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匯率的技術面分析因素
不要想用技術面分析匯率,原來有公募基金經理和私募基金經理分析過,失敗了看不懂沒法研究,與其研究這玩意不如研究手頭上股票,比如基本面,營收,對於未來公司股票的預估等等,主要還是公司nb,垃圾公司只會越來越垃圾,nb的公司只會越來越nb
外匯市場的分析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基本面分析,一種是技術分析。本文將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是一種典型的市場分析,一般基於對宏觀基本因素的狀況、發生的變化及其對匯率走勢造成的影響加以研究,然後得出貨幣間供求關系的結論,並以此判斷匯率走勢的分析方法。如美國的非農就業數據就是外匯市場每月重點關注的經濟數據之一,該數據一公布可能會成為匯市方向的一個轉折,甚至帶給匯市激烈的波動。
由基本面分析未來的匯率長期發展的趨勢較為可靠,且具有提前性。但缺點是無法提供匯率漲跌的起點重點和發生變化的時間。此外,有時匯率不是嚴格遵守基本面的變化。因此,對於基本面的分析要結合技術面以及市場心理等因素進行研究。
分析立場
由於匯率的變化是兩個國家之間整體經濟狀況變化的結果,所以在對匯市進行分析時,投資者要從整體上即宏觀上去分析國家的政治經濟局勢,而舍棄微觀的經濟狀況分析。
分析經濟數據
投資者對外匯走勢的基本面分析,就是對國家一系列經濟數據的分析。不同的國家與外匯匯率變化相聯系的經濟數據是不一樣的。應該掌握各個國家基本面的數據名稱和這些數據的變化對匯率的影響。投資者面對眾多的數據,不是每一個都要求對其進行分析,投資者要學會根據當前的世界政治經濟局勢,從零碎的消息和數據中找到市場的熱點。在對基本面進行分析時, 主要分析這些市場的熱點就可以了。但投資者要注意,市場的熱點並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政治經濟環境發生變化,熱點也會隨著發生變化。
基本面分析所需要的重要因素
經濟因素
(1) 宏觀經濟狀況:從長期和根本上看,匯率的走勢和變化是由一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景氣狀況所決定的,這也是影響匯率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匯市直接受經濟狀況的影響,必然也會呈現一種周期性的波動。其中主要考慮經濟增長水平,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水平,利率水平。
(2) 利率水平:在影響匯率走勢的諸多因素中,利率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因素。當利率上調時,信用緊縮,貸款減少,投資和消費減少,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進口,促進出口,減少外匯需求,增加外匯供給,促使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匯率上升,同時,當一國利率上升時,就會吸引國際資本流入,從而增加對本幣的需求和外匯的供給,使本幣匯率上升、外匯匯率下降;當利率下降時,信用擴張,貨幣供應量增加,刺激投資和消費,促使物價上漲,不利於出口,有利於進口。在這種情況下會加大對外匯需求,促使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降,同時,當利率下調時,可能導致國際資本流出,增加對外匯的需求,減少國際收支順差,促使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降。
(3)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率的高低是影響匯率變化的基礎。如果一國的貨幣發行過多,流通中的貨幣量超過了商品流通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就會造成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使一國的貨幣在國內購買力下降,使貨幣對內貶值,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貨幣對內貶值,必然引起對外貶值。因為匯率是兩國幣值的對比,發行貨幣過多的國家,其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減少,因此在該國貨幣折算成外國貨幣時,就要付出比原來多的該國貨幣。通貨膨脹率的變動,將改變人們對貨幣的交易需求量以及對債券收益、外幣價值的預期。通貨膨脹造成國內物價上漲,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出口虧損,進口有利。在外匯市場上,外國貨幣需求增加,本國貨幣需要減少,從而引起外匯匯率上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相反,如果一國通貨膨脹率降低,外匯匯率一般會下跌。
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如國際的政治形勢,政治事件,國家之間的關系,重要的政治領導人的變換,國家間發生戰事,某些國家發生勞資糾紛甚至罷工風潮等等,這些都會對一國匯率產生巨大的、突發性的影響。這也是基本面中應該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
市場因素
投資者的動向,大戶的意向和操縱,均可能對股價形成較大影響。在外匯市場上,人們買進還是賣出某種貨幣,同交易者對今後情況的看法有很大關系。當交易者預期某種貨幣的匯率在今後可能下跌時,他們為了避免損失或獲取額外的好處,便會大量地拋出這種貨幣,而當他們預料某種貨幣今後可能上漲時,則會大量地買進這種貨幣。國際間一些外匯專家甚至認為,外匯交易者對某種貨幣的預期心理現在已是決定這種貨幣市場匯率變動的最主要因素,因為在這種預期心理的支配下,轉瞬之間就會誘發資金的大規模運動。
政府因素
匯率波動對一國經濟會產生重要影響,目前各國政府(央行)為穩定外匯市場,維護經濟的健康發展,經常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干預的途徑主要有四種:
接在外匯市場上買進或賣出外匯;
調整國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在國際范圍內發表表態性言論以影響市場心理;
與其他國家聯合,進行直接干預或通過政策協調進行間接干預等。
這種干預有時規模和聲勢很大,往往幾天內就有可能向市場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當然相比較目前交易規模超過1.2萬億的外匯市場來說,這還僅僅是杯水車薪,但在某種程度上,政府幹預尤其是國際聯合干預可影響整個市場的心理預期,進而使匯率走勢發生逆轉。因此,它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匯率的長期趨勢,但在不少情況下,它對匯率的短期波動有很大影響。
出這幾個主要的因素外,會影響匯率變動的同樣還有軍事因素,突發事件等。
外匯基本面分析的基本理論
購買力平價理論(Purchasing Power Parity)
購買力平價理論是關於匯率決定的一種理論,是當今匯率理論中最具影響力的理論之一。該理論認為,人們對外國貨幣的需求是由於用它可以購買外國的商品和勞務,外國人需要其本國貨幣也是因為用它可以購買其國內的商品和勞務。因此,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相交換,就等於本國與外國購買力的交換。所以,用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也就是匯率,決定於兩種貨幣的購買力比率。由於購買力實際上是一般物價水平的倒數,因此兩國之間的貨幣匯率可由兩國物價水平之比表示。
利率平價理論(Rate Parity)
由凱恩斯和愛因齊格提出的遠期匯率決定理論。他們認為均衡匯率是通過國際拋補套利所引起的外匯交易形成的。在兩國利率存在差異的情況下,資金將從低利率國流向高利率國以謀取利潤。但套利者在比較金融資產的收益率時,不僅考慮兩種資產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還要考慮兩種資產由於匯率變動所產生的收益變動,即外匯風險。套利者往往將套利與掉期業務相結合,以避免匯率風險,保證無虧損之虞。
國際收支理論
國際收支調節理論是國際金融理論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它是各國政府用以分析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適時調節政策以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的理論依據。世界各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了國際收支調節理論的發展。該理論認為,外匯匯率必須處於其平衡水平,即能產生穩定經常賬戶余額的匯率。
資產市場模式
金融資產(股票和債券)貿易的迅速膨脹使分析家和交易商以新的視角來審視貨幣。諸如增長率、通貨膨脹和生產率等經濟變數已不再是貨幣變動僅有的驅動因素。源於跨國金融資產交易的外匯交易份額,已經使由商品和服務貿易產生的貨幣交易相形見絀。
資產市場模式將貨幣視為在高效金融市場中交易的資產價格。因此,貨幣越來越顯示出其與資產市場,特別是與股票間的密切關聯。
② 如何進行對外匯匯率的基本分析
分析匯率的方法有兩種:
1、基礎分析:基礎分析是對影響外匯匯率的基本因素進行分析,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各國經濟發展水平與狀況,世界、地區與各國政治情況,市場預期等。
2、技術分析:是藉助心理學、統計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通過對以往匯率的研究,預測出匯率的未來走勢。
希望能幫到您。
③ 如何作關於人民幣匯率的微觀經濟學案例分析
1.中美貿易上,中美分別是對方重要的貿易夥伴(貿易地位);中國長期以來對美國貿易順差,美國長期逆差(外貿余額),中國出口以勞動力密集產業商品為主,進口美國的高科技產品(商品結構)。
2.人民幣匯率改革逐漸自由浮動,客觀上利於對美元升值。
3.緩解對華貿易逆差,打壓中國經濟發展,遏制中國崛起。
④ 如何進行外匯匯率基本分析
對於外匯投資者來說,能否利用手中已有的資料對匯率進行准確的預測,便是在匯市中能否賺錢的關鍵。可是,影響匯率的因素錯綜復雜,初學者往往摸不清頭緒,在這里,我們來對影響匯率的因素作出詳細的了解。 一國的利率水平是影響匯率最主要的因素。 外匯是一種金融資產,投資者選擇它,是因為它能為人們帶來某種收益。人們在選擇持有一國貨幣還是持有另一國貨幣,首先是考慮哪一種貨幣帶來的收益最大,這種收益是由其金融市場的利率所決定的(比如美元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4%,而人民幣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3%),人們便會放棄人民幣而選擇美元,最終達到Ri=Rj(匯率平價條件),其中R代表收益率,i、j表示不同的國家。利率的不同會影響匯率,例如,當R美R中時,即當美國的利率大於中國的利率時,人們便會選擇美元而賣出人民幣,表現為外匯市場上對美元的需求增加,導致美元預期將對人民幣升值;而當R中R美時,人們便會買入人民幣而賣出美元,表現為外匯市場上對美元的需求增加,導致人民幣預期將對美元升值。 一國利率對匯率具有重要的影響。那麼,利率又是由什麼決定呢?利率是貨幣供求關系的產物,如一國增加貨幣投放量,市場上貨幣增多,供大於求,導致利率下降;反之一國減少貨幣投放量,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供不應求,利率提高。還是以中國和美國為例,中國增加貨幣投放量,利率降低,而假設美國利率不變,在外匯市場上導致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反之亦然。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一國貨幣供給的增加或減少,會通過利率,直接影響它的匯率。 政治穩定程度 當今社會,政治與經濟就象孿生兄弟,密不可分。一國的政局不穩定,會導致投資者對該國的經濟失去信心,從而影響該國的貨幣匯率,甚至該國的周遭國家和與該國有密切經濟、政治聯系的國家貨幣匯率都難於倖免。政治風險從具體形式來看,主要有:大選、戰爭、政變、邊界沖突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由於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軍事強國,經濟也仍處於領先地位,所以,一般政治動盪產生後,美元就會起到「避風港」的地位,會立即走強。下面通過蘇聯8.19事件來說明政治事件對外匯市場影響的一些規律。 點擊《炒匯月刊》看看楊白勞、黃世仁他們是怎麼炒匯的 炒匯大家來學習: 五種操盤性格決定你一生的成功 世界各國炒匯家庭一周伙食差距 美女獨白:嫁人就要嫁給炒外匯的人
⑤ 外匯匯率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分析匯率的方法有兩種:
1、基礎分析:基礎分析是對影響外匯匯率的基本因素進行分析,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各國經濟發展水平與狀況,世界、地區與各國政治情況,市場預期等。
2、技術分析:是藉助心理學、統計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通過對以往匯率的研究,預測出匯率的未來走勢。
⑥ 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來分析人民幣升值的利與弊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2%。近年來,人民幣升值問題作為經濟領域討論的熱點話題,對我們大家而言並不陌生。但是,由於人們長期以來生活在一個匯率穩定的市場環境下,人民幣升值預期一旦變為現實,許多老百姓還是多少會感到有些措手不及,這種變化到底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什麼影響?是利是弊?如何應對?
進口與出口
匯率作為影響進出口商品的價格因素,對進出口有著重要的影響。匯率對進出口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實現的。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上升,有利於進口,而不利於出口。當人民幣升值時,由於進口商可從匯率升值中得到額外利潤,而額外利潤提供了調低進口品在國內市場上價格的可能空間,如進口汽車及其他進口商品價格則會下降,從而可以增加對進口商品的需求,從而增加進口數量。
從出口商角度而言,國內出口企業將貨物發往國外,如果在7月21 日之前未收到迴流貨款,無形中就使貨款縮水了,利潤減少。例如,一家出口服裝的企業,其生
產的T恤衫出口成本為7.5元;出口到美國可賣1 美元,按照1 美元兌換8.27人民幣換算,那出口一件T 恤衫可賺人民幣0.77 元(8.27 - 7.5 元),人民幣升值之
後,一件T 恤衫只能賺到人民幣0.61 元(8.11-7.5 元)。如果出口企業為勞動密集型企業,技術含量不高,對外貿易多依靠價格優勢。此次人民幣的升值,將會變相地提高出口商品的價格,商品國際競爭力將有所降低。當然,最終影響出口量的除了價格因素,還會有其他因素,只要我們在增強競爭力方面採取措施,出口就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就業、工資與物價
隨著我國對外經濟依存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員工在涉外企業工作。對於一個普通員工而言,如果他就業於一家出口企業,如果這家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惟一來自於價格優勢,那麼此番匯率調整將會使得企業的競爭力下降,但是如果企業競爭力來自於質量、技術與工藝流程等方面,其實人民幣升值就不會對企業的競爭力產生太大的影響,只要企業能夠保持它的出口競爭力,對員工的收入與就業將沒有什麼太多的影響。同時,匯率的改革意味著中國整體開放程度的提高,隨著我國開放程度的提高,開放對經濟產生的拉動力不斷增大,由此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人們會在經濟的發展中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從根本上來講,將會有利於提高員工的收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匯率作為本國貨幣對外價格,其變動也會對貨幣對內價格物價產生影響。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上升要引起進口商
品在國內的價格下降,從而可以起抑制物價總水平的作用,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
因此,總的來說,人民幣匯率上升有利於穩定國內物價。
購車與購房
人民幣升值意味著進口車成本降低,而進口車的降價也必將帶動國產車的價格整體走低,這對於持幣待購的消費者來說,人民幣升值無疑是有利的,因為這意味著,車價會比以前便宜。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最關注的是人民幣升值後,何時買車合適。按理,人民幣升值,消費者都希望車價會應聲而落,但汽車價格的漲跌,所受影響因素很多,最重要的因素還是由汽車市場的供求關系來決定的。如果購買力旺盛,汽車廠家前期庫存短時間內消化干凈,車價或許將會隨成本降低而有所
回落;如果市場需求不旺,即便人民幣升值,廠家的庫存仍在,短期內車價調整的機會可能不大。人民幣升值緩解了國內加息壓力,既可降低房地產企業財務成本,也可降低購房者按揭利息和實際購房支出。但是,匯率上調會刺激高檔房地產的價格上漲。國外資本看好人民幣,但如果只是將外匯簡單換成人民幣,目前人民幣存款利息太低,加上物價因素,實際上為負利率。如果換成人民幣資本,房地產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人民幣小幅升值會使得外資預期國內房地產未來形勢走好,刺激熱錢流入房地產業,使房地產業需求增加,對目前國內對房地產行業的宏觀調控產生抵消作用。但是短期內海外游資大舉進入房地產市場的可能性很小,因為目前房產轉讓的稅收已經較高,大大提高了游資的交易成本,宏觀調控的因素完全可以壓過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預期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房價的下降趨勢應不會改變。
一般而言,房價不會因為人民幣升值而產生顯著的影響,購房者可不必著急馬上買房,可以靜觀其變,及時調整購房的預期與心態,等待更好的機會。
儲蓄與投資
對於人民幣小幅升值2%,持有外匯儲蓄的老百姓應該理性對待,如果家中有外匯需求,比如孩子可能要出國留學或打算去國外旅遊等,還是不要急著將美元轉換成人民幣,因為美元畢竟是國際流通貨幣,利用銀行的外匯交易系統,可以很方便地兌換成英鎊、歐元、日元等世界性幣種。由於目前我國對外匯仍實施管制,將外幣換成人民幣後很難再換回外幣。個人從銀行購匯需要用途證明,把大數額外匯賣給銀行也要有外匯來源證明,手續比較嚴格,很不方便,並且一買一賣之間有近1% 的價差。還不如保留一點兒外匯,以備不時之需。隨著匯率逐步市場化,人民幣不僅有升值的可能,也有貶值的可能,手中擁有外匯的市民,不妨根據外匯市場上的匯率變動,將手中的美元兌換成行情上漲的幣種,以減少因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此外,居民也可以用美元購買目前銀行推出的外匯結構性理財產品,獲得高收益,對沖匯率風險。人民幣升值對投資決策的影響非常大,因為投資者在資本市場進行投資看重的是未來的預期收益。所以我們分析投資市場就不應當僅僅著眼於目前區區的2%的升幅,而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升值本身可能對資本市場上的各類產品如股票、債券、收藏品等未來價格預期的影響。對未來趨勢的判斷就決定了投資者的態度,也就決定了資金的流向,當然也就決定了各投資市場的走勢。
旅遊與留學
按照國際經驗,隨著一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其貨幣具有升值的內在必然性。此次人民幣升值,在本質上講是對人民幣自身價值的重估。也就是說,隨著中國經濟
的發展,人民幣的對外價值發生了變化。對中國的老百姓而言,人民幣升值,表明自己兜里的錢更值錢了。當然,在以人民幣計價的交易中,我們感覺不到升值所帶來的好處與變化。但是,一旦涉及到對外購買行為,這種變化立即就能表現出來。無論消費者身處何地,用人民幣購買國外商品或服務,都會比以前付出得少。無論是出國旅遊,還是購買外國商品,老百姓可以付同樣的錢享受更多的外國的產品與服務。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那些供養孩子留學的家庭也因此減少了留
學的費用,成為此次人民幣升值直接的受益方,同時使境內居民出境旅遊變得更加便宜。但是,相對應的是,外國遊客入境旅遊變得相對昂貴,這對國內的旅遊業而言顯然有不利的影響
⑦ 利用匯率決定理論對近年來人民幣匯率變動情況進行分析
金融、經濟 - 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匯率
近期,隨著人民幣匯率突破7.6關口,人民幣匯率問題再一次強勢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對於股票市場投資者,由於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和快慢,直接關繫到股價走勢,故此問題顯得更為重要。基於上述原因,潘大認為,普通投資者如能掌握一些匯率方面的基本知識,對獨立研判大盤走勢,避免受市場傳言和謠言的困擾,將有望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首先,潘大將向投資者簡要介紹兩個最著名的匯率決定理論。
一、購買力平價理論(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
購買力平價理論規定,匯率由同一組商品的相對價格決定。通貨膨脹率的變動應會被等量但相反方向的匯率變動所抵銷。《The Economist》推出的「巨無霸指數」,就是一個很經典的案例。如果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包在美國值 2.00 美元一個,而在英國值 1.00 英磅一個,那麼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匯率為1英鎊兌2 美元。如果當前市場匯率是1英磅兌 1.7 美元,那麼英磅就被稱為低估通貨,而美元則被稱為高估通貨,且此理論認為未來匯率將趨向於2美元兌1英鎊的平價匯率變化。
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主要不足:
A) 它假設商品能通過自由貿易輸出,且不計關稅、運輸等成本。
B) 它對服務等商品不適用。
二、利率平價理論(Interest Rate Parity,簡稱IRP)
利率平價理論規定,一種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升值(貶值)必將被利率差異的變動所抵銷。如果美國利率高於日本利率,那麼美元將對日元貶值,貶值幅度根據防止無風險套匯而定。未來匯率會在當日規定的遠期匯率中被反映。在我們的例子中,美元的遠期匯率被看作貼水,因為以遠期匯率購得的日元少於以即期匯率購得的日元。日元則被視為升水。
但這一理論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現在:
A) 利率平價說沒有考慮交易成本。
B) 利率平價說假定不存在資本流動障礙。
C) 利率平價說假定套利資金規模無限。
(請到原站看圖)
2005年至今的人民幣匯率走勢(9月16日更新)
是人民幣應該升值還是美元想貶值
潘大認為,人民幣升值問題,從表象上看,是人民幣被「低估」;而從實質上看,則是美元被高估;不是人民幣應該升值,而是美元想貶值。在以美元為本位的世界金融體系下,美元貶值表現為其他貨幣的相對升值。而美國為應對美元貶值所造成的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和國際壓力,往往不採取普遍貶值的措施,而更傾向採用對某一種或幾種貨幣定向貶值的措施。
美元貶值的原因不僅僅是是美元自身的問題,而是在二戰後形成的以美元為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問題。從這一體系形成開始到現在,美元總處在多發行貨幣和貶值傾向的狀態。
對於一般貨幣而言,多發貨幣體現在國內,該貨幣貶值,這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有限的。但對於美元這種世界主要結算和儲備貨幣來講,多發行美元就體現為美元對全世界貶值。以美元為本位的世界貨幣體系的主要特點,就是美國可以隨時開動印鈔機到全世界買東西,不論是要打伊拉克或是要提高美國公民的社保水平,都可以通過產生大量赤字的方式來解決。現在美元存在雙赤字,即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這種赤字政策,如在除美國外的一般國家採用,該國需要獨立承擔該政策帶來的一切後果,但由於美元處於本位幣的特殊地位,美國多發貨幣產生的後果,將由全世界共同承擔。
根據美聯儲的數據,美元的60%在美國境外流通。現在我國擁有1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整個亞洲約為3萬億,石油輸出國國家的石油美元增長速度甚至比亞洲更快。當地球上的的美元越來越多時,美元必然就有貶值的要求。而美元如過採取普遍貶值的方式,不但會引起國際社會較大的壓力,而且存在對整個國際金融體系產生沖擊的風險。正因為如此,美元貶值存在一個特點,即誰經濟增長快,誰的競爭力改善得快,它就對誰定向貶值。70年代的西德馬克,80年代的日元和新台幣都是這樣的例子,現在人民幣也是這樣。而目前,由於印度經濟勢頭良好,印度比索身上也出現了這種趨勢。潘大認為,如果我們了解了人民幣升值問題問題的國際大背景,並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待人民幣升值問題,就更容易得出客觀合理的結論。
為何近期人民幣升值的速度有所加快
潘大認為,近期人民幣升值速度有所加快,主要是我國貨幣當局應對國內的通脹壓力的對策,而國際壓力不是主要原因。根據經濟學理論,控制通脹和控制人民幣升值速度,兩者是不可兼得的。控制通脹所出台的緊縮性貨幣政策,都將進一步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而如果央行放任國內通脹(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則人民幣升值壓力將得到緩解。故投資者可繼續關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和PPI等反映通脹的指標,這些指標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未來人民幣的升值速度。
⑧ 用微觀經濟學分析近期人民幣匯率問題
不太清楚你微觀要的是哪個方面的,大概給你兩個:
勞動力市場:匯率增高,出口減少,進口增加:國內勞動力需求減少(這個是雙重影響)。
消費品市場:匯率增高,進口產品價格下降,國內產品銷售量降低(價格不變,因為固定資產和人工費用不變),投資額,生產總值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