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常見的寫作手法有哪6種
常見的寫作手法: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側面結合、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托物寓意、詠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1、卒章顯志
在文章結尾時,用一兩句話點明中心、主題的手法就叫卒章顯志,也叫「篇末點題」,「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題、中心。「卒」為完畢。恰當運用這種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結構美,有「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
2、象徵
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征事的藝術表現手法叫象徵。象徵的表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想,耐人尋味,使人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能給人以簡練、形象的實感,能表達真摯的感情。
3、插敘
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回憶或故事的敘述方法。
4、寓情於景
寓情於景屬於表現手法。是記敘中的抒情的一種。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5、點面結合
點面結合,是一種表現手法,指的就是詳寫和略寫的相結合。所謂「點」,指的是對某個事物或多個事物的詳細描寫;所謂「面」,指的是多個事物的概括描寫。
6、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所謂托物言志,也稱寄意於物,是指詩人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摹客觀上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1)思和志的寫作方法是什麼啊擴展閱讀:
八種常見的修辭格: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常用的表達技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徵,諷喻等。
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說明。
❷ 常見的「寫作方法」有哪些
1、擬人法
把動物比擬成人要注意找出動物的特徵與人相似之處,並進行細致的描繪。把動物比擬成人,首先要從整體上把它比擬成人,然後找出局部相似之處。這樣,我們讀了以後才能有整體感。如果只抓住局部進行比擬,容易顯得不倫不類,不易讀者想像。把動物比擬成人,也用於動物動作的描寫。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動想像動物動作的目的。
2、化動法
想像物品的動態要與靜態描寫相結合,這樣才能相映成趣。文章從描寫靜態轉入想像動態或從動態轉入想像靜態,描寫要交代清楚,否則會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像的物品動態要符合物品的特點,使人讀了可信。
3、說明法
採用說明法描寫物品時,首先要真實地說明它的特點,其次要抓住重點來說明。例如對物品的各部分進行說明時,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質地;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特點;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作用。此外說明物品的歷史、特點或用途時要圍繞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遠。
4、運用五覺法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顏色、形狀;耳朵可以聽到各樣的聲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頭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澀;皮膚可以感知物品的軟硬、冷熱。
我們描寫物品時,可以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的感受來寫物品的特點。採用「五覺」法來描寫物品,要注意圍繞物品最主要的特點寫,切忌支離破碎。此外,還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描述。
5、借景抒情法
藉助客觀外界景物的描寫來抒發作者的主觀感情的寫作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應,互相交融,互相依託,從而創造一種物我一體的藝術境界,完善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極強的感染力,可以與讀者中有我的感受。
6、托物言志法
採用托物言志法寫的文章的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徵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物品」與「感情」的內在聯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點要與自己的志向和意願有某種相同點和相似點。其次,描述時,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點為核心。物品要能表達自己的意願。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徵等。
7、物品自述法
物品自述法是採用第一人稱來描述物品,因此要找物品中具有「人」特點的角度進行描寫。在具體描寫時,要注意准確地把握物品的特徵,做到人格化後的物品既體現了人的特點,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點,物品顯得形象生動,吸引讀者的興趣,可鮮明地表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質特點,物品描寫則顯真實自然。
8、遠眺近看法
建築物可以遠眺,也可以近看。遠眺建築物,可以得到建築物整體印象,看清楚建築物的整體輪廓。但是,遠眺不可能看清各個部分的具體情況,但是對建築物在空間的位置,缺乏一種整體感,往往有一葉障目的感覺。我們描寫建築物時,把遠眺和近看的結果結合起來寫,可以使讀者對建築物的整體和各部分情況有詳細的了解,從而獲得完整的印象。
9、內外結合法
從外面看建築物,主要了解建築物的輪廓,使讀者對建築物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從內部看建築物,主要了解建築物的構造,因此要作詳細的介紹。
從外面觀察建築物要著重從整體上進行描寫,切忌寫得支離破碎。從內部觀察建築物要細致,因此要按方位順序依次進行介紹,這樣才能條理清楚,讀者也看得明白。採用內外結合法描寫建築物,要注意採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法。
10、移步換形法
採用移步換形的方法描寫建築物,可以不斷地變換立足點和觀察點,對建築物進行多方面的觀察描寫。同一個建築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樣的。
因此採用移步換形法描寫建築物首先要把觀察點和立足點交代清楚,使讀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築物形象是從哪一個角度看到的。否則,容易把讀者搞糊塗了。
其次,採用移步換形法描寫建築物時,一定要抓住建築物的最主要的特徵來寫。如果採用面面俱到的方法來描寫,文章容易變成一本流水賬。
❸ 寫作手法是什麼
表現手法
托(襯托)、對比、對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揚先抑。(聯想、想
象)寓情於景、融情入景、諷刺、象徵、聯想、想像、以小見大、類比
象徵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
表現某種概念、
思想和感情的藝術
手法。
象徵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
可以藉助讀者的想像和聯想把
它們
聯系起來。例如蠟燭,光明磊落,焚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具體形象,可以
使我們聯想到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蠟燭是舍己為人的象徵。
什麼是象徵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麼區別?
象徵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
念、
思想或感情的藝術手法。
只用於表示有關人類品質或人類組織的性質,
一般
適用於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於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質,
一般的比喻,
其喻體分散在全篇文
章中
什麼是以小見大的方法
就是採用小的事情來表現大的主題的寫作方法
,
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
.
比方說
,
要你寫一個以生命為話題的文章
,
如果你總是談什
么生命的意義之類的
,
這就很難去
寫好
.
而採用以小見大的方法卻可以繞過這些
說教
,
給人以更生動可感的形象
,
如寫與病魔作斗爭的中學生
,
如寫時時刻刻給予
你關心的父母
,
如寫下崗工人的努力
等等
,
你可以藉助具體的形象來給生命著色
,
象語文課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這樣細小的生物;
《白蝴喋之戀》就是以
一隻小小的蝴蝶來對生命進行探討。采
用這種以小見大的辦法,這樣在你的筆
下
,
就會有五彩的生命了
.
再比方寫愛國
,
你可以寫一個小學生對紅旗的愛護,
看到
別人對紅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
那一般在什麼情況下採用這種方法呢
?
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話題時
就可以採用
(
就是當你感覺到你要寫的觀點和你政治書上的觀點相同
),
如
"
人生觀
""
價值
"
等等啊
.
採用這種辦法應注意的是
:
一是要注意你所選擇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
觀點有相似性
,
能統一起來
.
二是要注意運用小的材料的過程中注意不要動不動就
跑出來發議論
.
三是要注意運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麼是聯想和想像?
聯想就是由一種事物想到另一種有關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憶起以
前的有關事物。
例如冬天的早晨,
看見玻璃上的霜花,
就會想起美麗的孔雀開屏;
看見老花
鏡,就會想起奶奶給自己縫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見卷面上鮮紅的墨水
跡,
就想起老師為同學們補課批改作業的情景;
看見昔日的照片,
就想起游山玩
水的快樂時光;
看見一本舊書,就想起與同學相處的一件往事
……
這些現象,
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們把這些內容寫進作文里,就會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再說想像。想像與聯想就像一對親兄弟,它們相似卻不相同。它們的相
似點都是想,
聯想是想起關聯的事,
而想像則是重新組合編排頭腦中的形象、
材
料,創造出新的內容來。
什麼是渲染?什麼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顏色烘染物象,分出陰陽向背,增加質感和立體感,
加強藝術效果,亦可作
「
設色
」
解。清代惲壽平謂:
「
俗人論畫,皆以設色為易,豈
知渲染極
難,畫至著色,加入爐篝,重加鍛煉,火候稍差,前功盡棄。
」
烘托是
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輪廓渲染襯托,
使其明顯突出。
如烘雲托月,
以及畫雪
景、雨景、霧
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鳥和白描人物等,一般採用外罩、圍
染的烘托方法。
類比是一種推理的方法,是根據兩種事物在某些特徵上的相似,作出他
們在其他特徵上也可能相似的結論。
這是
《現代漢語詞典》
中的說法,
並舉例說:
「
如光和影
都是直線傳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擾現象等,由於聲呈波動狀態,
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動狀態。
」
我認為這一說法是正確的。實際運用過程中卻有很
多人(包括教
材)誤以為類比就是同類相比,其不謬哉!
「
同類相比
」
是什麼?
請看
《現代漢語詞典》
關於
「
比較
」
的解釋:
「
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同類事務辨別異
同或高下。
」
原來如此!
什麼是諷刺
?
「
用譏刺和嘲諷筆法描寫敵對的或落後的事物
,
有時用誇張的手法加以暴
露
,
以達到貶斥、否定的效果。
」
這種表現手法
,
即為諷刺。用諷刺和嘲諷的筆法針
對敵人或者落後、錯誤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時用誇張的手法加以暴露,以達到
貶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掌握托物言志的寫法。
兩篇文章都採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前者借
「
陋室
」
抒發作者的情懷,借物
突出志向。文章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
「
陋室
」
,引出文章主旨
「
惟吾德馨
」
,
表明
「
陋室
」
也具有
「
名
」
與
「
靈
」
的性質。然後描寫陋室環境景色幽雅,交往人的高
雅,
主人的生活情趣閑適,
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風貌,
表現作者怡然自得的心
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既突出主人
「
德馨
」
,又表明
「
陋室
」
不陋。最後以諸葛
廬、
子雲亭類比陋室,
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況,
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
和抱負。引用孔子的話結尾,隱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說明
「
有德者居之,則陋室
不陋
」
,突出
「
惟吾德馨
」「
陋室不陋
」
。
《愛蓮說》
中作者以蓮花自況,
借對蓮花形象的描繪,
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
從生長環境,寫她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
的質朴;從體態、香氣方面,
寫她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的正直,寫她
「
香遠益清
」
的芳香;從風度方面,寫她
「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
的清高。這種描寫,是將蓮人格化,是把她作為
一
種高貴品質的象徵,贊美她是
「
花之君子
」
。作者托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
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
托物言志
」
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
志趣。如於謙的《石灰吟》,詩人借物詠懷,通過開採石頭燒成石灰的過程及結
果,抒發
了自己不畏艱難困苦的堅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潔思想。又如《白楊
禮贊》《松樹的風格》《病梅館記》等都是出色運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
借景抒情
」
是指藉助於描繪景物而抒發感情,感情寓於寫景之中。如魯迅
《故鄉》開頭一段,作者並沒有直接抒發
「
我
」
的悲涼心情,而是通過生動的景物
描寫來表達
「
我
」
當時的心境:壓抑、窒悶、悲涼。借景抒情的例子數不勝數,如
《風景談》《荷塘月色》等。
二者有相同點。師生,都是間接抒情,不同於直抒胸臆。他們藉助於敘
述、描寫、和議論的方式來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觀化、具體化、形象化,易於
被人理解接
受。其次,它們都可以使用象徵、變形等藝術手法和比喻、排比、
誇張、擬人等修辭方法,以增強藝術感染力。它們的不同之處在於:第一、
「
托
物言志
」
是通過詠
物來抒情,常常藉助於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
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這些
「
物
」
不是
「
景
」
,詠物不是寫景。
「
借
景抒情
」
是藉助
寫景來抒情,或景中含情,時時流露;或情寓景中,蘊而不露。
這里的
「
景
」
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
第二、
「
托物言志
」
中的
「
志
」
,含義
很廣,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愛好、願望、要求等。
「
借景抒情
」
中的
「
情
」
,
專指熱愛、憎惡、贊美、鞭撻、快樂、悲
傷等感情。
第三、
「
托物言志
」
不內容
產生意境,
作者的某種感情、
志向通過與之相關的實物傳達出來,
即達到寫作目
的,可以敘述和議論。
「
借景抒情
」
要求達到思與境諧,
情與景會,寓情於景,
情景相生,內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結合的有立體感的審美意境
.??
「
托物言
志
」
和
「
托物寓意
」
有什麼區別?答:
「
托物言志
」
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託在對某
種物的記敘、描寫之中。比如
「
愛蓮說
」
。
「
托物寓意
」
是把一個深
刻的道理通過對
某一物的記敘、描寫、議論等表達出來。比如
「
白楊禮贊
」
和一些寓言故事。二者
的區別在於一個是表達自己的看法,個人的情趣,一個是講一個公
認的道理。
白描,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
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
是指抓住事物
的特徵,
以質朴的文字,
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白描用於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
白描用於寫景,只
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
於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畢現,生動形象。
寫作手法
指寫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藝術表現手法,
包括表達方式、
修辭手法、
表現手法等方
面
表達方式常見的有五種: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修辭手法種類很多,
但中學階段只需要掌握常見的幾種,
其它較少見的了解就可
以了。
以下幾種大家應該熟悉的: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高中階段應了解博喻),
借代,誇張,對偶,比擬(擬人、擬物),排比,設問,反問。其它的互文,
起興等在文言文中用得較多,也可以了解一下。
表現手法較多,較復雜,下面都是常見的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徵、對比、襯托、抑揚、前後照應、正面側面描寫、虛實結合、
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於景。
另外還有不少,譬如渲染、動靜、創設意境、用典等。由於分類眾多,筆者未作
❹ 寫作手法中的「先抑後楊,托物言志」是什麼意思啊
先抑後揚,也叫欲揚先抑,是一種寫作手法,指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諷的態度盡力去貶低或否定它的一種構思方法。運用此種構思法要注意抑少揚多,揚能壓抑。
先寫壞的,後寫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來襯托。 前後形成鮮明對比,使文章更精彩, 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如茅盾《白楊禮贊》,要寫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開篇先寫它的生長環境——黃土高原的的「單調」,使人懨懨欲睡,這是抑,突然看到挺拔的白楊,使人精神為之一振,這是揚;楊朔《荔枝蜜》先寫自己不喜愛蜜蜂都後來贊美蜜蜂,也屬於欲揚先抑;小思《蟬》先寫蟬鳴煩人以及蟬的弱小,後寫蟬的生命雖短暫非常有意義,使作者敬佩。小說中寫人也可以先貶後褒,同屬於此。
托物言志,即將個人之「志」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於是,這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者。作者的個人之「志」,藉助於這個具體之「物」,表達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歲寒三友,常用於表示高潔的志向;「泥土」常用於抒發謙遜的情懷;「蠟燭」常用於頌揚無私奉獻的精神。
「托」借、假託的意思,可以從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來描述物表現志。通過描繪具體事物的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多用於詩歌、散文創作)。
❺ 寫作手法有哪些
寫作手法包括表達方式、寫作方法、修辭手法等。
運用「五覺」法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顏色、形狀;耳朵可以聽到各樣的聲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頭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澀;皮膚可以感知物品的軟硬、冷熱。
我們描寫物品時,可以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的感受來寫物品的特點。
採用「五覺」法來描寫物品,要注意圍繞物品最主要的特點寫,切忌支離破碎。此 外,還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描述。
借物抒情法
借物抒情要求我們在描寫物品時,把感情寄託於對事物的愛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
運用借物抒情的方法,關鍵是找准物品的特點與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鳴的地方,使物品與感情相統一,使感情有所依託。
托物言志法
採用托物言志法寫的文章的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徵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物品」與「感 情」的內在聯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點要與自己的志向和意願有某種相同點和相似點。其次,描述時,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點為核心。物品要能表達自己的意願。
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徵等。
物品自述法
物品自述法是採用第一人稱來描述物品。因此要物品具有人的特點,就需在具體描寫時,保存物的本質特點,物品描寫則顯真實自然。
注意准確地把握物品的特徵,做到人格化後的物品既體現了人的特點。這樣又不失去物的本色,還讓物品具有人的特點,使物品顯得形象生動,吸引讀者的興趣,鮮明地表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質特點,物品描寫則顯真實自然。
三江並流法
這種手法的文章除了在開頭、結尾之外的主體部分中,用三個反問段落作為文章的主題部分,圍繞主旨並列展開。
一般來說,主體部分每個段落的開頭句為段落的中心句,且這些段落的中心句在結構上要基本相同或相近,最好能在段與段之間形成排比之勢,這樣能使文章文意清楚、層次分明。
就是「三江並流法」。 段落與段落之間要有緊密的關系。一般來說,有橫向和縱向兩種聯系。橫向聯系就是將幾個人或幾件事聯系起來共同演繹一個主題,或者將一個人或一件事通過幾個側面來演繹共同的主旨;縱向聯系就是對所寫的人或事向剝筍一般地層層深入,不斷挖掘,從而挖掘出文章的主題。
三江並流法」中的「江」,就是作文表現主旨的材料,這些材料的選擇應該服從並服務於文章的中心。這種寫法的結構有些像總分總,然每個段落的開頭結構必須一致。段落的結尾要有一個小結,並結構也要一致。開頭段落的話最好採用排比或比喻的修辭方法。
❻ 誰能把八種寫作手法區分方法給我啊
以小見大 在寫作中對形象進行強調、取捨、濃縮,以獨到的想像抓住一點或一個局部加以集中描寫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達主題思想。這種藝術處理以一點觀全面,以小見大,從不全到全的表現手法,給寫作者帶來了很大的靈活性和無限的表現力,同時為接受者提供了廣闊的想像空間,獲得生動的情趣和豐富的聯想。 以小見大中的「小」,是描寫的焦點,它既是寫作創意的濃縮和生發,也是寫作者匠心獨具的安排,因為它已不是一般意義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勝大的高度提煉的產物,是簡潔的刻意追求。
對比,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和對立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的表現手法。對比是把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寫作中的對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現象和過程中矛盾的雙方,安置在一定條件下,使之集中在一個完整的藝術統一體中,形成相輔相成的比照和呼應關系。運用這種手法,有利於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徵,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托物言志就是通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願。 採用托物言志法寫的文章的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徵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物品」與「感情」的內在聯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點要與自己的志向和意願有某種相同點和相似點。其次,描述時,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點為核心。物品要能表達自己的意願。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徵等。
寫景抒情又稱寓情於景,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通過景物來抒情。它的特點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在文章中只寫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寫代替感情抒發,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如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通過對花鳥草木的描寫來抒發亡國的憂憤、離散的感傷。在寫作中,抒情而不直寫情,繪景而不止寫景,借景抒情,情以景興,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蘊藉悠遠,情豐意密,深切動人
借物抒情要求我們在描寫物品時,把感情寄託於對事物的愛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運用借物抒情的方法,關鍵是找准物品的特點與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鳴的地方,使物品與感情相統一,使感情有所依託。
以物喻人 將人比作某物,來表達某種看法或感情,如將自己比作梅花來表達自己的傲骨和高潔
欲揚先抑在作文中,採用這種手法,先表達對所描寫的事物或人的不滿之情。然後,一般來說,總是在一兩件小事中,突然轉變了看法。但在轉變過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這種手法的好處是,能夠很好的表達出作者充沛的感情。
象徵象徵手法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藉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徵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恰當地運用象徵手法,可以某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化為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賦予文章以深意,從而給讀者留下咀嚼回味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