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質性研究的質性研究
質性研究,即定性研究,是一種在社會科學及教育學領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對量化研究而言。
研究者參與到自然情境之中,而非人工控制的實驗環境,充分地收集資料,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的探究,採用歸納而非演繹的思路來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的實際互動來理解他們的行為。
包含但不限於民族志研究,人類學研究,論述分析,訪談研究等。質性研究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意義理解、交互影響、生活經歷和現場情景,在自然狀態中獲得整體理解的研究態度和方式。質性研究以描述的方式實現意義的理解,根本的問題,在近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與思辨的研究、科學的研究不同研究傳統,具有了獨特的研究風格和特色。
Ⅱ 質性研究與訪談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調查研究、實證研究的區別是什麼呀
一、方法不同
1、質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訪談、觀察、實物分析),對研究現象進行深入的整體性探究,從原始資料中形成結論和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2、訪談法:通過訪員和受訪人面對面地交談來了解受訪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心理學基本研究方法。
3、定性研究:通過發掘問題、理解事件現象、分析人類的行為與觀點以及回答提問來獲取敏銳的洞察力。
4、定量研究:用數學的工具對事物進行數量的分析。
5、調查研究:以探求客觀事物的真相、性質和發展規律的活動。
6、實證研究:研究者親自收集觀察資料,為提出理論假設或檢驗理論假設而展開的研究。
二、特徵不同
1、質性研究:包含但不限於民族志研究,人類學研究,論述分析,訪談研究等。質性研究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意義理解、交互影響、生活經歷和現場情景。
2、訪談法:因研究問題的性質、目的或對象的不同,訪談法具有不同的形式。
3、定性研究:幾乎每天在每個工作場所和學習環境下都會進行定性研究。
4、定量研究:是社會科學領域的一種基本研究範式,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步驟和方法之一。
5、調查研究:為了弄清情況後據以傳播新聞。
6、實證研究:數理實證研究比較適合研究較為復雜的問題;案例研究可以分為單個案研究和多個案研究。
三、特點不同
1、質性研究:是一種在社會科學及教育學領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對量化研究而言。
2、訪談法:訪談法運用面廣,能夠簡單而敘述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資料,因而深受人們的青睞。
3、定性研究:是確定事物本質屬性的科學研究,科學研究的基本步驟和基本方法之一。
4、定量研究:定量研究設計的主要方法有調查法、相關法和實驗法。
5、調查研究:針對性與指導性。
6、實證研究:實證研究就是不斷地通過研究,去接近這個客觀的世界。
Ⅲ 質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區別和聯系
一、區別
1、研究原理不同
定量研究用數學的工具對事物進行數量的分析;質性研究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訪談、觀察、實物分析),對研究現象進行深入的整體性探究。
2、研究方法不同
質性研究通過視覺分析、論述分析方法來經常研究;定量研究通過調查法、相關法、實驗法來經常研究。
3、著眼點不同
定量研究著重事物量的方面,重在對研究對象進行數量化測量。;質性研究著重事物質的方面,重在確定研究對象的性質。
二、聯系:質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經驗研究(empiricalresearch)的范疇。
Ⅳ 什麼是質性研究方法
質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訪談、觀察、實物分析),對研究現象進行深入的整體性探究,從原始資料中形成結論和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包含但不限於民族志研究,人類學研究,論述分析,訪談研究等。質性研究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意義理解、交互影響、生活經歷和現場情景,在自然狀態中獲得整體理解的研究態度和方式。
(4)質性研究是不是獨立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質的研究與量的研究是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兩大範式。教育學者對於教育研究中應採用質的研究還是量的研究更為科學有著激烈的論爭,同時也企圖尋找結合的路徑。
但通過分析教育研究者在實踐中對質的研究與量的研究的運用,看到的卻是教育研究者對方法論及其方法的忽視。因此涵養科學精神才是教育研究者必須且迫切的選擇。
質性研究以描述的方式實現意義的理解,根本的問題,在近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與思辨的研究、科學的研究不同研究傳統,具有了獨特的研究風格和特色。
Ⅳ 一切非量化的研究方法都是質性研究方法嗎
摘要 質性研究和非量化研究是社會科學研究中兩套不同的研究方法,它們並不存在認識論意義上的本質性差異,因而不是截然對立的。實證主義和闡釋主義是社會科學研究中的兩種基本的認識論。實證主義研究可以使用質性研究方法和非量化研究方法,而闡釋主義研究則只使用質性研究方法。質性研究對實證主義社會科學研究的意義主要是提出研究假設,而闡釋主義認識論指導下的質性研究則與非量化研究存在不可調和的認識論分歧。實證主義指導下的質性研究和闡釋主義指導下的質性研究主要有兩點共性,即對經驗材料的收集和使用不以對給定總體的直接推論為主要目的,也不解決代表性的問題。
Ⅵ 質性研究的方法及怎麼樣去做研究
一、質性研究方法的定義及特點
「質性研究」這個詞在台灣、港、澳地區用得比較多,在大陸有的稱其為「質的研究」、「質化研究」;還有的為將其與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較,稱為「定質研究」。
1.質性研究的定義
所謂質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2.質性研究的特點:
1) 自然主義的探究傳統
質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直接接觸,通過面對面的交往,實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狀態和過程,了解被研究者所處的環境以及環境對他們產生的影響。自然探究的傳統要求研究者注重社會現象的整體性和關系性。在對一個事件進行考察時,不僅要了解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發生和變化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對該實踐與其他事件之間的聯系。
2) 對意義的「解釋性理解」
質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對被研究者的個人經驗和意義建構作「解釋性理解」,從他們的角度理解他們的行為及其意義解釋。由於理解是雙方互動的結果,研究者需要對自己的「前設」和「偏見」進行反省,了解自己與對方達到理解的機制和過程。
3) 研究是一個演化的過程
隨著實際情況的變化,研究者要不斷調整自己的研究設計,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建構理論的方式。因此對研究的過程必須加以細致的反省和報道。
4) 使用歸納法,自下而上分析資料
質性研究中的資料分析主要採納歸納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資料的基礎上建立分析類別和理論假設,然後通過相關檢驗得到充實和系統化。因此,「質性研究」的結果只適用於特定的情境和條件,不能推廣到樣本之外。
5) 重視研究關系
由於注重解釋性理解,質性研究對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視,特別是倫理道德問題。研究者必須事先徵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對他們所提供的信息嚴格保密,與他們保持良好的關系,並合理回報他們所給予的幫助。
「質性研究」就是一種「情境中」的研究。質性研究的特點決定了這是一種非常適合教育領域的研究。
如何選擇研究的方法
從實際操作的層面看,研究方法主要由如下幾個方面組成:進入現場的方式、收集資料的方法、整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建構理論的方式、研究結果的成文方式。
Ⅶ 質性研究方法的內容簡介
質性研究方法是一種非常復雜,涉及多個研究範式、多種研究方法的研究方法總稱,如果把質性研究方法的全貌作呈現,則顯得十分繁雜,不容易理出思緒,本書努力將復雜的問題簡潔化,以便讀者能有一個清晰的脈絡。本書是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叢書之一,主要針對社會工作和心理咨詢人員而編寫,針對社會工作與心理咨詢過程中的具體問題而展開,通過本書的學習能夠了解質性研究方法的具體研究過程和程序,以便能夠在實際中具體應用。
本書主要針對社會工作和心理咨詢人員而寫,共分八章,對心理咨詢研究的質性研究方法作了系統並深入淺出的闡述。包括:質性研究方法簡述、理論基礎、研究設計、資料收集的方法、質性研究報告的撰寫、質性研究的檢測、嚴謹性與關聯性、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方法的爭議及未來出路等。是從事心理咨詢研究的工作人員身邊必備的指導性書籍。
Ⅷ 質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區別是什麼
一、性質不同
1、質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訪談、觀察、實物分析),對研究現象進行深入的整體性探究,從原始資料中形成結論和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2、量性研究是指先規定收集資料的方法,通過數字資料來研究現象的因果關系。
二、研究的目的不同
1、質性研究的目的在於描述和理解,是用系統的、互動的、主觀的方法來描述生活經驗,並賦予一定的意義。強調對研究對象有重要意義的觀點和事實,而不是對研究者有重要意義的結果。質性研究著重探索現象的深度、豐富性和復雜性,有助於護理理論的發展以及發現新知識。
2、量性研究的目的是預測和控制。這種方法主要用來描述變數,檢測變數間的關系,決定變數間的因果關系,可用於驗證理論。
三、結果呈現方式不同
1、質性研究以敘述性的文字報告結果,將提煉的各個類別或主題內容描述出來。注重從參與者的自身感受出發來描述,常引用研究對象的原話,以支持類別或主題的內容。
2、量性研究的結果以數字資料為主,強調統計分析的正確性、數據的准確性和客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