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甲型肝炎的主要臨床表現,如何確定診斷
臨床觀察肝功能檢驗及有關血清研究證明,感染了甲型肝炎病毒之後,不一定都出現典型的臨床症狀,即不一定都被發現。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感染後沒有任何症狀,甚至肝功能檢查也正常,而到恢復期卻可產生抗甲型肝炎病毒抗體。另一部分患者經過2 ~ 6 周的潛伏期,才出現臨床症狀,但不同的患者臨床表現可有不同。如有的患者有發熱、關節痛、乏力、食慾不振、惡心甚至嘔吐、腹脹、腹瀉等,數日(一般1 周)後出現黃疸,表現為尿色發黃和皮膚鞏膜黃染,這種為急性典型甲型肝炎。有的患者則症狀很輕,不出現黃疸,只是在檢查肝功時發現轉氨酶升高,稱為亞臨床型;有的患者無症狀,轉氨酶只有短暫升高後即恢復正常,或根本不升高,而只有抗甲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1 ∶ 4000 以上陽性,到恢復期IgM 抗體消失,代之以抗甲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陽性。
甲型肝炎的診斷依據:①在患者糞便中檢出甲型肝炎病毒顆粒。
②在發病早期,患者血清抗甲型肝炎IgM 抗體陽性。③流行病學指征陽性,也可考慮為甲型肝炎;如有肝炎暴發流行,流行規律符合甲肝,並除外乙型肝炎者。
甲型肝炎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有的患者甚至無症狀,故給診斷帶來一定困難,不但要參考接觸史,所在地區甲型肝炎流行史、患者的症狀和體征,而且還要做肝功能檢查和血清學測定,後者尤其是確診甲型肝炎的依據。應用放免法檢測,稀釋度為1 ∶ 4000IgM仍為陽性者,是早期感染的依據;如果同時應用抗甲肝病毒IgM 抗體作為確診手段,則可以區別是新近感染或是恢復期獲得性免疫。
一般來說,IgM 大於IgG 時屬新近期,若IgG 大於IgM 則為恢復期。
這種特異性血清學指標的應用,使甲型肝炎的診斷更為快速,更加准確。不但急性典型病例可以根據抗甲型肝炎病毒IgM 抗體陽性加以確診,而且亞臨床型的缺乏臨床症狀,轉氨酶正常的病例,也可以根據抗體的陽性而確定診斷。
② 那位幫助詳細介紹一下甲肝的情況!!
什麼是甲肝
甲肝為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引起的較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一般潛伏期為2~6周,本病在臨床上分為急性黃疸型、急性無黃疸型、淤膽型與重症型四個類型,病程為2-4個月。冬春季節是甲肝發病的高峰期。
甲肝的臨床症狀
甲型肝炎臨床上表現為急性起病,有畏寒、發熱、腹痛、腹瀉、消化不良、食慾減退、惡心、疲乏、肝腫大及肝功能異常等。初起時往往誤認為感冒,容易被人忽視,延誤病情,繼而引起暴發或散發流行。83%左右的甲肝患者有發熱(大多在38℃一39℃之間),平均發熱3天,但也有15%的患者發熱超過5天。90%的患者有黃疸,消化道症狀較重,ALT升高的幅度大、800IU/L-2000IU/L可佔55%。
甲肝的傳播途徑
甲型肝炎傳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亞臨床感染者,病人自潛伏末期至發病後10天傳染性最大,糞—口途徑是其主要傳播途徑,水、食物是爆發性的主查方式,日常生活接觸是散發病例的主要傳播途徑。有報道甲型肝炎亦可通過血液傳播和垂直傳播(國外醫學流傳分冊 1994),尚待進一步研究。
甲肝的預防
除了積極把好"病從口入"這個關以外,可以接種甲肝疫苗,接種後產生免疫力的接近100%。只要在胳膊上注射一次,便可使機體產生能預防甲肝的免疫能力,不會感染上甲肝。
甲肝的診斷
甲型肝炎患者發病後1~4周血清中即可檢出甲肝特異性抗體。該特異性抗體主要有兩種,即早期甲肝抗體: 1gM型抗體(抗HAV,IgM)以及恢復期甲肝抗體: 1gG型抗體(抗HAV- IG)。前者在感染初期占優勢,3個月後滴度下降,於6~8個月後不易檢出;後者初期滴度較低,後逐漸升高,該抗體在康復後仍可維持相當滴度,可持續數年或更長時間。由於抗HAVIgM僅出現在感染早期,第二次感染時不再出現,是對近期感染進行早期診斷的敏感指標,也是當前診斷甲型肝炎最簡便的方法。因此,凡抗HAV,1gM陽性提示為急性感染或復發,且只需檢測急性期單份血清可立即作出診斷。再結合流行病學調查,如有甲肝接觸史,有進食毛蛐等不潔飲食史;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如全身乏力、食慾下降、惡心、嘔吐、尿黃厭油膩食物,肝功能檢查谷丙轉氨酶明顯升高,則甲型肝炎的診斷基本可以確定。診斷甲肝的輔助項目還有各種分泌物中的抗HAV-1gA,糞便中的HAV病毒顆粒等。
甲肝的預後
甲肝為自限性疾病,只要及時住院進行隔離治療,愈後良好,能完全治癒,無慢性化。
甲肝的治療原則
甲肝的治療原則應以休息、營養為主,輔以適當葯物,避免飲酒、疲勞和使用損肝葯物。
③ 怎樣監測甲型病毒性肝炎疫情的發展
1)對近期發病的急性患者抽樣進行抗-hav-1gm測定,以了解甲型肝炎的變遷。
(2)在不同地區設置1~2個監測點,觀察每日確認病例和肝功能檢查數及其異常數的消長,以了解甲型肝炎的發病流行。
(3)及時從疫情報告中分析在同一個村或居委會,有無2例患者在甲型肝炎平均潛伏期內出現,以掌握暴發苗頭。
(4)在甲型肝炎流行的高峰季節,對人群進行血清流行病學監測,以了解人群抗-hav水平。
(5)對形成季節高峰或流行的各種危險因素進行監測,保存可疑傳播物質,以便需要時作進一步監測。
④ HAV-IgM是什麼檢查項目
檢測病人血清中HAV—IgM抗體這是目前診斷甲型肝炎最可靠最靈敏的方法,患者於發病後1~4周血清中即可檢出HAV—IgM抗體,該特異性抗體主要有兩種,即IgM和IgG型的抗—HAV,HAV—IgM抗體在急性甲肝感染時出現較早上升較快,高峰滴度較高、持續時間較短。
故凡HAV—IgM抗體陽性特別是滴度較高(>10~(-3))時常提示為急性HAV感染或復發。我們在檢測甲型肝炎病毒IgM抗體時發現大多數甲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類風濕因子(RF)常干擾HAV—IgM抗體的檢測,導致假陽性結果。
為此通過對甲型肝炎患者RF檢測試圖了解RF與肝功能以及RF對抗—HAVIgM檢測等的影響。
以上參考來源:網路-甲型肝炎病毒抗體IgM
⑤ 關於甲肝
什麼是甲肝
甲肝為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引起的較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一般潛伏期為2~6周,本病在臨床上分為急性黃疸型、急性無黃疸型、淤膽型與重症型四個類型,病程為2-4個月。冬春季節是甲肝發病的高峰期。
甲肝的臨床症狀
甲型肝炎臨床上表現為急性起病,有畏寒、發熱、腹痛、腹瀉、消化不良、食慾減退、惡心、疲乏、肝腫大及肝功能異常等。初起時往往誤認為感冒,容易被人忽視,延誤病情,繼而引起暴發或散發流行。83%左右的甲肝患者有發熱(大多在38℃一39℃之間),平均發熱3天,但也有15%的患者發熱超過5天。90%的患者有黃疸,消化道症狀較重,ALT升高的幅度大、800IU/L-2000IU/L可佔55%。
甲肝的傳播途徑
甲型肝炎傳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亞臨床感染者,病人自潛伏末期至發病後10天傳染性最大,糞—口途徑是其主要傳播途徑,水、食物是爆發性的主查方式,日常生活接觸是散發病例的主要傳播途徑。有報道甲型肝炎亦可通過血液傳播和垂直傳播(國外醫學流傳分冊 1994),尚待進一步研究。
甲肝的預防
除了積極把好"病從口入"這個關以外,可以接種甲肝疫苗,接種後產生免疫力的接近100%。只要在胳膊上注射一次,便可使機體產生能預防甲肝的免疫能力,不會感染上甲肝。
甲肝的診斷
甲型肝炎患者發病後1~4周血清中即可檢出甲肝特異性抗體。該特異性抗體主要有兩種,即早期甲肝抗體: 1gM型抗體(抗HAV,IgM)以及恢復期甲肝抗體: 1gG型抗體(抗HAV- IG)。前者在感染初期占優勢,3個月後滴度下降,於6~8個月後不易檢出;後者初期滴度較低,後逐漸升高,該抗體在康復後仍可維持相當滴度,可持續數年或更長時間。由於抗HAVIgM僅出現在感染早期,第二次感染時不再出現,是對近期感染進行早期診斷的敏感指標,也是當前診斷甲型肝炎最簡便的方法。因此,凡抗HAV,1gM陽性提示為急性感染或復發,且只需檢測急性期單份血清可立即作出診斷。再結合流行病學調查,如有甲肝接觸史,有進食毛蛐等不潔飲食史;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如全身乏力、食慾下降、惡心、嘔吐、尿黃厭油膩食物,肝功能檢查谷丙轉氨酶明顯升高,則甲型肝炎的診斷基本可以確定。診斷甲肝的輔助項目還有各種分泌物中的抗HAV-1gA,糞便中的HAV病毒顆粒等。
甲肝的預後
甲肝為自限性疾病,只要及時住院進行隔離治療,愈後良好,能完全治癒,無慢性化。
甲肝的治療原則
甲肝的治療原則應以休息、營養為主,輔以適當葯物,避免飲酒、疲勞和使用損肝葯物。
乙肝的實驗室檢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血液生化檢驗(肝功檢查)。2、病毒標記檢測(乙肝五項)。肝功檢查常用的項目主要包括總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這三項主要反映的是肝臟的合成功能。谷丙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AST)主要反映的是肝細胞受損的情況。直接膽紅素(DBIL)、總膽紅素(TBIL)主要反映的是肝細胞的代謝功能。(摘自:求醫問葯網 http://www.jk58.com)
乙肝五項檢查
表面抗原(HBsAg) 體內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體(抗-HBs) 是否有保護性
е抗原(HBeAg) 病毒是否復制及具有傳染性
е抗體(抗-HBe) 病毒復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體(抗-HBc) 是否感染過乙肝病毒
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可以通過HBV-DNA檢測反映出肝臟內是否有乙肝病毒的存在以及是否在進行復制。做這種檢測應該到大醫院進行,這樣可以使結果更加准確。
大三陽與小三陽
大三陽
表面抗原(HBsAg) +
е抗原(HBeAg) +
核心抗體(抗-HBc) +
這種情況通常反映病毒復制是比較活躍的。
小三陽
表面抗原(HBsAg) +
е抗體(抗-HBe) +
核心抗體(抗-HBc) +
對於小三陽病人應該進行DNA檢測,如果是陽性那麼就反映病毒的復制是活躍的,如果檢測為陰性那麼就反映病毒受到抑制,病毒復制是不活躍的。
認為加號多就說明是得了肝炎的觀點是錯誤的
病原學的檢查(兩對半檢查)只是反映出病人是否感染了病毒,以及病毒是否復制,至於是否發病還是要根據肝功能檢查的結果才能確定是否得了肝病,以及病情的嚴重程度和肝細胞受損的情況。
肝功檢查出現了哪些異常就說明得了肝炎呢?
比如轉氨酶升高說明肝細胞受損,可以說就是肝功能不正常了,也就是得了急性肝病,對於慢性肝病來說可能就處於活動期。膽紅素升高(有了黃疸)說明肝功能處於一種破壞的狀態。
如果肝功沒有異常,病毒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嗎?
感染乙肝病毒引起肝臟損害的主要機理是容易引起機體的免疫紊亂,乙肝病毒本身對肝臟的直接損害非常弱,很多病人有病毒存在而且病毒復制非常活躍,但是肝臟卻沒有任何損害,這種病人我們稱之為病毒攜帶者,這種攜帶的狀態可以持續很長時間,甚至可以終身不犯病。有一部分病人攜帶病毒後可能會引起肝臟的損害,因此臨床上對於攜帶病毒而沒有肝臟損害的人不需要進行更多的治療。病毒攜帶者尤其是大三陽和DNA陽性的患者,病毒復制非常活躍,傳染性也是非常強的,但是乙肝病毒主要的傳染途徑是血液傳染,一般的接觸傳染性是比較低的。
乙肝化驗單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就說明應該進行治療了?
乙肝病人最主要的就是要在肝臟出現炎症、受到損害,尤其是損害比較重的時候(出現黃疸或其他症狀),化驗指標轉氨酶高或膽紅素異常,這時就需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應該把病原學檢查和肝功能檢查區分開來,一旦發現了病原學異常(大小三陽)就應該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但是也不用過分緊張,因為病毒攜帶是有可能終身健康攜帶的,只有在肝功能異常的情況下才需要進行積極的治療。
去除乙肝病毒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目前完全清除乙肝病毒確實有很大的難度,完全清除率大約只有10%左右。目前治療乙肝的葯物非常多,主張患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葯,千萬不要根據廣告去吃葯,這樣不僅得不到好的治療,甚至還會引起肝臟的炎症,加重對肝臟的損害。
治療的最佳時期是什麼?
抗病毒治療的最佳時期就是在肝臟有炎症(轉氨酶高)時,這時就反映機體的免疫對病毒有一定的作用,這時用一些抗病毒的葯物效果就會非常好。如果肝臟處於一個很穩定的狀態,這時用抗病毒的葯物效果確實不是很理想。總之什麼時候需要治療以及用什麼葯物患者應該到專科醫院進行檢查,然後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用葯。對於那些不需要用葯的病毒攜帶者最重要的就是要進行定期監測,3-6個月進行肝功監測,每年做一次B超,用這種方式監測肝臟損害是否出現,一旦出現損害就一定要進行治療。
長期攜帶乙肝病毒是否會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有什麼預防的方法?
乙肝病毒攜帶者有可能轉成慢性肝炎,最後發展為肝硬化。預防的方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進行定期的復查。
慢性肝炎患者只有20%,甚至不到20%會發展為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形成肝癌的發生率也不超過20%。
孕婦的HbsAg和HBc兩項為陽性,請問對胎兒有沒有影響?
HBsAg和HBc兩項為陽性,如果在以前沒有疫苗的時候,孩子100%會被傳染,而現在我們已經有了高效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當孩子生下來的時候首先要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緊接著就要注射乙肝疫苗,通常80%-90%的乙肝病毒是可以被阻斷而不會感染乙肝,還有10%的情況(宮內感染)如何進行感染阻斷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要點
1、 乙肝化驗包括肝功檢查和病毒檢測
2、 有乙肝病毒並不代表有肝臟損害
3、 肝功是否正常決定治療的必要性
4、 切勿盲目用葯
參考資料:http://www.jk58.com/article/102/111/2005112393728.htm
⑥ 甲型肝炎病毒的診斷
(1)病原學
HAV為微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中的嗜肝RNA病毒屬(Heparnavirus),該屬僅有HAV一個種。
HAV呈球形,直徑27-32nm,無包膜,由32個亞單位結構組成20面對稱體顆粒。電鏡下見實心和空心兩種顆粒,實心顆粒為完整的HAV,有傳染性; 空心顆粒為未成熟的不含RNA的顆粒,具有抗原性,但無傳染性。HAV基因組為單股線狀RNA,全長由7478個核苷酸組成。
HAV對外界抵抗力較強,耐酸鹼,室溫下可生存1周,干糞中25℃能生存30天。HAV主要由糞-口途徑傳播。
(2)病原學檢查及臨床意義 由於無論從臨床表現還是從肝功能檢查,都無法將急性甲型肝炎病毒感染與其他類型的肝炎病毒感染相鑒別,因此病原學檢查對於診斷急性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十分重要。
甲型肝炎的病原學檢查包括:1. 抗HAV IgM: HAV感染後早期產生IgM型抗體,是新近感染的證據,是早期診斷甲型肝炎最簡便而可靠的血清學標志。在發病後數天即可陽性,一般持續8-12周,少數可 延續6個月。臨床上多採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2. 抗HAV IgG:出現稍晚,於2-3個月達到高峰,是過去感染的標志,可持續多年或終身。其他檢測方法有:免疫電鏡觀察和鑒定HAV顆粒,體外細胞培養分離病毒, 檢測HAV RNA等,一般只見於實驗研究用。
⑦ 我想知道甲肝要做什麼檢查。
查肝功和alt;甲型肝炎初起時往往誤認為感冒,容易被人忽視,延誤病情,繼而引起暴發或散發流行。83%左右的甲肝患者有發熱(大多在38℃一39℃之間),平均發熱3天,但也有15%的患者發熱超過5天。90%的患者有黃疸,消化道症狀較重,alt升高的幅度大、800iu/l-2000iu/l可佔55%。
⑧ 做什麼檢查可以查出有沒有乙肝,甲肝
都可以查
甲肝是急性傳染病 ,發病到恢復時間太短了,一般不用查。意義不大。
乙肝是慢性的,長時間會對肝臟能造成很大的損傷,也有潛伏的可能。可以先查一下2對半先或者叫乙肝三系。看一下又沒有乙肝,也能提示一些病毒復制的大概情況。有的話在進一步查,這里就不說了。
但是產前診斷項目裡面一般甲乙丙肝都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