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石螺如何炒才好吃
1、洗螺 有一個流傳很久的民間辦法。先將田螺石螺放進盛滿清水的盆子里,再把菜刀、鍋鏟等非不銹鋼鐵器插進螺堆。第二天就可以發現這些鐵器上爬滿了螺,不僅盆底沉下一層螺吐出來的泥巴,母螺還產下很多螺崽。如果清理干凈後再重復處理,螺就繼續吐泥下崽。這樣,螺的肚子里便干凈多了。
2、拑螺尾 在這里,向大家介紹一種土製的斬螺工具,簡單非常:用一塊260mm×80mm的結實木板,釘上一塊1.5mm厚的曲尺形鐵板,鐵板的一端高度280mm,分別鑽上三個18、16、14mm的孔,另一端80mm固定在木板上,那麼可根據螺體的大小,把螺尾放進孔內,突出來螺尾尖部位手起刀落。方便、快捷,很快地,數斤螺就「搞掂」。
3、炒螺 A、調料:蒜茸、酸筍、豆豉、紫蘇葉、辣椒油、油、鹽、料酒(少量)、蔥、姜、紅辣椒、青辣椒、小個紅指天椒。 B、製作方法:猛火燒干鍋,下油(約兩大勺。油一定要放得大方,上盤時一個個油亮油亮的),待八成熱下蒜茸、酸筍、豆豉、蔥、姜、紅辣椒、青辣椒、小個紅指天椒一起爆香,然後下洗好瀝乾的田螺爆炒5分鍾(其間要不停翻攪),再放辣椒油、紫蘇葉、鹽、料酒繼續爆炒5分鍾即可上碟。 這里是以酸筍來炒螺。將螺與酸筍一起炒了,再放入自製的辣椒油,最惹味。
吃螺的方法:要有一點技巧,並一點也不文雅,用食指和姆指把螺的尾部放進嘴邊,先吸出其汁,順帶一吮,把螺尾肉用力一拉,這叫「欲擒故縱」,再把螺體轉過來,把頭部放入唇里用力一吸,整個螺肉便丟進口裡,細細品味,味蕾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那鮮美,那甘香,令人總有品不足、嘗不夠似的。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著,各人發出「滋滋」的響聲,俗稱「親嘴」。如同奏起一首獨特的交響曲,那種美妙的樂趣,令人回味無窮。
紫蘇(一種紫色植物的葉子,有特殊的香味。我們那裡以前在菜地里都種,作香料。我認為它有很好的去腥效果)
最關鍵的是要掌握好火候。火候不到,螺肉不熟不進味;火候太過,螺肉又很難吸出來
❷ 石螺怎麼炒裡面才入味
原料:
田螺750克、豬肉200克、料酒適量、鹽適量、生抽適量、剁椒適量、油少許、香蔥碎適量。
1. 把買回來的田螺剪去尾部。
2. 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煮開,把田螺放入鍋中煮5分鍾後撈出。
3. 稍涼後用牙簽把田螺肉挑出來。
4. 把挑出的螺肉切碎。
5. 豬肉洗凈後同樣切成小粒。
6. 把螺肉和豬肉混勻後加入適量料酒,少許鹽,生抽攪拌均勻。
7. 再把拌好的肉塞入洗凈的田螺殼中,蓋上厴。肉不要塞太多,不然吃的時候嘬不出來。
8. 全部完成後放入碗中上面放上剁椒,多少看各人的口味哈,再放少許生抽後放入蒸鍋,水開後大火蒸10分鍾左右即可出鍋,出鍋前上面撒香蔥碎。
9. 咸鮮入味,香辣過癮的剁椒釀肉就可出開吃了。
小竅門:
1、田螺買回來後放入清水中,滴入幾滴油讓它更快地吐盡泥垢。
2、食用螺類食物要煮10分鍾以上,以防止病菌和寄生蟲感染。
3、田螺是高蛋白的食物,腸胃和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建議少吃或不吃。
香辣炒田螺
原料:
田螺500克、青椒3個、紅椒3個、蒜4瓣、薑末3片、豆瓣醬1勺、生抽1勺、料酒1大勺、油適量、鹽適量。
1. 買回來的田螺在家養三天以上, 注意加入幾滴油, 每天換一次水;
2. 處理干凈的田螺用鉗子將尾部去除, 再一次清洗干凈;
3. 燒鍋開水,將去底部的田螺放入鍋中焯煮一、兩分鍾;
4. 撈出備用;
5. 熱鍋涼油, 加入切碎的豆瓣醬進去煸炒;
6. 煸炒出紅油後加入蒜粒和薑末進去爆香;
7. 再加入處理過的田螺進去翻炒;
8. 加入適量的料酒和生抽;
9. 再加入剛沒過食材的水;
10. 加蓋大火燜煮三分鍾;
11. 揭開蓋, 大火收汁, 加入適量的鹽調味;
12. 再加入青紅椒翻炒均勻, 最後待汁收到差不多時關火即可盛入小缽中。
13. 端上桌了。
香辣田螺
原料:
田螺適量、小紅椒適量、泡姜適量、泡蒜適量、泡椒適量、鹽適量、二鍋頭酒適量、胡椒粉適量、老抽適量、香菜適量。
1. 田螺適量,要想做出美味的田螺,首先清洗是最重要的一步,不然做出來的田螺會有一股異味和土腥味。清洗田螺的外表,不是清洗一兩次就能洗干凈的。經過清洗10次後,田螺外表基本洗凈後,倒入盆中滴入幾滴香油後靜置12小時,田螺會吐出體內的臟物,每隔12小時換水一次,記得滴油。並且每次換水時都要進行一兩次的清洗,每次靜置田螺都會吐出很多臟物。
2. 田螺靜置3天後,再次搓洗田螺吐出的臟物就很少了。在剪田螺屁股前還需幾次清洗。用鋼絲鉗剪開螺絲的屁股,要剪到二環以上,因為田螺的屎和污泥都在這個部位。不要以為洗干凈外表就干凈了,還需將剪了屁股的田螺再經過多次清洗(我是洗了10次)。經過清洗後再攪動水就沒有混濁物了,里外都洗干凈的田螺,才能做出美味,吃得放心。
3. 小紅椒適量,切去辣椒蒂,從中間破開,先切成辣椒碎,再用刀剁細,盤裝備用。泡姜、泡蒜,泡椒各適量,先將泡姜、泡蒜切成丁,再用刀剁細,盤裝備用。泡小米辣,泡紅椒先用刀切碎,再用刀剁細,盤裝備用。
4. 鍋燒熱去油,下入泡姜泡蒜碎,小紅椒碎,和泡椒碎,中小火煸炒,炒的時候要少量多次的淋入適量的水,炒去辣椒的燥氣,炒出辣椒的香味和甜味。辣椒炒香後,倒入田螺,一起翻炒均勻。炒均後加入適量的鹽,大火翻炒,將田螺炒透。
5. 炒透後,淋入一勺二鍋頭酒,蓋上鍋蓋,燜十五秒。再加入適量的水淹過田螺,加入適量的胡椒粉和老抽,蓋上鍋蓋,大火煮五分鍾後轉小火燜煮二十分鍾。二十分鍾後打開鍋蓋,大火收汁,湯汁合適,加入香菜翻炒均勻,即可關火起鍋。
❸ 如何養殖石螺
一、石螺的習性 石螺喜棲息於底泥富含腐殖質的水域環境,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窪或緩流的河溝等水體中,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質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為食,也喜食人工飼料,如蔬果、菜葉、米糠、麥麩、豆粉(餅)和各種動物下腳料等。石螺耐寒而畏熱,其生活的適宜溫度為20℃~28℃,水溫低於10℃或高於30℃即停止攝食、鑽入泥土、草叢避寒避暑。當水溫超過40℃,石螺即被燙死。
二、石螺的繁殖 石螺雌雄異體。區別石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據其右觸角形態。雄石螺的右觸角向右內彎曲(彎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個體大而圓,雄螺小而長。
石螺是一種卵胎生動物,其生殖方式獨特,石螺的胚胎發育和仔螺發育均在母體內完成。從受精卵到仔螺的產生,大約需要在母體內孕育一年時間。石螺為分批產卵,每年3月~4月開始繁殖,在產出仔螺的同時,雌、雄親螺交配受精,同時又在母體內孕育次年要生產的仔螺。一隻母螺全年約產出100隻~150隻仔螺。
三、人工養殖
1.養殖水體 石螺適應能力強,疾病少,只要避開大量農葯、化肥毒害,農村許多平坦的河渠、溪灘、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體都可放養。如開挖專池飼養則選擇水源方便、為腐殖質土壤的地點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適宜,則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積大小不限。若是開闊的水體,水面可培植少量紅萍和水蓮等,池塘四周種植一些長藤瓜菜搭棚遮蔭,水中布置竹尾、樹枝或石塊、草地等供石螺隱蔽棲息。
石螺投放前10天,按每畝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魚蝦和其他雜螺,3天~4天後在水體堆放有機肥料和繁殖餌料生物供石螺攝食。
2.種螺放養 種螺放養最好在石螺繁殖前期完成。種石螺的來源:一是野外採集,二是市場收集。選擇色澤淡褐、殼薄而完整、體圓頂鈍的鮮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體中每平方米投放種螺0.1公斤~0.5公斤,精養池可增大投種量2倍~3倍。養殖石螺可單獨放養,也可套養部分鰱、鱅魚種或採取石螺、泥鰍混養方式。
3.飼養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養殖方式,只需保持水體肥度,每隔一段時間施放適量的廄肥、雞糞、牛糞、豬糞或稻草等有機肥料即可滿足石螺生長需要。在高密度精養情況下,則必須投人工餌料。石螺對營養要求不高,簡單地用米糠、麥麩、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石螺的上等飼料。
根據石螺吃食情況和氣候情況,在生長適宜溫度內(即20℃~28℃),石螺食慾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飼量為體重的2%~3%。水溫在15℃~20℃、28℃~30℃幅度時,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給1%左右。當溫度低於15℃或高於30℃,則少投或不投。
四、日常管理工作 嚴禁流入受農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鴨、蛇、鼠、鳥等敵害侵入;及時清除水中雜草和草根。平時採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溫季節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溫升高和保證水體溶氧充足。寒冷天氣石螺進入泥土冬眠,此時,每周換水1次~2次,並向水體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石螺越冬。
❹ 抓石螺最好的方法
撈
❺ 有沒有什麼方法區可以讓田螺好吸
田螺也好,石螺也罷,這都會有共同的一個特點,就是吃的時候得靠吸的。不曉得你們會不會遇到這么一個難題,就是每次自家炒的田螺或是石螺,在吃的時候老是吸不出肉來,每次都要用牙簽來挑,很是麻煩,那麼今兒陽仔教你們一招,炒出來的田螺不僅美味,而且輕輕一吸,肉就自己跑出來。
首先呢,我們需要去采購一些田螺回來,然後將田螺浸泡起來,在浸泡的過程中是需要將田螺肉浸泡久一點的,因為田螺肉本身從海里撈出,裡面多少會有些不幹凈,浸泡久一點可以干凈一點。在浸泡過程中我們需要往水裡面加入一點點食用鹽的,加入這個鹽巴的原因是因為可以讓田螺自己把體內的泥沙吐出來,會比較干凈。但是在加入鹽巴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太多了,太多的話容易咸,田螺就容易死掉,那就不新鮮了,而且田螺也沒辦法把自己體內泥沙吐出來。
等到我們看到這些田螺把水吐出來之後,就是要開中火翻炒了,因為這個時候開中火就能夠讓田螺肉與他的田螺殼開始分離,接下來我們就是要加入少量的鹽攪拌兩下,然後就是要把田螺給撈出來了,這個時候還需要進行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而這個重要的步驟就是為了能夠讓田螺他的肉與它的殼分離,那麼就是我們要迅速的把這個從鍋裡面撈出來的田螺放在冷水裡面浸泡,經過冷熱交替之後,其實這個田螺肉吃起來就會更加的有彈性,吃起來也可以這么美味,而且我們在今後的時候至少要浸泡五分鍾的時間,把水沖洗干凈,控干水分。那麼我們接下來就是開始讓田螺入味的一個步驟了。
煮田螺口味要偏咸偏辣點才好吃。記住湯汁不要燒干可以多留點湯汁(這沒注意被我燒幹了些),吃的時候田螺一定要粘上點湯汁,這樣才夠味。田螺吸完再把湯汁拿來拌飯吃,那是絕對的美味。
❻ 如何讓石螺吐凈泥沙
加香油和鹽浸泡。
石螺購買回家之後最好是養一兩天,充分把臟東西吐出來再烹飪。大家可以用一個盆或者是桶裝水養著石螺,養的期間不時地換水搓洗。在清洗的時候可以用手用力搓幾下,之後放入清水盆中,滴入少許的香油和鹽幫助其排出臟污物。
另外如果是連殼一起烹飪的話,殼要沖刷這樣更干凈。如果是炒食石螺,那麼最少要先飛水2分鍾,這樣吃起來放心。一般來說石螺在烹飪前用清水養的時間越長越干凈,所以用戶還需要有一點耐性的。
(6)石螺有什麼方法誘惑它嗎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螺肉都不宜與中葯蛤蚧、西葯土黴素素同服,不宜與牛肉,羊肉,蠶豆,豬肉,蛤,面,玉米,冬瓜,香瓜,木耳及糖類同食,會引起嘔吐,腹瀉,腸絞痛等食物中毒症狀。
吃螺不可飲用冰水,否則會導致腹瀉。
另外死螺不能吃,如果螺肉伸出螺殼、露出一個小尖、一動不動,表示螺已死去。大家在選購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新鮮的,選螺最好選中型的,外殼潔凈大部分呈灰綠色的。
❼ 石螺的養殖技術
石螺養殖一年即可上市。
石螺經過一年的精心飼養,投放的幼螺可達10g-20g,當年孵出的仔螺也可達到5g以上規格。
收獲田螺時,採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辦法,有選擇地攝取成螺,留養幼螺和注意選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補種,以後無需再投放種苗。根據其生活習性,在夏、秋高溫季節,選擇清晨、夜間於岸邊或水體中旋轉的竹枝、草把上揀拾;冬、春季則選擇晴天的中午揀拾。另外,也可採用下池摸捉或排水乾池揀拾等辦法採收田螺。田螺的運輸很簡便,可用普通竹簍、木桶等盛裝,也可用編織袋包裝,運輸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濕潤,防止曝曬即可。
❽ 養殖石螺有什麼技巧
石螺棲息在水質清凈的山區溪河中的石壁或石縫,其習性晝伏夜出,以取水中微生物為食,把小石螺放進有活水的溝渠中任其自然生殖,每隔幾天放些菜葉、谷糠就可以了. 石螺的食物當然是以樹葉為主,也可以以米喂養,但是,石螺人工飼養存活率比較低,想存活率高,飼養場的環境要非常自然,放養密度一定要把握的非常好。石螺肉嫩味美,營養豐富,是人們喜愛的水產品之一,特別是南方人把它作為席上佳餚。目前,大多數是靠在田裡、魚壙、河灘、湖邊撈取野生螺而出售,故市場供不應求。近年來,有些農村專業戶試用人工養殖石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實踐證明,人工養殖石螺,具有繁殖率高、生長快、成本低、效益高等優點。這實在是農村中一項本小利大的好門路。現將石螺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選好螺種。 螺種的選擇對人們嗜食和經濟效益有著密切關系。一般以選擇體大外園、殼薄肉多、螺紋少、灰黑色的為好,如石螺、塘螺、河螺等。若體小長尖、殼厚肉少、螺紋又多以及色澤鮮艷的,則堅決不要,如石螺、螺絲等。螺種可直接從市場選購鮮螺,也可以自己到池壙、田中拾獲。一般自己去拾獲螺種既方便又節約了資金。
二、備好養殖池。 適合人工養殖石螺的地方很多,比如水田、水溝、魚壙、沼澤田、小溪等。無論在那處養殖,養殖池必須具備如下要求:①底部必須有一定厚度的淤泥;②水面生有藻類、紅萍等水生植物;③水下及周圍有供石螺棲息的遮蔭物,如木條、竹枝、石頭等。
三、放養時間與密度。 石螺的良好生殖期是在3~11月間,母螺分批產子,每次可繁殖幼螺20~30隻,一隻母螺一年可繁殖150多隻。根據這個規律和特性,放養時間可以從3~11月分期分批進行。石螺放養密度,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在水田、魚壙、沼澤田等自然水域養殖,以每畝投放種螺600隻為宜;若用人工開挖的水池來養殖,則種螺要投放多些,每畝可投放9000~12000隻。
四、飼料的投喂。 石螺是以水生植物的葉子、藻類等為食。若放養在肥沃的魚壙、水田中可不必專門投飼;若養在瘦脊或專挖的水池時,則要投餵了。投喂的飼料可用水生植物、藻類、瓜葉、青菜、動物屍體以及米糠、麩皮等。
五、分批收獲。 收獲石螺要分批進行,切忌在石螺懷胎產仔高峰期進行。石螺在一年中的懷胎產仔高峰期是6月上旬、8月中旬和9月下旬,此時收獲時也要選擇地撈取成螺,多留母螺,以利於繁殖,增加產量和經濟效益。
❾ 有什麼收成石螺的好方法由於我家魚塘有大量的石螺,人手捕摸,非常麻煩!求一個不需要人手的好方法!!
用大馬力的吸螺機,這個又快又好。其實就是類似於吸塵器的抽水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