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質性研究的相關理論及方法
ground theory(根基理論):
現象學:
認識論epistemology:
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
女性主義
個案研究 (case study):
實地勘察調查法(Fieldwork):
參與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
視覺分析(visual analysis);
論述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⑵ 質性研究的質性研究
質性研究,即定性研究,是一種在社會科學及教育學領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對量化研究而言。
研究者參與到自然情境之中,而非人工控制的實驗環境,充分地收集資料,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的探究,採用歸納而非演繹的思路來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的實際互動來理解他們的行為。
包含但不限於民族志研究,人類學研究,論述分析,訪談研究等。質性研究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意義理解、交互影響、生活經歷和現場情景,在自然狀態中獲得整體理解的研究態度和方式。質性研究以描述的方式實現意義的理解,根本的問題,在近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與思辨的研究、科學的研究不同研究傳統,具有了獨特的研究風格和特色。
⑶ 如何做質性研究
《》共分8大部分(主體是前5部分),次序大體上按照開展一項研究的時間順序安排,並根據新手們在一個完整的質性研究過程中面臨的實際情境一一講授。第一部分針對的是剛讀研究生的學生。第二部分著力於做研究設計時會出現的基本問題:如何選擇論題、如何運用理論和選擇方法、如何選擇案例、如何撰寫研究計劃書等。第三部分集中處理收集和分析數據時可能面臨的問題:如何進行初步分析、如何運用計算機進行資料分析,以及如何評估質性研究的優劣。第四部分討論了做研究記錄、處理田野中的各種關系,以及如何獲得研究反饋等問題。第五部分是關於質性寫作的。
⑷ 質性研究方法的介紹
《質性研究方法》是2009年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該書作者是(澳)利亞姆帕特唐、(澳)艾子。該書將系統闡述質性研究法的理論基礎,研究方法的類型及其具體應用,並附輔導練習。在目前國內研究者還不太熟悉質性研究方法的情況下,該書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對人文學科類的研究生是非常好的教材,對研究人員則是非常好的研究工具書。
⑸ 質性研究可以用於哪些問題的研究
質性研究一種在社會科學及教育學領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對量化研究而言。質性研究實際上並不是一種方法,而是許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統稱,由於他們都不屬於量化研究,被歸成同一類探討。其中包含但不限於民族志研究,人類學研究,論述分析,訪談研究等。質性研究是一種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意義理解、交互影響、生活經歷和現場情景,在自然狀態中獲得整體理解的研究態度和方式。質性研究一描述的方式實現意義的理解,意義乃是她根本的問題。質性研究在盡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與思辨的研究、科學的研究不同研究傳統,具有了獨特的研究風格和特色。 相關理論及方法 ground theory(根基理論): 現象學: 認識論epistemology: critical theory 女性主義 個案研究 (case study): 實地勘察調查法(Fieldwork): 參與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
⑹ 質性研究的方法及怎麼樣去做研究
一、質性研究方法的定義及特點
「質性研究」這個詞在台灣、港、澳地區用得比較多,在大陸有的稱其為「質的研究」、「質化研究」;還有的為將其與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較,稱為「定質研究」。
1.質性研究的定義
所謂質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2.質性研究的特點:
1) 自然主義的探究傳統
質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直接接觸,通過面對面的交往,實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狀態和過程,了解被研究者所處的環境以及環境對他們產生的影響。自然探究的傳統要求研究者注重社會現象的整體性和關系性。在對一個事件進行考察時,不僅要了解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發生和變化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對該實踐與其他事件之間的聯系。
2) 對意義的「解釋性理解」
質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對被研究者的個人經驗和意義建構作「解釋性理解」,從他們的角度理解他們的行為及其意義解釋。由於理解是雙方互動的結果,研究者需要對自己的「前設」和「偏見」進行反省,了解自己與對方達到理解的機制和過程。
3) 研究是一個演化的過程
隨著實際情況的變化,研究者要不斷調整自己的研究設計,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建構理論的方式。因此對研究的過程必須加以細致的反省和報道。
4) 使用歸納法,自下而上分析資料
質性研究中的資料分析主要採納歸納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資料的基礎上建立分析類別和理論假設,然後通過相關檢驗得到充實和系統化。因此,「質性研究」的結果只適用於特定的情境和條件,不能推廣到樣本之外。
5) 重視研究關系
由於注重解釋性理解,質性研究對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視,特別是倫理道德問題。研究者必須事先徵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對他們所提供的信息嚴格保密,與他們保持良好的關系,並合理回報他們所給予的幫助。
「質性研究」就是一種「情境中」的研究。質性研究的特點決定了這是一種非常適合教育領域的研究。
如何選擇研究的方法
從實際操作的層面看,研究方法主要由如下幾個方面組成:進入現場的方式、收集資料的方法、整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建構理論的方式、研究結果的成文方式。
⑺ 質性研究的紮根理論
第一章 導論第一節 什麼是質性研究方法第二節 質性研究方法的不同的理論範式第三節 質性研究在西方社會的發展歷史第四節 質性研究的倫理和政治第五節 質性研究與社會工作及心理咨詢實務的異同第二章 理論基礎第一節 生活世界與默會知識:詮釋學觀點的質性研究第二節 紮根理論研究法:淵源、原則、技術與涵義第三節 象徵互動論與語言的社會涵義第四節 實踐取向的研究方法第三章 研究設計第一節 質性研究設計的主要模式第二節 選擇研究主題第三節 質性研究設計的組成部分第四章 資料收集的方法第一節 質性研究的抽樣策略第二節 參與觀察第三節 深入訪談第四節 焦點團體訪談第五節 不同的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收集第五章 資料分析的方法第一節 質性研究中資料的整理與初步分析第二節 質性資料分析的基本過程第三節 質性資料分析的方法、手段及思維方式第四節 質性研究方法的不同資料分析第六章 質性研究報告的撰寫第一節 什麼是質性研究中的「寫作」 第二節 質性研究報告的成文方式第三節 質性研究報告寫作的基本原則第四節 質性研究報告的寫作風格第五節 撰寫質性研究報告的具體步驟與訣竅第七章 質性研究的檢測:嚴謹性與關聯性第一節 質性研究的質量評價與研究效度第二節 質性研究的嚴謹性問題第三節 質性研究的效度檢驗:增進嚴謹性的策略第八章 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的爭議及未來的出路第一節 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的爭議第二節 社會研究的未來走向與出路第三節 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的結合附錄1 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NASW)倫理守則附錄2 美國心理協會(APA)倫理准則及行為規范參考文獻與注釋後記
⑻ 質性研究的質性研究的基本步驟
1、確定研究現象,聚焦研究問題,明確研究目的
2、文獻綜述,反思自我經驗
3、選擇研究對象,探討研究關系
4、選擇研究方法
5、進入研究現場,收集資料
6、分析資料,建構理論
7、寫研究報告
8、質量檢測(效度、信度、推廣度、倫理問題)
⑼ 質性研究方法的內容簡介
質性研究方法是一種非常復雜,涉及多個研究範式、多種研究方法的研究方法總稱,如果把質性研究方法的全貌作呈現,則顯得十分繁雜,不容易理出思緒,本書努力將復雜的問題簡潔化,以便讀者能有一個清晰的脈絡。本書是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叢書之一,主要針對社會工作和心理咨詢人員而編寫,針對社會工作與心理咨詢過程中的具體問題而展開,通過本書的學習能夠了解質性研究方法的具體研究過程和程序,以便能夠在實際中具體應用。
本書主要針對社會工作和心理咨詢人員而寫,共分八章,對心理咨詢研究的質性研究方法作了系統並深入淺出的闡述。包括:質性研究方法簡述、理論基礎、研究設計、資料收集的方法、質性研究報告的撰寫、質性研究的檢測、嚴謹性與關聯性、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方法的爭議及未來出路等。是從事心理咨詢研究的工作人員身邊必備的指導性書籍。
⑽ 質性研究與訪談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調查研究、實證研究的區別是什麼呀
一、方法不同
1、質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訪談、觀察、實物分析),對研究現象進行深入的整體性探究,從原始資料中形成結論和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2、訪談法:通過訪員和受訪人面對面地交談來了解受訪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心理學基本研究方法。
3、定性研究:通過發掘問題、理解事件現象、分析人類的行為與觀點以及回答提問來獲取敏銳的洞察力。
4、定量研究:用數學的工具對事物進行數量的分析。
5、調查研究:以探求客觀事物的真相、性質和發展規律的活動。
6、實證研究:研究者親自收集觀察資料,為提出理論假設或檢驗理論假設而展開的研究。
二、特徵不同
1、質性研究:包含但不限於民族志研究,人類學研究,論述分析,訪談研究等。質性研究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意義理解、交互影響、生活經歷和現場情景。
2、訪談法:因研究問題的性質、目的或對象的不同,訪談法具有不同的形式。
3、定性研究:幾乎每天在每個工作場所和學習環境下都會進行定性研究。
4、定量研究:是社會科學領域的一種基本研究範式,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步驟和方法之一。
5、調查研究:為了弄清情況後據以傳播新聞。
6、實證研究:數理實證研究比較適合研究較為復雜的問題;案例研究可以分為單個案研究和多個案研究。
三、特點不同
1、質性研究:是一種在社會科學及教育學領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對量化研究而言。
2、訪談法:訪談法運用面廣,能夠簡單而敘述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資料,因而深受人們的青睞。
3、定性研究:是確定事物本質屬性的科學研究,科學研究的基本步驟和基本方法之一。
4、定量研究:定量研究設計的主要方法有調查法、相關法和實驗法。
5、調查研究:針對性與指導性。
6、實證研究:實證研究就是不斷地通過研究,去接近這個客觀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