描寫,山泉清冽,流瀉山石之上,是動景描寫。山泉因雨後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以動襯靜,反襯出山中的寧靜。詩人描寫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動態與靜態的相互映襯,可以動靜結合,也可以以靜寫動,以動寫靜,以動襯靜。動靜的結合往往和襯托相關。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寫出了遙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條巨大的白練掛在山間,「掛」字化動為靜。再比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用花落、月出、鳥鳴突出了春澗的幽靜,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也是以聲寫靜,以動襯靜。「山舞銀蛇,原馳蠟像」是以動寫靜。
虛實結合
如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摧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詞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設想別後的情景: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想像中別後的凄涼景象倍增眼前斷人腸的離愁。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虛」是想像的情景。二者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轉化,可以達到虛實相生的境界,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
例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闋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闋實虛,「行人」想像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李煜《虞美人》「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雕欄玉砌」「故國」是回憶中的景物。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春風十里」,實景「盡薺麥青青」,昔盛更顯今衰。想像是虛寫的關鍵,虛是為實服務的。
色彩渲染
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作者突出了剛抽新芽的柳枝,成雙成對的黃鸝,自由自在的白鷺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種鮮明的顏色新鮮而且明麗,構成了絢麗的圖景。色彩的渲染可以傳達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襯思歸的感傷,如杜甫的另一首《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就是濃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風光,山青翠,花紅艷,鳥翎白,碧波綠,景象清新,賞心悅目,卻是為寫下文勾起漂泊的傷感作鋪墊。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通過紅日映花襯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憶江南美景的;駱賓王的《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鵝潔白的羽毛浮於綠水之上,紅掌撥動,綠水泛波,紅、白、綠三色對比有寒有暖,鮮明而協調,在藍天、白雲之下,在綠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見底的池塘邊,「白毛」與「綠水」比美,「紅掌」與「清波」爭勝,多麼絢麗的畫面,多麼富於童趣和生活氣息。真可謂狀物如在目前。
觀察角度
如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頭兩句描繪了秋山遠景。第一句描寫了秋山高遠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勇於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寫了秋山中的一個特定場景,在白雲浮動的天空下有幾戶人家隱約可見。後兩句描繪了秋山近景。「霜葉紅於二月花」一句,生機勃勃,鮮艷奪目,清新剛勁,形象鮮明,給人一種秋光勝似春光的美感。描寫要有層次性———由遠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蘇軾的《題西林壁》中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視,仰視,遠眺,近看,視覺形象會呈現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從不同角度描寫,會使讀者對所描寫的景物產生更加全面的認識,獲得更完美的感受。
鑒賞古代詩歌中的描寫,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見的鑒賞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寫———正面描寫(比較簡單,這里不作研究)和側面描寫中的襯托、動靜結合、色彩的渲染、點面結合、虛實相生、遠近高低觀察角度的變化等。各種手法之間可能有交錯運用的現象,比如以動襯靜、色彩的對比也可以是反襯。其次要善於根據詩歌中所描寫的景物事物特點和人物形象,去探究作者是利用什麼手法技巧達到這一表現目的的。
解讀詩歌編輯
學會從思想上解讀詩歌。
高考對鑒賞古代詩歌有四個方面的能力要求,主題思想、人物形象、表現技巧、語言風格,但形式上的各種表現手法,歸根結底都是為表達中心服務的,為主題思想服務的。
看一下高考試題中的相關題目2002年上海卷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試從一個角度切入,對這首詞寫一段鑒賞性的文字。)
本題從文學手法到思想內涵都頗有可賞析之處。從畫面的描寫來看,「少年聽雨」,「歌樓」、「紅燭」、「羅帳」燈紅酒綠的逐笑生涯,「不識愁滋味」的青春風華,「壯年聽雨」,「江闊」、「雲低」、「斷雁」、「西風」在風雨飄搖中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是回憶場景,是虛寫,「而今聽雨」的畫面,僧廬之冷寂與鬢發之斑白,晚年歷盡離亂後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是實寫。在如2003年上海高考題《望海樓》①:
雲尖鐵瓮②近青天,飄渺飛樓白尺連。三峽江聲流筆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州③起白煙。忽憶賞心何處是?春風秋月兩茫然。(注①望海樓:宋時在鎮江城內。②鐵瓮:鎮江古有「鐵瓮城」之稱。③滄州:濱水的地方。)(本詩所詠的是望海樓,卻先寫鐵瓮城聳立雲間,臨近青天,作用是_______;這首詩的頸聯多角度寫景,請具體說明其中的兩點。)
一二句點題,寫樓的處所、樓的高聳。一句寫地勢高,二句寫樓本身高,寫「近青天」當然是襯托「飛樓」連天了。頸聯轉入現實。眼前,畫角聲催紅日落(遠觀),天色將暮生白煙(近觀)。平視、俯視,遠觀、近看,不同角度相結合,紅白色彩的渲染,日落煙生的動態,都可以作為鑒賞角度來答題。
2003年的考題側重於純手法的鑒賞,以簡答題形式命題,2002年側重考察手法及其對表達內容、主旨的作用,以讀寫段形式命題。
最後的復習階段,要善於高屋建瓴,將知識融會貫通,樹立詩歌鑒賞的整體意識。靈活運用答題技巧,舉一反三,觸類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