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繼承與創新相統一的研究方法

繼承與創新相統一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16 13:07:46

㈠ 科學技術研究的創新思維方法有哪些

科學技術研究的創新思維方法:
1、思維的收斂性與發散性
(一)收斂思維特性:收斂思維特性是使思維始終集中於同一方向,使思維條理化、簡明化、邏輯化、規律化,收斂思維特性又稱「聚合思維」、「求同思維」或「集中思維」特性。收斂思維志在取得結果。
(二)發散思維特性:發散思維特性是指從一個目標出發,沿著各種不同的途徑去思考,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特性,與收斂思維特性相對。又稱「放射思維」、「求異思維」或「擴散思維」特性。發散思維特性是創造性思維最重要的特點之一。
(三)思維的收斂與發散:只發散,不收斂,勞而無功;只收斂,不發散,沒有創造。只重視其中一個,便可能走向形而上學思維。若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則具有辯證思維的特點。兩者是對立的統一,具有互補性,不可偏廢。需要在兩者之間保持思維的張力,在收斂中注意發散,在發散中注意收斂。
2、思維的邏輯性與非邏輯性
(一)創造性思維的特性:創造是科學研究和技術發明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創造性思維不是在所有辯證思維和科學研究方法之外的獨立的一種思維形式或方法,是能夠提出創見的思維,與一般性思維相比,是在思維特徵方面不刻板,組合各種思維、靈活調用思維的特性。
創造性思維的特點是思維方向的求異性、思維結構的靈活性、思維進程的飛躍性、思維效果的整體性、思維表達的新穎性等。 創造性思維特別注重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辯證統一、抽 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辯證統一。
(二)創造性思維的邏輯性:創造性思維的邏輯性,是指其過程中包括演繹、類比推理、歸納等。在邏輯思維方面,類比推理在科學發現與創造方面的作用很大。 類比推理是根據兩類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類似或同一,推斷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類似或同一的邏輯思維方法。類比推理是或然性推理。類比推理常常是科學技術研究從已知跨越到未知的橋梁。
(三)創造性思維的非邏輯性:創造性思維的非邏輯思維形式主要有:聯想、想像、隱喻靈感、直覺與頓悟等。
在非邏輯思維方面,想像對於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的作用很大。直覺和頓悟在創造成果突現方面尤其突出。
想像,是對過去存儲在大腦中的知識、經驗、方法進行重新組合的思維活動,它可以把這種大腦中的知識、方法的暫時思維組合,與現存研究對象通過某種形式關聯起來,形成新的聯想。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想像常常觸發「靈感」,做出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 非邏輯思維開拓思路,邏輯思維整理思路,完成創新的理性建構。在非邏輯思維之前也有邏輯思維(如比較、分類、歸納等),為非邏輯思維做了鋪墊准備。 3直覺思維與頓悟思維
直覺與頓悟思維是兩種創造性很強的非邏輯思維特性。
(一)直覺
直覺是指不以人類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維特性,它是基於人類的職業、閱歷、知識和本能存在的一種思維特性。直覺具有直接性、迅捷性、或然性等特性。
(二)頓悟
頓悟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特性和狀態,指當思考某個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時,在某種時刻突然獲得解決問題的豁然開朗的狀態。頓悟有突發性、誘發性、偶然性、極度快樂或豁然開朗等特性。

㈡ 怎樣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繼承為創新奠定基礎,創新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改革發展。
繼承不是墨守成規,而是加以合理的取捨,創新也不是舍棄傳統,而是對原有事物合理部分的發揚光大。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應立足於「繼承」,著力於「創新」。使批判繼承與發展創新有機統一起來,特別是在當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經濟一體化浪潮越發洶涌之際,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利用、傳承與變遷、創新與調適成為民族研究與工作中的重大課題。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能夠體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演進的自覺水平。

如何理解科學繼承與創新的辯證關系

在科學技術的發展模式及動力問題上,馬克思主義認為,科學發展在總體趨勢上表現為繼承與創新的統一。繼承:是科學技術發展中的量變,它可使科學知識延續、擴大和加深。科學是個開放系統,它在時間上有繼承性,在空間上有積累性。只有繼承已發現的科學事實、已有理論中的正確東西,科學才能發展、不斷完善。創新:是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出現新的飛躍,引起科學發展中的質變。創新是繼承的必然趨勢和目的。
在縱向上,科學發展表現為漸進與飛躍的統一。科學發展的漸進形式就是科學進化的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學規范、框架之內科學理論的推廣、局部新規律的發現,原有理論的局部修正和深化等。科學發展的飛躍形式就是科學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學基礎規律的新發現,科學新的大綜合,原有理論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論體系的建立等。
在橫向上,科學發展表現為分化與綜合的統一。分化是指事物向不同的方向發展、變化,或統一的事物變成分裂的事物;綜合則是指不同種類、不同性質的事物組合在一起。20世紀以來,自然科學發展的突出特點就是在高速分化的基礎上的高度綜合,當代產生的新興學科大部分是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它們都兼有分化和綜合的雙重功能。分析就是研究,綜合就是創造。
在總體趨勢上,科學發展表現為繼承與創新的統一。繼承是科學技術發展中的量變,它可使科學知識延續、擴大和加深。科學是個開放系統,它在時間上有繼承性,在空間上有積累性。只有繼承已發現的科學事實、已有理論中的正確東西,科學才能發展,不斷完善,繼續前進。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才能使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出現新的飛躍,引起科學發展中的質變。創新是繼承的必然趨勢和目的。

㈣ 農村黨支部建設如何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原則

繼承與創新是任何事物、任何組織發展進步的共同規律,農村黨支部建設也不例外。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農村黨支部建設面臨著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如勞動力的大量流動,對黨的組織設置和流動黨員的管理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再如農村各種新經濟組織的建立和社會組織的日益增多,對如何做好在這些組織中發展黨員以及對這些組織中的黨員管理問題提出了新要求。再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對農村黨支部如何有效地開展黨組織活動、保證黨組織生活的正常化的問題提出了新要求。又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按照價值規律辦事的市場經濟原則,對黨員如何處理好執行現行政策與堅持共產黨人的遠大理想、等價交換與堅持黨的大公無私原則的關系等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過去在農村黨支部建設上創造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仍然要堅持,並結合新的實際加以運用。但是,也不能只去固守老的一套辦法,必須以改革的精神在實踐中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探索新規律,運用新方法,創造新經驗。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村黨支部建設在改進中加強,在轉變中適應,在發展中提高。

㈤ 繼承給創新帶來的影響

繼承即是取捨,創新即是揚棄。繼承與創新存在辯證之關系,繼承與創新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繼承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繼承的發展,兩者緊密聯系,既對立又統一。應當堅持在繼承中發展,在進取中創新。不善於繼承,沒有創新的基礎;不善於創新,缺乏繼承的活力。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往往是最好的繼承。


一、繼承與創新之辯證關系

所謂繼承也就是指對原有事物中合理部分的接續,是否定中的肯定,克服中的保留,是「取捨」。

所謂創新也就是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轉變,是「舊質」向「新質」的飛躍,是「揚棄」。

兩者之間是內在的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系。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滲透,並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表現為繼承-創新-再繼承的循環往復,構成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和永恆運動的前進過程。繼承與創新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繼承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繼承的發展,兩者緊密聯系,既對立又統一。

二、正確理解繼承與創新的辯證關系

繼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加以合理的取捨;創新不是離開傳統另搞一套,而是對原有事物合理部分的發揚光大。只創新不繼承,認為以前的經驗和傳統已經完全過時,所以不用繼承;或者只繼承不創新,認為繼承就是「原封不動」,完全照搬老經驗,對新觀念、新事物、新辦法不願接受和嘗試,這兩者都是極端的表現。在實踐過程中,任何對原有事物只繼承不創新的,最終必定是原有事物的難以為續;而任何完全拋開傳統搞創新的,也必定是以失敗告終。

沒有「不變」,沒有繼承,發展就失去了基礎;沒有「變」,沒有創新,發展就失去了活力。因此,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應立足於「繼承」,著力於「創新」。繼承難在如何的合理取捨,對凡是被後人所認可的,被實踐證明是可行的,必須毫不動搖地予以取,反之則舍。但創新是絕對的,發展是無止境的,創新是生生不息的動力。創新的實質就是發展,即新事物代替舊事物。這種「代替」並不是對舊事物的全盤否定,而是對舊事物中合理的、積極的成分加以吸收,同時增添舊事物根本沒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內容。因此,既要對傳統的經驗批判繼承,又要根據新的實踐要求不斷發展創新,使批判繼承與發展創新有機統一起來。在工作和學習中要勇於面對現實,研究探索,想別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解決前人解決不了的問題。

繼承不是泥古不化,生搬硬套,機械模仿。繼承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但創新不能割斷歷史,創新首先要繼承。繼承不能丟掉傳統,不能把傳統看作是老一套陳腐的東西。傳統與創新是皮與毛的關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繼承就沒有創新,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來推陳出新。

事實上,世界上沒有憑空產生出的想像,推進發展,基礎在繼承,關鍵在創新。不善於繼承,沒有創新的基礎;不善於創新,缺乏繼承的活力。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往往是最好的繼承。

㈥ 學術研究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1.努力繼承,勇於創新要研究屈原、《紅樓夢》,必須了解研究的歷史,各種觀點,有關材料。要探討岳飛《滿江紅》的真偽問題,必須了解前人的考證。
2、思想敏銳,善於多向思考,善於發現問題(質疑),敢於提出問題。有時提出新問題,意味著對政治環境、傳統倫理觀念、權威的挑戰。王安石對「孟嘗君養士」的質疑,對「藺相如」的質疑。沈括根據觀察到的岩石上的鵝卵石、蚌化石,提出海陸變遷問題。
3.以新的理論、觀念、思維方式觀照和評判問題
4、探索創新,提出新的見解常見的情況
(1)綜合,發揮,深入前人的意見
(2)補充前人不足或遺漏之處,闡明自己新的發現
(3)開拓前人未曾涉及的領域,填補空白
(4)糾正前人失誤,推翻錯誤結論,或對某些貌似公正的「通說」進行糾謬
(5)對不同意見進行辨析,參與討論爭鳴
(6)標新立異,提出與眾不同的獨到見解

閱讀全文

與繼承與創新相統一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塑料薄膜吸水率檢測方法 瀏覽:662
植物中葯的鑒別方法 瀏覽:143
如何練習口才方法 瀏覽:409
裸色隔離霜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771
玻璃水種真假的鑒別方法 瀏覽:599
識字教學方法幼小銜接 瀏覽:826
論文類似於swot的分析方法 瀏覽:964
小腦病變怎樣治療方法 瀏覽:296
自我檢測五官的方法 瀏覽:758
宮燈圖片製作方法 瀏覽:688
油菜花的種植方法和功效 瀏覽:682
用什麼方法可以讓魚到水面吃食 瀏覽:702
戴口罩正確方法 瀏覽:488
iqoo手機網路卡頓嚴重解決方法 瀏覽:204
安裝障礙物的方法 瀏覽:332
硬碟在電腦里的使用方法 瀏覽:957
手機臂帶使用方法 瀏覽:835
櫥櫃門板測量方法 瀏覽:159
通氣還有哪些方法 瀏覽:732
長了口腔潰瘍最快解決方法 瀏覽: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