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班主任德育論文:淺談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下面談談本人對小...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鼓勵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自覺遵守紀律,養成良好的習慣,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是我們學校教育的一個新的重要課題。下面談談本人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具體做法: 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讓學生從小懂得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只有從小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長大後才能不辜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自己的勉勵和期望,堅持周一升國旗儀式,讓學生從庄嚴的國歌聲中和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的鼓舞下增添為祖國、為人民作貢獻的緊迫感和使命感;課余聘請老紅軍和校外輔導員講述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體會祖國創業的艱辛不易,讓學生從小自覺地崇敬英雄,自覺地向英雄人物靠攏,時刻不忘長大後立志報效祖國,為人民貢獻自己的青春和才華。 二、對學生進行愛的情感教育 「只要人人都奉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人間」。從小培養愛的情感,可使同學之間、家庭之間、師生之間充滿愛的氛圍,增強親情、友情,增強凝聚力和團結精神。平時可以從一件小事做起:讓學生做件讓父母高興的事、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幫助差生補課、讓學生親手為老師端上一杯熱茶。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同學之間的真誠,而師生之間的融洽和諧,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三、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習慣教育 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能造就人才、助人成功;不良的生活習慣則能埋沒人才、毀人一生。為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行正確行為習慣教育,平時要求學生自覺從《小學生手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來嚴格要求自己、規范自己。具體做法為:一要禮貌待人;二要團*結同學;三要尊敬師長;四要助人為樂。一爭做好人好事;二爭說真話;三爭做三好全優。及時開展例如上述。「四要三爭」的行為教育活動,在學生中間引進競爭激勵機制,相互監督,互評互學,短期內可使學生中間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美好的道德風尚蔚然成風,從而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良好行為習慣,有益於學生的健康發展。 四、對學生進行從小胸懷大志的理想教育 平時讓學生閱讀張衡、毛澤東、周恩來、魯迅、愛迪生等古今中外名人的書籍畫冊,從名人的成長經歷中汲取力量、感受心靈、時刻對比,從而使自己幼小的心靈受到震撼,得到勉勵和啟示,平時要教育學生特別注意理想和實際相結合,切不可好高*騖遠、華而不實。讓學生在逐步實現自己遠大理想的大目標中不斷設立相應的階段性小目標,讓他們懂得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地扎扎實實地去做,才能不斷克服許多外在困難,不斷戰勝自私、驕傲、懦弱等內在「障礙」,不斷地超越自我,才能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內涵」。 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可讓學生在作文中寫出自己的理想是什麼,應如何去做。教育學生只有真正實現了遠大理想,才能更多、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那才是真正的英雄。瓦特從茶壺蓋上受到啟示發明的蒸汽機。張衡因翻遍了無數的*書籍才探索出救國救民的真諦。告知學生:遠大的目標,偉大的理想不是虛無縹緲的,只有從小事物做起,從自己感興趣的那點事做起,你注重了持之以恆,你下決心去踏踏實實的做了,那麼你一定能成功。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兒童是人類的希望,現在的兒童將是二十一世紀的生力軍,肩負著歷史的重任,只有從小注重了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優秀的道德品質,樹立遠大的理想,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長,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❷ 《德育論文怎麼寫》
一、指導思想:
以創建「中小學行為規范示範校」為載體,以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為重點,切實加強珍惜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營造良好育人氛圍,努力構建「和諧德育」。
二、工作目標:
德育工作是全面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擺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本學期的德育工作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加強德育隊伍建設,營造全員育人氛圍
加強校園德育環境建設。
一是要加強德育工作領導。成立校長室、德育處、少先隊以及年級組為德育領導核心小組,保障德育工作領導作用。二是要花大力氣建設好一支堅強有力的班主任隊伍和全員抓德育的思想工作隊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教育者,做到隨時、隨地、隨人、隨事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堅持說教與身教相結合的教育思想,堅持教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三位一體。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gh85d81wZGWZuqjPdz80ZA
❸ 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探討
近幾年來,在小學教育教育中正在開展新課程教育改革,並且已經把提高班主任德育實效推到最高處。小學教育教育改革不僅是要改變班主任德育的目標,由傳統的知識學習目標轉變為能力培養目標,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有效的班主任德育改革改變傳統的班主任德育模式落後的低效的德育現狀,促進課堂教育的有效性和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在新課程教育的課堂上實現高效的教育活動。只有在高效的教育活動中學生才能夠獲得更加多的知識並獲得能力的成長。
我們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必須要考慮的實際問題就是怎樣才能有效的提高班主任德育的實際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在實際小學班主任德育中,我們發現傳統的班主任德育理念指導教育活動是不能有效的提高班主任德育效率的。這是因為,傳統的班主任德育理念強調班主任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自身感受,在課堂教育中強調學生的接受性學習,導致學生的學習沒有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這樣的課堂教育是低效的。所以,要想在日常班主任德育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必須要轉變班主任德育觀念,用新型班主任德育理念指導自己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才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為此我們必須在班主任德育中實施激勵策略,這樣才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自主參與德育。在如何運用激勵策略實施有效班主任德育的過程中,我也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下面我就結合這幾年來在小學班主任德育中實施激勵策略的幾點做法,談一談我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❹ 如何將德育工作進行得更有效的論文
如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我國歷來重視德育教育,但是顯而易見的是,我們的德育教育實效性不大,效果不能令人滿意,原因固然是復雜的。在德育的內容和目標上,存在著「重大節,輕小德」傾向,缺乏層次性與可操作性。因此,新的德育工作,要更加重視德育教育,做到高要求,低起點,讓德育教育真正具有實效性。人的良好道德品質的生成,一方面需要現代德育把人類在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傳統美德作為道德內容傳授給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必須引導人們自覺地加強德育養成。下面,本人談一談新時期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
一、德育教育要適應時代的需要(與時俱進)。
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進入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碰撞的時代,當代中學生作為對社會反映最敏感的群體,他們的道德現狀必然要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著徹頭徹尾的主觀性和純粹的利己性的時候,把利益提升為人類的紐帶,就必然會造成普遍的分散狀態,必然會使人們只管自己,彼此隔絕,使人類變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受到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中學生也難以抵禦社會中的各種負面影響,難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從而導致與社會主流道德的背離現象。如果我們的德育教育還是過去的老一套,那是適應不了時代發展的。
而德育工作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必須推進德育教學改革,豐富和完善德育教學方式。在講授德育課時,要正面教學為主,同時聯系社會實際,提出問題,在學生中展開討論。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運用多媒體教學軟體、網路技術等形式圖文並茂地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攝取較多的知識和信息。例如,學校一直在教育學生要做到「明禮誠信」,但觸目所及的誠信缺失現象比比皆是:考試作弊,說謊,人際關系虛假等等。
學生誠信缺失不僅指其經濟失信行為。還包括在生活、學習中違反道德或犯有嚴重過錯的行為。利用課堂教學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政治經濟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誠信」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行為規范,是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基本素質要求,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這就要求我們的年青一代養成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的習慣,市場經濟對人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誠信」,誠信也是民法當中的「帝王條款」。誠實信用原則是社會經濟發展到商品經濟階段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體現了人們在商品交易中的價值追求。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商業上的投機,欺詐所造成的後果也越來越嚴重。教會學生講「真誠」,講「信用」,我們年青的一代做到了「誠信」,那麼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可能健康地發展。我們的經濟才能繁榮,一個講「無商不奸」的社會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繁榮的經濟的。再如,現代市場經濟需要合作精神,需要良好的交往能力,就必須培養學生具有和諧、真誠的人際關系。這一切都有待於我們去探索,去研究,使我們的德育教育真正做到適合時代,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我認為,不光要在學校內開設德育教育必修課程,還要給學生建立起個人檔案,及時掌握學生在校的德育教育情況。
二、通過課堂教學滲透道德教育
學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道德教育工作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校教育的核心。但是,學校現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忽視了將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貫徹到學校全部課程的教學和各項工作中去,沒有注意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當中去,缺乏社會實踐,致使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孤軍奮戰」,與其他學科的教育彼此獨立,達不到預期的德育綜合目的。「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來,各科教師應該在德育滲透方面積極探索、努力實踐,根據各學科特點、學生年齡特點以及學校各年級傳統美德特色德育教育論文主題,各自形成了一套滲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如:文學類教師結合教學的思想內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發學生情感,創設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學生,培養學生自信心,教會學生做人。計算機專業課培養學生愛護機房設備,遵守機房規則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機使用道德;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服務專業課注重了課前、課間、下課前的准備、服務等的培訓,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意識。數學課上教師通過數學課上教師通過向學生傳授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在數學發展史上的燦爛歷史,使學生在學習中增強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時在教學中通過「問題——解決」的模式,培養學生沉著堅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難、不怕艱苦的心理品質。通過各個學科的相互滲透,使德育教育努力做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三、學校與家庭、社會形成合力,齊抓共管
學校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不能脫離社會,忽視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師生之間的關系,父母對子女的啟示和引導、社會對道德評價和認同,都會對學生的道德觀念形成和能力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學校要根據社會需要,幫助學生了解和理解道德要求,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初步具有道德判斷和道德推理能力;根據家庭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和職業道德品質。社會和家庭在學生公共道德培養和道德養成方面負有重要責任,尤其是家庭,對獨生子女的個性品格和道德情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我認為可以在學校各系部建立一份學生家長聯系檔案,輔導員,班主任定期與學生家長溝通。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共抓共管,道德教育才會卓有成效。
四、注重在日常管理中滲透道德教育
學校要營造一個文明、衛生、優美、高雅的學習生活環境,努力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要重視養成教育。養成教育羲在「教養」,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不是一次教育就可以奏效的,在這里如何把「外壓」變為「內化」,使我們的教育真正轉化為學生自覺的行為,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筆者認為注重「量化管理」才能使養成教育具有實效性和可操作性。
量化管理原來是經濟管理中的一種方法。葉聖陶說:「無論是改掉學生身上的一個壞習慣,在一開始都要以一定的壓力來強制。」量化管理就是在外力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強化的措施。量化管理就是充分利用「外壓」,使學生從不自覺到自覺,最終變「外壓」為「內化」,讓學生做到自我管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的校規校紀是學生應遵守的起碼規范,它包含宏觀和微觀的德育內容。如: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早退,就要通過點名、登記,按次數做出相應的處罰,又如:要學生養成不亂扔果皮紙屑的習慣。可以由學校組織檢查每班的教室和寢室,根據情況進行打分,對班級及學生進行相應的處理,以促進學生養成講究衛生的習慣。我們還可以通過班會主題活動,社團活動,用競賽、評比、等活動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比如以「八榮八恥」主題,搜集材料,辦板報。同時,學校應加強對精品社團的指導,倡導、繁榮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學生追求健康的文化味。
德育教育論文的確是一篇大文章,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探索、研究。新時期的養成教育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既要教育學生做勤勞、孝順、忍讓等傳統美德的人,又要讓他們成為一個有效益與競爭、開放與創新、民主與法制等觀念的現代人。要處理好這一關系,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接合實際,堅持以德治校,進行探索、改進、創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