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怎麼樣
商職學院位於濟南東部大學城彩石鎮,與濟南職業是學院和山東城建學院毗鄰。非常負責任的說,濟南所有高校均搬往了大學城,就連山大的齊魯軟體學院也算不上市區了,相對於跑到長青和章丘的30餘所高校,商職學院也算是離濟南最近的院校之一了。 雖然不想本科院校那樣有眾多教授,導師,在專科院校中商職學院的教學和管理是最高的了。 我不民百你們怎麼會形成老師管學生是好學校的想法,這是大學,大學士你人生中價值觀形成的良好階段,北大清華那樣的名校學生的信念不是慣出來的,幾乎所有好點的學校老師都不會管學生,大學不是高中,中國某些民辦院校號稱軍事化和半軍事化管理簡直是高等教育史的敗退,是世界高等教育的笑話,相對於眾多名校,商職學院學生的自由程度不是太高,而是太低了。 我不知道你說的證書是什麼證書,畢業證肯定會發的,除此之外學生不需要任何證書,證書不是能力的反應,二是無能的表現,北大清華的招生發了多少證書,近幾年一些民辦院校為了賺錢,號稱三證、無證畢業,讓學生們浪費大量時間和金錢考取多樣的無用證書,最終荒廢了本應屬於學生的知識探索時光,最終損害了學生的了iyi,商職學院各院系均組織各種證書考試,幾乎其他院校有的證書考試該校都有考點,但學校不強制學生考證,與一些民校做法不同。有助於避免考試狂們浪費太多精力哪一些無用的本子。 要遠遠記住,大學扎實學好專業課,畢業扎實做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把學生管成傻子的高中會成功,但這樣的大學將會耽誤無數的學生!
Ⅱ 教學評價的一般方法是什麼
教學評價的一般方法
1、 以教為主的形成性評價
以教為主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通常包含兩個環節:一是收集反應課堂教學效果的有關信息資料,二是根據信息資料所反映的教學狀況做出及時反饋。
在第一個環節中,要解決的是如何收集課堂教學的信息資料的問題。目前在教學設計的形成性評價中使用的信息資料收集方法主要有三種:測驗、調查和觀察。這三種方法在收集課堂教學資料方面各有所長:測驗適宜於收集認知類目標的學習成績資料;調查適宜於收集情感類目標的資料;觀察適宜於收集技能類目標的學習成績資料。
在形成性評價所需的資料中,學習成績資料量大面廣,而且它所要求的評價方法與總結性評價相同,因此格外受到重視。下表列出了各種學習目標的成績資料與相應評價方法的對應關系,可供選用評價方法時參考。
學習目標 評價方法
知道 各種客觀測驗、標准測驗
理解 論文測驗、選擇測驗、面談調查
創造力 論文測驗、問題情境測驗、面談調查
鑒賞力 論文測驗、問卷調查、面談調查
讀、寫、算能力 各種客觀測驗、標准測驗、觀察
會話、交流能力 各種客觀測驗、人際交往能力測驗
操作、試驗能力 觀察、客觀測驗
態度、習慣、適應性 觀察、面談調查、問卷調查
職業能力傾向 能力測驗、觀察、面談調查
在第二環節中,要解決的是如何做出及時反饋。形成性評價中的反饋有三種:校正性反饋、鼓勵性反饋和幫助性反饋。
當收集到的課堂教學的信息資料表明,大多數學生對當前教學內容的學習未能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時,反饋應是校正性的,即教師應及時調整當前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以適應大多數學生的情況與需求。
當收集到的課堂教學的信息資料表明,大多數學生對當前教學內容的學習能較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只有少數或個別學生未能達到時,則要區分兩種情況做出不同的反饋。對於大多數能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學生來說,反饋應是鼓勵性的,即教師應根據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程度給予相應的、恰如其分的肯定和鼓勵,對其中表現較突出的還應在小結時通過講評給予更大的表揚。
對於少數或個別未能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學生來說,反饋則應是幫助性的,即教師應盡力對少數或個別學生提供幫助以設法補救。
2、 以學為主的形成性評價
由於以學為主的教學過程採用的是自主學習策略,即主要依靠學生的自主探索、自主發現,所以這種教學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和以教為主的教學過程的形成性評價有很大的不同。通常它包括小組對個人的評價和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評價內容主要圍繞三個方面: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過程中做出的貢獻;是否達到意義建構的要求。
Ⅲ 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教育評價是依據一定的教育標准,通過系統的搜集信息,在標准與信息比較的基礎上作出價值判斷。教學評價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活動時,是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技術之一。
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習結果、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做出判斷,使之對學生的學習產出導向、鼓勵、批評、糾正、改進等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對於學生的精彩之處,我會通過語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隨時給予學生評價,傳達我對學生的愛。以往我常運用的教學評價有以下幾種: 1、即時口頭評價的方法;2、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3、學生課堂表現的評價;4、學生完成作業的評價;5、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在學習了本專題後,我認為顧志躍院長所講授的提問與評價值得一試。
提問與評價,這種常用的評價方法可以反饋教師的教學效果。為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就是需要問一些問題,就是所謂的提問。首先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同時也能了解不同學生對同一知識掌握的差異性。其次是為了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深入思考,在教師的追問下,學生追溯答案,從而引發思考。在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就要小結,這個小結就是評價。但不能只用對或錯做簡單的評價,教師要用一定的鼓勵性或引導性的語言來評價。對回答正確的學生鼓勵表揚,進一步引導其思考的方向。尤其對回答錯誤的學生,引導性語言比批評更有用,學生雖然回答錯了,也要讓他得到有效的補償,這種補償可以是認知上的、也可以是動機上的,通過補償來引導學生,激勵學生。這種方法在我們的常規教學中是要經常用到的,不提問就不了解學生,而了解是學生學習的開端。不評價學生就得不到有效補償,而有效補償能夠促進學生有效發展,引導學生健康前行。在今後的教學,我會合理運用教學評價,引導學生的有效學習。
Ⅳ 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
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要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以往的教學評價看重結果,注重教師的課堂表現,側重課堂表面的熱鬧形式。在這種評價體系下,教師是主角,是演員,而學生成了配角,成了觀眾。如何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呢?我們的評價一定要真實、有效。應以學生為評判標准,從而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教學評價要摒棄或淡化評價的指標,為了實現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我們在評價的過程中要摒棄或淡化評價的指標。「任何一項改革在實施中遇到的真正困難,不是發展新的觀念,而在於從舊有觀念世界中剔除不適宜的成分。」所以要追求有效的評價,我們必須剔出不適宜的成分,摒棄或淡化評價的指標。
教學評價要以校為本扎實有效地開展,在評價的過程中要以「自我評價」為落腳點,採取這樣的評價方式:執教者授課——執教者說課——聽課教師評點——執教者談改進的方法——聽課教師簡要談自己的收獲。這樣的評價過程,扎實有效,執教者有收獲,聽課的老師都有收獲。
總之,是否「有效」看學生,能否「有效」在教師。真實的課堂是基礎,是過程;有效的評價是目的,是結果。這樣的評價,才會促使教師不僅有先進的理念,更有先進的行動。
拓展資料:
診斷作用: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質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觀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能解釋成績不良的原因,並找出主要原因。可見教學評價如同身體檢查,是對教學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的診斷。
激勵作用:評價對教師和學生具有監督和強化作用。通過評價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經驗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內,經常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很大的激發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動課堂學習。
調節作用:評價發出的信息可以使師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學的情況,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反饋信息修訂計劃,調整教學的行為,從而有效的工作以達到所規定的目標,這就是評價所發揮的調節作用。
教學作用:評價本身也是種教學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將獲得長進,智力和品德也有進展。
教學評價的方法:測驗、徵答、觀察提問、作業檢查、聽課和評課等
Ⅳ 教師在教學中所運用的評價方法有哪些
1、教材處理 知識、能力、價值觀目標是否明確,教學目的是否符合《數學課程標准》的要求和學生實際,知識技能、能力培養、思想教育的要求是否明確、恰當、可行。 是否體現教學目標,知識講解是否具有科學性、系統性,是否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教材的理解與處理是否具有科學性。 教學安排的循序漸進性、層次分明性、系統完整性、密切適中性如。 2、教學基本功 教學語言是否清晰、准確、簡練、通俗、生動、邏輯嚴謹,是否運用普通話教學。 板書設計是否具有科學性,是否工整、完美、簡明、扼要,條理清楚。 能否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儀器和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演示、講解,演示和講解能否有機結合, 3、教學方法 方法選擇是否靈活多樣,是否與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相適應,是否與學生的年齡特徵相適應,課堂教學機智如何。 是否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體現的如何,教學原則的選擇是否科學合理,符合學生的實際。 教師的課上各環節講、練、演示、板書及主次內容的時間分配是否合理,能否做到精講多練,加強能力培養。 是否有意識、恰當的運用生動的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4、教學效果 課堂上教師能否及時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並採取相應的調控措施進行教學。 學生是否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學習積極性是否被充分調動起來。 基礎好、中、差學生是否各盡其智,各有所獲,均衡提高。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能力發展程度如何。
Ⅵ 如何評價老師的教學方法
針對老師的教學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評價:
一,豐富性。老師講課內容的豐富與否,時間的安排合理不合理。
二,情趣性。老師授課的過程是不是特別有情趣,會不會更吸引學生的聽講等。
三,方法性。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利用了哪些授課的方式,這些授課方式的利弊分析。
四,針對性。看老師教學方法有沒有針對性,例如,知識點的針對,學生掌握過程的針對。
五,互動性。互動是比較重要的,教學好與壞,都要看老師授課方式中與同學的互動,如果活躍,證明學生喜歡這種方式,如果死氣沉沉,學生掌握起來就相對難一些。
六,效率性。這個教學方法的最終結果,是要看學生的掌握程度,所以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觀察效率性。
Ⅶ 高職教學質量如何有效評價
高職教育是一種跨界、開放的教育,高職教學質量的利益相關者不僅是校內的師生,質量評價應該延伸到校外,收集來自社會的聲音,包括畢業生、用人單位和家長等,當然還有作為獨立第三方的督導。為此,應讓利益相關者全面參與,確立由「學生、教師、督導、社會」等四方參與的評價主體。
一方面,要進一步明確師生在教學質量評價中的基礎性地位,要通過開展各個層面的教師自評、教師互評和師生互評,以教師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及效果的綜合考察以及學生對教師教學的滿意度等「內部信息」來全面反映教學質量。另一方面,要充分突顯社會評價的重要地位,不但要以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質量、家長對子女就業質量的滿意程度來體現社會的認可度,還要讓企業、家長以及獨立第三方督導提前介入到對教學活動過程的評價,以需求是否對接、行業企業要素是否落實到培養過程、教學內容是否適用等更深層次的「外部信息」來客觀反映教學質量。
相比其他類型的教育,高職教育在教學形態上更為多樣、教學過程更為復雜,系統性建構契合高職教學特徵的質量評價項目和標准顯得尤為重要。圍繞目標、過程、節點、結果和效果等關鍵要素,可通過系統設計設置四類評價項目,建立一個從收集、分析到評估、反思、改進的質量控制閉環系統。一是教學運行過程式控制制;二是課堂教學實時測評;三是頂崗實習環節監控;四是畢業生職業發展反饋。
在評價標准和指標的制定上,應以專業標准為邏輯起點,一是融入職業資格標准,全面引入行業企業要素,將對應職業崗位的入職標准和要求體現到培養過程。二是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既要科學評價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效果,也要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職業素養。三是誠邀企業全面參與,依靠行業企業單設監測指標,完善企業現場教學的督導標准,基於外部的質量判斷客觀反映教學狀態。四是分層分類突顯差異,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評價項目要合理區分標准和指標的差異性,定性指標體現標準的內涵要求,定量指標突出結果的可測可比。
要落實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項目的精細化,對教學運行狀態、效果和畢業生及利益相關者反饋的海量信息進行實時收集、全面分析和及時反饋,傳統的紙質媒介和人工統計操作等手段已難以滿足要求,需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基於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路的在線運行、實時互動的質量管理平台,在信息採集、狀態監控、數據分析和結果反饋等環節實現標准化、流程化和信息化。
在平台功能上,要依據不同評價項目的過程式控制制要素和教學評價相關者角色特徵,建構基於信息化手段的解決方案,為「四方參與、四類評價」的質量管理架設信息化平台,實現各類評價項目的在線界面化。在評價手段上,可依託信息化質量管理平台廣泛的信息布點和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將教與學互動的課堂教學實時評價、第三方督導的過程評價、就業質量的結果評價和畢業生職業發展潛力的發展性評價進行一體化設計和運行,從而全面建立校內外多方參與的質量管理機制。在反饋環節上,要基於實時高效的數據反饋,營造個體反饋、協同促進的質量文化。實現「督教、導學、促管」的和諧統一,通過控制和改進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Ⅷ 中職實訓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有哪些
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興趣小組教學法、校企協作教學法、模擬教學法。
中職教育在教學方法上,基礎教育的教學方法固然可以借鑒,但是在專業教學上僅僅靠那些借鑒過來的方法是遠遠不夠甚至是不實用的,所以,探索一些科學、實用的教學方法對發展職業教育有很大的好處。由於每個教師的思想、氣質、知識結構、審美情趣和教學能力不同,針對不同的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在從事教學活動時,在方法上都有自己的選擇和側重的角度,都要採取自己得心應手的方式方法,創造出自己的授課路子和風格。不同的教學特色和授課風格可以並行,不應嵌在一個框子里,只要是效果好,質量高,就是好方法。
Ⅸ 怎樣評價教學方法和手段
一,豐富性。老師講課內容的豐富與否,時間的安排合理不合理。
二,情趣性。老師授課的過程是不是特別有情趣,會不會更吸引學生的聽講等。
三,方法性。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利用了哪些授課的方式,這些授課方式的利弊分析。
四,針對性。看老師教學方法有沒有針對性,例如,知識點的針對,學生掌握過程的針對。
五,互動性。互動是比較重要的,教學好與壞,都要看老師授課方式中與同學的互動,如果活躍,證明學生喜歡這種方式,如果死氣沉沉,學生掌握起來就相對難一些。
六,效率性。這個教學方法的最終結果,是要看學生的掌握程度,所以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觀察效率性。
Ⅹ 教學效果評價方式有哪些
自評、教師間互評、專家評、領導評,各自的角度有很大差異。自評重點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互評是從教師角度給預評價,專家評主要是看怎樣在原有基礎上快速提高,領導評課有他自己的目標。