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物理力學知識點,及如何受力分析
請記住!
1先畫重力(一般初中畫圖題都考慮重力):永遠豎直向下,指向地心
2再看有無壓力(一般其方向垂直於接觸面),摩擦力(區分靜摩擦和動摩擦:F靜與物體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動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拉力
3注意受力點:受力點一定在受力物體上,不在施力物體上
根據物體運動狀態判斷某方向力的存在,若物體靜止或勻速運動(初中僅學的),其受力一定平衡(高中物理稱合力為零)
㈡ 物理受力分析是什麼呢
受力分析是將研究對象看作一個孤立的物體並分析它所受各外力特性的方法。外力又包括主動力和約束力。又稱畫隔離體圖,或畫示力圖,是進行力學計算的基礎。
分析力的特性主要是為確定這些外力的作用點、方向等。例如重力是地球對物體的引力,屬於外加的主動力,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方向鉛垂向下。約束力的大小一般是未知的,除非用鍘力器作約束體測定其作用力。有一部分約束的約束力方向是可以確定的。
常見約束力類型
1、擱置約束, 約束力沿接觸面的法線。
2、(柱)鉸座, 約束力垂直於轉軸,但方向未定,通常用兩個彼此 垂直的、且垂直於轉軸的分力表示。
3、球鉸座,約束力過球心,但方向不定,通常用三個彼此互垂的分力表示。
4、輥座, 約束力垂直於輥座的接觸面。
5、頸軸承與止推軸承,頸軸承處約束力垂直於轉軸,但其方向未知,故用兩個垂直於軸且彼此相互垂直的分力表示。止推軸承等於頸軸承再加上擱置約束力可畫三個分量,一個分量沿軸方向,其他兩個分量互垂直垂直於軸。
對於復雜的結構進行力學計算時,有時要將各個部件從連接處折開,分別畫出每一個部件的受力圖,此時必須注意在受力圖上表示出在連接處約束力服從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
㈢ 高中物理,力學受力分析方法。謝謝啊!
①有許多人認為做力學題目首先要受力分析,其實不然,第一步要根據題目選擇研究對象,看是用整體法簡單,還是用隔離法簡單,然後在受力分析(內力無法分析,只能分析外力)。第二先畫重力,接觸面垂直的彈力(彈力的方向不用我說了吧)
第三畫與相對運動或運動趨勢方向相反的摩擦力
②你要學會靈活雲用力的分解與合成,也就是平行法則,三角形法則(三角形法則也就是數學中的向量加減法則,這個法則在高中物理是不做要求的,我也是在競賽輔導里學來的),正法交分解。那麼學好力就指日可待了。記住高中物理一定要練才會好,每天不用多,10道就夠,一定要堅持住。
㈣ 初中物理:力學受力分析怎麼做
步驟:
①確定受力物體;
②在受力物體上畫出力的作用點;
③確定力的方向後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
④在線段的末端標箭頭,在箭頭旁標出所畫力的符號、數值大小和單位.
㈤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
1、物體之所以處於不同的運動狀態,是由於他們的受力情況不同。要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首先要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正確分析物體的的受力情況,是解決力學乃至整個物理學問題的前提和關鍵。下面介紹2種受力分析方法:(1)整體法:就是把幾個物體視為一個整體,受力分析時,只分析這一整體之外的物體對整體的作用力,不考慮整體內部之間的相互作用力。(2)隔離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體從相關的物體系中假想地隔離出來,只分析該物體以外的物體對該物體的作用力,不考慮物體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3)方法選擇所涉及的物理問題是整體與外界作用時,應用整體分析法,可使問題簡單明了,而不必考慮內力的作用;當涉及的物理問題是物體間的作用時,要應用隔離分析法,這時原整體中相互作用的內力就會變為各個獨立物體的外力。 2、注意事項: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具體操作時應注意:(1)彈力和摩擦力都是產生於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因此要從接觸點處判斷彈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則根據彈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畫好這兩個力。(2)畫受力圖時要逐一檢查各個力,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一定是無中生有的。同時應只畫物體的受力,不能把對象對其它物體的施力也畫進去。
㈥ 物理學科,如何正確進行受力分析
你好!
首先要正確的選取受力分析對象。
這個時候優先考慮使用整體法,使解題過程簡化;如果不適合使用整體法,就考慮隔離法,依次選取單獨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
選擇研究對象後,就以對象物體進行受力分析,這個時候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來確定分析受力的順序,一定要養成自己的分析順序,不然容易漏掉部分受力;建議先分析重力,然後考慮接觸力(與分析對象接觸的物體施加的力)這樣比較直觀,分析完這個接觸物後,再分析下一個接觸物。最後在分析電場力等其他的力。按照這個順序不容易漏掉力
最後就是受力的分解與合成,根據平衡條件來列方程
解出所求的力
注意:有的力是有特點的,例如繩子的拉力總是沿著繩子的方向,二力桿受力方向總是沿著桿的方向等,這些知識都是要靠平時積累的
樓下有人復制答案……
望採納
㈦ 初中物理力學受力分析方法
受力分析的方法與步驟
1、 明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前,要先弄清受力的對象。我們常說的「隔離法」、「整體法」,指的是受力的對象是單個物體,還是由多個物體組成的整體。對於連接體,在進行受力分析時,往往要變換幾次研究對象之後才能解決問題。有時候,選取所求力的受力物體為研究對象,卻很難求出這個力,這時可以轉移對象,選取這個力的施力物體為研究對象,求出它的反作用力,再根據牛頓第三定律,求出所求力。
2、有序地分析受力
養成按一定的步驟進行受力分析的習慣,這樣可以避免漏力或添力。一般分三步走:先分析重力;然後找出跟研究對象接觸的物體,分析接觸力,如彈力、摩擦力等;最後分析電場力、磁場力等。
斜面
3、確定物體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有三個常用的方法:(1)假設法;(2)根據運動狀態判斷受力情況;(3)用牛頓第三定律。
㈧ 物理學中受力分析方法及及順序
受力從性質上考慮:
先考慮非接觸力(場力)如重力、磁場力、電場力等。
其次是接觸力,主要有摩擦力、彈力,非特別說明沒有的相對滑動或滑動趨勢的壓力接觸面都有摩擦力存在;而彈力很廣了拉力、支持力、牽引力等等凡與物體接觸因形變產生的力。
分析:
按需要把力分解或合成,一般正交分解或平行、垂直運動方向分解(合成)。
㈨ 物理受力分析的技巧
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是研究力學問題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根據題意選取研究的對象.選取研究對象的原則是要使對問題的研究盡量簡便.研究對象可以是單個物體或物體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由幾個物體組成的系統.
2.把研究對象從周圍的物體中隔離出來.為防止漏掉某個力,要養成按一般步驟分析的好習慣.一般應先分析重力;然後環繞物體一周,找出跟研究對象接觸的物體,並逐個分析這些物體對研究對象的彈力和摩擦力;最後再分析其他場力(電場力、磁場力等).
3.每分析一個力,都要想一想它的施力物體是誰,這樣可以避免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如豎直上拋的物體並不受向上的推力,而剎車後靠慣性滑行的汽車也不受向前的「沖力」.
4.畫完受力圖後要進行定性檢驗,看一看根據你畫的受力圖,物體能否處於題目中所給的運動狀態.
5.對物體受力分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不要把研究對象所受的力與它對其他物體的作用力相混淆.(2)對於作用在物體上的每一個力,都必須明確它的來源,不能無中生有.(3)分析的是物體受到哪些「性質力」(按性質分類的力),不要把「效果力」與「性質力」混淆重復分析.例如,有人認為在豎直面內做圓周運動的物體運動至最高點時受三個力的作用:重力、繩的拉力和向心力.實際上這個向心力是重力與繩拉力的合力,是「效果力」,不屬於單獨某一性質的力,不能重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