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教頭部包紮方法
額部,顳部、枕部傷口包紮:使用綳帶包紮,包紮時注意
1.力度,不能太輕,太輕的話綳帶很容易脫落。不可以過重,會壓迫血管,影響血供,患者感覺非常不適。2.遇到長發男性或者女性,要把頭發剪掉,不然很難打緊。3.包紮時要注意,不要影響患者視野。頂部傷口包紮或需要壓迫止血:加壓包紮。
『貳』 頭頂部受傷出血後傷口內沒有異物時,可用下列哪種方法包紮
頭頂部傷口:採用帽式包紮法,將三角巾底邊折疊約:3CM寬,底邊正中放在眉問上部,頂尖拉向枕部,底邊經耳上向後在枕部交叉並壓住頂角,再經耳上繞到額部拉緊打結,頂角向上反折至底邊內或用別針固定。:包紮時,要做到快、准、輕、牢。快,即動作敏捷迅速。即部位準確、嚴密。輕,即動作輕柔,不要碰撞傷口。
可採用不同的包紮方法。一、如果患者傷口位於額頭處,且患者的傷口較表淺,可以採用紗布局部加壓塑料雙層覆蓋,可起到較好的止血效果。若傷口伴有活動性出血,縫扎後為避免血腫形成,可採用以頭部為中心,環形綳帶局部加壓的方法。二、若傷口位於頭頂處,可採用局部紗布覆蓋,頭套加壓固定,外加彈力綳帶縱軸加壓包紮。頭部受傷首先根據受傷程度判斷是否需要縫合還是簡單清創。再決定處理。頭部受傷清創或縫合後可以用無菌紗布覆蓋,用三角巾或者帽子固定。先按環形法纏繞數圈固定,然後上纏每圈蓋住前圈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成螺旋形。頭部額葉受傷容易導致精神症狀,一般多可完全恢復,只是需要時間長一些,大概3-6個月,飲食方面沒有太多要求,以容易消化的為主,避免大便費力,引起顱內壓力增高。經常復查顱腦CT,同時保持創面清潔,定期換葯。
『叄』 頭頂前額或顳部出血時,應用什麼包紮法
頭部外傷出血的包紮方法如下:
1) 頭頂雙綳帶包紮法:①將兩條綳帶連在一起,打結處包在枕部, 分別經耳上向前到達額部中央交叉;②第一條綳帶經頭頂到枕部,第二
條綳帶反折繞回到枕部,並壓住第一條綳帶;③第一條綳帶再由枕部頭 頂到額部,第二條則從枕部繞到額部,又將第一條壓住;④來回纏繞,形 成帽狀。
2) 三角巾帽式包紮法:①先取無菌紗布覆蓋傷口;②把三角巾底 邊的正中點放在傷員眉間上部;③頂角經頭頂拉到腦後枕部;④將兩底 角在枕部交叉返回到額部中央打結;⑤拉緊頂角並反折塞在...
『肆』 有關一些包紮,傷口處理方面
止血的方法
1、加壓包紮止血法:用消毒紗布或干凈的毛巾、布塊折疊成比傷口稍大的墊蓋住傷口,再用綳帶或折成條狀布帶或三角巾緊緊包紮,其松緊度以能達到止血目的為宜。此種止血方法,多用於靜脈出血和毛細血管出血(。
當傷口在肘窩、腋窩、窩、腹股溝時,可在加墊後屈肢固定在軀幹上加壓包紮止血。加壓包紮止血法適用於上下肢、肘、膝等部位的動脈出血,但有骨折或可疑骨折或關節脫位時,不宜使用此法。
2、
指壓止血法:指壓止血法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臨時性止血方法,它是根據動脈的走向,在出血傷口的近心端,用於指壓住動脈處,達到臨時止血的目的。指壓止血法適用於頭部、頸部、四肢的動脈出血,依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分為:
(1) 頭頂出血壓迫法:方法是在傷側耳前,對准下額關節上方,用拇指壓迫顳動脈
(2) 頭頸邯出血壓迫法: 方法是用拇指將傷側的頸總動脈向後壓迫,但不能同時壓迫兩側的頸總動脈,否則會造成腦少血壞死。
(3)面部出血壓迫法:用拇指壓迫下頜角處的面動脈
(4) 頭皮出血壓迫法: 頭皮前部出血時,壓迫耳前下頜關節上方的顳動脈。頭皮後部出血則壓迫耳後突起下方稍外側的耳後動脈。
(5) 腋窩和肩部出血壓迫法:在鎖骨上窩對准第一肋骨用拇指向下壓迫鎖骨下動脈。
(6) 上臂出血壓迫法:一手將患肢抬高,另一手用拇指壓迫上臂內側的肱動脈
(7) 前臂出血壓迫法:用拇指壓迫傷側肘窩肱二頭肌腱內側的肱動脈末端
『伍』 頭頂、二側面和枕部外傷時,用什麼方法包紮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由於頭皮血管豐富,血管破裂後不易自行閉合,傷口小出血也較嚴重,可以用無菌敷料覆蓋創面,加壓包紮止血;如果同時有嗜睡、嘔吐、易怒、迷惑、言語模糊,可以做過頭顱CT檢查排除顱腦損傷,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陸』 傷口包紮的方法有哪些
包紮的目的是保護傷口、減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幫助止血。無論何種包紮法,均要求包好後固定不移動和松緊適度,並盡量注意無菌操作。
用綳帶如何對傷口進行包紮
一、環形包紮法
綳帶卷放在需要包紮位置稍上方,第一圈作稍斜纏繞,第二、三圈做環行纏繞,並將第一圈斜出的綳帶角壓於環行圈內,然後重復纏繞,最後在綳帶尾端撕開打結固定或用別針、膠布將尾部固定。
二、螺旋形包紮法
先環行包紮數圈,然後將綳帶漸漸地斜旋上升纏繞,每圈蓋過前圈的1/3~2/3成螺旋狀。
三、螺旋反折包紮法
先做兩圈環行固定,再做螺旋形包紮,待到漸粗處,一手拇指按住綳帶上面,另一手將綳帶自此點反折向下,此時綳帶上緣變成下緣,後圈覆蓋前圈1/3~2/3。此法主要用於粗細不等的四肢(如前臂、小腿或大腿等)受傷包紮。
四、頭頂雙綳帶包紮法
將兩條綳帶連在一起,打結處包在頭後部,分別經耳上向前於額部中央交叉。然後,第一條綳帶經頭頂到杭部,第二條綳帶反折繞回到枕部,並壓住第一條綳帶。第一條綳帶再從杭部經頭頂到額部,第二條則從杭部繞到額部,又將第一條壓住。如此來回纏繞,形成帽狀。
五、8字形包紮法
適用於四肢各關節處的包紮。於關節上下將綳帶一圈向上、一向下作8字形來回纏繞,例如鎖骨骨折的包紮。另外,目前已經有門的鎖骨固定帶,可直接應用。包紮前,首先做簡單清創,並覆蓋無菌紗布,然後再用綳帶包紮。
六、用三角巾如何對傷口進行包紮
三角巾製作簡單。方便,分為普通三角巾和帶式。燕尾式三角巾,包紮時操作簡捷,且幾乎能
適應全身各個部位。目前軍用的急救包,體積小(僅一塊普通肥皂大小),能防水。
(1)三角巾的頭面部包紮法
①三角巾風帽式包紮法。適用於包紮頭頂部和兩側面、枕部的外傷。先將消毒紗布覆蓋在傷口上,將三角巾頂角打結放在前額正中,在底邊的中點打結放在枕部,然後兩手拉住兩底角向下頜包住並交叉,再繞到頸後的枕部打結。
②三角巾帽式包紮法。先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然後把三角巾底邊的正中點放在傷員眉間上部,頂角經頭頂拉到腦後枕部,再將兩底角在枕部交叉返回到額部中央打結,最後拉緊頂角並反折塞在枕部交叉處。
③三角巾面具式包紮法。適用於面部較大范圍的傷口,如面部燒傷或較廣泛的軟組織損傷。方法是把三角中一折為二,頂角打結放在頭頂正中,兩手拉住底角罩住面部,然後兩底角拉向枕部交叉,最後在前頜部打結。在眼、鼻和口處提起三角巾剪成小孔。
④單眼三角巾包紮法。將三角巾折成帶狀,其下1/3處蓋住傷眼,下2/3從耳下端繞經枕部向健側耳上額部並壓上上端帶巾,再繞經傷側耳上,枕部至健側耳上與帶巾另一端在健耳上打結固定。
⑤雙眼三角中包紮法。將無菌紗布覆蓋在傷口上,用帶形三角巾從頭後部拉向前從眼部交叉,再繞向枕下部打結固定。
⑥下頜、耳部、前額或頸部小范圍傷口三角巾包紮法。先將無菌紗布覆蓋在傷部。將帶形三角巾放在下頜處,兩手持帶巾兩底角經雙耳分別向上提,長的一端繞頭頂與短的一端在額部交叉,然後將短端經枕部、對側耳上至領側與長端打結局申。
(2)上肢三角巾包紮法
先將三角巾平鋪於傷員胸前,頂角對著肘關節稍外側,與肘部平行,屈曲傷肢,並壓住三角巾,然後將三角巾下端提起,兩端繞到頸後打結。頂角反折用別針扣住。
肩部三角巾包紮法。先將三角巾放在傷側肩上,頂角朝下,兩底角拉至對側腋下打結,然後急救者一手持三角巾底邊中點,另一手持頂角,將三角巾提起拉緊,再將三角巾底邊中點由前向下、向肩後包繞,最後頂角與三角巾底邊中點於腋窩處打結固定。
腋窩三角巾包紮法,先在傷側腋窩下墊上消毒紗布,帶巾中間壓住敷料,並將帶巾兩端向上提,於肩部交叉,並經胸背部斜向對側腋下打結。
①下腹及會陰部三角巾包紮法。
將三角巾底邊包繞腰部打結,頂角兜住會陰部在臀部打結固定。或將兩條三角巾頂角打結,連接結放在病人腰部正中,上面兩端圍腰打結,下面兩端分別纏繞兩大腿根部並與相對底邊打結。
②殘肢三角巾包紮法。殘肢先用無菌紗布包裹,將三角巾鋪平,殘肢放在三角巾上,使其對著頂角,並將頂角反折覆蓋殘肢,再將三角巾底角交叉,繞肢打結。
不要馬虎包紮小而深的傷口,否則會使傷口缺氧,導致破傷風桿菌等厭氧菌生長。應清創消毒後再包紮,並到醫院注射防感染葯品。
張宇是一個登山愛好者,但在一次戶外探險中發生意外,差點喪命。當時,他在爬山時不慎踩到一塊松動的石頭,滾到了半山腰,左手臂動彈不得,他心想:「壞了,可能是骨折了。」於是急忙用手機報警。在救援人員沒有到來之前,為了減輕疼痛,張宇用毛巾將受傷的手臂包紮起來。半個多小時後,救援人員趕來將其送往醫院。由於包紮及時,沒有造成嚴重的傷害。傷員的搬運
搬運傷(病)員的方法是院外急救的重要技術之一。搬動的目的是使傷(病)員迅速脫離危險地帶,糾正當時影響傷(病)員的病態體位,減少痛苦,減少再受傷害,安全迅速地送往理想的醫院治療,以免造成傷員殘廢。搬運傷(病)員的方法,應根據當地、當時的器材和人力而選定。
『柒』 常見的綳帶包紮法有幾種
1、綳帶螺旋法:主要用於厚度相近的地方。其方法是:首先,用環形纏繞幾次將其固定,然後每個繞組覆蓋前繞組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形成螺旋。
2、三角毛巾頭罩綳帶:將三角毛巾的頂角和底邊分別綁成頭罩。包紮頭部和面部時,頂點結放在前額,底部結放在腦後包裹頭部,兩個角朝面部收緊,向外折疊包裹下頜,然後拉到枕頭上打結。
3、手腳捆綁:將手和腳放在三角形毛巾上,頂角放在手和腳的背面,然後將底邊包起來並綁在一起。手臂懸吊:如果上肢骨折需要懸吊和固定,可以使用三角形毛巾桿。懸吊法是將患肢以彎曲的肘部形狀放置在三角形毛巾上,然後將底邊的一個角包在肩部周圍,並在背部打結形成懸臂形狀。
(7)頭頂受傷包紮用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包紮時的注意事項:
1、家庭沒有三角毛巾,但它廣泛用於急救,應配備。製作起來非常簡單。用一塊一米見方的布斜著剪下來。
2、除上述用途外,三角形毛巾還可用於手足包紮,也可用於腳挫傷的包紮固定,不方便包紮的傷口的包紮止血。
3、三角形毛巾的另一個重要用途是懸掛手臂。固定用過的夾板的臂架;對於沒有夾板的受傷肢體,也可以考慮夾板固定效果。
『捌』 用綳帶包紮頭部怎麼包紮
這個簡單!如果你8會包紮的話,可以買一個波蘿套!傷口處的頭發盡量減到沒有為止!然後把頭部的傷口用綳帶轉圈纏好,在把波蘿套套上就ok啦!
『玖』 傷員包紮方法有哪些
包紮是對震後外傷傷員進行現場應急處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時正確的包紮,可以達到壓迫止血、減少感染、保護傷口、減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夾板等目的。相反,錯誤的包紮可導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傷害、遺留後遺症等不良後果。
包紮傷口應了解有無內在損傷,在外傷急救現場,不能只顧包紮表面看得到的傷口而忽略其他內在的損傷。
同樣是肢體上的傷口,有沒有骨折,其包紮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有骨折時,包紮應考慮到骨折部位的正確固定;同樣是軀體上的傷口,如果發現內部臟器的損傷,如肝破裂、腹腔內出血、血胸等,則應優先考慮內臟損傷的救治,不能在表面傷口的包紮上耽誤時間;同樣是頭部的傷口,如顱腦損傷,不是簡單的包紮止血就完事了,還需要加強監護。對於頭部受砸打的傷員,即使自覺良好,也需觀察24小時。如出現頭脹、頭痛加重,甚至惡心、嘔吐,則表明存在顱內損傷,需要緊急救治。
因此,在對傷者明顯可見的傷口進行包紮之前,一定要了解有沒有其他部位的損傷,特別要注意是否存在比較隱蔽的內臟損傷。在有出血的情況下,外傷包紮的實施必須以止血為前提。如不及時給予止血,則可能造成嚴重失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針對動脈出血和靜脈出血的不同情況,採取指壓止血法和止血帶止血法等臨時措施進行臨時止血處理,然後送往醫療點或是等待救護人員前來救治。
包紮材料以綳帶、三角巾最為多見。在現場急救時,如沒有專用的綳帶和三角巾,可將衣物、床單、手巾等物撕成布條來代替綳帶,也可將衣物、床單裁成三角巾。綳帶包紮一般用於固定肢體、關節,或固定敷料、夾板等:三角巾包紮主要用於包紮、懸吊受傷肢體等。
綳帶的包紮方法有環形法、螺旋形法、螺旋反折法、蛇形法、8字形法和回返法幾種。
1.環形法:通常用於包紮手腕部及粗細大致相等的部位,如胸部、腹部。將綳帶做環形重疊纏繞,第一圈做環繞時稍呈斜形,第二圈、第三圈以環形纏繞壓住第一圈,在綳帶末端剪出兩個布條,對繞肢體後打結。
2.螺旋形法:適用於前臂、手指、軀乾等處。多用於粗細大致相等且大面積受傷的肢體的包紮。使綳帶螺旋向上,每圈應壓在前一圈的1/2處。
3.螺旋反折法:多用於前臂、大小腿。由下而上,先做螺旋狀纏繞,待到漸粗的地方,每圈把綳帶反折一下,蓋住前一圈的1/3~2/3處。
4.蛇形法:多用於夾板之間的固定。將綳帶環形纏繞數圈後,以一定間隔斜行纏繞,在末端按環形纏繞後打結。
5.「8字形」法:多用於肩、髂、膝、髁等處的包紮。本包紮法是將綳帶一圈向上,再一圈向下,每圈在正面和前一圈相交叉,並壓蓋在前一圈的1/2處。
6.回返法:該法多用於頭和斷肢端。用綳帶多次來回反折。第一圈常從中央開始,接著各圈一左一右進行纏繞,直至將傷口全部包住,用環形纏繞將所反折的各端包紮固定。
三角巾主要根據包紮部位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包紮方法。
1.面部包紮法:在三角巾的頂角打一個結,然後把頂角放在頭頂部,三角巾的中心部分包住面部,在耳、眼、鼻及嘴的地方剪洞,把左右底角拉到頸後交叉,再繞到前額打結。
2.頭部包紮法:將三角巾底邊的正中點放在前額,兩底角繞到腦後,交叉後經耳繞到額部拉緊打結,最後將頂角嵌入底邊,向上反折後打結固定。
3.腹部包紮法:將三角巾底邊橫放於上腹部,兩底角拉向後方緊貼腰部打結,頂角朝下,在頂角處接一小帶,將頂角從兩腿之間拉向臀部,與在腰部打結後的底角再打結固定。
4.手部包紮法:將手掌放於三角巾中央,頂角折回蓋於手背上,兩底角左右包繞手背呈交叉狀,並將頂角反折於交叉處,然後兩底角再回繞腕部一周壓住頂角打結。
5.足部包紮法:將腳放於三角巾中央,提起頂角折回蓋於足背上,將一側底角提起折向足的另一側,繞踝關節一周與頂角打結,然後提起另一側底角繞踝關節一周,再與另一底角打結。
除了掌握綳帶、三角巾的包紮使用方法外,了解一些特別傷口的包紮方法和包紮禁忌,對於挽救震後傷員的生命,防止錯誤包紮導致傷口感染和肢體壞死的情況發生,有著很現實的意義。
腹部傷包紮時,可以用濕潤布條潤濕病人嘴唇和舌部,會使病人感覺好受許多;如果傷員腸子流出腹腔,要保護好,並保持潤濕。不要企圖把它復位,這會為營救後的手術帶來麻煩。如果沒有內臟器官外露,應將傷口清洗包紮好。腹部內臟發生溢出,包紮時傷員應取仰卧位,屈曲下肢,使腹部放鬆,以降低腹腔內的壓力。先蓋上干凈的敷料保護好脫出的內臟,再用厚敷料或寬腰帶圍在脫出的內臟周圍(也可用干凈的碗罩住),然後進行包紮。
如果胸腔受傷穿孔形成開放性氣胸,吸氣時胸腔擴展,空氣會進入傷口,引發肺功能衰竭,這是胸部傷引起的最大危險之一。這時應及時用手掌捂住傷口,阻止吸氣時空氣進入,應盡快封閉胸壁創口,使開放性氣胸變為閉合性氣胸。讓傷員仰卧,頭和肩膀傾向受傷的一邊。用多層紗布或棉花做墊,用綳帶加壓包紮;或者利用塑料片或鋁箔堵塞傷口,用三角巾包紮好。
頭部受傷很可能會傷及腦部,傷口也可能會影響正常呼吸和飲食。要確保舌根不會抵住喉管,使得呼吸通暢,必須除去義齒或已脫落的碎牙,控制住流血。清醒病人可以坐卧。昏迷病人如果頸部和脊椎無傷,必須按照恢復位側卧。如果腦組織發生膨出,則要用無菌紗布覆蓋膨出的腦組織,然後用紗布折成圓圈放在腦組織周圍(也可用干凈的瓷碗扣住),以三角巾或綳帶輕輕包紮固定。
另外,在包紮傷口時要特別注意,要使用干凈無污染的布料進行包紮;動作要迅速准確,不能加重傷員的疼痛、出血或傷口污染;包紮不宜太緊或太松,太緊會影響血液循環,太松會使敷料脫落或移動;包紮四肢時,指(趾)端最好暴露在外面,以便觀察血液流通情況;用三角巾包紮時,角要拉緊,包紮要貼實,打結要牢固;打結處不要位於傷口上或背部,以免加重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