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古典文獻學研究的路徑與方法

古典文獻學研究的路徑與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17 20:09:45

① 古典文獻學學的什麼

古典文獻學在很多學校屬於中文類專業,但是實質上跟歷史文獻學沒有本質區別,研究的對象是傳統古籍,從文字、音韻、訓詁,版本、校勘等諸多方面入手,是講求實證精神的「實學」,更偏重歷史學,與一般意義上的「文學」有巨大差別,所以千萬不要入錯了坑。目前國內幾乎沒有學校本科階段有文獻專業(北大早先有,現在不知),所以可能也不容易入錯坑。另外古文獻除了傳世文獻之外(清代學者的研究已經登峰造極),現在還有重要一支力量是出土文獻學,即用出土的文獻資料與傳世文本對讀,進行研究。涉及的學科不僅有一般意義上中文、歷史,更有考古,細分之下,包含古文字、古文獻等多個方向。總體上來說,古文獻理論性非常強,艱深枯燥但是實證之下又很有趣。就業嘛,任何學問學的好了,工作都不是問題。碩士畢業如果比較對口,可以做古籍編輯、網站歷史板塊編輯等,博士畢業就是科研了。大家提到的中學老師一類,其實跟文獻並不那麼對口,任何中文歷史專業畢業生,經過培訓,都可以講中小學語文、歷史。對研究不感興趣,還是要慎選。

② 什麼是古典文獻學專業

古典文獻學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該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古典文獻學理論基礎和較高的理論素養,系統掌握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知識和專業特長,熟練掌握科學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研究文章的寫作技巧,能夠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政府機關、新聞單位、出版機構、圖書館、企業等部門獨立地承擔相關工作的人才。

學生主要學習古籍整理和中國古典文獻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

學生畢業後可在各級古籍保護中心、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及相關古文獻經營單位,從事古籍修復、古文獻的保護與整理、古籍數字化等技術和管理工作。由於學生一般都有扎實的寫作功底和語言表達能力,所以適應性很強,就業路徑也比較寬。

傳統的文獻學包括目錄、版本、校勘、輯佚、辨偽、註疏等內容,是傳統經史之學的門徑和基石,而在現代,除了傳統的內容之外,中國古典文獻學主要涉及中國古代文學典籍的研究、考辨、編纂、譯注及現代化傳播等重要方面。它既是中國古典文學教學研究的基礎,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③ 古典文獻學

1。商周時期人們將甲骨文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所以龜甲和獸骨可以說是最早的文獻載體,與此同時人們還將文字刻寫在青銅器上,這種文字被成為金文,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則開始使用竹簡和絲帛,並使用毛筆,東漢時期蔡倫發明了紙,中國的文字進入了紙的時代,在古代著名的紙有宣紙等。長短不言而知。
2。文獻是記錄知識的一切載體。具體地說,文獻是將知識、信息用文字、符號、圖像、音頻等記錄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上的結合體。由此定義我們可以看出,文獻具有三個基本屬性,即文獻的知識性、記錄性和物質性。它具有存貯知識、傳遞和交流信息的功能。
由於文獻的種類繁多,各具特色,不同類型文獻所記載的信息內容也各有側重,因此,首先了解文獻的級別、類型、特點等知識,對進一步做好文獻檢索工作將有很大的幫助。
依據文獻傳遞知識、信息的質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層次的不同,人們將文獻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稱為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
1.零次文獻 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情報信息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形成一次文獻以前的知識信息,即未經記錄,未形成文字材料,是人們的口頭交談,是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的非文獻型的情報信息;二是未公開於社會即未經正式發表的原始的文獻,或沒正式出版的各種書刊資料,如書信、手稿、記錄、筆記,也包括一些內部使用、通過公開正式的訂購途徑所不能獲得的書刊資料。 零次文獻一般是通過口頭交談、參觀展覽、參加報告會等途徑獲取,不僅在內容上有一定的價值,而且能彌補一般公開文獻從信息的客觀形成到公開傳播之間費時甚多的弊病。2.一次文獻 這是人們直接以自己的生產、科研、社會活動等實踐經驗為依據生產出來的文獻,也常被稱為原始文獻(或稱一級文獻),其所記載的知識信息比較新穎、具體、詳盡。一次文獻在整個文獻系統中是數量最大、種類最多、使用最廣、影響最大的文獻,如期刊論文、專利文獻、科技報告、會議錄、學位論文等等。這些文獻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和學術性等明顯特徵,是科技查新工作中進行文獻對比分析的主要依據。
3.二次文獻 二次文獻也稱二級文獻,它是將大量分散、零亂、無序的一次文獻進行整理、濃縮、提煉,並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和科學體系加以編排存儲,使之系統化,以便於檢索利用。其主要類型有目錄、索引和文摘等。二次文獻具有明顯的匯集性、系統性和可檢索性,它匯集的不是一次文獻本身,而是某個特定范圍的一次文獻線索。它的重要性在於使查找一次文獻所花費的時間大大減少。二次文獻是查新工作中檢索文獻所利用的主要工具。
4.三次文獻 三次文獻也稱三級文獻,是選用大量有關的文獻,經過綜合、分析、研究而編寫出來的文獻。它通常是圍繞某個專題,利用二次文獻檢索搜集大量相關文獻,對其內容進行深度加工而成。屬於這類文獻的有綜述、評論、評述、進展、動態等。這些對現有成果加以評論、綜述並預測其發展趨勢的文獻,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在查新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反映某一領域研究動態的綜述類文獻,在短時間內了解其研究歷史、發展動態、水平等,以便能更准確地掌握待查項目的技術背景,把握查新點。
總之,從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到三次文獻,是一個由分散到集中,由無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對知識信息進行不同層次的加工的過程。它們所含信息的質和量是不同的,對於改善人們的知識結構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零次和一次文獻是最基本的信息源,是文獻信息檢索和利用的主要對象;二次文獻是一次文獻的集中提煉和有序化,它是文獻信息檢索的工具;三次文獻是把分散的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按照專題或知識的門類進行綜合分析加工而成的成果,是高度濃縮的文獻信息,它既是文獻信息檢索和利用的對象,又可作為檢索文獻信息的工具。

暈倒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竹簡和絲帛上的不就是古典文獻。題目是要你把載體形式表達出來,而不是要你具體到古典的名字。暈倒了

④ 中國古典文獻學考研復習方法

第一,高度切合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研究生培養的教學實際。本書的初稿草創於1995年,12年來,編著者每年都為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與中國古代文學兩個專業的研究生講授該門課程,並在課堂講授、師生討論和課外作業的基礎上,對本書的內容進行了反復修訂。可以說,本書凝聚著編著者十多年的教學與研究的心得,也凝聚著十多屆研究生的學習心得,是師生教學互動的產物。
第二,充分體現編著者對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體系的基本構想。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是以古籍整理與研究為基本對象的學科,而古籍整理與研究應該包括文獻形態、版本、校勘、目錄、注釋、考證、編纂、檢索等相關的組成部分,由此構成完整的學科體系。因此古典文獻形態學、古籍版本學、古籍校勘學、古籍目錄學、古籍注釋學、古籍考證學、古籍編纂學和古籍檢索學等,便構成本書自成體系的結構內容。本書對上述各個學術板塊的內容進行了科學的整合,使全書具有較為嚴整的邏輯體系和獨特的理論色彩。書中將傳統的辨偽學並入古籍考證學,輯佚學並人古籍編纂學,也體現出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第三,在「中國古典文獻學」的整體構架中偏重於文學文獻學的內容。文獻學在現有的學科體制中屬於二級學科,設在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稱為「中國古典文獻學」,設在歷史學一級學科下稱為「歷史文獻學」。雖然「文史不分家」,但在學科傳統中,二者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還是有所區別的,前者側重於語言文學文獻,後者側重於歷史文獻。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課程一直是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屬的兩個二級學科——中國古典文獻學和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生基礎課,在研究生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作為研究生學術入門的基礎。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需要,本書在講授中國古典文獻學基本理論與方法的前提下,偏重於介紹文學文獻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書中列舉了大量的文學古籍整理與研究的實例。當然,本書所說的「文學」,不是指20世紀以來界定的「純文學」,而是指中國古代傳統意義上的「大文學」或「泛文學」,而這也是適合古典文獻學自身的時代特徵的。同時,遵照啟功先生制定的基本方針,北京師范大學的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也始終堅持以整理為基礎,以研究為導引,古籍整理與古籍研究並重、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貫通、學術研究與文化普及結合的學術特色,這一點在本書的撰述中也有所體現。
第四,重視傳授具體而實用的研究方法,有意識地引導研究生進行科研實踐。中國古典文獻學既是一門理論課程,也是一門實踐課程,正如王欣夫在《文獻學講義》開篇所說的:「既稱為『文獻學』,就必須名副其實,至少要掌握怎樣來認識、運用、處理、接受文獻的方法。」因此研究方法應該在這門課程中占據核心地位,並貫穿於教材的各個章節,成為教材的主幹部分。比如版本鑒定、古籍校勘、目錄編撰、詩文注釋、史實考證等,本書大都加以較為詳細的介紹,以期為研究生提供學術研究之梯航。而本書對中國古典文獻學的相關理論的解析,也格外注重以實踐為基礎,以實踐為對象,以具體而實用的實例作為理論的支撐。本書在每一節後還設計了一些「思考與練習」的題目,可供學生進行學術實踐時參考、選擇。

⑤ 傳統文獻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傳統曾經遭到意識形態的閹割,以致於我們除了做些典籍的貴族式研究,很難看到傳統的蹤影。以前的國學熱仍舊是一種旁觀者式的復歸傳統,畢竟我們的習俗、文化傳承方式,以及各類文物被文革所破壞。如今,長期處於「傳統」迷惘的上一代、這一代和下一代,又要面對全球化的沖擊。看到很多人為中國加入全球化而歡欣鼓舞,心中頗多感慨。要知道,傳統的困境又將進入「全球化」旗幟下西方現代文明的「合法」侵襲。本來,任何文化尤其弱勢文化在全球化面前不堪一擊,中國的情況更是如此。為了保護自己的傳統,很多國家都有文化委員會(Council),包括西方國家,還有相關的法律,這是政府層面的。反觀中國,政府除了由於某些領導人的偏好做些弘揚民族文化的表示,並沒有對傳統文化做真正的、全面的考慮和保護。比如,古籍出版大量依靠市場選擇,若大的中國對於自己悠久的文化典籍竟只有400萬人民幣的政府資助,何等的悲哀!地方政府也僅僅為了旅遊來假造歷史,對地方風俗、古跡的保護非常有限。傳統文化類學術機構的正常運作缺乏資金和規范,從來沒有哪個國家的學者像中國這樣忙於建立所謂的新學科,在處理傳統學科與現代課程的關系方面缺乏經驗。藏於民間的傳統文化,一天天衰弱,學者與民間的關系還是那麼遙遠。希望政府、學術機構(學者)和民間力量合作,在全球化進程中保有並豐富我們的傳統文化。
談了兩個問題,一是對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內涵的認識。該學科是在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等傳統學科的基礎上,吸收現代文獻學理論與方法而形成的學科。其內涵包括以下層次:傳統的「小學」層面;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柢之書,即中國文化元典;歷史地理學和官職等;在此基礎上,才進入各個歷史階段、各種體裁的專門研究。二是研究中國古典文獻學、培養古典文獻學專業研究生的體會。首先要熱愛本專業,認識所從事專業的重要性。該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一定要通過古籍整理的實踐培養研究生。
一、對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內涵的認識

中國古典文獻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說它古老,是因為它涉及的內容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而對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太遙遠的不說,從孔老夫子序《書》、記《禮》、正《樂》、訂《詩》、解《易》、作《春秋》算起,少說也有兩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但是中國古代文獻學家大多偏重於實踐,不重視理論的探討,所以除了唐初劉知幾《史通》、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校讎通義》等少數幾部帶有理論探討性質的著作之外,最早的文獻學理論著作要算鄭鶴聲出版於1933年的《中國文獻學概要》(商務印書館)。但作為一門學科體系的確立,才是近二十年的事。所以它的內涵到底是什麼,各家的認識並不一致,這一點,我們從全國高校研究生招生目錄的古典文獻學專業方向設置方面可以大致了解。

正因為古典文獻學是有關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與整理的學科,因此與古代文化各個分支的研究都有密切的關系,比如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哲學、中國古代史學、考古學等學科的研究內涵都與中國古典文獻學有重合的部分。但是既然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一定有自己獨特的內涵。

我的理解,中國古典文獻學是在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等傳統學科的基礎上,吸收現代文獻學理論與方法而形成的學科,它為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以及其它涉古學科提供有關典籍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文獻處理方法。所以它更測重「橫」的規律的探討,而不是像古代文學那樣更重視「史」的規律的研究。

就其內涵的層次而言,至少包括以下層次:第一是傳統的「小學」層面,即目錄、版本、校勘,文字、音韻、訓詁,這是古典文獻學的基礎。第二層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柢之書,即中國文化元典,像《尚書》《周易》《詩經》《左傳》《老子》《論語》《莊子》《孟子》《荀子》《楚辭》等。第三是歷史地理學和官職等,呂思勉曾說,歷史地理學和官職之學是研究中國學問的兩把鑰匙。在此基礎上,才進入各個歷史階段、各種體裁的專門研究。第四層是古典文學研究的基礎學科,包括:古典文學基本資料的整理,如文學作品總集、歷代作家別集的校點、箋注、輯佚、新編;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如撰寫作家傳記、文學活動編年、作品系年、以及寫作本事、流派演變的記述與考證等;基本工具書的編纂,如古代文學家辭典、文學書錄、詩詞曲語詞辭典、戲曲小說俗語辭典、文學典籍專書辭典、斷代文學語言辭典等。這些研究是各類專題研究賴以進行的基本條件,具有相對的長期穩定的特點。

中國古典文獻的內容如此之多,而且都是專門之學,一個人當然不可能樣樣精通。即使那些通人碩儒也是學有專攻的。但是在個人專門從事的學科方向上,力求「辨彰學術,考鏡源流」,能夠處於較前沿的境地。所以,作為濃縮了中國古典文獻學各層次知識的《古典文獻學》這門課,應當是碩士研究生的理論必修課。學習這門課的目的,就是要關注、跟蹤相關學科的進展情況。這樣,在自己的研究過程中,涉及到某一方面的問題,可以知道到哪裡去尋找最重要、最權威的資料。

二、研究中國古典文獻學、培養古典文獻學專業研究生的體會

首先要熱愛本專業、了解學習本專業的意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勢下,專業和經濟效益關系十分密切。申請科研立項,申請經費資助,申報科研獎勵,幾乎每一項填表工作都有「能否創造經濟效益」的問題。對研究學習古典文獻學專業的人來說,遇到這類表格,往往十分尷尬,不知不覺當中,對自己所從事的專業的意義產生了懷疑,減少了學習的信心。所以,應當給同學講清楚,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傳統是它的根。傳統典籍,則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因而傳統文化的研究是一項尋求民族之根、築造民族靈魂的偉大工作,它是社會主義新文化大廈的基礎。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而其文明傳承沒有間斷,民族文字、民族典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試想,如果我們用的不是方塊表義漢字,而是拼音文字,那麼,我們面對粵語寫的小說、吳語寫的詩歌、閩南語寫的散文等,恐怕只有經過九曲重譯才能略知其大意一二。在這種情況下,有人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是一個民族,那是無法理解的。

中國古典文獻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謂實踐性強,主要指的在大量閱讀原典基礎上的整理實踐。理論再多,那怕講的頭頭是道,不親自拿著古籍字酌句斟,午夜篝燈,殘宵不倦,最終只能是紙上談兵。所以,碩士研究生期間,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仔細地校勘一些古籍,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研究生沉潛到典籍的最低處,了解它生成的最細微因素,就如同從事生物研究者對其研究對象進行細胞解剖一樣。

當然,中國古典文獻學並不排斥理論,實際上,沒有理論,我們面對的古籍只能是一盤散沙。聚沙成塔是理論的偉大魔力。當前的中國古典文獻學界,理論的建樹處於低谷。古典文獻學的學習和研究應當努力擺脫對一切現成理論的依傍,盡量從材料中發現問題。研究者應當沉潛於史料的寶藏之中,並將其上升到理論高度,提煉出理論結晶。研究的靈感應當來自典籍本身,不是用實證去證實現成的理論,而是從大量的古籍整理實踐中提煉出自己的理論。

⑥ 古文獻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古文獻研究的內容主要有古文獻目錄、古籍版本、古籍校勘、古籍辨偽、古文獻輯佚。針對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法:

首先是「古典文獻的普查登記與學科分類方法」。古典文獻學最首要的任務就是系統全面地認識了解自己的研究對象——中國古典文獻的總體面貌,只有通過全國范圍的古典文獻普查登記,並對普查登記材料進行條分縷析,使之分門別類,才能掌握其數量和大致的學科類別。因此,普查登記與分類是古典文獻學最基礎的工作,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其次是「古典文獻的編目與著錄方法」。古典文獻的典藏與查閱都需要目錄書和目錄卡片提供按圖索撰的途徑,而編制書本式目錄和卡片式目錄,既要遵循一定的編目原則,又要按照一定的著錄規則,這就需要掌握科學的方法。由此可見,「編目與著錄方法」也是中國少數民族古典文獻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再者是「古典文獻的鑒定與辨偽方法」。古典文獻學在考辨古典文獻的源流、判斷某一部書或某一篇文獻的價值、分析不同文獻版本之間的關系時,都需要對文獻的特徵和內容予以鑒別,特別是對那些偽造的書籍和文獻檔案子以斷定。

⑦ 中國古典文獻學學什麼

中國古典文獻學是指綜合運用版本、校勘、目錄、注釋、考證、辨偽、輯佚、編纂、檢索等方面的理論與方法,科學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國古代文獻,進而探討古代文獻的產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規律,並總結對古代文獻進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規律與方法的學科。

分而析之,中國古典文獻學大致包括以下分支,即:古典文獻形態學、古籍版本學、古籍校勘學、古籍目錄學、古籍注釋學、古籍考證學、古籍辨偽學、古籍輯佚學、古籍編纂學、古籍檢索學。

(7)古典文獻學研究的路徑與方法擴展閱讀:

中國古典文獻由於文獻載體的變遷,書寫、契刻、印刷的不同以及裝訂技術水平的進步,對於文獻的編綴、卷摺、包背和裝訂,先後產生過幾種不同的體式:

1、簡策體式(竹木簡的編簡)。

2、卷軸體式(縑帛和紙書的卷軸裝以及紙書向冊頁過渡的旋風裝)。

3、折疊體式(梵夾裝、經折裝)。

4、冊頁體式(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等)。

當代以紙為載體的文獻資料,除少數復印的古籍偶爾沿用線裝外,大都採用平裝、精裝。

⑧ 舉例說明古典文獻學與古典文學研究間的關系

文獻學是一門研究范圍十分廣泛的綜合性學科。開展文獻學研究,對文獻資源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利用都有重要的價值。例如,通過對文獻類型的研究,可以更科學地對文獻群加以劃分,從而提高文獻管理水平;通過對文獻流的研究,便於科學地建設和發展圖書館館藏和開展整體化的文獻資源建設,提高文獻收集水平;通過專科文獻學的研究,有益於對各學科文獻資源的開發利用。 古典文獻學應該算是文學類或是中文類,抑或漢語言文學。它包括的東西很多。它是古代文學、古代漢語、文獻學等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科,包括古典文學文獻整理研究的理論和方法。

文獻學和文學是密不可分的。任何文學能夠供我們研究,首先它必須以文獻的形式保留下來才行。同樣是《楚辭》, 我們可以從文獻學和文學的不同的角度去研究,會有不同的結果。古典文獻學偏重於目錄、版本、校勘,文學則更偏重於語言藝術等。 史學跟文學一樣,要以文獻的形式流傳就必須首先是文獻。中國古典文獻中很多都是史志文獻,這也就是我們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最重要的材料。 哲學嘛,中國古代哲學家們的思想通過文獻的表示,就是《周易》 、《老子》、《莊子》、《論語》、 《孟子》等等等等,我至今還沒有聽說有人能夠不通過利用古代流傳下來的文獻就能研究中國古代哲學的。 總之,古典文獻學是集文史哲為一體的一門學科。

⑨ 文獻學 鑒別和選擇版本都有那些常用方法,各有何局限

古文獻研究的內容主要有古文獻目錄、古籍版本、古籍校勘、古籍辨偽、古文獻輯佚。針對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法:

首先是「古典文獻的普查登記與學科分類方法」。古典文獻學最首要的任務就是系統全面地認識了解自己的研究對象——中國古典文獻的總體面貌,只有通過全國范圍的古典文獻普查登記,並對普查登記材料進行條分縷析,使之分門別類,才能掌握其數量和大致的學科類別。因此,普查登記與分類是古典文獻學最基礎的工作,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其次是「古典文獻的編目與著錄方法」。古典文獻的典藏與查閱都需要目錄書和目錄卡片提供按圖索撰的途徑,而編制書本式目錄和卡片式目錄,既要遵循一定的編目原則,又要按照一定的著錄規則,這就需要掌握科學的方法。由此可見,「編目與著錄方法」也是中國少數民族古典文獻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再者是「古典文獻的鑒定與辨偽方法」。古典文獻學在考辨古典文獻的源流、判斷某一部書或某一篇文獻的價值、分析不同文獻版本之間的關系時,都需要對文獻的特徵和內容予以鑒別,特別是對那些偽造的書籍和文獻檔案子以斷定。

閱讀全文

與古典文獻學研究的路徑與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幼兒肺結核治療方法 瀏覽:952
有沒有好方法或者建議來解決濕疹 瀏覽:258
科技統計方法有哪些 瀏覽:623
中考最好教學方法 瀏覽:431
奧美拉唑的使用方法 瀏覽:727
儀器分析方法在農葯殘留中的應用 瀏覽:636
錯題本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695
越南瘦身減肥方法圖片 瀏覽:242
qq瀏覽器桌面小窗口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93
花盆收拾方法視頻 瀏覽:515
如何克服陳列困難的方法 瀏覽:295
天然氣著火後用什麼方法滅火 瀏覽:387
贊唄簡單製作方法 瀏覽:194
吉利汽車近光燈安裝方法 瀏覽:369
湖南建築工程鋼筋除銹方法有哪些 瀏覽:762
選文描寫方法有哪些 瀏覽:654
天麻的食用方法視頻 瀏覽:923
fs308剃須刀電池連接方法 瀏覽:741
青少年如何補腎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678
如何掌握正確解讀觀察數據的方法 瀏覽: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