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選取樣方是要注意什麼
要做到隨機取樣,不能參入主觀因素。
樣方法的基本規則:劃定樣方,樣方的大小一般以1m²的正方形為宜。
常用的樣方法有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
取樣關鍵:要做到隨機取樣,不能參入主觀因素。
五點取樣法:一般取頂邊、左邊、左下角的樣本。
等距取樣法:當調查的總體為長條形時,可用等距取樣法,先將調查總體分成若乾等份,由抽樣比率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後按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樣法。
例如,長條形的總體為100 m長,如果要等距抽取10樣方,那麼抽樣的比率為1/10,抽樣距離為10 m,然後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1 m內進行取樣,樣方大小要求一致。
常用取樣
一、點狀取樣法
點狀取樣法中常用的為五點取樣法,如圖1中A,當調查的總體為非長條形時,可用此法取樣。在總體中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的長和寬要求一致。這種方法適用於調查植物個體分布比較均勻的情況。
二、等距取樣法
當調查的總體為長條形時,可用等距取樣法,如圖1中B,先將調查總體分成若乾等份,由抽樣比率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後按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樣法。
例如,長條形的總體為100 m長,如果要等距抽取10樣方,那麼抽樣的比率為1/10,抽樣距離為10 m,然後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1 m內進行取樣,樣方大小要求一致。
三、樣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確定調查對象;
2.選取樣方:必須選擇一個該種群分布較均勻的地塊,使其具良好的代表性;
3.計數: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
4.計算:取各樣方平均數。
四、計數方法
用樣方法計數時,首先要計數樣方內部的個體,對於處在邊界上的植株,應該只計數相鄰兩條邊上的植株,不應四條邊上的植株都計,也不能四條邊上的植株都不計。一般來說,記上不記下,記左不計右。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取樣
㈡ 生態學樣方設置工具有哪些
皮尺,繩子,捲尺。說白了,就是能畫出已知面積大小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的工具。
㈢ 樣方法的具體操作流程
樣方法(useofquadrat;quadratmethod;quadratsamplingmethod)
定義:在若干樣方中計數全部個體,然後將其平均數推廣,來估計種群總體數量的方法。(1)取樣調查中的兩個概念①樣方:樣方也叫樣本,從研究對象的總體中抽取出來的部分個體的集合,叫做樣方。②隨機取樣:在抽樣時如果總體中每一個個體被抽選的機會均等,且每一個個體被選與其他個體間無任何牽連,那麼,這種既滿足隨機性,又滿足獨立性的抽樣,就叫做隨機取樣(或叫做簡單隨機取樣)。隨機取樣不允許摻入任何主觀性,否則,就難以避免調查人員想獲得調查屬性的心理作用,往往使調查結果偏大。③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蚜蟲、跳蝻的密度(2)常用取樣①點狀取樣法點狀取樣法中常用的為五點取樣法,如圖A,當調查的總體為非長條形時,可用此法取樣。在總體中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的長和寬要求一致。這種方法適用於調查植物個體分布比較均勻的情況。②等距取樣法當調查的總體為長條形時,可用等距取樣法,如圖B,先將調查總體分成若乾等份,由抽樣比率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後按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樣法。例如,長條形的總體為100m長,如果要等距抽取10樣方,那麼抽樣的比率為1/10,抽樣距離為10m,然後可再按需要在每10m的前1m內進行取樣,樣方大小要求一致。樣方法的兩種邊角統計方式如下圖(紅色為需統計邊線)樣方法具體步驟如下:①確定調查對象;②選取樣方:必須選擇一個該種群分布較均勻的地塊,使其具良好的代表性;③計數: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
樣方法的兩種邊角統計方式
由於種群密度的總數量調查比較困難,研究者只計數種群的一小部分,用以估計種群整體,這種方法稱為取樣調查法。常用的取樣調查法有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
1.樣方法
是指在被調查種群的生存環境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這種方法常適用於對植物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
樣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①確定調查對象;
②選取樣方:必須選擇一個該種群分布較均勻的地塊,使其具良好的代表性;
③計數: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
④計算:取各樣方平均數。
例1.種群是構成群落的基本單位。種群研究的核心問題是種群數量的變化規律。
(1)研究種群數量變化的規律有著重要意義。試舉一例_____________。
(2)下圖示某小組的同學在進行雙子葉草本植物苦蕒菜種群密度調查時確定的小樣方之一,圓圈表示個體。請將應該計數的圓圈塗黑。
一個調查小組對苦蕒菜調查的結果統計:
組別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數 0 2 3 3 4 12 4 2 3 3
(3)上表是該班級10個小組的調查結果。則該塊地苦蕒菜的種群密度為_________。
解析:上表給出了各組對苦蕒菜調查的結果,取所有株數的總和,算出各組別的平均值,即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的估計值。所有株數之和為36,平均值為3.6株/m2。
答案:(1)害蟲防治(只要合理均給分)。
(2)只要是計數樣方內部和相鄰兩邊(及頂角)個體的均正確。
(3)3株/m2。
2.標志重捕法
是指在被調查種群的生存環境中,捕獲一部分個體,將這些個體進行標志後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定期限後進行重捕,根據重捕中標志個體占總捕獲數的比例,來估計該種群的數量。這種方法適用於對動物種群的調查。
應用這種方法時作下列假定:
①標志個體在整個調查種群中均勻的分布,標志個體和未標志個體都有同樣被捕獲的機會;
②調查期中,沒有遷入或遷出;
③沒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設該地段全部個體數為N,其中標志數為M,再捕個體數為n,再捕中標記數為m,根據總數中標志的比例與重捕樣中比例相同的假定,就可以估計出N即:N:M=n:m,。
例2.調查某草原田鼠數量時,在設置1公頃的調查區內,放置100個捕鼠籠,一夜間捕獲鼠32隻,將捕獲的鼠經標記後在原地釋放。數日後,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樣數量的捕鼠籠,這次共捕獲30隻,其中有上次標記過的個體10隻。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該地區田鼠種群個體總體為N,則N=_____________只(計算公式是。
A.30B.32C.64D.96
(2)要使上面所計算的種群個體總數和實際相符,理論上在調查期間必須滿足的兩個條件是_____________。
A.有較多個體遷出調查區
B.調查區內沒有較多個體死亡
C.有較多個體遷入調查區
D.調查區內沒有較多個體產生
解析:(1)根據計算公式可得出該地區田鼠種群個體總數為:
只
(2)影響種群數量變動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和遷入、遷出的個體數量,就題目提出的問題,必須滿足的兩個條件是調查區內沒有較多的個體出生或死亡。
答案:(1)D(2)BD
你參考一下吧
㈣ 樣方法的取樣關鍵是什麼
綜述:取樣關鍵要做到隨機取樣,不能參入主觀因素。當調查的總體為長條形時,可用等距取樣法,先將調查總體分成若乾等份,由抽樣比率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後按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樣法。例如,長條形的總體為100 m長,如果要等距抽取10樣方,那麼抽樣的比率為1/10,抽樣距離為10 m,然後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1 m內進行取樣,樣方大小要求一致。
取樣:
取樣是指從總體中抽取個體或樣品的過程,也即對總體進行試驗或觀測的過程。分隨機抽樣和非隨機抽樣兩種類型。前者指遵照隨機化原則從總體中抽取樣本的抽樣方法,它不帶任何主觀性,包括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整群抽樣和分層抽樣。後者是一種憑研究者的觀點、經驗或者有關知識來抽取樣本的方法,帶有明顯主觀色彩。參見「隨機抽樣」、「非隨機抽樣」。
㈤ 生態學的樣方調查方法有
A、用樣方法調查植物的豐富度時,應該調查植物的種類總數,不能取平均值,A錯誤;
B、蚜蟲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宜採用樣方法調查其種群密度,B錯誤;
C、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關鍵是隨機取樣,C錯誤;
D、取樣方法可根據地段形狀來確定,D正確.
故選:D.
㈥ 樣方法,樣地法,樣線法,和無樣地取樣法的異同點
一、 目的與要求
通過調查研究,對植物群落作綜合分析,找出群落本身特徵和生態環境的關系,以及各類群落之間的相互聯系.
二.用品與材料
1.測量儀器:指南針,經緯儀,氣壓高度表,測繩,計步器.
2.調查測量設備:鋼捲尺,剪刀,標本夾,採集杖,各種表格,記錄本,標簽.
3.文具用品:彩筆、鉛筆、橡皮、小刀、米尺、繪圖薄、資料袋等.
4.採集工具:鐵鏟、枝剪、土壤袋、標本夾、標本紙、放大鏡、昆蟲採集箱.
三、內容與方法
(一)樣地的設置
取樣數目
如果群落內部植物分布和結構都比較均一,則採用少數樣地;如果群落結構復雜且變化較大、植物分布不規則時,則應提高取樣數目.
2.取樣技術
無樣地取樣技術(指不規定面積的取樣,如點四分法.)、有樣地取樣技術(指有規定面積的取樣,如樣方法(最小面積調查法)、樣線法).
(1)樣方法:在一塊樣地單位上選定樣點,將儀器放在樣點的中心,水平向正北0°,東北45°,正東90°引方向線,量取相應的長度.則四點可構成所需大小的樣方.
① 樣方的范圍: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積統計植物種類數目,並逐步向外圍擴大,同時登記新發現的植物種類,直到基本不再增加新種類為止.
② 面積擴大的方法
A.從中心向外逐步擴大法:通過中心點0作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在兩條線上依次定出距離中心點的位置.將等距的四個點相連後即可得到不同面積的小樣方.在這些小樣地中統計植物種數.如圖1.
B.從一點向一側逐步擴大法:通過原點作兩條直角線為坐標軸.在線上依次取距離原點的不同位置,各自作坐標軸的垂線分別連成一定面積的小樣地.統計植物種數.
C.成倍擴大樣地面積法:按照圖3所示方法逐步擴大,每一級面積均為前一級面積的2倍.
③ 記錄方法:以面積大小為x軸,以種數為y軸,填入每次擴大面積後所調查的數值.並連成平滑曲線.則曲線上由陡變緩之處相對應的面積就是群落的最小面積.
④ 植物群落調查所用的最適樣方大小:喬木層慣用樣方大小為10×10~40×50m2,灌木層為4×4~10×10m2,草本層為1×1~3×3.3m2.
⑤ 樣方數目:喬木:2個;灌木:3個;草本:5個.
(2)樣線法
① 樣線的設置:主觀選定一塊代表地段,並在該地段的一側設一條線(基線).然後沿基線用隨機或系統取樣選出待測點(起點).沿起點分別布線進行調查.
② 樣線的長度和取樣數目:草本:6條10m樣線;灌木:10條30m樣線;喬木:10條50m樣線.
③ 樣線的記錄:在樣線兩側0.5m范圍內記錄每種植物的個體數(N).
(3)四分法(中心點四分法,中點象限法)
① 樣點選定:在選定調查地塊之後,在調查地塊內隨機布點(樣點).每個調查地段的取樣點理論值至少要20個點.
㈦ 樣方的種類有哪些
樣方是用於調查植物群落數量而隨機設置的取樣地塊。要求盡量小,並且能包含大多數物種。
中文名
樣方
定義
調查植物群落數量的取樣地塊
樣方面積
草本在1㎡以上
計算
最小面積
基本調查程序是,首先須確定樣地大小,在選定的樣地范圍內依據植株大小和密度確定樣方;其次須確定樣方數目,樣方的面積須包括群落的大部分物種,一般可用種與面積的關系曲線確定樣方數目,在曲線的彎折處求出「最小面積」(minimum area),再根據最小面積內的優勢種和恆育種來定義「最小面積」內的植物群落。
㈧ 在植物學中,如何拉樣方 步驟和方法
先選擇樣方地,視植物密度決定樣方面積(密度高的樣方可以適當小些,從0.25平米~10平米)。
用捲尺良好距離,在樣方的四個角上插上竹樁,並用繩子連起來(顯示樣方的邊界,避免被破壞)。
記錄樣方內植物物種數和每種植物的個體數。
然後就是統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